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营养器官中脂溶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ESI-MS行为及其特征图谱研究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ESI-MS行为及其特征图谱研究韩凤梅;张玲;陈怀侠;陈勇【期刊名称】《中草药》【年(卷),期】2006(37)1【摘要】目的研究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的ES I-M S规律,建立丹参药材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提取物ES I-ITM S特征图谱。
方法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 I-ITM S)技术研究丹参酮类成分的ES I-M S规律;用95%乙醇超声提取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物质,在正离子方式检测模式下,直接进样应用一级全扫描质谱建立其特征ES I-ITM S图谱。
结果丹参酮类物质在ES I-M S一级正离子全扫描时,易捕获一个质子形成分子离子,且都易形成二聚体加合N a+离子峰;分子离子在二级质谱中易发生脱水、脱羰基和A环开环裂解。
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物质的ES I-ITM S图谱重现性与特征性较好,易于解析。
结论丹参脂溶性成分ES I-ITM S图可用于丹参药材及复方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快速鉴别。
【总页数】4页(P122-125)【关键词】丹参药材;脂溶性成分;电喷雾-质谱;指纹图谱【作者】韩凤梅;张玲;陈怀侠;陈勇【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中药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0【相关文献】1.丹参脂溶性成分的ESI-MS行为及其特征指纹图谱的研究 [J], 韩凤梅;张玲;王世敏;蔡敏;陈勇2.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电喷雾质谱行为及其特征图谱的初步研究 [J], 陈勇;张玲;王世敏3.滇丹参与丹参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 [J], 黄超;陈科力4.丹参中丹酚酸成分的ESI-MS(n)行为及LC-MS(n)特征图谱研究 [J], 汪红;王强5.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测定及相关性研究 [J], 金樟照;祝明;张文婷;戚雁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三七中6种活性成分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Abstract:Salvia miltiorrhiza and Panax notoginseng are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with long history.Consult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at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ꎬ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ki ̄ netics including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metabolic produc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Panax notoginsengꎬand pro ̄ vided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Panax notoginseng.
基金项目:“ 西部之光” 人才培养计划[ No.中国科学院厅局文件人字(2014)91 号] 作者简介:贾田芊ꎬ女ꎬ研究方向: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ꎬE-mail:1244744585@ qq.com 通信作者:孙静ꎬ女ꎬ博士研究生ꎬ教授ꎬ研究方向: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ꎬTel:13609146333ꎬE-mail:1392310877@ qq.com
������528������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8 Vol.37ꎬNo.9
丹参根部活性成分分布规律研究
丹参根部活性成分分布规律研究尉广飞;刘谦;李佳;李翠;张永清【摘要】探讨了丹参根部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为丹参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将丹参根部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切段,采用HPLC测定其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根部活性成分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根部从外向内各成分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表皮中含量最高.根部从上至下水溶性成分含量呈降低趋势,上部含量最高;而脂溶性成分含量则呈升高趋势,下部含量较高.【期刊名称】《山东科学》【年(卷),期】2015(028)005【总页数】7页(P7-13)【关键词】丹参;活性成分;分布规律【作者】尉广飞;刘谦;李佳;李翠;张永清【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Key words∶Salviamiltiorrhiza Bge.; active components; distribution rule丹参为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可活血化瘀、清心除烦、凉血消肿,用于治疗心烦不眠、心绞痛、疮疡肿痛、胸腹刺痛和月经不调等症[1]。
丹参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脂溶性的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B等)和水溶性的酚酸类(丹参素、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迷迭香酸、原儿茶酸、迷迭香酸甲酯和阿魏酸等)。
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在不同部位分布不同,主要分布在韧皮部[2-4],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在皮层和木质部都有,且皮层高于木质部[5-7]。
赵希贤等[8]发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和咖啡酸主要存在于粗皮部分,丹参素和丹酚酸B主要分布在去粗皮部分。
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分析
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分析丹参又称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主要生长于生于山坡草地林边道旁,或疏林干燥地上。
其味苦,微寒。
研究表明丹参的活性成分有脂溶性性质的和水溶性性质的两部分组成[1],脂溶性性质的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而水溶性质的成分主要包括迷迭香酸、丹酚酸、丹参素等。
丹参主要应用于瘀血、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等疾病的治疗。
随着对丹参活性成分药用价值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其它方面的应用价值也被逐渐发掘,本文主要对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具体信息如下。
1 在肿瘤方面的药用效果丹参酮是丹参的活性成分之一,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其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繁殖、促进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来其作用。
1.1 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有关研究人员通过把含有丹参酮色素的1 6种活性成分(从丹参根部分离获取)对3种肿瘤细胞胞株进行处理2天后,结果发现这3中肿瘤细胞的繁殖增加速度降低程度明显。
主要起作用机制是丹参酮中菲环结构与DNA分子相结合,呋喃环、醌类结构能够形成自由基从而使DNA受到破坏,防止肿瘤细胞DNA形成[4]。
1.2 促使肿瘤细胞分化:研究发现做好肿瘤细胞分化工作对于肿瘤疾病的治疗十分关键。
通过实验发现丹参酮ⅡA把肿瘤恶性细胞分化成对人体无伤害的良性细胞,而对良性细胞不具有杀伤能力。
1.3 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实验发现丹参酮ⅡA 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从而达到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2 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效果2.1 丹参素能够起到抑制血栓的出现[2]:具有遏制血小板凝结的作用;能够促进血小板膜的循环,使其流动性加快;丹参素可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体的抗凝和纤溶活性得到改善,能够促进环腺苷酸(cAM P)的产生。
丹参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研究进展
摘 要 : 为 了获 得 高纯度 、 高品质 的 丹参 酮 , 使 其更 好 地发 挥 药理 活性 , 在 查 阅 国 内外 近 1 0年有 关丹 参
2 01 5正
河 北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e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2 01 5
第 3 5卷
Hale Waihona Puke 第 2期 o f mo de r n t e c h no l og y, i n a dd i t i on,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me t ho d wa s e a s y t O op e r a t e a nd t he c o nd i t i ons wa s e a s y t O c on t r o1 . Am o ng t he m, no n i on i c s ur f ac t a nt a s s i s t e d e x t r a c t i on, s up e r c r i t i c a l c a r bo n — d i ox i de e xt r a c t i on, u l t r a — s on i c e x t r a c t i on a n d u l t r a hi gh pr e s s u r e a s s i s t e d e x t r a c t i o n we r e e c o no mi c , e f f e c t i v e, gr e e n e x t r a c t i o n me t h—
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方法的探究
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方法的探究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方法的探讨【摘要】目的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是丹参制剂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也是成品的主要检测指标,通过对丹参酮ⅡA提取方法的研究,对丹参制剂提取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方法根据当前丹参制剂的生产工艺出发,在提取时间、溶媒倍数、提取温度、溶媒浓度等方面进行筛选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丹参的最佳提取重要条件为,4倍量90%的乙醇,70℃温浸小时,通过实验证明采用以上所述的丹参提取方法,干燥过程同样采用低温减压浓缩的丹参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转移率超过50%。
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利于有效成分保留,适用于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对于丹参制剂的生产工艺优化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丹参酮ⅡA 提取方法工艺优化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其活性成分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酚酸成分,前者主要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酮I和隐丹参酮等;后者主要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C等。
本文以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为指标对提取方法进行研究。
丹参酮ⅡA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有抗凝血、促纤溶作用。
我们以丹参酮ⅡA这一活性成分为指标,从提取时间、提取溶媒倍数、提取温度、提取溶媒浓度等方面进行试验,以筛选提取条件,为提取工艺优化奠定基础。
1 药品与试剂丹参(蓟县野生药材),丹参酮ⅡA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分析纯)、乙醇(药用级)、蒸馏水。
2 方法色谱条件的确定高效液相色谱仪:SP-8100。
色谱柱:YMC C18分析柱(×150mm)。
流动相:甲醇-水(75∶25)。
检测波长:270nm。
流速:1ml/min。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用分析甲醇配制成浓度为/ml的对照品溶液。
3 试验及结果试验用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取丹参粉末(过三号筛),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密塞,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丹参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研究
丹参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研究杨黎彬;刘少静;魏彩霞;王小库;朱改改【期刊名称】《儿科药学杂志》【年(卷),期】2011(17)4【摘要】目的:分析丹参地上部分脂溶性的化学成分和含量。
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收集丹参地上部分的脂溶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分析鉴定组分。
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鉴定了其中的31个化合物,占检出物的89.90%,丹参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γ-谷甾醇(10.55%)、4,4,6a,6b,8a,11,11,14b-Octamethyl-1,4,4a,5,6,6a,6b,7,8,8a,9,10,11,12,12a,14,14a,14b-octadecahydro-2H-picen-3-one(9.83%)、4-豆甾烯-3-酮(7.51%)、十六酸(7.27%)、β-谷甾醇(5.20%)、α-香树脂醇(5.01%)、二十四烷(4.72%)、无羁萜(4.04%)等。
结论:研究结果对丹参地上部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丹参;脂溶性成分;GC-MS【作者】杨黎彬;刘少静;魏彩霞;王小库;朱改改【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相关文献】1.穿龙薯蓣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J], 陈帅;卢丹;赵岩;薛健飞;闫兆威;李平亚2.丹参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集成提取工艺研究 [J], 任志会;苏会霞;柏艳柳3.细叶石仙桃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GC-MC分析 [J], 祁献芳;李东;康文艺4.橡胶紫茉莉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化学分析 [J], 丁书仙;程纹;王祝年5.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测定及相关性研究 [J], 金樟照;祝明;张文婷;戚雁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丹参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研究刘灵娣;谢晓亮;温春秀;田伟;刘铭;周巧梅【期刊名称】《河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16)010【摘要】采取大田试验,研究了河北安国丹参不同生育期根中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丹参根产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到10月30日产量达到最高(3 150 kg/hm2);丹参根中丹参酮ⅡA含量呈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丹酚酸B含量则表现为生长前期升高、后期降低的趋势.丹参根中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与根直径呈反比关系,即随着根直径的增大,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含量呈降低趋势,均以根直径<0.5cm等级的细根(毛根)含量最高.结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2个因素,确定河北安国丹参最佳采收期为10月底~11月初.【总页数】3页(P32-34)【作者】刘灵娣;谢晓亮;温春秀;田伟;刘铭;周巧梅【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5+3【相关文献】1.栽培的朝鲜淫羊藿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J], 秦佳梅;董然;张卫东;孙华2.河北香菊花中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J], 刘灵娣;高雪飞;温春秀;谢晓亮;马铭泽;田伟;刘铭3.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叶有效成分含量季节积累规律研究 [J], 孟祥才;颜丙鹏;孙晖;王喜军4.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J], 徐翠红;舒志明;王研;苗芳;周乐5.氮、磷对丹参生长及丹参素和丹参酮Ⅱ_A积累规律研究 [J], 韩建萍;梁宗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采收期山东产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s io ea dtn hn n ⅡA RES LT Th p s lbec n e t f avami irh z g . n avami o r iab e f ab n hn n n a s io e . U S el o o u l o t nso li ho r iab e a dS li hirhz g .. lai i S
用 高 效 液相 色谱 法测 定不 同采 收期 白花 丹参 和 紫花 丹 参 中 隐 丹 参 酮 、 参 酮 I和 丹 参 酮 ⅡA含 量 。结 果 紫花 丹 参 和 白花 丹 丹 参 脂 溶 性 成 分 总含 量 8月份 最 高 , 量 分 别 为 1 O 、 . 1 。结 论 丹参 脂 溶 性 成 分 8月呈 现 积 累最 高峰 。 含 .2 12 关键 词: 参 丹 脂 溶性 成 分 高 效 液 相 色谱 法
S l i mi o r ia b e f ab ol c e td fe e ttme I u p is t e re a e e tf rp a t g S li li r h z g . n a v a hir h z g . . l a c l t d a i r n i . t S p l h o is b s m n o ln i av a mi o r ia b e a d e f e n t
形 成 山东 丹 参 三 大 道 地 产 区 , 花 丹 参 ( a i m hori 白 S l a iirhz v a b e fab) g..la 主要 分 布 于 山东 莱 芜 及 周 边 地 区 。为 研 究 不 同 采 收 期 丹 参 有 效 成 分 的 积 累 情 况 , 别 对 不 同采 收期 山 东 莱 分 芜 口镇 的 白花丹 参 和 泗 水 杨 柳 产 紫 花 丹 参 脂 溶 性 成 分 的 含 量进行测定 。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ESI-MS行为及其特征图谱研究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ESI-MS行为及其特征图谱研究122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1期2006年1月酸乙醇溶液,水溶性部位采用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作为显色剂.水溶性部位的薄层与液相色谱图谱相比,前者在特征表达和直观辨认等方面更具优势.3.3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据文献报道~和通过色谱条件的优化,最后确定了本实验的流动相条件,即甲醇一水和乙腈一甲醇一0.2磷酸梯度洗脱.通过对6个品牌色谱柱的比较,最后选用了ZorbaxSBC.色谱柱,其分离效果相对较好.3.4"白化"丹参成因考察:通过河南栾川"白化"丹参与产自河南伊川,四川中江的丹参产地的土壤样本分析,生长"白化"丹参的地区的土壤中Mg,Zn元素量较高("白化"丹参Mg5.2%,伊川Mg2.7,四川中江Mg3.4;"白化"丹参zn0.02,其他两种不含有zn元素),土壤的pH值也较高("白化"7.O1,伊川6.70,四川中江6.45),这是否是丹参"白化"的直接因素,待进一步证实.丹参的"白化"说明在特殊生长环境下具有邻醌结构的丹参酮类成分的醌式很可能发生变化,或者不能形成邻醌,因而不显红色,文献报道,邻醌结构是丹参酮类成分的活性中心[8],由此推断丹参"白化"后对功效肯定有直接影响.3+5"白化"丹参成分分析:TIC图谱试验结果表明,"白化"丹参的二萜醌类脂溶性有效成分量很低,以致于主要的成分如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酮等均难以检出,所以根的表皮及断面均不见红色.而酚酸类水溶性有效成分量较高,与正常丹参样品无异.这种野生丹参"白化"现象是值得野生变栽培的GAP管理中注意的问题.Referenees:[1]XiaoPG.ModernChineseMateriaMedica(新编中药志) [M].V ol1.Beijing;ChemicalIndustryPress,2002.E2]Ch尸(中国药典)Es].V ol1.2005.[3]LiW.Extractionandexpressionoffingerprintcharacteristics forDanshenbytheplatechromat0graphy[J].WorldSci7'echnolModern7,raditChinMedMaterMed,2003,5(1): 58—61.[43LiJ.Separationandquantitativedeterminationofseven aqueousdepsidesinSalviamiltiorrhizabyHPLCscanning [J].ActaPharmSin(药学).1993,28(7);543547.Es]LiuY.StudiesontheHPLCfingerprintofDanshencrude drugs[J].JChinaPharmUm'v(中国药科大学),2002,33(2):127-130.[6]ZengIJ.Studyonthechr0mat0graphyfingerprintofCOIII poundDanshenTabletforitsqualityassessment[J].AcadJ GuangdongCollPharm(广东药学院),2002,18(3): 182184.E7]LiI.DevelopmentofHPICfingerprintbarcodetechnique forauthenticationandqualityassessmentofRadixSalvia Miltiorrhiza[J].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2003,34(7):649653.[-83SuncJ.Thesynthersizationofthecompoundsoftanshinone [J].ActaPharmSin(药学),1985,20(1):39—43.丹参脂溶性成分的ESI—MS行为及其特征图谱研究韩风梅,张玲,陈怀侠,陈勇(湖北大学中药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2)摘要:目的研究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的ESI—MS规律,建立丹参药材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提取物ESI—ITMS特征图谱.方法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ITMS)技术研究丹参酮类成分的ESI —MS规律;用95乙醇超声提取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物质,在正离子方式检测模式下,直接进样应用一级全扫描质谱建立其特征ESI—ITMS图谱.结果丹参酮类物质在ESIMS一级正离子全扫描时,易捕获一个质子形成分子离子,且都易形成二聚体加合Na离子峰;分子离子在二级质谱中易发生脱水,脱羰基和A环开环裂解.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物质的ESIITMS图谱重现性与特征性较好,易于解析.结论丹参脂溶性成分ESI—ITMS图可用于丹参药材及复方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快速鉴别关键词:丹参药材;脂溶性成分;电喷雾质谱;指纹图谱中图分类号:R282.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1一O122一O4 EIS-MSPerformanceandfingerprintoflipophilicconstituents fromRadixSalviaeMiltiorrhizaHANFengmei,ZHANGLing,CHENHuai~xia,CHENY ong (HubeiProvinceKeyLaboratoryofBio—Technolog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HubeiUniversity,Wuhan430062,China)收稿日期:20050210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2001BA701A01);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科学基金项目(2002AC0o4)*通讯作者陈勇Tel/Fax:(027)88663590Email:****************.en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1期2006年1月?123? Abstract:ObjectiveToelucidatetheESI-MSperformanceoflipophilictanshinonesandtoest ablishafingerprintoflipophilietanshinonesofRadixSalviaeMiltiorrhiza.MethodsThelipophilict anshinoneswereextractedbyultrasonicwavewith95ethanolfromRadixSalviaeMiltiorrhizaandtheext racts wereanalyzeddirectlyinpositiveionmodebyelectrosprayiontrapmassspectrometry(ESI —MS).Results ThelipophilictanshinoneswereeasilytoformmolecularionsrM+H]anddimericsodiumadd uctions[2M+Na-1inpositiveionmode,molecularionsoflipophilictanshinoneswerefragmentatedt hroughlossingH2O.COandA—ringcleavagesinESI—MS..TheESI—MSfingerprintsoflipophilictanshinoneextractswith14selectedcharacteristicpeaksanalyzedwithSPSSsoftwarewerecharacteristicandsta ble.Conclu—sionLipophilictanshinoneshavesimilarESI—MSperformance;theESI—MSfingerprintisausefultoolfor arapidandspecialidentificationoflipophilictanshinonesinselectedtraditionalChinesemed icine.Keywords:RadixSalviaMihiorrhiza;lipophilictanshinones;ESI—MS;fingerprint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为唇形科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类)和水溶性成分(主要是丹酚酸类)两大部位.目前已分离和鉴定的丹参脂溶性成分有4O余种,大部分为邻醌型的丹参酮类,如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等[1].近年来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丹参水溶性提取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和红外光谱指纹图谱-4].丹参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曾有文献报道了丹参脂溶性成分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和高分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图(TOF—ESI—MS)_5],结合二级质谱技术,TOF—ESI—MS能准确地确认15个丹参酮组分.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lectrosprayiontrapmass spectrometry,ESI—ITM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软电离质谱,特别适用于极性大, 热不稳定的天然化合物分析,因其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以及多级质谱(MS")等技术特点,可直接用于混合物成分分析].其一级质谱通常不产生碎片离子,各种样品(包括生物大分子)都可以得到准分子离子或其多电荷离子峰,因而可得到复杂样品的化学物质组成信息l7].笔者曾研究了丹参水溶性部位特征ESIITMS指纹图谱],本实验研究了丹参酮类物质的电喷雾质谱规律,分析了丹参脂溶性提取物的ESIITMS一级全扫描图谱,试图建立一种较文献方法相对简便,快速与特异的丹参药材脂溶性提取物特征指纹图谱.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美国FinniganLCQDU.液相色谱一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系统(TSPP4000泵,TSPAS3000自动进样器,xcalibur数据处理软件);丹参酮Ⅱ(批号0766—200213),隐丹参酮(批号852—9903),丹参对照药材(批号923—200006)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2质谱条件:ESI离子源,离子阱检测器,扫描范围:100t1000;离子源喷射电压5.0kV;毛细管电压46V;毛细管温度200C;鞘气(N.)流速为4O个单位,自动进样器直接进样,流动相为100甲醇,正离子检测.1.3丹参酮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丹参酮Ⅱ2.09mg和隐丹参酮2.45mg,分别溶于2.5mL甲醇中作供试液.1.4供试品制备:精密称取0.3g丹参药材,加95乙醇10mL置离心管中,超声提取(设定功率280w)35min.离心取上清液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2结果2.1丹参酮Ⅱ和隐丹参酮的ESI—MS行为:在上述电喷雾条件下,一级质谱丹参酮11和隐丹参酮易结合一个质子带正电,基峰为分子离子峰rn/zEM+H;且都易形成一个较弱的二聚体加合Na离子峰[2M+Na].若采用源碰撞诱导解离(sourcecollisioninduceddissociation,sCID)检测方式(碰撞能量为20eV),则二聚峰消失,基峰仍为分子离子峰.丹参酮Ⅱ在一级质谱中获取一个质子后,其分子离子可能以烯醇式状态存在],在二级质谱(碰撞能量为30eV)中容易脱去一分子水形成277[M+H一18]..碎片峰,249是m/=277再失去一个羰基的碎片离子[M+H一18—28],253是A环开环失去C.H得到的碎片离子[M+H一42],266是A环开环失去CH得到的碎片离子[M+H一29].隐丹参酮的ESI—MS规律和丹参酮II比较类似,都属于A环未芳香化的丹参酮类,容易在C位形成烯醇式,进而失去124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1期2006年1月一分子水得到较高丰度的碎片离子[M+H一18].二者的二级质谱碎片信息见表1,以丹参酮Ⅱ为例,推测丹参酮类物质的碎裂机制,见图1.衰1丹参酮Ⅱ^和隐丹参酮ESI—MS二级质谱数据Table1ESI—MSDataoftanshinone11Aandcrypt0tanshin0neOOtt/一HO2.2丹参对照药材脂溶性成分的ESI—ITMS谱图及其指纹特征分析:取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液lmL,离心取上清200I,用甲醇稀释到1mL后进样分析,进样量1OL,质谱图见图2.图2中分子离子峰m/z297.4和295.4的二次质谱碎片分别与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一致.分子离子峰m/z279质谱丰度较高,但由于丹参酮类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为278的物质有4种,分别为次甲丹参醌,1,2一二氢丹参醌,二氢丹参酮一I和二氢异丹参酮,仅根据其ESIMS特征还不能推断该分子离子对应于哪种物质.图1丹参酮Ⅱ二级质谱碎片产生可能机制Fig.1ProposedfragmentionpathwayoftanshinoneⅡAinESI—MS 297427942774l237233I9028iICI8Hl6OMW:2481:3386:,∞:瓣?1[634.505,4}94z,∞:【I54"s?磁.^'1..'T—r]—一—r—]———1——1——T———广550600650700200250300350400450500m:图2脂溶性丹参酮提取物ESI—MS全扫描谱图Fig.2Full—scanESI—MSspectrumoflipophllictanshinoneextracts图2中相对丰度较高的离子峰按m/z顺序依613.3,615.1,678.5,684.3,689.5和705.4共14次为277.3,279.4,282.5,295.4,296.4,297.4,298.4,319.4,527.4,597.3,605.4,613.3,615.1,678.5,684.3,685.3,689.5和705.4.经分析发现m/z296.4,298.4和685.3分别为m/z295.4,297.4和684.3的同位素峰;m/z611.1,615.1分别为丹参酮Ⅱ和隐丹参酮的二聚加钠离子[2M+Nail,m/z613.3为隐丹参酮脱氢二聚加钠加合离子[MM+Na].为了考察丹参脂溶性提取物ESI—ITMS全扫描图的特征性,选择了m/z277.3,279.4,282.5,295.4,297.4,319.4,527.4,605.4,个峰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峰主要分布在m/z297.4附近和m/z615.1附近,而丹参酮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正好分布在252~338_】,说明选择上述峰来考察ESI—MS图的特征性具有一定合理性.图2中1O个主要质谱峰的质谱分析结果见表2.同样的条件下做阴性对照样品,将所得空白样质谱图与对照药材质谱图对比,证实所选14峰所对应的物质均来自药材.2.3丹参脂溶性成分ESI—MS特征峰考察2.3.1精密度试验:取同一份丹参药材提取液,在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1期2006年1月?125? 表210个主要质谱峰的质谱数据Table2MSDataoftenmajorpeaks'一"前后的数据分别代表母离子及其子离子的碎片离子*Dalabeforeandafter''—}"representparentionsanddaughterions,respectively上述实验条件下连续进样5次,测定各离子强度,并计算14特征峰的相对标准偏差,结果RSD值均小于5.2.3.2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份丹参对照药材提取液,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每隔2h进样一次,共5次,测定离子强度,并计算14特征峰的相对标准偏差,其RSD值均小于10.2.3.3重现性试验:取丹参药材平行提取液5份,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进样分析.测定各样品离子强度,并计算14特征峰的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表明,各峰RSD()值分布在1+9~9.5,平均RSD()值为5.6.3结论脂溶性丹参酮类物质具有相似ESIMS行为,如丹参酮Ⅱ和隐丹参酮,在ESI—MS一级正离子全扫描时,易捕获一个质子形成分子离子,且都易形成一个弱二聚体加合Na离子峰;分子离子在二级质谱中易发生脱水,脱羰基和A环开环裂解,裂解规律可用于鉴别丹参脂溶性化合物.丹参脂溶性成分ESI—ITMS图重现性与特征性较好,易于解析,可用于丹参药材及复方丹参中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快速指纹鉴别.References:[1]LuoHW.JiJ.Identificationoftanshinoneswithrelated compoundsbyhighperformancethinlayerchromatography andmassspectrometricanalysisrJ].AclaPhm?7nSin(药学),1989,24(5):341317.[2]ZhangzJ,LiQ,WangW.ela1.Studyonfingerprintsof RadixSalviaeMiltiorrhizaandisINJECTIONbyHPLCMS EJ].ChinTraditHerbDrugs(中革药),2002,33(12):1074107R.[3][4][5][6]ZhaoLM.LiangXT.LiNI.Twominorphenolicglyco—sidesfromSalviaCavalerieiEJ].JChinPharmSci(中国药学:英文版),1997,6(2):5764.NiLJ,LiP,ZhengR,eta1.Quantitativeanalysisofsimi laritybetweenIRspectrumsofextractsofSalviamilliorrht'za Bunge[J].Chin7radiiPatMed(中成药),2002,24(2):7982.YuWJ,HeJ,ShenJC.a1.Determinationoffatsoluble componentsinDanshenbyhigh——resolutionelectrosprayion—- 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EJ].ChemJChin Univ(高等学校化学).2003,24(4):62i-623.XuYZ,MaY,WangWJ,eta1.TheapplicationofESI MSonthesaponinglycoside[J].,Speclrome(质谱),1999.20(1):20—26.[7]PierluigiM,PiergiorgioP.Electrospraycharacterizationof selectedmedicinalplantextracts[J].,PharmBiomedAnal.2000,23:61—68.[8][9][10]ChenY,ZhangL,WangSM.Studiesofeleetrospraymass lawandthecharacteristicfingerprintofwatersolublecom—poundofRadixSalviaeMiltiorrhiza[J].Chin,AnalC^(中国分析化学杂志),2004,32(11):1485.WuFY,DalDS,WangYM,ela1.Applicationofhigh speed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ionization massspectrometryinanalysisoftraditionalChineseherbsEJ].Chem.,ChinUniv(高等学校化学),2002,23:1698一l700.xuRS.NaturalProductsChemistry(大然产物化学)[M].Beiiing:SciencePress,1997.氮,磷,钾配合施用对福田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5t4大会,朱端卫,周文兵,刘伟,陈科力(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湖北中医学院药学系,湖北武汉430061)摘要:目的研究氮,磷,钾3种养分对福田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白菊种植基地土壤进行盆栽土培试验.结果在盆栽条件下施肥对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为氮>磷≥钾;氮,磷,钾3要素配合施用能促进白菊的正常生长发育,显着提高白菊的经济学产量,生物学产量,外观品质,茶用和药用品质.其中,白菊中可溶性总糖和总黄酮量呈显着正相关(r=0.8131一),说明平衡施肥可能通过促进白菊中的可溶性收稿日期:20050325基金项目:湖北省重点攻关项目(2001AA304A)作者简介:刘大会(1976一),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营养生理与规范化施肥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朱端卫Tel:(027)87287184E—mail:***************。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1年第1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35期 · 57 ·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赵全如1,谢晓燕2(1.南京协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江苏南京210000;2.南京泽恒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部,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
丹参的活性成分主要为丹参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
丹参药理活性广泛,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还具有保护脏器、抗纤维化、抗菌抗炎、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本文主要对丹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1-0057-03Research Progress of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alviaMiltiorrhizaZhao Quanru1, Xie Xiaoyan2(1. R & D Department Nanjing Xiechu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Nanjing 210000;2. R & D Department Nanjing Ze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Nanjing 210000, China)Abstract: Salvia miltiorrhiza is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for activating blood and removing stasi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s mainly tanshinon and phenolic acid. It has a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is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odern research also found that Salvia miltiorrhiza has the effects of organs protection, anti-fibrosis,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ti-tumo and immunoregulation,etc. In this review,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Salvia miltiorrhiza were summariz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Key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phytochemistry;pharmacological action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
不同生长时期丹参生物量积累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
不同生长时期丹参生物量积累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赵志刚;郜舒蕊;谢景;闫滨滨;侯俊玲;王文全;宋嬿;张现明;李军【摘要】研究丹参移栽后不同生长时期根生物量积累及4种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丹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丹参移栽成活后,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动态取样,测定各时期丹参根部干物质的量及4种活性成分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量,分析全生育期内丹参根生物量及4种活性成分的积累规律,并探讨各成分单株总量及丹酚酸B与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量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丹参根部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快”的变化趋势,折干率呈“M”形变化;相同类别活性成分具有较相似的变化规律,各成分量的最大值多出现在根部营养生长初期,而在传统采收期一枯黄期,4种活性成分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丹酚酸B与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量的比值在8月初便趋于稳定,并一直持续至翌年展叶期;4种活性成分的总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在枯黄期均有所降低,翌年返青时又逐渐升高.明确了不同生长时期丹参根生物量及4种活性成分的积累规律,综合考虑丹参药材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丹参的采收宜在春季萌芽前进行.【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5(017)011【总页数】6页(P1171-1176)【关键词】丹参;生物量;活性成分;生长时期;采收期【作者】赵志刚;郜舒蕊;谢景;闫滨滨;侯俊玲;王文全;宋嬿;张现明;李军【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上海华宇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00002;临沂市龙康药业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3300;临沂市龙康药业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3300【正文语种】中文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的根及根茎是著名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的重要来源。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有效成分根据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丹参脂溶性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具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还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改善肾功能、改善学习记忆以及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本文就丹参脂溶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标签:丹参;脂溶性成分;药理作用1 氧化作用赵清等[1]发现丹参能提高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杨萍等[2]发现丹参酮ⅡA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并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LDH活性及MDA含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以实现其对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增强细胞抗氧化酶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因此,在再灌注或恢复供氧早期给予丹参对于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抗菌、抗病毒作用丹参复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痤疮、病毒性心肌炎和肝炎的治疗。
研究表明,丹参酮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如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对人型结核菌株H37Rv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隐丹参酮、丹参酮ⅡB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性菌株的活性。
Ji-Young Park等[3]研究表明多種丹参酮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等能够选择性抑制SARS-CoV 3CLpro,PLpro和病毒半胱氨酸蛋白酶而发挥抗SARS冠状病毒的作用。
3 抗炎作用JIN Dao-Zhong等[4]研究表明隐丹参酮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2的活性产生抗炎作用,大鼠口服较低剂量的隐丹参酮即能明显减轻足肿胀,表明隐丹参酮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M-J Don等[5]实验研究表明隐丹参酮可以通过抑制P13K 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Akt和ERK1/2的磷酸化而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性迁移,从而发挥抗炎活性。
丹参地上部分糖类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地上部分糖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葛婷;郑云枫;崔健;夏彦铭;黄利;彭国平【摘要】目的:研究丹参地上部分中糖类成分及其动态变化.方法:用HPLC-ELSD法分别测定丹参地上部分中糖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丹参地上部分中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水苏糖等,在不同生长期中,基本呈现有规律的变化,10~12月份总糖的含量较高.结论:丹参地上部分中存在糖类成分,为丹参地上部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4(016)012【总页数】3页(P989-991)【关键词】丹参;地上部分;糖类成分;动态变化【作者】葛婷;郑云枫;崔健;夏彦铭;黄利;彭国平【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去瘀止痛、养血安神的功效[1]。
目前研究的丹参有效成分主要为水溶性的丹酚酸类[2]、脂溶性的丹参酮类[3]以及糖类成分[4]。
丹参药材用量大,国内已大量栽培,而其地上部分直接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近年来,医药界对丹参地上部分兴起了新的研究热潮,已发现含有酚酸类、黄酮类等成分[5-7]。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低聚糖及多糖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8-9],有关丹参地上部分中是否含有糖类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丹参地上部分中的糖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含量测定,并比较了不同生长期的丹参地上部分中3种糖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旨在为更好的开发利用丹参地上部分提供理论参考。
1.1 仪器Waters 2695 HPLC 色谱系统、Alltech ELSD 2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S色谱数据工作站V4.0+(Waters公司),AE240型电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
丹参的研究现状(综述)
丹参的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本文从丹参的药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剂型、制剂工艺等有关丹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力图阐述丹参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以期利于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关键字:丹参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制剂研究现状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
临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患,是国内外现代化中药研究的热点品种之一。
1.资源分布丹参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湖北、甘肃、四川等省区,野生的丹参常见于山坡、草丛、林下、溪谷旁[1 ]。
目前野生丹参资源由于过度采收已遭破坏,各地虽有栽培品种,但品质退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
2.丹参的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有30多种,丹参主要含两类成分:一为脂溶性的二萜类化合物,二为水溶性的多聚酚酸类成分。
2.1 丹参脂溶性成分(1) 邻醌型丹参酮类二萜化合物在丹参中含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丹参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ⅡB、隐丹参酮、丹参酸甲酯、紫丹参素等[2 ]。
其中丹参酮ⅡA 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在丹参中的含量可达0. 5 %以上,将其磺化制成丹参酮ⅡA 磺酸钠后,可增加水溶性及提高药理活性。
隐丹参酮抗菌活性很强,比小檗碱强许多倍,含量亦高,常作为抗菌消炎类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
(2) 对醌型的丹参酮类二萜化合物在丹参中含量很低,主要有: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等[2 ]。
(3) 其它二萜类化合物较少,含量低。
主要有丹参螺旋内酯、新隐丹参酮等[2 ] 。
2.2丹参水溶性成分主要有: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等,均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在丹参体内含量较高,活性较强,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常作为丹参原药材和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
白花丹参与丹参活性成分积累比较研究
白花丹参与丹参活性成分积累比较研究刘伟;张琳;周洁;史国玉;刘建华;王晓【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年(卷),期】2013(031)006【摘要】研究了山东产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f.alba)不同生育阶段脂溶性与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对活性成分积累过程进行数学模拟。
结果表明: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积累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月底和10月底,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积累高峰在7月底;白花丹参和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积累高峰期均出现在6—7月份。
两年生白花丹参活性成分高于丹参;两种丹参的迷迭香酸含量均以地上部为高,其他活性成分均以地下部为高;白花丹参与丹参根中丹酚酸B的含量积累方程分别为y=-8.105X+81.047和y=-13.777X+117.917,即随着植株的不断发育,丹参根部丹酚酸B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该研究结果可为丹参栽培及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7页(P596-602)【作者】刘伟;张琳;周洁;史国玉;刘建华;王晓【作者单位】山东省科学院中药过程控制研究中心/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相关文献】1.丹参与白花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J], 邵明辉;张永清;李长峰2.白花丹参与丹参活性成分积累比较研究 [J], 刘伟;张琳;周洁;史国玉;刘建华;王晓3.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化感效应的比较研究 [J], 周洁;王晓;刘建华;刘伟;李佳;代雨露4.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叶绿素荧光日变化比较研究 [J], 孙文帅;秦宁;王菲;张秀婷;衣凌飞;祝丽香5.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J], 徐翠红;舒志明;王研;苗芳;周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营养器官中脂溶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秦海燕,索志荣,刘文哲【摘要】目的测定丹参营养器官中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并揭示丹参生长过程中,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动态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Zorbax SB - C18(150 mm ×4.6 mm, 5.0 μm)为色谱柱;甲醇-0.4%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246, 270 nm;柱温为30℃。
结果丹参叶和茎中均未检出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根中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I的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丹参酮ⅡA的含量在7月份最高,为2.94%,丹参酮I含量在5月份最高,为0.78%。
结论4月至7月是丹参根中丹参酮积累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丹参;营养器官;丹参酮;高效液相色谱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TanshinoneⅡA and tanshinoneⅠin different vegetative organ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and discover the accumulation of TanshinoneⅡAand tanshinoneⅠwithin a whole growth period. Method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he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Zorbax SB - C18(150 mm ×4.6 mm, 5.0 μm)column by gradient elution . 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CH3OH - 4% aqueous phosphoric acid.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 The detection was done at 246, 270 nm and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ResultsThere were no tanshinone in the stem and the leaf. TanshinoneⅡA and tanshinoneⅠroughly assumed “the single peak”in the root within a growth period.The highest content of tanshinone ⅡA was in July, up to 2.94% and tanshinoneⅠwas in May, up to 0.78%.ConclusionApril to July is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anshinone accumulation in Danshen root.Key words:Salvia miltiorrhiza Bge; Vegetative organs; Tanshinon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传统以根入药。
其活性成分可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邻醌型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在丹参中的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丹参主要有效成分之一[1],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细胞以及抗菌消炎、抗癌等作用[2]。
目前,关于丹参药用成分的药理、提取工艺、检测方法的研究较多,但有关丹参药用成分在整个营养器官动态变化的研究很少。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研究了丹参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在根中的积累规律,旨在为丹参的种植、管理、采收、品质鉴定及控制丹参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试药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lient公司),包括四元梯度泵(G1311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G1315A);DL-180型超声清洗器(浙江省象山县石浦天电子仪器厂);FZ102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振兴电器厂);Milli - QG超纯水制备仪(美国Millipore公司)。
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磷酸为分析纯。
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对照品纯度均大于99.5%,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实验材料采于西北大学苗圃内的栽培植株(2006年3月自商洛天士力丹参药材基地移栽)。
于2007-04 ~12期间每月20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丹参植株6株,摘取各样品株的根、叶片和茎,分别整理,60℃的恒温箱内烘干至恒重,研细,过6号筛后备用。
2 方法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分别精密称取对照品丹参酮I 1.1 mg和丹参酮ⅡA2.2 mg,分别置10 ml量瓶中,用二氯甲烷-甲醇(V/V = 1/9)混合溶剂溶解并定容,摇匀,得丹参酮I 浓度为0.11 mg·ml-1和丹参酮ⅡA浓度为0.22 mg·ml-1的单一成分对照品溶液,作为储备液,其它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由储备液稀释得到。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量丹参根、茎、叶粉末约120 mg,置25 ml烧瓶中,准确加入二氯甲烷-甲醇(V/V = 1/9)混合溶剂10 ml,称重,超声提取30 min,冷却至室温,再称重,用提取液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取适量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丹参脂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
2.3 色谱条件美国Zorbax SB - C18(150 mm ×4.6 mm, 5.0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梯度洗脱,其时间程序为0→10→13 min,甲醇体积分数相应为72%→87%→72%,流速1.0 ml·min-1;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246, 270 nm;柱温30 ℃。
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保留时间分别为8.1,10.8 min。
对照品和丹参样品色谱图见图1。
2.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移取“2.1”项所配的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 储备液一定体积于10 ml量瓶中,稀释,配成丹参酮I浓度分别为0.44,0.88,1.76,3.52,7.04,14.08 μg·ml-1及丹参酮ⅡA浓度分别为4.4,8.8,17.6,26.4,35.2,70.4 μ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将上述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平行测定3次(均进样10.0 μl),以平均峰面积Y对浓度C(μg·ml-1)进行线性回归,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 = 74.61C - 118.86,r= 0.999 4;Y = 55.58C - 94.75,r = 0.999 6。
线性范围分别为0.44 ~14.08,4.4 ~70.4 μg·ml-1。
2.5 精密度实验精密吸取丹参(6月根)脂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10.0 μl,重复进样6次,进行测定,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峰面积积分值的RSD分别为1.7%,1.9%。
2.6 稳定性实验对丹参(6月根)脂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在8 h 之内每隔1 h进行考察,结果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峰面积积分值的RSD分别为2.1%,2.1%(n = 9)。
2.7 重复性实验精密称量丹参(6月根)粉末约200 mg共6份,按“2.2”项操作制备脂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丹参酮I 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RSD分别为2.3%,2.5%。
2.8 加样回收率实验精密称量丹参(6月根)粉末约60 mg,共6份,每份分别准确加入丹参酮I对照品储备液0.3 ml和丹参酮ⅡA对照品储备液1.0 ml,按“2.2”项操作制备脂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后,进行测定。
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 = 6)分别为99.4%,100.1%;RSD分别为2.3%,2.5%。
3 结果按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的叶、茎、根中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测定,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结果以平均含量计,本实验总脂溶性成分含量为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含量之和。
3. 1 脂溶性成分提取条件的选择分别考察了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结果显示: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均可达到同样的提取效率,但超声提取法提取时间明显缩短,提取操作简单方便,故本实验采用超声提取法。
然后,分别考察了不同比例的二氯甲烷- 甲醇溶剂及不同提取时间两种成分的提取率。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二氯甲烷- 甲醇(1∶9) 作提取溶剂效果最好,超声提取0.5 h,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均达到最大,故本实验选择用二氯甲烷-甲醇(V/V= 1/9)混合溶剂超声提取0.5 h。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先后尝试了不同比例的甲醇-水-磷酸作为流动相的等度洗脱以及各种梯度洗脱,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随着流动相中甲醇比例的增加,洗脱能力增强,当采用等度洗脱时,在短时间内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分离效果不理想,因此采用梯度洗脱方式,经试验,本节优化的色谱条件分离效果相对最好。
3.3 检测条件的选择用DAD对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进行190 ~400 nm全波长扫描,结果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46和270 nm,故本实验采用双波长检测,在246 nm 检测丹参酮I,在270 nm检测丹参酮ⅡA。
3.4 丹参叶和茎中脂溶性成分含量经检测,丹参叶和茎中均未检出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
3.5 丹参根中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在一个生长季节,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I的含量变化规律大体呈“单峰”曲线(图2),丹参酮ⅡA的含量始终高于丹参酮I,丹参酮ⅡA从4月到7月份含量递增,7月份增至最高,为2.94%,以后含量递减,10月份后含量稳定在一个稍低的水平。
丹参酮Ⅰ在4~5月份含量增加,5月份增至最高,为0.78%,以后含量逐渐降低。
总丹参酮含量在7月份最高,约为10月份后稳定期含量的2.47倍。
4 讨论孙群等[3]认为4 ~6月份是丹参第一个营养生长期,根系长度、数量以及生长量均进入快速生长期,结合本实验结果推断,丹参在第1个营养生长期除了生物量增加,根中丹参酮含量也迅速增加,并且这是丹参酮含量增加的重要阶段。
6月份后丹参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地上部分光合产物主要向以果实为中心的生殖器官运输分配,从而抑制了营养器官的生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