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物理实验专题汇编(二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轮复习讲义新安中学高三物理实验资料

广东高考理综物理实验专题讲义

实验部分高考考试说明

复习中我们要:熟悉每个实验的原理,熟悉每个仪器使用及读数,熟悉实验中使用到的实验思想,例如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控制变量法(验证牛二),物理量替代法(验证动量)等。电学实验要熟悉电路图,仪器的选取,以不变应万变。

*由于篇幅有限,讲义内容省略了相对次要的实验十一和实验十三,同学可以另外查阅简单复习。编写比较匆忙,若有错误,请自行讨论修正。

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会判断纸带运动,及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内容:打点计时器是计时的仪器,使用50HZ交流电,打点周期T=0.02s;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交流电,用一条纸带穿过复写纸盘下方使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可以使用一条纸带穿过墨粉纸盘下方使用,也可使用两条纸带一起夹住墨粉纸盘,两条纸带夹住能带动纸盘转动,充分利用纸盘,打完后,取下面那条纸带使用,上面那条纸带是辅助夹住纸盘的作用,无点迹。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带定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等

实验步骤:如图安装装置,先通电,再释放纸带,选取打点清晰的纸带

数据处理:

a.求运动状态:点迹间距均匀则匀速运动,相邻位移差 S为常数则匀变速直线运动。

b.求瞬时速度:根据中间时刻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c.求加速度:任取一点O,后面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测各段距离或各点到O距离;

0 1 2 3 4 5 6

。S1。S2。S3。S4。S5。S6。

A B C D E F G

方法一(逐差法):

S4—S1=3a1T2 ,S5—S2=3a2T2,S6—S3=3a3T2

a=(a1+a2+a3)/3=(S4+S5+S6—S1—S2—S3)/9T2=S DG—S AD/9T2(现在T=0.1s)方法二(图象法) :求各计数点瞬时速度例如V1=(S1+S2)/2T ,同理得到各点速度。

若作v—t图,匀加速图线为直线,个别不在直线的点平均分布两侧,斜率k=a,如图

若作S—t图,匀加速图线为抛物线,不方便研究,如图。

若作S—t2图,静止开始的匀加速图线为过原点直线,斜率k=a/2,如图

实验2:研究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弹簧弹力跟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原理:验证弹力符合胡克定律F=kx (k为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

器材:弹簧、刻度尺、勾码或砝码(已知质量),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如图装好装置,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一般悬挂稳定后测量原长)。

2.逐渐增加勾码个数,记录对应的弹簧总长度L,注意不要超过弹性限度。

3.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勾码重力即为表格中的F,每个勾码质量为m=50g(计算重力要先化单位),g取9.8N/kg.

数据处理(图像法):根据测量数据在坐标系F—x上描点(以F为纵轴,以x为横轴)

按照F—x图象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做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

尝试写出曲线函数解析式,先试写一次函数,如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其实是一次函数)结论:弹性限度内,弹力跟伸长量成正比。一次函数图像斜率k为劲度系数。

练习:

如图图像不过原点原因:弹簧自身有重力导致伸长

要图线过原点要怎么操作:在悬挂的状态再测量原长

斜率的物理意义: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乘以g

劲度系数为(注意g取9.8计算):

实验结论: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跟伸长量成正比

F 1

F 2 甲 乙

P

实验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等效替代思想)

器材:木板、白纸、笔、弹簧秤两个、橡皮筋、细绳套、刻度尺、三角板、刻度尺,图钉。 步骤:

1.弹簧秤校零,平放器材,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至其满示数,记下此时结点A ,即最大允许拉伸位置。在开始做实验的时候控制O 点不要超过A 点则不会超过量程。

2.第一步: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结点到达某点O 。

结点O 的位置。

记录 两测力计的示数F 1、F 2。

两测力计(绳套)所示拉力的方向。

(在绳子方向点取A 和B ,连接OA ,OB 为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 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 及方向。

c.再变换第一次两个拉力的夹角和大小,重复一次。

数据处理:选取合适标度,作F1,F2,F ˊ的力的图示;

以F1,F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得对角线F 。观察发现F=F ˊ

结论:误差范围内,合力跟两分力的对角线相等,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误差:来自测力计读数的偶然误差,作四边形也带来作图偶然误差

注意:

a .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 .方木板应水平放置。(为什么?)

c .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 .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凡是说拉力越大越好的错)

e .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 .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凡是说越大越好的都错)

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目的:验证a=F/M (控制变量法)

器材:天平,刻度尺,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小车,带定滑轮的长木板,钩码一盒,沙和小桶,细线,小木垫。

步骤:(先称量沙及桶质量m ,小车先装满砝码总质量M )

(一)F 不变,小车总M 变:

1.不挂拉线,平行摩擦力:移动木垫位置,轻推小车,能打出点迹均匀的匀速纸带为止。

2.保持沙桶总重m 不变,mg 作为小车恒合外力,逐个减少车上砝码数,打出几条纸带。

3.逐差法得到每条纸带的加速度a ,对应该纸带的小车总M 倒数,在坐标a-1/M 上描点,作直线,使尽量多点落直线上,根据公式可知,斜率k=F=mg (实际上,F=Mmg/(m+M )

(二)小车总M 不变,拉力F 改变(即改变沙桶m ):

1.逐渐增加沙子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2.逐差法得到各纸带加速度,对应该纸带的沙桶重力F ,在坐标a-F 上描点,连直线。 结论:小车加速度a 与合外力成正比,跟质量M 成反比。

注意事项:

a.先平衡摩擦力,否则图像可能不过原点,不能得到一次函数的结论式。

b.如果装置采用沙桶重力作小车合外力,则整个操作过程均要保证沙桶总质量m<

c.误差分析:实际上a —F 图像向下弯曲; a —1/M 图像也逐渐下弯。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