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斜圈闭的形态特征 (1)由于成因不同,背斜圈闭的形态也各不相同。从圆丘状的低穹窿, 一直到狭长的高背斜,它们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甚至是倒 转的。背斜圈闭的面积也十分悬殊,小的不到一平方公里,大的可达数千 平方公里。
典型背斜圈闭和油气藏的理想构造图及剖面图 据莱复生,1954
(紫色代表石油;箭头指区域倾斜方向)
• 背斜油气藏的成因分类:
• (1)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 主要在侧压力挤压作用下而形成。这类背斜多见于褶皱区,背 斜轴向一般与区域构造线平行;两翼倾角较大,不对称,靠近褶皱 山一侧较另一侧缓;闭合高度较大,且伴生有断层。
• 区域上这种背斜分布在褶皱区的山前坳陷及山间坳陷,常成排 成带出现。图为酒泉盆地南部前山背斜带。
5.多因素 地层圈闭
3.纯水动力圈 闭
3.地层-水动力复 合圈闭
4.构造-地层-水 动力复合圈闭
一、背斜油气藏
Anticline reservoir
(一)概念 背斜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发生褶皱变形,其上
部又为非渗透性岩层所覆盖遮挡,底面或下倾 方向被高油气势面或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而 形成的圈闭即为背斜圈闭,聚集油气后,成为 背斜油气藏。
位于背斜顶部上的井架和油罐(1931,洛杉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圈闭
在静水压力条件下,背斜核 部为相对低势区。
圈闭顶点即为储集层形成的 背斜最高点;
圈闭面积为通过溢出点背斜 储集层顶面等高线所围限的面积。
静水条件下圈闭的溢出点(Y)、圈 闭面积(斜线部分)、闭合高度(H) 及油气藏中油水和油气界面油柱高度 (Ho)、油环等
老君庙油田L层顶面构 造图及油田剖面图 (据玉门石油管理局 研究院,引自潘钟祥, 1986)
油田南部L、M层油气 藏主要受背斜控制, 为背斜油气藏;而北 翼逆掩断层下的L层油 藏,主要受逆掩断层 控制,故称逆掩断层 油藏。
• (2)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 在地台区由于基底断块上升,使上覆地层隆起而形成同生背斜构 造。
(综合Levorsen,1954有关图文资料编制,引自陈荣书,1994,略简化)
• 2、油气分布
• (1)油气局限于闭合区 内;
• (2)背斜油气藏中的储 油层呈层状展布,尽 管绝大多数油层的储 集性纵、横向存在较 大的变化,但应是相 互连通的。
• (3)相互连通的多油层 构成统一的块状储集 体,常形成巨大油气 藏。
• 其特点是:直接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曲较显著,有时还可遇到 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裂,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渐 消失;两翼地层倾角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此类背斜常成带 分布,组成长垣或大隆起。
(3)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syncline
• 滚动背斜的成因解释有两 种,一种是认为同生断层 下降盘靠近断层面的岩层 因重力下跌使地层下垂弯 曲而形成,另一种是认为 同生断层下降盘尤其靠近 断面处岩层厚度较大,促 使地层在断面附近向着断 层面“回倾”而形成。
6.成因多样,规模与形态多变,常有断裂存在。
Q:背斜油气田中圈闭、油气藏与油气层的关系?
提塔斯气田剖面图(Ahamd,1966)1-8为含气层,分属A (1-4),B(5-6),C(7),D(8)四个气田
(三)背斜油气藏类型
1.后生背斜油(气)藏:
(1)褶皱背斜油(气)藏:储集层及盖层沉积、固结成为水平岩层以后,发 生褶皱作用形成的后生背斜圈闭,其中油(气)藏为后生背斜油(气)藏。 (2)刺穿背斜油(气)藏:由于底辟作用形成刺穿构造,与刺穿构造相伴可 形成刺穿背斜圈闭,其中油(气)藏为刺穿背斜油(气)藏。 注:刺穿背斜一般是后生的。
2. 同生背斜油(气)藏:
储集层及盖层沉积在沉积作用的同时,发生褶皱作用形成同生背斜圈闭,其 中油(气)藏为同生背斜油气藏。 (1)差异压实背斜油(气)藏:由于不同部位的储集层及盖层压实程度不同 而形成的差异压实背斜圈闭,其中油(气)藏为差异压实背斜油(气)藏。 注:差异压实背斜可以是同生的,少数情况也可以是后生的。 (2)逆牵引背斜油(气)藏:由于逆牵引作用形成的背斜圈闭,其中油(气) 藏为逆牵引背斜油(气)藏。注:逆牵引背斜可以是后生的,也可以是同生 的。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Structural Reservoir
•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称为构造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 构造圈闭:构造变形(连续的或不连续的)成的圈闭。
• 构造油气藏:处于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藏 。
根据其变形或变位及储层的变化特点
(4)背斜圈闭的另一个特点是圈闭向下往往垂直延伸穿 过厚度相当大的沉积岩层。
①中间地层垂距变化
②重复褶皱;
③平行褶皱;
④不协调褶皱;
⑤刺穿和隐刺穿褶皱;
⑥不对称褶皱;
⑦礁和沉积差异压实;
⑧多种假构造(溶蚀、坍塌造 成的);
⑨不整合前的变形; ⑩逆掩断层(或推覆体)下 的背斜
背斜圈闭随深度可能出现的变化
(2)背斜圈闭的形态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被断层复杂化。 但必须注意,如果断层将背斜圈闭切割成彼此不连通的若干 部分,各部分都有独立的压力系统和油(气)水界面时,我 们就不再将它看成统一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而是根据各部 分圈闭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重新命名,如老君庙油田。
(3)背斜圈闭可以是单一的背斜形态,但也可以是由若 干呈线状排列的背斜组成的背斜带,如世界上最大的加瓦尔 油田,我国最大的大庆油田等;还可以是统一的大型隆起背 景上若干排列不规则的穹窿群,如前苏联的罗马什金油田。
大 构造圈闭 类
1.背斜圈 闭
亚 2.断层圈 闭
地层圈闭 水动力圈闭
1.岩性圈 闭
2.不整合 圈闭
1.构造鼻和阶 地型水动力圈 闭
2.单斜型水动 力圈闭
复合圈闭
1.构造-地层复合 圈闭
2.水动力-构造复 合圈闭
类 3.裂缝性 背斜圈闭
4.刺穿圈 闭
5.多因素 构造圈闭
3.礁型圈 闭
4.沥青封 闭圈闭
(二)背斜圈闭/油气藏特点
1.油(气)水界面: 剖面上水平或近似水 平,平面上与等高线 平行;
2. 流体分布:服从重 力分异原理,具有统 一的压力系统;
3.高点控制:油气聚 集于构造最高点,烃 柱高度不大于闭合高 度;
4.油气层可为块状(单层或多层含油气)、层状(单层 含油气)或不规则状;
5.通常非孤立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