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新银鱼线粒体DNA物理图谱及分析 Physical Map and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DNA from Neosa

合集下载

中华鳖太湖养殖种群和日本引进种群线粒体DNA 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初探

中华鳖太湖养殖种群和日本引进种群线粒体DNA 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初探

中华鳖太湖养殖种群和日本引进种群线粒体DNA 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初探张海琪;黄丽英;何中央;丁诗华【期刊名称】《动物分类学报》【年(卷),期】2006(031)002【摘要】对中华鳖太湖养殖种群和日本引进种群共38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中间部分序列进行测定,比较其同源性,计算碱基组成,并用乌龟为外群构建不同单倍型的UPGMA和NJ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408bp的序列中,A+T约占58.8%,其中15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占3.7%).两种群共有6种单倍型(haplotype),其中太湖养殖种群有4种单倍型,日本引进种群有2种单倍型.由系统树显示,中华鳖太湖种群的4种单倍型聚合成一大支,日本引进种群的2种单倍型以很高的置信度(99%)聚成一支.两种群序列上的差异,可以成为种群鉴别的分子标记.【总页数】5页(P264-268)【作者】张海琪;黄丽英;何中央;丁诗华【作者单位】浙江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杭州 310012;西南农业大学水产与水文学院重庆 400716;浙江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杭州 310012;西南农业大学水产与水文学院重庆 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相关文献】1.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5个不同地理种群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及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J], 张永正;张海琪;何中央;徐晓林;李智强;杜建明2.都柳江粗唇种群线粒体DNA 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组成及遗传多样性 [J], 刘伟;代应贵;袁振兴;孙际佳;刘丽3.基于线粒体Cyt-b序列的太湖湖鲚与短颌鲚种群遗传分析 [J], 轩中亚;姜涛;刘洪波;陈修报;杨健4.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和CR序列的养殖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分析 [J], 魏宏达;李波;魏来;刘志平;姜春明;史迎秋;徐艳春5.家蚕、野桑蚕线粒体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研究 [J], 李爱玲;徐安英;沈兴家;唐顺明;张志芳;潘沈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骆马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线粒体Cytb和COⅠ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骆马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线粒体Cytb和COⅠ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李大命,唐晟凯,刘燕山,等.骆马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线粒体Cytb和COⅠ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1):47-5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1.009骆马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线粒体Cytb和COⅠ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李大命1,唐晟凯1,刘燕山1,谷先坤1,刘小维1,李 强2,高 军2,张 伟2,穆新武2,张彤晴1(1.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内陆水域渔业资源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7;2.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为了解江苏省骆马湖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taihuensis)遗传多样性水平,科学管理保护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种质资源,利用线粒体DNACytb和COⅠ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多样性。

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1141bp和630bp的Cytb和COⅠ基因序列。

64条大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0个多态性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 824±0.025和0.00149±0.000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696;64条大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53±0.025和0.00198±0.000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 247。

大银鱼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

35条太湖新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1个多态性位点,定义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449±0.103和0.00092±0.0003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045;35条太湖新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361±0.103和0.00062±0.0002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0.393。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新进展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新进展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作为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遗传物质,近年来在鱼类研究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新进展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理解,还为鱼类遗传育种、系统发生、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鱼类线粒体DNA研究的新进展,探讨其在鱼类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鱼类遗传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回顾线粒体DNA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然后重点介绍鱼类线粒体DNA的提取方法、测序技术及其在鱼类遗传多样性、系统发生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还将讨论鱼类线粒体DNA在遗传育种和遗传资源保护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从事鱼类线粒体DNA研究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鱼类线粒体DNA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鱼类线粒体DNA的结构与功能鱼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一种双链、闭合环状的分子,通常大小为16-20千碱基对(kb),是细胞器中唯一的DNA分子。

鱼类mtDNA的结构主要包括重链(H链)和轻链(L链),其中H链编码了大部分基因,而L链则编码了剩余的少数基因。

这些基因主要编码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系统的13个蛋白质亚基,以及2个rRNA和22个tRNA,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线粒体的核糖核蛋白体,负责线粒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鱼类线粒体DNA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mtDNA是鱼类线粒体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母系遗传的方式传递给后代,因此,在鱼类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中,mtDNA被广泛应用为分子标记。

mtDNA编码的蛋白质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蛋白质参与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过程,对鱼类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tDNA的突变和变异也被广泛用于鱼类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等研究。

太湖新银鱼mtDNACOⅡ和Cyt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太湖新银鱼mtDNACOⅡ和Cyt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 eat e t f h m s adBo g ,H annN r a U i r t, u ia 30 1 n u , h a .D p r n e i  ̄ n ioy uia om l nv sy H a n2 2 0 ,A h i C i ; m oC t l ei n n
表明 : 齿 日本 银鱼与有 明银鱼 的亲缘关 系 近于 太湖 新银 鱼 ; 科与鲑 科 的亲 缘关 系近 于银 鱼科 鱼类 ; 外 在 小 鲱 此
本 研究硬骨 鱼类的 4个科 中 , 自鲟科作 为原始 而古老 的类群 , 是在 系统 进化 的过程 中首先分 化 出来 的一支 。
关键 词 : 太湖新银鱼 ; 线粒体 C I基因; 基因;R A基因 OI c6 tN
t N g n 6 p a d te t N g n f 2 n.T os g e t o h t A eR e e( 9 b ) n h R A e e o t w e m ns f 7 tiu ni ic dn emi c o d i ah es l ig t t h n r l sn u h o a

gn 7 p n N gn s( 5b ) adterg ntN G -ybtN ic d gteC t gn 11 1b ) e e( 3b )a dt A e e 7 p , n ei R A lC t— A n l i yb ee( 4 p , R h o u R un h
2 o eeo Lf Si cs A h i oma U i ri , h 4 0, n u,C i ) .C l g f i c n e , n u r l nvs t Wu u2 0 A h i hn l e e N e y 1 0 a
Ab ta t T ecm lesq e cs f t h n r l OI n ybgnsadter on c dtN ee t N , sr c : h o pe e un e o odi Ia dC t ee n hi cn et R A g ns(R A t o mic aC e

DGGE指纹图谱分析太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DGGE指纹图谱分析太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12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危害随着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城市污水工农业废水流入自然水域使水体中营养物质迅速富集导致某些藻类特别是蓝绿藻过度增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含量降低水质恶化严重时发生水华水变腥变臭大量水生生物死亡这就是水域富营养化现象其经常发生在湖泊海湾等相对封闭水流缓慢的水体
II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KEY WORDS :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16S rRNA,Lake Taihu,statistical analysis
VIII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关键词:
计学分析
细菌群落结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6S rRNA,太湖,统
V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HANGES I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 HYPERTROPHIC FRESHWATER LAKE TAIHU, DETERMIN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FINGERPRINT
本文采集太湖不同地点(梅梁湖、东太湖和南部沿岸区)、不同月份(06 年 4 至 9 月)的表层水样,提取细菌总 DNA,采用引物 357F-GC-clamp 和 518R 进行 PCR 扩增。实验结果表明,PCR 扩增产物的特异性会对 DGGE 实验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包括选择适合的引物及其浓度、适当 的模板浓度,确定初始退火温度和总循环数。变性剂梯度被确定为 40%~ 55%。DGGE 图谱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样中的菌种丰富度非常高, 并且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取样地点的 DGGE 带谱在条带的数量、位置及 条带的亮度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Quantity One 软件包定量分析表明,太

江苏省4_个太湖新银鱼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江苏省4_个太湖新银鱼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第41卷 第5期 渔 业 科 学 进 展Vol.41, No.5 2020年10月Oct., 2020* 江苏省水生生物资源重大专项(ZYHB16-3)和江苏省内陆省管渔业水域渔业资源监测(2018)共同资助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Major Special Projects of Aquatic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Jiangsu Province (ZYHB16-3), and Fishery Resources Monitoring in Fishery Waters of Inland Provinces in Jiangsu Province (2018)]. 李大命,E-mail:***************① 通讯作者:潘建林,研究员,E-mail:**********************;张彤晴,研究员,E-mail:************* 收稿日期: 2019-06-11, 收修改稿日期: 2019-07-23DOI: 10.19663/j.issn2095-9869.20190611001 /李大命, 唐晟凯, 刘燕山, 谷先坤, 刘小维, 殷稼雯, 张彤晴, 潘建林. 江苏省4个太湖新银鱼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41(5): 52–60Li DM, Tang SK, Liu YS, Gu XK, Liu XW, Yin JW, Zhang TQ, Pan JL.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four Neosalanx taihuensis populations in Jiangsu Province.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2020, 41(5): 52–60江苏省4个太湖新银鱼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李大命 唐晟凯 刘燕山 谷先坤 刘小维殷稼雯 张彤晴① 潘建林①(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江苏省内陆水域渔业资源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7)摘要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是我国特有的银鱼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近年来其资源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太湖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太湖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Jiangsu J.of Agr.Sci.),2015,31(4):840~845h ttp://w w w.js n y x b.c o m李大命,张彤晴,唐晟凯,等.太湖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 )细胞色素b 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5,31(4):840⁃845.doi:10.3969/j.issn.1000⁃4440.2015.04.021太湖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 )细胞色素b 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李大命, 张彤晴, 唐晟凯, 钟立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内陆水域渔业资源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7)收稿日期:2014⁃11⁃22基金项目:江苏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K2012488);江苏省内陆省管渔业水域资源与环境监测(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2013)项目作者简介:李大命(1981⁃),男,河南汝南县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湖泊渔业资源与环境㊂(E⁃mail)ldm8212@126.com通讯作者:张彤晴,(E⁃mail)zhtq3@ 摘要: 为科学保护太湖大银鱼种质资源,制定合理的野生资源保护策略,实现太湖大银鱼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以细胞色素b 基因(cyt b )作为分子标记,对太湖大银鱼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㊂通过PCR 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cyt b 基因全长序列(1141bp)㊂在35条同源cyt b 基因序列中,A㊁T㊁G 和C 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67%㊁29.25%㊁16.71%和32.36%,A+T 的含量(50.92%)略高于G+C 的含量(49.07%)㊂Cyt b 中共检出13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14%,其中9个为简约信息位点,4个为单一信息位点㊂35条cyt b 序列共定义12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NJ 法构建的单倍型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单倍型聚为一支,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50±0.045和0.00296±0.0001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3.378㊂中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Tajima’s D 值为0.22452,且差异不显著(P >0.10),这表明太湖大银鱼种群稳定,没有经历种群扩张㊂关键词: 大银鱼;细胞色素b 基因;遗传多样性;太湖中图分类号: S9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440(2015)04⁃0840⁃06Genetic polymorphism of mitochondrial DNA cytochrome b (cytb )se⁃quences of Protosalanx chinensis in Lake TaihuLI Da⁃ming, ZHANG Tong⁃qing, TANG Sheng⁃kai, ZHONG Li⁃qiang(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Fisheries Resources in Inland Water ,Nanjing 210017,China ) Abstract : To protect Protosalanx chinensis germplasm,and maintain its sustainable develepment in Lake Taihu,the cytochrome b (cyt b )gene marker was selected for the genetic diverisity analysis.The completed mtDNA cyt b gene se⁃quence (1141bp)of P.chinensis were obtained through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The average contents of base A,T,G and C in 35homological cyt b genes were 21.67%,29.25%,16.71%and 32.36%,respectively,with content of A+T (50.92%)a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of G+C (49.07%).Thirteen variation sites were detected,acconutingfor 1.14%of the total variations,of which nine were parsimony informative sites and four were singletoninformative sites.Twelve haplotypes were identified in 35individuals of P.chinensis ,with the average genetic dis⁃tance among cyt b haplotypes being 0.003,the haplotype diversity and nucleodide diversity being 0.850±0.045and0.00296±0.00017,respectively,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nucleotide differences being 3.378.The phylogenet⁃48ic tree revealed that twelve cyt b haplotypes were clustered into one clade.The positive Tajima′s D value(0.22452)of neutrality test suggests that P.chinensis has a stable population without experiencing population expansion.Key words: Protosalanx chinensis;cyt b;genetic diversity;Lake Taihu 银鱼科(Salangidae)鱼类又称银鱼(Icefish or Salangid),为一年生小型名贵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1]㊂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隶属于银鱼科,新银鱼亚科(Neosalanginae),大银鱼属(Protosalanx),是银鱼科中个体最大的种,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西海岸至瓯江以北各水系及近海岸,系近海河口洄游或淡水定居鱼类㊂大银鱼在中国水体中分布广泛,且具有重要的渔业价值,曾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㊂近30多年来,由于水体生态环境污染㊁水利工程建设和过渡捕捞等因素,中国野生大银鱼的资源量严重下降[2],开展大银鱼资源保护已经迫在眉睫㊂遗传多样性是评估资源现状㊁制定野生种群保护和管理策略的重要前提[3⁃4]㊂有关大银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㊁个体生态学和繁殖生物学等方面[2]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银鱼的遗传学开展了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银鱼的分子系统发育㊁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等方面㊂比如,罗宏伟等分析了三峡库区大银鱼㊁太湖新银鱼和短吻间银鱼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5];郭立等采用4个线粒体基因片段研究了银鱼科鱼类的系统发育[6];Zhang等在长江流域利用cyt b基因全序列对全世界17种银鱼中的15种银鱼属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比较[7];Zhao等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对淮河㊁长江以及珠江流域的太湖新银鱼13个种群共计35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8]㊂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湖泊渔业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9⁃10]㊂在太湖渔业中,银鱼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银鱼占太湖银鱼渔业年总产量的50%以上,产品大都出口,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1]㊂国内学者对太湖大银鱼的胚胎发育㊁生长和食性等进行了研究[11⁃13],但对太湖大银鱼的遗传学研究较少,仅见夏德全等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太湖银鱼种群遗传结构特征[14]㊂近10多年来,则鲜有太湖大银鱼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报道㊂本试验采用cyt 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太湖大银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大银鱼野生资源,以及保护太湖银鱼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㊂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大银鱼于2013年5月采自太湖漫山水域,随机选择35尾样本,其体长在3.1cm至6.5cm之间㊂每个大银鱼样本剪少量尾鳍条放入无水乙醇中固定,带回实验室保存备用㊂1.2 DNA提取大银鱼样本基因组DNA的提取参照Sambrook 等的方法[15]㊂采用分光光度计(Unico UV⁃4802H)和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测定DNA浓度和检测DNA质量㊂置于-20℃储存备用㊂1.3 PCR扩增及测序扩增cyt b基因的引物为L14321和H15634[7]㊂L14321引物序列:5′⁃CCAGTGACTTGAAAAACCAC⁃CG⁃3′;H15634引物序列:5′⁃CTTAGCTTTGGGAGT⁃TAAGGGT⁃3′,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㊂ 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50μl,其中2×PCR Mix 25μl(包括Taq酶1.25U,dNTPs10μmol,MgCl2 0.1mmol),上㊁下游引物(10μmol/L)各2μl,DNA 模板2μl,其余体积用超纯水补足㊂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40s,55℃退火40 s,72℃延伸90s,30个循环;72℃延伸10min㊂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扩增效果好的PCR产物进行割胶纯化后,直接送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测序,为保证所测序列的可靠性,所有样品均采用双向测序㊂1.4 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DNAstar[16]软件对DNA序列进行比对拼接,并辅以人工校对㊂用DnaSP[17]软件计算多态位点数目(N p)㊁单倍型数目(N h)㊁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㊁核苷酸多态性(π)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等㊂用MEGA4.1[18]软件计算序列的碱基组成㊁变异位点和简约信息位点㊂以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构建单倍型分子系统树,并对各分支进行1000次重复检验㊂利用Tajima’s D中性检验分析大银148李大命等:太湖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鱼种群历史上是否发生扩张㊂2 结果2.1 太湖大银鱼cyt b基因碱基组成和变异分析 经校对获得35条cyt b基因同源序列,其长度为1141bp,序列中碱基A㊁T㊁G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7%㊁29.3%㊁16.7%和32.4%,A+T的含量(50.92%)略高于G+C的含量(49.07%)㊂在这1141bp序列中,共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1.14%㊂其中9个为简约位点,4个单一多态位点(表1)㊂这些突变位点中有11个转换位点和2个颠换位点,没有插入和丢失位点㊂表1 太湖大银鱼mtDNA cyt b基因单倍型多态性位点分布Table1 Distribution of polymorphic sites in12haplotypes of Protosalanx chinensis with mtDNA cyt b in Lake Taihu单倍型个体数变异位点18021042943849850150658566674189510891107LTH13G T A C G G C T A C C G A LTH21..........T.. LTH31.C.T......... LTH41.C.T....C.... LTH55.C.T.A....... LTH61.C.T.....T... LTH712....A....T... LTH83...........C. LTH91A.G...A C..... LTH104A.G....C..... LTH111A......C..... LTH122A...........G2.2 太湖大银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35个大银鱼个体共定义12个单倍型(LTH1~ LTH12),其中单倍型LTH7个体数最多,为12个(表1)㊂大银鱼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50±0.045和0.00296±0.0001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3.378,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表2)㊂中性检验Tajima’s D值为正值(0.22452),且差异不显著(P>0.10),表明太湖大银鱼种群比较稳定,没有经历过种群扩张㊂表2 太湖大银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Table2 Parameter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P.chinensis population in Lake Taihu种群个体数单倍型数目(N h)多态位点数目(N p)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核苷酸多态性(π)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Tajima’s D值大银鱼3512130.850±0.0450.00296±0.00017 3.3780.224522.3 cyt b单倍型聚类分析以太湖新银鱼为外群,采用临接法(NJ)构建太湖大银鱼12个单倍型的分子系统树(图1)㊂由图1可以看出,12个大银鱼cyt b单倍型聚为一支,太湖新银鱼单独一支㊂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最大值为0.006,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表3),表明单倍型之间没有出现遗传分化㊂248江苏农业学报 2015年第31卷第4期图1 大银鱼cyt b单倍型的NJ系统树Fig.1 The phylogenetic tree of mtDNA cyt b haplotypes of Protosalanx chinensis表3 太湖大银鱼cyt b基因序列12个单倍型遗传距离(Kimura⁃2⁃parameter法)Table3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12haplotypes of P.chinensis with cyt b sequences(Kimura⁃2⁃parameter method)基因型LTH1LTH2LTH3LTH4LTH5LTH6LTH7LTH8LTH9LTH10LTH11LTH12 LTH1LTH20.001LTH30.0010.002LTH40.0020.0030.003LTH50.0020.0030.0030.004LTH60.0040.0040.0040.0050.005LTH70.0020.0030.0030.0040.0040.002LTH80.0030.0040.0040.0040.0040.0060.004LTH90.0030.0040.0040.0030.0040.0060.0040.002LTH100.0030.0040.0040.0040.0040.0060.0040.0020.002LTH110.0030.0040.0040.0040.0040.0010.0010.0050.0050.005LTH120.0020.0030.0030.0040.0040.0040.0020.0040.0040.0040.0033 讨论线粒体DNA(mtDNA)具有严格的母系遗传,进化速率快,几乎无重组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鱼类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研究,其中细胞色素b基因(cyt b)为重要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其进化速率适中,能够有效反映亚种㊁种群㊁属等不同水平的遗传信息[19]㊂本研究获得了35条太湖大银鱼cyt b基因同源序列(1141bp),碱基G(16.71%)的含量最低,具有明显的反G偏倚,显示出cyt b基因的共同特征[20]㊂共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没有插入或丢失位点,其中11个转换位点,2个颠换位点,结果符合同种鱼类中转换在数量上远超过颠换的特征[21]㊂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变异度,是生物进化与适应环境的基础[22]㊂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是衡量一个物种或群体348李大命等:太湖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遗传多样性的2个重要指标㊂本研究中,太湖大银鱼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50±0.045和0.00296±0.00017,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征㊂有研究者通过对线粒体DNA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将不同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间的组合分成4种类型:第1种类型是较低的单倍型多样性(h<0.5)与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5);第2种类型是高单倍型多样性与低核苷酸多样性;第3种类型是低单倍型多样性与高核苷酸多样性;第4种类型是高单倍型多样性与高核苷酸多样性[23]㊂本研究中大银鱼种群的结果属于第2种类型,该类型是由于经过瓶颈效应后伴随着迅速的种群增长与突变的积累造成,快速的种群增长有利于提高对新突变的保持力而导致核苷酸多样度降低㊂一方面由于过度捕捞㊁环境污染等因素,在上世纪80年代太湖大银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遗传多样性降低,即受到遗传瓶颈效应的影响;另一方面,大银鱼生长快㊁繁殖周期短,能迅速扩大种群数量,有利于积累更多突变㊂因此太湖大银鱼种群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单倍性多样性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特点㊂另外,通过比较本研究太湖大银鱼遗传多样性参数与文献报道[7,11,24]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太湖大银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㊂因此,保护太湖大银鱼种质资源对于保护中国银鱼种质资源的基因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㊂从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和NJ系统树可以看出,太湖大银鱼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非常低,所有单倍型聚为一支,表明大银鱼种群内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这与夏德全等[14]对太湖大银鱼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太湖大银鱼种群内㊁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及遗传距离都十分相近,这可能与历史上大银鱼可能受到较为严重的遗传瓶颈效应的影响有关㊂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cyt b单倍型出现的频率有较大差异,单倍型LTH7个体数有12个,但6个单倍型(LTH2㊁LTH3㊁LTH4㊁LTH6㊁LTH9和LTH11)仅有1个个体出现,这一方面可能是大银鱼种群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可能受到近些年来太湖较大规模大银鱼增殖放流所带来的选择效应的影响㊂假如一旦这些数量较少的单倍型失去,会降低大银鱼的遗传多样性㊂因此,在增值放流之前,有必要对增殖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从而避免增殖放流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㊂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低与其适应能力㊁生存能力和进化潜力密切相关㊂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意味着较高的适应生存潜力,蕴藏着较大的进化潜能㊁丰富的育种和遗传改良潜力㊂物种遗传变异的减少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成活率㊁生长与繁殖效率变低,降低种群个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㊂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太湖大银鱼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但核苷酸多样性较低㊂同时大银鱼的种群波动剧烈,对栖息水环境质量要求很高㊂因此,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太湖大银鱼资源,我们建议加大太湖环境保护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㊁建立大银鱼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一切人类活动㊁控制银鱼捕捞强度和缩短捕捞时间等措施,以实现太湖大银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㊂参考文献:[1] 张 洁.银鱼科鱼类及其物种多样性保护[J].生物学通报,2008,43(6):4⁃6.[2] 王忠锁,傅萃长,雷光春.中国银鱼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2,10(4):416⁃424.[3] AVISE J C.A role for molecular genetics in the recognition andconserva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J].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1989,4:279⁃281.[4] WAITS L.Mitochondrial DNA phylogeography of the North Ameri⁃can brown bear and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J].Conservation Biology,1989,13:408⁃417.[5] 罗宏伟,段辛斌,王 珂,等.三峡库区3种银鱼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J].淡水渔业,2009,39(6):16⁃21.[6] 郭 立,李 隽,王忠锁,等.基于四个线粒体基因片段的银鱼科鱼类系统发育[J].水生生物学报,2011,35(3):449⁃459.[7] ZHANG J,LI M,XU M Q,et al.Molecular phylogeny of icefishSalangidae based on complete mtDNA cytochrome b sequences, with comments on estuarine fish evolution[J].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2007,91(2):325⁃340.[8] ZHAO L,ZHANG J,LIU Z J,et plex population geneticand demographic history of the Salangid,Neosalanx taihuensis, based on cytochrome b sequences[J].BMC Evolution Biology, 2008,8:201⁃219.[9] 谷孝鸿,白秀玲,江南,等.太湖渔业发展及趋于设置与功能定位[J].生态学报,2006,26(7):2247⁃2254. [10]周 毅,石建华,钱 伟,等.太湖藻类分布及其对鱼类的毒性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311⁃313. [11]张开翔.大银鱼胚胎发育的观察[J].湖泊科学,1992,4(2):25⁃37.[12]王玉芬,蒋全文.太湖大银鱼生长特性的研究[J].湖泊科学,448江苏农业学报 2015年第31卷第4期1992,4(1):56⁃62.[13]朱成德.太湖大银鱼生长与食性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1985,9(3):275⁃287.[14]夏德全,曹 萤,吴婷婷,等.太湖中大银鱼㊁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群体的遗传结构[J].水产学报,1999,23(3):254⁃260.[15]SAMBROOK J,RUSSELL D W.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manual[M].3rd ed.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2002:463⁃469.[16]BURLAND T G.DNASTAR′s Laser gene sequence analysis soft⁃ware[J].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2000,132:71⁃91.[17]ROZAS J,SACHEZ⁃DELBARRIO J C,Messeguer X,et al.DnaSP,DNA polymorphism analyses by the coalescent and oth⁃er m ethods[J].Bioinformatics,2003,19(18):2496⁃2497.[18]TAMURA K,DUDLEY J,Nei M,et al.MEGA4: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 is(MEGA)softw are version4.0[J].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007,10:1092⁃1093.[19]GRAY M W,BURGER G,LANG B F.Mitochondrial evolution[J].Science,1999,283(5407):1476⁃1481. [20]ROGERS A R,HARPENDING H.Population growth makes wavesin the distribution of pairwise genetic differences[J].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1992,9(3):552⁃569.[21]KOHER T D,THOMAS W K,MEYER A,et al.Dynamics of mi⁃tochondrial DNA evolution in an imals: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with conserved primer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89,86(16):6196⁃6200. [22]施立明.遗传多样性及其保存[J].生物科学信息,1990,2(1):158⁃164.[23]GRANT W S,BOWEN B W.Shallow population histories in deepevolutionary lineages of marine fishes:insights from sardines and anchovies and lessons for conservation[J].Journal of Heredity, 1998,89:415⁃426.[24]赵 亮,张 洁,刘志谨,等.乔氏新银鱼基于细胞色素b序列的种群遗传结构和种群历史[J].生物多样性,2010,18(3): 251⁃261.(责任编辑:张震林)548李大命等:太湖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2.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相同的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基本相同,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

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癌细胞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被分解为丙酮酸B.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只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CO2量较多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增强的过程可能有①②③3.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B.人红细胞的脂质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排列为两层C.根据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D.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实验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之一4.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大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④C.②和④D.③和④5.下列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正确的是( )A.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原核生物B.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全部芽孢C.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法和化学药物法D.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加热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6.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过度放牧有利于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B.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有垂直结构C.调查某单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可釆用样方法D.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植被的生长7.根据基因与性状关系的流程图分析回答,错误的选项是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非一一对应B.①为转录.是以某段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为模板C.②所示过程为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8.(10分)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C.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D.受精卵中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二、非选择题9.(10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组学研究技术PPT课件

组学研究技术PPT课件

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大片 段DNA克隆
2021/3/7
如: CHENLI
10
● 酵母人工染色体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YAC)
● 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
● 人工附加染色体
(human artificial episomal chromosome,HAEC)
Chapter 10
基因组学研究技术
Capter 1
2021/3/7
CHENLI
1
主要内容
物理图谱 基因转录图谱 基因组功能分析技术 生物信息学技术
2021/3/7
CHENLI
2
2021/3/7
CHENLI
3
物理图谱(physical map)
测定DNA分子,
绘制构成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的排列和间距。
主要是把含有STS对应序列的DNA的克隆片段 连接成相互重叠的“片段重叠群(contig)
2021/3/7
CHENLI
15
1.1 限制酶作图(Restriction Mapping)基本原理
H
待检的DNA
H
EcoR I
H
E
B
E 6Kb
E 9Kb
H
BamHI
H
B 5Kb
B 10Kb
H
E
6Kb
E+B
B
比较
排出酶切片段
2021/3/7
CHENLI
20
完整的物理图谱应包括
基因组的不同载体DNA克隆片段重叠群图
大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图

线粒体DNA多态分析在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线粒体DNA多态分析在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线粒体DNA多态分析在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赵兴波
【期刊名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4(020)001
【摘要】综述了近二十年来线粒体DNA多态分析在动物分类、进化、亲缘关系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线粒体DNA多态分析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总页数】6页(P78-83)
【作者】赵兴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3
【相关文献】
1.Ag-NORs多态性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J], 白文林;马力
2.动物线粒体DNA多态研究及其在鱼类群体遗传结构上的应用( 综述) [J], 胡文革;王金富
3.线粒体DNA多态性在海洋动物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J], 于旭蓉;仇雪梅;柳晓瑜;徐丽
4.等位基因同工酶多态性遗传——海洋无脊椎动物遗传及育种研究的一种新途径[J], 王运吉;许澄源
5.动物线粒体DNA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啮齿动物遗传结构中的应用 [J], 孙素荣;张渝疆;张富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

大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

大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高天翔;陈省平;韩志强;刘进贤;张亚平【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4(034)005【摘要】对大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比较了2种间的序列差异.大银鱼2个个体间细胞色素b 基因序列无差异,小齿日本银鱼3个个体的序列出现了2种单倍型;大银鱼同小齿日本银鱼细胞色素b序列(单倍型SB-1)之间存在86个碱基差异(差异率21%),变异较大.大银鱼、小齿日本银鱼的16S rRNA基因片段种内个体间无序列差异,两种间存在21个碱基的差异(差异率5%),有1个碱基的插入/缺失.由此可见,2种银鱼间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进化速率较快,约为16S rRNA基因片段的4倍.根据细胞色素b序列数据,推算出2种银鱼大概在中新世晚期发生分化.【总页数】4页(P791-794)【作者】高天翔;陈省平;韩志强;刘进贤;张亚平【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Q953【相关文献】1.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J], 郁建锋;韩晓磊;郭倩林;徐建荣2.12种石鲈科鱼类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 [J], 任岗;章群;钱开诚;徐忠能;林小涛3.基于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角蟾亚科部分属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J], 江建平;袁富蓉;谢锋;郑中华4.中国地鼠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J], 宋国华;高继萍;王裕;王春芳;刘田福5.3种白鲑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J], 张俊丽;高天翔;韩志强;郭焱;董崇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OI基因序列的太湖新银鱼遗传多样性

基于COI基因序列的太湖新银鱼遗传多样性

Ab ta t s r c :Ne s l n a h e s s a n u l s t o o a a x t i u n i i n a n a h wi c mme c a mp  ̄a c . T i p c e se d mi o Ch n .o c r n n i — s i f h r ili o n e h s s e i s i n e c t i a c u r g i n i
ln t r f l t d t h a t r f w n i e s s u h r o t e Ye lw v r . .t e r e s o l w a d wae s af i e o t e e se n— o i g r r o t e n t h l i a l v o Ri e ,e g h i r fYe l v o
基 于 C 基 因序 列 的太 湖 新 银 鱼 遗 传 多样 性 OI
张 迪 , 雷光春 龚 , 成 王 忠锁 ,
( : 京 林 业 大 学 自然 保 护 区 学 院 , 京 108 ) 1北 北 00 3
(: 2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北京 10 4 ) 00 8
( 天 鹅 洲 白暨 豚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 首 44 0 3: 石 3 40)

Hu i e a h ,Ya gz n te,O u
a d P a le c n e r t .Amo g t e e rv r b i s h n z v r tss t e t e mo ti o a tr go o h s s e is wi h ih s n h s e a n ,t e Ya g e Ri e e t o b h s mp  ̄ n e i n f rt i p ce t t e h g e t i s t h

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郁建锋;韩晓磊;郭倩林;徐建荣【摘要】作为东南亚所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之一的太湖流域河川沙塘(Odontobutis potamophila)长期被归为河川沙塘鳢.为明确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在沙塘鳢属中的分类地位,克隆测定了其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在同源的658 bp长的12S rRNA基因序列中,有变异位点187个,简约信息位点133个;在同源的528 bp 的16SrRNA基因同源序列中,有变异位点98个,简约信息位点45个.通过与其他沙塘鳢属鱼类的12S rRNA基因列比较发现,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与福建河川沙塘鳢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114,大于种内的遗传距离(0.00 ~0.024),且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中发现,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与中国河川沙塘鳢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123,大于种内的遗传距离(0.00~0.016).12S和16S rRNA 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鳢有别于其他类别的沙塘鳢,且与已知的河川沙塘鳢存在分子遗传进化差异.【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12【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河川沙塘鳢;12S rRNA;16S rRNA;遗传距离【作者】郁建锋;韩晓磊;郭倩林;徐建荣【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us)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塘鳢科(Eleotridae)沙塘鳢属(Odontobutis),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钱塘江及闽江各水系,喜栖息于泥沙或草石相混的浅水区。

中国沙塘鳢的分类目前主要从形态进行,伍汉霖等根据沙塘鳢的头部感觉管孔C的有无及感觉乳突的排列方式,将中国沙塘鳢分为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海丰沙塘鳢(Odontobutis haifengensis)、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4个种[1]。

2025届临汾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临汾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临汾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是人体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柱形图,如表是组成人体细胞中的部分元素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元素 a b c含量65% 18% 10%A.若图表示细胞鲜重化合物含量,则甲化合物是蛋白质B.若图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甲化合物具有多样性C.若表格表示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含量,则b是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元素D.若表格表示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含量,则表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是碳元素2.一个人从25℃的房间进入0℃的冷库中,将会发生的是A.总产热量增加B.总散热量降低C.产热量一直等于散热量D.只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3.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4.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呼吸酶的合成与结构②有关B.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结构①和④都存在碱基A和T的互补配对D.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B.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杠柳是一种很好的固沙植物。

一种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的分子鉴别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的分子鉴别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的分子鉴别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大命,张彤晴,潘建林,唐晟凯,刘燕山,钟立强,刘小维
申请号:CN201610829411.0
申请日:20160918
公开号:CN106399500A
公开日:
201702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的分子鉴别方法。

一种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的分子遗传鉴别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分别提取待鉴定的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基因组DNA;(2)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的Ctyb基因;(3)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
序,Cytb基因第45位点碱基是T的为大银鱼,该位点是C的为太湖新银鱼。

该方法能快速、简便、准确、有效地鉴别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结果稳定性好,重复率高,填补了目前国内分子生物学标准鉴别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的空白。

申请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地址:210017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湖东路9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太湖新银鱼线粒体DNA的电镜观察

太湖新银鱼线粒体DNA的电镜观察

太湖新银鱼线粒体DNA的电镜观察
谢志雄;杨代淑
【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
【年(卷),期】1998(022)004
【总页数】2页(P391-392)
【作者】谢志雄;杨代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224
【相关文献】
1.太湖新银鱼和近太湖新银鱼脂肪酸组成分析 [J], 刘红;曹志华
2.太湖新银鱼线粒体DNA物理图谱及分析 [J], 谢志雄
3.太源产太湖新银鱼个体生殖力与繁殖温度 [J], 盖玉欣;朱茂晓
4.太湖新银鱼线粒体DNA的制备 [J], 吕朝阳;谢志雄;杨代淑;郝广勤;熊全沫
5.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卵细胞粘丝的电镜观察 [J], 龚世园;张训蒲;张建伟;何胜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e , vl u tx ad l o a w r aaye , eids ne b ten DN s r cl l e hn S l i s a S m slr e l dGe t iacs w e mt A w e c a d a en a n a a e n z n c t e e au t

08 .8



1 .2 71 1 .2 71
Pvu u
Ba H I m Ec RI o Psl t
1 .2 71
93 .7 60 .8 821 .
39 .1
1 .2 71
1 . 1 71 1 .2 71 1 .3 71
2 . 2遗传距离
采用双酶法构建的太湖新银鱼 mDNA物理图谱见图 2 t 。共有 6 种限制性内切酶数据, 其中红点维属酶切位 点为该属中保守位点或在大多数种间较为保守的位点。参加比较的位点共占mDNAI4- b t 1-18p的序列, 3 约占
动物线粒体 DN micodi DN mDN 一般是共价闭合的环状双链 DN A( t hnr l A, A) o a t A,基因组结构简单、稳
定,遗传上具有相对自主性,遵循母性遗传方式,进化速度快〔 ,而且mD A的限制性内 ’ 〕 tN 切酶图谱具有相对
的科 属稳定 性, 这些使得 mt A 成 为研究物种 起源、遗 传分化和 系统进化 的 良好模 型。 DN 太 湖新银 鱼 ( esl x hes C e)属 鱿 形 目 ( am nfr e) N oaa ti ni hn n a u s S l o i m s、胡 瓜鱼 亚 目 ( s ri i o O me d ) o e ,银鱼科
b te mu o Nead (99. l eeir os ut n to , GMA w s d aa z y fr l f i L 17)P y gnt e nt co m hd UP h o a n i ho c c r i e , ue t nle a s o y
te e c ai si a d m l u r do rm a et lhd d el : gnt ds ne h gnt r t nhp n te e l d n rga w s a i e a rva d te e c t c e i e o l s h o c a e s bs n e e h e i ia
poe akle ipoeue T e aae s p s kns rsii ednc ae(v且, rvd ai l s cdr. c vg se m o i id o etco no ul s Pu l n y r s h l e i a f t x f rtn e s B m , o, lEo I Pi w s emi dT e yil p o mt A f m ti es a HlX lSl cR ad l a dt n . p s am s DN s N a uni h a , n s ) e r e h h c a f r o . h s
P yi l p A a s o Mi codi D A h s a Ma ad l i f t h nr l c n n y s o a N
fo Ne s l n t iu n i Ch n r m o aa x h e ss e a
XI Zhxo g E iin YANG i u ONG a we HAO a g i Z Das h XI Qu n i Gu n qn HANG c u Deh n
备太湖新银鱼 mDNA t ,构建了其 6种限制性内切酶的物理图谱,结合红点娃属 ( a ens a Sllu t )和畦属 vi a x (a o)的大西洋蛙 ( a o a)的mt Sl m S l slr m a DNA物理图谱进行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为其分类及系统进化的研 究提供资料,初步探讨了这些鱼类 mDN t A间的趋异性及其进化地位,为银鱼幼态持续机制及避形目鱼类的系
遗传 HE E IA (ei ) 1 6 9 9 R D T S in 2() 一1 1 8 B jg 0 :1 9
太湖新银鱼线粒体 D A物理图谱及分析① N
谢志雄 杨代淑 熊全沫 郝广勤 张德春
( 武汉大学生命 科学 学院, 武汉 407) 3 02
摘 要 采用改进的碱裂解法制备太湖新银鱼线粒体 DN A,构建其 Pu B mH . o, 几 vI , a l X l S h a Eo I Pt 6 cR 和 s 等 种限制性内切酶的物理图谱。比较了继形目3 I 种鱼的线粒体 DN A物理图谱,根据限 制性位点差异法计算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利用 U G P MA聚类分析法构建分子聚类图,结果表明:红
02 2 .0 7
01 2 ,2 3
04 0 .8 0
注: 对角线右上方为限制性位点共享度,左下方为限制性位点核昔酸的平均取代值 几
N. h e s Ch n tiu ni a s e
S leiu tx av l s a n a
S. l s ar a
兀%
图 3 类平 均聚类进化树
红点蛙属与大西洋蛙间mD A核昔酸平均取代值为1. %,与Gee 9整理的蛙科 (a oi e tN 23 2 r 等( w ) Sl n a) m n 鱼类中 红点蛙属与蛙属间mD A核昔酸平均取代值 17 tN 1 %的结果很接近,依据Bo n ’ . rw 等〔 ”提出的’ 百万年 每
(a ni e,新银鱼属( 。有关银鱼科的 Sl g a) a d 2 ) 分类尚无定论,新银鱼属中的分类情况尤为复杂〔 ) 3 。银鱼具有幼 . 4
态持续现象 (et y0 2 no n) 95年Jra 最早提出银鱼的骨骼几乎没有骨化,Br指出银鱼似乎是幼态持续的鱼 e 1 odn e g 类,伍献文等明确提出银鱼具有幼态持续现象〔 。对银鱼幼态持续机制与进化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个体发 s )
酶 酶切 产生 的片段大小 见表 1 .
图 1 太湖 新银鱼 mt NA限制 性 内切酶酶切 电泳 图谱 D
x ) N / d ;: b Pu 2 a Eo I . A Hn1 1 a . H; : c ; . D i I , v . R
b P t c B m ; X o; S l . l . Hl d h l e al s ; a . . .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1 期
谢志雄等: 太湖新银鱼线粒体 D NA物理图谱及分析
1 7
育过程中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各器官系统发育协调的机制及其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关银鱼幼态持续现象分
子水平的 研究工作已 有报道〔 ,但有关其mD 6 ) tN A方面的 研究工作还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改进的 碱裂解法制
mt NA基 因组 的 0 一O %. D . . 7 8 mD t NA 间 限制 性位 点共 享度 及 限制 性位点 核昔 酸 的平均取 代值 ( 传距 离) 见表 2 遗 ,利 用 UP GMA 聚类 分析 法构建 的分 子聚 类图见 图 3 .
F E F F B F E J E B E 0 F
tx- S slr 1 6 T i id ae ta S l g a d e e f m l o i e lr aa - . i2 . %. s n i t h t a i e r d S m nn ere a s 3 a h c c s a n d i g r v o a a ai K y od N oaax hes C e , tc o di DNA P yi l p e w rs esl t u ns n M i h n r l , s a m n a i i h o a h c a
. ‘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研究遗传差异的数学模型” ,依据限制性位点差异法计算各物种 mt DNA间的遗传距离,采
用U G (ne h d r r p hd atmt m a) P MA wi t pigo mt wt rh ec n聚类分析法(〕 u g e a- u e o i i i e h 1构建分子聚类图。 2
统分类和 遗传进化 等方面 的深 人研究积 累资料。
1材




1 . 1材料来源
太湖新银鱼于 19 年 1 月和 19 1 月取自湖北省广水市徐家河水库,起网后液氮冷冻,-7 94 1 95年 1 3℃保存备
用。
1 mDN . t A的制备 2 太湖新银鱼mD A制备方法参照Tm r和A t k ( 的 tN au a o ua 方法改进,mD A限制性内 s 7 ) tN 切酶酶切、片段 大小的确定及物理图 谱构建参照戴建华等〔 的方法。 8 , 1 . 3遗传分析 参考有关文 90,结合红点鲜属和大西洋蛙mD A的物理图谱进行比 献〔1 . ) tN 较分析,按Ni i 建 e和L川〕 立的
2结 果 与 讨 论
2 mD 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图谱 . tN 1
根据电泳结果测得太湖新银鱼mt A分子大小为 1. k, DN 71 b与文献报道的动物 mDN 2 t A分子大小在 1.- 57 -
15 9 k 之间的结果相符〔 。太湖新银鱼mD A限制性内 .b ’ 〕 tN 切酶酶 泳图 切电 谱见图1mD A经6 ; N t 种限制性内 切
m t NA D 拟 t i u n i Che a h e ss n N. h e ss n t u n i Che ai 0 2 4 .24 Salei u t x v ln s a a 02 8 .30 S. l r s a a 02 6 .9 3
S leiu tx avl s a n a S slr . a a
(ol e LfSi cs W ua Unvri , hn 0 7) C lg o i c ne, h n i sy Wu a 4 0 2 e f e e e t 3
A s at h mi c o di DNA m DNA f m esl x h es C e w s p r b te - bt c T e t h n r l ( t r o a ) N oa n ti ni h n pe ae y i r o a a u s a r d h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