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1课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学科的系统知识不利。
综合课程的缺点
3
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要求也较高。
(二)从课程的存在方式划分
可以将课程分为
显性课程
隐性课 程
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
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 地实施的正式课程。亦称“官方课 程”、“公开课程”。
显性课程
这种课程一般有规定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能够进行检测和评价。
校工作的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2.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2)内向性行为问题 ( 1)指导思想
在指导思想上,我国的课程计 划必须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
2.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2)内向性行为问题 (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发 展方向,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
2.教材与教科书
(1) 教材与教科书概念的界 (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定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用来进行教
学活动的材料。教材不仅包括教科书, 还包括视听教材。例如:录像、录音、 幻灯、电视、电影
教科书
教科书 (2)内向性行为问题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 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 教学用书。
第三,课时分配
语文、数学、英语是基础 学科,由于内容和练习较多,所
以用的时间也较多。
第四,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 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 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 这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
第四,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我国学校一般均为秋季招 生和始业,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 学期之间有寒假或暑假。这对学
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2)基本原则
统一性、稳定性与灵活
性结合
(二)课程标准
(2)内向性行为问题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 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 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 的、任务、知识范围、深度、进度 以及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它是衡 量各学科质量的根本标准,体现了 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
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课程目标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学段的划分大致规定在1~2年 级、3~4年级、5~6年级、7~9年 级。课程根据学段去编排和分配。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内容标准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内容标准是根据课程目标,结 合具体的课程内容,使用实践目的去 描述。
我国中小学课程表所规定的学科都是显性课 程。经过不断调整变化,现在我国中小学的学科课 程设置基本上定为以下科目:
显性课程 政治 物理
语文
显性 课程
数学 外语
物理
显性课程
体育
美术
历史
显性 课程
地理 化学
生物
显性课程
音乐
显性 课程
劳动 技术
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
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 课程”,它与“正式课程”相对, 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 传递给 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现代选修课能蓬勃发展,主要有以下 三点作为基本依据:
(1)社会需要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2)儿童发展需要的不同;
选修课的发展依据
(3)知识经验增长的无限性。
选修课的分类
从不同的视角,选修课可划分为 不同的种类
从学习要求上 从开设形式上
可分为限定选修和 任意选修 可分为单科性选修 和多科性选修
第二,学科顺序
使先学的学科为以 后学习的学科奠定基础。
第二,学科顺序
学科之间要能相互沟通, 并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
要。
第三,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
的总时数,每一门学科各学 年(或学期)的授课时数和周 学时等。
第三,课时分配
应根据学科的性质、作用、 教材的份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 分配各门学科的授课时数。
(三)从课程设置形式划分
可以将课程分为
必修课
选修课
必修课
(2)内向性行为问题
相对于选修课而言的,必修课 是指根据课程计划的统一规定,所有 学生必须修习的科目。
必修课
它的根本特性是具有强制性。
其主导价值是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必修课
由于具体教育目标有所差
异,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中,
存在着不同的必修课。
(2)教科书的编订技术
④标题和结论应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 ⑤封面、图表、插图力求清晰、美观 ⑥装订要坚固耐用,规格、厚薄均要适宜。
(3)教科书的作用
1
教科书是依据教育目的 和培养目标而编制,根据课 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来 分析教学内容和任务的。
(3)教科书的作用
2
研究本学科在学校教 育中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确 定本学科主要的教学活动、 课外活动或实践活动,对各 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做出统 筹安排。
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的缺点
没有预先规定,带有偶发 性质,教科书只是学生学习的 参考资料,很难保证知识系统
的完整性。
3.综合课程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它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 程组织模式,是把若干相关或相邻的 学科合并起来,形成一门新的课程。 又称“整合课程”。
综合课程的优点
(1)打破学科界限,促 进知识融合,增强课程内在联系,
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一)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
1.学科课程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 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亦 称分科课程。
学科课程的特点
有较强的 逻辑体系 注重知识 的传授 知识相 对独立
学科课程的特点
学科课程的优点
(1)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高要求,是最小限度地控制,
而不是最大限度地控制。
新课程除“认知”方面的要 求以外,还包括“情感与动作技
能”的要求。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观和伦理观的培养。
课程是可以创生的。教师 不再是单一地做教科书的执行者, 而应成为教学的设计师和开发者。
教学案例:我想我能搬得动
数学课:“吨的认识”
教师:同学们,你能搬得动一吨大米吗? 同学:“不能”(备课预想也是这样), “我想我能搬得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老师临时设计了一个背同桌的环节,体验 这位同学终于发自内心地说出 : “我坚信1吨 大米任何人也搬不起来。”
多科性选修
多科性选修指侧重于文科
课程或侧重于理科课程的选修, 多科性选修又称为分科性选修。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课程 计划 课程 标准 课程 资源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2)内向性行为问题 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
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
划。
第一,学科设置
第一,学科设置
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
wk.baidu.com
2.活动课程
(2)内向性行为问题
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 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它又称为“经 验课程”或“学生中心课程”。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代 表人物。
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多 科目少 以学生 为中心
活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的优点
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 态,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探索,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解决现实问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实施建议 (2)内向性行为问题 主要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 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同时要求在易 误解的地方或陈述新出现的重要内容 时,提供适当的典型性案例。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术语解释 (2)内向性行为问题 术语解释就是要对标准中出现
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解释与说明。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前言 课程 目标 内容 标准 实施 建议 术语 解释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就是阐述该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本门课程标准 的设计思路。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课程目标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就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
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
教科书
教科书不同于一般书籍, 它是为一定年级的学生掌握某一 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而编写的书籍。 不同学科,一般有不同的教科书。
教科书
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 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 等部分构成。课文是主体部分。 其内容按一课一课地编排,或是 分篇章目来叙述。
(2)教科书的编订技术
①结构层次要分明 ②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 ③篇幅需详略得当;
(3)有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完整保存与传递。
学科课程的缺点
(1)容易导致学生被动 学习,脱离实际和缺乏主动 性; (2)由于学科间划分过 细,容易导致知识的割裂, 不利于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 识;
学科课程的缺点
(3)由于教材偏重逻辑 ,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 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4)学科种类繁多,容 易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研究生课程班
现代教育理论
主讲人: 齐梅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专题一 课 程
一、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 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
安排。
一、课程的概念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
学科。
二、课程的内容
在此,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主 要包括:
第一 (2)内向性行为问题
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 智、体等教育内容的总和;
①
有些教师喜欢把课前预设方 案设计成“滴水不漏的水桶”
②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内容的 开发者。教学内容是可以持 续生成的。
③
教师通过来自学生的反馈 信息,调整教育计划与措施, 促进自身的提高。
④
教学中的意外经过老师的 艺术处理,有可能使课堂教学 异彩纷呈!
(三)课程资源
1. 课程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内向性行为问题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 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 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 源的总和。
的中心问题。
科学与学科
按研究对象不同把科学 划分为不同的门类。
科学与学科
选择科学中最一般的、对 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 成学科。各门学科既相对独立, 又存在必要的联系。
第二,学科顺序
学科确定之后,就有 一个开设的顺序问题。
第二,学科顺序
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各门学 科不能同时齐头并进,也不宜单 科独进,一定要按规定年限、学 科内容、各门学科之间的衔接、 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 简到繁,合理安排。
使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综合课程的优点
(2)有利于学生开阔视
野,全方位认识世界,形成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综合课程的优点
(3)由于学科数目减少, 学生学习负担减轻。
综合课程的缺点
1
由于编写难度大,如 何将几门学科知识有机地 综合起来,颇费心思。
综合课程的缺点
2
因其逻辑体系比较
松散,对学生想获得某一
二、课程的内容
第二 (2)内向性行为问题
不仅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内教学, 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 践活动;
二、课程的内容
第三 (2)内向性行为问题
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 容和要求,也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 程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周学时 的安排。
三、课程的基本类型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成
怎样理解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体现国家对 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绝大多数
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并达到目
标,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
望和能力。
终身学习的课程思想
雅克 • 德洛尔:《教育—财富
蕴藏其中》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
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
会发展”
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
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
必修课
在基础教育中,必修课程 分为国家必修课、地方必修课和 学校必修课等。
必修课
在高等教育中,必修课程
通常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
课。
选修课
(2)内向性行为问题 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兴 趣、爱好,允许个人选择修习的 科目。
选修课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多元
发展,选修课逐渐形成。其主导价
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隐性课程
可以将课程分为
物质 情境
文化 情境
人际 情境
隐性课程
以及学校教育教学 活动中折射出来的
意识 形态
社 会 价 值 观 念
学习 态度
隐性课程
理 想 信 念
创造性 思维
二者的区别
显性课程
有计划的、预期 性的教育影响;
非计划性、非预 期性的教育影响
隐性课程
二者的联系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在学校课程系统中,两者之间 关系复杂。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它 们既是彼此独立,又相互弥补的。
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以全面提
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2)基本原则
保证教育目的的全面实 现。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均衡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
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2)基本原则
打好基础与发展特长之间 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科课程、综 合课程及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
(2)基本原则
综合课程的缺点
3
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要求也较高。
(二)从课程的存在方式划分
可以将课程分为
显性课程
隐性课 程
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
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 地实施的正式课程。亦称“官方课 程”、“公开课程”。
显性课程
这种课程一般有规定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能够进行检测和评价。
校工作的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2.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2)内向性行为问题 ( 1)指导思想
在指导思想上,我国的课程计 划必须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
2.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2)内向性行为问题 (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发 展方向,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
2.教材与教科书
(1) 教材与教科书概念的界 (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定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用来进行教
学活动的材料。教材不仅包括教科书, 还包括视听教材。例如:录像、录音、 幻灯、电视、电影
教科书
教科书 (2)内向性行为问题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 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 教学用书。
第三,课时分配
语文、数学、英语是基础 学科,由于内容和练习较多,所
以用的时间也较多。
第四,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 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 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 这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
第四,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我国学校一般均为秋季招 生和始业,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 学期之间有寒假或暑假。这对学
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2)基本原则
统一性、稳定性与灵活
性结合
(二)课程标准
(2)内向性行为问题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 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 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 的、任务、知识范围、深度、进度 以及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它是衡 量各学科质量的根本标准,体现了 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
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课程目标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学段的划分大致规定在1~2年 级、3~4年级、5~6年级、7~9年 级。课程根据学段去编排和分配。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内容标准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内容标准是根据课程目标,结 合具体的课程内容,使用实践目的去 描述。
我国中小学课程表所规定的学科都是显性课 程。经过不断调整变化,现在我国中小学的学科课 程设置基本上定为以下科目:
显性课程 政治 物理
语文
显性 课程
数学 外语
物理
显性课程
体育
美术
历史
显性 课程
地理 化学
生物
显性课程
音乐
显性 课程
劳动 技术
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
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 课程”,它与“正式课程”相对, 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 传递给 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现代选修课能蓬勃发展,主要有以下 三点作为基本依据:
(1)社会需要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2)儿童发展需要的不同;
选修课的发展依据
(3)知识经验增长的无限性。
选修课的分类
从不同的视角,选修课可划分为 不同的种类
从学习要求上 从开设形式上
可分为限定选修和 任意选修 可分为单科性选修 和多科性选修
第二,学科顺序
使先学的学科为以 后学习的学科奠定基础。
第二,学科顺序
学科之间要能相互沟通, 并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
要。
第三,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
的总时数,每一门学科各学 年(或学期)的授课时数和周 学时等。
第三,课时分配
应根据学科的性质、作用、 教材的份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 分配各门学科的授课时数。
(三)从课程设置形式划分
可以将课程分为
必修课
选修课
必修课
(2)内向性行为问题
相对于选修课而言的,必修课 是指根据课程计划的统一规定,所有 学生必须修习的科目。
必修课
它的根本特性是具有强制性。
其主导价值是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必修课
由于具体教育目标有所差
异,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中,
存在着不同的必修课。
(2)教科书的编订技术
④标题和结论应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 ⑤封面、图表、插图力求清晰、美观 ⑥装订要坚固耐用,规格、厚薄均要适宜。
(3)教科书的作用
1
教科书是依据教育目的 和培养目标而编制,根据课 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来 分析教学内容和任务的。
(3)教科书的作用
2
研究本学科在学校教 育中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确 定本学科主要的教学活动、 课外活动或实践活动,对各 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做出统 筹安排。
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的缺点
没有预先规定,带有偶发 性质,教科书只是学生学习的 参考资料,很难保证知识系统
的完整性。
3.综合课程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它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 程组织模式,是把若干相关或相邻的 学科合并起来,形成一门新的课程。 又称“整合课程”。
综合课程的优点
(1)打破学科界限,促 进知识融合,增强课程内在联系,
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一)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
1.学科课程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 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亦 称分科课程。
学科课程的特点
有较强的 逻辑体系 注重知识 的传授 知识相 对独立
学科课程的特点
学科课程的优点
(1)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高要求,是最小限度地控制,
而不是最大限度地控制。
新课程除“认知”方面的要 求以外,还包括“情感与动作技
能”的要求。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观和伦理观的培养。
课程是可以创生的。教师 不再是单一地做教科书的执行者, 而应成为教学的设计师和开发者。
教学案例:我想我能搬得动
数学课:“吨的认识”
教师:同学们,你能搬得动一吨大米吗? 同学:“不能”(备课预想也是这样), “我想我能搬得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老师临时设计了一个背同桌的环节,体验 这位同学终于发自内心地说出 : “我坚信1吨 大米任何人也搬不起来。”
多科性选修
多科性选修指侧重于文科
课程或侧重于理科课程的选修, 多科性选修又称为分科性选修。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课程 计划 课程 标准 课程 资源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2)内向性行为问题 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
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
划。
第一,学科设置
第一,学科设置
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
wk.baidu.com
2.活动课程
(2)内向性行为问题
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 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它又称为“经 验课程”或“学生中心课程”。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代 表人物。
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多 科目少 以学生 为中心
活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的优点
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 态,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探索,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解决现实问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实施建议 (2)内向性行为问题 主要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 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同时要求在易 误解的地方或陈述新出现的重要内容 时,提供适当的典型性案例。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术语解释 (2)内向性行为问题 术语解释就是要对标准中出现
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解释与说明。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前言 课程 目标 内容 标准 实施 建议 术语 解释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就是阐述该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本门课程标准 的设计思路。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
课程目标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就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
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
教科书
教科书不同于一般书籍, 它是为一定年级的学生掌握某一 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而编写的书籍。 不同学科,一般有不同的教科书。
教科书
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 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 等部分构成。课文是主体部分。 其内容按一课一课地编排,或是 分篇章目来叙述。
(2)教科书的编订技术
①结构层次要分明 ②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 ③篇幅需详略得当;
(3)有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完整保存与传递。
学科课程的缺点
(1)容易导致学生被动 学习,脱离实际和缺乏主动 性; (2)由于学科间划分过 细,容易导致知识的割裂, 不利于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 识;
学科课程的缺点
(3)由于教材偏重逻辑 ,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 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4)学科种类繁多,容 易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研究生课程班
现代教育理论
主讲人: 齐梅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专题一 课 程
一、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 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
安排。
一、课程的概念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
学科。
二、课程的内容
在此,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主 要包括:
第一 (2)内向性行为问题
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 智、体等教育内容的总和;
①
有些教师喜欢把课前预设方 案设计成“滴水不漏的水桶”
②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内容的 开发者。教学内容是可以持 续生成的。
③
教师通过来自学生的反馈 信息,调整教育计划与措施, 促进自身的提高。
④
教学中的意外经过老师的 艺术处理,有可能使课堂教学 异彩纷呈!
(三)课程资源
1. 课程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内向性行为问题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 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 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 源的总和。
的中心问题。
科学与学科
按研究对象不同把科学 划分为不同的门类。
科学与学科
选择科学中最一般的、对 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 成学科。各门学科既相对独立, 又存在必要的联系。
第二,学科顺序
学科确定之后,就有 一个开设的顺序问题。
第二,学科顺序
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各门学 科不能同时齐头并进,也不宜单 科独进,一定要按规定年限、学 科内容、各门学科之间的衔接、 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 简到繁,合理安排。
使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综合课程的优点
(2)有利于学生开阔视
野,全方位认识世界,形成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综合课程的优点
(3)由于学科数目减少, 学生学习负担减轻。
综合课程的缺点
1
由于编写难度大,如 何将几门学科知识有机地 综合起来,颇费心思。
综合课程的缺点
2
因其逻辑体系比较
松散,对学生想获得某一
二、课程的内容
第二 (2)内向性行为问题
不仅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内教学, 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 践活动;
二、课程的内容
第三 (2)内向性行为问题
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 容和要求,也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 程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周学时 的安排。
三、课程的基本类型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成
怎样理解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体现国家对 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绝大多数
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并达到目
标,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
望和能力。
终身学习的课程思想
雅克 • 德洛尔:《教育—财富
蕴藏其中》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
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
会发展”
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
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
必修课
在基础教育中,必修课程 分为国家必修课、地方必修课和 学校必修课等。
必修课
在高等教育中,必修课程
通常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
课。
选修课
(2)内向性行为问题 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兴 趣、爱好,允许个人选择修习的 科目。
选修课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多元
发展,选修课逐渐形成。其主导价
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隐性课程
可以将课程分为
物质 情境
文化 情境
人际 情境
隐性课程
以及学校教育教学 活动中折射出来的
意识 形态
社 会 价 值 观 念
学习 态度
隐性课程
理 想 信 念
创造性 思维
二者的区别
显性课程
有计划的、预期 性的教育影响;
非计划性、非预 期性的教育影响
隐性课程
二者的联系
(2)内向性行为问题
在学校课程系统中,两者之间 关系复杂。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它 们既是彼此独立,又相互弥补的。
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以全面提
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2)基本原则
保证教育目的的全面实 现。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均衡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
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2)基本原则
打好基础与发展特长之间 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科课程、综 合课程及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
(2)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