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历史文化名城介绍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湖南省邵阳市
张捷
[摘要]本文分别从城市简介文物古迹特色、自然环境特色、城市格局特色、城市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特色、物质和精神方面特色几个方面,对邵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进行阐述,同时在研究与阐述的过程当中加深对该城市的了解以及对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概念的领悟。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邵阳;特色;分析
一城市简介
邵阳市史称“宝庆”,资江与邵水交汇穿城而过,是一座
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早在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
筑城,称白公城,属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
六郡,邵阳属长沙郡,东汉末属零陵郡。三国初属蜀,后入
吴。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为昭陵郡,
郡治设今邵阳市。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炎平定东
吴,为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为邵陵。南宗理宗赵均作
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登极做皇帝,升邵州为宝庆
府,宝庆之名始于此。宝庆之名经明、清两朝一直沿用到民
国初年。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改宝庆为邵阳。
二文物古迹的特色
湖南省
市区内,有“双清秋月”、“龙桥铁犀”、“六岭春色”、“佘
湖雪霁”、“神滩晚渡”、“山寺晓钟”、“洛阳仙洞”、“白云樵隐”、“岳平云顶”、“桃洞流香”等景观。其中如双清亭,地处资江砥矶上,与北塔夹江对峙,大有云带钟声穿林去,月移塔影过江来之神韵;东塔、北塔地处邵阳市两处制高点,隔资江而望,遥相呼应,而水浒庙则又恰处于东、北塔之间,于资、邵水交汇处,形成邵阳市中心区绝对的城市历史景观视觉联系纽带。其它如城墙、古码头等等都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挖掘潜力。
1.水浒庙
邵阳水府庙恰处资、邵二水汇流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二水交汇,常有水患,建此庙祈求河神,消灾解难、祈求平安。清顺治年间复建,道光年间再建。庙前江畔建有戏楼,每年庙会,祈神唱戏,盛极一时。戏楼顶额上题有“半入云”三字,两旁原有一副对联:妙手空空,一弹秋水一弹月;余音袅袅,半入江风半入云。戏台后化装间有集合对联,曰:古往今来只如此;淡妆浓抹总相宜。现已划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双清亭
双清亭被誉为“宝庆十二景”之一,建于北宋的双清亭,小巧玲珑。双层翘檐雕满飞禽走兽,朱红色的柱梁在阳光下璀璨夺目。明代诗人李青的《游双清亭》:“天开图画在双清,绿水青山泼眼明,风入琳琅摇凤尾,云移松桂偃龙形;望中隐隐窥衡岳,坐里闲闲瞰洞庭,送客如云冠盖集,举杯漫道别离情。”出生于邵阳的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则称双清亭是:“屿扼双流合,江涵一廓烟。”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民主革命先驱蔡锷等也在双清亭留下了咏叹的诗篇。双清,双层翘檐雕满飞禽走兽,朱红色的柱梁在阳光下璀璨夺目。双清亭与北塔遥遥相对,中间一湾清水流过,别有一番情趣。明朝湖广巡抚赵览为这一佳景题名为“双清胜览”
3.东塔
东塔屹立在宝庆市人民广场左侧的东塔山上。唐代曾在此建风水塔,五代时毁于兵灾。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重建,后又毁于兵。是塔之建,始于清道光14年(1834),修到四级,又因战争而中辍。直到同治元年(1862)续修,直到同治13年竣工。东塔高27米,因地势高岸,所以看去高耸入云,十分壮观。塔分七层、八面,塔内十分宽敞,可容百人,底层有门,两条石砌的旋梯,绕塔盘旋,可直抵塔顶。登上塔顶,临窗远望,山河逶迤,尽收眼底。1965、1982年,东塔经过两度维修,已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人民政府已将这里辟为“东塔公园”。面积105亩,公园有南大门,面向广场,门内建有三角亭,还为纪念著名的蔡锷将军,建立了“艮寅庄”茶社。北大门面向北塔,远望资江,建有望江亭,是一处引人入胜的游览胜地。
4.北塔
邵阳北塔,建于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高26米,七级,八角攒尖,砖石结构,铁顶,位于中国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在资江和邵水汇流的北岸,与东塔遥相对峙,又与砥柱矶上的亭外亭隔江相望,是湖南省唯一一处古塔“国宝。”清末徐小松曾为亭外亭撰名联:“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
北塔系楼阁式砖塔,外观八面七层,塔身通高37米。塔底南面设半圆券顶大门,大门两侧以半圆形青砖筑倚柱四通,上方筑门檐,重檐翘角,出檐饰砖磨如意斗拱。自大门入塔,沿塔内折上式甬道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上,可通达顶层阁室及南、北大门;底层外壁则嵌有《修砌北塔石碑记》,塔砖上多模印有“万历元年信士施砖”等字样,至今笔画显豁,字迹清晰可读,为明代砖塔的断代等课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登临塔顶,可见八角攒尖顶,原角上均饰有铜铃。尖顶上三个铁铸葫芦宝瓶收刹。
北塔就是建在资水岸的一座镇江之塔,它是在江水上讨活的船工们祈求平安的寄托。"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佛语注定着佛塔必是七层的建筑层次。
5.蔡锷故居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今邵阳)人,中国近代爱国将领、军事家。
蔡锷故居,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原名蒋河桥乡)蔡锷村。蔡锷故居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停车场,大概长宽各20米,还是黄泥草坪地面。一部分是故居和陈列馆,占地面积约4亩,其中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故居坐南朝北,东侧坐东朝西建有两层楼的陈列馆,故居和陈列馆后面有片茂密的小树林。 6.魏源故居
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湖南邵阳人。是我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
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系魏源的祖父孝立公遗留下的产业。相传魏氏九世祖元瑛公
至魏源祖父孝立公居所称“垭塘湾公馆”,民国初年改建为宗祠,孝立公另给十个儿子建了十座大体一致的宅院。魏源的父亲魏邦鲁,字春煦,排行老五,魏源故居就是他及家人所分住的的其中一座。魏源在这里诞生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至他27岁那年(1820年)全家迁往江苏定居才很少回家。
三自然环境特色
1.地形地貌
邵阳市横跨资江、邵水两大水系,属江南丘陵大地形区。全市有1800多万亩森林,681万亩草山,集中连片的80多万亩。
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地、平原各类地貌兼有,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二,大体是“七分山地两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园”,东南、西南、西北三面环山,南岭山脉最西端之越城岭绵亘南境,雪峰山脉耸峙西、北,中、东部为衡邵丘陵盆地,顺势向中、东部倾斜,呈向东北敞口的筲箕形。邵阳市为江南丘陵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雪峰山脉、系云贵高原的东缘,东、中部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市境北、西、南面高山环绕,中、东部丘陵起伏,平原镶嵌其中,呈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盆地地貌。根据地形的差异,大致可分成四大地形区。
2.自然资源
邵阳市地处江南,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丰富。共有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2处国家湿地公园,3处国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