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桩基负摩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
摘要:桩基工程中桩侧负摩阻力所产生的下拽力可能引起桩体破坏、桩基不均匀沉降等诸多工程灾害,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而桩的负摩阻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其准确数值很难计算。
本文简要介绍和阐述了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和机理,目前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中性点的确定,防治和减少桩侧负摩阻力的方法。
关键词:负摩阻力中性点成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引言: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因负摩阻力问题,造成工程事故屡有发生(建筑物出现沉降、倾斜、开裂),负摩阻力问题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下面对负摩阻力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1负摩阻力的成因
桩基工程中, 当桩体与桩周土产生相对位移时,桩侧就会产生摩阻力。
当桩体的沉降量大于桩周土的沉降量时, 摩阻力为正;当桩周土的沉降量大于桩体的沉降量时,摩阻力为负。
单桩负摩阻力作用机理如图1 所示[。
桩侧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 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拽力,称为分布于桩侧表面的荷载。
下拽力作用于桩体上, 可能会造成桩身破坏、桩端地基屈服或破坏, 以及上部结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图1单桩负摩阻力作用机理示意
单桩负摩阻力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
①未固结的新近回填土地基:桩基穿过欠固结土层后支撑在硬土层中,使得桩侧土因固结发生的沉降超过桩的沉降;
②地面超载:桩侧地面受到较大的地面荷载产生的沉降超过桩的沉降;
③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群桩施工中敏感度较高的黏土受扰动,超孔隙水压力使得土体上涌,重塑后因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而重新固结;
④地下水位降低;桩侧土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
⑤湿陷性地基:桩基穿过湿陷性土,湿陷性土因浸水湿陷导致土层发生沉降;
⑥地震液化:桩基穿过液化土层,地震液化引起桩侧土沉降;
⑦以压桩法沉桩后,桩身上部压力消失后发生回弹,产生负摩阻力。
影响负摩阻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桩周土的特性、桩端土特性(因为其之间影响着中性点的位置问题)、桩体的形状、桩土模量比等。
2单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计算单桩负摩阻力的常用方法有极限分析法、荷载传递法、弹性或弹塑性理论法、剪切位移法、数值分析法等。
2.1极限分析法
Johanessen 和B jerrum 提出了利用有效应力法计算负摩阻力的方法;李光熠等利用滑移位移计对钢管桩负摩阻力进行了量测, 并用有效应力法进行了一些分析;张厚先从理论和实用角度出发, 对有效应力法和基于有效应力法的派生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陆明生基于对单桩的表面负摩阻力的模型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在Kerisel 总应力法基础上提出了估算单桩下拉荷载的经验公式。
我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采用的就是利用有效应力法计算单桩负摩阻力的方法。
规范规定: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 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并给出了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 单桩负摩阻力标准值的验算公式。
2.2荷载传递法
A lonsoetal 采用一系列简化的荷载传递函数来求解单桩或群桩的负摩阻力;周国林基于桩的荷载传递函数概念, 建立了单桩负摩阻力传递机理的力学模型;赵明华等[ 7 ]对佐藤悟双折线模型进行改进, 以荷载传递法建立了桩基负摩阻力计算公式,并考虑了桩—土相互作用、土体的分层特性以及土体沉降的时间效应。
赵明华等建立了桩侧阻力的荷载传递模型。
2.3弹性或弹塑性理论法
弹性或弹塑性理论法假定土体为弹性或弹塑性连续体, 以Mindlin 解或以有限元格式为基础求解。
Poulos 和Mat tes 应用Mindlin 解获得了计算单桩负摩阻力的理论解;Poulos 和Davis[结合Terzagh i 一维固结理论考虑了桩侧负摩阻力与时间的关系, 并将计算结果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Sm all 应用B io t 固结理论对土体沉降模型进行改进, 以求解与时间相关的单桩负摩阻力的理论解;高绍武等[ 9 ] 提出了利用B io t 固结理论和F redho lm 积分方程并借助Laplace变换求解来计算成层土中单桩负摩阻力的方法。
这些均属于弹性或弹塑性理论法。
2.4剪切位移法
袁灯平等[利用Terzaghi 一维固结理论和Cookeetal 的剪切位移法, 并考虑了桩土相互作用, 得出地层沉降公式。
地层在沉降过程中, 因桩土界面阻力作用使桩侧土体产生剪切变形,
一般受荷桩周土体的剪切变形可理想地视为一同心圆柱体, 建立其竖向平衡微分方程,随着地层固结沉降的增加, 桩侧土的剪切变形也变大, 界面处土体的应力应变表现为明显的非线性, 采用双曲线模型作为土的本构模型。
桩端处荷载位移采用双曲线传递函数, 根据桩身周围土位移和桩端土位移变形相容, 可得桩侧摩阻力分布及桩轴力分布情况。
2.5数值分析法
Wong 和Teh 在桩土界面处引入双曲线弹簧来表征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建立了成层地基土体单桩负摩阻力数值计算模型;Chowetal 建立了群桩负摩阻力的简化数值计算模型;屠毓敏利用Terzaghi 一维固结理论和土层分层总和法, 求得堆载作用下土层沉降随深度和时间变化规律, 用有限差分法研究了非均质地基土中的情况;Jeongetal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群桩负摩阻力, 并对桩土界面滑移对负摩阻力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
3中性点的确定
当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影响时,桩基计算的首要问题是桩侧负摩阻力的确定及中性点位置的确定,然后对桩基承载力进行验算。
中性点——桩侧负摩阻力并不一定发生于整个软弱压缩土层中。
桩周土的压缩与地表作用荷载及土的压缩性质有关,并随深度逐渐减小;而桩在外荷载作用下,桩底的下沉量为一定值,桩身压缩变形随深度相应减小。
在特定的桩断面上,该深度以上土的下沉量大于桩的下沉量,则该断面以上的桩受负摩阻力;该深度以下土的下沉量小于桩的下沉量,则该断面以下的桩受正摩阻力;该点就是桩土位移相等、摩阻力为0的临界点,则该断面的轴向力最大,称为中性点。
中性点是摩阻力、桩、土相对位移和轴向压力沿桩身变化的特征点。
中性点以上桩的位移小于桩侧土的位移,中性点以下桩的位移大于桩侧土的位移。
因此,中性点是桩、土、位移相等的断面,中性点以上轴向压力随深度递增,中性点以下轴向压力随深度递减。
负摩阻力计算一般仅考虑中性点以上部分。
4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负摩阻力对于桩基性能的不利影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①负摩阻力的存在造成桩侧正摩阻力减小,负摩阻力更是对桩身施加的附加荷载,从而引起桩基实际荷载的增加和有效承载力的降低;
②负摩阻力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桩侧土体提供的荷载抗力,使桩的承载力依靠中性点以下桩侧和桩端土体来提供,使得桩端土体沉降的增加而造成桩基沉降的增加;
③负摩阻力形成了对桩基的附加荷载,造成桩身轴力的增大并使得桩身最大轴力不出现在桩顶,而是出现在中性点处,从而降低了桩身强度安全度。
对于摩擦桩,应着重考虑对基础沉降敏感的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对端承桩,由于中性点在桩端底部,应着重考虑负摩阻力对桩身强度的不利影响。
可见,在工程中因为负摩阻力的存在一般都是有害的,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大家都希望能
尽量降低负摩阻力。
根据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 减少桩基负摩阻力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涂层法。
若是预制打入桩, 打桩前在中性点以上桩身涂1 mm 厚的沥青等能降低摩阻力的涂料或采用薄膜隔离层工艺, 降低桩表面的负摩阻力;目前这种方法应用比较普遍,效果也不错;
②桩套管保护法。
在中性点以上桩段的外面, 套上一段直径大于桩径的套管, 隔离负摩阻力, 此法需很多钢材, 会较大增加工程投资;这种方法会使施工难度加大;
③采用预钻孔法, 此方法是打入桩之前先钻孔, 其直径比桩径略大, 深度达到中性点, 而在中性点以下用打入或其它常规方法施工以保证桩的正摩阻力, 中性点以上则用膨润土泥浆填充, 从而消减负摩阻力;
④软基加固法。
为了消减桩基负摩阻力, 在基桩施工之前, 先对软土地基地段进行加固处理, 如进行预压、强夯、挤密, 甚至复合地基加固, 使之有效地加速地基固结, 降低浅层地基土的可压缩性, 从而达到消减负摩阻力的效果;
⑤分时段施工法。
该法可以缓解负摩阻力的作用;
⑥支承桩柱法。
尽量减少穿过产生负摩阻力区域的桩侧面积, 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细长桩, 而在桩端采用扩大桩头来提高端承能力, 这只适合于端承桩。
诚然, 在实际工程中, 应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 选用相应的措施消减负摩阻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地基问题是很复杂的,而理论研究往往又与工程实践相距甚远。
所以要依据理论,但不要完全依赖于理论,对具体工程作具体分析。
例如上面提到的负摩阻力的产生及计算方法,从理论上来说是对的,但要在工程实践中具体介定却很困难,估算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作为定论。
又如采用隔离的方法,故然可以避开负摩阻力,但有用的正摩阻力也被“避开”了。
如果采用套筒,桩周又失去了侧限,反而不利。
生产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预料不到的问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负摩阻力桩的桩土相互作用十分复杂。
尽管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持续了几十年,但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孔纲强, 杨庆, 郑鹏一, 栾茂田单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比较分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第28 卷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