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神经阻滞(内容详细)

合集下载

下肢神经阻滞麻醉PPT课件

下肢神经阻滞麻醉PPT课件

生殖股神经 L1-L2
大腿前内侧表面皮肤和部分 生殖器
股外侧皮神经 L2-L3 大腿前、侧、后表面的皮肤。
股神经
L2-L4
大腿前面肌肉(缝匠肌,股四 头肌);大腿内收肌(耻骨肌和 髂腰肌),大腿前内侧面皮肤
闭孔神经 隐神经
L2-L4 L2-L4
大腿内收肌(大、长、短内 收肌),股薄肌;大腿内侧表 面皮肤
神经阻滞的优势
术前术后镇痛好
术中出血少,心血管情况稳定
恶心呕吐谵妄发生少
降低对免疫的干扰
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
不影响胃肠道道功能
减少深静脉血栓
不影响尿道功能
不宜全麻或椎管内麻醉的高危患者
神经阻滞的劣势
缺点
禁忌
操作繁琐,起效慢
局麻药中毒
神经损伤
阻滞失败 (超声可以减少失败率)
患者不合作 有出血倾向 感染和休克 周围神经病变
• 神经阻滞的现代趋势
• ◆新型局麻药罗哌卡因 的应用、穿刺针及导管的不断更新 • ◆定位技术的进步:神经刺激器,超声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 • ◆区域阻滞麻醉价值的再认识:循证医学证明神经阻滞能有效阻断损伤刺激的
上传通路,在老年患者中采用区域麻醉恢复更好。 • ◆麻醉和外科的新发展:微创,可视化,ERAS方向,术后有效镇痛,术后恢
神经阻滞定位方法
解剖学标志定位 异感定位 血管旁神经定位 神经刺激仪定位 B超引导下定位 X线,CT,MRI定位
目前趋势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多普勒超声
高频线阵探头
7-14MHz 波长→短 穿透力差 分辨率高
低频凸阵探头
2- 5MHz 波长→长 穿透更深 分辨率低
神经刺激仪
➢机制:脉冲电流→神经去极化→肌肉收缩→定位

下肢神经阻滞的锻炼方法

下肢神经阻滞的锻炼方法

下肢神经阻滞的锻炼方法下肢神经阻滞是指由于神经损伤或神经受压而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

这种神经阻滞不但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下肢神经阻滞的情况,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下肢神经阻滞的锻炼方法,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

1. 伸展运动下肢神经阻滞会造成肌肉紧张和关节僵硬,因此伸展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伸展运动:- 坐位伸展:坐在椅子上,屈膝抬脚,然后慢慢伸直膝盖并尽量靠近胸部,保持该姿势数秒后放松。

重复10-15次。

- 软组织伸展:使用滚轮或按摩球在腿部的肌肉上滚动,重点是大腿前侧和后侧肌群。

每组滚动约2-3分钟。

2. 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旨在通过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来改善神经阻滞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 壁椅训练:站立面朝墙壁,双手支撑在墙上并使身体靠近墙壁。

保持这个姿势20-30秒,然后放松。

重复10-15次。

- 踮脚行走:站起来,将脚尖往上踮起来,然后缓慢放下。

重复10-15次。

- 登山训练:在地面上采用俯卧撑的姿势,然后用手臂和腿部交替地向前爬行。

每天进行10-15分钟。

3. 平衡练习神经阻滞会影响下肢的平衡能力,因此平衡练习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练习:- 单腿站立:将一只脚抬起,尽量保持5秒钟,然后再放下。

重复10-15次。

- 爬楼梯:缓慢地上下楼梯,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 瑜伽:参加瑜伽课程,通过练习平衡的体式来提高下肢平衡能力。

4.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有助于改善下肢神经阻滞患者的肌肉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柔韧性训练方法:- 下蹲训练: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慢慢下蹲,尽量使臀部接触到脚跟,保持5-10秒钟,然后再站起来。

重复10-15次。

- 瑜伽姿势:尝试一些瑜伽姿势,如前伸式、船式和蝴蝶式,这些姿势有助于伸展下肢肌肉。

下肢神经阻滞uptodate

下肢神经阻滞uptodate

下肢神经阻滞uptodate本文由“Luffy麻醉频道”授权转载引言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在多种下肢手术中被用于麻醉和/或术后镇痛。

本专题将讨论下肢的神经支配、下肢神经阻滞的技术和药物,以及这些阻滞的特定并发症。

在适当处将讨论神经周围置管以行连续神经阻滞。

各种外周神经阻滞相关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比较,设备及各种神经阻滞常见的并发症将会单独讨论。

(参见“外周神经阻滞概述”)神经支配:下肢腰丛由前3支腰神经(L1、L2、L3)的前支和第4腰神经(L4)一部分的前支组成。

第12胸神经(T12)的一个分支常汇入L1神经根(图 1)。

Lumbar plexusThe lumbar plexus is formed by the ventral rami of the lumbar nerve roots and supplies the muscular and cutaneous innervation to the lower extremity.n.: nerve.Graphic 76701 Version 3.0Nerves of the lower extremityn.: nerve.Graphic 72523 Version 4.0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1/3处,腰椎横突前方。

腰丛发出分支支配下肢肌肉和皮肤,包括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图 2)。

股神经(L2-L4)穿过腰大肌,从腰大肌与髂肌之间的下边界穿出,从腹股沟韧带下方穿过,走行于股总动脉外侧。

股神经发出运动支支配大腿伸肌群,还发出感觉支支配大腿前侧、股骨、膝关节及腿内侧的皮肤(图 3和图 4)。

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终末感觉支。

Cutaneous innervation of the lower extremityn.: nerve.Graphic 60926 Version 4.0Femoral nerve anatomyThe femoral nerve (L2 to L4) emerges at the lower border between the psoas and iliacus muscles, and passes beneath the inguinal ligament. The femoral nerve provides motor branches to knee extensors (quadriceps muscles) and sensation to the anterior thigh, femur, knee joint, and medial leg. The saphenous nerve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femoral nerve below the knee and is purely sensory.n.: nerve; m.: muscle.Graphic 66562 Version 7.0股外侧皮神经也称为大腿外侧皮神经(L2和L3),自腰大肌外侧缘走出,穿过髂肌,最后从后方经过或穿过腹股沟韧带,在缝匠肌前方或穿过缝匠肌进入大腿。

神经阻滞记录1

神经阻滞记录1

神经阻滞记录1简介神经阻滞可以用来减轻或消除疼痛和炎症,对于手术前后和慢性疼痛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记录了一位患者接受神经阻滞治疗的过程和效果。

患者信息•姓名:李女士•性别:女•年龄:45岁•疾病: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神经•症状:腰痛、下肢放射痛•其他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神经阻滞治疗方案神经阻滞治疗方案包括麻醉医生的推荐和患者的个人选择。

本次治疗采用了立体定向下神经根阻滞。

治疗前,患者进行了基本生命体征检查,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治疗过程如下:1.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下肢伸直。

2.麻醉医生将患者皮肤消毒,麻醉局部皮肤。

3.使用X线或CT图像引导下,通过特定的器械将空气或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特定的神经根处。

4.治疗结束后,患者进行必要的观察和记录,以确保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症状是否有所缓解或减轻。

整个治疗步骤约为30分钟左右。

治疗效果在治疗后,患者感到明显的疼痛缓解和下肢的放射痛减轻。

持续观察显示,治疗效果大约持续了两周,疼痛和放射痛缓解了70%左右。

治疗结束后,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复诊,确认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和血压。

3.确保注射的药物量和注射的位置准确无误,避免误伤其他神经。

4.患者需要在治疗后安排好休息和恢复计划。

神经阻滞是一种治疗体系,可作为患者治疗长期或慢性疼痛或进行手术前后的常用方法。

患者李女士治疗后疼痛缓解,无并发症,显示出神经阻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李水清写在课前的话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不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都是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之外一种十分有用的阻滞方法,许多时候,下肢神经阻滞的具体操作,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样困难,尤其是在外轴神经刺激器的协助下,或者B超的引导下来进行操作,更可以提高阻滞的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在麻醉和镇痛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

一、神经刺激器的介绍解析:左边的这幅图就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外周神经刺激器,他们的体积有大有小,有采用脚踏的,也有采用手控的,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许多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变得体积精巧,功能齐全,便于使用。

解析:国内应用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是进口的品牌,有德国的贝朗和德国的宝雅。

这两个牌子的外周神经刺激器,功能齐全,都能够满足临床上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需要。

外周神经刺激器有三个重要的参数,输出电流,脉冲宽度和刺激频率。

输出电流强度要求恒流输出,调节方便。

不同的组织结构,电阻是不同的,因此电流在通过不同的层次的阻滞结构时,有可能会出现衰竭或者变化。

而外周神经刺激器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避免这种衰竭和变化。

即设定的是1毫安的电流,通过不同层次的阻滞结构时,发放的电流始终是1毫安。

应用神经刺激器,许多时候是要观察刺激神经以后,所引发的目标区域肌群的运动,来反推我们的针尖是否到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而刺激肌肉运动,所需要引发的运动纤维,只需要有短的脉冲电流就可以刺激发生。

在做下肢的外周神经阻滞时一般设定的预设参数是:电流强度1个毫安,脉冲宽度0.1毫秒,刺激频率2个赫兹。

注意事项1 神经刺激器不是神经探测器,刺激电流强度与针尖距离的关系遵循库仑定律.2电极片的摆放,电极片的摆放可以和刺激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

而且,不能够影响我们的具体操作。

在做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时,经常可以把电极片放在下腹部,或者下腰部。

神经阻滞在下肢的应用(1)

神经阻滞在下肢的应用(1)



(5)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联合阻滞再
• 加坐骨神经阻滞,通常可防止止血带疼痛,这
• 是因为闭孔神经支配皮肤区域很少。
• (6)开放膝关节手术需要阻滞股外侧皮神 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和坐骨神经,最简便 的方法是实施腰大肌间隙腰神经丛阻滞联 合坐骨神经阻滞。采用股神经、坐骨神经 联合阻滞也可满足手术要求。
• (3)大腿手术需麻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 闭孔神经及坐骨神经,可行腰大肌间隙腰丛 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 (4)大腿前部手术可行股外侧皮神经和股 神经联合或分别阻滞,亦可采用“二合一” 法,单纯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可用于皮肤移植 皮区麻醉,单纯股神经阻滞适用于股骨干骨
折术后止痛、股四头肌成形术或髂骨骨折 修复术。
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
分布于髂腰肌,腰方肌,腹壁下缘与大腿
内侧的肌肉和皮肤,小腿与足内侧及大腿 外侧的皮肤,以及生殖器等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腰丛
股神经阻滞
股神经
股神经阻滞
• (1)定位:在腹股沟韧带下面扪及股动脉搏 动,于股动脉外侧1cm,相当于耻骨联合顶点 水平处作标记为穿刺点。
• (2)操作:由上述穿刺点垂直刺入,缓慢前进针 尖越过深筋膜触及筋膜下神经时有异感出 现,若无异感,可与股股沟韧带平行方向,向深 部作扇形穿刺至探及异感.即可注药5~7ml。
处做标记。
• 3.操作方法:经标记处垂直皮肤快速进针 到皮下,然后再缓慢持续进针达阔筋膜深层,该 手法可得到穿刺针通过阔筋膜的手感,穿刺准 确病人可有异感,回抽无血,即可分别向外侧和 足端注射镇痛液5~8ml。
• 4.注意事项该穿刺部位表浅,一般无不良反 应发生。

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防止消毒液造成结膜或者角膜损伤;穿刺时术者左手食 指一直保护患者眼球;匡内神经阻滞不可注射神经损毁药 品,如出现局部肿胀可用冰袋冷敷。
神经阻滞治疗
第29页
上颌神经阻滞:
不提议重复注射神经损毁药,防止局部阻滞萎缩;
下颌神经阻滞:
穿刺出血;多见于经卵圆孔出炉后外侧出棘孔脑膜中动脉 损伤。
舌咽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治疗
第10页
5.抗炎作用:近年来发觉内因性抗生素是白细胞微小蛋白, 此物质不佳时不能发挥作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区域血流 量增加,因而使内因性抗生素增加,而发挥抗炎作用
神经阻滞治疗
第11页
六、神经阻滞特点
止痛效果显著可靠 对诊疗疾病非常有用 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 较少需要特殊器材和装置 不良反应小 操作技巧和疗效亲密相关
神经阻滞治疗
第31页
神经阻滞治疗
第9页
引发疼痛恶性循环。因而有效神经阻滞能够阻挡恶 性循环,改进疼痛症状。
3.改进血液循环:经过阻断交感神经,能够使支配区血管 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疼痛,同时 还能够缓解交感担心状态。
4.营养神经:经过局部注射一些营养神经药品,能够减轻 神经水肿,使神经血供丰富,营养神经,恢复神经正常功 效。
CEB:注意事项:
1.穿破硬脊膜 意外穿破硬脊膜约占硬膜外穿刺1%。一 旦穿破硬脊膜,可将适当剂量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则变 为脊神经阻滞。如仍需硬膜外阻滞,可上移一个椎间隙重新 穿刺置管,使硬膜外导管头端远离已穿破硬脊膜处。但应考 虑经此硬膜外导管注药后有发生脊神经阻滞可能性。
神经阻滞治疗
第26页
3.药品误入血管 局麻药误注入硬膜外血管,可引发中枢 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毒性反应,造成惊厥和心脏停搏。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护理课件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护理课件
感染
在治疗感染过程中,应对感染部位进行定期换药和清创处理。同时,密切视察患者的体和 蔼血象指标,如有特殊及时处理。在感染控制后,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和遵循预防感染 的措施。
05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的术后护 理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般护理指点
保持患肢清洁干燥
01
术后应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视察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
康复计划调整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康 复计划,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
患者教育与随访计划
患者教育
向患者介绍手术后的注意事项、自我护理方法、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等,提高患者 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
随访计划
制定随访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 题,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护理课件
目录
•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技术概述 •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的护理准备 •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的护理过程 •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及处理 •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的术后护理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技术概述
超声引导技术的介绍
01
02
超声设备操作与药物选择
超声设备操作
确保超声设备性能良好,探头清洁无 污染,调整探头频率和增益,以便清 楚显示手术部位和神经结构。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和 手术需求,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剂 量,确保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神经阻滞实施与效果视察
神经阻滞实施
在超声引导下,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的神经周围,确保药物准确注入并 充分扩散。
并发症的后续护理与视察
血管损伤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ppt医学课件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ppt医学课件
常见的术后镇痛神经阻滞包括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 这些阻滞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 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慢性疼痛治疗
对于慢性疼痛患者,下肢周围神经阻滞也可以作为一种有 效的治疗方法。慢性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通过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疼痛,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那些不宜或不愿意接 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06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
01
02
03
超声引导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 声引导的下肢周围神经阻 滞将更加精准和安全。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能够准确定位 神经位置,提高阻滞成功 率。
机器人辅助技术
机器人辅助技术能够减少 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提高 阻滞操作的精度和稳定性 。
临床研究进展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完善,如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阻滞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未来,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将继续发展,为患者 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医疗服务。
02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下肢神经分布
坐骨神经
起自骶丛,由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在 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 大转子之间至股后部,在腘窝上方分 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04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操作技术Fra bibliotek操作流程
定位
确定神经阻滞的部位,如坐骨 神经、股神经等。
消毒
对阻滞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无 菌操作。
注射药物
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周围,使 其麻醉。
观察效果
注射后观察麻醉效果,确保神 经阻滞成功。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ppt精品医学课件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ppt精品医学课件

神经刺激器
使用: 将神经刺激器的正极经一心电图电极片与皮肤相接,位置 在穿刺点周围,负极连接于阻滞针的导线上。将刺激器的 初始电流设定为1.0mA,频率1~2Hz。 按解剖定位进行穿刺并调整穿刺针的位置,使针头接近拟 阻滞的神经直至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发生有节律的收缩, 随后逐渐减少电流强度并微调针头位置,当用最小的电流 能产生最大幅度的收缩时,说明针尖已经接近神经,回抽 注射器无血后即可注入局麻药或置管。
下肢神经阻滞—腰肌间隙阻滞
方法:穿刺针刺入腰大肌和腰方肌之间的间隙
适应症:膝部、大腿前部、髋部手术
腰肌间隙阻滞
下肢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
适应症: 涉及大腿和膝部的众多手术,如:植皮、 膝关节镜检查、髌骨手术 “三合一阻滞”: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
股神经阻滞
下肢神经阻滞—坐股神经阻滞
局麻药选择
长效: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短效:利多卡因、甲哌卡因 药物浓度:不选用高浓度局麻药 浓度过低可能发生运动阻滞不全 推荐1:200000的浓度加入肾上腺素,局麻药中加入可乐定、 阿片类、氯胺酮可增强或延长局麻药的外周阻滞作用
神经并发症
神经损伤是外周神经阻滞公认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椎 管内麻醉 危险因素:神经缺血、穿刺或置管时损伤、感染以及局 麻药毒性,体位不当、石膏固定或绷带包扎过紧
适应症:
广泛应用于髋部、膝部或下肢远端的手术
坐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并发症
硬膜外阻滞、交感神经阻滞 局麻药误入血管 穿破动脉 神经损伤

神经定位方法
解剖定位 异感定位 神经刺激器定位 超声、透视、CT、MRI定位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
通过电流刺激混合神经,引发相应的肌肉收缩并以此作 为定位的标志 一般要求: 连续输出电流 由低至高的可调输出电流范围 清晰的电流极性标记 刺激频率较短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范本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范本

超声波在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产生反
04
射和折射,从而实现对组织结构的成像。
神经阻滞的机制
1
神经传导阻滞: 通过药物作用于 神经细胞,阻断 神经冲动的传导
2
神经递质释放抑 制:药物作用于 神经细胞,抑制 神经递质的释放
3
神经细胞膜稳定 性改变:药物作 用于神经细胞, 改变细胞膜的稳 定性,影响神经 冲动的传导
穿刺针引导
超声引导:使用 超声设备定位目
标神经
穿刺针选择:选择 合适的穿刺针,如 平面内穿刺针或平
面外穿刺针
穿刺针定位:将穿 刺针放置在超声图 像中的目标神经附

穿刺针调整:根据 超声图像调整穿刺 针的位置,确保准
确穿刺目标神经
注射药物
1 确定注射部位:根据超声图像确定需要注射药物的神经位置 2 准备药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并进行配制 3 穿刺:使用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到目标神经位置 4 注射药物:将麻醉药物缓慢注入目标神经,确保药物均匀分布 5 观察效果:注射完成后,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评估阻滞效果 6 拔针:确认阻滞效果满意后,拔出穿刺针,完成操作
4
神经细胞代谢抑 制:药物作用于 神经细胞,抑制 细胞的代谢活动, 影响神经冲动的 传导
超声引导的优势
实时成像:可以 实时观察神经和 组织的位置和形 态,提高操作的
准确性。
安全可靠:避免 了传统盲法操作 的风险,降低了 神经损伤和并发
症的发生率。

操作简便:超声 引导可以简化操 作步骤,缩短手 术时间,提高手
药物选择
D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C
确保药物在神经周围分布均匀
B
避免使用对神经有刺激性的药物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神经阻滞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和诊断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在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目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一、颈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颈丛由第 1 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分为浅丛和深丛。

浅丛阻滞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在其周围。

深丛阻滞则需要在第 4 颈椎横突处进行穿刺。

这项技术适用于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麻药中毒、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二、臂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和疼痛的治疗。

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肌间沟入路、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入路和腋窝入路等。

肌间沟入路是在锁骨上方约 15 厘米处,触及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进针后注入局麻药。

锁骨上入路是在锁骨中点上方 1 15 厘米处进针。

锁骨下入路则在锁骨下方、第一肋骨表面进行穿刺。

腋窝入路是在腋窝顶部,触及腋动脉搏动,在其周围注射局麻药。

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血管损伤、局麻药中毒等。

三、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适用于胸部外伤、肋骨骨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在肋骨角处或腋后线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到肋间神经周围。

需要注意的是,肋间神经阻滞可能会导致气胸、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

同时,由于肋间神经分布的特点,可能需要多点注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腰丛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通常在腰大肌间隙进行穿刺,定位标志包括髂嵴最高点、腰椎棘突等。

这项技术的并发症包括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硬膜外腔阻滞等。

五、骶丛神经阻滞骶丛神经阻滞适用于臀部、下肢后部及会阴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可以通过骶裂孔或骶后孔进行穿刺。

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

六、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于治疗头面部、上肢及颈部的疼痛和血管疾病。

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李水清写在课前的话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不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都是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之外一种十分有用的阻滞方法,许多时候,下肢神经阻滞的具体操作,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样困难,尤其是在外轴神经刺激器的协助下,或者B超的引导下来进行操作,更可以提高阻滞的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在麻醉和镇痛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

一、神经刺激器的介绍解析:左边的这幅图就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外周神经刺激器,他们的体积有大有小,有采用脚踏的,也有采用手控的,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许多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变得体积精巧,功能齐全,便于使用。

解析:国内应用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是进口的品牌,有德国的贝朗和德国的宝雅。

这两个牌子的外周神经刺激器,功能齐全,都能够满足临床上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需要。

外周神经刺激器有三个重要的参数,输出电流,脉冲宽度和刺激频率。

输出电流强度要求恒流输出,调节方便。

不同的组织结构,电阻是不同的,因此电流在通过不同的层次的阻滞结构时,有可能会出现衰竭或者变化。

而外周神经刺激器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避免这种衰竭和变化。

即设定的是1毫安的电流,通过不同层次的阻滞结构时,发放的电流始终是1毫安。

应用神经刺激器,许多时候是要观察刺激神经以后,所引发的目标区域肌群的运动,来反推我们的针尖是否到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而刺激肌肉运动,所需要引发的运动纤维,只需要有短的脉冲电流就可以刺激发生。

在做下肢的外周神经阻滞时一般设定的预设参数是:电流强度1个毫安,脉冲宽度0.1毫秒,刺激频率2个赫兹。

注意事项1 神经刺激器不是神经探测器,刺激电流强度与针尖距离的关系遵循库仑定律.2电极片的摆放,电极片的摆放可以和刺激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

而且,不能够影响我们的具体操作。

在做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时,经常可以把电极片放在下腹部,或者下腰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典型的反应
医学精制
48
如果没有获得运动反应或遇到骨质
医学精制
49
退针至皮下,沿着辅助线方向继续寻找
医学精制
50
臀部肌肉收缩应继续进针
医学精制
51
医学精制
52
前路(Anterior approach)
医学精制
53
前路的优点:无需改变体位
患者平卧,大腿取中立位
医学精制
54
前路阻滞的解剖标志
注射部位血肿
出血体质
抗凝治疗中 注药远端的神经有病变
局部神经损伤
尤其是难以区别责任时
对侧神经麻痹
医学精制
22
坐骨神经阻滞
医学精制
23
坐骨神经解剖(侧面观)
医学精制
24
坐骨神经阻滞的适应证
外科手术
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浅表手术 联合腰丛阻滞
髋关节手术(加 L1~2 椎旁阻滞) 下肢其他手术
针 如果抽搐依旧,则退针
至皮下,偏向外侧进针
医学精制
64
感谢聆!
医学精制
65
神经刺激器引导
下肢神经阻滞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薛张纲
医学精制
1
下肢的神经解剖(前面和侧面观)
医学精制
2
腰丛的解剖
医学精制
4
坐骨神经的解剖

坐骨神经是骶丛最主要的终末神经
也是全身最粗最长的神经
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
在臀大肌深面,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稍内侧降至股部
腘窝上方附近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刺激后的运动反应
腓总神经
足背屈 足外翻
胫神经
足趾屈 足内翻 趾屈
医学精制
39
坐骨神经阻滞的体表范围
医学精制
40
坐骨神经支配的肌肉
医学精制
41
坐骨神经支配的骨骼
医学精制
42
坐骨神经支配的关节感觉
医学精制
43
后路(Labat approach)
医学精制
44
体位
侧卧位,髋部屈曲45度,膝部屈曲70度
医学精制
6
下肢浅表神经支配
医学精制
8
下肢神经皮支分布
医学精制
9
腰丛阻滞
后路腰大肌间隙入路
医学精制
10
体位
医学精制
11
与定位相关的解剖标志
L4横突 髂后上嵴
医学精制
12
腰丛进针点定位:Winnie 法
医学精制
13
腰丛进针点定位:Capdevila 法
医学精制
14
目标肌肉:股四头肌收缩,髌骨上抬
医学精制
28
体位
侧卧位,髋部屈曲45度,膝部屈曲70度
医学精制
29
骶骨旁入路的穿刺点
髂后上嵴下6cm
髂后上嵴
坐骨结节
医学精制
30
骶骨旁入路
侧卧位,髋部屈曲45°,膝部屈曲70°,或同硬膜外阻 滞体位
进针深度6 ~ 8 cm 腓神经或胫神经反应 剂量:30 ml 接触到骨质:向尾端和外侧 臀肌收缩表示针尖太浅
医学精制
45
Labat 入路的解剖标志
髂后上嵴
骶裂孔
股骨大转子
医学精制
46
后路阻滞的穿刺点
医学精制
47
后路坐骨神经阻滞
体位同骶骨旁入路 进针深度:5 ~ 8 cm 阳性刺激反应:胫神经和腓神经 局麻药:20 ~ 40 ml 接触到骨质:往大转子和骶裂孔
连线方向纠正穿刺方向 出现臀肌收缩:继续进针直至引
医学精制
61
将大腿内旋,以避开股骨小转子
医学精制
62
如果大腿过于内旋,股骨挡住坐骨神经
外旋大腿,暴露出坐骨神经
医学精制
63
前路坐骨神经操作
采用beck或chelly法定点 神经刺激器设置同前 垂直进针,直至获得坐骨神经
运动反应 进针过程遇到股四头肌收缩
将电流量降至0.3mA 如果抽搐消失,继续进
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和股骨大转子
医学精制
55
Beck Technique
医学精制
56
从 BECK 到 CHELLY
医学精制
57
从 BECK 到 CHELLY
医学精制
58
垂直进针,直至诱发出坐骨神经反应
医学精制
59
如果是股神经反应,则退针后改向外侧
医学精制
60
如果股骨小转子阻挡进针线路……
医学精制
31
穿刺针碰到髂骨
医学精制
32
穿刺针碰到骶骨,退针后向下,向外
医学精制
33
仅仅臀部肌肉收缩说明针尖偏浅
医学精制
34
诱发出臀部肌肉收缩,继续向前
医学精制
35
如果仍然没有运动反应,并碰到骨质
医学精制
36
退针至皮下,重新定位:向下,向外
医学精制
37
坐骨神经刺激后的运动反应
医学精制
38
理想的肌肉反应
股四头肌收缩:髌骨上抬
不理想的肌肉反应
大腿内收肌群:耻骨肌、长收肌
刺激了闭孔神经,针方向太偏内侧
缝匠肌 大腿后侧肌群收缩
刺激了腰骶干,针方向偏内侧和尾侧
医学精制
17
腰丛阻滞的体表感觉范围
医学精制
18
腰丛阻滞后涉及的肌肉
医学精制
19
腰丛阻滞的骨和关节的感觉
股骨 膝关节 胫腓骨 足部
医学精制
25
坐骨神经阻滞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注射部位感染或血肿 抗凝治疗中 注射部位远端神经损伤
相对禁忌证
出血倾向 稳定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局部神经损伤
医学精制
26
坐骨神经阻滞的入路
医学精制
27
骶骨旁入路
(Parasacral approach)
医学精制
20
后路腰丛阻滞的并发症
神经损伤(及其罕见) 误注入血管内 CNS毒性 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误注 血肿形成 腹腔内脏器损伤(如肾包膜下血肿等) 注射后疼痛
腰椎旁肌肉痉挛
医学精制
21
后路腰丛阻滞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注射部位感染
稳定全身神经系统病变
医学精制
15
腰大肌间隙入路腰丛阻滞
采用Capdevila法
神经刺激器设置
1 mA
1 Hz
0.1 ms
垂直进针,直达横突
退针至皮下,向头侧或尾侧5度,避开横突
直至获得股四头肌收缩,髌骨上抬
将电流减至 0.32 mA
注药 30 ml
医学精制
16
肌肉反应和阻滞成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