链霉素的发酵工艺课件(PPT 36张)

合集下载

链霉素的制备工艺22页PPT

链霉素的制备工艺22页PPT
13、遵守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链霉素的制备工艺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链霉素生产

链霉素生产
25
26
11
链霉素的发酵条件及中间控制
(1)通气和搅拌:灰色链霉菌是一种高度需氧菌。 在黄豆饼粉培养基内增加通气量能提高发酵单位 又能使pH升高。
(2)温度:灰色链霉菌对温度敏感。一般认为 链霉素发酵温度以28.5℃左右为宜。
(3)pH:适合链霉菌菌丝生长的pH6.5—7.0, 适合于链霉素合成的pH为6.8—7.3,pH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0或高于7.5,对链霉素的生物合成都不利。
12
原滤液的质量标准一般是:①外观澄 明;②pH=6.7—7.2;③温度在10℃以下; ④高价离子含量很少;⑤链霉素浓度为 5000U/ml左右。
13
中间补料控制:
为了延长发酵周期,提高产量,链霉素发 酵采用中间补碳、氮源,通常补加葡萄糖、 硫酸铵和氮水,这样还能调节发酵的pH。根 据耗糖速率,确定补糖次数和.补糖量。
3
1.结构式
4
2.性状:
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或微臭。
3.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甲醇、氯仿和丙酮
4.作用范围: 硫酸链霉素为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其最低抑菌浓度一般为0.5mg/ml。非结核 分枝杆菌对该品大多耐药。
5
二 理化性质
链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分子 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L葡萄糖胺组成的 三糖苷,在1,3-位置上带有2个胍基的l,3-去 氧青蟹肌醇,去掉2个脒基后称为链霉胺。链 霉糖是带有支链的5’-脱氧五碳糖,在第3碳 上有一个醛基。N-甲基-L-葡萄糖胺是在第2碳 上的-NH2被甲基化(-CH3NH)的L-葡萄糖胺。 这三糖连接的糖苷键都是α型的糖苷键。
20
提取精制过程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课件.pptx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课件.pptx

链霉素提纯工艺的优化
1.离子交换法
膜法工艺
取代
薄膜浓缩
投资较大 容易堵塞
不适于高粘度液体
在任何膜能承受的温度下分离 清洁,环保,占地少 运行成本低 无相变的纯物理手段
2.过滤
Flow-cel超滤技术替代传统的板框压滤/鼓式 真空过滤方法。 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不需要加 入助滤剂、絮凝沉淀剂及其他任何化学试剂 的情况下,不仅可把菌丝体及其他固体杂质 完全分离,而且可以把99%以上的蛋白(包括 溶解性的蛋白) 与菌丝体一起剔除。
(3) 链霉菌是好氧菌,菌体的生产及发酵产物 的积累都要消耗氧。因此发酵过程当中需保证必 须的供氧量。 (4)根据参数的变化,以单位体积功率相等的原 则改变搅拌转速及空气流量来进行发酵容积的扩 大设计
发酵工艺流程图
发酵液提取及纯化工艺流程图
厂房布置图1
厂房布置图2
设备布置图
谢谢观赏!
生物提取法的评价
优点
1、需要的原料材料少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2、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 3、“三废”少并且易于治理
缺点
1、分解代谢产物的调节过程中甘露糖链霉素的控制很复杂 2、无机磷的调节过程中,无机磷浓度的浓度很难控制,正常生 长所需的无机磷浓度抑制链霉素的形成 3、生物合成过程中步骤也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多步反应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
组员:王晓、江兰、何艺、陈雪君、曹海燕
目录
1 链霉素简介 2 结构及理化性质 3 工艺合成 4 工艺评价、优化及中试放大
一、链 霉 素 简 介
• 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分 子式C21H39N7O12,分子量: 581.59 。
• 链霉素(Streptomycin)是瓦克斯曼〔Waksman S.A.)于 1944 年从灰色链霉 菌(Streptomyces,griseus)培养液中分 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抗生素。

链霉素发酵工艺技术

链霉素发酵工艺技术

生物制药工程系毕业实习调研报告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目录链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1、制备流程图 (1)2、链霉素详细过程 (2)3、链霉素制备注意事项 (8)4、参考文献 (8)链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发酵工艺流程图:摘要: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方面的特殊作用使它成为放线菌中遗传育种的核心,近年来的进展主要在于原生质体融合、脂质体的使用、质粒及其它载体的发现和克隆技术工业应用。

本文综述了链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节机制、链霉素发酵的代谢调控育种及其进展。

关键词:链霉素;发酵;代谢调控链霉素是1944年从灰色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抗生素,我国于1958年以来大量生产,目前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与能力。

传统工艺:链霉素早期的提取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带溶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链霉素,其工艺流程如图:链霉素是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L-葡萄糖胺组成的三糖苷,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胍是在l,3-位置上带有2个孤基的l,3-去氧青蟹肌醇,去掉2个脒基后称为链霉胺。

链霉糖是带有支链的5’-脱氧五碳糖,在第3碳上有一个醛基。

N-甲基-L-葡萄糖胺是在第2碳上的-NH2被甲基化(-CH3NH)的L-葡萄糖胺。

这三糖连接的糖苷键都是α型的糖苷键。

链霉素发酵工业延续至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和其它抗生素生产过程一样,它的菌体生长,产物形成等所涉及的一系列时刻变化着的生物化学和质量、能量传递过[1]使链霉素发酵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

同时又由于反应机理复杂,无合适的模型用以描述过程,使人们在其发酵操作上依赖经验甚于理论。

这给链霉素生产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同时又给基于理论分析提高生产提供了可能。

1 链霉素生物合成的途径及代谢调节机制1.1 链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由D-葡萄糖和NH3合成链霉素的大致途径如图1所示[2]从图l可看出,每生成1个链霉素分子都需消耗3个葡萄糖分子、7个HN3分子、2个CO2分子和l个甲硫氨酸分子。

项目二 链霉素的发酵

项目二 链霉素的发酵

液氮保藏(-196℃)

沙土管保藏(2-4℃)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5-36℃,7天
原斜面孢子
工艺流程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4-35℃,6天
斜面孢子(代1)
摇瓶培养33-34℃,39.5hr转速250rpm 装量80ml/750ml接种量一块斜面/瓶50-64hr 小罐种子培养36±0.5℃24-30h转速60-300rpm, 搅拌功率5.5kw通气量2m3/min,罐压0.03Mpa 中罐种子培养36±0.5℃,25hr转速60-240rpm接种量15% 通气量1.5VVM罐压0.03Mpa搅拌功率22kw 大罐发酵36±0.5℃,136hr转速60-130rpm接种 量15%通气量0.75VVM罐压0.04Mpa搅拌功率115kw
链霉素的发酵方案的制备
制作小:第三组 陈文 顾香君 戴逊 桑圣月 冯伊鹭 陈科亦
一、概 述
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葡 萄糖型抗生素,分子式C21H39N7O12。 1943年美国 S.A.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分离 得到,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 床的抗生素。它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 ,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从此,结 核杆菌肆虐人类生命几千年的历史得以有 了遏制的希望。
链霉素效价的测定
效价测定的方法:(1)样品处理 A.发酵液浸提处理:称取2g均匀后发酵液加丙酮 浸提液9ml,超声40min,8000r/min离心5min,取 上清备用。若效价较高,可用0.1mol/L,pH4.0的醋 酸-醋酸钠缓冲液,进行一定稀释。 B.丙酮浸提液:丙酮:1mol/L HCl:水 =490ml:48ml:462ml ,再用1mol/HCl调节pH至1.82.3。 (2) 也像(HPLC)检测 柱子:Gemini C18 洗脱液:乙腈50mM KH2PO4=30%:70%,pH4.5

链霉素发酵提取工艺

链霉素发酵提取工艺
合的大部分链霉素就能释放出来。工业上,常采用草酸或 磷酸等酸化剂处理,以草酸效果较好,可用草酸将发酵液 酸 化 至 pH = 3 左 右 , 直 接 蒸 汽 加 热 (70 - 75℃) , 维 持 2min( 这样能使蛋白质凝固,提高过滤速度 ) ,迅速冷却、
过滤或离心分离。过滤后,所得酸性滤液也可进行碱性处
实验室涂片结果
灰 色 链 霉 菌 生 长 状 态
液氮保藏(-196℃)

沙土管保藏(2-4℃)
2.工 艺 流 程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5-36℃,7天
原斜面孢子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4-35℃,6天 摇瓶培养33-34℃,39.5h转速250rpm 装量80ml/750ml接种量一块斜面/瓶50-64h
灰色链霉菌的孢子柄直而短,不呈螺旋形。 孢子量很多,呈椭圆球形。气生菌丝和孢子都呈 白色。单菌落生长丰满,呈梅花形或馒头形,直 径约为3~4mm。基内菌丝透明,在斜面背后产生 淡棕色色素。 链霉素产生菌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紫外 线、γ射线、氮芥、乙烯亚胺、亚硝酸和硫酸二乙 酯等。一些化学诱变剂又经常和紫外线等进行复 合处理。近年来采用亚硝基胍、快中子和激光等, 诱变选育出营养缺陷型或再回复突变型高产菌株。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菌种 的生产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罐种子 大罐发酵液
提炼车间
培养方式

斜面孢子培养


摇瓶种子培养
种子罐扩大培养
发酵培养
(一)斜面孢子培养
将砂土管 ( 或冷冻管 ) 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经培
养后即得原始斜面。
斜面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蛋白胨和豌豆浸汁
等,其中蛋白胨和豌豆浸汁的质量对斜面孢子质量影响很

链霉素

链霉素

一级种子培养液
种子培养
27.5℃,4~8h 通气量1:1.6v/(v.min)
二级种子培养
种子培养
27.5℃,54~56h 通气量1:1.1v/(v.min)
三级种子培养液
发酵
28.5℃,180~220h 通气量1:0.85v/(v.min)
发酵液
提炼
发酵工艺
• 菌种发酵
将冷干管或沙土管保存的链霉素孢子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于27℃下培养7天。待斜面长满孢子后,制成悬浮液皆入装 有培养基的摇瓶中,于27℃下培养45—48小时待菌丝生长旺 盛后,取若干摇瓶,合并其中的培养液将其接种于种子罐内 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罐温27℃下培养 62-63小时,然后接入发酵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 空气,搅拌培养在罐温为27℃下,发酵约7-8天。
孢子柄直而短,丌呈螺旋。孢 子量多,呈椭圆球形。气生菌 丝和孢子都呈白色。单菌落生 长丰满,呈梅花形或馒头形。
链霉素发酵工艺流程
砂土孢子
孢子培养 27℃,7d
母斜面孢子
孢子培养 27℃,6d
子斜面孢子
摇瓶培养 27℃,68~72h
母瓶培养液
摇瓶培养
27℃,68~72h
种子培养
子瓶培养液
27℃,62~63h 通 气量1:1.4v/(v.min)
• 培养条件
1.温度
灰色链霉菌对温度敏感。据报道,z-38 菌株对温度 高度敏感:250℃时,发 酵单位为 1180 毫克/升 /118 小时; 27℃时,, 2041 毫克/升/118 小时; 29℃时, 2194 毫克升/104 小时,而 31 ℃时则为 414 毫克/升/72 小时。故认为链霉素生产适宜 培养 温度为 28.5℃左右。有些人认为丌一定在 24~31℃ 的范围,应随菌株丌同而 适宜温度有所改变。

链霉素PPT课件

链霉素PPT课件

-
1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
O
H
H
R
N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5S 1 2
CH3
7 N4 3
CH3
O
H
COOH
O H
R
N7
H
H S
61 2
8
5
3
N4
O
CH2R1
ROCHN O
COOH
S CH3 CH3
N (Z) COOH
COOH
6-APA
青霉素族(PC)
7-ACA
头孢菌素族(CEP)
-
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示例:
-
3
㈡ 检查(Investigation)
1、影响产品稳定性的指标 ——结晶性、水份、酸碱度等
2、有机和无机杂质检查——澄清度与颜色、有关物质、 重金属等
3、与临床安全性密切相关的指标 ——异常毒性、热原、 降压物质等
4、其他检查——“悬浮时间与抽针试验”、其他共存组 分
-
4
㈢ 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Potency) Determination
-
35
3)异构体:
相对保留时间 2-r-1标2 1准=-物-t被t RR测12 物
异构体 相对保留时间 判断
B异构体 0.85 A异构体 1.0
供试液谱图中A异构体的峰面积 与A、B异构体峰面积和之比应为0.48~0.55。
异构体 B
头孢呋辛
异构体 A
-
36
示例2:头孢氨苄中有关物质的检查-反相TLC法 固定相:活化后的硅胶G板置5%(V/V)正十四烷的正己烷
酰胺
V - COOH 1600 、1410 cm -1 羧基

链霉素发酵提取工艺

链霉素发酵提取工艺

灰色链霉菌的孢子柄直而短,不呈螺旋形。
孢子量很多,呈椭圆球形。气生菌丝和孢子都呈 白色。单菌落生长丰满,呈梅花形或馒头形,直 径约为3~4mm。基内菌丝透明,在斜面背后产 生淡棕色色素。
链霉素产生菌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紫外 线、7射线、氮芥、乙烯亚胺、亚硝酸和硫酸二乙 酯等。一些化学诱变剂又经常和紫外线等进行复 合处理。近年来采用亚硝基胍、快中子和激光等, 诱变选育出营养缺陷型或再回复突变型高产菌株。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菌种 的生产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发酵培养
链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主要由葡萄糖、黄 豆饼粉、硫酸铵、玉米浆、磷酸盐和碳酸 钙等所组成。
(1)碳源及其代谢
葡萄糖是链霉素发酵的一种较好的碳源,用其 他碳源(如淀粉、糊精、麦芽糖等)发酵单位都比葡 萄糖低。葡萄糖的用量,视补料量的多少而定,总 量一般在10%以上,以保证在发酵过程中有足够的 碳源.
(3)其他无机离子
在复合培养基中已经存在,一般就不需再添 加。为了调节pH,中和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 酸,尚需加人CaCO3。Co+是一种酶的激活剂, 又量是,K生+物有合促成进维生生长素的B作12用的,前N体a+,与通维常持需细加胞入渗极透微 压有关,通常加入0.25%左右量的NaCl即可,增 加用量会明显影响菌的生长繁殖。Mn2+、Mg2+ 对链霉菌菌丝生长有明显作用。Fe2+浓度超过 60ug/mg以上,就要产生毒性,显著影响链霉素 的产量,而对菌丝体生长影响较小,一般适用量 在20ug/ul左右。
(二)摇瓶种子培养
生产斜面的菌落接种到摇瓶培养基中,经过培 养即得摇瓶种子。链霉素发酵经常使用:瓶种 子来接种种子罐。种子质量以菌丝阶段、发酵 单位、菌丝黏度或浓度、糖氮代谢、种子液色 泽和无杂菌检查为指标。摇瓶种子(母瓶)可以 直接接种子罐,也可以再扩大培养,用培养所 得的子瓶接种。摇瓶种子检查合格后,贮存于 冷藏库内备用,冷藏时间最多不超过7天。

《链霉素的制备工艺》课件

《链霉素的制备工艺》课件

链霉素的提取和精制
提取
将发酵液经过过滤、离心等方法,分离出菌体和杂质。
精制
通过结晶、重结晶、萃取等方法进一步纯化链霉素,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
含量检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链霉素的含量。
质量控制
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04
链霉素制备工艺的优化 与创新
链霉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核糖体是 关键的合成单元,通过氨基酸和核糖 体的结合,形成链霉素的基本结构。
链霉素发酵过程的关键步骤
01
链霉素发酵过程的关键步骤包括菌种选育、种子制备、发酵培养基配 制、发酵过程控制和产物提取等。
02
菌种选育是关键步骤之一,通过选择高生产能力的菌株可以提高链霉 素的产量。
03
链霉素的发现开启了抗生素治疗 的新时代,为人类对抗细菌感染 做出了巨大贡献。
链霉素的用途和重要性
链霉素的用途
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鼠疫、布鲁氏菌病等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
链霉素的重要性
链霉素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对细菌性感染的治疗效果,拯救了无数生命。
链霉素的生产现状和挑战
链霉素的生产现状
环保艺的优化应充分考虑环保与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 染。
详细描述
通过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降低链霉素生产 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和排放,如优化菌种代 谢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副产物生成 等。同时,采用环保友好型的生产工艺和设 备,如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等,可进一 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资源消耗,实现
要点二
环保措施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安全法规,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确保生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子罐扩大培养
种子罐培养是用来扩大种子量的。种子罐培养为1—3级,
可根据发酵罐的体积大小和接种量来确定。第一级种子罐
一般采用摇瓶种子接种, 2—3 级种子罐则是逐级转移,接 种量一般都为 10 %左右。种子质量对后期发酵的影响甚大, 因此种子必须符合各项质量要求。故在培养过程中,必须 严格控制好罐温、通气搅拌和泡沫控制,以保证菌丝生长
中罐种子 大罐发酵液
提炼车间
培养方式

斜面孢子培养


摇瓶种子培养
种子罐扩大培养
发酵培养
(一)斜面孢子培养
将砂土管 ( 或冷冻管 ) 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经培
养后即得原始斜面。
斜面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蛋白胨和豌豆浸汁
等,其中蛋白胨和豌豆浸汁的质量对斜面孢子质量影响很
大。蛋白胨是最关键的原材料,对产孢子数量的影响不容 忽视。豌豆的品种和产地以及培养基的pH值(以中性或偏酸 性为宜)对产孢子质量亦有影响,需特别注意。
实验室涂片结果
灰 色 链 霉 菌 生 长 状 态
液氮保藏(-196℃)

沙土管保藏(2-4℃)
2.工 艺 流 程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5-36℃,7天
原斜面孢子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4-35℃,6天 摇瓶培养33-34℃,39.5h转速250rpm 装量80ml/750ml接种量一块斜面/瓶50-64h
(二)摇瓶种子培养
生产斜面的菌落接种到摇瓶培养基中,经过培养即
得摇瓶种子。链霉素发酵经常使用:瓶种子来接种种子 罐。种子质量以菌丝阶段、发酵单位、菌丝黏度或浓度、 糖氮代谢、种子液色泽和无杂菌检查为指标。摇瓶种子 (母瓶)可以直接接种子罐,也可以再扩大培养,用培养 所得的子瓶接种。摇瓶种子检查合格后,贮存于冷藏库 内备用,冷藏时间最多不超过7天。
良好,得到合格的种子。
(四)发酵培养
链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主要由葡萄糖、黄豆饼粉、硫酸铵、 玉米浆、磷酸盐和碳酸钙等所组成。
(1)碳源及其代谢
葡萄糖是链霉素发酵的一种较好的碳源,用其 他碳源(如淀粉、糊精、麦芽糖等)发酵单位都比葡 萄糖低。葡萄糖的用量,视补料量的多少而定,总 量一般在10%以上,以保证在发酵过程中有足够的 碳源.
抗生素,也是继青霉素后的第二个重要抗生素一般认为链霉素
是治疗结核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除此以外,还用于治疗革兰 氏阴性菌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结核性脑膜炎、鼠疫、肠道感 染、肺炎、败血症、百日咳等。链霉素的缺点是容易产生耐药 性,长期使用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毒害。

除了医用外,也有报道将链霉素用
于农牧业的。例我国新疆某生产建设兵
(2)氮源
有机氮源包括黄豆饼粉、玉米浆、蚕蛹粉、酵母粉和麸
质水,其中以黄豆饼粉为最佳。无机氮源以硫酸铵和尿素
链霉素的发酵工艺
链霉素结构的图片
1、概 述
链霉素( streptomycin )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 分子式C21H39N7O12。 1943 年美国 S.A. 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分离得到,是 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的抗结核 杆菌的特效作用,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从此,结 核杆菌肆虐人类生命几千年的历史得以有了遏制的希望。
双氢链霉素
链霉素
硫酸链霉素
5-(2,4-diguanidino-3,5,6-trihydroxy-cyclohexoxy)- 4-[4,5dihydroxy-6-(hydroxymethyl)-3-methylamino-tetrahydropyran-2-yl] oxy-3-hydroxy-2-methyl-tetrahydrofuran-3-carbaldehyde
灰色链霉菌的孢子柄直而短,不呈螺旋形。 孢子量很多,呈椭圆球形。气生菌丝和孢子都呈 白色。单菌落生长丰满,呈梅花形或馒头形,直 径约为3~4mm。基内菌丝透明,在斜面背后产生 淡棕色色素。 链霉素产生菌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紫外 线、γ射线、氮芥、乙烯亚胺、亚硝酸和硫酸二乙 酯等。一些化学诱变剂又经常和紫外线等进行复 合处理。近年来采用亚硝基胍、快中子和激光等, 诱变选育出营养缺陷型或再回复突变型高产菌株。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菌种 的生产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性状:
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或微臭。
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甲醇、氯仿和丙酮。
作用范围有强大抗菌作用, 其最低抑菌浓度一般为0.5mg/ml。非结核 分枝杆菌对该品大多耐药。
链霉素对许多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 沙门菌属等也具抗菌作用;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亦对 该品敏感。链霉素对葡萄球菌属及其他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
斜面孢子(代1)
摇瓶种子 小罐种子
小罐种子培养36±0.5℃,24-30h转速60-300rpm, 搅拌功率5.5kw通气量2m3/min,罐压0.03Mpa 中罐种子培养36±0.5℃,25h转速60-240rpm接种 量15%通气量1.5VVM罐压0.03Mpa搅拌功率22kw 大罐发酵36±0.5℃,136h转速60-130rpm接种量 15%通气量0.75VVM罐压0.04Mpa搅拌功率115kw
团的农场自1985年起应用链霉素治疗菜 类、瓜类和粮食等作物的病害,取得较
好效果 ; 链霉素还可用于猪肺炎、雏鸡
白痢疾、以及鸡、鸭、鹅的巴氏杆菌感 染等的治疗。国内有些厂家将生产的链
霉素作为农用出口,效益较好。
链霉素发酵
1.生产菌种
2.工艺流程
3.链霉素的发酵条件及中间控制
1、生产菌种
早期发现产链霉素的生产菌种是灰色链霉菌。 后来 又找到了产链霉素的其他类型链霉素族抗生素(如羟基链霉 素或双氢链霉素)的菌种。 如比基尼链霉菌、灰肉链霉菌 等。
差。各组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对该品耐药。链霉
素主要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细菌与链霉素接触后极易产生耐药性。链霉素和其他抗菌药 物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也用于 结核病的二线治疗,多与其它抗结核药合用。
链霉素研究现状
链霉素(Streptomycin)是1944年发现的第一个氨基糖贰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