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为什么会影响投资决策
沉没成本调查报告
![沉没成本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28e0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f.png)
沉没成本调查报告沉没成本调查报告概述:沉没成本是指企业或个人已经投入的资源,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其他资源,一旦投入后无法收回的成本。
这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用于解释为什么人们常常坚持不合理的决策,只因为他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本次调查旨在探讨沉没成本对个人和企业决策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沉没成本的策略。
一、沉没成本对个人决策的影响1.1 心理因素沉没成本常常导致人们产生“损失厌恶”的心理,即对已经投入的资源产生情感依恋,不愿意放弃。
例如,一个人在购买一件衣服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但由于已经花费了大量金钱购买,他会选择继续穿着,而不是承认自己的错误。
1.2 社会因素社会压力和面子问题也会增加沉没成本对个人决策的影响。
人们常常担心放弃已经投入的资源会被他人视为失败或无能。
因此,即使明知一个决策是错误的,他们也会继续坚持,以免受到他人的批评或嘲笑。
二、沉没成本对企业决策的影响2.1 投资决策在企业中,沉没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尤为显著。
当企业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于一个项目时,即使该项目出现问题,企业也可能继续投入以期望能够收回之前的投入。
这种情况在研发领域尤为常见,企业往往不愿意放弃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发项目,即使该项目并不具备商业价值。
2.2 市场营销决策沉没成本也会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
例如,企业可能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广告费用而继续推广一个不受欢迎的产品,而不愿意承认失败并停止推广。
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浪费更多的资源,以期望能够弥补之前的投入。
三、应对沉没成本的策略3.1 冷静思考在面对沉没成本时,个人和企业应该保持冷静,理性分析当前决策的风险和收益。
仅仅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而坚持错误的决策,只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3.2 制定退出策略在投资或项目决策之初,个人和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退出策略。
当决策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放弃,并避免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
这需要在决策制定阶段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沉没成本的案例
![沉没成本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04c73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1.png)
沉没成本的案例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成本,这些成本不应该影响未来的决策,但在实际情况中,人们往往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下面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沉没成本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投资案例。
假设一个人在某家公司投资了一大笔资金,但后来发现这家公司的业绩不佳,股价一直在下跌。
这时,这个人可能会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继续投入资金,希望能够把之前的亏损弥补回来。
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沉没成本效应,因为之前的投资已经发生了,无法收回,但却影响了后续的投资决策。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个人消费的案例。
比如,一个人在购买了一件衣服之后,发现并不合适自己,但由于已经花了钱购买了,这个人可能会因为不愿意承认浪费而继续穿着这件衣服,而不是去购买一件更适合自己的衣服。
这种行为也是沉没成本的表现,因为之前的消费已经发生,无法收回,但却影响了后续的消费决策。
再来看一个企业决策的案例。
假设某家公司在开发一个新产品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后来发现市场并不需要这个产品,销售情况非常不理想。
这时,公司可能会因为之前的投入而继续推广这个产品,而不是及时停止投入,转而开发其他更有市场需求的产品。
这种行为也是沉没成本的影响,因为之前的投入已经发生,无法收回,但却影响了后续的决策。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沉没成本在人们的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往往因为不愿意承认已经发生的损失而继续投入资源,而忽视了未来的利益和风险。
因此,我们在做决策时,应该尽量避免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已经发生的成本,而不是被其左右决策。
总之,沉没成本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它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导致不理性的行为。
我们需要认识到沉没成本的存在,并尽量避免受到其影响,以便做出更加理性和明智的决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沉没成本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沉没成本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7670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d.png)
沉没成本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沉没成本指的是企业在投资中已经付出的成本,但无论决策是否继续,也无论结果如何,这些成本都是无法收回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该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投资决策。
本文将对沉没成本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分析该理论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判断。
一、沉没成本理论的发展历程沉没成本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塞缪尔森提出,他的研究探讨了人们为避免回收损失而持续投资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理论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决策、财务管理等领域。
在现代企业中,保持投资决策的独立性被认为是很重要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被影响了。
例如,金融危机后国家大规模进行的企业并购重组,较低的市场价值无疑会降低资产的重要性,让企业更容易持续投入资金和其他资源,追求收回沉没成本的保护。
二、沉没成本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沉没成本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是基于人类经济行为是否代表理性经济选择的假设上建立的。
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许多企业和个人都会考虑他们已经投入了多少时间、金钱和其他资源,并计算他们可以在已经投入的资源上节省多少成本。
然而,此类决策是基于缺乏正确信息和正确的逻辑推理的假设条件下,利润和成本可以互相抵消,而不考虑决策是否符合最佳经济利益。
但是,沉没成本理论不应该在所有情况下都视为无效的。
有些投资者认为,如果他们仍可以收回其投入成本,并且继续投入是有可能至少收回成本或者盈利的,那么他们的投资决策是正确的。
在某些情况下,持续投资比减少投资更有益于维持现有情况,这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生产力。
三、沉没成本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限制尽管沉没成本理论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同的投资决策者之间有所不同的结果并不足够证明理论的可靠性。
相比于对成本的持续关注,正确的回报是投资决策的一个更重要的方面。
考虑到沉没成本理论和正确的回报之间的平衡关系,即使投资者意识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在决策中也需要将正确的回报作为决策的主要指标。
沉没成本效应心理学
![沉没成本效应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81fa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1.png)
沉没成本效应心理学引言沉没成本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已经投入的资源和努力,即使这些投入已经无法收回或不再具有价值。
这种心理现象可以对人们的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沉没成本效应的心理学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场景。
心理学原理沉没成本效应源于人们追求回报最大化的心理倾向。
人们倾向于认为已经投入的资源或努力是有价值的,因此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这些已经投入的成本。
这种心理现象可以解释为,人们希望通过延续投入来弥补之前的损失,以期获得更好的结果。
影响因素沉没成本效应的出现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影响沉没成本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通常会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金钱或精力而产生情感上的依赖,因此更容易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
情感因素可以使人们对已经投入的成本产生情绪上的承诺,从而导致他们继续投入,即使这并不明智。
社会压力社会压力也是导致沉没成本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在做决策时,常常会考虑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如果他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投入,那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人们可能会继续投入,即使这并不明智。
信息不对称当人们面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他们更容易受到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意味着人们无法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因此他们可能会依赖已经投入的成本来做出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保持目前的投入,而不愿意放弃已经付出的成本。
个人特质个人特质也会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出现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个体主义的人更容易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而集体主义的人更容易采取放弃已经投入的策略。
这是因为个体主义者更注重个人利益,而集体主义者更注重整体利益。
应用场景沉没成本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个人投资在个人投资中,沉没成本效应可以导致人们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或投资,而不愿意出售。
他们可能会认为已经投入的成本将来可能会回报,因此继续持有。
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
![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238d0e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c.png)
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一、沉没成本效应到底是个啥?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明知道一件事没啥希望了,但还是死撑着,非得做下去?就像你吃了一半的外卖,明知道太咸了,胃又不舒服,但就是觉得不吃完有点浪费,怎么办?咬着牙继续吃。
其实这个心态在经济学上有个名字,叫做“沉没成本效应”。
听起来很高大上对吧?其实就是你为了避免浪费时间和金钱,硬是继续做一些已经注定不会有回报的事。
这种效应常常会让企业做出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决策,比如明明某个项目已经注定失败,企业却不愿意放弃,反而投入更多资金去“挽回”。
投入了那么多钱、时间和精力,如果停下来,那不就是白费了?这就和你继续吃掉那个又咸又难吃的外卖差不多,吃了不划算,但又觉得停下太可惜了。
但问题是,这种心态其实很容易让人陷入更深的困境。
你看看那些投资失败的企业,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沉迷于“已经投入”的那部分成本,结果进一步加大投资,甚至开始赔本赚吆喝。
可笑的是,如果当初能及时放弃,说不定还能节省一大笔资金去做其他更有前景的事。
这不就是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吗?二、沉没成本效应如何影响企业决策?沉没成本效应到底是怎么影响企业决策的呢?先说说大公司吧,它们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大量的数据和预期收益。
但如果一开始的投资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决策者们会想:“如果现在停止不干,是不是太亏了?”于是,即便看清楚了前景不妙,还是会不自觉地增加投入,好像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就能翻盘。
听上去好像也有道理,是吧?但是仔细想想,这种“再坚持一下”的心态,可能就是导致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根源。
就像玩游戏,如果一开始你选错了角色或者走错了路线,继续坚持下去只会浪费更多时间和资源,甚至可能让原本还算不错的局面也彻底崩盘。
这种沉没成本效应在大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有时候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特别是那些负责投资决策的人,可能已经在某个项目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不愿意接受“失败”的事实。
他们会告诉自己,“既然都投入了这么多,要不再试试看,能不能转败为胜?”于是,就开始投更多的资金,聘请更多的专家,甚至做出一些激进的决策。
沉没成本的案例
![沉没成本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b82fb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4.png)
沉没成本的案例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不可逆转的成本,无论决策的结果如何,这些成本都不会因为决策的改变而改变。
在商业领域中,沉没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经营。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沉没成本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沉没成本的案例。
假设一个公司投资了大量资金在一个新项目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如预期那样成功,甚至出现了亏损的情况。
此时,公司面临着一个决策,是继续投入资金支持这个项目,还是放弃并寻找其他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就成为了一个考量因素。
公司已经投入的资金是不可逆转的,无论决策如何,这部分资金都无法收回。
如果公司继续投入资金,其实质就是在为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买单”,而不是基于项目未来的盈利前景做决策。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个人消费的。
假设一个人购买了一张演唱会门票,但是临近演唱会日期时,发现自己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无法前往观看演唱会。
这时,这个人面临着一个决策,是放弃这张门票并承认自己的损失,还是不顾一切前往观看演唱会。
在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也成为了一个考量因素。
因为这个人已经花费了购买门票的成本,无论决策如何,这部分成本都无法收回。
如果这个人为了“不浪费”已经花费的钱而不顾一切前往观看演唱会,那么其实是在为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买单”,而不是基于自己实际想做的事情做决策。
以上两个案例都展示了沉没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在面对沉没成本时,人们往往会因为不愿意承认已经发生的损失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这种行为被称为“沉没成本效应”。
为了避免沉没成本效应对决策的干扰,我们应该学会客观地看待已经发生的成本,而不是让它影响我们的决策。
在商业领域中,企业需要时刻警惕沉没成本效应,避免因为不愿意承认已经发生的损失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放下沉没成本,不要因为不愿意承认已经发生的损失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综上所述,沉没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概念,它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管理学——沉没成本
![管理学——沉没成本](https://img.taocdn.com/s3/m/ade36b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8.png)
管理学——沉没成本引言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不可恢复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在决策时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选择。
在管理学中,沉没成本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经济学到市场营销,都能看到其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沉没成本概念的定义、原因以及对管理决策的影响。
沉没成本的定义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支出或投入的成本,无论是否与决策相关,都不能被回收或退还。
换句话说,即使当下的决策不利于所投入的成本,这些成本已经无法挽回。
例如,某公司投资了一台生产设备,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台设备变得过时且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生产需求。
尽管公司已经花费了大量金钱购买设备,但这些成本已经成为沉没成本,无论是否继续使用这台设备,都无法回收这些支出。
沉没成本的原因1.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导致人们在面临沉没成本时做出不理性决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们经常倾向于坚持之前的选择,因为他们不想承认之前的投资是错误的或浪费的。
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选择继续投入更多资源,以期待能够回收之前的成本。
2. 深思熟虑的效果另一个原因是深思熟虑的效应。
当人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评估一项决策,并投入了大量资源,他们更有可能坚持这个决策,即使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这是因为他们不想认为他们之前的投资是错误的。
沉没成本对管理决策的影响沉没成本对管理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1. 投资决策沉没成本会在投资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
当考虑是否继续投资某个项目时,人们会综合之前的投入成本和当下的预期回报。
如果之前的投入较大且无法回收,可能会导致人们选择继续投资,即使预期回报可能不高。
2. 产品定价沉没成本还会对产品定价策略产生影响。
在制定产品定价时,经营者会考虑到之前的投资成本。
如果之前投资的成本较高,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设置较高的售价,以尽量回收之前的投入,即使市场需求不一定支持该定价策略。
3. 项目终止决策当公司面临某个项目的不利情况时,需要决定是否终止该项目。
沉没成本可能会成为终止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沉没成本的案例
![沉没成本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c27f6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4.png)
沉没成本的案例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它们不应该影响未来的决策,但往往会因为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作用而影响决策的结果。
在商业和个人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沉没成本的案例,下面我将通过几个生动的案例来说明沉没成本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商业案例。
某公司在研发一个新产品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在市场调研后发现该产品并不符合市场需求,销售预期很低。
此时,公司领导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投入资金将产品推向市场,还是放弃这个项目。
如果他们选择继续投入,那么他们会面临更多的沉没成本,而且最终可能还是无法盈利。
但如果他们选择放弃,那么之前投入的成本就成为了沉没成本,这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领导需要理性地看待问题,不应该因为之前的投入而盲目继续投入,而是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前景做出明智的决策。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个人生活中的案例。
假设你买了一张演唱会的门票,但因为突发情况无法前往观看。
这时,你可能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放弃这张门票,二是为了不浪费钱而硬着头皮去观看。
如果你选择硬着头皮去观看,那么你可能会因为沉没成本的心理而不愿意放弃,但实际上这样做只会让你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相反,如果你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放下沉没成本的情感束缚,可能会选择放弃这张门票,寻找其他更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才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投资案例。
假设你在某股票上投入了一笔资金,但后来发现该股票的表现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亏损。
这时,你可能会因为之前的投入而不愿意割肉止损,而选择继续持有这只股票。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只会让你的投资亏损越来越大。
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根据市场走势和自身投资策略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而不是被沉没成本的情感所左右。
在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沉没成本的心理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决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被它所束缚。
在面对沉没成本时,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问题,不要因为之前的投入而盲目继续投入,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
对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的理解,以及其分别对决策的影响
![对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的理解,以及其分别对决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912cf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a.png)
对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的理解,以及其分别对决
策的影响
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也就是说,当你做出一个选择时,你同时也放弃了其他可能的选择,而这些被放弃的选择中,价值最高的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存在意味着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权衡。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这些成本与当前的决策无关,因为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它们都已经无法改变。
沉没成本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人们在做出决策时过于关注已经投入的成本,而忽视了未来的潜在收益。
在决策过程中,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都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机会成本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选择价值最高的那个。
沉没成本则提醒我们不要过于关注已经投入的成本,而应该
关注未来的潜在收益。
例如,假设你正在考虑是否要继续投资一个项目,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目前看来前景不太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可能会导致你继续投资,因为你不想承认之前的投资是错误的。
然而,机会成本则提醒你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投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
沉没成本的机制
![沉没成本的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999084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a.png)
沉没成本的机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沉没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投资者在决策当中会考虑到已经花费的成本,即使这些成本无法收回或是不再具有实际价值。
当人们做出决策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将已经付出的成本考虑在内,而不是只考虑未来的投资回报。
沉没成本是一个常见的心理偏差,因为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已经投入的资源是不可逆的,因此他们会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以期望弥补之前的损失。
这种做法常常导致更大的损失,因为决策者并未真正考虑到未来的回报和成本。
沉没成本的机制是指人们在考虑决策的时候,会倾向于考虑已经付出的成本,而不是未来的成本和回报。
这种偏见可能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因为他们过于依赖过去的投入,而忽视了未来的风险和机会。
沉没成本的机制在许多领域都有体现,特别是在企业经营和个人投资当中。
企业往往会因为已经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继续推进一个不符合预期的项目,而不愿意面对失败。
个人投资者也会因为已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继续持有不良投资,而不愿意承认错误。
为了避免沉没成本的机制对决策的影响,人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要意识到已经付出的成本是不可挽回的,不应该成为决策的考量因素。
要将已付出的成本和未来的回报相对独立地考虑,以确保决策是基于未来的潜在收益和成本。
人们还可以采取一些行为经济学的方法来消除沉没成本的影响。
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避免陷入认知固执的思维模式。
还可以寻求外部的意见和建议,以获得客观的反馈,避免过于依赖自己的主观看法。
第二篇示例:沉没成本,又称沉没成本效应,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无法收回的成本,也称为遗留成本或已付成本。
在决策中,沉没成本通常是不应该影响最终决策的因素,因为它们已经发生,并且无法挽回。
在现实中,沉没成本往往会对人们的决策产生影响,导致他们继续投入资源并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沉没成本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斯斯拉特利(Armen A. Alchian)和阿勒尔(William R. Allen)提出,他们认为沉没成本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导致他们继续投入资源去弥补已经失去的成本,而实际上这并不明智。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227ef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f.png)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在经济领域,社会沉没成本是经济决策中经常被忽视或者低估的一个因素。
所谓社会沉没成本,它是指当一个决策研究进程之初所投入的各种产出,随着决策的增长而逐渐难以撤消的成本。
简单来说,社会沉没成本是指在做出决策前已经投入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决策以后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回。
社会沉没成本在经济决策中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在企业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个人和政府决策中产生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社会沉没成本能够对投资项目的决策产生影响。
例如,企业在开发某个产品时,可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但由于市场反应不佳或者技术难题无法解决,项目最终失败。
这时,企业往往会面临一个抉择,是继续投入资源来维持项目还是及时终止并寻找其他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高估了已经投入项目的资源和成本,就有可能继续进行没有回报的项目,从而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对于个人来说,社会沉没成本也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购买商品为例,如果个人已经购买了某件商品,尽管发现它并不如预期那样满足需求,但个人可能会因为已经投入了金钱而选择继续使用,而不是换一件更适合的商品。
这种情况下,个人会忽略替代商品的潜在价值,并且坚持使用不满足需求的商品,从而产生了社会沉没成本。
在政府层面,社会沉没成本也对经济决策产生着重要影响。
政府经常面临资源配置的问题,例如决定是否继续投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
如果项目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时间,政府可能会选择继续投资,即使最终结果可能并不理想。
这种情况下,社会沉没成本就成为了决策的重要驱动因素,影响政府对项目继续投资与否的决策。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会在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受其束缚,应当在决策中理性而客观地评估社会沉没成本。
评估的关键在于确定何时继续投资、何时放弃,以最大化决策的效益。
同时,社会沉没成本的存在也提醒我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长期利益。
短期的投入往往是为了实现长期的效益,而社会沉没成本往往是长期投入的结果。
沉没成本的例子和启示
![沉没成本的例子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b2753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9.png)
沉没成本的例子和启示沉没成本的例子和启示一、什么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但无法收回的成本,它是一种会影响决策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人们有时会因为之前的投入而坚持继续投入,即使明知这些投入已经是无效的,这就是沉没成本的一种体现。
二、沉没成本的例子1. 投资股票:某人在购买某只股票时,可能由于市场的波动导致股票价格一直下跌,而不愿意将其抛售。
尽管市场数据显示了股票的持续下跌趋势,但他仍然对其保持信心。
这是因为他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果现在出售,就相当于承认之前的投资是错误的,因此他选择继续持有,即使这些投资无法收回。
2. 已购买的门票:某人购买了演唱会的门票,但在演唱会前遭遇突发意外,不得不取消参加。
尽管他无法参加演唱会,但他不愿意放弃已经付出的金钱。
他认为如果错过这个演唱会,之前的投资就白白浪费掉了,因此决定坚持参加。
3. 已用工期:某公司在开展了长时间的研发项目后,发现该项目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利润。
尽管项目进展艰难,但公司不希望浪费之前已经投入的时间和资源,因此继续推进这个项目。
三、沉没成本的启示1. 理性思考:面对沉没成本时,我们应该冷静地进行理性思考。
不要仅仅因为之前的投入而继续投入,而应该根据当前和未来的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
我们应该认识到,过去的投入已经失去了变现的可能,不应该再为此做出错误的选择。
2. 停止投入:当我们意识到之前的投入已经是无效的时候,应该勇敢地停止投入,不再浪费时间和资源。
不要埋头坚持,盲目追求回报,而是要及时认清事实,做出改变。
3. 分散投资:为了减少沉没成本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分散投资。
通过将资金分散投入多个项目或领域,可以降低单个项目失败带来的损失,提高整体的回报。
4. 学会放弃:沉没成本是一个经济学和心理学上的现象,我们应该学会放弃。
不要因为过去的付出而固执地坚持,而要以未来为导向,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结起来,沉没成本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我们需要认识到它对决策的影响,并且学会理性思考、停止投入、分散投资和学会放弃,以避免沉没成本的损失,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bd5f0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2.png)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社会沉没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已经付出却无法收回的成本。
这些成本可以是时间、金钱、资源等。
社会沉没成本能对个人和组织的经济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陷入这一困境。
首先,社会沉没成本对个人的经济决策产生明显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一个人在股市中投资了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短期内无法回收。
尽管投资者可能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投资是错误的,但是由于已经投入的巨大数量,他们往往会继续持有该股票,希望将来能够收回成本。
这是一种经济决策的误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个人不愿意承认投资已经失败,并将继续承担风险。
这种情况下,社会沉没成本导致了个人经济决策的不理性。
同样,社会沉没成本对组织的经济决策也有重要影响。
组织在研发一项新产品或服务时可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如果在研发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该产品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最终无法投放市场。
然而,由于此前对该项目的巨大投入,组织通常倾向于继续推进项目,即使这意味着进一步投入成本。
这是因为组织不希望承认之前的投资已经失败,并希望通过额外投资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收回成本的目标。
社会沉没成本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动者的作用,影响着组织的经济决策。
然而,社会沉没成本并非不可避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减少其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起对沉没成本的了解和意识。
只有当我们明白自己已经承担了一定的损失,并且原有决策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时,我们才能避免继续投入新的资源。
其次,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失败并放弃沉没成本。
当我们意识到之前的决策不符合现实时,我们应该迅速调整策略,以减少进一步损失。
此外,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市场研究也是避免社会沉没成本的重要手段。
通过预测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估计潜在风险和收益,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总之,社会沉没成本对个人和组织的经济决策都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需要意识到沉没成本的存在,并采取一些策略来减少其对决策的干扰。
沉没成本对决策有什么影响?
![沉没成本对决策有什么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e0d4d5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2.png)
标题:沉没成本对决策有什么影响?在经济的浩瀚宇宙中,沉没成本就像是一艘巨轮的舵手,它掌控着经济航行的方向和速度。
这艘巨轮,既能够穿越经济风暴,也能够驶向繁荣的彼岸。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沉没成本的奥秘,看看它是如何影响经济的。
沉没成本,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经济舞台上的一个魔法师,它能够瞬间改变市场的氛围,让经济陷入狂欢或陷入沉寂。
如果说经济是一艘巨轮,那么沉没成本就是掌舵的手,它决定了巨轮的航向和速度。
首先,让我们用比喻来形容沉没成本的作用。
沉没成本就像是经济森林中的一把火把,它可以点燃经济的火焰,也可以熄灭经济的火焰。
当沉没成本发生时,就像是森林中的风暴,能够瞬间改变树木(即企业和消费者)的生长方向。
再比如,沉没成本可以比作是经济河流的闸门,它可以控制河流的流量,也可以改变河流的方向。
当沉没成本发生变化时,就像是河流中搭建的桥梁,让政府能够从企业那里获取收入,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沉没成本的变化,也像是河流中的闸门,政府通过调整沉没成本政策,控制着经济河流的流向,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现在,让我们运用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来强调沉没成本的重要性。
沉没成本,它不仅是数字的游戏,它是经济的神经中枢,每一次跳动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它的影响力如同雷霆万钧,能够在瞬间让市场的情绪从天堂跌落到地狱,或者从绝望中看到希望。
那么,沉没成本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进行观点分析和思考。
沉没成本是指企业在过去的决策中已经发生的、不可回收的成本。
它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具有以下特点:1. 不可回收: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的、不可回收的成本,即无论企业如何决策,这部分成本都无法收回。
2. 影响决策:沉没成本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使企业考虑决策的潜在收益和成本,以及放弃其他决策的潜在收益。
3. 决策影响:沉没成本影响企业的决策,使企业考虑决策的潜在收益和成本,以及放弃其他决策的潜在收益。
然而,沉没成本并非没有风险。
过度依赖沉没成本可能会导致企业忽视其他潜在收益和成本,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会计实务:沉没成本的无关性是什么
![会计实务:沉没成本的无关性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62328c46294dd88d1d26b25.png)
沉没成本的无关性是什么
沉没成本是什么?它为什么具有无关性?它的无关性是什么呢?这些大家是否都了解。
本文主要讲述的沉没成本的无关性,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使用掉而无法收回的资金。
这一成本对投资者当前的投资决策不产生任何影响。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是当前的投资是否有利可图,而不是过去已花掉了多少钱。
沉没成本与企业的投资决策是不相关的,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应考虑已经支付出去的投资额,而应当考虑还需要追加的投资与未来收益的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决定是否继续投资该项目。
如果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直考虑沉没成本,则可能会损失更大。
因为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的成本,是不可改变的成本。
而决策的目的是对未来预期内的经营方式作出选择。
决策过程中会考虑将要选择的经营方式会发生多少成本。
而不会考虑实际已经形成的成本。
已经形成的成本,无论我决策过程中选择哪种方案,都不能增加或减少这部分成本。
这部分成本与经营决策没有关系。
所以说,沉没成本是决策过程中的无关成本。
比如在进行一个投资项目时,刚开始已经为该项目支付了10万元,但进行到一半时才发现要完成该投资项目还要投入30万元,而该项目完工后的未来收益。
沉没成本的经济学解释
![沉没成本的经济学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c17b04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7.png)
沉没成本的经济学解释沉没成本的经济学解释在现代经济学中,人们通常会考虑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也称为固定成本,是指在生产或经营活动过程中,已经发生的但已无法收回的成本。
相对于可变成本,沉没成本一般与生产经营决策的继续与否关系甚微。
这篇文章旨在解释沉没成本的经济学原理,并通过几个实例揭示沉没成本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
首先,沉没成本是一个在经济学决策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基于它,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沉没成本即为非理性行为的观点。
以开展某种投资业务为例,如果投资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过程后,发现已经投入的成本远超过投回的收益,此时进行更多的投入将产生更多的亏损,因此,继续经营业务不仅无法收回已经付出的成本,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大亏损额,因此,逻辑上应该立即终止业务。
然而,由于人们往往难以承受沉没成本的损失感,往往会持续经营,直到所有的成本都无法收回,即导致最终的破产。
其次,在商业领域,沉没成本也会影响公司采取裁员等措施的决策。
尽管公司决策者也许会意识到裁员可能对公司形象和对公司未来销售及品牌形象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但如果情势相当严峻,而此时不采取强有力的费用削减措施将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然而,考虑到人员裁员的过程需要付出沉没成本,例如重新发掘新员工的适应性、培训成本及在员工离开之后所剩下的工作量,这对于决策者的裁员决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固执地纠结于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公司可能不时出现迟缓和错过市场机会的现象。
因此,理性决策者应该在公司未来的考虑适当考虑到沉没成本,避免被这种成本所困扰。
第三,沉没成本在个人消费中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会受到“我付了这么多钱,现在不能浪费”的观念影响。
例如,购买高档耐用品可能会使其购买者产生“我已经花了一笔巨资购买,而且它坚持了这么长时间,我不能把它这样扔了”的想法,在很长时间内让物品处于使用状态,而忽略了早就应该被淘汰的因素。
沉没成本定义及经济学意义
![沉没成本定义及经济学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09ff1f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b.png)
沉没成本定义及经济学意义
沉没成本定义及经济学意义
沉没成本(Sunk Cost),又称为不可回收成本,是指当事者已经预先支付的与某种决策有关的不可恢复的费用。
当一种投资决策被采取时,成本是不可逆转的,即使决策失败或者被改变,这些费用也不能收回。
沉没成本没有直接的未来价值,而是确定性的,由于已经被支出,除非有获得外界退款,否则这笔支出也不能收回。
沉没成本对决策分析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
传统的经济模型假定对投资和消费的决策只受到未来价值的影响,而被称为沉没成本的费用没有用于计算未来价值。
因此,沉没成本不应被视为决策分析的因素。
即使在改变决策后,沉没成本仍然存在,而在分析决策时,应该将重点放在新的、未来要考虑的成本和收益的未来价值上。
沉没成本也可以指过去的精神成本。
比如,一个人二十年前曾经做过一番受人尊敬的工作,现在他因为自己选择的不好而失败了。
但是,他的失败可能并不能抹去他以前曾经做过的受人尊敬的事情。
他仍然应该珍惜和发挥过去的精神成本来获得未来的成功。
总而言之,沉没成本对决策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然而,应该坚持将重点放在新的、未来要考虑的成本和收益的未来价值上,而不是将其放在已经支出的不可收回的沉没成本上。
- 1 -。
探讨沉没成本与决策
![探讨沉没成本与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1be7024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a.png)
探讨沉没成本与决策前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各种决策。
但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之前做的投入而无法做出最优决策。
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就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
沉没成本指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成本,无论决策是否执行,都必须由投资者承担的成本。
沉没成本主要包括已支出的费用和已投入的时间、资源等,这些成本已经无法回收,即便是不作任何操作,这些成本也会被称为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对决策的影响在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人们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当一个项目或者计划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但是却出现了问题,这时选择停止或者中止这个项目可能会让人感到心疼和不舒服,因为这些已经注入的成本会被认为已经是“固定成本”,已经无法收回了。
但是,实际上,在决策时,过度关注于已经发生的成本往往会导致损失更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项决策应该基于潜在的好处和风险,而不是之前的投入,因为无论之前的投入多少,只要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如何避免沉没成本的影响要避免沉没成本的影响,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以下是一些可以减轻沉没成本影响的方法:1. 重新审视决策在进行决策时,不要把之前的投入作为最终决策的唯一指标,应该重新审视项目的潜在风险和利益,尽可能采用更为客观和理性的方法来进行决策。
2. 常规检查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常规的风险评估和利益分析。
这样,在后续的决策中,我们就可以更加理性和客观地考虑突发事件和成本。
3. 建立退出策略在项目开始之前,建立一个完整的退出策略是很重要的。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随着市场和环境变化的发生,退出策略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4. 小步前进如果你决定要开始一项新的工作,那么不要让“一步到位”的想法跟随在你的头脑中。
相反,你可以采用较小的步伐进行操作。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风险,有助于更容易地管理项目。
结论沉没成本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陷阱,也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决策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没成本为什么会影响投资决策邵希娟按照现代财务理论的规范性分析,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人们的决策;但根据我们的实际观察以及行为公司理财的实证研究得出:在现实生活中,沉没成本往往严重影响人们的决策!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什么情况下这种现象更加显著?本文利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卡尼曼(Kahneman)教授等行为决策学家的理论就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并为企业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决策沉没成本是指决策时已经发生的成本,它涉及到的现金流是已经流出或将肯定流出的现金流,并不因决策后所选取的方案不同而变化。
即:对于决策,沉没成本不是增量现金流。
例1:某公司正在考虑是否投资建一个厂房用于生产一种新的产品,由于公司内部决策层在这件事情上意见不一致,部分人赞成,而另一部分人反对,为此公司聘请某咨询公司为其做可行性分析,以作为该项目决策的主要参考。
双方协定咨询费10万元,咨询开始时付4万元,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并通过公司验收后10天内付余下的6万元。
如果该咨询公司的报告客观科学,一旦通过验收,无论最终是投资这个项目还是放弃这个投资,这10万元都要支付,因此这10万元对于该项目决策来说就是沉没成本,因为它不是增量现金流,在接下来的决策中一定要忽略它。
尽管6万元还没有付,但按双方协定是一定要付的;尽管这10万元是为该项目投资决策服务所发生的。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明确指出:只有增量现金流是与投资决策相关的[1]。
因此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接受还是拒绝一个项目的决策,它们应该被忽略,所有的财务管理教材在介绍长期投资决策理论时都强调这一点。
二、现实中沉没成本往往严重影响决策国外的研究者做了大量实证研究发现:现实中沉没成本往往严重影响决策(沉没成本效应)。
奚恺元教授对美国和中国的EMBA学员做了类似例2的测试,结果是:那些被试的企业老总们绝大多数的回答是“坚持继续投资”[2]。
例2:你是一家医药公司的总裁,正在进行一个止痛药的开发项目,项目启动了很久,已经投入了500万,再投资50万产品就可以正式上市了。
但你忽然获悉,另外一家医药公司刚刚开发并生产出了性质功能和你的计划产品几乎完全一样的新止痛药,现正在做市场宣传。
因此,不考虑已有的投入,如果继续进行这个项目,公司有很大的可能性(如约为90%)会再损失500万,有很小的可能性(如约为10%)会盈利2500万。
你会继续投资该项目还是现在放弃?Hal Arkes & Catherine Blumer通过10个不同实验证明了沉没成本确实影响人们的决策[3]。
其中一个实验中一组被试人员要求回答类似例2的问题,结果是:85%的被试倾向于完成该项目;给予另外一组被试人员另一个版本的问题,其中并没有提到先前的投资,结果只有17%的人支持在该项目上投资。
这就是先前投资所产生的沉没成本造成了二者的差异!Hersh M. Shefrin(2001)通过案例跟踪研究了公司的项目投资决策过程,发现沉没成本有力地影响了管理者的决策[4]。
现实中,许多公司在明知项目前景黯淡的情况下,依然苦苦维持该项目;也有很多公司不断地把资金投入到收益并不好或预期成功可能性非常小的项目中,特别是当大项目出现预算赤字时,原来的经济计划就无法维持,可是公司仍会继续追加投资来完成计划。
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在该项目中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沉没成本),但事实证明,这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三、运用行为决策理论剖析沉没成本效应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决策者产生这种非理性行为?究竟在什么时候,沉没成本效应才会更加显著?以前的决策理论都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之上,只关注决策问题的描述和决策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决策者本身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因此不去解释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卡尼曼(Kahneman)教授等人在行为决策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正是揭示了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机制和行为特征,相关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并有利于提出防范对策。
我们首先介绍几个卡尼曼等人通过实证研究所揭示出来的人的心理特征或行为特征。
(1)框架效应[5]——决策框架就是描述或看待决策问题的角度或形式,人们依据不同的决策框架做出不同的选择。
决策框架依赖于叙述的语言、抉择的背景以及展示的性质。
(2)损失厌恶[6]——损失对人们造成负的刺激度显著地高于同等收益对人们正的刺激度,如人们失去10万元的难受度是得到10万元的欢喜度的若干倍。
因此,人们更加厌恶损失,面对“获得”,人们倾向于“风险规避”;面对“损失”,人们倾向于“追求风险”。
(3)锚定效应[7]——当人们需要对某个对象做出定量估计时,会受某些特定的起始值(好象锚)的影响。
如果这些“锚”定的方向有误,那么估计值就会发生偏差。
(4)赋予效应[8]——件物品的拥有者对它的估价往往显著高于没有这件物品的人的估价,这是“自我服务偏向”[9]的具体表现。
(5)证实偏差[4]——人们往往过分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略那些不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6)过度自信[10]——估计者自认为的概率估计准确性往往要低于其实际的准确性,且人们常常对自己的判断比事实证明的更自信。
面对例2那样的问题,决策者常常在脑子中会形成这样的“决策框架”:A:若不继续投资,前期投资的500万就绝对收不回来,即100%损失500万;B:若继续投资,90%损失1000万,但还有10%得到2000万。
针对这个决策框架,由于“损失厌恶”,人们不愿意接受一个“100%损失或浪费”而表现为风险偏好,宁愿再投入50万元进行一搏。
由于“锚定效应”,一旦已经投入了500万,那再追加的50万元的投资在管理者的眼里就不是大数目了。
另外,前期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方面的投入,管理者对该项目表现出很强的“赋予效应”,在列举决策证据时,“证实偏差”使之特别关注那些支持继续投资的证据,因此高估成功的可能性——“过度自信”!认为项目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自己可以扭转局面。
正是这一系列的行为特征导致了决策者掉进“沉没成本”的陷阱难以自拔,不断对失败的项目进行投资,结果越陷越深。
那么究竟在什么时候,沉没成本效应才会更加显著?Hal Arkes & Catherine Blumer通过对购买剧院季票的观众观看演出次数的统计分析发现[3],购买全票的观众比促销活动中购买折扣票的观众观看的次数多。
反映出投入的多少(即沉没成本的大小)对决策及其行为产生影响。
管理学学者Edward Conlon通过观察研究表明[4]:人们对一个项目负责时,当预计该项目有可能失败,他们会投入更多的钱;当预计该项目成功,就不会投入更多的钱。
即“对项目失败的预期”及“对项目是否负责”是沉没成本效应的“加速因素”。
Edward Conlon后续的对比研究揭示出:对决策失误承担责任的“透明度”比“沉没成本的大小”具有更大的威胁。
如果你被看作是事件主要的推动者,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你将更易于受到过去事件的影响并在行动方面做出不合理的决定。
即透明度使决策者更容易受沉没成本的影响而进行较大的追溯投资。
由此可见,沉没成本的大小、决策的透明度以及对项目失败的预期等因素会使沉没成本效应更加显著。
四、防范沉没成本效应的对策沉没成本效应是由于决策者的行为特征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行为,结果不仅没有收回曾经沉没的成本,反而招致更大的浪费。
但由于管理者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非理性行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在做“正确”事情,因此,这种现象更隐蔽、发生时更不容易控制。
故需要一些对策事前防范,本文就这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可以通过企业的制度设计实施。
1、由于2002年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决策理论是以期望值效用理论为基础的理性决策方法和模型,决策者目前掌握的决策理论主要是理性决策理论,而对行为决策理论了解比较少。
因此,需加强管理者行为决策理论的学习,了解人们在决策时的行为特征及其作用。
决策者通过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知之明的程度并能够坦然接受别人的意见。
2、在决策分析时,坚持科学的严格的原则——只考虑增量现金流,用增量的概念计算投资和收益。
3、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改变具体负责项目投资的决策者。
在国外,这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减少沉没成本效应的有效方法[11]。
4、在项目开始之前设定一个停止项目的准则,时刻准备尽早取消那些失败的项目,减少失败项目的持续性。
5、研究表明[12]:团队比个人能做出更好的关于新产品开发持续或者终止的决定来。
在重大的决策特别是关键性的继续或终止项目的决策中,规定必须集体决策,意见不统一时,要进行科学论证。
参考文献:[1] [美]Arthur J.Keown David F.Scott john D.Martin Jay wlilliam Pretty . 现代财务管理基础(第七版)[M]. 朱武祥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P162,11[2]奚恺元.别做正常的傻瓜[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P41-42[3] [美]斯科特·普劳斯著.施俊琦、王星译.判断与决策.第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P212-213[4] Hersh M. Shefrin. 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2001,Vol.14:P113-124[5] Tversky and D. Kahneman, “Rational Choice and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Vol. 59(1986)[6] Daniel Kahneman & Amos Tversky.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1979, 47(2): P263-291[7] Amos Tversky & Daniel Kahneman.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Science. 1974,185: P1124-1131[8] Daniel Kahneman;Jack L.Knetsch;Richard H.Thaler.Experimental Tests of the Endowment Effect andthe Coase Theorem..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98,No.6(Dec.,1990),P1325-1348[9] Linda Babcock & George Loewenstein. Explaining Bargaining Impasse: The Role of Self-Serving Biase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7, 11(1): P109-126[10]周占强.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P49[11]Boulding, William, Ruskin Morgan, and Richard Staelin. “Pulling the Plug to Stop the New ProductDrai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7. 34 (February).P164-176.[12] Schmidt, Mitzi M. Montoya-Weiss, and Anne P. Massey. “NPD Decision-Making Effectiveness: AComparison of Individuals, Face-to-Face Groups, and Dispersed Groups.”Decision Sciences 2001.32 (F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