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含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
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教材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刘邦的《大风歌》
学生:朗诵
教师: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揭竿而起,56岁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
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
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西汉的建立
教师: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那么,刘邦是如何登上汉王朝的皇位的?
生答:楚汉之争,刘邦胜利。
教师:从秦末农民起义到项羽兵败自杀,大规模的血腥战争持续了数年,而西汉建立后胜利者却无法欢欣鼓舞,因为留给开国君臣
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
展示: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将相出行乘坐的牛车
讨论:结西汉初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提示:状况: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残破荒凉的景象。
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展示: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
教师: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国家很穷,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面对这种现实,汉初统治者只有废除秦朝苛法,与民休息,恢复社会经济,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另外,刘邦本人亲自参加了秦末农民战争,亲眼目睹了秦亡的过程,他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训。
2.措施
展示:
材料一颁布军队复员令,凡复员的军吏卒,可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赋徭。
动员流亡之民回乡,“复故爵田宅”。
在全国推行释免罪人和奴婢,增加农业劳动人口。
材料二刘邦根据官吏俸禄和政府开支制定全国赋税总额。
田租,或称田赋,即土地税,征收率为什五税一;口赋,也称算赋,即人口税,每人每年一算(120钱)。
思考: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归纳:汉高祖在位时期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政策?
生试说。
展示: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③减轻农民的赋税。
④相应的减免徭役和兵役。
3.作用
教师:刘邦颁布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休养生息政策,对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休养生息的政策意义深远,为“文景之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使大汉王朝逐步走向了“文景之治”。
展示:
三、“文景之治”
视频:《繁华初现——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片段
问题:根据视频,结合课本概括文帝、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举措。
同学1:文帝和景帝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鼓励垦荒,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同学2:文帝和景帝时期,“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而且还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同学3:文帝和景帝时期,厉行勤俭,以身作则,反对奢华。
答案提示:
②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
展示:“文景之治”时期的部分图片
教师:西汉初年与“文景之治”时期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我们知道“文景之治”是汉初休养生息的继续和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治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楚汉之争,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初期由于连年争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萧条。
汉高祖刘邦采纳“黄老学说”,以休养生息政策治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国力大大增强,最终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反思
本课经过在四个班的教学,我收获良多。
优点:
1.本课教学我大量使用了史料,通过史料的展示、相应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生成结论。
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历史理解的学科素养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
2.导入有趣,切近学生实际。
通过美丽的银杏林、震撼的汉阳陵文物图片,并配上一段轻音乐,使学生美美地进入对本课的学习,事
实证明效果还不错。
3.本课课件制作精美,教学资源丰富(史料、视频、故事、图片、地图等),尤其是最后对本课的总结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不足:
1.时间安排还不够合理。
课前导入时间稍长,不够精炼。
2.史料使用稍多。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大篇幅的史料使用让学生会产生学习疲劳、厌倦,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设计不够引人入胜。
教学过程大量使用了史论结合的方式,设计稍显单一。
4.对学生缺乏信任。
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太多,未明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学生的信任。
5.课堂气氛稍显沉闷。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不够,问题的设置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总之,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坚持好的方面,将其更加充分、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同时,更加会吸取教训,弥补不足,加强学习,以使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