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汇总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 全 (复习资料)
粗基准概念:以未加工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概念: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5便于装夹原则6 精基准的面积与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长度和宽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3便于工件装夹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1、若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若各表面均需加工,且没有重点要求保证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时,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避免有些表面加工不起来。
3、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无浇、冒口及飞边等缺陷。
4、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
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组合表面定位时存在的问题: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时,由于工件的各定位基准面之间以及夹具的各定位元件之间均存在误差,由此将破坏一批工件位置的一致性,并在夹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不能夹紧定位误差:由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某一工序在工序尺寸或位置要求方面的加工误差。
产生原因:1工件的定位基准面本身及它们之间在尺寸和位置上均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2夹具的定位元件本身及各定位元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尺寸和位置误差;3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面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间隙。
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1夹紧力应有助于定位,不应破坏定位;2夹紧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动和振动,并能够调节;3夹紧后的变形和受力面的损伤不超出允许的范围;4应有足够的夹紧行程;5手动时要有自锁功能;6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工艺性好、易于操作,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大型高炉热风炉热处理工法
图2预热装置示意图
表2热处理通知
炉号
施焊时间
施焊班组
需加热温度(℃)
通知人姓名
通知日期
(3)准备预热前应先接好电源,电源输入方式采用三相四线。热处理机不是同一时间加热,而是分六个炉区循环加热。在热处理时,导线的额定限度一定不能小于输出功率。
1、电缆线是连接电源与热处理设备之间的导线,其安全载流量由表6确定:
表6低压聚氯乙稀(PVC)绝缘四芯电缆安全载流量
主线芯截面(mm2)
中芯截面(mm2)
安全载流量(A)
空气中敷设
直接埋地
铜
铝
铜
铝
4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2.5
6(10)
10(16)
10(16)
16(25)
25(35)
2、焊后脱氢处理
(1)有些试板在焊接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消氢处理,例如宁钢2#高炉热风炉中材质为Q235B与Q345B板对接安装焊缝接结束后就进行了消氢处理。在进行消氢处理之前做一些质量检查是必要的,所以在焊接结束后首先应对接接头焊缝、热影响区、母材分别进行应力和硬度测试、金相组织抽查及几何尺寸的测量,并记录。
采取局部预备热处理时,应防止局部应力过大。预热的范围为焊缝两侧各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区域,且不小于100mm。当使用低氢型焊接材料时,可根据试验适当降低预热温度。因对环境恶劣和难施焊的部位选择了较低的预热温度,所以在焊后相应采取低温后热处理,以补偿焊前预热温度的不足。
铝合金热处理方法汇总
铝合⾦热处理⽅法汇总
1、退⽕热处理
退⽕处理的作⽤是消除铸件的铸造应⼒和机械加⼯引起的内应⼒,稳定加⼯件的外形尺⼨,并使Al-Si系合⾦的部分Si结晶球状化,改善合⾦的塑性。
2、淬⽕
淬⽕是把铝合⾦铸件加热到较⾼的温度,保温2h以上,使合⾦内的可溶相充分溶解。
然后,急速淬⼊⽔中,使铸件急冷,使强化组合在合⾦中得到最⼤限度的溶解并固定保存到室温,这种过程叫淬⽕,也叫固溶处理或冷处理。
3、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称为低温回⽕,是把经过淬⽕的铝合⾦铸件加热到某个温度,保温⼀定时间出炉冷却直⾄室温,使经过饱和的固溶体分解,让合⾦基体组织稳定的⼯艺过程。
时效处理⼜分⾃然时效和⼈⼯时效两⼤类。
⾃然时效是指强化在室温下进⾏的时效。
⼈⼯时效⼜分为不完全⼈⼯时效、完全⼈⼯时效、过时效3种。
4、循环处理
把铝合⾦铸件冷却到零下某个温度并保温⼀定时间,再把铸件加热到350摄⽒度以下,使合⾦中度固溶体点阵反复收缩和膨胀,并使各相的晶粒发⽣少量位移,以使这些固溶体结晶点阵内的原⼦偏聚区和⾦属间化合物的质点处于更加稳定的状态,达到提⾼产品零件尺⼨,体积更稳定的⽬的,这种反复加热冷却的热处理⼯艺叫循环处理。
这种处理适合使⽤中要求精密、尺⼨很稳定的零件,⼀般铸件不做这种处理。
青岛丰东热处理专业提供热处理服务,可为客户提供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真空热处理、等离⼦热处理(离⼦渗氮)、常规热处理(含深冷处理)等四⼤领域的热处理加⼯服务。
欢迎新⽼客户来电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热处理:在生产中,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钢发生固态相变,借此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改善力学性能的目的的操作被称为热处理。
正火: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取出进行水冷或油冷获得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等温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Ms的熔盐中,等温保持足够时间,使过冷奥氏体恒温发生贝氏体转变,待转变结束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处理方法称为等温淬火。
分级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或稍低于Ms的熔盐中,待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后,从熔盐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至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分级淬火。
单液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投入一种淬火介质中,直至转变结束。
双液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先放入一种冷却能力强的冷却介质冷却一定时间,当冷却至稍高于Ms后立即将工件取出并放入另外一种冷却能力缓一些的冷却介质冷却,使之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回火索氏体:淬火碳钢500~650℃回火时,得到粗粒状渗碳体和多边形铁素体所构成的复相组织。
回火屈氏体:淬火碳钢350~500℃回火时,得到细粒状渗碳体和针状铁素体所构成的复相组织。
回火马氏体:淬火碳钢在250℃以下回火时,得到的过饱和的α固溶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组成的复相组织。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它是热处理工艺中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种工艺,不同种类的退火目的也各不相同。
等温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到A3以上20〜30°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Arl以下珠光体转变区间的某一温度进行等温,使之转变为珠光体后出炉空冷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汇总
一、材料性质:1.回火稳定性:钢对回火时发生软化的抵抗能力2.红硬性:指钢在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高的硬度和切削能力的性能3.热强性:指耐热钢在高温和载荷的共同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4.热脆性:在某一温度下长期工作,发生冲击韧性大幅度下降,突然发生脆性断裂的现象5.冷脆:当试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材料由塑性转变为脆性的现象6.二次淬火:在含有大量的W Mo Cr V等合金元素的钢在回火过程中,过冷A分解析出碳化物,A中的C和合金元素的含量降低,使Ms点回升至室温,在冷却过程中,过冷A 转变为M7.二次硬化:在含有大量W Mo Cr等合金元素的钢中,回火后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不是单调降低,而是在某一回火温度硬度反而增加,并在某一温度出现峰值的现象8.回火脆性:指淬火钢在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而在某一温度范围表现脆化的现象9.屈服:材料受到的应力增加到某一值后,应力不再增加而变形继续发生,发生塑性变形10.蓝脆:低碳钢在300~400℃的温度范围内光亮的钢具有蓝的颜色,却出现反常的强度增高而塑性降低的现象11.焊接脆性:由于钢材化学成分和组织的变化而导致焊接构件脆断倾向增大的现象12.凝固脆性:指焊肉和熔合线金属由于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引起组织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裂纹的倾向性增大的现象13.钝化效应:通过改变钢的表面状态而造成基体金属表面部分电极电位升高的现象14.弹性极限:指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15.疲劳极限:在疲劳试验中,应力应变的循环次数增加大无限次而不发生破损的最大应力16.黑脆:碳素刃具钢在退火处理时由于加热时间长或冷却速度慢会有石墨析出,使钢脆化17.热疲劳现象:反复受热和冷却是金属表层产生反复的热胀冷缩,即反复承受拉、压应力作用而出现龟裂的现象18.腐蚀:在外界介质的作用下使金属逐渐受到破坏的现象19.一般腐蚀:金属表面大面积均匀的腐蚀20.晶界腐蚀:指沿着晶界进行的腐蚀,使晶粒的连续性遭到破坏21.应力腐蚀:在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破坏22.点腐蚀:指在金属表面局部区域的一种腐蚀破坏形式23.宏观电池作用腐蚀:如铆钉和铆接金属材料不同、异种金属焊接时由于不同金属间电极电位不同造成电势差而构成原电池而造成的腐蚀24.腐蚀疲劳:指在腐蚀介质和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破坏25.475℃脆性:Cr含量大于15%的高铬钢在400~525℃范围长时间加热或在此温度范围内缓冷时,会导致室温脆化,强度升高,塑韧性降低,在475℃脆化现象最严重26.σ相脆性:F不锈钢在500~850℃长期停留会析出Fe Cr金属间化合物(高硬度)沿晶界分布,同时会引起大的体积变化造成钢很大的脆性,引起晶间腐蚀,降低钢的耐蚀性27.强度:指金属材料对塑性变形的抗力28.韧性:指钢在断裂前吸收能量和进行塑性变形的能力29.钢的热稳定性:指在高温下抗氧化或抗高温介质腐蚀的能力30.铸铁的氧化:高温下受氧化气氛的侵蚀,铸件表面发生化学腐蚀的现象31.铸铁的生长:铸铁在较高温度下及反复加热和冷却时发生体积长大的现象二、钢种定义:1、结构钢:用于制造各种大型金属结构的钢种,又称工程用钢2、机器零件用钢: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的钢种3、调质钢:经过调质处理而使用的结构钢称为调质钢4、渗碳钢:低碳钢表面渗碳后进行热处理强化,提高其表面性能的钢种5、弹簧钢:用于制造各种弹簧或者类似弹簧性能的零件的钢种6、冷作模具钢:使金属在冷状态下变形的冷模具钢,工作温度小于250℃7、热作模具钢:使金属在热状态下变形的热模具钢,工作时模腔表面高于600℃8、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加工工具的钢种9、刃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切削加工工具的钢种10、高速钢:一种高碳且含有大量W Mo Cr V Co等合金元素的合金刃具钢11、不锈钢:能够抵抗大气腐蚀和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种12、耐酸钢:指在各种强腐蚀介质中能偶耐蚀的钢种13、耐热钢:指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并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氧化、耐腐蚀能力的钢种14、热强钢:在高温下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具有足够强度而不产生大量变形或断裂的钢种15、热稳定钢:在高温下抗氧化或抗高温介质腐蚀而不破坏的钢种16、铸铁:指以Fe C Si为主要成分并在结晶过程中发生共晶转变的多元铁基合金三、热处理工艺及其他强化方式:1、合金化:加入适当合金元素改善金属性能的方法2、强化:使金属屈服强度增大的过程3、沉淀强化:通过过饱和的固溶体在时效处理后沉淀析出第二相粒子引起的合金强化4、弥散强化:利用碳化物作弥散强化相引起的合金强化5、水韧处理:将碳钢在950℃加热快冷后在400℃回火处理6、控制轧制:将普低钢加热至高温(1250~1350℃)进行轧制,终轧温度控制在Ar3附近7、调质处理:淬火加上高温回火的工艺8、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固溶体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的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9、稳定化处理:固溶处理后将钢加热到850~880℃保温后空冷,此时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而Ti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并在冷却时充分析出,使C不能和Cr形成碳化物10、铸铁的一次结晶:把初生A的析出和以后的共晶转变称为一次结晶11、铸铁的二次结晶:把凝固后进行的C自A中的脱溶和共析转变称为铸铁的二次结晶12、孕育处理:浇注前在铁水中加入少量强烈促进石墨化的物质(孕育剂)进行处理的过程13、球化处理:浇注前在铁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球化剂促使石墨结晶后生产成为球状的工艺第一章:钢的合金化1. 工艺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热处理性能2. 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固溶体、强化相、第二相、单质3. 合金元素与铁、碳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4. 塑性变形的本质:位错运动5. 钢的强化机制: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晶界强化、位错强化(出发点、强化机制、强化量、强化途径)6. 淬火+回火提高钢强度的原理:四种强化机制的利用7. 影响塑性的因素:溶质原子、第二相、晶粒大小、位错密度8. 断裂的类型:延性断裂、解理断裂、沿晶断裂9. 改善断裂抗力(提高韧性)的途径10. 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A4 A3 A1 S点E点C点)11.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过程的影响(A的形核、A的长大、渗碳体的溶解、A的均匀化)12. 合金元素对过冷A分解过程的影响(C曲线、Ms点Mf点),减少过冷A的措施13. 合金元素对回火过程的影响(M的分解、过冷A的转变、碳化物的析出、F的回复再结晶)14. 二次淬火、二次硬化、回火脆性以及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方法第二章:构件用钢1. 力学性能的三大特点:屈服现象、冷脆现象、时效现象(淬火时效、应变时效、蓝脆)——形成原因与防止措施2. 工艺性能:冷变形性能(影响因素)、焊接性能(焊接脆性:M相变脆性、过热过烧脆性、凝固脆性、热影响区的时效脆性)3. 耐大气腐蚀性能:大气腐蚀过程,提高耐大气腐蚀性能的途径(减少微电池数量,提高机体电极电位,钝化(Cr Al Si Cu P))4. 碳素构件用钢:化学成分、分类、热处理工艺、典型钢种(重点:冷冲压用钢)5. 低合金高强度构件用钢、高锰钢6. 进一步提高普低钢力学性能的途径:低碳B型普低钢、低碳S型普低钢、针状F型普低钢、控制轧制第三章:机器零件用钢1. 分类:调质钢、弹簧钢、渗碳钢、轴承钢2. 生产工艺:型材、改锻——预备热处理——切削——最终热处理——磨削3. 含碳量;合金元素:Cr Mn Si Ni(提高淬透性)4. Mo W V(降低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提高淬透性)5. 调质钢(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特点)6. 弹簧钢(弹簧的作用,化学成分,热处理(冷成型、热成型))7. 渗碳钢(表面强化的方法、合金元素对渗碳的影响,化学成分,热处理)8. 滚动轴承钢(化学成分、主加合金元素Cr的作用、热处理工艺)9. 特殊性能用钢第四章:工具钢1、分类: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 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高速钢2、化学成分、热处理、组织结构3、碳素刃具钢(化学成分;两个缺点一个不足)4、合金刃具钢(化学成分、合金元素的作用、热处理、性能)5、高速钢(化学成分、合金元素的作用、铸态组织及压力加工、热处理(两次预热的作用、高温淬火的原因、三次回火的作用、冷处理减少回火次数))6、冷作模具钢(热处理:锻打+球化退火+淬火+回火:一次硬化法、二次硬化法;提高冷作模具钢韧性的方法)7、热作模具钢(分类:锤锻模、热挤压模、压铸模、热轧机轧辊)热疲劳现象及影响因素8、量具用钢第五章:不锈钢:1、腐蚀(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腐蚀的类型、腐蚀的防止2、不锈钢的合金化原理(钝化、提高基体电极电位、单相基体组织)、合金元素的作用3、不锈钢的牌号4、各种不锈钢的相关知识(重点)第六章:耐热钢及高温合金第七章:铸铁第八章:有色金属及合金。
十种常用淬火方法汇总
淬火方法大全,用过3个就是大师!十种常用淬火方法汇总热处理工艺中淬火的常用方法有十种,分别是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复合淬火法;预冷等温淬火法;延迟冷却淬火法;淬火自回火法;喷射淬火法等。
一、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把已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淬人一种淬火介质,使其完全冷却。
这种是最简单的淬火方法,常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
淬火介质根据零件传热系数大小、淬透性、尺寸、形状等进行选择。
二、双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把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先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接近Ms点,然后转入慢冷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室温,以达到不同淬火冷却温度区间,并有比较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
用于形状复杂件或高碳钢、合金钢制作的大型工件,碳素工具钢也多采用此法。
常用冷却介质有水-油、水-硝盐、水-空气、油-空气,一般用水作快冷淬火介质,用油或空气作慢冷淬火介质,较少采用空气。
三、马氏体分级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钢材奥氏体化,随之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上马氏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过冷奥氏体缓慢转变成马氏体的淬火工艺。
一般用于形状复杂和变形要求严的小型工件,高速钢和高合金钢工模具也常用此法淬火。
四、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浴槽温度低于工件用钢的Ms而高于Mf时,工件在该浴槽中冷却较快,尺寸较大时仍可获得和分级淬火相同的结果。
常用于尺寸较大的低淬透性钢工件。
五、贝氏体等温淬火法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将工件淬入该钢下贝氏体温度的浴槽中等温,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一般在浴槽中保温30~60min。
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主要三个步骤:①奥氏体化处理;②奥氏体化后冷却处理;③贝氏体等温处理;常用于合金钢、高碳钢小尺寸零件及球墨铸铁件。
六、复合淬火法复合淬火法:先将工件急冷至Ms以下得体积分数为10%~30%的马氏体,然后在下贝氏体区等温,使较大截面工件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常用于合金工具钢工件。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
一、热处理工艺简解1、退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或Ac1+30~50℃或Ac1以下的温度(能够查阅有关材料)后,通常随炉温缓慢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1.适用于合金布局钢、碳素东西钢、合金东西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给状况不合格的原材料;2.通常在毛坯状况进行退火。
2、正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
关于功能需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布局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关于通常中、高合金钢,空冷可致使彻底或部分淬火,因而不能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3、淬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刻,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疾速冷却。
意图:淬火通常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安排,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安排,以进步耐磨性和耐蚀性。
运用关键:1.通常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一起会构成很大的内应力,下降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归纳力学功能。
4、回火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从头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意图:1.下降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削减工件的变形和开裂;2.调整硬度,进步塑性和耐性,取得作业所需求的力学功能;3.安稳工件尺度。
运用关键:1.坚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坚持必定韧度的条件下进步钢的弹性和屈从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坚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满足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2.通常钢尽量防止在230~280℃、不锈钢在400~450℃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发生一次回火脆性。
表面热处理分为哪几种【汇总】
表面热处理分为哪几种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把金属或合金加热到给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用选定的速度和方法使之冷却,以得到所需要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操作工艺,被称为热处理。
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某一温度,停留一定的时间(保温),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同炉子一起冷却),这种操作过程叫做退火.退火的目的: 1.降低硬度,便于工件易切削. 2.改善材料的组织及机械性能. 3.改善组织结构,为以后的淬火做好准备. 4.消除内应力. 5.得到细小的结晶.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经保温后,从炉中取出放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操作.(正火的冷却速度要比退火快的多). 正火后其强度和硬度较退火的高一些,塑性稍低,使珠光体数量增加,改善组织保证得到较高的机械性能,由于在空气中冷却,生产率高.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1)以上,经保温后急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也有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这种热处理操作称之为淬火.钢经过淬火后在性能上的突出特点是硬度很高而塑性很低.淬火的目的: 1.增加钢制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 2.通过淬火和随后的中温或高温回火能使工件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油或空气中冷却下来.(回火是紧接着淬火以后进行的,回火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回火的目的:减少或消除工件在淬火时造成的内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以得到工件在使用时所要求的和可能达到的机械性能。
1. 对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方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加工。
2.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3. 与热处理有关的名词解释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27SiMn钢热处理工艺探讨
万方数据
・ ./ ・ຫໍສະໝຸດ 万方数据 ・ )) ・第 (/ 卷第 6 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0))3 年 ! 月
使脆性增加且都降低导热性。 ! " #$、 %&、 ’ 都有降低韧性的倾向, () " %& 显著提高 * — +, ’ 显著提高碳化物的形成, #$ 显著提高耐烧裂性能和脱碳性能。 由于这三种主要合金元素的影响, 导致了由于成分不同、 不均而使其机械性能有较大差异, 按照 其机械性能与 《摩擦支柱和铰接顶梁手册》 中的图 ()121( 基本相 ,-.—/( 的化学成分冶炼出的 0/#$%& 钢, 似, 由该图可以看出, 在 30)4 回火, 其综合机械性能较好。 三、 0/!"#$ 钢制 %&’ 金属顶梁的热处理工艺分析 ( " 0/#$%& 钢的临界淬火直径 在 0)4 的水中为 6755, 在 3)4 水中为 6255, 在 0)4 0/#$%& 钢的临界淬火直径在静油中为 0055, 由于 =>- 的有效厚度均小于 3)55, 故其渗透性不必过多考虑, 用一般的循环 28 9:;< 水溶液中为 3)55, 水作冷却介质即可满足。 0 " 淬火加热温度 根据我们作的正交试验 ? !60 结果看, 采用 7/)4 淬火加热, 硬度值发散, 溶解度不够, 软硬点分布不 均, 合格率极低。采用 !()4 的淬火加热, 由于 %& 的过热敏感性和 #$ 的脱碳性, 不利于形成好的淬火组 织, 因此最好采用 !))4 的淬火温度, 详见 (!!0 年 3 月的 《=>- 型顶梁工艺试验汇总》 。 6 " 淬火加热时间 淬火加热时间的计算方法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将保温时间和升温时间分开计算 升温时间 @A B ) " 7;( ;0 ;6 ;3 = (5$&) 保温时间 @C B ( D 3@& 式中 ;( 、 钢种形状机装炉方式的系数。= 为零件的有效厚度 (55) ;0 、 ;6 、 ;3 分别表示不同炉型, 另一种是大多数生产单位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加热时间 @ B :E= (5$&) 式中: — —加热系数 (5$& D 55) 一般取 ( " ) F ( " 2 :— — —零件装炉等修正系数 E— 一般情况下, 升温时间是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必不可少的时间, 保温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铁素体 和碳化物 GH6; 转化为奥氏体 I 是以秒计的。 鉴于以上情况, 由于 0/#$%& 钢为低合金结构钢, 其合金当量很低, 故在加热时, 可以采取零保温。 由此可见, 在常规热处理炉中处理 0/#$%& 钢件可以采用 !))4 加热温度, 零保温时间, 即到温出炉。 在快速加热炉中 (如中频感应加热) 可采用较高加热温度, 如 !0)4 , 零保温。 3 " 回火温度 从理论上和实验数据看, 采用 30)4 回火是最佳方案, 但由于 0/#$%& 钢的淬透性好, 有轻微的回火脆 性, 加之煤炭行业标准要求, 不得脆性断裂, 故采用 32)4 F 37)4 回火较为适宜, 其硬度值可满足 J-6)) 推荐使用 3/)4 。 F 62), 2 " 回火时间 因为马氏体向屈氏体和索氏体的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且 0/#$%& 钢尽管有回火脆性, 但不太明 显, 故采用一次回火即可, 保温时间选用 .)5$& 为宜。
热处理工艺汇总
热处理工艺汇总T0固熔热处理后,经自然时效再通过冷加工的状态适用于经冷加工提高强度的产品T1适用于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后,不再进行冷加工(可进行矫直、矫平,但不影响力学性能极限)的产品T2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经冷加工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的状态适用于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后,进行冷加工、或矫直、矫平以提高强度的产品T3固熔热处理后进行冷加工,再经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的状态适用于在固熔热处理后,进行冷加工、或矫直、矫平以提高强度的产品T4固熔热处理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的状态适用于固熔热处理后,不再进行冷加工(可进行短直、矫平,但不影响力学性能极限)的产品T5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适用于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后,不经过冷加工(可进行矫直、矫平,但不影响力学性能极限),予以人工时效的产品T6固熔热处理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适用于固熔热处理后,不再进行冷加工(可进行矫直、矫平、但不影响力学性能极限)的产品T7固熔热处理后进行过时效的状态适用于固熔热处理后,为获取某些重要特性,在人工时效时,强度在时效曲线上越过了最高峰点的产品T8固熔热处理后经冷加工,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适用于经冷加工,或矫直、矫平以提高强度的产品T9固熔热处理后人工时效,然后进行冷加工的状态适用于经冷加工提高强度的产品T10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后,进行冷加工,然后人工时效的状态适用于经冷加工,或矫直、矫平以提高强度的产品某些6×××系的合金,无论是炉内固熔热处理,还是从高温成形过程急冷以保留可溶性组分在固熔体中,均能达到相同的固熔热处理效果,这些合金的T3、T4、T6、T7、T8和T9状态可采用上述两种处理方法的任一种.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水冷),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
中国古代的钢铁渗碳和渗氮技术汇总
中国古代的钢铁渗碳和渗氮技术我国是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在金属热处理技术发展史上,我国古代先民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在化学热处理方面,我国先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了多种工艺,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古代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对材料的表面改性,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古代热处理技术。
本文在文献史料和考古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力图反映我国古代钢铁渗碳和渗氮技术状况,并提出一些分析见解,以求同行较全面准确地认识古代化学热处理的发展历程。
限于热处理考古属交叉领域,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予以指正。
1钢铁渗碳技术1.1 固体渗碳固体渗碳是将工件埋入固体渗碳物质中进行处理的工艺,它是最古老的热处理技术之一。
从公元前18世纪一直到18世纪,固体渗碳都是西方钢铁增碳的主流手段。
因此在国外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固体渗碳工艺,大体可分为灼烧法、焖熬法和层叠法。
其渗碳工艺水平相当高,甚至在17世纪以后还开发出固体渗碳专用的窑炉和箱式炉。
我国古代除了拥有传统的灼烧法固体渗碳方法以外,古文献中还描述了焖熬法固体渗碳方法。
1.1.1 灼烧法固体渗碳一般认为人工冶铁的发源地是两河流域北部、土耳其及其附近地区。
该地有很多的铁矿,而铜矿又较少。
在靠近土耳其的Cha nga r Ba zar镇出土的匕首柄,其年代可定为公元前2700年以前。
而根据报道,在Giz eh的大金字塔内遗存一块铁板,使人工冶炼金属铁板的年代提前到公元前2761年以前。
这些人工冶铁器件是将铁矿石还原后经锻接的产物。
人工冶铁的初级产品是海绵铁,它是由铁矿石在约1200℃的木炭火的温度下还原出来的,海绵铁是杂质含量很高的松散、柔软的金属块,其杂质主要有未还原的氧化铁、铁橄榄石、木炭粉等,为了用它制作器物,只有将其反复加热锻打、去渣、聚块、分散杂质后,才能获得可以造型的熟铁,这种熟铁通常被称为块炼铁。
海绵铁的加热往往是在灼热的木炭中进行,其时铁被埋在木炭之间,在铁的作用下,未完全燃烧的一氧化碳发生分解,分解的活性碳形成高的碳势,铁在碳势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被渗碳。
热处理工艺
使二次渗碳体或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化,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蔓延退火
熔点以下100~200℃
减少化学成份和组织的不匀称
去应力退火
Ac1线以下(普通为500~600℃)
消除工件中残留内应力
正火(空冷)
加热温度
组织
目的
亚共析钢
Ac3+30~50℃
F+S
(1)作为总算热处理:细化晶粒、匀称组织
(2)作为预先热处理:对结构较大的合金结构钢前,淬火或调质前常举行正火,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并获得细小而匀称的组织。
(3)改善切削加工性能:调节硬度
过共析钢
Accm+30~50℃
S+ Fe3CⅡ
热处理工艺
组织
目的
彻低退火
(重结晶退火)
亚共析钢:Ac3+20 Nhomakorabea30℃F+P
组织匀称化和细化,得到临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因为冷却速度缓慢,还可消除内应力。
等温退火
亚共析钢:高于Ac3
过共析钢:高于Ac1
快冷到A1~550℃之间,保温,然后再缓慢冷却。
同上
球化退火
过共析钢:高于Ac1
T10钢车刀热处理工艺汇总
攀枝花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论文)[T10钢车刀热处理工艺设计]学生姓名:冯康学生学号: 201311102014院(系):材料学院年级专业:2013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班指导教师:孙青竹副教授二〇一六年六月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攀枝花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论文)摘要摘要本课程主要设计T10钢用来制造车刀的主要热处理设计流程,包括车刀工作条件及失效形式分析。
刀具材料必须具备高硬度、高耐磨性、足够的强度,韧性和抗氧化性,还需具有高的耐热性(红硬性),即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足够硬度的性能。
具体工艺流程以及热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备热处理是球化退火:加热至750℃→最终热处理是淬火:加热至790℃→水冷;回火:低温回火150℃→空冷。
关键词:耐磨高硬度红硬性热处理攀枝花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论文)目录目录摘要 (Ⅰ)1、设计任务 (1)1.1设计任务 (1)1.2设计的技术要求 (1)2、设计方案 (2)2.1 变速箱设计的分析 (2)2.1.1工作条件及性能要求 (2)2.1.2失效形式及使用性能 (2)2.2钢种材料 (2)3、设计说明 (4)3.1加工工艺流程 (4)3.2具体热处理工艺 (4)3.2.1预备热处理工艺 (4)3.2.2最终热处理 (5)4、质量检测 (7)5、缺陷与分析 (8)6、结束语 (9)7、热处理工艺卡 (10)参考文献 (11)1 设计任务1.1设计任务T10钢车刀热处理工艺设计。
1.2设计的技术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是刀具最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若没有足够的高的硬度是不能进行切削加工的。
否则,在应力作用下,工具的形状和尺寸都要发生变化而失效。
高耐磨性则是保证和提高工具寿命的必要性,除了以上要求红硬性及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在化学成分上,为了使工具钢尤其是刃具钢具有较高的硬度,通常都使其含有较高的的碳(W(C)=0.65%~1.55%),以保证淬火后获得高碳马氏体,从而得到高的硬度和切断抗力,这对减少防止工具损坏是有利的。
退火炉热平衡计算与热处理工艺设置
退火炉热平衡计算与热处理工艺设置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殊钢丝公司徐效谦内容摘要:通过热平衡计算,根据装炉量对电井炉升温工艺实行分段控制,能有效地改善退火钢丝加热过程的温差,显著提高退火后钢丝的力学性能均匀性。
关键词:退火炉热平衡计算均匀性退火炉热处理均匀性是一项重要指示,一般认为热处理均匀取决于热处理炉的上、中、下或前、后各区的加热能力的分布状况,实际上加热能力的均匀分布只是一个基本要求,热量的传输效率才是决定热处理均匀性的关键因素。
保证单位时间供给的热量与炉料吸收的热量基本平衡,是提高热处理均匀性唯一的控制要点,控制目标是单位时间热量的传输效率应大于95%。
热处理均匀性与热量的传输效率成正比关系,传输效率越低,热处理均匀性越差。
这个基本原理我们是通过长期实践才逐渐认识到的。
一Ⅲ型井式退火炉基本状况钢丝Ⅲ型强对流气体保护井式退火炉原设计为自动升温,即控制仪表一段控制温度直接设置为工艺规定的退火温度,由仪表控制升温时间。
第2和第3段同时设置温度和时间两项工艺参数。
实际运行结果是:退火钢丝抗拉强度偏高,以针丝为例,企业标准Q/LD30-2004中GCr15Ⅰ组要求抗拉强度为Rm:560~680MPa,而在生产过程中测得实验结果为Rm:670~730MPa,同炉钢丝软硬不均,抗拉强度差大。
为此需对退火炉进行热平衡计算,在升温阶段同时设定升温温度和升温时间,强化退火效果、改善钢丝抗拉强度均匀性。
Ⅲ型退火炉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装料架计算参数如表2。
表1周期炉主要技术参数表2 装料架计算参数二Ⅲa型井式退火炉工艺参数及热平衡计算1.加热时间计算方法(1)配置功率除以安全系数1.2,即为有效使用功率。
有效使用功率中扣除N4~N6三项消耗功率,余数为加热功率,见第三节。
N有效=N总/1.2;N 加热=N 有效-N 4-N 5-N 6;(2)热量换算成单位时间的电耗—功率N =τ860Q 则 Q 加热=860 N 加热τ τ= Q 加热/860N 加热。
热处理相关标准汇总
热处理相关标准汇总一、热处理基础GB/T 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8121-1987 热处理工艺材料名语术语GB/T 12603-1990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GB/T 13324-1991 热处理设备术语JB/T 8555-1997 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JB/T 9208-1999 可控气氛分类及代号二、工艺方法GB/T 16923-1997 钢件的正火与退火钢件的淬火与回火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钢的锻造余热淬火回火处理硼砂熔盐渗金属盐浴热处理离子渗氮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通则可锻铸铁热处理灰铸铁件热处理高温合金热处理粉末渗金属深层渗碳不锈钢和耐热钢热处理盐浴硫氮碳共渗钢铁件的火焰淬火回火处理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钢件在吸热式气氛中的热处理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GB/T 226-19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 227-1991 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GB/T 1979-2001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 4335-1984 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4462-1984 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GB/T 5617-198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6401-1986 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9450-1988 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9452-1988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T 11354-1989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 13298-19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299-1991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GB/T 13302-1991 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GB/T 13305-1991 奥氏体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13321-1991 钢铁硬度锉刀检验方法GB/T 14979-1994 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GB/T 15749-1995 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JB/T 5069-1991 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检验通则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1992 渗碳层球化处理后金相检验-1992 渗碳质量检验-1992-1992 渗碳表面碳含量金相判别法JB/T 6954-1993 灰铸铁接触电阻加热淬火质量检验和评级JB/T 7709-1995 渗硼层显微组织、硬度及层深检测方法JB/T 7710-1995 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钢件显微组织检测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显微组织检验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评级滚动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技术条件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马氏体等级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高、中温热处理盐浴校正剂有机物水溶性淬火介质性能测定方法一般技术要求JB/T 6955-1993 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JB/T 7530-1994 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JB/T 7951-1999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试验方法JB/T 8419-1996 热处理工艺材料分类及代号JB/T 9199-1999 防渗涂料技术条件JB/T 9202-1999 热处理用盐JB/T 9203-1999 固体渗碳剂JB/T 9209-1999 化学热处理渗剂技术条件五、安全能耗环保GB 15735-1995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GB/T 17358-1998 热处理生产电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JB/T 5073-1991 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JB/T 6047-1992 热处理盐浴有害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方法JB/T 7519-1994 热处理盐浴(钡盐、硝盐)有害固体废物分析方法JB 8434-1996 热处理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变形铝合金时效热处理相关知识汇总
变形铝合金时效热处理相关知识汇总(1)时效 aging经固溶处理或冷变形后的合金,在室温或高于室温下,组织和性能随时间延续而变化,硬度、强度增高,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
在室温下发生时效称自然时效。
高于室温发生时效称人工时效。
时效现象除铝铜合金外,在钢、铜合金,铁基、镍基、钴基高温合金中普遍存在,是提高合金强度的重要方法。
低碳钢冷变形后在常温长时放置即出现屈服强度提高。
硬铝合金经高温(520℃)淬火后在100~200℃时效,可获得最佳的强化效果。
马氏体时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铁基、镍基、钴基高温合金均可在固溶处理后选择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可以从中获得最佳的组织和性能。
(2)时效处理 aging treatment过饱和固溶体合金在室温或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温,使溶质组元富集或析出第二相的热处理工艺。
常温下时效称自然时效。
高于室温加热时效称人工时效。
时效析出第二相获得强化的现象称时效强化。
低于或高于强化峰值温度的时效分别称为亚时效与过时效处理。
形变后时效称形变时效或直接时效。
在应力下时效称应力时效。
强化效果取决于析出第二相的类型、数量、尺寸、形态、稳定性等因素。
广泛用于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沉淀硬化钢、马氏体时效钢等。
铝合金时效硬化峰值出现在溶质组元的富集 G-P区(Ⅱ)末期。
时效处理是强化合金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调整时效温度、时间可使合金的组织、性能满足使用要求,获得高的屈服强度、蠕变强度、疲劳性能等。
含铜4%的铝合金经自然时效后强度为400MPa,比退火状态强度大一倍。
时效硬化合金使用时,使用温度不应超过其时效温度。
(3)时效硬化 age hardening经固溶处理的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或室温以上时效处理,硬度或强度显著增加的现象。
原因是过饱和固溶体在时效过程中发生沉淀、偏聚、有序化等反应的产物,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形成的。
位错与析出产物交互作用下硬化机制有位错剪切析出相粒子,基体与粒子间相界面积增加,使外力转变为界面能; 析出相与基体的层错能差异; 基体与析出粒子的切变模量不同。
45钢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汇总
45钢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汇总在钢的热处理工艺中,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下面将对45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进行汇总。
45钢是一种碳素结构钢,其化学成分包括约0.42-0.50%的碳(C)、0.50-0.80%的硅(Si)、0.17-0.37%的锰(Mn)以及不超过0.035%的磷(P)和硫(S)。
根据这份成分,可以推测45钢在热处理过程中,主要的组织结构可能包括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等。
1.空冷过程:在空冷过程中,热处理温度从高温迅速下降到室温,这种热处理方法可以得到粗大的珠光体和少量的针状马氏体。
这种组织结构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高的韧性。
2.淬火过程:淬火是将钢材加热至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对于45钢而言,淬火通常在840-860°C的温度下进行。
淬火能够产生较硬的针状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但是,淬火也会导致钢材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变形和开裂等缺陷。
3.正火过程:正火是将钢材加热至温度区间内,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对于45钢而言,常见的正火温度为670-700°C。
正火可以产生较粗的珠光体和少量的针状马氏体,提高钢的韧性。
与淬火相比,正火能够有效减少钢材的应力集中和变形。
4.回火过程:回火是将淬火或正火后的钢材再次加热至较低的温度,然后冷却至室温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对于45钢而言,回火温度通常在150-400°C之间选择。
回火能够降低钢材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韧性和抗冲击性。
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会逐渐降低。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下,45钢可以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空冷得到粗大的珠光体和少量的针状马氏体,淬火得到硬的针状马氏体,正火得到较粗的珠光体和少量的针状马氏体,回火能够降低钢材的硬度和脆性。
正确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得45钢具有理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满足特定工程要求。
热处理工艺特点和应用汇总表
热处理工艺特点和应用汇总表一、退火类别主要目的工艺特点应用范围扩散退火成分均匀化加热至Ac₃+(150~200)℃,长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铸钢件及具有成分偏析的锻轧件等完全退火细化组织,降低硬度加热至Ac₃+(30~50)℃,保温后缓慢冷却铸、焊件及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锻轧件等不完全退火细化组织,降低硬度加热至Ac₁+40~60℃,保温后缓慢冷却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组织细化程度低于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细化组织,降低硬度,防止产生白点加热至Ac₃+(30~50)℃(亚共析钢)或Ac₁+(20~4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保持一定时间,随炉冷至稍低于Ar₁进行等温转变,然后空气冷却(简称空冷)中碳合金钢和某些高合金钢的重型铸锻件及冲压件等(组织与硬度比完全退火更为均匀)球化退火碳化物球状化,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加热至Ac₁+(20~40)℃或Ac₁-(20~30)℃,保温后等温冷却或直接缓慢冷却工模具及轴承钢件,结构钢冷挤压件等再结晶退火或中间退火消除加工硬化加热至Ac₁-(50~150)℃,保温后空冷冷变形钢材和钢件去应力退火消除内应力加热至Ac₁-(100~200)℃,保温后空冷或炉冷至200~300℃,再出炉空冷铸钢件、焊接件及锻轧件二、正火工艺特点应用范围将工件加热到Ac₃或Aem以上40~6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下来,如空冷、风冷、喷雾等,得到片层间距较小的珠光体组织(有的叫正火索氏体)1.改善切削性能。
含碳量(质量分数)低于0.25%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高温正火后硬度可提高到140~190HBW,有利于切削加工2.消除共析钢中的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准备3.作为中碳钢、合金钢淬火前的预备热处理,以减少淬火缺陷4.用于淬火返修件消除内应力和细化组织,以防重新淬火时产生变形与裂纹5.对于大型、重型及形状复杂零件或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结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以提高力学性能三、淬火类别工艺过程特点应用范围单液淬火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浸入一种淬火介质中,直到工件冷至室温为止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易使工件产生较大内应力,发生变形,甚至开裂适用于形状简单的工件,对于碳钢工件,直径大于5mm的在水中冷却,直径小于5mm的可以在油中冷却;对于合金钢工件,大都在油中冷却双液淬火加热后的工件先放入水中淬火,冷却至接近Ms点(300~200℃)时,从水中取出立即转到油中(或放在空气中)冷却利用冷却速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先快冷躲过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区间(650~550℃),至接近发生马氏体转变(钢在发生体积变化)时再缓冷,以减小内应力和变形开裂倾向主要适用于碳钢制成的中型零件和由合金钢制成的大型零件分级淬火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保温后,取出置于温度略高(也可稍低)于Ms点的淬火冷却剂(盐浴或碱浴)中停留一定时间,待表里温度基本一致时,再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1.减小了表里温差,降低了热应力2.马氏体转变主要是在空气中进行,降低了组织应力,所以工件的变形与开裂倾向小3.便于热校直4.比双液淬火容易操作此法多用于形状复杂、小尺寸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如各种刀具。
表面处理种类大全【汇总】
电镀工艺:电镀,镀前处理,镀后处理镀层:镀铬,镀镉,镀锌,镀镍,镀铜,镀锡,镀银,镀镍铁合金根据使用的方法不同,表面处理技术可分为下述种类。
一、电化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电极反应,在工件表面形成镀层。
其中主要的方法是:(一)电镀在电解质溶液中,工件为阴极,在外电流作用下,使其表面形成镀层的过程,称为电镀。
镀层可为金属、合金、半导体或含各类固体微粒,如镀铜、镀镍等。
(二)氧化在电解质溶液中,工件为阳极,在外电流作用下,使其表面形成氧化膜层的过程,称为阳极氧化,如铝合金的阳极氧化。
钢铁的氧化处理可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将工件放入氧化溶液中,依靠化学作用在工件表面形成氧化膜,如钢铁的发蓝处理。
二、化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无电流作用,利用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在工件表面形成镀覆层。
其中主要的方法是:(一)化学转化膜处理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工件在无外电流作用,由溶液中化学物质与工件相互作用从而在其表面形成镀层的过程,称为化学转化膜处理。
如金属表面的发蓝、磷化、钝化、铬盐处理等。
(二)化学镀在电解质溶液中,工件表面经催化处理,无外电流作用,在溶液中由于化学物质的还原作用,将某些物质沉积于工件表面而形成镀层的过程,称为化学镀,如化学镀镍、化学镀铜等。
三、热加工方法这种方法是在高温条件下令材料熔融或热扩散,在工件表面形成涂层。
其主要方法是:(一)热浸镀金属工件放入熔融金属中,令其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称为热浸镀,如热镀锌、热镀铝等。
(二)热喷涂将熔融金属雾化,喷涂于工件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称为热喷涂,如热喷涂锌、热喷涂铝等。
(三)热烫印将金属箔加温、加压覆盖于工件表面上,形成涂覆层的过程,称为热烫印,如热烫印铝箔等。
(四)化学热处理工件与化学物质接触、加热,在高温态下令某种元素进入工件表面的过程,称为化学热处理,如渗氮、渗碳等。
(五)堆焊以焊接方式,令熔敷金属堆集于工件表面而形成焊层的过程,称为堆焊,如堆焊耐磨合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工艺汇总
T0
固熔热处理后,经自然时效再通过冷加工的状态适用于经冷加工提高强度
的产品
T1
适用于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后,不再进行冷加工(可进行矫直、矫平,但不
影响力学性能极限)的产品
T2
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经冷加工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的状态
适用于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后,进行冷加工、或矫直、矫平以提高强度的产
品
T3
固熔热处理后进行冷加工,再经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的状态
适用于在固熔热处理后,进行冷加工、或矫直、矫平以提高强度的产品
T4
固熔热处理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的状态
适用于固熔热处理后,不再进行冷加工(可进行短直、矫平,但不影响力学
性能极限)的产品
T5
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
适用于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后,不经过冷加工(可进行矫直、矫平,但不影
响力学性能极限),予以人工时效的产品
T6
固熔热处理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
适用于固熔热处理后,不再进行冷加工(可进行矫直、矫平、但不影响力学
性能极限)的产品
T7
固熔热处理后进行过时效的状态
适用于固熔热处理后,为获取某些重要特性,在人工时效时,强度在时效曲
线上越过了最高峰点的产品
T8
固熔热处理后经冷加工,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
适用于经冷加工,或矫直、矫平以提高强度的产品
T9
固熔热处理后人工时效,然后进行冷加工的状态
适用于经冷加工提高强度的产品
T10
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后,进行冷加工,然后人工时效的状态
适用于经冷加工,或矫直、矫平以提高强度的产品
某些6×××系的合金,无论是炉内固熔热处理,还是从高温成形过程急冷以保留可溶性组
分在固熔体中,均能达到相同的固熔热处理效果,这些合金的T3、T4、T6、T7、T8和T9状态可采用上述两种处理方法的任一种.
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水冷),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
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
不完全人工时效:采用比较低的时效温度或较短的保温时间, 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即获得比较高的强度, 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但耐腐蚀性能可能比较低。
完全人工时效:采用较高的时效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 获得最大的硬度和最高的抗拉强度, 但伸长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