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鼎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的词语。
自此,这条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
早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
到汉唐时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
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丝绸之路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
不论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还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他们的故事都与丝路密不可分。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丰硕成果。
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几千年来,那些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及其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都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
以骑毛驴的阿凡提为例,他机智、幽默,爱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都可以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找到。
尽管在不同文化里他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和特征,故事也各有发展和特色,但其根源都来自于丝路。
依托于丝路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的相遇与交流,又极大地刺激了艺术家与大众的想象力和创新激情。
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山水底衬,酷似中国山水画中朦胧而有层次的泉石意境;英国山水画大家康斯保罗的杰作《绿野长桥》洒脱出尘,一如江南的旖旎风光;歌德的《中德季日即景》中浸染着他对孔子、老子哲理的向往和仰慕,这些哲理诗组成了中西文学在19世纪初的共鸣。
各国文化在丝路交流碰撞后诞生了诸多艺术成果,其生命力有时甚至比在原生地还旺盛。
源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融合,并在灾融过程中对中原地区的音乐美术、工艺建筑等产生深远影响;而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到欧洲后,受到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成为百科全书派中激烈的无神论者或自然神论者的有力武器。
中西方之间,国与国之间,因丝路使彼此的血液与基因交融起来,逐渐形成了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李冰《丝路文化的历史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丝绸之路涉及陆路与海路,陆路早在汉代就存在了,海路则直到明代才逐渐兴起。
B . 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之说后,丝绸之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就被载入史册。
C . 中亚、中东及中欧的文艺作品中都可找到阿凡提的原型,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D . 在丝路文化这一多种文化混合体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创作出不少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先简介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再逐层论述丝路文化的交流碰撞及产生的成果。
B . 对于丝路文化的传承,作者从其交流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交融成果丰硕等方面展开论证。
C . 对于丝路文化交融所产生的丰硕成果,文章具体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证。
D . 文章在论证中自始至终渗透着丝路文化源于丝路、依托于丝路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丝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告诉我们,不同地区的物质交流最终可以带动并促进文化的交流。
B . 如果没有中西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就不可能出现19世纪初中西文学共鸣的局面。
C . 佛教文化在中国与儒家文化在欧洲的表现足以证明:文化输出可以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D . 要形成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中西方与各国之问不同文化的交融。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
2. (11分) (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
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莱州通判。
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
擢殿中侍御史。
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济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
”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观察使、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
”贬太常博士。
郭皇后废,议选纳陈氏,劝进谏曰:“正家以正天下,自后妃始。
郭氏非有大故,不当废。
”疏入,后已废,而陈氏议遂寝。
马季良自贬所求致仕,朝廷从之。
劝言:“致仕所以待贤者,岂负罪贬黜之人可得?请追还敕诰。
”又言:“发运使刘承德献轮扇浴器,大率以媚上也。
请付外毁,以戒邪侫。
”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
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
”遂落职知齐州,丁母忧,起复,知凤翔府。
既而知成德军韩琦言,劝所遣将张忠、刘遵,平贼功皆第一,特诏奖谕。
未几,召为翰林侍读学士,迁给事中,辞不受。
劝性廉俭,居无长物。
尝谓诸子曰:“颜鲁公云,‘生得五品服章绂,任子为斋郎,足矣。
’”及再为侍读,曰:“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
”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
后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吴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B . 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C . 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D . 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各项工程营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宜,长官为工部尚书。
B . “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与今天的退休类似。
C . 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D . “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太子读书,为他们讲学,提供学问方面的咨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郭劝坚持正义,为民辩护。
他任莱州通判时,州里百姓霍亮被仇人诬陷而被判死罪,办案的官员收受贿赂,勉强拼凑罪名强加给他,郭劝替他申辩,使他免以死罪。
B . 郭劝敢于直言,因而降职。
在宋绶、杜衍的任用上,他建言应因才而用;对钱惟演、钱惟济兄弟和胡则三
个官员,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处理建议,因这两次进言而被贬官。
C . 郭劝坚持原则,反对废后。
皇上废郭皇后,君臣商议要立陈氏为皇后,郭劝进谏,据理力争,反对这样做,奏章呈上,郭皇后已经被废。
D . 郭劝刚正不阿,抵制媚上。
发运使刘承德向皇帝献轮扇和浴器,郭劝认为这是向皇上献媚讨好,应把这些东西拿出去销毁,以警告邪恶奸佞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熟议。
②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
3. (8分)(2018·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列小题。
黄山道中①
[金]赵沨
小榖城②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③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盲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注释】①黄山:一名榖城山,在山东东阿。
②小榖城:即东阿县铜城镇。
③章:大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点题,通过描写登山道路屈曲盘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寒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
B . 颔联具体描写黄山的名胜风光:黄公庙掩映在高大挺拔的树木之中,白塔山顶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
C . 颔联对仗工整,设色精巧:黄公庙周围的古木色调浓暗,白塔山顶的白雷色调明亮,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 .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黄山十分喜爱,即使病人膏盲也要经常来往。
“莫厌”运用拟人,情味盎然。
E . 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而以第三联绾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4. (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
5. (12分)(2017·乌鲁木齐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弹一星”郭永怀
胡晓青
他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为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核事业尖端技术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
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
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在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因故不能成行。
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他仅用半年时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
接着他选择了空气动力学中最难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研究方向。
1941年5月,他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
从此,郭永怀开始了最艰苦的研究工作,通过四年多的辛勤劳动,郭永怀重于在跨声速流动的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
1945年,他以坚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钱学森评价道:“郭做博士论文,找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题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干,得到的结果出人意料。
”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
于是,郭永怀成了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
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这一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郭永怀很快就闻名世界。
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行速度并不理想。
而解
决“声障”问题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
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这一概念还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国外工作期间,郭永怀一直在等待机会,渴望用平生所学为祖国服务。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终于出现了这个机会。
这时,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与待遇,与夫人李佩于1956年11月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并立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郭永怀说。
1960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
中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郭永怀担任九院的副院长。
当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理论探索和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从外貌看,郭永怀身体瘦弱,不到半百已双鬓斑白,平时不苟言笑,总爱沉思。
而他工作起来,精力却是超人的。
1963年,迁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后,他与许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应。
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每次都会增加身体的不适应,严重损害了健康。
有人劝他少跑一些,但他为了工作全然不顾。
周恩来叮嘱郭永怀等科学家尽量不要乘飞机,郭永怀为赶进度仍经常飞来飞去。
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
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发现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
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们分开时,一叠纸,从两人紧贴的胸部掉了下来——是那份无比珍贵的热核导弹试验数据!焦黑难辨的尸体,完好无损的手稿……面对这种情形,所有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
而此时,他的妻子李佩却被诬陷为“美国特务”,正在接受所谓的政治审查。
那天,她没有流泪,只是凝望着窗外,长久地,一言不发。
在郭永怀牺牲后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接着,在他牺牲不到两年的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为了表彰郭永怀的功绩,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于1968年12月25日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永怀赤诚;后来者,永怀感佩。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她很少提起郭永怀。
“两弹一星”奖章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他的遗物,也悉数捐给了力学所。
她只是固执地守着60年不变的家,哪儿也不去。
有个学生这样回忆:“多少年过去了我才明白,李佩老师所从事的、竭尽身心的教育工作,其实是郭先生事业的延续,郭、李实际是一个人。
”(摘自段雨《做个铺路人》)②在核弹武器化的后期研究中,郭永怀相继提出了一些主张,见解独到,后来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郭永怀这些主张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摘自《中国现代科学家(六)》纪念邮票发行资料)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郭永怀选择了鲜有人涉足的“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
通过四年的努力,攻克了科学难题,获得博士学位。
B . 郭永怀探索开创出了奇异摄动理论,在此基础上,于钱学森一起拼搏努力,首次提出的“上临界马赫数”概念,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C . 本文画线的语句,在细节描写中还有对比的笔法,展现了郭永怀于警卫员在生命危急关头,竭尽全力保护核导弹试验数据的光辉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D . 郭永怀牺牲后,妻子李佩无比坚强,她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着丈夫的事业。
几十年来,固守着他们的家。
从这个角度上说,两个人始终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过。
(2)
本文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
“后来者,永怀感佩”,作为“后来者”,我们对郭永怀的哪些精神应“永怀感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四、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
6.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2009年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 . 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 . 真挚的爱情是能经得起风雨的侵蚀和困境的磨砺的,张良斌和李梅芳的经历就是雄辩的例证,在走过十年艰难的路途后,他们终于得以喜结金兰。
D . 20世纪80年代,《霍元甲》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时,家家户户都围在电视前观看,那万人空巷的情景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
7. (2分) (2015高一上·高安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奥斯维辛不仅夺走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甚至扼杀了无数个渴望获得知识的少年儿童的梦想。
B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并指出,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有利于维护生产者、建设者和消费者,以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竞争。
C . 担任新北市长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是否能够像连战那样有政治担当,抛开利益算计,带领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开创一个新高度,是新时代新型党际关系建设的迫切需要。
D . 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的屠蚴蚴,2011年9月获得在美国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后,今年又如愿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8. (2分) (2019高二上·嘉兴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饶宗颐先生曾指出,中国文明能历数千年而延续至今,与汉字的特点有关。
欧洲的拼音文字迁就语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汉字却拉近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的距离。
①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字系统
②现代汉语与上古汉语的语音也相差甚远
③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
④虽然中国境内方音各异
⑤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⑥随着语言的分化,方言的出现
A . ③⑤①④②⑥
B . ③①⑥⑤④②
C . ⑥①③⑤④②
D . ⑥①②⑤③④
9. (3分) (2017高三上·庄浪月考) 在下面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
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
①________?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
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________,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跟着消失了之后,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
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
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③________;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10. (5分) (2016高三上·会宁月考) 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构图所包含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高三上·苏州期中)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停鼓望云
翟院深,营丘伶人,师李成山水,颇得其体。
一日,府宴张乐,院深击鼓为节,忽停挝仰望,鼓声不续。
左右惊愕,太守招问之,对曰:“适乐作次,有孤云横飞,淡伫可爱。
意欲图写,凝思久之,不知鼓声之失节也。
”太
守笑而释之。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
2-1、
2-2、
2-3、
2-4、
3-1、
3-2、
4-1、
4-2、
4-3、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
5-1、
5-2、
5-3、
四、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
6-1、
7-1、
8-1、
9-1、
10-1、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