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数学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教师要运用教学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魅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的艺术,一个是提问的艺术。

语言是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要注意科学性、生动性、思考性、、和鼓励性。

一、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不违反科学性。具有科学性的语言应当周到严密、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彻的正确认识。如果辞不达意、模糊不清,或用语含混,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如把“除以几”表达为“除几”,漏了一个“以”字,就把除数与被除数颠倒了。

二、风趣幽默,具有生动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教师上课时,用语要鲜明活泼,形象生动,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箴言等,使课堂富有趣味性,使课堂充满幽默感和笑声,使单调艰苦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欢声笑语中到达知识的彼岸。

三、激活思维,具有思考性

教师的语言如果都是一听见底的话,或者平谈得象一杯白开水,对学生的思维很难产生撞击作用,也难以使学生爆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善于运用富含哲理和情理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难铺路搭桥。课堂教学中,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和规律的探求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展开,认识逐步深化。

四、积极评价,具有鼓励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例如,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数学题:若甲数为m,乙数比甲数相反数的2倍少3,则

甲、乙两数的差为多少?当全班学生都做对时,教师又说:“你们真了不起!”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动,而且师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学生也会感知“老师对我们真好!”“我可喜欢学数学了。”“我非常愿意学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巧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然而,如何在仅有的45分钟的课堂上适时有效的提问,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必将将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的高中数学教师更应掌握一门教学艺术。

一、数学课堂提问题遵循的原则

第一,启发性原则。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

第二,有序性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

第三,新颖性原则。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第四,科学性原则。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和唯一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的范围也应在教师预料之中,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第五,全体性原则。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

二、掌握好设问题要的“度”。

一是巧设坡度。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然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是控制频度。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会是提问不断,也不会是教师唱独角戏,

有鉴于此,教师在提问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事实上,提问过多,教学的重点、难点难于突出。根据心理学,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因此,问题的设置要疏密有致,张驰得体,跌宕节奏有个合理安排。这样,才能改善教学环境,调节学生情绪,沟通师生情感。教师的提问次数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三是掌握时度。学生是积极能动的学习主体,他们思考问题要一定的时间。教师设置问题时必须安排好学生思考时间,即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后,应留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过程。一要注意提出问题后,不能马上指定学生回答,应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考虑;二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等待足够时间,才能评论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

欲使教学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则在掌握提问原则的同时须正确、灵活地把握设问的“度”,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有效地发展学生智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老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我们要在教学中大胆探索,灵活运用,做到寓教于乐,以趣激学,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发挥课堂教学艺术,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向他们传达所要传达的信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