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探讨_王东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6月(上旬)第08卷第16期 总 第177期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探讨
王东海 夏德涛 张翠萍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摘 要: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是一项新兴的社会公益事业。本文对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和存在 问 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临终关怀;发展;问题;建议

临终关怀的涵义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其工作内容是
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 全面支持与照护,其目的是追求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 量,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 。这不但是一种医 疗卫生事业,更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 步和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临终关怀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 视。 2 当代中国临终关怀发展现状 现代的临终关怀的建立是在上世纪60年代,以桑得斯
[1]
行为最高准则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总是把父母临终时子女 是否亲自服侍在侧直至送终作为人们评价子女是否孝敬的 一个标准。在很多人看来,要是把病人送到临终关怀医 院,一方面是妨碍儿女尽孝道;另一方面是无异于是放弃 治疗,宣判病人死刑,感情上很难接受。 (3)大众教育和社会舆论导向不力。专业教育仍很匮 乏,尚没有宁养医疗专科医生训练和认证。现如今政府对 临终关怀的关注很少,对社会公众生死观的教育远远不 够,各种传媒报道的也只是一些负面新闻,而对临终关怀 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却少的可怜,临终关怀只停留在专业人 员学术范围内。 3.2 无适合国情的临终关怀护理模式 我国目前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确实受到了许多因素的 制约,临终护理质量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国内 的临终护理没有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还未形成相适应的 护理模式。虽然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整体护理模 式取代原来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并大力提倡全国推广,但 事实证明,这种来源于西方的护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了我国护理界的观念转变和实践发展,但是还存在许 多与国情不相容之处,其发展也一度遇到了障碍。而要将 其进一步应用于临终关怀这一特殊的护理领域也不免有些 牵强。 3.3 资金不足,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 从国内的很多案例来看,资金的匮乏首先就严重地制 约了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首先,政府财政支出对医疗卫 生和社会公益项目相对较少;其次,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 的加快,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的需求快速增长,对社会的 压力加大;再次,临终关怀这项服务本身也具有特殊性, 医院不可能靠临终关怀科赚钱。 3.4 医疗体制和保险制度不健全 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参与和支持。而在我国, 临终关怀的各种社会支持系统 尚未完全建立。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还不健全,对临终关 怀的发展规划及卫生政策更是一项空白。另外,我国的保 险制度不健全也是阻碍临终关怀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4]
博士(Dr.Saunder’s)及其创办的圣克里斯多夫临终关怀 院为标志的 [2]。继而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等其他国 家传播开来。我国的临终关怀起步较晚。1988年10月我国 天津医学院在美藉华人黄天中博士的资助下,成立了中国 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它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临终关怀 的研究与实践。此后,北京、上海、沈阳、南京、西安等 城市相继开展临终关怀服务。 但是临终关怀在中国的发展却没有象人们期望的那样 一帆风顺。首先,临终关怀机构在我国数量很少,覆盖面 很小。其次,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再次,就目前现存 的临终关怀机构来说,他们的经营现状也令人堪忧。临终 关怀机构内部的管理运行,设施配套,服务水准等都与预 期目的有相当的差距,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 3 中国当代临终关怀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3.1 传统观念禁锢,文化环境限制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积淀 对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孝 道”观仍然根深蒂固于人们的思想中,加之目前中国的大 众教育和社会舆论导向不力,均限制了临终关怀的发展。 (1)传统死亡观的影响。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 对死亡始终是采取否定、蒙蔽的负面态度,甚至在语言中 都有所忌讳。这种对待死亡的负面态度就在某种程度上阻 碍和制约了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2)传统“孝道”的影响。“孝道”的观念在中华民 族文化中一直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百行孝为先”,孝是
[3]
收稿日期: 2009-04-24 修回日期:2009-05-25 作者简介: 王东海(1981-),男,山东临朐籍,经济学学士,助教,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学、劳动关系学。
76

科 学 管 理
3.5 慈善组织和义工服务不能满足需要 国外包括港台地区的临终关怀机构,他们的运行经费 很多都来源于慈善机构的捐赠。而在中国除了李嘉诚基金 捐助的20所宁养院外,其余的临终关怀机构大多依靠自身 医疗的业务收入来维持,政府投入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这样就大大制约了它的发展,并且中国的慈善组织本身发 展也很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3.6 医护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临终关怀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它对从业人员的素 质要求特别高。从事临终关怀的医护人员需要有高度熟练 的操作技能,有广博的医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有崇高的职 业道德,还需要有正确的死亡观。所有的这些要求都必须 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才能达到。而在我国,临终关怀从业 人员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匮乏,工作态度差,工作主动性 欠缺等一系列问题。这就使得临终关怀服务总体质量大大 降低。 4 关于我国临终护理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全面开展死亡教育和护理人文教育 死亡教育是将有关死亡、濒死及其与生活关系的知 识,传递给人们及社会的教学过程 [5]。目的是使人们改变对 待死亡的态度,建立起对待死亡和生命的正确认识,减轻 病人及其家属的精神痛苦。如今对全体国民开展群众性、 普及性的死亡教育势在必行。 要促进临终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人文教育也不容忽 视。在临床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与行为的变革,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一个长期大量的教育、引 导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宣 传,使人文护理理念根深蒂固。 4.2 探讨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的临终护理模式 我国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绝大多数护理理念及临终关怀 的运行模式都是从西方引进,而直接应用于国内的。而事 实上,我国护理事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国内许多专家学 者提出了诸如“PDS模式”和“施氏模式”等许多运行模 式,但是实践证明,在目前中国国情下,都不能广泛地应 用及推广。因此,国家提高重视,组织专家,广泛调研, 勇于实践,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地临终护理模式是当 务之急。 4.3 政府制定相关的卫生政策和发展策略 临终关怀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服务事业,它需要全社会 的关心和认可,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为了发展临终关怀 事业,行政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整合现有的卫 生资源,调整各项卫生服务项目的投入比例,并且广泛动 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等 多种形式的投资,因地制宜的建立多种形式的临终关怀机 构。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临终关怀管理机制, 把各级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筹集方式,管理及运行方式, 人员培训、招募及待遇等问题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临终关 怀的开展提供保障体系。 4.4 确立相关法律制度(预嘱)和规章制度 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医务人员对临终病人没有放弃治 疗的权利。对临终患者采用多种医学技术手段延长病人生 (下转第73页)
77
命,不但造成了卫生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病人本身的生 命质量及其低下。而临终关怀既能减轻病人痛苦,同时也 能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所以,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 终止或放弃治疗应通过积极立法来加以规范和完善。可以 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我国目前宜提倡“生前意愿”或“预 嘱”的作法;也可帮助病人在老年期确立对治疗的期望和 价值观的书面“预嘱”,尊重病人的医疗期望和价值观 。 此外,有关部门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尽快研究制定出临终 关怀对象的收治标准,出入院标准,病房标准,质量控制 标准,收费标准以及公费医疗报销的控制标准等,从而保 证其顺利实施。 4.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9062万,占总 人口的7.1%,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 [7]。随着我国的 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需求的卫生资源大幅度上 升,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健康保障及生活质量等伦理问题 也逐渐凸现。因此政府应该完善政策,加强对老年人群的 社会关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根据老年人在 医疗保健需求上的特殊性,尽快把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服 务纳入医疗保险范畴。 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护理保险是 将护理的费用由社会保险系统来支付的一种保险制度[8] ,它 承保被保险人因接受个人护理服务而发生的相关护理费 用,从而为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残疾患者及各种慢性病 患者需要护理人群的巨额经济支出提供经济保障。它于 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经过20余年的发展,长期 护理保险在西方已经由商业性质的保险产品发展成为一种 全新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它在解决长期护理问题、缓解 人口老龄化带给社会的保障压力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 用。 4.6 完善社会捐赠制度和志愿者制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远远滞后。而 社会捐赠是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发展我 国慈善事业,首先应该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建立健全 慈善机构的法律法规,规范各种捐赠制度及慈善基金的利 用制度。第二,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加强组织机构内部 的管理。第三,应该建立广泛的监督机制,提高慈善基金 利用的透明度 。 义工和社会志愿者在临终关怀事业中的作用不可小 觑。国家应该通过多钟渠道鼓励社会各阶层人士加入到临 终护理的队伍中来,做好义工的招募、培训、使用及评 估。根据情况要对他们有一定的物质补偿,以鼓励和支持 更多人们参加义务工作。 4.7 发展临终关怀和人文护理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国家应该重视发展临终关怀和人文护理学,改变过去 那种用单纯技术观点为受教育者提供职业技术技能训练的 教育模式,要进行“自由而全面的教育”,就是要使受教 育者具备各种适应生存和发展的职业技能,更要具备人文 精神。组成专家组编写相关教材;在医学院校增设死亡 学、临终关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的人文课程,
[9]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