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及原理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肝脏功能

受损。中医药在脂肪肝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身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调养。中药治疗

是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改善肝脏功能。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黄芩、茵陈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排脂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积聚。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达到治疗脂肪肝的效果。中医调养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

善肝脏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与体内的湿热、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湿热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过重,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气滞是指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肝脏气机郁滞;血瘀是指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肝脏功能受损。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清热解毒,利胆排脂,改善湿热、气滞、血瘀等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还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不同人的体质

和病情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对于体内湿热重的患者,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对于气滞重的患者,可以选择调理气机的中药进行治疗;对于血瘀重的患者,可以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此外,中医药调理脂肪肝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合理安排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总之,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调养。通

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功能,中医药可以达到治疗脂肪肝的效果。然而,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

时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在接受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治疗时,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坚持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护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护 脂肪肝是指肝脏脂肪含量超过正常范围,且没有其他明显病因的一 种疾病。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内伤外感”范畴,即内伤因素导致肝脏 功能失调,再受外感邪气的侵袭而发病。根据中医辨证施护原理,可 以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给予相应的中医治疗和饮食调理。 一、中医辨证施护的基本理论 中医辨证施护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即通过辨别疾病的病机、病因和病理变化,进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在脂肪肝的中医 辨证施护中,主要从肝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湿浊蕴结等方面进行 辨证,以达到调理肝脏功能、改善体质和病情的目的。 二、中医辨证辨病 1. 肝脏气滞血瘀辨病 脂肪肝患者常出现面色晦暗、乏力、胸闷、胁肋部疼痛等症状。此时,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进而引发气滞血瘀的病 理变化。针对这种病机,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如适量的运动、按摩、艾灸等。 2. 湿浊蕴结辨病 脂肪肝患者常伴有口苦、恶心、纳差、腹胀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 湿浊蕴结于脾胃,引起消化功能异常的表现。治疗时可以采用健脾化

湿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避免过食生冷和油腻食物,多食用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食物。 三、中医辨证施护的食疗调养 1. 活血化瘀食疗 食疗方面,可以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材,如红花、山楂、花椒、姜黄等。可以将这些食材煮水或搭配其他食材一起烹煮,进食时可以适当增加食欲,提高肝脏功能。 2. 健脾化湿食疗 对于湿浊蕴结辨病的脂肪肝患者,可以选择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食材,如山药、糯米、薏米等。可以将这些食材作为主食或配料烹制,适量食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湿气的排除。 四、中医辨证施护的生活调理 除了饮食调理,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护还需要结合生活方式进行综合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调节休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7-8小时,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2. 适度运动 适当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改善脂肪肝病情有积极作用。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脂肪肝是一种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病变,可以由肝脏本身原因或其他疾病影响脂肪代谢引起。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瘀”等病证范围, 与肝郁、痰湿有关。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或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稽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互结,内郁肝胆。 根据临床体会,脂肪肝可分为痰湿阻络型。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面有油脂,喜食肥甘,胸胁隐痛,腹部胀满,困倦乏力,纳呆口黏,大便油滑或黏腻不爽,小便浊,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疗应理气化痰,祛湿泄浊,可使用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方药包括陈皮、清半夏、茯苓、竹茹、枳实、苍术、厚朴、泽泻、醋柴胡、萆薢、木香、明矾、生山楂、草决明等。此方可用于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的治疗。

1.加减运用 在临床上,本证型最为常见,也是最有效的。如果痰热明显,可以加入胆南星和川贝母;如果大便黏腻不爽,可以加入川军、白头翁和秦皮;如果乏力气短,可以加入生黄芪和党参;如果出现肝热头晕,可以加入苦丁茶、栀子和龙胆草;如果血压升高伴有头痛,可以加入生石膏;如果失眠多梦,可以加入炒枣仁和首乌藤。 2.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为胸胁胀闷,抑郁不舒,或周身窜痛,倦怠乏力,腹胀纳呆,便秘,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治疗方法是疏肝健脾,理气活血。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处方为柴胡10克,白芍12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生山楂15克。主治肝炎后脂肪肝和酒精性脂 肪肝。加减运用:如果两胁刺痛,可以加入赤芍和丹参;如果气短乏力,可以加入生黄芪和党参;如果腹胀,可以加入川朴;如果痛经,可以加入茜草和益母草;如果纳呆,可以加入炒莱菔子和焦三仙。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及原理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肝脏功能 受损。中医药在脂肪肝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身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调养。中药治疗 是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改善肝脏功能。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黄芩、茵陈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排脂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积聚。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达到治疗脂肪肝的效果。中医调养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 善肝脏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与体内的湿热、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湿热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过重,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气滞是指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肝脏气机郁滞;血瘀是指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肝脏功能受损。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清热解毒,利胆排脂,改善湿热、气滞、血瘀等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还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不同人的体质 和病情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对于体内湿热重的患者,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对于气滞重的患者,可以选择调理气机的中药进行治疗;对于血瘀重的患者,可以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此外,中医药调理脂肪肝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合理安排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总之,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调养。通 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功能,中医药可以达到治疗脂肪肝的效果。然而,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

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

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 一、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8220;温肝汤&8221;,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关幼波拟方 黄芪30克,附片、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肝炎恢复期、消化机能未恢复者,可用&8220;健脾舒肝汤&8221;:党参、山药、炒苡米、陈皮、白芍各12克,当归、柴胡、郁金各10克,草蔻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治单纯性胆囊炎、胆囊术后综合征&8220;金茵茶&8221;,西安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刘茂甫拟方 茵陈、金钱草等份,取适量以沸水冲泡当茶频饮;长期饮用,症状缓解后再服用2周;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可用&8220;金钱开郁汤&8221;浙江省中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魏长春拟方: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三、治慢性胃炎&8220;健运麦谷芽汤&8221;,福建中医学院教授赵棻拟方 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山药各15克,党参10克,甘草5克;以水浸泡1小时后煎沸5分钟即饮用,每日1剂; 慢性委琐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可用&8220;滋胃饮&8221;南京中医学院原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周仲瑛拟方:乌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炙鸡内金5克,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

四、治感冒&8220;特效感冒宁&8221;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主任医师宋健民拟方 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苍术、黄芪各10克,双花12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2次,2次药液混合分3次温服;一般3剂即愈; 因体弱或慢性鼻炎、气管炎而感冒缠绵不愈者,可用&8220;健身固表汤&8221;河南中医学院教授赵清理拟方:黄芪、百合各20克,白术、防风各1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2~3剂即可; 五.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浙江省名中医潘智敏主任医师在杨继荪教授总结出的有效方剂 清肺八味汤组成:鱼腥草30g,黄芩30g,野荞麦根30g,桔梗9g,前胡9g, 浙贝母15g,杏仁9g,姜半夏12g; 加减:如外感发热、咽痛者,加薄荷、苏叶、牛蒡子、板兰根以疏风解表、清热利咽; 痰黄、舌红脉数、热象重者,加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桑白皮,以加强清涤肺热之力;舌红少津者,加鲜芦根、鲜石斛以清热化津; 苔白腻、头身重、湿困者,加霍香、佩兰以芳香化湿;伴胸脘胀闷者,加栝楼、郁金、枳壳、厚朴、莱菔子以宽中活血,祛痰下气; 对痰哮气喘者,则加麻黄、射干、地龙以平喘解痉;而对久咳气逆、痰色始终呈白色者,加苏子、紫菀、款冬,凉温并下,用以消痰下气,定喘止咳; 伴大便秘结不通者,加生大黄、炒枳壳、川厚朴; 功效:清肺泄热,化痰解毒;

中医经典方——脂肪肝

中医经典方——脂肪肝 中医治疗脂肪肝,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健脾消导为主,也可根据病情,辅以清热、解毒、利胆、化积、补肾、养肝等方法。中药治疗可归纳为保肝治疗、减脂治疗、对症治疗三方面。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泽泻、山楂、何首乌、决明子、枸杞子、:姜黄、川芎、黄精、生大黄等具有减脂抑脂作用,茵陈、柴胡、黄芩、白芍、郁金、金钱草、枳壳、厚朴等具有保肝及利胆作用,丹参、红花、葛根、赤芍、鸡血藤、地龙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 脂肪肝 【处方一】 党参10g 薏苡仁30g 荷叶 10g 泽泻10g 山楂10g 郁金10g 决明子20g 【处方二】 虎林20g 玉米须30g 泽泻 20g 升麻12g 荷叶20g 郁金20g 生黄芪15g 茵陈30g 【功效】健脾化浊,理气消积。 【适应症】乏力,腹胀满,肝区不适或疼痛,体胖腹圆,B超提示脂肪肝或CT提示肝CT值/脾CT值 注

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脂肪肝的治疗也不例外,辨证施治是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辨证要与辨病相结合,很多时候还要依靠中医师的个人经验,所以治疗脂肪肝的组方比较复杂。在用药方面相对集中于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化痰利湿降浊、活血化瘀、消积导滞功效的中药。需要说明的是,有关方剂组成谨供有经验者参考,建议没有任何中医药知识的读者可以按文中的内容向中医师咨询后再作参考。 饮食调养脂肪肝的原则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让脂肪肝这一“富贵病”在我国发病率明显上升,且30~40岁的男性患脂肪肝的比例明显偏大。过量饮酒、大鱼大肉等不良生活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元凶之一。因此,在治疗原则上一般以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为主,使脂肪肝逐步逆转。对于症状较重者,必要时辅以保肝、去脂及抗纤维化药物的治疗。 1.饮食不宜过饱 脂肪肝患者进餐不宜吃得过饱。因为过多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品,较难消化,本身就使脂肪酸进入肝脏增多,同时会使腹部胀满不适。晚餐过饱危险性更大,因为入睡后血液的流速较缓慢,当晚餐进食脂肪较多时,血脂就会大大升高,极容易沉积在血管壁或肝脏。所以,专家建议,脂肪肝患者应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吃4~5餐,每餐以八分饱为宜。 2.饭后不宜饮茶 专家提出,饭后饮茶的习惯是错误的。因为饭后立即饮茶,茶水会冲淡胃液,影响胃内食物的正常消化。茶水中含有的单宁酸还会促使胃内的物质凝固,影响蛋白质的吸收,从而增加胃的负担。对此,

中医偏方验方治脂肪肝

中医偏方验方治脂肪肝 1.疾病综述 脂肪肝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为常见的弥漫性肝病。脂肪肝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引发脂肪性肝炎,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症。 在中医学中,脂肪肝属于痰症、淤症、积症等范畴,而中医理论认为其病机多由膏粱厚味、酒食内积、肝郁气滞、胆失流泻、脾不健运、痰湿内蕴、冲任失调、气血不和、淤阻肝络所致。所以,针对脂肪肝的治疗应采取多向调节的手段,并以综合施治为主。 2.民间验方 ⑴泽泻加生首乌治疗脂肪肝 邓先生自从得了肝病以后,妻子对他的照顾就越发的细心,每天都有肉、鱼等营养丰富的菜肴,而且,还经常卧床休息。可3个月后,体重是增加了20斤,但邓先生的病情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经医院的再一次诊断之后,发现他由于营养调理过剩而患有脂肪肝。家人知道后深刻地意识到,他们这次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了。医生推荐他们使用一个药方:泽泻、黄芪各30克,陈皮9克,生山楂、生首乌、丹参各15克,柴胡14克,当归、炒白芍各12克,干垂盆草、干土茯苓、夏枯草各20克,生甘草6克,炙大黄12克,一起研磨成细末,每日早上用开水泡水服6克,每日1剂。邓先生按照医生的叮嘱回家吃了3个月后,病情果然明显减轻了不少,再加上平时在饮食上多加注意,现在他基本上已经痊愈了。 ⑵海藻加淮山药治疗脂肪肝 李经理今年52岁,由于平日里公务繁忙,经常要去应酬酒桌和饭局,使得他1.76米的身高却有220多斤的体重。就在半年前,他因头晕、乏力、胸闷、心烦、耳鸣、血压不稳、四肢麻木等原因到医院体检,却被确诊为重度脂肪肝,并伴有转氨酶严重超标,抽血检验后,还被发现有严重的高脂血症、高血黏。刚开始,他也积极地入院化疗,但症状稍一得到缓解,就出院又回到公司开始忙碌,结果可想而知,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七“宝”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七“宝” 引言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细胞内脂肪积累过多。中医在治疗脂肪肝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可 以缓解脂肪肝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脂肪 肝的七“宝”,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穴位按摩、精神调整、运 动锻炼、中成药治疗和中草药治疗。 一、药物治疗 1.肝火亢盛型:肝火亢盛型脂肪肝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降火。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柏、柴胡等,可以清热解毒,平肝降火。 2.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脂肪肝可以通过中药来清理湿热。常用的中药有茵陈、白术、泽泻等,可以利湿化热,舒肝解郁。 3.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脂肪肝可以通过中药来健脾开胃。常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大枣等,可以补益脾胃,健脾开胃。 二、饮食调理 1.饮食禁忌:患有脂肪肝的人应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和高糖 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碳酸饮料等。 2.合理搭配食物:可以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豆类等,以及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

3.注意进食方式:饭量宜少,多餐少食,避免暴饮暴食,尤 其是晚餐要尽量提前。 三、穴位按摩 1.曲池穴:位于肘横纹上方,肱二头肌腱和肱肌腱之间凹陷处。每日按摩5-10分钟,可以缓解肝脏疲劳。 2.太冲穴:位于脚背上,第一、二趾骨之间的凹陷处。每日 按摩5-10分钟,可以调整肝脏功能。 3.太溪穴:位于脚踝内侧,胫骨后缘凹陷处。每日按摩5-10 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四、精神调整 1.减少压力: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 工作休息平衡。 2.积极参与:参与一些心理调节的活动,如瑜伽、冥想、听 音乐等,有助于舒缓精神压力。 3.良好睡眠: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晚上睡前放松一段时间,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五、运动锻炼 1.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脂肪,改善肝功能。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中医学虽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属于“癥积”、“胁痛”、“黄疸”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肝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的研究 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以肝为主。病理产物为痰、浊、瘀、湿。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酒食不节,或感受湿邪,或久病体虚而致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肾气亏虚,痰瘀互结。如周琴花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滞中焦;肾气亏虚而致气血痰瘀互结胁下形成本病[1]。谢敏卿等认为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稽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互结,内郁肝胆;过食肥甘厚味,滋生痰浊,久则痰阻血瘀形成本病[2]。缪锡民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致肝郁脾虚、气滞、气虚、湿阻、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3]。杨继荪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饮酒过度,摄食肥甘,湿浊内停、痰浊阻滞,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致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聚滞为积,以痰瘀交阻为主[4]。 2专方专药的研究 现在许多医家致力于专方专药的研究。黄象安以疏肝降脂汤(柴胡、白术、茯苓、白芍、当归、泽泻、胆草、虎杖、丹参、郁金、生山楂)治疗脂肪肝52例。治愈18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在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及B超等指标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杨光升以消脂疏肝汤(柴胡15g,白芍15g,陈皮10g,枳壳10g,川芎12g,香附12g,山楂30g,半夏9g,制南星9g,制首乌12g,熟大黄9g,郁金12g,炙甘草6g)结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脂肪

脂肪肝,这是肝中有“痰毒”!一张暗藏玄机的小方子轻松解决。中医治病我更崇尚大道至简,越简单越有效

脂肪肝,这是肝中有“痰毒”!一张暗藏玄机的小方子轻松解决。中医治病我更崇尚大道至简,越简单越有效 脂肪肝虽然不痛不痒,但时间长了会严重影响肝功能,甚至会引发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时间长了就可能癌变。 然而现在患脂肪肝的人可不在少数,而且还有年轻化的趋势。而且这个病常常还伴随有高血脂,不夸张的说,高血脂患者有多少,脂肪肝患者就有多少。 当年,我看我老师面对脂肪肝患者的时候,开的方子很简单,也没有比较特殊的药,分量也不大,但效果还不错。 我就问老师:“病人患脂肪肝时间也不短,为什么用药这么轻,不是猛药除沉疴吗?” 老师说:“你记住,我们中医治病是越治越简单的,要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道至简,治病也是如此。” 方:决明子,泽泻,竹茹,丹参,郁金,荷叶。 这个小方子看着平平无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呢? 我给大家看一则案例。 曾有一个中年男子,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得了脂肪肝,同时,在几年前他就又高血脂症。

自得了高血脂症后,就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还用药物治疗,没成想即使这样也逃不过脂肪肝的命运,真是防不胜防啊。 患者对西医治疗失去了信心,但又不能不管啊,就想找中医调理一下,也没指望治好。 刻诊,见患者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象滑数。 便给患者用了这个方子,大概三个月左右,才取得成功。 我一看,这显然是有痰热啊。 痰热和脂肪肝有关系?我们先看,脂肪肝从字面上理解,就知道和脂肪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这是从西医角度说的。 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所谓的脂肪就是痰毒。高血脂、脂肪肝都是体内痰浊太多引起的。 在这里有必要说说中医里的“痰”。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就是由肺产生,能咳出来的那种,不用多说。 无形之痰呢,是脾运化能力下降,或水液在体内循环、排泄过程中遇到阻碍,形成异常的聚积,逐渐形成的一种病理物质。 中医把它们称为痰饮,其中秽浊、黏滞、稠厚的叫做“痰”,清稀、澄澈的叫做“饮”。 那么,遇到像这位患者的情况,无论是高血脂,还是脂肪肝,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痰热。

脂肪肝中医治疗

脂肪肝中医治疗 我是因为长期喝酒吃肉因为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我现在真的想快点治好我的这个病,刚吃了2天药,就明显感觉有改善,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下脂肪肝中医治疗的经验吧。 脂肪肝中医治疗 1 方法一:多烯磷脂先酰胆碱(易善复):是一种生物膜保护剂,可减少肝脏脂肪的过度积蓄,含有人体必须的磷脂和多不饱和卵磷脂,可起到维持细胞膜稳定、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细胞膜,促进脂质代谢,从而降低肝脏炎症、纤维化和肝细胞的脂肪浸润,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脂肪肝的药物。 2 方法二:熊去氧胆酸:是一种保肝降脂药,可降低肝脏的脂肪含量、增加脂质代谢、修复和保护肝细胞的功能,对脂肪肝的治疗有一定疗效,有助于治疗脂肪肝。 3 方法三:肌苷:是一种酶类保肝辅助治疗药物,在体内转化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合成,可提高辅酶A与丙酮酸氧化酶的活性,使肝细胞即使在缺氧状态下也能够正常代谢,从而可进一步改善肝脏的功能、促进和修复受损肝细胞的再生,对减少肝脏中脂肪的过度蓄积,促进其代谢可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我还想强调一下:赤小豆鲤鱼汤取赤小豆150克,鲤鱼1条(约500克),玫瑰花6克。将鲤鱼活杀去肠杂,与余两味加水适量,共煮至烂熟。去花调味,分2~3次服食。 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2).病因病机:痰湿阻滞、气滞血瘀、痰浊、瘀血痹阻于肝络致使肝区刺痛胀痛以及

脂肪肝的形成(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2 (1).临床表现: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2).病因病机: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湿痰内停造成脂肪肝的发生(3).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化痰祛觥2:脾虚湿盛、痰 脂肪肝发生机理以气滞血瘀为本,以肝胆湿热为标。以饮食不节、情绪不佳、肝失疏泄为诱因,以气滞于内、肝络阻塞、脾失健运、浊邪害清、气血痰瘀互结于胁下为基本病机。根据所述病机,脂肪肝可分为4型,每种类型有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血瘀型方法为疏肝养血,活血化瘀。以膈下逐瘀汤为主加减。全方特点:气血双调,养血破瘀,以降为主,降中有升。主要药物为:桃仁6克、川楝子6克、元胡6克、五灵脂10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草决明6克、山楂15克。湿热型疗法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方用平胃散加减。全剂要点:行气理气,分利湿热。主要药物为:苍术10克、厚朴6克、青皮10克、陈皮6克、车前子15克、荷叶20克、泽泻15克、甘草6克。痰瘀型方法为柔肝养血,化浊消瘀。以旋复花汤和大黄蔗虫丸和方加减。全方特点:通利三焦,利胆降浊,化痰消瘀。主要药物为:青黛15克、昆布10克、栀子15克、茵陈6克、大黄10克、蔗虫15克、首乌15克、郁金6克。气滞型气滞型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为疏肝解郁,行气和中。方当以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和方。全方特点:理气为主,兼有行血,调肝为重,佐以健脾,柴胡为升,枳壳为降。主要药物为:柴胡10克、枳壳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 西医治疗脂肪肝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西药见效快,但是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对待脂肪肝治疗大家一定要注意,脂肪肝没有特效药,脂肪肝的中医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脂肪肝发生后影响消化,代谢,吸收等,中药可以舒肝利胆,调和脾胃,护肝降脂,那么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脂肪肝、肝病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脂肪肝、肝病秘方 脂肪肝——化脂腹肝汤(张瑞霞方) 【组成】丹参15g,茵陈20g,泽泻20g,黄芩12g,山楂12g。 【用法】每日1剂,早、晚饭前温服。 【功效主治】疏肝、消瘀、祛湿、化积。用于脂肪肝。 【方解】脂肪肝见于肥胖、酗酒、糖尿病及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活动期,由于不适当地增加营养和减少活动使得脂肪堆积,加之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过量脂肪在肝内积聚而成。若不及时治疗可使急性肝炎病情迁延,慢性肝炎病情加重,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中医学没有脂肪肝的记载,属于中医“胁痛”“积聚”的范畴,患者常有胁痛、肥胖、肝大的表现,病因病机为湿、痰、食阻滞,化生浊邪,肝胆疏泄失调,血脉瘀阻。方中茵陈疏肝利湿为主药,丹参活血化瘀为臣药,黄芩、泽泻清热利湿,山楂化食消积共为佐药。全方疏肝、消瘀、祛湿、化积,对脂肪肝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加减】胁痛甚者酌加青皮10g,郁金12g;不思饮食者加炒麦芽15g,生山楂15g,鸡内金12g;口苦、口干加龙胆草10g;恶心欲呕加清半夏30g,干姜10g;腹胀纳少者加厚朴10g,生山楂15g;大便稀溏加泽泻15g,白扁豆30g;肝大明显加鳖甲、穿山甲各10g;妇女月经不调加泽兰15g,三七粉(冲服)3g。 【体会】适当控制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少食糖为原则。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静脉点滴,用药不宜采用高渗性葡萄糖,以减少糖向脂肪的转化,注意减肥控制体重,绝对禁酒,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肝炎恢复期参加锻炼,运动量以病人体力能耐受为标准,促进脂肪的代谢。 【方源】《名医名方录》 脂肪肝——蒲黄降脂汤(臧堃堂方) 【组成】生蒲黄(包煎)10g,泽泻20g,生山楂20g,干荷叶15g,猪苓、茯苓各30g,决明子(炒打碎)20g,法半夏10g,陈皮10g,丹参10g,炒白术10g。

中药治疗脂肪肝

中药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早期防治实属必要。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完全可以治愈,现分型如下。 肝气郁滞型 肝喜条达,运用疏肝理气,以条达肝木,健运脾胃以护土防侮,养血化瘀以顺其肝性,肝气郁滞临床表现胁肋满闷胀痛,嗳气,腹胀,善太息,烦躁易怒,口干欲饮,大便干结或正常,舌质偏红,苔厚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佐以化瘀通络,条达肝木为目的。方法:柴胡舒肝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柴胡、郁金、木香、香附、枳壳,舒肝理气;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川芎柔肝养血,配伍煨大黄、荆三棱、莪术、赤茯苓活血化瘀去湿。 湿热内蕴型 多见于肝气滞郁病程日久,正气不足,正不胜邪患者。肝脾失于调节,湿热之邪内蕴是本病主要病机,而且伴有不同程度肝络瘀阻,可见口苦咽燥,脘肋胀痛,呕恶。纳谷不香,心烦不寐,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或溏垢,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厚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调理肝脾,清热利湿,理气通下,兼化瘀通络。方药:柴平五苓散加减。药物:柴胡、郁金、白术、香附舒肝解郁;茯苓、泽泻、猪苓、白蔻仁、神曲、麦芽、炒山楂、黄芩、栀子,健脾利湿清热;川厚朴、大腹皮、川楝子、木香、青皮、枳壳理气宽中,配赤芍、延胡索、荆三棱、莪术化瘀通络。 气滞血瘀型 病程日久瘀血阻滞肝络。表现:面色灰暗,肋下痞块,胁肋胀痛固定不移,口渴而不欲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溏薄。舌质紫暗有瘀点,苔薄黄而腻,脉弦,病久常伴有神疲乏力。 治法:扶正去邪,兼活血化瘀以通肝络,配和养血柔肝,软化肝质,条达肝木,益气健脾以补气养血。方药: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一贯煎加减。药物: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土虫、鳖甲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半夏、神曲、麦芽、炒山楂、茯苓化瘀通络;柴胡、川楝子、香附、八肝脉、佛手、青皮疏肝理气;配土虫、生蒲黄化瘀生新;加大黄化瘀利湿,通便之功。全方具有疏肝理气化瘀,去邪不伤正的作用。

脂肪肝临床中医中药治疗

脂肪肝临床中医中药治疗 脂肪肝以右胁疼痛、不适,倦怠乏力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属中医“胁痛”、“肝着”、“肝壅”、“积聚”、“痰浊”、“瘀血”等范畴。祖国医学虽无脂肪肝的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很早就有论述。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以痰湿内停,瘀阻气滞为主要病机,多因饮食失调、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中毒所伤等致病。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胃、胆。主要病理产物为痰饮、瘀血、气滞。病性属本虚标实证。在本为气虚,主要见肝气虚,脾气虚;在标为湿热、痰饮、瘀血、气滞,且多兼夹出现。临证治疗宜标本兼治,以确定祛邪扶正以孰为主。 近年来临床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脂肪肝的防治,具有作用广泛、效果稳定、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小、适宜长期服用的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常见的临床分型 在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委员会制定了脂肪肝的辨证分型标准,即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四型,且经过临床统计发现以肝郁脾虚型患者较多,肝肾阴虚型和瘀血阻络型者较少。虽有此鉴,但在临床实际运用时,各方学者对于相关证型的具体论述仍有出入[2~4]。但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主要以以下四种证型较为常见: 湿热蕴结:①症状:右胁胀痛或胀满不舒、口苦咽干、脘悶纳呆,腹胀满闷、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②病因病机:诸症系因湿热蕴结,肝失条达疏泄失职所致,故见右胁胀痛或胀满不舒;湿热内蕴,阻滞胆汁的排泄,故见口苦咽干;湿盛重着则肢体困重;肝失疏泄、横克脾土,故脘闷纳呆,腹胀满闷,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蕴结之象。 痰瘀阻滞:①症状:右胁剌痛和胀痛、面色灰暗、神倦嗜睡,腹胀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腻苔白腻。脉沉涩。②病因病机:诸症系由痰湿阻滞日久致气滞血淤所为。痰浊瘀血为阴邪及有形之邪,皆可经阻滞经脉致肝络不通而见右胁剌痛和胀痛。淤血阻滞,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灰暗。痰湿阻滞,气血不畅,无以上荣神明故神倦嗜睡,腹胀不舒。肝失疏泄,影响脾胃的运化,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腻苔白腻。脉沉涩亦为痰瘀阻滞之象。 肝脾气虚:①症状:肝区隐痛或隐隐不适,头晕、倦怠乏力,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舌质红,舌体肥大,苔薄腻,脉沉细或弦细。②病因病机:诸症系因肝脾气虚,功能减退所致。肝气不足,疏泄功能减退可致肝区隐痛或隐隐不适,头晕;木不疏土,脾虚运化失职,则倦怠乏力,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舌脉之象表现为舌质红,舌体肥大,苔薄腻,脉沉细或弦细。 肝肾亏虚:①症状: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胸闷善太息、舌质淡、苔少薄白,脉沉细。②病因病机:诸症系因肝肾精血不足,致肝失调达所致。肝血不足,则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肝虚疏泄失职,故胸闷善太息。

?中医治疗脂肪肝有奇效

中医治疗脂肪肝有奇效 中医治疗脂肪肝有奇效 中药治疗脂肪肝分述如下: 一、分型论治 脂肪肝的发病机理以气滞血瘀为本,以肝胆湿热为标。以饮食不节、情志抑郁、肝失疏泄为诱因,以气滞于内、肝络阻塞、脾失健运、浊壅不行、气血痰瘀互结于胁下而为病。故常分为以下4型治之。 1.气滞型脂肪肝患者伴胁肋胀痛,肝区不适,情志抑郁者,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和中。基本方如:枳壳、甘草各6克,白芍、泽泻各15克,柴胡、当归、茯苓、白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血瘀型脂肪肝患者伴肝区刺痛,舌紫暗或兼见瘀斑、瘀点者,治宜疏肝养血、活血化瘀。基本方如:桃仁、川楝子、元胡、草决明各6克,五灵脂、丹参、川芎各10克,山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湿热型兼有胁胀腹满、脘闷纳呆、舌苔腻的脂肪肝患者,治宜祛湿化浊、分清畅中。基本方如:苍术、青皮各10克,厚朴、陈皮、甘草各6克,车前子、泽泻各15克,荷叶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痰瘀型脂肪肝患者兼见形体肥胖,肝功能异常,舌紫暗、苔腻者,治宜柔肝养血、化浊消瘀。基本方如:青黛、栀子、首乌、廑虫各15克,昆布、大黄各10克,茵陈、郁金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还应区分脂肪肝的不同性质加减用药。酒精性脂肪肝可酌加郁金、栀子、枳棋子;肥胖性脂肪肝可酌加草决明、山楂、泽泻、荷叶;糖尿病性脂肪肝应酌加生地、葛根、天花粉、沙参等;肝炎后脂肪肝应酌加贯众、重楼、茵陈、川楝子等,以除余邪、补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用中药治脂肪肝非三五剂可收功效,疗程应在1~3个月为宜。 二、经验方药

近年来,许多临床医学专家根据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制定出相应的协定处方或基本方,这些经验方各具特色,疗效颇佳。下列经验方药可供脂肪肝患者参考选用: 1.消脂饮方药组成为黄芪、泽泻、丹参各20—30克,泽兰12~15克,郁金、白术各12克,生山楂20克,柴胡10克,茯苓10~15克,白矾2克(分冲),虎杖15~20克,薏苡仁、绞股蓝各30克。肝功能异常加垂盆草;血脂高加决明子、蒲黄粉;便秘加大黄;肝区胀痛加姜黄、三七粉;嗜酒者加葛根、枳棋子等。每日1剂,水煎服。经治45例患者,在单纯应用本方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为88.8%。 2.消脂汤方药为桑寄生、首乌、巴戟天各12克,象贝母、白芥子、赤芍各15克,枳壳、郁金各9克,泽泻、草决明、丹参各30克。脾虚加苍术、白术;食积加焦三仙;谷丙转氨酶升高加垂盆草。水煎服,每日1剂,30日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7%。 3.化浊降脂汤方药为生黄芪、丹参、生山楂各30克,陈皮、苍术、莪术、姜黄各12克,茯苓、泽泻 、郁金、赤芍各20克,首乌、枸杞子各15克。肝区痛甚加川楝子、元胡;谷丙转氨酶异常加垂盆草、田基黄;肝脾肿大加炙鳖甲、穿山甲。水煎服,每日1剂,60日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4.8%。 4.消脂保肝汤方药为山楂30克,泽泻、枳棋子、丹参各20克,鸡内金、苍术、白术、制大黄、川芎、柴胡各10克,郁金15克。胁痛加元胡、白芍;乏力加仙鹤草、黄芪。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86.7%。 三、单味中药 中药治疗脂肪肝,不论立法治则有何差异,或者选方、拟方各有千秋,但治疗中总离不开调脂、降脂类中药。研究证实,有调脂降脂作用的中药很多,如:首乌、绞股蓝、沙棘(沙刺黄酮)、西洋参、银杏、丹参、大黄、川芎、川芎嗪、大蒜油、蒲黄、昆布、类真菌、黄芪、枸杞、淫羊藿、决明子、Uj楂等,其中有的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血栓形成和抗高血压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大黄、丹参有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作用,可降低高脂大鼠的血总胆固醇;从当归和川芎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2个验方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2个验方 (组成)紫丹参25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2g,川芎12g,莪术12g,枳实15g,郁金15g,苍术15g,泽泻15g,生山楂20g,草决明30g,荷叶30g,大黄(后下)10g。 (用法)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可休息3~5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用于脂肪肝。 (方解)水蛭破血逐瘀,消散结;苍术、生山楂,泽泻健脾祛湿,消食化积;郁金、枳实疏肝理气;草决明、泽泻降脂化浊;紫丹参、赤芍、川芎、红花、莪术、大黄破瘀以消积块。 (验案)曹某,男,50岁。因胸闷,脘腹胀满,乏力反复发作10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5年6月15日初诊。刻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形体肥胖,面色黧黑,头晕目眩,脘腹胀满,右胁隐痛,神疲倦怠,肢体困重,便溏纳差。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血压150/98mmHg,TCH8.2mmol/L,TG4.6mmol/L,肝脏B超提示为中度脂肪肝。证属脾湿痰浊所致。治宜益气健脾化浊法,药用: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云茯苓15g,苍术15g,泽泻15g,生山楂20g,石菖蒲15g,紫丹参30g,草决明30g,川芎15g,郁金15g。 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在服药期间注意调整饮食,保持心情舒畅,戒酒,做到劳逸结合,按时应用降压药物等。6月28日复诊,头晕目眩、右胁隐痛等症减轻,精神好,纳香,大便正常,上方去生薏苡仁、石菖蒲加何首乌20g,红花10g,继服21剂,服法同上。7月18日再诊,临床症状消失,精神好,饮食增加。按上方共为细末每次10g,日服3次,嘱服30天复诊。8月17日复诊,一切临床症状消失,精神好,饮食正常,复查血脂、B超均正常。 (方源)《慢性肝病中医特色诊疗》 (组成)醋柴胡10g,杭白芍15g,金钱草10g,浙贝母10g,鸡内金10g,云茯苓10g,小枳实10g,广郁金10g,莱菔子10g,

中医养肝美容

中医养肝美容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肝 脏问题,例如肝功能不全、脂肪肝等。而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不仅仅与排毒、代谢和免疫等有关,还与美容密切相关。中医学 认为,通过养肝护肝,不仅可以改善肝脏状况,还能够有效提升肌肤 质量,达到养肝美容的效果。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养 肝美容的方法和原理。 一、中医对肝脏的认识 中医学中,肝脏被视为人体之“将军”,不仅主管气血运行和疏泄, 还与情绪、思维、策划等多方面有关。在中医理论中,肝脏是储藏血 液的重要场所,它的功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美丽至关重要。因此,养肝 就成为了中医重要的养生方式之一。 二、中医养肝的方法 1.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对肝脏的养护至关重要。首先,要遵循清淡、平衡 的原则,多摄取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营养和纤维的食物。同时,要避免过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肝脏造成负担。此外, 适量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鸡爪等,有助于提升肌肤弹 性和光泽。 2. 药膳调理

中医药膳指的是利用中草药和食材制成的一种食疗方式。对于养肝美容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调理肝气等功效的药材,如黄莲、薏苡仁、枸杞等。将这些药材与食材搭配熬制成汤或粥,既能够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还能够改善肌肤质量。 3. 中药调理 中药是中医养肝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师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开具一些中药调理方剂,以滋补肝脏、调理气血等为目的。例如,川芎、何首乌等常见的中药材,都有助于养护肝脏和改善肌肤。 4. 中医推拿 中医推拿是通过按摩和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手法。中医推拿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功能,进而提升肌肤质量。在推拿过程中,可以选择按摩足三里、太冲等与肝脏相关的穴位,以达到养肝美容的效果。 三、中医养肝美容的原理 1. 调理气血 肝主疏泄,对气血的调理至关重要。中医养肝美容的原理之一是通过调理肝气,促进气血运行畅通,从而改善肌肤血液循环状况。气血流通良好,肌肤就能获得营养和充足的氧气供应,从而达到养肝美容的效果。 2. 清热解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