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作品《走到人生边上》简介和精彩摘抄

杨绛先生作品《走到人生边上》简介和精彩摘抄

杨绛先生作品《走到人生边上》简介和精彩摘抄

寄语:钱钟书婶婶对杨绛评价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哲学家周国平评价杨绛说:“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专家杨绛的同事郑土生在杨绛百岁生日时献诗《寿星颂》:“静观兴衰具慧眼,看透美丑总无言。才识学德传五洲,崇高心灵享永年。今天分享的是杨绛先生作品《走到人生边上》简介和精彩摘抄,欢迎阅读。

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走到人生边上》简介:

在书中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书的后一

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多篇散文构成。在《论语趣》一文中,杨绛提到,钱钟书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

精彩选摘:

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傻蛋、笨蛋、浑蛋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的可以一辈子欺世盗名。有才华、有品德的人多灾多难,恶人当权得势,好人吃苦受害。所以司命者称“造化小儿”。“造化小儿”是胡闹不负责任的任性孩子。我们常说“造化弄人”。西方人常说“命运的讽刺”,并且常把司命之神比作没头脑的轻浮女人,她不知好歹,喜怒无常。所以有句谚语:“如果你碰上好运,赶紧抓着她额前的头发,因为她背后没有可抓的东西了。”也就是说,好运错过就失掉了,这也意味着司命之神的轻浮任性。

可怪的是我认为全不讲理的命,可用各种方式计算,算出来的结果可以相同。这不就证明命有命理吗?没有理,怎能算呢?精通命理的能推算得很准。有些算命的只会背口诀,不知变通,就算不准。

算命靠“八字”。“八字”称“命造”,由“命造’推算出“运途”。“命造”相当于西方人所谓“性格”(character);“运途”相当于西方人所谓命运(destiny)。一般星命家把“命造”譬喻“船”,“运途”譬喻“河”。“船”只在“河”里走。十年一运,分两步走。命有好坏,运亦有好坏。命造不好而运途通畅的,就是上文所说的笨蛋、浑蛋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可以欺世盗名。命好而运不好,就是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受排挤,受嫉妒,一生困顿不遇。命劣运劣,

那就一生贫贱。但“运途”总是曲曲弯弯的,经常转向。一步运,一拐弯。而且大运之外还有岁运,讲究很多。连续二三十年好运的不多,一辈子好运的更不多。我无意学算命,以上只是偶尔听到的一些皮毛之学。

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作《说卦》、《序卦》、《系辞》、《文言》等,都是讲究阴阳、盈虚、消长的种种道理,类似算命占卜。反正有数才能算,有一定的理才能算。不然的话,何以算起呢?

人能做主吗?

既然人生有命,为人一世,都不由自主了。那么,“我”还有什么责任呢?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就行了。

人不能自己做主,可以从自己的经验来说。回顾自己一生,许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但有些事是否由命定,或由性格决定,或由自由意志,值得追究。

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某高官曾许钱锺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锺书一口拒绝不要。我认为在联合国任职很理想,为什么一口拒绝呢?锺书对我解释:“那是胡萝卜。”他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我认为他受到某高官的赏识是命。但他“不吃胡萝卜”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自由意志。因为在那个时期,这个职位是非常吃香的。要有他的聪明,有他的个性,才不加思考一口拒绝。

抗日胜利不久,解放战争又起。许多人惶惶然只想往国外逃跑。我们的思想并不进步。我们读过许多反动的小说,都是形容苏联“铁

幕”后的生活情况,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处境,所以我们对共产党不免害怕。劝我们离开祖国的,提供种种方便,并为我们两人都安排了很好的工作。出国也不止一条路。劝我们留待解放的,有郑振铎先生、吴晗、袁震夫妇等。他们说共产党重视知识分子。这话我们相信。但我们自知不是有用的知识分子。我们不是科学家,也不是能以马列主义为准则的文人。我们这种自由思想的文人是没用的。我们考虑再三,还是舍不得离开父母之邦,料想安安分分,坐坐冷板凳,粗茶淡饭过日子,做驯顺的良民,终归是可以的。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是不得已。

又如我二十八岁做中学校长,可说是命。我自知不是校长的料,我只答应母校校长王季玉先生帮她把上海分校办成。当初说定半年,后来延长至一年。季玉先生硬是不让我辞。这是我和季玉先生斗志了。做下去是千顺百顺,辞职是逆水行舟,还兼逆风,步步艰难。但是我硬是辞了。当时我需要工作,需要工资,好好的中学校长不做,做了个代课的小学教员。这不是不得已,是我的选择。因为我认为我如听从季玉先生的要求,就是顺从她的期望,一辈子承继她的职务了。我是想从事创作。这话我不敢说也不敢想,只知我绝不愿做校长。我坚决辞职是我的选择,是我坚持自己的意志。绝不是命。但我业余创作的剧本立即上演,而且上演成功,该说是命。我虽然辞去校长,名义上我仍是校长,因为接任的校长只是“代理”,学生文凭上,校长仍是我的名字,我的印章。随后珍珠港事变,“孤岛”沉没,分校解散,我要做校长也没有机缘了。但我的辞职,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命,是我

的选择。也许可说,我命中有两年校长的运吧。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烈士杀身成仁,忠臣为国捐躯,能说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命中注定的吗?他们是倾听灵性良心的呼唤,宁死不屈。如果贪生怕死,就不由自主了。宁死不屈,是坚决的选择,绝非不由自主。做主的是人,不是命。

第二次大战开始,日寇侵入中国。无锡市沦陷后,钱家曾有个男仆家居无锡农村,得知南京已失守,无锡又失守,就在他家晒粮食的场上,用土法筑了一座能烧死人的大柴堆,全家老少五六口人,一个个跳入火中烧死。南京失守,日寇屠杀人民、奸污妇女的事,很快就传到无锡了。他们不愿受奸污、被屠杀,全家投火自焚。老百姓未必懂得什么殉国,但他们的行为就是殉国呀!能说他们的行为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不由自主吗?这事是逃到上海的本乡人特到钱家报告的。钱锺书已去昆明,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 1. 前言 2. 四个问题 3. 小故事 4. 我的心得 5. 后记 1. 前言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有一份小小的期待,常常在朋友圈看到关于杨绛先生的文章,不管是她自己写的生活小短文,还是别人对她的评述,让人感觉这是一位平淡朴实却又不失生活乐趣的老先生,在书的目录当中可以看到有关鬼神、灵与肉、人生价值等的讨论,想必能给那些依旧被这些问题所困扰的人提供一些线索。 2. 四个问题 世上真的有鬼神么?不管用“鬼”、“神”还是“灵魂”,其相同之处,是说在我们可见的这幅躯体之外,还有我们看不见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科学的证据证明,然而,看不见的东西未必不存在。 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同时兼具了动物属性和灵性良心,与生俱来的动物属性让我们变得贪食、骄傲、贪婪、邪淫、嫉妒、懒惰、愤怒(即七宗罪,同时包含在佛家所说的贪嗔痴里),驱使我们在生活中犯下各种各种的罪(佛教也称造业),动物属性不停地跟人的灵性良心做斗争,“恶”与“善”博弈的结果无非有两种:“善”占上风,“恶”占上风,除了极少数的修行者可以做到完全的自我克制外,大多数的人,即使在世人眼中已经很有修养,也难免在“恶”念之前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才会慨叹“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旋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

到底是人定胜天还是天命难违?命理肯定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易经》大概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这些规律。我们也或多或少听说过,有的算命先生的确可以算出来福祸吉凶,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该来的总会来”不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生中的很多事情确有“天意”。当然,在某些时候,人可以由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选择。 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天生万物,属人类最灵,万物之灵的人类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伟大的文明固然可歌颂,然而文明的背后又暗含了多少普通人的心酸?需知世上苦人多,如果真的有慈悲的造物主,为什么它要让人经历那么多的苦难,甚至有的苦难常常超越了普通人的承受度?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也许只有容纳了灵魂和信仰,才会变得有意义,相信灵魂不灭,有信仰,才会有合理的价值观,附着在信仰上的人生才会有价值。我们总认为信仰有种接近于愚昧、迷信和宗教的危险,所以有的人宁愿相信金钱和权力这些看得见的东西,或者徘徊在信和不信之间,或者干脆什么都不信得过且过,然而,世上确有可以深信的,至少对我自己来说,有两件事情毋庸置疑,一件是佛陀的教诲,另一件则是父母对自己的爱。按杨绛的话说,人会死,然而灵魂不灭,人活着会经受各种各样的磨练,这些磨练以肉体为中介,淬炼的是人的灵魂,“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3. 小故事 在“注释”部分,杨绛还记录了几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在“喜鹊”的故事中,喜鹊筑巢、生子、失子、守望……过去的悲欢、希望、忧伤,恍如一梦,都成过去了,读来也让人有一种浮生若梦的感觉; 在“论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孔子可敬可爱,他的弟子也各有其秉性,在杨绛的笔下,《论语》不再是印象中那本严肃地教人如何做人的名著经典,而是忽然间变得有趣了起来; 在“胡思乱想”那一章,当看到“阿季!快回来吧!我们等

人生边上

翻阅杨绛先生九十多岁写就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里面谈到的是这位耄耋老人对于生与死的执着的思考。这让我想到了我九十多岁的老奶奶。 老奶奶的名字,我不清楚,许多人都不清楚。或许随着人渐渐变老,名字这些身体之外的东西便会随着时间而逐渐远去。老奶奶喜欢打麻将,这是在她老了之后,因为年轻的时候要忙的事太多了,没时间喜欢。她打麻将时习惯将双肘撑在双腿靠近膝盖的地方,弯着腰,抬着头,眯着眼,瞅着小桌上的牌。出牌不快,喜欢思考一下。我有时候坐在她旁边看她打牌,偶尔纠正一下她的出牌错误。她偶尔会谦虚地听取我的建议,不做声,任由我出牌。我跟她解释为什么这么出牌,她只是微微地笑着,看我一眼。老奶奶耳朵聋,听力“时好时坏”。赢了牌就会拍着手哈哈大笑,没赢的话有时候就会说叨着把牌丢向牌桌中间,弓着手背洗牌。感觉不到她在生气,只觉得可爱,像小孩子闹脾气。 她牙齿还有三颗,左边一颗在下边,右边上下各一颗,但是不对着。吃东西的时候全靠牙龈磨。牙龈很红,很平滑。 除了牙齿,就是耳朵了。有时候你声嘶力竭地向她喊她也听不见(我觉得应该是声音太大听不清了)。以前我觉得老奶奶耳朵不好,于是每次都刻意很大声地跟她说话,我问她:“你吃了吗?”她一脸迷茫看着我,我又说:“吃了吗?”再一遍:“你—吃了—吗?”她一脸嗔怪:“吃了,你小点声。” 不过别人问她的时候少,除非有晚辈来探望时寒暄寒暄。平时总是她问的问题多。“谁家的谁结婚了?”、“谁谁是不是生病了?”、“啥时候收麦子?”等等。人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事情凭着一点蛛丝马迹都能揣摩出个大概来,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她的观察力。 老奶奶很聪明。喜欢看电视,听不见声音,就自己“创作”剧情,有时候八九不离十,有时候让人忍俊不禁。早年电视上播过一个葛优代言的广告,是吃一棵绿色的小药草。后来,过了几年,又代言了一个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之类的广告,他和冯小刚两个人坐在商务舱里对话。老奶奶看到这个广告就会指着葛优给我们解释说:“这个人现在有本事了,那会儿穷的吃草,现在混好了。”我从老奶奶的评论中感到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味道。 人老就是病。前两年老奶奶总是生病,所以去年让奶奶们帮她把寿衣都备好了。冬天对于老人是一个坎,每年过了冬天,就算是又多活了一年。老奶奶爱干净,吃饭时总是把一个小方手绢摊在腿上,坐得离桌子一两尺的距离。即使生了病卧养在床的时候,也要把稀疏的头发一直保持整整齐齐。换洗的内衣物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让别人洗的。 我最近一次回家见到老奶奶,眼睛添了干红、流泪的毛病。拿着小手绢一会儿擦一下。胸闷的老毛病倒是好多了,似乎不见了。瘦小的身体里似乎又充满了生命力。看到我小舅舅家的小女儿,可能喜欢的很,把两手搁在腿上,手掌朝上自然地曲着,挺着稍弯的背坐在沙发上,眼睛带着笑意地看着小姑娘在那里蹦蹦跳跳,像随时等待着小姑娘扑到她的怀里来。脸上的笑容很活泼,让人觉得温暖。

杨绛先生作品《走到人生边上》简介和精彩摘抄

杨绛先生作品《走到人生边上》简介和精彩摘抄 杨绛先生作品《走到人生边上》简介和精彩摘抄 寄语:钱钟书婶婶对杨绛评价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哲学家周国平评价杨绛说:“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专家杨绛的同事郑土生在杨绛百岁生日时献诗《寿星颂》:“静观兴衰具慧眼,看透美丑总无言。才识学德传五洲,崇高心灵享永年。今天分享的是杨绛先生作品《走到人生边上》简介和精彩摘抄,欢迎阅读。 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走到人生边上》简介: 在书中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书的后一

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多篇散文构成。在《论语趣》一文中,杨绛提到,钱钟书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 精彩选摘: 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傻蛋、笨蛋、浑蛋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的可以一辈子欺世盗名。有才华、有品德的人多灾多难,恶人当权得势,好人吃苦受害。所以司命者称“造化小儿”。“造化小儿”是胡闹不负责任的任性孩子。我们常说“造化弄人”。西方人常说“命运的讽刺”,并且常把司命之神比作没头脑的轻浮女人,她不知好歹,喜怒无常。所以有句谚语:“如果你碰上好运,赶紧抓着她额前的头发,因为她背后没有可抓的东西了。”也就是说,好运错过就失掉了,这也意味着司命之神的轻浮任性。 可怪的是我认为全不讲理的命,可用各种方式计算,算出来的结果可以相同。这不就证明命有命理吗?没有理,怎能算呢?精通命理的能推算得很准。有些算命的只会背口诀,不知变通,就算不准。 算命靠“八字”。“八字”称“命造”,由“命造’推算出“运途”。“命造”相当于西方人所谓“性格”(character);“运途”相当于西方人所谓命运(destiny)。一般星命家把“命造”譬喻“船”,“运途”譬喻“河”。“船”只在“河”里走。十年一运,分两步走。命有好坏,运亦有好坏。命造不好而运途通畅的,就是上文所说的笨蛋、浑蛋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可以欺世盗名。命好而运不好,就是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受排挤,受嫉妒,一生困顿不遇。命劣运劣,

杨绛经典散文《走在人生边上》

杨绛经典散文《走在人生边上》 杨绛经典散文《走在人生边上》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杨绛经典散文《走在人生边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原文 一个人在人生路上走,谁又能不曾迷茫,不曾彷徨过呢?梦醒了,调整好自己,未来还是在未知中度过愉快。不喜欢有挑战的生活,就不知道青春是如何的热血澎湃。如果败了,或许不能从头再来,可是人生哪里有多少时间能给我们耽搁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珍惜眼前的一切,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没有资格抱怨,只能够利用好自己的眼前。 我喜欢思考自己的人生,幻想自己的未来,哪怕一觉醒来生活依旧,可是绝对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我就是我,喜欢走自己的人生。喜欢有个性的生活,不想芒然一生而碌碌无为。或许只是自己在异想天开,或是痴人说梦,可是自己却依旧不到心不死,坚信未曾认输不曾输。我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有梦想的人不算可笑,可笑的是连梦想都没有的人。或许自己无法成功,可是也绝对无怨无悔。 人最容易在松懈的时候沉沦,沉浸在宽松的环境里,只会将自己的斗志消磨殆尽。没有压迫时,也就没有了动力。终日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的该干些什么。想在等待中期望奇迹出现,其实只不过是在拖延。 人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当有诱惑的时候,更加容易沦陷其中,而将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忘却。所以说真正的困难不在经济,环境的干扰更令人无奈。自己所想的,与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有很大的出入。也不是说自己不明白道理,只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了自己。没有外在的约束,没有被命运折磨的.压迫感,自己也就越发的迷惘。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就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整个人也荒

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南京移动电源定制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 2014年7月17日,杨绛103岁。而钱钟书去世已经有16年时间了。这对夫妻,一同走过了大半辈子,终究抵不过病痛的侵蚀,钱钟书走先了。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女儿钱瑷和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后,钱钟鲁和妻子陈霞清去见大嫂杨绛,她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有。对于悲痛和酸楚,她从不多著一字;潺潺缓缓地道来,举重若轻。 不久之后,杨绛开始写《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详尽地记录着他们仨相处的时光。 与外界不多接触的她,早就借翻译兰德的诗,写下了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每年都要“躲”生日,她一再告诉出版社等机构不要去她家看望,也不要祝寿。杨绛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 杨绛96岁那年写下散文集《走在人生边上》:“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

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三里河南沙沟寓所,钱钟书和杨绛的家很容易辨识。几百户人家里,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进行装修的,如今只有他们一家。 杨绛说:“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这里离钓鱼台国宾馆极近,小区门口有人站岗,里面清一色三层旧式小楼,楼距很宽,中间是静谧的乔木和草坪。 1977年立春,钱钟书一家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居所。37 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稀世的分量。 “他们家不是一般的朴素啊~”曾经有记者专门去他们住所采访过他们同小区的邻居,每个人都这样感叹。钱杨夫妇过着极其简朴的日子:素粉墙、水泥地,天花板上还有几个手印,据说,那是钱钟书在的时候,杨绛登着梯子换灯泡留下的。 客厅即书房,中间安放着一张大写字台,钱钟书过去坐这里,他走后杨绛继续在此伏案,坚韧地写出《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等近作,年届白寿的她如今仍天天读书,笔耕不辍。 家里一切都保持钱钟书在世时的旧样。西墙边放着两张沙发,专为接待客人;东、北两排靠墙书柜,实际仅一个书架,且多是工具书;南面一溜明亮的玻璃窗,映出主人的剔透。

杨绛经典作品语录大全

杨绛经典作品语录大全 “杨绛的散文作品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作品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杨绛经典作品语录,希望你喜欢。 杨绛经典作品语录 1) 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杨绛《我们仨》 2) 人的那点灵光,也微弱的只够我们惶恐地照见自己多么愚暗。人的智慧自有打不破的局限,好比猫儿的聪明有它打不破的局限。——杨绛《杂忆与杂写》 3)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越远,越怕从此不见。——杨绛《我们仨》 4)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杨绛《我们仨》 5) 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光点儿的大小。——杨绛《将饮茶》 6)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福的生活”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杨绛《我们仨》 7) 所谓穷,无非是指不置办家产,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没有保障的,不仅病不得,老不得,也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或专长的事。——杨绛《将饮茶》 8) 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

走到人生边上经典语录

走到人生边上经典语录走到人生边上经典语录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感情是很难控制的人是很可怜的——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只记得一句时常萦回心头的话:人在当时的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不错啊,人做得了主吗?——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 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 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己的私欲. 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侦查嫌疑犯那么窥伺自己,在自己毫无防备,毫无掩饰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愿. 在这种境界,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会憧然警觉:"啊!我自以为没有这种想头了,原来我没有看透自 己!"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偏护自己了,这样才会认真修身. 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清欲,超脱小我,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人情好逸恶劳,斗来斗去,疲倦了,就想歇歇了。而人之常情又不肯认输。倦怠了,就对自己说:“行了,可以了”,于是停止了战斗而对自己放松了。我们往往说:“世上还是好人多”。这就是说,大凶大恶只是少数,完美的圣人也只是极少数的。处于中间地位的大多数,虽然不是圣人,也算是好人了,其实他们只是对自己不够明智,不自觉地宽容了自己,都自以为已经克制“小我”,超脱了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大凶大恶、十恶不赦的下地狱,永远在地狱里烧。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若说考验,就该像入学考试一样,同等的学历,同样的题目,这才公平合理。 佛家轮回之说,说来也有道理。考验一次不够,再来一次。但因果之说,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个因是什么呢?人生一世,难免不受人之恩,或有惠于人,又造成新的因果,报来报去,没完没了。而且没良心的人,受惠于人,只说是前生欠我。轻率的人,想做坏事,只说反正来生受罚,且图眼前便宜。至于上刀山、下油锅等等酷刑,都是难为肉体的。当然,各种宗教的各种说法,我都不甚理解。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不过,宗教讲的是来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人。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 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的聪明朋友们,他们所谓“什么都没有了”,无非断言人死之后,灵魂也没有了。至于人生的价值,他们倒并未否定。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与爱戴。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有赖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呢?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俗证:“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

《走在人生边上》读书心得范文5篇

《走在人生边上》读书心得范文5篇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其首次坦诚自 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下面给大 家分享一些关于《走在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首先,该书是在杨绛女士96岁时写成,也许很多人在这个年纪,已 经病卧于床,无心学术,抑或是早已命归西天,去了另一个世界。可又正 是这个年纪,正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时候,对人生的感慨也是最多的,杨绛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下这一本书。 人活在世上的价值到底有什么杨先生在书中不止一次的思考这个问题。杨先生在书的一开头就提到了死的问题,按着中国的抑或是世界其他地方 的传统,说死都是不好的,可不提不代表不用面对。人类惧怕死亡,是普 遍的规律,所以有很多淡化死亡的说法,有说去往天堂的,有说去往西天的,但天堂和西天在如今的科学下不都不复存在了吗 对于人生一世到底有何价值,杨绛先生提出,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在他 或她的一生中作出了多大贡献,而是本身身为人、身为万物之灵这件事就 很重要。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真正价值所在,才不会因建功立业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默默无闻而自怨自艾。 书中也提到了对善恶的思考,性善和性恶,两个矛盾的方面,一直被 人所争论。现在或许大都相信性恶论,于是出现各种各样的"信任危机", 就拿我们来说,好逸恶劳就是我们经常表现出来的恶。不到最后关头绝不 完成任务甚至到了最后关头也完不成,这种现象叫"懒癌",在多少人身上,懒癌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杨先生在书中则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提出人的灵 性良心是主宰着人之善恶的关键。灵性良心占上风,人们就可克制住小我,

控制住贪逸的本性,灵性良心被弃置,那这个人的良心也就输了,内心的 欲望膨胀,往往变成极恶之人诸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之类。本性是好的, 才改的好,本性就是恶的,怎样也变不回好的,这也是我自己认同的。 我庆幸我还走在人生的中央,很多问题可以从现在开始重新思考。我 也相信我们的本性是好的,是可以改过来的,是可以变勤奋的。 杨绛先生想明白自己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 《走到人生边上》的前言中,杨绛先生这样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 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了,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 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从这一段话可以知道,杨绛先生的这本书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生的价值,一个是灵魂的去向。 杨绛先生提出人生的价值在于灵魂对肉体的支配。这两者在同一个个 体中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人的本性中包含的懒,贪,色等七恶,七恶与 人的灵性良心背道而驰。所以这两者相遇时,人就会出现各种烦恼忧虑, 若处理不当自会有一些心理的`问题。而当人的肉体经过千锤百炼拥有足 够的灵性良心时,人就会要求自己不断的完善自身,驱动自己追求更有意 义的人生。所以人生在世遇到的一切困难需要我们坦然面对,因为人肉体 上的磨练会得到灵魂价值上的累加,灵魂的价值长久不灭。 杨绛先生老年说的话必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她也悟出了很多很多道理,下面,我来就她的这本《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中结合她所说,说 说我的看法。 走到了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对生活一定有很多的感悟,虽然她自己 觉得自己老了,但是她并不是那种消极的人吧可以说。她说:“我们不能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其首次坦诚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该书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虽说:“老即是病”,老人免不了还要生另外的病。能无疾而终,就是天大的幸运;或者病得干净利索,一病就死,也都称好福气。活着的人尽管舍不得病人死,但病人死了总说“解脱了”。解脱是谁的解脱呢?总不能说是病人的遗体吧?这个遗体也决不会走,得别人来抬,别人来埋。活着的人都祝愿死者“走好”。人都死了,谁还走呢?遗体以外还有谁呢?换句话说,我死了是我摆脱了遗体?还能走?怎么走好?走哪里去? 没想到他们的回答很一致,很肯定,都说人死了就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但“薪尽火传”却是说明躯体消灭后,生命会附着另一个躯体继续燃烧,恰恰表达灵魂可以不死。这就明确证实比喻不能用来判断事物的真伪虚实。比喻不是论断。 所以我也相信莎士比亚的话: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好在我一个人平平常常的人,无党派,也不是教徒,没什么条条框框干碍我思想的自由。而我所想的,只是浅显的事,不是专门之学,普通人都明白。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走,就什么都没有了?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一、神和鬼的问题 有人说,我们的亲人,去世后不再回家,不就证明鬼是没有的吗?我认为,身后的事,无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支限于今生今世。

杨绛先生励志经典语录

杨绛先生励志经典语录 杨绛先生励志经典语录90句 杨绛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今天小编整理了杨绛先生励志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杨绛先生励志经典语录 1.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将饮茶》 2. 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杨绛 3. 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随和的人,只是性情有点孤僻,常闷闷不乐,甚至怀疑自己有忧郁症,并且觉得自己从出世就是个错,一言一行,时候回想总觉得不当。我什么都错,为什么要有我这个人呢?——《洗澡》 4.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百岁感言》 5.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杨绛 6. 在大的时代里,个人正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偶尔的讽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静地一步步走向坟墓而已。命运于此,并不是一个悲剧,不过是巨大的讽刺。——《干校六记》 7.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杨绛 8.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百年感言》 9. 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这又谈何容易呢!——《洗澡》

10.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杂忆与杂写》 11.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 12.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杨绛 13.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我们仨》 14. 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走到人生边上》 15. 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杨绛 16. 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杨绛 17.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我们仨》 18.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杨绛 19.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何为好的教育,何为好的婚姻》 20.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 21.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 22. 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又嫉妒。——《洗澡》 23. 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我们仨》 24. 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我们仨》

《走到人生边上》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想五篇

《走到人生边上》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想五篇 《走到人生边上》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想1 第二次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感触颇多。 第一次读它还是20__年冬天,真没想到时间过的真快,去年一年就这么哗啦过去了,完全没有什么浓墨重彩。看来还是得多多记录,多多做些有挑战的事情,才能让记忆更加刻骨铭心一些。 这本书记录了杨绛对人生一些抽象问题的思考。比如神和鬼的问题、人是否有灵魂、人的本性是善是恶、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作为90多岁(当时写书时候)高龄的知识女性来说,每天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加之她和钱钟书的性情都是偏向于喜静,好读书,思考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是最自然不过的,可以看出,钱钟书和女儿离去后,杨绛也随时准备着『回家』。她想得很多,想到死了穿什么衣服去天堂,以什么容貌去见爹妈、钱先生和女儿。她做了种种假设,如果是以现在的样子去见他们,肯定是爹妈不认识她,因为她太老。如果是以十几岁的样子去呢,钱先生和女儿又不认识她。哈哈。真有趣儿。 她喜欢《论语》,书中在阐述观点时,引述了大量《论语》里面的语句。她读《论语》读出了个性的形象。 比如孔子最爱弟子中的子路,并把每一个弟子的特点都能分析出来;她还对孔子的夫人特别感兴趣,因为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寝不言』等言辞,可以看出他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极高,那这背后服务他的是谁呢?可不就是夫人么?由此推断,孔子夫妇肯定感情甚好。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番猜想。 多少人从小背《论语》,恐怕并没有这么有趣的思考,只是力求知道文言文的意思,已算不错。还会去考虑作者背后的事情么?不会。 杨先生又教会我们读经典的一招了,就是把书读活了,要放开大脑去大胆地想象。记得在大三上古代文学课时,一位年轻的男老师讲古诗词时会大胆想象,描绘一些场景,又会延展出相关典故及文化背景,这就显得既有趣又有学问,所以,比其他课程,逃课的人少多了。 杨绛先生从小有个温暖高知的家庭,父母的感情甚好,家庭温馨,也为日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教育心得随笔-写给人生的边边(精编版)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教育心得随笔:写给 人生的边边 编者按:我们很多人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写给人生的边边。 写给人生的边边 乔亚龙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杨绛先生自问自答的一部小书《走到人生边上》。虽说是自问自答,杨先生在结束语里又提到,我是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这篇文字是把头脑里糊里糊涂的思想认真整理了一番,等待着聪明的读者,能对这篇自问自答给予批评并指出其中的错误。 突然想起小时候下雨天,爸妈不在家,我又无处可玩,只能和爷爷坐在廊檐下看雨。阴沉沉的天,雨密密地落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爷爷年纪大了,无论阴晴都很少出门,不过像这样的下雨天,倒也难得有个小孙子乖乖的坐在旁边听他说话。跟爷爷聊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无非是后天的考试万一考得不好怎么应付家长,昨天

的评书里罗士信到底有没有搠死来护儿,柜子上陶罐里的葡萄干到底是谁偷吃完了诸如此类的一些事。和爷爷一起聊天很轻松,也很任性。想说就说,不想说就直接闭嘴不理。 他要是稍微带点责备的语气,我就会噌地立起来,威胁他你再这样我就走啦!老人也没办法,只能抽一口烟袋,轻叹一口气,然后找下一个能逗引孙子兴趣的话题接着聊。和家长就不行,跟朋友聊天也没有这样我行我素的。只有在爷爷这儿,他永远顺着你,而且永远受着你的臭脾气。我想他应该是很无聊吧,那么大年纪了,朋友们几乎都死了一大半了,活着的出门还得别人搀着抬着。像这样的下雨天,除了那个小小的收音机,也只有孙子能坐在旁边陪着说说话,解解闷了。 写这本书的时候,杨先生已九十多岁了。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在听一个积古的老奶奶絮絮叨叨的碎碎念,说生死,说灵魂。看到自己不感兴趣的篇章了,直接跳到下一节,前后意思居然还挺连贯,因为下一节她还是在絮絮叨叨的说生死,说灵魂。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注释,但不是注释前一部分的文字,而是把前一部分涉及到的生活中的故事罗列出来。老人家摘下老花镜,浑浊的老眼开始闪现一些亮亮的光,提到那些曾经出现在自己生活里的人,她有时候会不由自主的笑笑,有时候又会黯然地擦擦眼睛,好一阵感伤。可是却不会流泪。 老人都很少流泪。或许时间已经放弃了老人,任他静静老去,死掉,悲伤就更不能把老人怎么样了。老人们的眼泪已经干涸了。杜甫

走在人生边上

走在人生边上 读完杨绛先生的大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感触良多。此书是杨先生在96岁高龄写完的,这是一个百岁老人在人生暮年对真理、对生与死、对命运、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和思考。 众所周知,杨先生是大学者钱钟书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译家、作家。前些年,杨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洗澡》和回忆录《我们仨》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去年商务印书馆推出了这本《走到人生的边上》后,立刻在读者中引起阅读旋风,我就此书印象最深的方面谈谈感受。 多年前,钱钟书先生写过一本《写在人生边上》,堪称经典。若干年后,杨先生写《走到人生的边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读性极强的书。两本书像双子座,在中国读书界风光无限。钱钟书杨绛夫妇在专业追求、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谓志同道合。他们从牵手结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风风雨雨走过,实为不易。此书的副标题是“自问自答”,很谦虚,丝毫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杨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此书中,注释部分将近占去全书一半的篇幅,这在当代出版的图书中是不多见的。一般书(古籍除外)注释部分都是书的附属部分,而此书每篇注释都一段尘封的往事,是对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鲜活例证。每篇注释可单独成篇。比如:阿菊闯祸、劳神父、三叔叔的恋爱等篇幅,本身可当作都好散文拿来读。 书中,杨先生谈到了“修身之道”。人的身体需要锻炼,人的品德需要修炼。她说:人的躯体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烧。可是人的灵性良心,愈炼愈强。孔子强调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灵性良心锻炼肉体,得有合适的方法,肉体需要的“饮食男女”,不得满足,人就会病死;强烈的感情不得发泄,人就会发疯。灵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时候,的宽容,许可身心和谐。克制自己,当恰如其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篇1 《走到人生边上》是一本探讨人类灵魂和精神的书籍,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哲学家史蒂芬·金。这本书探讨了人类灵魂的本质、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灵魂的归宿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等问题,作者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人类灵魂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人类灵魂是一种超越肉体的存在,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精神本质。作者认为,人类灵魂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有感知的,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 接着,作者探讨了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他认为,灵魂和肉体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灵魂的肉体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肉体的灵魂也是不存在的。作者认为,人类需要通过肉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和意识,而灵魂则可以通过肉体来体验世界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然后,作者探讨了灵魂的归宿。他认为,人类的灵魂最终会回到宇宙中,成为宇宙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存在,人类的灵魂最终会回归到这个无限的、永恒的存在中。 最后,作者探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人类精神和意识的体现,是人类灵魂不断追求进步的表现。作者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建立在人类精神和意识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在人类灵魂不断追求进步的基础上。 总之,《走到人生边上》是一本探讨人类灵魂和精神的书籍,作者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本书对于读者来说,不仅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也是一次对人类精神和意识的思考和探索。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篇2 第一章:边缘 在阅读《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其标题吸引。作者杨逐贤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独特的个人经历,带领我们走进了这个富有哲思的领域。书中的第一章“边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描绘了一个模糊的界限,让我们思考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杨逐贤在书中提出:“人生是一个边界,也是一个界限,我们需要理解这个边界的意义。” 第二章:天堂与地狱 第二章“天堂与地狱”让我对生死有了更深的理解。杨逐贤通过描述天堂和地狱的对比,让我们明白,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开始。在天堂中,人们享受着永恒的快乐,而地狱则是痛苦和折磨的象征。杨逐贤指出:“天堂并非没有痛苦,而是我们选择善良,从而避免了痛苦。”这种对死亡和重生的深入探讨,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 第三章:人类 第三章“人类”揭示了人类的本质和弱点。杨逐贤以人类对自身的探索为线索,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是宇宙中的一种智慧生命,但也存在着自私、贪婪等弱点。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克服这些弱点,做出更善良的行为。杨逐贤的观点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人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第四章:灵魂 第四章“灵魂”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杨逐贤通过对灵魂的探讨,让我明白,人的生命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有精神的存在。他指出:“灵魂是生命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00字5篇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00字5篇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00字1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了,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这是杨绛先生在本书前言中所写的一段话。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在九十六岁高龄时所写的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书。滚滚红尘,显然杨先生已经走得够久,时间正在从她的身上碾过去。对于人生,她也有自己的丰富经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于生命的哲思,对于探讨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我希望通过杨先生对生命的解读,来找寻自我的价值。 本书分两部分,一半论文,一半散文;一半讲理,一半讲故事,用故事当理论的“注释”。前半部分,充满了杨绛先生对于鬼神、人生、命运、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自序第一段写到:我是从医院前门出来的。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就是“回家”了。这样充满智慧与幽默的文字,读上去引人发笑的同时,也有着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而在本书的注释部分,杨绛先生用故事来构建她自己的世界。看似寻常的故事,其实有着她自己的人生智慧。《劳神父》、《孔子的夫人》等几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带来的美感,朴实的文字流露出的是漫长人生的平凡。《记比邻双鹊》,看似写的是喜鹊一家,实则是通过对小鹊的死亡,传达出对自己亲人离世的深切感怀。像杨绛先生这样一个沉醉在精神世界里的人,她和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而亲人的离世,则让她的精神世界有所坍塌,她也在用一生来修补她自己遭受的创伤。平淡的叙述,不加修饰的白描,更加感人至深。《胡思乱想》这一篇,读完确实引人深思。作为一名年近百岁的老人,死亡是自己时时刻刻可以感知、触摸到的,而要如何去面对死亡,杨绛先生似乎也在文中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回答。《她的自述》延续了杨绛先生一贯的白描写法,通过想对奶奶讲的话,给读者铺开了一条时间通道,把读者带到了当时的场景中去。并用这样的故事和描写,解答众人对于命运的问题,让读者与她的思想进行碰撞。而最后

走在人生边上(1000字).docx

走在人生边上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杨绛。 一位老人坐在一颗长着些许青苔的石头上仰望着星空,思考着人生,时而点点头,时而摇摇头,神情时而高兴,时而皱眉,时而若有所思……这位老者的头发短短的,白白的,瞧着挺慈祥,似乎有滔滔江水般的言语要与你说。这便是我想象的杨绛先生的模样。 走在人生的边缘上,先生经历了大风大浪,相信她的为人也比常人多了一份淡定自如和对生死的豁达,少了一分年轻的活力、莽撞,否则,她怎能在人生的边缘处写成此书呢? 对她来说,酸甜苦辣不过是过往云烟似的,只担心到那个地方时遇见自己的父母,这副满头白发的样子他们可能认出自己?即便如此,她仍然心如静水,似乎在等待着那个时刻,又在等待的同时争分夺秒活着,按自己的原则,活出自己的精彩,为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留下自己能留下的美好事物。 听人说,一般睿智的老者都痴迷思考,尤其是那些曾经未解开或依然疑惑的问题。杨绛先生似乎就是如此。对于鬼神、人性、灵魂、天命等问题,先生都有自己的见解,虽然我与先生各执己见,但不得不说,对于先生的见解,我是充满敬佩的。 古今中外,对于“死”这个字眼都是委婉地表述,如“驾鹤西去”“离开”等词语。而走在人生边缘上的先生已有九十多岁,如此高龄,却能在书中洒脱地谈及“死”,这种超我的人生境界值得我敬佩,值得我学习。 在我们这个科学的时代,城里人很少讨论鬼神的问题,毕竟用科学无法解释鬼神的问题,而用科学解决问题早已成了大家的习惯。先生在书中说“神和鬼的问题”时,谈到了“唯心”主义与迷信不完全相同,

不能划等号。例如,信念是一个心里的抽象概念,人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人们需要信念。还有常说的自然规律,一代代科学家都发现了很多规律,但有一些是错误的,必须推翻。如此看来,规律可能不全面,可以突破,可以补充。在文中,先生还回忆自己小时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她已走在人生的边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准确算出家中遭遇的事情,她仍然记忆犹新。算命先生可能不知道什么现代科学和真理,只是根据《易经》《周易》推算命运的起伏。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到现在先生也想不通。 人的身体需要锻炼,人的品德也需要修炼。书中,先生谈到了“修身之道”。她说:“人的躯体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烧水淬。可是人的灵性良心,愈炼愈强。孔子强调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灵性良心锻炼肉体,得有合适的方法,肉体需要的‘饮食男女’,不得满足,人就会病死;强烈的感情不得发泄,人就会发疯。灵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时候,得宽容,允许身心和谐。克制自己,当恰如其分。所谓‘齐之以礼,和之以乐’,就是用礼乐来调节、克制并疏导。”这番话道义很深。要想成为君子,必须历经磨难,并且还要有强大的自制力,这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如先生所说,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人虽渺小,人生虽短促,但人的精神和灵魂还在传承着。 《走到人生的边上》是杨绛先生在晚年对人生诸多问题的集中思考,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人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无法回避。这本书是先生的智慧结晶,也不是我一两天就可以完全解读的。以后常常翻阅,便会有不一样的心得,体会不一样人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