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九至第十章)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九至第十章)

第九章残疾人社会保障

第一节残疾人社会保障概述

•一、残疾人的定义

1、国际劳工组织《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因正式承认的身体或精神损伤在适当的职业获得、保持和提升方面的前景大受影响的个人。

2、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宣言》•任何由于先天性或非先天性的身心缺陷而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取得正常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上一切和部分必需品的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定义:身体、智力或者精神状况违反常规和偏离正常状态,而使其参与社会的能力受到影响的人。

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

•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分别为:视力残疾1263万人;听力残疾2054万人;言语残疾130万人;肢体残疾2472万人;智力残疾568万人;精神残疾629万人;多重残疾1386万人。

•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2518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人5984万人。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

ν 1、机会均等原则–立法上的平等–就业机会的平等–平等地享有环境–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平等–平等地履行义务

ν2、特别扶助原则–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第4条规定: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助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证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三、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意义 1.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2. 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 3. 有利于实现残疾人的自身价值; 4. 保证残疾人的生活和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价值理念

ν 1、早期:供养理论

ν 2、20世纪50年代:回归社会论:走出封闭状态、进入社会,如社区康复

ν 3、增能理论:站在人的发展的立场上,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使残疾人在一定程度上回复他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如职业康复

ν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实现“平等、参与、共享”五、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五、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1、康复保障

•康复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给予残疾人物质帮助,使他们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交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于某种手段,改变生活,增强自立能力。

有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2、教育保障•教育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保障患有残疾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享有平等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教育机会,使残疾人教育成为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不仅是残疾人取得生存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且是其分享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

3、就业保障•就业保障即国家和社会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享有就业的同等机会。•如,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有集中就业分散就业

4、文化生活保障•文化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丰富、活跃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5、福利保障•福利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救助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中指出,应使残疾人平等分享因社会经济发展而改善的生活条件,使因重残而不能自立的人也能达到与其他公民相同的生活水平。•在福利保障方面。各国的做法多种多样,主要是救济补助金制度。

6、环境保障•环境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保证残疾人能够进出和享用公共建筑、设施、公共住房和公共交通工具,并通过宣传促进公众对残疾人的理解,消除种种妨碍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无障碍环境】:–物质上——道路、公共建筑;–精神上——信息、交流;–交通方便、生活方便、交流方便。

第二节发达国家的残疾人社会保障

一、英国

1、残疾人医疗康复–身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ν 2、残疾人就业–法律规定:凡雇用20人以上的企业,有义务雇用企业职工总数3%的残疾人。–残疾人职业康复福利服务

ν 3、残疾人教育

二、瑞典法律规定:每一个市政府有义务帮助每一个残疾人过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ν 1、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物质生活保障

–残疾养老金、残疾儿童护理补贴、残疾保险

ν 2、残疾人医疗康复

ν 3、残疾人就业

ν 4、残疾人教育–主张尽可能不让残疾儿童进入收容设施与其他儿童隔离《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三、美国

ν 1、残疾人政策演变ν 2、残疾人保障:残疾年金、患矿尘病矿工的特别津贴制度、住宅保障等ν 3、残疾人医疗康复ν 4、残疾人就业ν 5、残疾人教育ν 6、无障碍环境:“无障碍标准”

四、日本ν 1、残疾人保障:8类经济困难者扶助ν 2、残疾人医疗康复ν 3、残疾人就业ν 4、残疾人教育ν 5、无障碍环境

第三节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

一、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ν 1、残疾人康复: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后页案例“康复医疗新规”)

ν 2、残疾人教育:“全纳教育”、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随班就读”、教育经费减免优惠等(后页案例)

ν 3、残疾人就业:获得劳动报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回归社会主流(后页案例)

ν 4、残疾人文化体育

ν 5、无障碍设施建设(后页案例)

案例分析: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一方面在某些地区无环境建设还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已有的无障碍设施利用率极低,浪费严重。

三、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组织建设

ν我国于1988年3月15日成立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总部设在北京。中国残联是经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各类残疾人的全国性统一组织,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服务。

ν其组织机构包括:中国残联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执行理事会(下设办事机构)、评议委员会、专门协会、地方组织、团体会员。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组织体系保证了我国各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存在问题与改革方向

ν 1、存在问题−服务水平低,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筹资渠道单一,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用较为混乱;−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ν 2、改革方向−劳动福利模式;−单纯福利型模式。

具体对策建议: 1. 强制推行依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2. 强制推行无障碍设计规范; 3. 为残疾人提供特别服务; 4. 增设解雇保护; 5. 研究、开发和生产适用残疾人使用的产品; 6. 对农村残疾人给予特别关注; 7. 制定《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 8. 进一步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

补充案例:ν社会福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案例分析

◼案例:喜憨儿洗车中心:为心智障碍者建筑一个“梦想家园”

◼案例:企业雇佣残疾人是纳税筹划还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第十章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险

员工福利(职业福利、机构福利)是以单位或社会团体为责任主体,专门面向内部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

员工福利计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部分

第一节员工福利的含义和内容

一、员工福利的定义

员工福利(Employee Benefit)指薪酬中的非工资性收入,包括短期福利(12个月内)、长期福利(12个月以后)、带薪假期、权益计酬(利润、股权)、辞退补偿、退休后福利等。[IAS19(4)]

法规中的福利构成

联想薪酬体系

联想薪酬体系——福利

对员工福利的理解:

1 员工福利是组织用以改善雇员家庭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一种辅助性措施和公益事业。

2 员工福利具有均等性。这种均等性表现在履行了劳动义务的本组织员工均有享受各种组织福利的平等权力。

3 员工福利的给付形式多样,包括现金、实物、带薪休假以及各种服务,而且可以采用多种组合方式。

4 福利,无论是实物支付还是延期支付,通常都有类似固定成本的特点,。

5 受国家强制力的约束。

6 福利已经发展为薪酬结构中一种制度化的项目。

二、员工福利的发展历程

三、员工福利的功能

四、员工福利的内容

(一)按福利项目类型分类

(二)按法定与否分类:

− 1、政府规定的法定福利

− 2、非法定福利(自定福利):收入保障计划、健康保健计划、员工服务计划

1、政府规定的法定福利

即政府通过立法要求单位必须提供给员工的福利。一般包括社会保险、职工伤病补助、工伤事故补偿、法定休假、生活困难补助等。

相关法律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职业病防治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第七十五条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

国家提倡劳动者个人进行储蓄性保险。

•第七十六条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

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

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

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

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

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

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案例2:企业可以有选择地为员工办理参加社会保险的手续吗?

•最近,刘某发现,企业只为单位里业务骨干办理了社会保险的参保手续,而没有为他办理社会保险。私人企业可以有选择地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的参保手续吗?

•案例分析:不能,私营企业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我国

《社会保险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

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

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

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某企业有选择地为员工办理参加社会保险

手续的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社会保障的强制性原则。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是一个国家法律、法

规赋予的,是法定的,是任何单位必须执行的。

2、非法定福利(自定福利)

1)收入保障计划

收入保障计划,主要是指设计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现期收入(利润分享和员工持股计划)或未来收入(企业年金、团体人寿保险)水平的福利计划。

(1)企业年金。也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私人养老金、职业年金计划等,是企业或行业自主发起的员工养老金制度,作为老年收入(主要是社会养老保险金)的一个补充来源。对于企业来说,它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福利体系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延期支付的工资收入。企业年金一般由雇主缴费,或者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建立保险基金,经过长期积累和运营作为退休雇员的补充养老收入。国家鼓励企业开展企业年金计划,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为职工建立

补充养老金。

(2)人寿保险计划。是由雇主为雇员提供的保险福利项目,是市场经济国家比较常见的一种组织福利形式。团体人寿保险的好处是,由于参加的人多,相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相同的保险产品。(3)住房援助计划。住房援助计划包括住房贷款利息给付计划和住房补贴。前者是针对购房员工而言的,指组织根据内部薪酬级别及职务级别来确定每个人的贷款额度,在向银行贷款的规定额度和规定年限内,贷款部分的利息由组织逐月支付,也就是说,员工的服务时间越长,所获利息给付越多;后者则指无论员工购房与否,每月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员工支付一定额度的现金,作为员工住房费用的补贴。

在我国,主要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雇主和员工都要按照员工工资的一定比例(5%—12%)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入职工的公积金账户。职工在购买住房的时候,可以使用公积金。没动用的公积金,或公积金账户有剩余资金的,在员工退休的时候按规定返还给职工。

2)健康保健计划(商业健康保险)

•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范围和程度的有限性,客观上为组织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留下了空间。发达国家常见的健康保险计划有三种形式:一是参加商业保险;二是参加健康保险组织;三是参加某个项目的保险。

•我国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局限,也有一些企业为职工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计划。这些计划基本上都是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费支付封顶线(社会均工资的四倍)设计的补充保险计划,支付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开支。典型的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补充保险;工会组织主办的补充保险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举办的补充保险等。

3)员工服务计划

(1)员工服务计划的概念。这是一种组织为员工提供的、旨在帮助员工克服生活困难和支持员工事业发展的直接服务的福利形式。

(2)员工服务计划的主要类型。员工服务计划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雇员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 EAPs)。这是一种治疗性福利措施,针对员工酗酒、赌博、吸毒、家庭暴力或其他疾病造成的心理压抑等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的服务计划。②员工咨询计划。雇主从一个组织中为其雇员购买一揽子咨询

时间,可由雇员匿名使用。雇员在那里可以得到的服务范围包括:家庭冲突问题的解决、丧亲之痛的缓解、职业生涯咨询、法律咨询以及退休咨询等等。

(2)员工服务计划的主要类型:③教育援助计划。这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或培训手段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的福利计划,分为内部援助计划和外部援助计划。内部援助计划主要是在组织内部进行培训,开设一些课程,一些有能力的企业甚至开办自己的大学,如摩托罗拉。外部援助计划是对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如大学或其他培训组织接受培训的员工的学费进行适当补偿的福利。④家庭援助计划。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实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我国特有的、老人养护以家庭为主的传统文化背景条件下,我国独生子女一代面临的家庭看护问题日益影响着员工对组织的投入程度,组织不得不将帮助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庭看护问题纳入组织福利构建考虑的项目之内。

第二节员工福利与社会福利

员工福利同社会福利并存,是社会福利的有益补充。

一、员工福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国学者对福利事业的划分:

•李怀康等人认为,用以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公益性事

业和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均可称为福利……

从享受的范围、水平和举办者的地位来分,福利事业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在全国范围内以全体居民为对象而举办的福利事业,称作国家福利;

第二层次是在一定行政区域或区域内以该地区居民为对象而

举办的福利事业,一般是由当地政府举办的,称作地方福利;

而员工福利则属于第三层次的福利事业,它是各企业、事业、

国家机关等单位通过建立集体生活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及补贴制度等方式贴补本单位(或本系统)职工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集体消费以及共同性需要或特殊生活困难而举办的公益性事业。

二、我国员工福利的现状

三、转型期我国员工福利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员工福利社会化进程缓慢;

企业员工福利层次低;

员工福利存在总量适度的问题;

企业员工福利的结构不合理;

企业员工福利的制度安排不到位;

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四、转型期我国员工福利建设的制度安排

政府应切实重视职业福利的作用,制定相关支持性政策和法规;

进一步加快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第三节社会保险概述

一、社会保险的概述

1、社会保险的定义:

指国家通过征税或征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筹互济,对参保人失业或在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提供经济帮助、减轻其生活困难的制度。

2、社会保险的特点:

社会共济、国家干预和主导、责任分担

3、社会保险和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

商业人身保险:人寿保险、人生意外险、健康保险等

4、我国社会保险的内容:

《社会保险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缴费达到法定期限且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年老者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的社会保险制,其目标是实现“老有所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三部分组成,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费,在参保人因患病和意外伤害而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其医疗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目标是实现“病有所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三部分组成,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工伤保险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对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从而造成死亡、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职工及其相关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4、失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为失业而暂时失去工资收入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为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创造条件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5、生育保险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缴纳保险费,其职工或者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5、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方针

(1)广覆盖,即扩大社保的覆盖面,使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纳入到社保制度中来。

(2)保基本,即社保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需要为主,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决定的,社会保险待遇应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水涨船高”的正相关关系。

(3)多层次,即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外,还有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以及补充性的商业保险。

(4)可持续,主要是社保基金收支能够平衡,自身能够良性运作,在人口老龄化来临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持续,不给财政造成过大的压力,不给企业和个人造成太大的缴费压力。

二、医疗保险概述

1、定义:

–医疗保险是一种防范与分担就医经济风险的社会制度。这种

制度由政府组织,参保人共同缴费组成医疗保险基金,当参

保人发生医疗费用时可以向保险基金申请补偿。

医疗保险的特点

–第三方支付,即社会保险部门为参保人向医疗机构支付医药费;

–制度涉及多方利益、运作复杂,除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关系

外,还需处理“医-患-保”之间的关系;

–支付频率高;

–收益多少与缴费多少无关。

3、医疗保险简史

(1)医疗保险的前身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民间保险组织;

–1850年,美国,商业健康保险

(2)确立和扩展

–1883年,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医疗保险制度的

确立;

–20世纪初,英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北欧各国

(3)发展和改革

–20世纪70年代后,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成为改革重点,制度设计

理念发生变化

4、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内容

(1)基本医疗保险资金的筹集:

–现收现付制,依据资金的给付确定,主要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不以营利为目的;

–缴费由用人单位(工资总额的6%)和个人共同缴纳(2%);

–个人账户资金按照基金积累制运营;

–社会统筹资金通常在统筹范围内统一使用、统一管理,具有互

济互助的功能

(2)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

–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特殊服务类、非疾病治疗类、诊疗设备和医用材料类、治疗项目类、其他;–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诊疗设备和医用材料类、治疗项目类其他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内容

(3)资格条件

–参保和缴费;

–符合“两定点三目录”和“逐级转诊”规定。

(4)待遇支付与待遇水平

–起付线;

–封顶线;

–报销比例。

三、失业保险概述

1、失业保险制度的概念

是针对劳动者失业这一风险因素而设立的社会保险项目。失业保险制度是指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工资收入时,由政府或者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2、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

·保障对象是失业的劳动者;

•保障项目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失业风险是由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导致;

·失业保险资金只能实行现收现付制

3、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

•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政府通过立法强制实施;

•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工会为主、自愿参加;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并存的失业保险制度

实例:英、丹、日

案例:农民工需要缴纳失业保险费吗?

李某为某公司雇用的农民工。2016年8月,李某开始到该公司工作,公司每月从其工资中扣100元钱作为失业保险缴费。这合理吗?

四、工伤保险概述

1、概念界定

【工伤保险】:是参保人因工伤或者职业病而丧失劳能力时,本人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得到物质补偿的一种社会制度安排。

【工伤】:是因工作和与工作相关的人身伤害,也称为职业伤害。

【职业病】:是指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职业性疾病。

2、特点:

1补偿不究过失:指在劳动者负伤后,不管过失是雇主还是雇员本人,工伤者均可获得收入补偿。

《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

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2个人不缴费:全部由雇主缴纳;

3待遇较高:一次性补偿与长期相结合;

4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3、工伤保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工伤自理阶段:

−工业化初期,工人自己承担后果,亚当·斯密“风险

承担理论”;

−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职业伤害增加

雇主责任阶段:

−遵循职业危害原则与归责原则:“补偿不究过失”;

−建立雇主责任保险制度:雇主自理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

工伤社会保险阶段:

− 1884年,德国,《工伤保险法》;

−当前最普遍的工伤保障形式。

4、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

1、工伤预防

−降低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

−减少社会经济损失和工伤保险费用支出;

−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

−有利于减轻雇主的道德风险。

2、工伤康复

−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复习材料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复习材料 第一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发展 1、1942年英国发布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又被称为“贝弗里奇报告”。 2、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包括:基督教教义、重商主义经济学。 3、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政策主要有:灾害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贫困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定人群救助、临时救助。 4、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从收容遣送变为救助管理,强化了自愿受助。 5、现行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减免所得税,免征营业税,先征后返增值税。 第二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的基本关系 1、在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有代表性的四大主义分别是: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2、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就要实行:社会职能社会化,社会事务社会办,社会福利社会化。 6、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社会办。 8、第三部门: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之外的“非营利部门”,它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其突出特点是志愿性、公益性和民间性。在国外,第三部门为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部门的总称,在国内主要指非营利的民间组织。12、对家庭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是通过社区、社团、社工以及志愿者和社区成员去实施的。 15、市场经济学说中的公平包括:机会均等、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结果公平。 18、社会救助主要是满足受助者的生存需要,社会福利则主要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 1、社会救助: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生活保障政策。社会救助时一种政府或社会行为;救助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4、社会救助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乡村贫困救助、农村五保制度、灾害救助、特殊对象救助等。 12、依据救助手段,社会救助可分为: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以工代赈。 14、穷人与资产理论常识人迈克尔谢若登认为,资产积累和投资是脱离贫苦困难的关键,建议设立个人发展账户。 第四章社会福利的一般理论 1、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政策。其中:国家和社会是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其本质主要体现在经济福利性上,是难以采取市场调节的社会公共领域;它穷掉社会化,福利的提供是开放式的;社会福利以提供服务为主;社会福利的目标不仅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还在于促使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5、按照社会福利资源的提供方式,可分为现金给付型、实物给付型和社会服务型社会福利。 8、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主要有: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霍布森的最大社会福利思想。 9、旧福利经济学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论述了福利的含义。 17、反对私营化社会服务的理论派别是:民主社会主义。 第五章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 2、学者对贫困的界定包括:缺乏说、排斥说/剥夺说,地位说,能力说。 8、阶层贫困:亦称结构性贫困,是指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11、确定贫困线的方法有:市场菜篮法(标准预算法),恩格尔系数法,生活形态法,国际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论 一、福利与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中所有个人的社会、经济、健康和娱乐的需要。社会福利旨在提升所有年龄群体的社会功能,无论他们是富裕还是贫穷。 (一)福利的概念(welfare ) ●人们通常将福利理解为“幸福”或“幸运”,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福利可以定义为能够让人们生活幸福的条件。 ●联合国社会开发研究所这样来认识福利的,它首先把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营养、居住、保健等,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类是基本的文化需求,包括教育、娱乐、休闲及人类生活的保全;第三类是在人的基本的生存需求和文化需求获得满足之后而向往的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它是在前两个需求获得满足的基础上,追求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过程,即是福利。 (二)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广义的社会福利,如联合国给社会福利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福利是社会服务与机构间的有组织联系,在于协调个人和团体,在契合其家庭和社区学期的原则下,获得生活、健康及人际关系各方面的满足,使其能充分发挥潜能以增进福祉。” ●从社会制度或政府的政策措施的层面来界定社会福利的概念,认为社会福利就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服务”,此为狭义的社会福利。 良谨教授将中国社会保障体制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定义为:“社会福利是作为国家的社会政策,由国家或社会立法或政策围的全体公民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狭义的角度给社会福利下一个定义:社会福利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是国家、集体和社会为保障立法和政策围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作为设置和专业的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有关项目、利益及服务的国家体系。这种体系可以帮助人们满足其社 会、经济、教育和健康的需要,这种满足了的需要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福利的另一种含义来源于学术专业的界定。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福利是“指 针对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社会服务提供的机构、项目、个人和政策的研究”。 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福利是比社会工作更广泛的概念:社会福利包含社会工作。在实践的层面上,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一)传统的观点 在我国社会学界,多数学者认为社会福利从属于社会保障, 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均衡的概念和内涵。 2.掌握经济效率的含义。 3.理解并掌握交换的、生产的以及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并会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图示分析。 4.了解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之间的关系。 5.了解社会福利函数,并会用其来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6.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建议: 课时: 0.5周,共1.5课时 二、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 般 均衡 论和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论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理论实现过程经济效率 实证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状态 社会福利函数 效用可能性曲线 不可能性定理 效率与公平

三、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提要 (一) 一般均衡理论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意义 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 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2.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瓦尔拉斯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他认为经济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体系,当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产函数为已知时,就能从数学上论证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可以同时达到均衡状态,即整个经济可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量都有确定的量值,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极大化,所有市场的供需总量相等。 简单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四个方程组来表示:商品需求方程组、要素需求方程组(要素供求相等方程)、厂商供给方程组(商品价格与生产成本相等方程)和要素供给方程组。由于模型假设要素收入等于产品价值,故此四个方程组中必定有一个方程不是独立的。通过令任一商品为货币商品并以此货币商品定义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便可使模型的未知数数目与相互独立的方程式数目相等,从而满足方程组即模型有解的必要条件。 3.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关于一般均衡的实现,瓦尔拉斯假设采用的是“试错法”。即在市场中存在一个自由拍卖人,其任务就是寻找并确定能与市场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他寻找均衡价格的方法就是:首先它随意报出一组价格,经济当事人根据该价格申报自己的供给和需求,如果所有市场供求均达到一致,则将这个价格固定下来成为均衡价格;如果供求不一致,则拍卖人调整价格,报出另一组价格,即当某个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就提高价格;反之则降低价格。这样就可以保证新的价格比原来的价格更加接近于均衡价格。如果新的价格仍然不能使所有市场达到均衡,则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找到均衡价格为止。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采用帕累托最优标准来衡量资源配置的最优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是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当经济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的。 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或称帕累托改进。很显然,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不存在任何对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使得福利增进,则此即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在交换方面,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商品的个人来说都相 等,即A B XY XY MRS MRS =,此时该社会达到了产品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了交换的效率。当然,此时也就实现了交换的一般均衡。 把满足A B XY XY MRS MRS =的条件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称之为分配的契约曲线。在该曲线上任一点A 、B 两人的边际替代率都是相等的。只要参与分配的双方通过产品分配

社工概论 期末重点第十章及之后

1、儿童社会工作 以儿童为案主的社会工作,不仅限于对贫苦无依儿童的收容教养,而且扩展成为对全体儿童的福利服务 2、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发展是儿童的本质特征 儿童观: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对儿童个体的认识) 3、儿童社会工作发展历史 消极-救济《济贫法》 积极-福利《儿童权利宣言》 4、儿童发展的内容 体能发展、智力发展、情绪发展、社交发展 生物学理论:进化论、遗传学说 心理学理论:人格学习理论、人格认知理论、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发展任务理论 社会学理论:家庭和父母教育、社区理论、组织理论、文化人类学 5、儿童福利服务类型 支持性服务、保护性服务、补充性服务、替代性服务 6、中国民间儿童救助 是中国儿童福利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社会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内容 “希望工程” 第十一章 1、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 服务对象:以青少年为案主 针对问题:成长的困惑与烦恼自身发展和需要社会适应和融合 工作目标:促进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和自身发展 工作特征:辅导为主 促进自我决定和自我辅导 2、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 前青少年工作时期教育为主:家训、家诫等 混合青少年工作时期救济为主 独立青少年工作时期全面服务为特征 3、青少年福利的定义和分类 狭义:少年群体提供的针对青少年年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特定服务广义:面向社会中的全体青少年,旨在促进每个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全面福利服务补救性的青少年福利*取向:救助、矫治、扶助*对象:弱势或处于困境的青少*目标:应对当下的临时补救措 发展型的青少年福利*取向:发展*对象:全体社会青少年*目标:指向未来 4、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 道德及品格的辅导 学业指导、健康成长指导、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性、爱和婚姻服务、社会交往指导、特殊青少年服务(* 残疾* 犯罪)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 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或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而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3.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补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救助的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 5.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6.社会福利的内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劳动者。 7.社会保障的功能: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对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章. 1.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社会救济的法律地位。 2.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政府承担最终责任的原则。 3.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贝弗里奇报告)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4.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投保资助型(德美日)、福利国家型(英国北欧)、国家保险型(前苏联东欧中国)、强制储蓄型(新加坡智利)。 第四章. 1.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2.按基金运营管理方式分类:财政拨款(救助福利保障)、强制性征缴(保险)、多元组合(福利)。 3.社会保险基金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区别? 答: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用于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需要的基金。主要是应对当前的社会养老、就医、失业等问题,安全第一,保值即可,增值次之。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具体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这部分资金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要严格管理社会保险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国家做出新的规定之前,一律不得进行其他投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称“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是应对将来的社会养老、就医、失业等问题,安全也是第一,但保值增值的任务更重一些。是在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基金出现财务危机时,充当着补充、调剂基金的作用。其筹集途径是中央财政直接拨款、彩票公益金、上市公司国有股转持、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等。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不是用于当前的即期社会保障支出,而是未雨绸缪,为我国将来的人口老龄化做战略准备。 4.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原则:保障受保障着基本生活、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共享经济增长成果。 5.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分散化、流动性。 第五章.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政府直接管理(国务院:人力资源部、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城建部、卫生部)、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以私营机构为主的管理。 第六章. 2.社会保障水平: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1至3章考点汇总、考题透视)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背诵内容和落后的记忆力之间的矛盾。 (简答)简述社会福利的内涵与外延(广义、狭义的社会福利是什么?) 福利是指能够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福利是社会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 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多选、重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主要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制度 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这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多选、简答)六种主要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组织形式——主要功能——社会福利功能) 亲属——家庭——繁衍后代、社会化、保护、情感支持——抚养、家庭间的经济支持。 宗教——教会——精神感悟、培养信仰——宗教性质的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慈善救济。工作单位——行政的、商业的办公室、工厂、农场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管理等——职业福利。 市场——生产者(企业)和消费者(家庭)——金钱和实物的交换——商业化的社会福利产品和服务。 互助机构——邻里、支持群体志愿机构——互助、慈善——自助及自愿服务、非营利性社会服务。 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统筹资源的筹集和分配——消除贫困、经济保障、医疗、教育、社会服务。 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 第一、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第二、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第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第四、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思想 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简答、多选)两种福利观概念: 个人主义:把福利看作是有关个人动机和需要的东西,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追求平等和公正,必然会使一部分人的所得被另外一些人所占有,这种损害一部分人的

社会保障第十章

第十章社会救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单选题 第一节贫困的概念和测量 1.以下关于贫困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D)。 A缺少机会参与经济活动 B在一些关系自己命运的重要决策上没有发言权 C易受到经济以及其他冲击的影响 D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 2.以下的说法错误的是(A)。 A决定贫困是从人的生存角度出发,对维持人生理效能的最大需要为标准加以限定的,也称为生存贫困 B相对贫困的出发点是人们之间的收入的比较和差距 C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消除绝对贫困制度 D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绝对贫困,发达国家需要解决的相对贫困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社会救助主要解决广义的贫困 B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文化等方面综合因素或从这一综合的角度去理解的贫困成为广义贫困 C狭义贫困指的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 D反贫困的措施主要以提高生存质量和促进发展为主要目标 4.社会性贫困与非社会性贫困,是依据(C)为标准进行划分的。 A贫困程度

B贫困范围 C贫困成因 D贫困存在的状态 5.以下不属于影响贫困的社会因素有(D)。 A经济结构 B产业结构的转型 C社会经济政策 D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6.(A )参照正所得税体系设计了一个补助穷人的“负所得税方案”A弗里德曼B凯恩斯C罗斯福D布什 7.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和综合救助,是依据(C)进行划分的。A救助内容 B救助方式 C救助类别 D救助时间 8.按照(A )划分,社会救助方式分为物质救助与精神扶助。 A救助内容 B救助方式 C救助类别 D救助时间

9.有关美国社会救助中的“工作福利”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D)。A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家庭支持法案”,以倡导“工作福利”理念。 B社会保障的理念从最初的单纯性救济改变为工作性福利 C转变的主要标志是在社会救助中增加对工作的要求 D美国政府制定的“未成年孩子家庭补助法案”没有对受益人有一定的工作要求 10.以下不属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救助体系改革采取的措施的是(D)。A严格身份调查 B严格收入状况调查 C附加受助条件 D提供工作的福利 11.1961年美国社会保障署提出的贫困线是用恩格尔系数作为参照系的,如果两口或三口以上的家庭的食品消费占总收入的(A)或三口之家占27%以上的就是贫困户。 A33% B30% C35% D37%

《社会福利》读书笔记

社会福利 第一章政治、理性主义和社会福利 当看到“美国的公众和社会福利”这一小节时,我首先联想到曾经王锦锦老师在给我们本科生上《社会保障国际比较》课时,推荐我们看的一部电影《迫在眉睫》,这部电影对我的触动很大。这部电影真实反映了美国社会福利的缺陷——对贫困群体的保障远远不够。尤其是对贫困者罹患重大疾病时的医疗保障的缺失。 这次暑假回家,我看到我父亲有一张社会保障卡,农民的社会保障卡。我深切的体会到国家和政府对农民的福利政策成为现实。农民也享有福利。国家给农民一定程度的福利,农民在心理上会有满足感和幸福感。现如今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制度改革被提上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改革必须付出必要成本。这句话我用社会福利的观点来阐释,社会福利是一种对民众提供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制度,那么必然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以及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组织,还是个人提供这种公共产品和服务,都是要付出成本的。按照成本——收益理论来说,社会福利的开展就产生了经济行为。社会福利会使符合政策范围内的对象受益,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并且良性循环。可以说,为受众提供经济的社会福利是国家、组织和个人理性的经济行为。 第二章政府和社会福利 从这一章,我更加发现,美国人对于本民族历史和现状的优越感。我从众多美国电影中也发现这一点。美国人对其众多杰出总统的歌颂及对联邦政府行为的褒扬,经济发达、制度先进的优越感一览无遗。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美国实施的社会福利政策增加了人们对政府的好感和信任度。本章主要讨论了不同时期政府的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在美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实施的是对于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计划。并不那么完善,也没有成型。后来通过社会会保障法和特别关注才正式以法律途径保护贫困群体的权益。20世纪中期,经济大萧条过后的调整使美国经济复苏呈现繁荣发展,城市化移民、福利权利运动、人口老龄化、单亲家庭增加导致了更多的社会福利需求扩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里根执政期间,通过减税和减缓资金供应来减缓通货膨胀。通过权力下放,使州政府拥有社会福利资金使用和政策制定自主权。乔治·布什任期时,尽管鼓励各州解决社会问题,却因州财政赤字的攀升而落空。克林顿时期,开始对公共救助计划实行大规模改革。总之,对极端贫困的者社会救助在未来或将成为社会福利的重心,存在此种趋势。 第三章界定贫困:要从哪里开始? 本科阶段学习的《社会保障概论》里面阐述了最低贫困线的的划定方法有:恩格尔系数法、标准预算法、国际贫困标准法、最低百分比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生活质量指数。那么,如何界定贫困呢?本章给出了作者的观点。五种原因导致贫困,由于匮乏、不平等、文化、剥削或者是由于结构。对于“穷人是由于缺乏资源和机会造成的”这个论点,我感触很深。资源和机会可以带来无法估量的财富。机会可以让你获取资源,资源可以带来价值。很多都是密切联系的。 没有房子的,无家可回的个人和家庭很有可能沦为贫困者。安于福利也会导致贫困。 第四章预防贫穷:社会保险计划 社会保障最初是想成为一个在财政上自己筹措资金的计划,但是因为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为了与生活消费水平保持同步导致的保障给付的不断增长,它却发展为一个“现收现付”的系统。为了给增长的计划筹措资金,纳税工资的数量在这些年中不断增长,并且与这些税收工资相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习题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习题(总1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 2.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二)难点 1.社会福利函数与三种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平均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二、关键概念 局部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 交换的一般均衡 产品转换率 罗尔斯社会福利标准 不可能性定理 契约曲线 福利经济学 社会无差异曲线 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 A.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C.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D.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 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 A.霍布森 B.庇古 C.帕雷托 D.埃奇沃斯 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对于A 和B ,XY X Y MRS P P = B.对于A 和B ,XY XY MRS MRTS = C.对于A 和B ,A B XY XY MRS MRS = D.上面三个条件都是 4.假定一个经济,在其中只有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生产要素(L 和K ),那么要想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LK L K MRTS P P = B.LK XY MRTS MRS =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第九到第十三章复习资料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的特征:P21 ①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②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不是行政人员 ③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P22 助人过程特征: ①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 ②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 ③助人过程是不对称互动 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是助人活动的发动者,居于主动甚至是支配的地位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P23 ⑴服务提供者⑵支持者⑶倡导者⑷管理者⑸资源获取者⑹政策影响人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一、功能的涵义与类型P24 二、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P24 ⑴助人是社会工作这者的基本功能⑵救难⑶解困⑷发展 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秩序的意义 ㈠社会秩序的涵义P26 ㈡社会秩序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P27 ⒈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 ⒉社会秩序为获取福利提供了制度化的途径 ㈢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 ⒈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 ⒉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 ⒊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四、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P28 ㈠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性与相悖性 ㈡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关系的处理

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一、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P29 ㈠社会工作是利用各种资源达致助人目标的过程 ㈡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①接触问题→②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③分析和诊断→④提供服务→⑤评估服务→⑥终结 二、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P30 ㈠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涵义: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如何让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去实施社会工作,提供服务。 社会组织模式包括:①服务福利提供者的组织模式②受助者求助模式③资源获取模式④服务提供模式 ㈡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 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 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P32 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第四节中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一、中国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其特点P32 内容:主要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①整体性、②渐进性、③非同步性、④计划性与自发性并存 二、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P33 三、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P34 1.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路径依赖 2.社会工作的制度创新 3.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 ⑴不同模式并存 ⑵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 ⑶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 ⑷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九章社会行政 第一节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一、社会行政的涵义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九至第十章)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九至第十章) 第九章残疾人社会保障 第一节残疾人社会保障概述 •一、残疾人的定义 1、国际劳工组织《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因正式承认的身体或精神损伤在适当的职业获得、保持和提升方面的前景大受影响的个人。 2、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宣言》•任何由于先天性或非先天性的身心缺陷而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取得正常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上一切和部分必需品的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定义:身体、智力或者精神状况违反常规和偏离正常状态,而使其参与社会的能力受到影响的人。 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 •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分别为:视力残疾1263万人;听力残疾2054万人;言语残疾130万人;肢体残疾2472万人;智力残疾568万人;精神残疾629万人;多重残疾1386万人。 •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2518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人5984万人。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 ν 1、机会均等原则–立法上的平等–就业机会的平等–平等地享有环境–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平等–平等地履行义务 ν2、特别扶助原则–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第4条规定: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助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证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三、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意义 1.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2. 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 3. 有利于实现残疾人的自身价值; 4. 保证残疾人的生活和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价值理念 ν 1、早期:供养理论 ν 2、20世纪50年代:回归社会论:走出封闭状态、进入社会,如社区康复 ν 3、增能理论:站在人的发展的立场上,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使残疾人在一定程度上回复他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如职业康复 ν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题 (课程代码 264006)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 答: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社会福利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2、社会福利制度 答: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3、《贝弗里奇报告》 答:贝弗里奇报告可以说是影响整个世界社会保障,它是制度发展的经典著作,它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曾影响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被业内人士视为福利国家的奠基石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为无数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保障工作者所推崇、研究和学习借鉴。 4、福利 答:在经济学中,“福利”意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 5、公共选择理论 答: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的理论。 6、空想社会主义 答: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经过16-18世纪的产生和发展,到19世纪初达到最高阶段------“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7、凯恩斯主义 答: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8、福利经济学 答:福利经济学通过“福利”和效用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来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社会选择之间可能实现的利益均衡。 9、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 当代经济学的创立者,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10、弗里德曼 20世纪的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因为在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货币史和货币理论、公共政策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它以其经济理论极力证明减少国家干预,更多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对经济发展的益处,同时还用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论证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重要意义,并且认为人类社会对一系列的共同价值观念的需要也是在人类个体的自发自愿的合作中形成的。 11、罗尔斯和诺齐克 美国政治学家,罗尔斯与诺齐克所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不同派别之间的争论,仍然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罗尔斯的《正义论》,与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是尖锐对立的两部著作。 12、哈耶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继承了门格尔和米尔斯等的古典经济学思想,形成自己的经济学理论。著作有:《通往奴役之路》,《自由秩序原理》。 13、帕雷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情形,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的成员的处境被改变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增进了。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现代福利思想。 答:现代意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和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相联系的。国家颁布的宪法和各种保障人民福利权利的法规,以制度化的福利表达了中国现代福利思想的含义,这就是国家从保护民生、发展经济、促进人民生活幸福的角度给予人人福利保障,突出了国家的福利责任。同时,人民也有承担自己的福利发展的责任,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承担各种社会义务,自主的谋求自己的福利。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完成了其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

【社会工作本科】2021春社会保障学(本)期末复习资料

2021年春社会保障学(本)期末复习资料 前言:怎么使用期末复习资料 各位教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2021年春季学期即将步入尾声,为方便教师指导复习以及同学自学复习,我们准备了一份期末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这份复习资料类似题库,同学们可以重复做题,通常情况下分为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在课本上找到题目的出处,这是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和熟悉;第二步,重复做题,不断纠错,直到熟悉各类题型和题目内容。 假如您在复习过程中遇到重复的题目,不要担心,这说明这道题很重要,老师希望你能多次训练自己。 假如您在复习过程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着急,这说明您还未能完全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思路,您可以观看学习网“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视频课,或者咨询您的任课教师。 同学们,请耐下心来,以端正的态度学习、复习,以自信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基金是基于特定目的建立的,专门用于保障劳动者的社会成员在遇到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风险而造成暂时或永久失去收入时,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特定用途的基金。以上内容指的是社会保障基金的()。A.强制性 B.储备性 C.互济性 D.专项性 2.对于社会救助缓解贫困的作用,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能够对退休老人进行再雇用训练与辅导,帮助老年人创业或老年人再就业B.社会救助可以让贫困人口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准

C.社会救助能够帮助那些因遭遇灾害、急难等突发事件而难以维持生活的群体D.随着国家财力和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社会救助能够促进受益群体的全面发展,享受与其他群体同等的教育、政治和社会权利,从而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威胁。 3.德国采用的社会保障模式是()。 A.福利国家型 B.社会保险型 C.国家保险型 D.个人储蓄型 4.1993年6月1日,()正式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A.北京市 B.广州市 C.上海市 D.南京市 5.在残疾人福利服务中,有一种服务内容,指的是采取一些行动来避免社会成员出现生理、智力、精神或感官上的缺陷,或防止缺陷出现后造成永久性功能限制或残疾。这种服务指的是()。 A.残疾人教育 B.残疾人培训 C.残疾康复 D.残疾预防 6.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遗属享受死亡抚恤,具体包括()和定期抚恤金两种。 A.一次性抚恤金 B.家庭慰问金 C.社会救助金 D.医疗救助金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福利六法”的六部法律是由哪国制订的() A.德国 B.英国 C.日本 D.瑞典 2.采用选择性保障模式的国家不包括() A.德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3.()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确立。 A.1999 B.1997 C.2003 D.1988 4.医疗保险适用于全民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挪威 D.法国 5.美国的失业保险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强制性失业保险 B.强制性失业保险+失业救助 C.失业救助 D.强制性 6.养老保险费用由雇主、雇员和国家共同承担的国家不包括() A.英国 B.德国 C.意大利 D.法国 7.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不包括() A.稳定功能 B.调节功能 C.互助功能 D.防空风险功能 8.标志着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走上法制化道路的是()的颁布

B.《关于进一步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通知》 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9.()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开始实施社会救助 A.1935年 B.1936年 C.1946年 D.1950年 10.我国将社会保障归入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在哪年()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2000年 11.( )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 A.1997 B.1999 C.1993 D.2008 12.工伤保险的内容不包括() A.工商范围 B.工伤鉴定 C.工伤保险待遇 D.工伤保险模式确定 13.我国养老保险的管理和监督单位不包括() A.民政部门 B.财政部门 C.审计部门 D.公安部门 14.“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 )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 A.1935 B.1946 C.1789 D.1925 15.世界上最早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瑞典 D.德国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多选 1.1945-1973年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先后进入“福利国家”,究其原因有()答案:A|B|D 2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包括()。 答案: A[BIC[DIE3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是()。 答案: A[B |C |E4 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 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的共性包括()。 答案:A IB|C|DIE5社会福利的特点包括()。 答案:AICID|E6国家保险型保障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答案: AID |E7 社会保障基金最基本的给付方式有()。 答案:AIC|D8依据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思路和面临风险的不同,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方式可以分为()。答案:AICIE 9强制储蓄型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的特点包括()。 答案:A|B|CIDIE10在中国,社会救助的对象有()。 答案:B|C|D11在中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答案: B |CIE12 中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有()。 E.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地区差距过大答案: A |C |D |E 13工伤保险劳动者本人因工伤造成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等物质帮助。 A.医疗救治 B.职业康复 C.经济补偿 D.遗属抚恤 E.丧葬补助答案: A |B C 14失业保险的目标包括()。 答案: A |BIC[DIE15 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条件包括()。 答案:A/B|CID|E16住房福利 住房福利的内容一般包括() 答案:CID|E17妇女福利事业的内容有()。 答案:A|B|C18非法定员工福利的主要内容有()。 答案:A|B|D19员工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体现在()。

《社会福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 1.福利:是指一种好的生活状态或满意的生活质量 它是个体或群体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 2.社会福利是有关项目、利益及服务的国家体系。这种体系可以帮助人们满足其社会、经济、教育和健康的需要 这种满足了的需要对干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3. 4.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剩余型社会福利→制度型社会福利→福利国家. 剩余型社会福利 是指社会福利制度只扮演常态社会结构——家庭和市场功能失败后的补救角色。制度型社会福利 是指社会福利服务为现代工业社会承担常态第一线的功能 当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一般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制度的活动时 就很自然地享受该制度与体系的福利功能与服务。福利国家:国家有意识地运用政治权力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在某些领域 主要是分配领域中 减缓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 矫正市场机制在对无劳动能力者分配方面无能为力的缺陷 从而为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生活帮助。 5.发展社会福利的核心问题:在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 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依靠政府. 6.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备的国家 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 专业化的社会福利 职业化的职业福利和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第二章社会福利理论 7.需要理论的种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阿德佛的需要理论 E exsistence 、R relatedness 、G grouth 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论述。 8.西方的理论渊源 ⑴宗教思想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一是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二是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示范。三是补充着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安排的不足。⑵空想社会论 空想社会主义本质上也是一种乌托邦 乌托邦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解决现实社会矛盾和表达社会理想的方式。托马斯·莫尔 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主义者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其名著《乌托邦》。莫尔所表达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没有阶级剥削和等级差别、人人平等的福利社会。特马索·康帕内拉 意大利哲学家和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家。代表作《太阳城》。⑶ 9.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福利思想 18世纪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 以梅叶、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三位法国思想家为代表。梅叶----《遗书》 10.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福利思想 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成为最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他们使空想社会主义达到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圣西门的“实业社会”、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欧文的“合作公社”。 11.中国的理论渊源 l 大同社会论 在《礼记·礼运篇》中 孔子用精炼的语言首先提出并描绘了“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即实行公有制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 2 社会互助论 社会互助论强调的是社会成员的互助 在春秋战国时期 墨子 “兼爱交利”。 3 社会救济论 所谓赈济说 即是主张用实物 主要是粮食与衣服布帛等 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或生活极端困难无以生存的社会成员 以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的一种福利思想。 4 仓储后备论 仓储后备论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会思想。 12.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 1 旧历史学派 旧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歇尔、希尔布兰德和克尼斯等 奠基人罗歇尔。反对自由放任 主张国家干预 2 新历史学派 主张社会改良主义 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古斯塔夫·施穆勒、威尔纳·桑巴特等。 13.(旧)福利经济学 1、重视经济福利2、在效用论上主张基数效用 并把计量的方法用于对经济福利的测量3、主要代表人物 庇古。英国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福利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庇古主要思想 1 缩小贫富差距的办法 一是自愿转移 即富人捐助 另一是强制性转移 政府税收。穷人得到资助的途径 一是政府举办社会保险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