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旋转导向钻井对比

合集下载

国内外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导向原理

国内外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导向原理

息与设计数据进行对比,自动产生控制命令; 也可按 照地面指令来控制液压系统的液压力。 2. 2 Noble Corp. NDT 的 Well Director 和 Express Drill
Well Director 系统的井下工具系统主要由旋转 驱动心轴和不旋转外筒 2 大部分组成。不旋转外筒 内部设计有井下微处理器,传感器电子短节,液压导 向执行机构,其中液压导向执行机构包括控制阀和 活塞驱动的导向翼肋,共 4 个导向翼肋。由于 AutoTrak RCLS 系 统 和 Well Director 系 统 都 源 于 德 国 KTB 项目开发的直井钻井系统,所以这 2 种系统工 作原理 类 似[8]。Express Drill 系 统 在 Well Director 的基础上做了部分的改进,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 结构的模块化,使得该系统更容易拆装和维护保养, 更能满足实际钻井的需要。 2. 3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的可控偏心器式旋转 导向钻井工具系统
2012 年第 39 卷第 9 期
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55
模式与贝克休斯公司的 AutoTrak 旋转闭环钻井工 具通过在 3 个翼肋上施加不同的压力形成导向力 矢量来控制井眼轨迹的导向控制模式有着本质的差 别[9]。
收稿日期: 2012 - 04 - 12 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部基金项目“页岩气调查及勘探开发钻井技术研究”( 2009GYXQ15 - 11 - 03) 作者简介: 雷静( 1987 - ) ,男( 土家族) ,湖南人,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硕士研究生,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钻井工程专业,从事钻探 工具设计和工艺研究工作,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29 号,leijingcugb@ hotmail. com。

国外钻井技术发展现状

国外钻井技术发展现状

国外钻井技术发展现状张东海Ξ(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二公司) 席继强 贾建明(中原石油勘探局采油五厂)摘 要 美国及西欧一些发达国家一直处于钻井技术的前列,了解国外钻井技术现状,利于我们在战略上决策钻井科技发展的方向。

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外比较成熟的大位移井钻井、欠平衡钻井、小井眼钻井、超深井钻井、老井重钻等技术,对国外正在研究和开发的钻井技术,如分枝井钻井技术、连续管技术、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套管钻井工艺、三维可视化技术等也作了一定介绍,对促进我国钻井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主题词 国外 钻井 大位移 小井眼 侧钻 现状 钻井技术从上世纪末至今已经历了经验钻井、科学化钻井、自动化智能钻井3个发展阶段。

美国、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钻井技术的前沿,完成了大批超深井、高难度定向井、水平井、径向井、分枝井。

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工艺技术,如化学处理剂应用开发、冶金铸造技术、工具设计制造、精密仪器的研制加工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而有力推动了地球科学、石油工业及其他有关行业的发展。

一、 国外比较成熟的钻井技术(一)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1]大位移井(Extended 2ReachDrilling ,简称ERD )是指水平位移深度(HD )与垂直深度(TVD )之比大于2.0以上的定向井或水平井;当比值大于3时,则称为特大位移井。

80年代末,随着水平井钻井高潮的到来,促进了大位移井技术的发展;在1994年SPE 第69届钻井会议上,大位移井成为讨论的主题之一。

钻大位移井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在海洋及滩海油气勘探和开发中,节省近三分之一以上的费用,并大幅度提高了油气采收率。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 )是钻大位移井的代表,在挪威北海钻成了一批大位移井,从1990至1994年连续4年保持大位移井世界纪录。

1994年所钻的30/6C 226A 井,水平位移7850m ,垂深2760m ,HD/TVD 为2.84;英国石油(BP )公司于1998年12月在英国南部WF 油田完成的M11井,水平位移达10114m ,完钻井深10656m ,HD/TVD 达6.13,目前一直保持着大位移井世界纪录。

国内外深井钻井技术比较分析

国内外深井钻井技术比较分析

[收稿日期]2007212210 [作者简介]王志刚(19712),男,1995年大学毕业,工程师,现主要从事钻井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国内外深井钻井技术比较分析 王志刚 (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山东东营257064)[摘要]通过对国内外近25年来井深超过4500m 的各种各样深井钻井技术与经济情况的调研分析,认为美国和欧洲北海地区深井钻井技术居领先水平,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10年以上差距。

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的深井钻井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体系)特点,初步探讨了深井钻井科技进步的纵横向变化规律及深井钻井技术经济评价的系统科学问题。

[关键词]深井钻井;钻井设备;系统工程[中图分类号]TE2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409(2008)012N2822031 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历史全世界能钻4500m 以上深井的国家有80多个,但大多数深井集中在美国。

有30多个国家能钻6000m 以上的超深井,中国是其中之一,但中国第1口超深井较世界第口超深井(美国)晚了27年。

欧洲北海地区深井钻井技术比较先进。

苏联拥有一套适用于高纬度地区的先进深井钻井技术,创造了世界钻深12869m 的最深记录,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应用并取得最佳效益。

德国大陆科探深井(KTB )钻探技术已被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探井所借鉴。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世界年钻深井数量有所下降,但深井钻井技术发展迅速,基本满足高陡、高温、高压、高密度(高矿化度)及含H 2S 气体等复杂地质条件深钻要求。

目前我国深井钻井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大约差15年(知识产权水平约差40年),因此要通过各种办法(如“科探井”和“高探井”计划)缩小差距,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要求和“西气东输”、“气化中国”等工程的需要。

1966年7月28日我国钻成第1口深井———松基6井,井深4719m 。

1976年4月30日我国完成第1口超深井“女基井”,井深6011m 。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简版)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简版)

指向式 23口井 占74.2%
推靠式 7口井 占 22.6%
即用推 靠式又 用指向 式1口井, 占3.2%
从市场统计来看,指向式比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更能适应
现在市场需求。
垂直钻井工具
Schlumberger 公司的Power V*系统
Power V * 是一个闭环工作的旋转导向系统,该系统 可以自动保持井眼垂直状态而几乎不需要任何地面的干 预措施,与PowerDrive Xtra 类似,主要由偏置单元和 控制单元两部分组成。
12 ¼ in.
0-8 deg/30m 50-250 rpm 5,678 gal/min 47.5 ton 30,000 psi 175 deg C * 350 ton 无限制No limitations 垂直Vertical
钻头压降Bit Pressure Drop
最Hale Waihona Puke 造斜角度Minimum KO angle
二、国外主要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大尺寸系统
随着世界范围内深水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提高 上部井段的钻井效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而促进 了用于大尺寸井眼( Ø444.5mm 和 Ø463.6mm)的旋 导工具的开发。 斯伦贝谢公司与BP公司合作,历时9个月,于2002 年初推出了大尺寸Power Drive旋导系统。
和大位移井, 2000 年至今,已在中国南海、渤海湾和陆 上成功完成30多口大位移井作业,最大测深超8000m,其 中南海某区块大位移井位垂比4.58居国内之首。
二、国外主要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国内应用:
塔河油田TK238H井
TK238H 井 设 计 井 深 5111.76m , 实 钻 井 深
5177m , 造斜点 4163m , 水平段 300m , 成功穿 越油层276m,机械钻速15.68m/h。 斜井段及水平段平均狗腿度 3.88°/30m,而 常规水平井平均狗腿度为 10°/30m 以上 , 很好 的控制了井眼的光滑度,实际钻井周期50d,节约 钻井周期27d, 创造塔河油田水平井钻井周期最 短记录。

自动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结构原理及特点

自动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结构原理及特点

自动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结构原理及特点[摘要] 自动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弥补了滑动式导向钻井工具在定向井钻井,特别是在大位移井及长距离水平井的使用中暴露的缺点与不足。

浅显分析国内外在定向钻井工具技术差距,从结构原理和特点上出发阐述了自动旋转导向向钻井工具的。

[关键词] 自动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一.前言现有的滑动式导向钻井工具在定向钻井,特别是在大位移井及长距离水平井的使用中暴露出不少缺点与不足。

自动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可以弥补这些缺点,是目前定向钻井工具发展的一个热点及方向。

笔者据此介绍美国三家公司的自动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结构原理及特点。

针对现有定向钻井工具的缺点和不足,浅析今后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

迄今为止,定向钻井技术经历了三个里程碑:①利用造斜器(斜向器)定向钻井;②利用井下马达配合弯接头定向钻井(造斜率是弯接头弯角、井下马达刚度和地层岩石硬度的函数);③利用导向马达(弯壳体井下马达)定向钻井(弯角点离钻头的距离近得多,因此产生的造斜率大)。

目前这三种定向钻井工具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并促进了定向钻井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今天人们能够应用斜井、丛式井、水平井技术开发油田。

二.目前国内定向钻井工具现状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开发深井、超深井、大位移井和长距离水平井,而且常常要在更复杂的地层,如高陡构造带钻井。

这些都对定向钻井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以井下马达为主的定向钻井工具已不能满足现代钻井技术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1)利用井下马达导向时是滑动钻进,钻柱弯曲比旋转钻进时严重,井壁与钻柱间的轴向摩擦力大,使钻压很难加在钻头上。

在大延伸井和水平井中这一情况更严重,在极端情况下会造成钻柱屈服,因此它限制了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深度。

(2)在地面对井下马达进行扭方位操作时,旋转摩擦、钻头扭矩、钻杆的扭转弹性变形等都妨碍了工具面的控制,从而影响井下马达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的使用。

旋转导向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旋转导向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旋转导向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苏义脑;窦修荣;高文凯;彭烈新;张磊;刘珂;奚筱宛
【期刊名称】《钻采工艺》
【年(卷),期】2024(47)3
【摘要】井眼轨道控制技术是石油钻井工程成套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旋转导向系统可在钻柱旋转钻进过程中根据地质和工程目标实时调整井眼轨迹,有效提高井眼轨
道控制精度和钻进效率,进一步把钻井技术推向自动化、信息化的新阶段。

国外历
经近30年发展,已形成种类齐全化、功能多样化和尺寸系列化的旋转导向系统产品。

文章通过对旋转导向系统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回顾和总结,特别是在对当前实现商
业化应用的各种旋转导向产品性能特点分析、技术现状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
国旋转导向系统发展建议,以便于正确认识当前的技术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
把握研究方向,为我国油气资源安全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撑。

【总页数】8页(P1-8)
【作者】苏义脑;窦修荣;高文凯;彭烈新;张磊;刘珂;奚筱宛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油气钻完井技术国家工程研
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
【相关文献】
1.探析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旋转导向钻井的导向动力系统研究
3.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测控系统研究
4.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地面监测和控制系统研究
5.旋转导向工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钻井技术现状与趋势

世界钻井技术现状与趋势
轴 上边接 钻具 ,下 边接 钻头 。 中间轴可 用螺 杆钻 具旋 转 ,也 可用转 盘 旋转 。非旋转 的筒 形外 套上 装有 井斜 、方位 测 量传感 器 ,可 测量 出井 斜 、方位 、工具面 角 ,并 将数据传 到微处 理器 中 ,微处 理器 接到信 息 , 经 过辨 别 、比较 ,然后 给执 行机 构发 出指 令 ,执行 机构 按指 令控 制驱
动装置 ,操 纵液压 阀 、驱动 活塞 ,控制三 个棱 块伸 出高度 ,达 到设 计
要求。 3 . 发 展超深井 钻井技 术 要加快 新区深探 井速 度应从 以下 几个 方面解 决 : ( 1 )控制 探井 的 目的层 数 ,一 E l 探井 目的层最 好不 超过 两层 ,目的层 多 了 ,带 来井 身 结构设 计不合理 。 ( 2 )设计一 个合理 的井 身结构 ,对钻 成一 口井是是变 径稳 定器 直径可 以调节 ,造 斜率 高 。但 这两 个 阶段 的导 向钻 井 共 同的缺 点是 造 斜段 、降 斜段 均 需 滑 动钻 进 。 滑动 钻进 时机 械 钻 速 低 ,携 岩 能 力 差 ,井 眼不 够 清 洁 ,易 发 生粘 吸 卡钻 。 2 . 全 自动 的井下 闭环旋转 导向钻井 。 这 个 系统是 从地 面人 工控 制的 导向钻 井 系统发 展 成全 自动 控制 的
常重要 的 ,应满 足勘 探开发 地质 及 工程 要求 ,设 计套管 层 次应 留有 余 地 ,避免 同一裸 眼段 内出现两个 以上不 同压 力系 数地 层 ,套管 设计 要 充分考 虑油气层 特点和 地层特 点。 ( 3 )彻底 破除钻 井液 密度 高了 ,就 枪毙 油层 的陈 旧观念 。应 认清 造成 油气 层损 害的 主要 原 因是井 内 液柱 压力 大于地 层压 力差 ,而 不是 不考 虑地 层压 力大 小 ,只注 意钻 井液 密 度 的高低 。 ( 4 )实 行平衡 压力钻井 ,选择 合理 的钻井液 密度 。 4 . 采用 大位移钻 井技术 这 些年 ,国外 大位 移钻 井技术 发展 很快 ,水 平位 移 已达 到 l O k m, 大位 移井 主要 用于 海上 和滩 海地 区 ,钻 大位 移井 可 减少 人工 岛或 平 台 数 量 ,滩 海地 区可从 陆 上向 近海钻 大位 移井 ,可 节 省大 量投 资 。建 议 辽河 、大 港 、冀东 滩海 地 区尽快发 展 大位 移井 ,大 位移 井的关 键 技术 是: ( 1 )为 减少阻 力和 扭矩 ,使 用准悬 链 线井 身剖 面及 油基钻 井 液 , 用 带护 箍 的钻 杆 。 ( 2 )使 用 高扭 矩接 头 ,高 扭 矩 润滑 油 ,高 强 度钻 杆。 ( 3 )保 持井 眼稳定 。 ( 4 )保 持井 眼清 洁 。 ( 5 )避 免套 管磨 损 , 固井 时部分 套管悬 浮 ,转动 尾管提 高固井 质量 。 5 . 老 油 田应选 择重钻 井技术 在老 油 田如 砂岩 注 水油 田、稠 油 油藏 、低渗 透 油藏 、断块 油藏 等 都不 同程度 存在 一些 死油 区块 、枯竭 井 等 。在 这些 不 同类型 的老 油 田 中 ,应有选 择 的钻重 钻井 ( R e e n t r y )如 老井 加深井 ,套管 内侧 钻井 以 及 钻 多底 井 ( 分 枝井 ) ,侧钻 水平 井 、定 向井 、大斜 度 井 、大 位 移井 ( 包括 三维 多 目标 大位移 井 即蛇形 井) 、径 向水 平井 、水 平井 等 ,加 上 使 用导 向钻 井技 术 ,使 这些 类型 井真 正 成为 老油 田提 高单井 产 量 ,降 低成本 ,提高采 收率 的有利手段 。 三 、 结 论

旋转导向工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旋转导向工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drilling robots in harsh environments will be the research ultimate goal
Keywords: rotary steeringꎻ borehole trajectory controlꎻ research statusꎻ development trend
0 引 言
旋转导向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石油钻井领域先进
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ꎬ 该技术可以使钻具在旋转钻
井的过程中按照预设井眼轨道实施钻进ꎮ 旋转导向
工具作为实施该技术的重要装备ꎬ 它集成了井下恶
劣环境下的机、 电、 液一体化前沿技术ꎬ 体现了当
∗ 基金项目: 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 “ 智能油气钻采井眼轨迹控制工具研究” (2019AAA010) ꎮ
因此采用的仍是其传统的调制式推靠控制方法ꎻ 而
导向扶 正 套 带 动 钻 头 偏 转 部 分 继 承 了 PowerDrive
Xceed 动态指向式工具的原理 [6] ꎮ 基于此ꎬ 该公司
将其定义为复合式旋转导向工具ꎮ 由于推靠垫块不
是作用在井壁上ꎬ 而是作用在工具导向扶正套内壁
上ꎬ 使工具可以适用于软硬地层ꎬ 在全程旋转钻进
和静态式ꎮ
1 1 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
2018 年ꎬ Weatherford 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全
旋转推靠式工具 Magnus [2] ꎬ 如图 1 所示ꎮ
1—钻头ꎻ2—推靠垫块ꎻ3—无刷直流电机ꎻ
4—近钻头井斜角、伽马传感器ꎻ5—稳定器ꎮ
图 1 Magnus 工具结构图
Fig 1 Magnus tool structure
际大型跨国油服公司所垄断ꎮ 为缩小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并取长补短ꎬ 详细论述了几种国外最新的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简版)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简版)

扩大应用范围
03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适用于直井和斜
井,还可应用于水平井、分支井和多分支井的钻井作业。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 钻井效率和精度。
智能化发展
未来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将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实现钻井过程的自 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钻井效率和安全性。
操作难度大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操作 难度较大,需要专业技术 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维护保养成本高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维护 保养成本较高,需要定期 进行检测和维修。
03
技术应用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水平井和复杂结构井的钻井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能够实现水平井和复杂结构井的高效钻井,提 高油藏的采收率。
案例概述
某研究机构致力于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研发,经过多年的 研究与实践,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转导向钻 井系统。
技术研发
该研究机构在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包 括高精度导航控制、钻头稳定器设计、信号传输技术等关 键技术。
成果与效益
该研究机构的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为 国内外石油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推动了该技 术的发展与进步。
地热能开发
在地热能开发领域,旋转导向钻 井技术有助于实现地热井的高效、 精确钻进。
地下水开采
在地下水开采领域,旋转导向钻 井技术能够优化井位布局,提高 开采效率。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未来发展技术将不断 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提高钻井精度和效率。
智能化与自动化
分析认为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在该地区油气田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 果,建议进一步推广该技术,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水平。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概况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概况
17
六、国外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在油田应用效果
目前国外仅有Schlumberger和Baker Hughes公司拥有此项技术。 Schlumberger 公司 (Anadrill) 于 1993 年推出了 IDEAL 系统之后, 又推出了Power Drive系统: PowerDrive Xtra (475, 675, 900) PowerDrive Xceed PowerDrive vorteX PowerDrive X5 (475, 675, 825, 900, 1100) Baker Hughes拥有RCLS(闭环旋转自动导向)系统: AuotTrak RCLS AutoTrak G3 RCLS 和Navigator系统。但目前只进行高价技术服务而不出售商 品工具,已收到巨大经济回报。
18
六、国外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在油田应用效果
国际第三大石油技术服务公司 Halliburton 目前也不掌握 此项尖端技术,但正在积极进行开发。
Halliburton 现有的 Pathfinder 系统只是 LWD( 随钻测井 ) , 还无近钻头测量短节,当配用螺杆马达时其最下端的传感 器离钻头距离约为17m,最上端的传感器距离钻头约 22m, 尚无法用于地质导向,也不能实现果
IDEAL 系统已在北海获 得了成功应用,钻成几 口复杂的水平井。
在墨西哥湾的某一油田, 先前所钻 8 口井的总产 量仅为923桶/天;后来, Anadrill公司应用地质 导向技术在该油田钻成 一口高质量的水平井, 日产原油达1793桶,使 这一枯竭的油田得以重 新复活。
3
三、地质导向与其他几种技术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1. 地质导向(Geosteering) 地质导向的任务是对准确钻入油气目的层负责,为此,它具有 测量、传输和导向三大功能,具体为: (1) 近钻头测量参数(电阻率、自然伽玛)和工程参数(井斜角) 测量; (2) 用随钻测量仪器(MWD)或随钻测井仪器(LWD)作为信息传输 通道,把所测的井下信息(部分)传至地面处理系统,作为导 向决策的依据; (3) 用井下导向马达(或转盘钻具组合)作为导向执行工具,用 无线短传技术把近钻头测量信息越过导向马达传至MWD(LWD) 并进一步上传; (4) 地面信息处理与导向决策软件系统,将井下测量信息进行 处理、解释、判断、决策,指挥导向工具准确钻入油气目的 层。

国内外钻完井技术新进展

国内外钻完井技术新进展

国内外钻完井技术新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钻井技术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勘探开发的成功与否。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内外钻完井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

本文旨在概述这些技术进展,包括新型钻井设备、钻井液技术、完井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分析其对提高钻井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提升油气采收率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钻完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钻完井技术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钻完井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

这些进步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上,更体现在提高钻井效率、降低开发成本以及保障生产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钻井技术方面,国内已经成功研发并应用了多项新技术,如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水力喷射钻井技术、三维地震导向钻井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和精度,减少了钻井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完井技术方面,国内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随着水平井、大位移井等复杂井型的大量应用,国内已经成功开发出多种完井工艺和工具,如套管开窗侧钻完井技术、水力压裂完井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完井质量,也有效降低了完井成本,为油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钻井液和完井液技术方面,国内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国内已经成功开发出多种新型钻井液和完井液体系,如环保型钻井液、高性能完井液等。

这些新型钻井液和完井液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钻井和完井效率,也有效保护了油气田的环境,实现了绿色、环保、高效的开发目标。

国内钻完井技术的新进展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相信国内钻完井技术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石油工程技术 旋转导向工具发展概述

石油工程技术   旋转导向工具发展概述

旋转导向工具发展概述本文对我国在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在导向结构、实现功能和应用推广方面做了分析;在总结国外旋转导向工具技术并结合机械工程的新材料新技术发展基础上,提出井眼轨迹控制工具将向复合式工具技术的方向发展,其中工具的心轴、轴承的材料和结构以及工具的智能化研究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恶劣环境下的井下钻井机器人将是研究的最终目标。

一、国内旋转导向工具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也在积极进行井眼轨迹控制工具即旋转导向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在理论研究和原理样机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距离工业规模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二、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目前,国内的动态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主要以调制式旋转导向工具为主,西安石油大学与中石化胜利钻井工艺研究院合作,研发了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MRST。

整个工具配备了以钻井液为液压介质的液压系统,工具内有上、下涡轮发电机驱动的稳定平台。

该平台在下部电机的电气参数调控作用下,可以在高速旋转工具外壳内独立旋转,调节液压盘阀钻井液分流系统的上盘阀位置,对钻井液分流,在工具内外压差作用下推动翼肋伸缩产生偏置。

工具原理结构如图1所示。

1—上轴承保护器;2—测控稳定平台;3—下轴承保护器;4—液压盘阀分流系统;5—偏置单元;6—钻井液过滤装置;7—下涡轮发电机;8—上涡轮发电机。

图1动态推靠式工具原理结构图国内典型的静态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主要由驱动轴、不旋转外套、导向机构和密封系统等构成,其中导向机构由可独立伸出或缩回的翼肋和液压缸组成,翼肋在液压缸的作用下产生推靠力。

国内企业或研究单位在该类工具的研发中投入较多,如:中海油研发出了自主的静态推靠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Welleader,能够实现井斜自动闭环控制,导向力可以实现32级强度和240级方向控制,最大转速180r/min,工具耐温达150℃。

该工具已在渤海湾完成了试验工作,具备了海上作业的能力,实钻造斜率约每30m井段造斜6.5°,但是仍处于初步应用阶段。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韩来聚刘新华孙铭新(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院,山东东营,257017)摘要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钻井界发展起来的钻井新技术,它是钻井发展史上又一次质的飞跃,目前国外应用该技术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十五”期间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国内也开始对该项技术进行重点攻关研究,并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文在概括介绍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研究开发的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工作原理以及取得的重大进展,同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钻井旋转导向闭环偏置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自动化钻井新技术,它是当今世界上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闭环自动钻井的主要内容。

它的出现是世界钻井技术的一次质的飞跃。

与传统的滑动导向钻井相比,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由于井下工具一直在旋转状态下工作,因此井眼净化效果更好,井身轨迹控制精度更高,位移延伸能力更强,因此更适合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以及在油田开发后期的复杂油气藏中钻超深井、高难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大位移井、分支井及三维复杂结构井等特殊工艺井。

1 国内外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研究与发展现状1.1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国外发展现状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理论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多家公司包括:Baker Hughes公司与ENIAgip 公司的联合研究项目组、英国的Camco公司、英国的Cambridge Drilling Automation公司、日本国家石油公司(JNOC)等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旋转导向系统样机,并开始进行现场试验和应用。

至20世纪末期,三家大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Baker Hughes、Schlumberger和Halliburton通过各种方式分别形成了其各自商业化应用的AutoTrak RCLS、PowerDrive SRD和Geo-Pilot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国内外七大公司旋转导向技术盘点

国内外七大公司旋转导向技术盘点

贪吃蛇技术哪家强?国内外七大公司旋转导向技术盘点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定向井、水平井钻井的主要工具,但主流技术依然以国外油服产品为主。

在多年持续攻关下,国产自主创新技术现已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国内外技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当前,油气勘探开发过程正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在资源品质劣质化、勘探目标多元化、开发对象复杂化等愈发恶劣的勘探开发大环境下,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正在由常规油气资源向“三低”、深层及超深层、深水及超深水等非常规资源拓展。

而作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有的钻井技术在应对上述挑战时却略显勉强。

中石油经研院石油科技研究所总结出了“未来10年极具发展潜力的20项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点击查看:颠覆传统!未来十年这些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最具潜力),其中,“智能钻井技术”位列其中。

未来的智能钻井主要由智能钻机、智能导向钻井系统、现场智能控制平台、远程智能控制中心组成。

智能导向钻井系统主要利用随钻数据的实时获取、传输与处理,通过井下控制元件对钻进方向进行智能调控,从而提高钻井效率和储层钻遇率。

作为页岩气开发的“芯片”式技术,旋转导向钻井尚且年轻,但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各大油服公司便相继实现了旋转导向系统的现场应用。

经过20余年的技术发展,油服巨头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并形成了各自的核心技术体系(点击查看:五大油服的旋转导向系统大比拼)。

目前的主流旋转导向技术主要来自几大国际油服巨头,并基本形成了两大发展方向:一是以贝克休斯AutoTrak系统为代表的不旋转外筒式闭环自动导向钻井系统,这类系统以精确的轨迹控制和完善的地质导向技术为特点,适用于开发难度高的特殊油藏导向钻井作业;二是以斯伦贝谢PowerDrive系统为代表的全旋转自动导向钻井系统,这类系统以同样精确的轨迹控制和特有的位移延伸钻井能力为特点,适用于超深、边缘油藏的开发方案中的深井、大位移井的导向钻井作业。

01. 各大油服核心技术对比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给服务公司的定价和付款时间表带来了下行压力。

旋转导向钻井研究现状

旋转导向钻井研究现状

25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简称RSS)是指在钻具不停的旋转工况下,能够随时完成对井眼轨迹的调整。

由于旋转导向钻井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摩阻扭矩、井眼净化、位移延伸、轨迹控制等难点,所以,被称为钻井工业的一场革命创新。

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上多家石油服务公司分别研制了各自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目前,已经技术成熟并进行商业化应用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主要有: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威德福等。

一、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简介1.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构成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组成如下图1所示。

其主要有图中所标注的四部分组成即地面监控系统、双向通讯系统、随钻测量系统、井下导向工具。

其中井下导向工具是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上的难点和核心。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最主要特点是:旋转导向、实时监控、双向通讯等。

图1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组成示意图2.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分类旋转导向钻井系统依据导向方式和原理可分为两种:推靠式和指向式。

这两种方式的工作机理都是依靠其各自的偏置机构偏置钻头或钻具,产生导向作用。

其中偏置机构依据工作方式划分为静态式和动态式。

静态偏置式是井下导向工具在旋转钻进中不与钻具一起旋转,而是稳定在某一设计方向上提供导向力;动态偏置式是井下导向工具在旋转钻进中与钻具一起旋转,导向工具在旋转时定时支出向某一设定方向提供导向力。

相对比而言,指向式系统具有造斜能力强、应用范围广等优势,能够满足各种复杂情况。

二、国外最新的旋转导向系统1.斯伦贝谢公司的PowerDrive系统斯伦贝谢初始的PowerDrive系统是全旋转导向,其井下导向工具具有三个支撑导向棱块。

当井下工具开始工作后,地面监控系统通过双向通讯系统向导向工具发送指令需要在某个方向导向时,导向工具每旋转一周三个导向棱块都在该方向的相反方向伸出一次,顶向井壁产生支撑力,使钻头偏向所需固定方向,导向棱块转离该方向后自动收回。

斯伦贝谢公司由最初研发的PowerDrive系列工具,后续发展了指向式的PowerDrive Xceed系列旋转导向工具,近期该公司又发布了新型高造斜率的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PowerDrive Archer)。

国内外旋转导向钻井对比.

国内外旋转导向钻井对比.

Baker Hughes
AutoTrak RCLS系统已 下井320次, 累计工作 40000h,总 进尺约 160000m;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Schlumberger Anadrill Power Drive SRD系统下井 138次,累计 工作11610h ,总进尺 47780m;
Sperry-Sun
CGDS-1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 2006年12月,在辽河油田齐604-莲H2Z井 中应用。2007年1月底在冀东油田成功完 成柳北 - 平 8 井 (LB-P8 井 ) 等 3 口水平井, 累计进尺2994.5m,累计工作时间860.5h。 2008 年 11 月,辽河油田欢 127- 莲 H205 井 应用。2010年2月,江汉浩平2井应用。 可控偏心器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系统 应用于长庆油田西28-022井、宁37-32井 和渤海油田LD5-2-A1井。 MRSS系统 2006 年 7 月成功应用,同一年 8 月底成功 应用于在胜利油田营12.斜225井。
应用概况
AutoTrak旋转闭环钻 井系统1996年在4口井中 试验获得功,1997正式推 向市场。截至2002年7月 累积钻进超过 1.609×106m。 Power Drive SRD 系统下井138次,累计工 作 1 1 6 1 0 h, 总 进 尺 47780m; Geo-Pilot系统已功 应用50口井
国内外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对比
汇报人:时
概述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是在钻柱旋转钻进时,随钻 实时完成导向功能的一种导向式钻井系统,它是当 今世界上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 闭环自动钻 井的主要内容。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可以将几何导向 和地质导向功能集为一体,使定向钻井既可依据工 程参数进行几何导向,又可依据地质参数进行地质 导向,根据实时监测到的井下情况,引导钻头在储 层中的最佳位置钻进。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技术是现 代定向钻井技术的核心技术,是现代导向钻井技术 的发展方向。

国外旋转导向技术的发展及国内现状

国外旋转导向技术的发展及国内现状

国外旋转导向技术的发展及国内现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石油行业在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动了国内旋转导向技术的发展。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钻井技术,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钻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现状: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陆地和海洋钻井。

这种技术具有摩阻与扭阻小、钻速高、成本低、建井周期短、井眼轨迹平滑、易调控并可延长水平段长度等特点。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已经成为当今石油钻井工程领域最重要的前沿装备之一,也是实现石油钻井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

发展趋势: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通过引入智能算法和传感器,可以实现对钻井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提高钻井效率和安全性。

绿色化:在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绿色化成为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通过优化钻井工艺、使用环保材料和设备等措施,可以降低钻井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深海化:随着深海石油资源的开发需求不断增加,深海化成为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研发适用于
深海环境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和设备,可以实现对深海石油资源的有效开发。

极端环境适应性:为了应对极端环境下的钻井挑战,如高温、高压、高盐等环境,需要提高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极端环境适应性。

通过研发适用于极端环境的材料和设备,可以拓展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应用范围。

总的来说,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未来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深海化和极端环境适应性等方向发展。

国内外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

国内外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

地 质参 数 、 实现地 质 导 向 、 险 开 发 施 工 回避 、 高 风 提 勘 探 开发效 率等优 势 。
找可供继 续 开采 的大 规 模 整装 油 田难 度 加 大 , 原
尢 , 被认 为没有 工业开 采 价值 的小 油层 、 断块 油层 、 薄
油层 和老 油 田衰 竭 剩 余 油 藏 等 油 藏 的重 新 开 发 利
构设 计 , 种类 包括 电 、 、 、 、 核 声 磁 核磁 等传 感器 , 随 有
钻 自然 伽 玛 、 电阻 率 、 层 密 度 、 岩 中子孔 隙度 、 波 、 声 井 径 、 层压 力 / 度 、 磁 共 振 等 。 这些 传 感 器 根 地 温 核 据施 工 的需要 可 以 以任 意 顺 序 和 MWD连 接 , 成 组 不 同 内容 的实时地 质 评 价 4 系统 , 以测量 地 层 井 可
地 质 导 向钻 井 技 术 是 随着 水平 井 钻 井 技术 、 地 质评价 仪器 、 地质 导 向工 具 发展 和地 质 评 价 的 需 要 逐 步发展 起来 的 , 2 到 0世纪 9 0年 代初 期 , 能满 足 1 时各种不 同需 要 的随钻 地质 评价 仪器 和地 质导 向 具 相继 出现 , 志 着 地 质 导 向钻 井 技 术 已经 基 本 标 成熟 。 目前 , 地质 导 向钻 井技 术在 大位 移定 向井 、 水 平井 及特殊 工艺 井 中 获得 广 泛 应 用 , 已经 成 为 现 代
开发效 益 、 降低 开 发风 险 , 经过 不 断 的探 索 和发 展 ,
在导 向钻井 技术 的基 础 上 , 步形 成 了地 质 导 向 钻 逐
井技 术 。


地质 导 向钻 井 技术
的 自然伽 玛 含量 、 层 的 电阻 率 、 石 的孔 隙度 、 地 岩 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概况
AutoTrak旋转闭环钻 井系统1996年在4口井中 试验获得功,1997正式推 向市场。截至2002年7月 累积钻进超过 1.609×106m。 Power Drive SRD 系统下井138次,累计工 作 1 1 6 1 0 h, 总 进 尺 47780m; Geo-Pilot系统已功 应用50口井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MRSS系统 2001年,由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院与西安石油大学导向钻井研究所 合作,实现了技术上的优势互补。联合承担被列为国家“863”前瞻性研 究项目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整体 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2001AA602013)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研 究”(JPOl005),开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转导向系统。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院和西安石油大学导向钻井研 究所合作自主研发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MRSS在2006年7月成功实现了 地面功能,并于同年8月底在胜利油田营12.斜225井上成功进行了包括旋 转导向钻井井下工具系统、MWD随钻测量系统、信息上传系统和地面监控 系统在内的整个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联合现场试验。 目前,样机已通过“863”项目验收,专家组认为其水平居国内领先, 部分达国际先迸水平。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可控偏心器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系统
1997年,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牵头国家863项目“海底大位移井钻井技 术“,与渤海石油公司、西安石油学院三家合作,共同研究开发了用于 二维井眼轨迹控制的“井下闭环可变径稳定器”样机,取得初步成果, 于2000年11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获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 技进步一等奖。 2000 年,新星石油公司钻井研究所也已立项,对国外旋转自动导向 钻井技术及工具、仪器进行调查研究,并专门派团赴国外考察。
旋转导向系统存在的技术难点
国内外都在不断研究旋转导向工具,国外产品已经商业化, 而国内也进入了应用阶段,但是目前旋转导向工具仍有许多技 术难题有待解决: •目前可变径稳定器仅能对井斜进行微调,适合于大曲率钻井 而在中曲率和小曲率的条件下则不适用 •国内的稳定器大多是有级变径,并且变化次序固定
Geo-Pilot系 统已成功应 用50口井。
国 内 外 研 究 单 位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CGDS-I , 1999
年 5 月正式启动, 进行了20余口井 的现场实验,
2005正式生产
可控偏心器式旋 转导向钻井工具 系统, 2006年1月通过 国家863计划项 目验收。
MRSS统,2006, 胜利油田营 12.斜225井 上成功完成 钻井
Power Drive VS CGDS-1
Power Drive属调制式全旋 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典型代表产品, 它也是利用推靠钻头的偏置原理 来导向。该系统由井下旋转导向 工具、 MWD 随钻测量系统、地面 井下双向信息通讯系统和地面计 算机监控系统组成。
CGDS-I近钻
头地质导向钻 井系统井下部 分由测传马达 CAIMS、无线 接收系统WLRS 和正脉冲无线 随钻测量系统 CGMWI (井下 仪器)组成, 仪 器 总 长 18.11m。
CGDS-1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 2006年12月,在辽河油田齐604-莲H2Z井 中应用。2007年1月底在冀东油田成功完 成柳北 - 平 8 井 (LB-P8 井 ) 等 3 口水平井, 累计进尺2994.5m,累计工作时间860.5h。 2008 年 11 月,辽河油田欢 127- 莲 H205 井 应用。2010年2月,江汉浩平2井应用。 可控偏心器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系统 应用于长庆油田西28-022井、宁37-32井 和渤海油田LD5-2-A1井。 MRSS系统 2006 年 7 月成功应用,同一年 8 月底成功 应用于在胜利油田营12.斜225井。
国内外对比分析
从旋转导向技术的发 展现状来看,国外技 术已经相当成熟,并 且定向服务逐渐向旋 转导向转移,其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而 易见。
我国关于旋转导向钻技术发展比较 晚,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成功研制 并成功运用该技术,标志着我国成 为全球第四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 同时我国也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拥 有这两项技术的国家,现已获得很 大的经济效益,打破了国外对该项 技术的垄断。与国外同类型工具相 比,在工作性 能、自动化程度等 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某些关 键技术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Baker Hughes
AutoTrak RCLS系统已 下井320次, 累计工作 40000h,总 进尺约 160000m;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Schlumberger Anadrill Power Drive SRD系统下井 138次,累计 工作11610h ,总进尺 47780m;
Sperry-Sun
AutoTrak旋转闭环钻井系统 1993年,意大利AGIP公司与美国Baker HughesINTEQ公司合作在早 期的垂直钻井系统(VDS)和直井钻井装置(SDD)基础上研制了旋转闭环系 统(RCLS)。1996年在4口井中试验获得成功,1997年注册AutoTrak,正式 推向市场。截至2002年7月累积钻进超过1.609×106m。 PowerDrive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1994 年英国 Camco 公司研制的旋转导向钻井 (SRD) 系统在英格兰 Montrose 地区井中试验获得成功。 1999 年 5 月 ,Camco 公司与美国 Schlumberger公司的Anadrill公司合并,SRD系统注册为PowerDrive,2000 年改进为PowerDrive Xtra。 Geo-Pilot旋转导向自动钻井系统 1989年日本国家石油公司(JNOC)开始研究遥控动态定向系统 (RCDOS);1993年美国Sperry-Sun公司研制了适合于转盘钻进的自动定 向系统(AGS),同年在英格兰Wytch Farm油田首次进行商业应用。1999 年,2公司合作以Halliburton公司的名义推出了Geo-Pilot旋转导向自动钻 井系统。
AutoTrak旋转闭环钻井系统
MRSS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AutoTrack RCLS:位移工作方式、静止外套、小型 化能力差、结构复杂等。 MRSS:旋转导向工具的外筒及导向块等全部、随 同钻柱一起旋转,结构相对简单,导向基于推靠钻头 原理和井下调制式的全旋转导向工具,具有一定的优越 性。
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为克服滑动导向技术 的不足,从20世纪80年代末 期,国外就开始了旋转导向 钻井系统的理论研究。20世 纪 90 年代初期 , 多家公司形 成了商业化的旋转导向技术, 目前有三种比较成熟的导向 系统。 AutoTrak旋转闭环钻井系统; PowerDrive旋转导向钻井 系统;Geo-Pilot旋转导向 自动钻井系统。 国内发展历程 国内开展这方面的研 究工作起步较晚, 2O 世 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相关 的研究工作。近几年, 研制出了相应的工具系统, 并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 突破。但与国外同类型工 具相比,在工作性 能、 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 一定差距。
PowerDrive调制式全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
Power Drive SRD:整个钻具组合对井眼没有静止
点;内部故障诊断和工具维护指示减小了井下故障发 生的几率;钻头和钻头轴承的磨损较严重,工作寿命有 待进一步提高。 CGDS-1 : 测量系统靠近钻头,具有明显的近钻头 测量优势,对提高油气钻遇率、准确着陆;工作性 能以及稳定性相比较有差距。
国内外旋转导向钻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是在钻柱旋转钻进时,随钻 实时完成导向功能的一种导向式钻井系统,它是当 今世界上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 闭环自动钻 井的主要内容。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可以将几何导向 和地质导向功能集为一体,使定向钻井既可依据工 程参数进行几何导向,又可依据地质参数进行地质 导向,根据实时监测到的井下情况,引导钻头在储 层中的最佳位置钻进。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技术是现 代定向钻井技术的核心技术,是现代导向钻井技术 的发展方向。
•稳定器的密封是一项关键技术,国内的导向工具寿命短的主
要原因就是密封快速失效
谢谢,请老师批评指正
国内发展历程
国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2O 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 相关的研究工作。近几年, 研制出了相应的工具系统,并在关键技术方 面取得了突破。但与国外同类型工具相比,在工作性 能、自动化程度等 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CGDS-I,是由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主持研发,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 钻井系统研制从1999年5月正式启动,经历6年半时间的努力攻关,先后 进行了20余口井的部件和单元现场实验,系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于 2005年底由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厂正式生产 并出厂。
MRSS--(ModulateRotarySteeringSystem)
AutoTrak VS MRSS
AutoTrak 旋 转 闭 环 钻 井 系 统由地面与井下的双向通讯系 统(地面监控计算机、解码系统 及钻井液脉冲信号发生装置 )、 导 向 系 统 (AutoTra k 工 具 ) 和 LWD(随钻测井)组成 MRSS旋转导向钻井系统主要 由5部分组成:井下调制式全旋 转导向工具、随钻参数测量系 统、双向通讯系统、地面监控 系统、软件系统。
2001年中石化胜利油田钻井院与西安石油大学合作承担了国家863前
沿课题:“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2001年,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牵头的国家863课题:“可控(闭环)三维轨迹钻井技
术”研究中,西安石油学院承担了“旋转导向工具技术研究”,该项目
在2005 年11月18日完成了海上下井试验,2006年1月5日可控偏心器式旋 转导向钻井系统通过国家863计划项目验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