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为什么会影响投资决策

沉没成本为什么会影响投资决策
沉没成本为什么会影响投资决策

沉没成本为什么会影响投资决策

邵希娟

按照现代财务理论的规范性分析,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人们的决策;但根据我们的实际观察以及行为公司理财的实证研究得出:在现实生活中,沉没成本往往严重影响人们的决策!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什么情况下这种现象更加显著?本文利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卡尼曼(Kahneman)教授等行为决策学家的理论就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并为企业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决策

沉没成本是指决策时已经发生的成本,它涉及到的现金流是已经流出或将肯定流出的现金流,并不因决策后所选取的方案不同而变化。即:对于决策,沉没成本不是增量现金流。

例1:某公司正在考虑是否投资建一个厂房用于生产一种新的产品,由于公司内部决策层在这件事情上意见不一致,部分人赞成,而另一部分人反对,为此公司聘请某咨询公司为其做可行性分析,以作为该项目决策的主要参考。双方协定咨询费10万元,咨询开始时付4万元,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并通过公司验收后10天内付余下的6万元。如果该咨询公司的报告客观科学,一旦通过验收,无论最终是投资这个项目还是放弃这个投资,这10万元都要支付,因此这10万元对于该项目决策来说就是沉没成本,因为它不是增量现金流,在接下来的决策中一定要忽略它。尽管6万元还没有付,但按双方协定是一定要付的;尽管这10万元是为该项目投资决策服务所发生的。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明确指出:只有增量现金流是与投资决策相关的[1]。因此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接受还是拒绝一个项目的决策,它们应该被忽略,所有的财务管理教材在介绍长期投资决策理论时都强调这一点。

二、现实中沉没成本往往严重影响决策

国外的研究者做了大量实证研究发现:现实中沉没成本往往严重影响决策(沉没成本效应)。奚恺元教授对美国和中国的EMBA学员做了类似例2的测试,结果是:那些被试的企业老总们绝大多数的回答是“坚持继续投资”[2]。

例2:你是一家医药公司的总裁,正在进行一个止痛药的开发项目,项目启动了很久,已经投入了500万,再投资50万产品就可以正式上市了。但你忽然获悉,另外一家医药公司刚刚开发并生产出了性质功能和你的计划产品几乎完全一样的新止痛药,现正在做市场宣传。因此,不考虑已有的投入,如果继续进行这个项目,公司有很大的可能性(如约为90%)会再损失500

万,有很小的可能性(如约为10%)会盈利2500万。你会继续投资该项目还是现在放弃?

Hal Arkes & Catherine Blumer通过10个不同实验证明了沉没成本确实影响人们的决策[3]。其中一个实验中一组被试人员要求回答类似例2的问题,结果是:85%的被试倾向于完成该项目;给予另外一组被试人员另一个版本的问题,其中并没有提到先前的投资,结果只有17%的人支持在该项目上投资。这就是先前投资所产生的沉没成本造成了二者的差异!

Hersh M. Shefrin(2001)通过案例跟踪研究了公司的项目投资决策过程,发现沉没成本有力地影响了管理者的决策[4]。

现实中,许多公司在明知项目前景黯淡的情况下,依然苦苦维持该项目;也有很多公司不断地把资金投入到收益并不好或预期成功可能性非常小的项目中,特别是当大项目出现预算赤字时,原来的经济计划就无法维持,可是公司仍会继续追加投资来完成计划。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在该项目中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沉没成本),但事实证明,这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三、运用行为决策理论剖析沉没成本效应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决策者产生这种非理性行为?究竟在什么时候,沉没成本效应才会更加显著?以前的决策理论都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之上,只关注决策问题的描述和决策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决策者本身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因此不去解释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卡尼曼(Kahneman)教授等人在行为决策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正是揭示了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机制和行为特征,相关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并有利于提出防范对策。我们首先介绍几个卡尼曼等人通过实证研究所揭示出来的人的心理特征或行为特征。

(1)框架效应[5]——决策框架就是描述或看待决策问题的角度或形式,人们依据不同的决策框架做出不同的选择。决策框架依赖于叙述的语言、抉择的背景以及展示的性质。

(2)损失厌恶[6]——损失对人们造成负的刺激度显著地高于同等收益对人们正的刺激度,如人们失去10万元的难受度是得到10万元的欢喜度的若干倍。因此,人们更加厌恶损失,面对“获得”,人们倾向于“风险规避”;面对“损失”,人们倾向于“追求风险”。

(3)锚定效应[7]——当人们需要对某个对象做出定量估计时,会受某些特定的起始值(好象锚)的影响。如果这些“锚”定的方向有误,那么估计值就会发生偏差。

(4)赋予效应[8]——件物品的拥有者对它的估价往往显著高于没有这件物品的人的估价,这是“自我服务偏向”[9]的具体表现。

(5)证实偏差[4]——人们往往过分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略那些不支持自己观点

的证据。

(6)过度自信[10]——估计者自认为的概率估计准确性往往要低于其实际的准确性,且人们常常对自己的判断比事实证明的更自信。

面对例2那样的问题,决策者常常在脑子中会形成这样的“决策框架”:A:若不继续投资,前期投资的500万就绝对收不回来,即100%损失500万;B:若继续投资,90%损失1000万,但还有10%得到2000万。针对这个决策框架,由于“损失厌恶”,人们不愿意接受一个“100%损失或浪费”而表现为风险偏好,宁愿再投入50万元进行一搏。由于“锚定效应”,一旦已经投入了500万,那再追加的50万元的投资在管理者的眼里就不是大数目了。另外,前期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方面的投入,管理者对该项目表现出很强的“赋予效应”,在列举决策证据时,“证实偏差”使之特别关注那些支持继续投资的证据,因此高估成功的可能性——“过度自信”!认为项目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自己可以扭转局面。正是这一系列的行为特征导致了决策者掉进“沉没成本”的陷阱难以自拔,不断对失败的项目进行投资,结果越陷越深。

那么究竟在什么时候,沉没成本效应才会更加显著?Hal Arkes & Catherine Blumer通过对购买剧院季票的观众观看演出次数的统计分析发现[3],购买全票的观众比促销活动中购买折扣票的观众观看的次数多。反映出投入的多少(即沉没成本的大小)对决策及其行为产生影响。管理学学者Edward Conlon通过观察研究表明[4]:人们对一个项目负责时,当预计该项目有可能失败,他们会投入更多的钱;当预计该项目成功,就不会投入更多的钱。即“对项目失败的预期”及“对项目是否负责”是沉没成本效应的“加速因素”。Edward Conlon后续的对比研究揭示出:对决策失误承担责任的“透明度”比“沉没成本的大小”具有更大的威胁。如果你被看作是事件主要的推动者,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你将更易于受到过去事件的影响并在行动方面做出不合理的决定。即透明度使决策者更容易受沉没成本的影响而进行较大的追溯投资。

由此可见,沉没成本的大小、决策的透明度以及对项目失败的预期等因素会使沉没成本效应更加显著。

四、防范沉没成本效应的对策

沉没成本效应是由于决策者的行为特征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行为,结果不仅没有收回曾经沉没的成本,反而招致更大的浪费。但由于管理者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非理性行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在做“正确”事情,因此,这种现象更隐蔽、发生时更不容易控制。故需要一些对策事前防范,本文就这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可以通过企业的制度设计实施。

1、由于2002年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决策理论是以期望值效用理论为基础的理性决策方法和模型,决策者目前掌握的决策理论主要是理性决策理论,而对行为决策理论了解比较少。因此,

需加强管理者行为决策理论的学习,了解人们在决策时的行为特征及其作用。决策者通过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知之明的程度并能够坦然接受别人的意见。

2、在决策分析时,坚持科学的严格的原则——只考虑增量现金流,用增量的概念计算投资和收益。

3、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改变具体负责项目投资的决策者。在国外,这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减少沉没成本效应的有效方法[11]。

4、在项目开始之前设定一个停止项目的准则,时刻准备尽早取消那些失败的项目,减少失败项目的持续性。

5、研究表明[12]:团队比个人能做出更好的关于新产品开发持续或者终止的决定来。在重大的决策特别是关键性的继续或终止项目的决策中,规定必须集体决策,意见不统一时,要进行科学论证。

参考文献:

[1] [美]Arthur J.Keown David F.Scott john D.Martin Jay wlilliam Pretty . 现代财务管理基础(第

七版)[M]. 朱武祥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P162,11

[2]奚恺元.别做正常的傻瓜[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P41-42

[3] [美]斯科特·普劳斯著.施俊琦、王星译.判断与决策.第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P212-213

[4] Hersh M. Shefrin. 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2001,Vol.

14:P113-124

[5] Tversky and D. Kahneman, “Rational Choice and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ol. 59(1986)

[6] Daniel Kahneman & Amos Tversky.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1979, 47(2): P263-291

[7] Amos Tversky & Daniel Kahneman.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Science. 1974,

185: P1124-1131

[8] Daniel Kahneman;Jack L.Knetsch;Richard H.Thaler.Experimental Tests of the Endowment Effect and

the Coase Theorem..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98,No.6(Dec.,1990),P1325-1348

[9] Linda Babcock & George Loewenstein. Explaining Bargaining Impasse: The Role of Self-Serving Bias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7, 11(1): P109-126

[10]周占强.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P49

[11]Boulding, William, Ruskin Morgan, and Richard Staelin. “Pulling the Plug to Stop the New Product

Drai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7. 34 (February).P164-176.

[12] Schmidt, Mitzi M. Montoya-Weiss, and Anne P. Massey. “NPD Decision-Making Effectiveness: A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s, Face-to-Face Groups, and Dispersed Groups.”Decision Sciences 2001.32 (Fall).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做决策时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如果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这被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那结论就不是纯粹基于事物的价值作出的。 举例来说,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 当然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比方说你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骑了几天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此时原价和你的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你的沉没成本。而且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随时间而改变,你留着那辆自行车骑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你的卖出价会越低(折旧)。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考虑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编辑本段] 产生“沉没成本”的原因: 1、策划或决策失误。 2、前期调研、评估、论证工作准备不足,造成中途出问题而无法进行下去。 3、有良好的策划、计划,但执行中偏离轨道,造成事与愿违。 4、执行中发现存在问题,但没有及时调整策略、方案而是一意孤行。 5、危机处理能力不足或措施不当,使事态扩大及漫延。 【损失憎恶和沉没成本谬误】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和财富的影响研究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和财富的影响研究 内容摘要:基于投资者认知模式和决策选择的理论分析,探讨有限理性投资者的行为机理。有限理性投资者对信息进行认知时会产生信息识别、信息编辑和信息评价 3个阶段的认知偏差,基于这些有偏认知的投资决策也将是有偏的,通过决策偏差间接影响投资绩效。文章就投资者认知偏差如何导致行为偏差并影响投资决策及其财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有限理性认知偏差行为偏差投资决策 引言:市场上的参与者行为各异,他们的动机、心智、思维方式、风险态度和交易视野可能完全不同。这种心理偏差影响和扭曲着人们的理性思维和做出理性的行为,也自然会妨碍着人们的认知,影响投资决策。行为金融理论研究方法认为只有在有限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才是理性的。行为金融从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机理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探究。投资者行为机理描述了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信息认知后的结果对决策和行动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认知结果和决策行动对预期回报产生哪些作用。对有限投资者的认知偏差,有助于我们了解其行为动机及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进而正确的引导我们的投资行为。 本文研究着重从实证角度探讨有限理性投资者的认知模式,对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是如何影响投资决策和财富。 1、文献综述研究思路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内容体系由认知心理因素、非理性投资行为和金融市场异象3个层次构筑的系统组成。根据其因果关系,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是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何如产生,即行为研究就是挖掘非理性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 打开有限投资者的认知黑箱。二是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如何导致行为偏差,并影响投资决策行为,形成了金融市场的异象。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如果你一直对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分不清,今天这篇文章会通俗易 懂地解释给你听。 看到一个故事,一个数学老师带着三个学生去吃饭,有个活动,消 费三百返三十,当时已经吃了270了,但是非常难吃。这个时候, 学生提议我们再点三个冰淇淋,凑够300好了,反正也一样是270。后来老师说,还是算了,然后就走了,出去以后,买了几个DQ(一种品牌冰淇淋,单价20-30)。理由是,已经吃了这么难吃的饭了,就不要多吃几个难吃的冰淇淋了,虽然不花钱。

这就好像你花了五元钱,买了一个烂苹果,为了不浪费,还是吃掉了。这样你不但损失了五元钱,还吃了一个烂苹果。其实这五元钱 就是沉没成本,就是你怎么做都无法收回的成本,在沉没成本前,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就好象,一些姑娘爱上一些烂人,因为觉得 之前付出太多了,甚至怀孕了,就勉强嫁了吧,结果婚后更悲惨, 然后…… 其实很早之前我虽然不知道这个概念,但我已经有类似的觉悟。上 大学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你的学费大概是多少,然后你要上多 少节课,每节课的成本大概是多少(好像一二百吧),如果你不去,你就亏了这一二百。然后我往往会跟他们说,你交学费已经损失了钱,是不是要把时间也搭上呢?然后毅然的就逃课了。我承认这不 是什么好事情,但起码还算一个好道理,很多人听完之后都是哑口 无言的,当然,实际上看来,多上课的和不上课的在之后的人生中 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记得当时我接触电脑比较早比较懂,有同学没 有接触过电脑,后来通过刻苦学习,终于算是精通了,能写会编的,然后得意洋洋的说,你看,你刚开学的时候挺牛的,现在我也很牛 了吧。后来这个人毕业就去电脑城装电脑去了。

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

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 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

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了解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

投资中如何理解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投资是企业使用资本的过程,其目的就是通过投资,为股东创造财富,实现股东财富价值最大化。但是,投资是有风险的,如何降低投资风险,将有限的资金投到效益最好的项目,就需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决策。目前投资决策的方法有多种,但普遍使用的为净现值法(NPV)和内含报酬率法(IRR),当NPV法与IRR法相矛盾时,以NPV法为准。NPV法与IRR法,都离不开项目现金流量这个指标,而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对项目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影响较大,如不准确掌握,进而影响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与否。为此,现将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区别以及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浅析如下,以便在投资决策分析中,正确识别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从而正确计算项目的现金流量,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一.机会成本 1.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在互斥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就必然放弃另一个项目或其他方案,所放弃项目或其他方案的预期收益就形成所采用项目的机会成本。它反映不选择最佳方案或机会的“成本”,或者说是因选择某一经营项目所牺牲的另一机会可获得的利益。 举个例子: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故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或养鸭等的收益。假设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养鸭可以获得8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9万元。 2.特点 (1)机会是可选择的项目。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例如某农民只会养猪和养鸡,那么养牛就不会是某农民的机会。 (1)机会成本是有收益的。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择一从事,若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牛>养猪>养鸡,则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皆为养牛,而养牛的机会成本仅为养猪。 (3)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

风险度量及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风险度量及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摘要: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使用过的风险度量方法,指出了它们的局限之处,提出了修改的构想和一个新的风险度量标准----综合风险偏差.并运用中国证券市场上上千个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举例说明其运用. 关键词:风险度量,正负偏差,综合风险偏差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识别和度量证券投资中的风险,按照投资组合理论,通过组合可以分散掉的风险被称作"非系统性风险"或者"公司特别风险",它源自于各个公司内部的特别事项的发生,比如,诉讼,罢工,营销策略的成功或失败,合同签署及履行情况.由于公司各自的情况不同,导致这种风险在各个公司之间的差距较大.进行投资组合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通过证券组合使一种股票报酬率的不好的变化被另一种股票报酬率好的变化抵消掉,从而将这种风险最大程度地分散掉.当然,仍存在一部分组合难以消除的风险,被称作"系统性风险"或"市场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源自公司外部的一些宏观经济或非经济事项,比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利率的波动.这些事项的发生会对所有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因而无法通过投资组合予以分散.本文主要讨论前一种风险,分析它对于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这有助于管理部门进行证券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管理的客观标准,有利于规范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目前研究的现状 1,风险研究的发展【13】 自从Markowitz于1952年创立了投资组合以来,风险度量和金融资本配置模型的研究一直是金融投资研究的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金融投资专家和学者已提出很多种不同的度量风险模型.从各种模型提出的动因看,推动风险的度量模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对风险含义认识的深化.Markowitz将风险视为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方差因可以很

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pdf

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  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 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 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了解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与决策相关成本概念及分类

管理会计知识点:与决策相关的成本概念及其分类 经营决策需要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以选择最优的方案,这时成本就是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是衡量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指标。财务中成本概念包容万千,而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是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如果费尽心力获得的成本信息却是与决策无关的信息,就等于对企业资源的浪费,因此区分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是决策分析中很重要的方面。 相关成本能够帮助决策分析备选方案的利弊,而非相关成本则会干扰决策者的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在决策中常见的成本。 1.差别成本 差别成本也叫差量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差别成本是指可供选择的决策备选方案之间预期成本的差额;狭义的差别成本是指由于产量增加或者资源利用率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别。 2.边际成本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MC)是指当产量发生无穷小的变化时成本的变化量,它可以用成本函数的一阶导数来表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边际成本是指产量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的变动。在一定范围内,

产量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单位的差别成本就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这时边际成本、差别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一致的。 3.机会成本 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决策者只会从备选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而其他方案都会被放弃,被放弃的次优方案的可计量价值就是决策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资源被用于某一方面就不能同时用于其他方面。也就是说,资源在某一方面的利用是以放弃了它在别的方面的利用为代价的。在决策中,企业选择了一个最满意的方案而放弃了次满意方案可能带来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应该由被选择的方案来补偿,如果得不偿失,说明被选择方案并不是最优的。所以,在决策中要考虑决策的机会成本,才能全面地评价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才能正确地判断被选中方案是否是真正最优的。 4.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sunk cost)是指已经发生的,不管现在做什么决策都不会发生改变的成本。沉没成本是由之前的活动产生且无法恢复的,它是与决策无关的成本。 5.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是指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购买与目前拥有的、相同的或类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随着市场的变化,资产的重置成本

不要让沉没成本误导了决策

不要让沉没成本误导了决策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自贡行业会计实务相关内容不要让沉没成本误导了决策总结如下: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了解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 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此外,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资产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旧期限之后弃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沉没成本,而中途弃用沉没的程度则会较高。 认识中的盲点 仅仅认识了沉没成本尚不足够。事实上,这当中仍有认识上的盲点: 必须建立决策成本的观念有这样一些例子:一些审慎的决策者因为将一些不相关的成本纳入决策成本考虑而错失了本来可行的项目;另一些冒进的决策者则因为将相关成本错误排除在决策成本之外而对项目做出盲目乐观的估计。可见,在行动和决策时,建立决策成本的观念十分重要。 衡量投资项目成本,只能包含因进行或选择该行动方案而发生的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指与特定决策、行

企业决策与沉没成本的案例分析

企业决策与沉没成本的案例分析 1.沉没成本的案例分析【知识点】 影响企业决策的成本因素有哪些? 沉没成本与其他成本关系 沉没成本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2.沉没成本的案例分析【思考题】 (1)什么是沉没成本?它与其他成本的关系如何?在决策中如何正确看待沉没成本? (2)在本案例的两个事件中沉没成本是如何表现的?它会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的? (3)请你分析或预测本案例两个事件中企业决策的后果如何?你倾向于哪种决策?

(4)将来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你将如何避免沉没成本的发生? (5)你还能举出你的身边发生的或看到了解到的沉没成本影响人们决策的例子吗? 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本案例中给出两个实际例子来说明沉没成本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相信大家在分析完本案例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沉没成本的案例一: 中国航空工业

依据经济学理论,企业在考虑退出一个行业时,需要比较平均成本与价格水平,并且考虑固定成本比例以及固定成本中沉没成本所占比例。在建立生产能力所进行的投资中,通常会有相当部分用于厂房、设备等不变投入,这些固定成本如果在企业退出这一行业时无法变卖回收,便成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另外,投入生产后发生的部分成本,如广告支出等,也具有沉没成本性质。沉没成本数量规模对于企业选择是否退出某个行业时具有重要制约作用。大体来说,在完全没有沉没成本情况下,如果现实和未来预期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企业就应退出这一行业以避免亏损。然而,如果成本结构中有不同比例沉没成本,即便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企业可能仍然不应退出,因为退出可能意味着承受更大财务损失。极端地说,如果所有固定成本都是沉没成本,那么只要价格没有低于可变成本,企业仍然应当维持亏损经营以避免更大的财务损失。 正是沉没成本使QC难以顺利退出。QC在华饮用水项目固定投资巨大,上海、天津两家工厂总投资迄今超过5,4亿元人民币,再加上每年大约3000万元人民币广告投入,累计达3亿元人民币。如果退出,厂房、土地、通用机器设备虽有可能部分收回,但资产处置时间很长,针对饮用水的广告成本完全付之东流,沉没成本总计超过8亿元人民币。

别让沈没成本误导决策

別让沈没成本误导决策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 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 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了解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

行为金融学心理分析

行为金融学心理分析 一、行为金融学关于投资问题的基本观点 传统金融学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的,其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能够对一切信息能够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许多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这表明基于理性投资者假设的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着内在缺陷。赞同这种观点的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金融学研究应采用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进到金融学的研究中来。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以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得以日益兴盛起来。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为传统金融学在解释现实的经济世界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行为金融学产生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者理性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指导意义在于: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行为金融学主要讨论心理行为因素引起的投资者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与反常,它试图通过投资心理因素来解释金融领域中观察到的反常情况,着重解释投资者在判断决策时为何会产生系统性错误。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羊群行为”。行为金融学在研究资产定价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视,无疑与为我们开拓了一片新视野。行为金融学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它基于心理学的原则,把金融投资过程视为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过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或非系统性的情绪偏差;意志过程可能既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又可能受到情绪偏差的影响,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上可能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投资或投资组合中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资产定价偏差往往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 与情绪偏差,这就形成一种反馈机制。如果这种反馈机制受到市场其他因素的激励或强化,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放大的效应。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因素有可能造成主观错误,如过度自信等,这些主观错误会造成投资者在市场中的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是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两种失当反应。投资者所犯的这些心理错误会导致其对未来收益的期望值的改变。行为金融学的目的就是要发现投资者对新信息的过度反应或者不足反应的情况,从而找出适当的投资策略。因此,它不仅是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革命,也是传统投资决策范式的修

财务管理实务03033028财务管理原理及实训大纲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财务管理理论及实训 教学大纲 (适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核心技能课 课程编号:03033028 经管系会计电算化专业教研室 修订日期:2013年9月

财务管理理论及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财务管理理论及实训是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综合性协调管理,特别强调资金时间价值、风险报酬、资本成本和利率四个理财的重要因素,并使之与以财务决策为核心的理财方法体系(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相结合。本课程遵循“针对性、实用性、现实性”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旨,在基本理论够用、管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符合财务管理的实践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模块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即以真实企业为案例,直接针对财务管理的知识点,旨在力图把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上,从实战的环境出发,深入解析理财环境与价值观念,筹资决策、投资政策、资本运营、股利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分析等知识点,培训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在不圆满条件下做出理财决策的综合能力。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认真准备新课导入、组织好课堂讨论、客观地点评讨论过程;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分析案例,课堂辩论中积极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应用原则和分析方法,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方法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及具体目标要求 项目一总论 (理论部分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环节与财务管理环境,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财务管理内容与财务管理目标。要求对财务管理有一个总括的认识,以便为学习各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任务一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任务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企业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目标 任务三财务管理的职能和基本原则 一、财务管理的职能 二、财务管理的原则 三、财务管理的任务 任务四财务管理的环境 一、经济环境

机会成本对企业决策影响研究

机会成本对企业决策影响 研究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机会成本对企业决策影响研究第一章绪论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巨大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得到最大的利润价值。是经营者所关心的问题。而在经营过程中,决策是最为关键的。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一定会考虑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打一个比方,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在购进某种生产要素时,这种要素的市场价格较低,一段时间后,其价格上涨,这时候,是按照原来的生产计划再加工这种要素,还是直接出售这种要素呢?如果是选择前者,那么直接销售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就是再加工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都可以用来衡量一项决策的经济利益。经济利润区别于会计利润就在于它考虑了机会成本。管理者必须考虑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这两个概念。而作为决策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特定概念“机会成本”,是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多个供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从而放弃了次优方案所能取得的利益而成为损失。这种由于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就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在经济危机平复不久的今天,一家企业如何能够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与其决策是分不开的。决策这一难题,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而机会成本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机会成本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被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去。它是以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受益来衡量的。机会成本虽然不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不构成企业的实际支出,也不入帐,但它是决策者进行正确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忽视了机会成本,往往有可 1 机会成本对企业决策影响研究能使投资决策分析发生失误。由于资源方面不足,使得机会成本令会计更好的发挥着记录、核算和监督企业经济业务的功能。因此,研究机会成本并且对其加以良好的利用,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好的收益,

对成本沉没效应的一些思考

对成本沉没效应的一些思考 摘要成本沉没效应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行为,本文概述了成本沉没效应的定义及相关理论,并且对成本沉没效应在一些应用问题进行了解释与阐述,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决策误区,为理性决策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成本沉默效应;应用问题;理性决策 人生而有“趋利避害”之心,穿梭于纷繁世事中,我们总是期望决策时能少一些失误,多一些英明。然而,人毕竟是“有限理性”的动物,面对各种选择,容易顾此失彼,甚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沉没成本在经济学上指已经支付了并无法收回的成本,根据经济逻辑的法则,沉没成本与制定决策应是不相关的。但是在人们的实际投资活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决策时顾及沉没成本的非理性现象。 1沉没成本效应概述 沉没成本效应的原始定义为:如果人们已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过成本,那么便会增加该商品或劳务的使用频率。这一定义强调的是金钱及物质成本对后续决策行为的影响。此后又有很多研究者对沉没成本效应进行了各种解释,Brockner认为由于人们存在自我申辩的倾向,不愿承认自己以往的决策失误,因而总是希望与先前的选择保持一致;另外一种解释是,由于过去产生了损失,人们会产生尽快弥补损失的强烈动机,这种动机会导致风险寻求;Arkes和Blumer 对沉没成本效应的解释为:先前投入的时间、金钱或其他资源会影响个体其后的决策,提出了时间性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同时他们认为个人在做决策时之所以考虑沉没成本,是由于个人通常不愿意去接受先前投入的资金被浪费掉的事实。当投资人发生了帐面损失,如果不继续对这项不成功投资投入资金的话,就等于接受该损失已经发生。因此沉没成本效应反映出的是一种避免浪费的愿望。尽管这些解释背后由不同的动机和心理过程所驱使,却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顾及过去的成本和收益。进一步讲,这些解释认为决策者会追究成本投入的有害性并

(决策管理)成本决策练习题

第六章成本决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产品定价决策中,常常考虑()。 A.机会成本 B.差量成本 C.重置成本 D.历史成本 2.半成品成本中的变动成本属于()。 A.相关成本 B.无关成本 C.专属成本 D.机会成本 3.决策中不需要区分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以利润作为最终评价指标的决策方法是()。 A.总额分析法 B.差量损益分析法 C.线性规划法 D.边际分析法 4.最佳生产批量决策中的年储存成本的计算公式是()。 A. 单位年储存成本 B. 单位年储存成本×生产批量 2 2 C. 单位年储存成本×生产批量(1—每天领用量) D. 订货批量×单位年储存成本 2 每天生产量 2 5.确定最佳生产批量时,必须考虑调整准备成本,调整准备成本应包括()。 A.清理现场支出 B.利息支出 C.维修费 D.保险费 6.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就是所谓的()。 A.差量成本 B.机会成本 C.专属成本 D.重置成本 7.那些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已经发生并支付过款项的成本属于()。 A.差量成本 B.机会成本 C.沉没成本 D.专属成本 8.目前从市场上购买同一项原有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是指()。 A.专属成本 B.差量成本 C.重置成本 D.机会成本 9.下列有关差量成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差量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广义的差量成本是指两个不同备选方案预计未来成本的差额

C.狭义的差量成本是指由于方案本身生产能量利用程度不同而表现在成本方面的差额 D.狭义差量成本等于相关变动成本 10.在企业生产产品面临采用几种不同工艺方案进行生产的决策中,如果产品的产销量尚不确定,应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A.总额分析法 B.差量损益分析法 C.相关成本分析法 D.成本无差别点法 11.下列决策方法中,能够直接揭示中选的方案比放弃的方案多获得的利润或少发生损失的方法是()。 A.总额分析法 B.差量损益分析法 C.相关成本分析法 D.成本无差别点法 12.以差量损益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由差量损益决定方案取舍的决策方法是()。 A.相关成本分析法 B.差量损益分析法 C.成本无差别点法 D.边际分析法 13.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应停止亏损产品的生产()。 A.亏损产品的销售收入低于变动成本 B.亏损产品的销售收入高于变动成本 C.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零 D.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零,但利润小于零 14.在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中,不予考虑的成本是()。 A.联产品继续加工发生的可分成本 B.联产品继续加工发生的购置工具的专属成本 C.联产品继续加工发生的机会成本 D.联产品分离前的联合成本 15.订货成本是指为取得购货定单而支付的成本,它不包括()。 A.支付的办公费 B.支付的差旅费 C.存货占用资金应计的利息 D.支付的电报电话费 二、多项选择题 1.相关成本与产品成本不同,它具有以下特征()。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 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 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 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 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 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 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 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 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本文不想就前一 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 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 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 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了解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 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 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如果沉没成 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 成本。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Sunk 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 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内涵阐释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淀成本。 对企业来说,沉淀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在现在或将 来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淀成本。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 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此外,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资产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旧期限之后弃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沉没成本,而中途弃用沉没的程度则会较高。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做决策时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如果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这被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那结论就不是纯粹基于事物的价值作出的。

沉没成本的定义(试题学习)

沉没成本的定义: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做决策时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如果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这被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那结论就不是纯粹基于事物的价值作出的。 举例来说,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 当然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比方说你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骑了几天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此时原价和你的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你的沉没成本。而且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随时间而改变,你留着那辆自行车骑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你的卖出价会越低(折旧)。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考虑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沉没成本的产生原因: 1、策划或决策失误。 2、前期调研、评估、论证工作准备不足,造成中途出问题而无法进行下去。 3、有良好的策划、计划,但执行中偏离轨道,造成事与愿违。 4、执行中发现存在问题,但没有及时调整策略、方案而是一意孤行。 5、危机处理能力不足或措施不当,使事态扩大及漫延。 沉没成本的分类: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此外,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资产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旧期限之后弃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沉没成本,而中途弃用沉没的程度则会较高。 沉没成本认识中的盲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