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章讲仁德、道德修养, 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 “安贫乐道”。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优点。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 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 加以改正。”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 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 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代词,……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喜爱,爱好。
以……为快乐。
翻译: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 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
)
③不亦君子乎( 指有才德的人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⑤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⑥不逾矩( 越过
)
⑦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⑧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⑨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
)
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喜爱,爱好
)
11.饭疏食,饮水( 吃
)
12.曲肱而枕之( 文中指胳膊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 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 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态度) ②传不习乎?(勤于反思)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胳膊。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对,对于。
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 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河流。
翻译: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 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
指明时间的宝贵。
军队的通称。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 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 的学习,循序渐进。
相关介绍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20篇。
文体常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 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 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 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 处世方法等。
11《论语》十二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
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新课导入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 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 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 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 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 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 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 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 独立思考 ↙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疑惑。
翻译: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学习 辩证统一 思考
迷惘
停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3.请你谈谈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理解。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 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 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 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 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 则融合为一的阶段。人的一生,学习、思考、道德完善都 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 境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 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 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知识梳理
作者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 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 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 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句话的?
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 不齐,其主帅仍可能改变,而主帅一旦改变,整个军 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平民百姓虽然 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 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 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 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 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④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
词类活用
①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②温故而知新 ( 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④饭疏食,饮水( 名词作动词,吃
)
语气词
①传不习乎
相当于“吗”
②可以为师矣
相当于“了”
整体感知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 指孔子。
反省。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诚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指河水
)
14.匹夫不可夺志也( 改变
)
15.博学而笃志( 坚定
)
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文今译
①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
②饭疏食,饮水( 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
③三人行( 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 人称代词,我。 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每天。 省,自 我检查、
替。
竭尽自己的 心力。
字词积累
论语( lún ) 说( yuè ) 愠( yùn )
三省(xǐng) 曾(zēng) 传不习乎(chuán)
逾( yú ) 罔(wǎng) 殆( dài )
一箪食( dān )
曲肱( gōng )
笃志( dǔ )
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子曰(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
)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 见。
顺从意 愿。
越过法度。逾, 越过。矩,法度。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 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 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 视任何一个方面。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能忍受。
也》) “贤哉,回也”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把表示赞叹的谓语部
分“贤哉”放在主语部分“回也”之前。
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 瓢水,住在 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 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 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表示顺接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
表示并列关系 学而不厌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时习之
表示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重点精读
1.《〈论语〉十二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 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忠实,坚守。
仁德。
翻译: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 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新课导入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仅有文字记载的历 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 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在这如 满天繁星般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 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皓月当空,长明不熄, 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便是 孔子和《论语》。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今天我们就来 了解一下这个人和这本书。
重点精读
研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 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 “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 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 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 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新”。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 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按时温习。时,按时。
说,同“悦”,愉快。
生气,恼怒。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
乎? ”(《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诚信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十五岁。有,同“又”,用 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迷惑,疑惑。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 物的主宰。命,命令。
不逾矩。”(《为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