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工作室研修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心理工作室”研修方案

为更好地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有效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带动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根据《义乌市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特制订胡珊高中心理工作室三年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乌市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以提升义乌市青年心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研学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工作室对象特点,科学设计安排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充分发挥学科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切实提高义乌市青年心理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教学实践能力。

二、工作设想

(一)培养方式

1.专家带动。本工作室依托于我校多年的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并与我市教科所联合,聘请教科室主任曹伟华及省地市知名心理专家担任顾问指导,作专题讲座和经验介绍,引领学员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

2.开课驱动。工作室导师和学员多次开设各类示范课,供全体学员观摩、学习、研讨。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再构”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公开课交流研讨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丰富实践经历,提升实践能力。

3.个案研习。工作室结合心理学科特点,定期组织导师和学员分享教育中遇到的心理咨询个案,通过群策群力,交流个案经验,提升心理咨询水平。

4.教研推动。由导师牵头,组织学员从心理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教研活动。同时结合2016年的省级立项课题《基于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社团活动探究》,组织全体成员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教科研活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专题研究任务,形成研究成果报告,供更大范围内推广、借鉴和应用。

5.区域互动: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如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金艺峰、全球职业规划师叶龙飞等;结合实际,适时组织跨区域以及校际学习交流、实地考察等活动,扩大学员的专业视野,同时也提高工作室人员在同行中的影响力。

6.阅读反思:导师和学员共同阅读相关心理教育教学专著,及时进行读书反思,组织读书沙龙,广泛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7.网络研讨: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建立QQ群、微信群等网络沟通平台,实现导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间的沟通与联络,有区别的予以指导和帮助,提高带教和指导的针对性。

(二)培养目标

1.教师提升

(1)成为创新型教师

工作室成员每学年在校内进行2次以上教学展示,提交2份以上优秀教学设计或优质课例实录;创设机会,争取让学员们每学年参加

一次市级及以上示范展示或教学研究课。通过教学研究活动,帮助义乌市青年教师挖掘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承担市级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教学任务,并能在省市级教学比赛中展示并获奖。

(2)成为学者型教师

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学员能够进行心理专题教科研工作,能撰写较高水平的论文或结题报告。工作室成员每学年完成1篇教育教学论文,导师每年只有1篇论文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或教育部门组织评比中获奖,学员3年内至少有1篇论文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或教育部门组织评比中获奖。组织各学员开设专题讲座。(3)成为理论型教师

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本名师工作室将组织学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每学期研读1本教育教学专著,撰写2篇读书笔记和教育教学研究札记;同时外请省内专家学者对工作室成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提升成员们理论水平,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4)成为有影响力的名师

用三年时间,培育一支义乌市心理教育教学的骨干队伍,形成共同探讨心理教育的骨干团队,在各校深入开展系统的心理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发展。同时积极结合当下教育需求,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整体提升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学科发展

(1)组建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团结协作,在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团队,实现理论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2)开发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精品心理选修课,并以微课的形式,上传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供全体高中学生使用。

(3)建立一个集专家、教师、课件、咨询个案、论文等成果为一体的资源素材库,为每个成员建立一个阶段发展的档案袋,形成一个功能齐全、良性循环的资源网络。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