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象棋介绍
中国象棋(通称"象棋")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棋类运动项目。
" 象棋"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楚辞>>中就已出现。
现在使用的棋盘、棋子,业型于九百年前的北宋末年。
中国象棋运动可谓源远流长。
它同围棋和国际象棋一样,对提高智慧,陶冶性格,调剂身心,交流文化艺术都起着积极作用;在我国是一项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比智慧、比技巧、比体力的体育项目。
中国象棋棋手的等级称号,分为特级象棋大师、象棋国际特级大师、象棋国家大师、象棋国际大师、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三级棋士五种。
特级象棋大师、国际特级大师、象棋国家大师和象棋国际大师,相当于其它体育项目的运动健将。
国家体委于一九八四年颁有<<中国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和<<中国象棋棋手等级分制和技术等级标准实施细则>>。
中国象棋正逐步推向世界,东南亚地区已相当普及,在北美和西欧也吸引着愈来愈多的爱好者。
现在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杯锦标赛。
第二节中国象棋比赛的组织与基本规则
一、对局规定
摸子走子:摸触到己方哪个棋子,就应走它(除非根本不能走)。
摸触到对方哪个棋子,就必须吃它(除非没有任何棋子可以去吃)。
摆正棋子只能在轮到自己走棋时进行。
并须事先说明。
落子无悔:一着棋子走了之后,只要符合行棋规定,即不得更改。
独立思考:对局进行中,禁止与任何人商讨及参考有关资料,禁止另用棋具对局势作分析研究。
尊重对方:不得有任何扰乱对方思考的行为。
如有问题需要提出,就利用自己走棋的时间(对方犯规时例外)、认输、同意和棋,均不得反悔。
提议和棋,就在走出自己轮走的一着棋后,并应掌握提和机会的均等。
二、比赛规定
记录要求:双方都会要在规定的记录纸上,逐着做好对局记录,对局终了后进行核对并共同签字。
裁判员有权要求记录不够清晰、准确、完整的一方予以补正或誊清。
计时制度:大型比赛通常采用计时制,使用棋类比赛的计时钟。
每方走出一着棋后,才可以按钟,如忘了按钟,裁判员有权提醒。
在规定时限内完不成应走着数者,作负;虽然完成着数,但按钟后仍" 超时"者,也作负。
凡为拼凑着数而反复连走"禁止着法"者,除有效着数外,超出的着数不予计算。
全国比赛、等级称号赛、等级分赛等重要比赛,每局每方在90分钟内必须走满四十着,然后在30分钟内必须走满二十着(前一时限多走的着数可予挪算)。
省级以下比赛,每局每方开始的60分钟内必须走满三十着,以后每10分钟内必须走满十着。
前一时限多走的着数,均不得挪后计算。
为区为名次进行的加赛,开始的30分钟内必须走满三十着,以后每十分钟必须走满十着。
封棋、续棋:当场比赛的结束时间已到,未能赛完的对局应办理封棋。
由轮走的一方把着法暗记在自己的记录纸上,而不必在盘上走出来。
然后裁判员当着非封棋方的面,把双方记录纸装入封套密封,并在套面上记上双方姓名、用时时间、已走着数、由谁封棋、棋局图形,共同核对,各自签名。
裁判员当场向双方通知比赛的时间、地点,负责妥善保管封棋套。
封棋的续弈,应抓紧在比赛间隙进行完毕。
最后一轮比赛开始时,不得留有未曾赛完的对局。
三、胜、负、和
胜负规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算输给对方;帅(将)被将死;被"困毙";自己宣布认输;超时;迟到超过了判负的规定时间;封棋着法有误,且解释不通;走棋违犯禁例,应当变着而不变;在一局棋中该方第三次违例。
违犯竞赛纪律而影响当场比赛进行,由裁判员根据有关规定判输。
和棋规定:出现下例情况之一,就算和棋;从局势看,双方均无取胜可能时;一方走出自己该走走的一着后,提议和棋,对方表示同意;双方着法循环重复,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规定,又都不愿变着;双方着法循环反复达三次(六个回合),属于允许着法,有一方提出并经裁判核实时,或者虽无人提出,但循环重复还在延续时,有裁判员决定判和;无论从哪一着算起,至少六十个回合中双方均未发生吃子,有一方提出并经裁判员停钟究查该方"有效着数"属实时。
最后这种情况,如果提出方所提不实,其时限应承担5分钟。
对局记分:每局棋,胜方得一分,负方得0分,和棋各得0.5分。
因一方缺席而判的胜负,在成绩表上用"+"号和"-"号进行标志,双方缺席则双方均为"-"号;最后计算积分时,"+"号等于1分,"-"等于0分。
四、比赛办法
比赛方式:两人对局是最基本的比赛形式。
正式比赛有个人赛、团体赛两种,国内大多采用一局制,国外大多采用两局制。
团体赛的种类计有:分台定人制、分台换人制、全队轮赛制、队员总分制。
全国赛通常采用前两种赛制,并规定各队按棋手的"等级分"高低来排列个人的名次。
比赛办法:通常采用循环制(大循环或分组循环)、积分编排制(瑞士制)两种。
单、双淘汰制由于避免不了和棋,已很少采用。
五、成绩计算
计算循环制个人赛的总成绩:在一局制比赛时,先比积分,相同则比小分(即所胜对手的全部积分加上所和对手的一半,可简用"A+B/2"表达),又相同则比"违例",再同则名次并列;在两局或多局制比赛时,每个对手之间的全部局数组成"一场",顺次比较场分之和。
各场的"A+B/2"、局分之和、" 违例",来区分名次。
计算积分编排制个人赛的总成绩:先比积分,相同则比"对手分"(即各自全部对
手的积分总和),又相同则比"违例",再相同则名次并列。
团体赛按各人在该场比赛所得局分多少计算胜负,胜得2分,负为0分,平各得1分。
计算团体赛各队的总成绩:循环赛时,顺次比较场分之和、局分之和、"违例";积分编排制时,顺次比较场分之和、团体"对手分"、局分之和、"违例"。
在较为重要的比赛中,冠军和涉及大师称号的名次不予并列,当依据区分名次先后的条款仍不能列出先后,或者无法确定晋入下阶段比赛名次时,可安排加赛。
也可事先规定进一步在同分情况下区别名次的细则,使加赛不至于出现。
第三节中国象棋比赛细则
一、象棋术语
1、捉与长捉:凡是走子后能够造成在下一着把对方的棋子吃掉,或者从下一着开始通过将军或连续将军的手段,把对方的棋子吃掉(没有过河的兵卒除外),所走的这步棋称为捉。
这样连续走下去就是长捉。
2、打与长打:凡是走子性质是将、杀、捉的统称为打。
这样连续走下去就是长打。
3、兑与长兑:甲方走子后造成自己的有根子与乙方相同兵种棋子相对的局面,目的是等价交换,乙方吃去这个有根子,既不能立即被将死,又不能立即在子力价值上遭受损失,甲方所走的这步棋称为兑。
这样连续走下支就是长兑。
4、献与长献:甲方走子造成无根子与乙方相同兵种的棋子相对的局面,乙方吃掉这个无根子,既不能立即被将死,又不能立即在子力价值上遭受损失,甲方所走的这步棋称为献。
这样连续下次下去就是长献。
5、闲与长闲:凡走子性质不是打的称为闲,闲也是兑、献、拦、跟等允许着法的统称。
这样连续走下去就是长闲。
6、有根子:有其它子保护并不怕对方子力价值低的棋子去捉的棋子称为有根子。
甲方吃掉乙方的有根子,乙方可以把甲方吃子的棋子吃回来。
7、无根子:没有其它棋子保护或虽有保护但角怕子力价值低的棋子去捉的棋子称为无根子。
甲方吃掉乙方的无根子,乙方不能把甲方吃子的棋子吃回来。
8、暗根子:被其它棋子暗中保护的棋子称为暗根子。
甲方棋子表面上没有根,但乙方吃去这个棋子,甲方能够通过将军或连续将军立即能把乙方吃子的棋子吃回来。
甲方这个棋子是暗根子。
9、假根子:受没有离线自由的棋子称为假根子。
假根子表面上有根,但作为它的根的棋子不能离开(离开要立即被将死或将帅被吃掉),对方可以白吃。
10、少根子:一个棋子的保护棋子少于攻击它(捉它)的棋子,这个棋子就
是少根子。
11、二打一还打:一方走出二打,另一方走出一打一闲,双方所走着法称为二打一还打。
12、二打二还打:双方走出的着法都是二打,双方所走着法称为二打二还打。
13、失去离线自由的棋子:一个棋子因受拴绑,根本不能离线,或离线后会立即被对方将军或连续将军将死,这个棋子就是失去离线自由的棋子。
14、第一反击:甲方走出打时,乙方可以立即把直接造成打的棋子吃掉,乙方所采取的这种手段和所走的这步棋,称为第一反击。
15、自毙:甲方向乙方将军,结果造成下一着甲方的被杀状态,如果乙方应将的着法不是打时,则甲方将军的这步棋称为自毙。
自毙由自己负责,不能算乙方一打。
二、棋例裁决的基本原则
1、棋例裁决的基本原则
(一)一方走出禁止的着法,另一方同时走出允许的着法,必须由走出禁止着法的一方变着,不变判负。
(二)一方长将,另一方为长将以外的禁止着法,必须由长将的一方变着,不变判负。
(三)一方长打,另一方为非长打,必须由长打方变着,不变判负。
(四)双方同时走出禁止着法(不包括一方单独长将),双方不变判和。
(五)双方同时走出允许着法,双方不变判和。
(六)双方同时走出长将(二将二还将),双方不变判和。
(七)捉没有过河的兵卒不算捉子,按闲着处理。
允许长捉没有过河的兵卒,另一方走出允许着法,双方不变判和;若走出禁止着法,必须由禁止着法方变着,不变判负。
(八)允许兵卒本身(无论是否借助外力)长捉对方棋子,按闲着处理。
兵卒本身长捉对方的棋子,对方为允许着法,双方不变判和。
对方走出禁止着法,必须由走出禁止着法方变着,不变判负。
(九)不允许其它棋子和兵卒同时长捉对方的棋子,其它棋子与兵卒同时长捉对方棋子,另一方为允许着法,兵卒方必须变着,不变判负;另一方为禁止着法,双方不变判和。
(十)不允许其它棋子借兵卒之力长捉对方的棋子;其它棋子借兵卒之力长捉对方的棋子,另一方为允许着法,兵卒方必须变着,不变判负;另一方为禁止着法,双方不变判和。
(十一)兵卒长捉将帅为长将,必须变着,不变判负。
(十二)兵卒配合其它棋子进行长要杀或一将一杀,另一方为允许着法,兵卒方必须变着,不变判负;另一方为禁止着法,双方不变判和。
(十三)允许将帅本身长捉对方的棋子,另一方为允许着法,双方不变判和;另一方为禁止着法,则必须由禁止着法方变着,不变判负。
(十四)甲方走出长将、长杀、长捉等禁止着法,乙方即使存在第一反击,甲方也必须变着,不变判负。
(十五)凡走子同时具有两种作用时,从重判断和判决。
如甲方走出长杀兼捉、长捉兼兑,分别按长杀、长捉处理。
乙方为允许着法,必须由甲方变着,不变判负。
乙方是禁止着法,双方不变判和。
(十六)双方走出二打一还打着法,由二打方变着,不变判负。
(十七)双方走出二打一还打,由二打方变着,不变判负。
(十八)士相(象)与其它棋子一样具有价值,捉士相(象)算捉子。
甲方长捉士相(象),乙方为允许着法时,甲方必须变着,不变判负;乙方为禁止着法,双方不变判和。
2、分析判断棋例的基本程序
在比赛对局中,出现棋例需要裁判员根据棋例规则规定进行判决时,要按照以下三个程序来进行分析判断和判决。
第一步,分析判断甲方的走子性质,看一看甲方在双方重复循环的着法中,走出的着法属于什么性质。
要一步一步地分析判断,第一着是什么性质,第二着是什么性质,然后把两着一同衡量,确认是允许着法,还是禁止着法。
第二步,分析判断乙方的走子性质,看一看乙方在双方重复循环的着法中,走出的着法属于什么性质。
要一步一步地分析判断,第一着是什么性质,第二着是什么性质,然后把两着一同衡量,确认是允许着法,还是禁止着法。
第三步,把双方重复循环着法的走子性质,综合在一起加以衡量,确认双方都是禁止着法,还是都是允许着法,或者五方为禁止着法,另一方允许着法,然后根据棋例规则规定,宣布判决结果。
3、裁判员在棋例裁决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比赛对局中出现棋例需要裁决时,裁判员应注意以下九个问题:
(一)如果由于各种原因,裁判员不能立即做出判断和裁决,往往要停钟,停钟后再进行分析和裁决。
裁决后,由一方变着比赛继续进行,或者双方不变判和。
(二)遇到疑难棋例,可以请裁判组长或裁判长共同研究。
研究时,最好与运动员背靠背进行,不当着双方运动员讨论。
研究时,可以用另外的棋盘,把出现的局面和双方走出的重复循环的着法摆出来,进行分析。
(三)分析双方走出的着法是什么性质时,要从双方重复循环的第一着计算,只分析重复循环的这几着棋,在此之前双方所走的着法,不要考虑在内。
(四)判断判裁要及时,不可拖延,防止出现有效着数、还是无效着数或者超时的
纠纷与麻烦,从而增加裁判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五)注意贯彻“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已达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可由任何一方提议作和,经审查局面属实,即使另一方不同意,裁判员也有权判为和棋。
如双方都没有提和,而循环反复还在延续,裁判员有权不征得双方同意就阅览室判和”的规定。
(六)凡在对局中反复出现只为拼凑步数而走出的将、杀、捉等禁止着法时,从犯禁方走动这个子时起算,连续不超过四着为有效着数,可以计入规定着数之内,超过四着的为无效着数,不计在规定着数以内,但应着方不论所应着数多少,均为有效着数。
(七)裁决棋例运用棋例规则规定时,有时依据某一条款规定即可裁决,但有时要综合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款规定才能裁决。
因此,裁判员要熟悉掌握棋例规则规定的全部条款内容及棋精神实质和正确的含义。
特别是在确认是不是捉的时候,更要注意综合运用有关条款。
(八)要用棋例术语(裁判规则语言)进行裁决,不要讲什么你捉他,他将你,他又闲一步,你又杀一着等语言,而要用“二打一还打”、“二打二还打”、“长杀对长拦”、“长捉对长跟”等等棋例规则术语。
(九)宣布最后裁决结果时,必须引用棋例规则的具体规定,指出根据哪一节、哪一条、什么样的规定,指出根据哪一节、哪一条、什么样的规定,贪污进行裁决,同时也培养了运动员具有法规意识。
三、棋例种类和裁决
1、禁止着法:在比赛和平时对局时,禁止走的棋着(着法),就叫禁止着法。
⑪禁止长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许以任何借口连续不断地步步将军(照将)。
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长将一~八。
⑫禁止长杀:不允许单方面连续不断地走出要在下一步将死对方的着法,又叫长要杀、长叫杀。
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长杀一~十。
⑬禁止长捉:就是不允许单方面连续走出下一步要吃掉对方棋子的着法,或者从下一步开始通过将军或连续将军把对方的棋子吃掉的着法。
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长捉一~三十七。
⑭禁止长要抽吃子:要抽吃子是捉的另一种基本形式,它已包含在捉的定义之中。
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长要抽吃子一~六。
⑮禁止一将一杀: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一将一杀一~四。
⑯禁止一将一捉: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一将一捉一~五。
⑰禁止一将一要抽吃子: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一将一要抽吃子一~二。
⑱禁止一杀一捉: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一杀一捉
⑲禁止一杀一要抽吃子: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一杀一要抽吃子一~二。
⑳禁止一捉一要抽吃子: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一捉一要抽吃子。
⑴禁止二打对一打:凡一方走出二打(如长将、长杀、长捉、长要抽吃子、一将一杀、一将一捉、一将一要抽吃子、一杀一捉、一杀一要抽吃子、一捉一要抽吃子),另一方在所走出的相应两步棋中,有一步是“将”、“杀”或是“捉”,成为一还打时,则称为二打一还打。
二打是禁止着法,一打一闲是允许着法。
形成二打一还打时,应有二打方变着,不变判负。
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二打对一打一~二十。
⑵禁止长打对非长打:一方是长打,另一方为非长打,应有长打方变着,不变判负。
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长打对非长打一~二。
⑶禁止二将对一将:一方二将(长将),另一方在两步棋中有一步是还一将,称为二将一还将,应有二将方变着,不变判负。
参看棋规细则之禁止二将对一将。
2、允许着法:凡走子性质不属于将、杀、捉者,统称为闲。
兑、献、拦、跟也属闲的范畴。
①要捉是闲:所谓要捉,就是指一方走子后,能够在下二着或者从下二着开始运用将军或连续将军的手段,把对方的棋子吃到手的着法。
它和捉的区别是:捉是从下一着开始吃子,要捉是从下二着开始吃子。
参看棋规细则之要捉是闲一~二。
②捉“有根子”是闲:参看棋规细则之捉“有根子”是闲一~二。
③捉暗根子是闲:参看棋规细则之捉暗根子是闲一~二。
④不符合得子规定是闲:棋例规则中规定以下几种情况不算得子:
1、单车主动去换双马、双炮或马炮,即使车方还要多得士、相(象)或过河兵卒,也不算得子。
2、一个强子换两个甚至三子弱子,也不算得子。
3、强子或弱子不论换几个过河兵卒均不算得子。
4、凡不符合得子规定的子力交换。
参看棋规细则之不符合得子规定是闲一~二。
⑤捉未过河的兵(卒)是闲:参看棋规细则之捉未过河的兵(卒)是闲一~二。
⑥兑是闲:参看棋规细则之兑是闲一~三。
⑦献是闲:参看棋规细则之献是闲。
⑧拦是闲:参看棋规细则之拦是闲一~三。
⑨跟是闲:参看棋规细则之跟是闲一~三。
⑩无子可抽是闲:参看棋规细则之无子可抽是闲一~二。
⑴允许一将一闲:参看棋规细则之允许一将一闲一~五。
⑵允许一杀一闲:参看棋规细则之允许一杀一闲一~二。
⑶允许一捉一闲:参看棋规细则之允许一捉一闲一~七。
⑷允许二将二还将:参看棋规细则之允许二将二还将一~三。
⑸允许二打二还打:参看棋规细则之允许二打二还打一~十二。
⑹允许长打对长打:参看棋规细则之允许长打对长打。
⑺允许兵卒长捉:参看棋规细则之允许兵卒长捉一~三。
⑻允许将帅长捉:参看棋规细则之允许将帅长捉。
四、区分打与闲的规定
1、对应将后出现的杀要区别对待
自毙:判断是否自毙,关键在于确定应将所走动的棋子,是闲还是打,如果是闲,尽管盘面上存在着符合杀的定义的杀着,也要按闲处理,若应将所走动的棋子有打时,仍按打处理。
参看棋规细则之自毙一~三。
并非自毙:参看棋规细则之并非自毙。
2、符合捉的定义,却不按捉裁决的特例
(一)、对兵卒的特殊规定
1、预计下一步过河兵卒会主动以自身的牺牲为代价换掉对方的棋子,对对方所投入棋子的子力价值,均不予计算,即按闲着处理。
参看棋规细则之兵卒的特殊规定一~二。
2、兵卒借助外力的叫吃。
参看棋规细则之兵卒的特殊规定三。
(二)、失去离线自由的棋子不会构成捉子。
参看棋规细则之失去离线自由的棋子不会构成捉子一~二。
(三)、从捉到不按捉裁决的几种情况
1、在本质上或形式上均无变化时,按闲着处理。
参看棋规细则之从捉到不按捉裁决一~二。
2、所走动的棋子是与捉无关的棋子。
参看棋规细则之从捉到不按捉裁决三~七。
3、兑与献定义本身的特殊规定
甲方走子后,其走子性质是兑,或者是献,而乙方受兑或受献的棋子是无根子时,甲方所走的这步棋一定也能符合捉的定义。
但是因为兑或献中乙方存在的第一反击是区别兑、献与捉的原则界线,因此,甲方走子性质决不能按捉处理,而应按兑或献处理。
参看棋规细则之兑与献的特殊规定。
4、子兼有两种作用时从重判处
兑兼捉按捉
参看棋规细则之兑兼捉按捉一~三。
献兼捉按捉
参看棋规细则之献兼捉按捉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