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列知识大总结(绝对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数列
知识要点
数列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1.∑==
++++=n
i i
n n a
a a a a S 1
321Λ
2.⎩⎨
⎧≥-==-2
1
1
1n S S n S a n n n
热身
1.数列1,3,6,10,…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 2.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 n n a n
2832-=,则数列各项中最小项是( )
3.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42
+-=n n S n ,,则=n a
典例精析
题型一 归纳、猜想法求数列通项
【例1】根据下列数列的前几项,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通项公式 ⑴7,77,777,7777,…
⑵Λ,63
8
,356,154,32--
点拨:联想与转换是由已知认识未知的两种有效的思维方法,观察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有效手段,本例的求
解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联想、归纳、转换获得项与项数的一般规律,从而求得通项。
题型二 应用⎩⎨
⎧≥-==-)
2()
1(1
1n S S n S a n n n
求数列通项
例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分别求其通项公式.
⑴23-=n
n S ⑵)0()2(8
1
2>+=n n n a a S
点拨:本例的关键是应用⎩⎨
⎧≥-==-)
2()
1(1
1n S S n S a n n n
求数列的通项,特别要注意验证1a 的值是否满足
"2"≥n 的一般性通项公式。
三、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
【例3】根据下列各个数列{}n a 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求其通项公式 ⑴1
41,2
1211
-+
==
+n a a a n n
(2),0,11>=n a a 0)1(12
2
1=⋅+-+++n n n n a a na a n ,
⑶12
1
,
111+=
=+n n a a a
点拨:在递推关系中若),(1n f a a n n +=+求n a 用累加法,若
),(1
n f a a n
n =+求n a 用累乘法,
若q pa a n n +=+1,求n a 用待定系数法或迭代法。
总结提高
1. 给出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时,常用特征分析法与化归法,所求通项不唯一
2. 由n S 求n a 时,要分n =1和2≥n 两种情况
3. 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因此通过研究数列的函数性质(单调性)来解决数列中的“最大项”与“和最
小”等问题十分有效。
4. 给出n S 与n a 的递推关系,要求n a ,常用思路是:一是利用n n n a S S =--1 (2≥n )转化为n a 的
递推关系,再求其通项公式;二是转化为n S 的递推关系,先求出n S 与n 之间的关系,再求n a 。
课堂演练
1. 若数列{}n a 的前n 项的32
3
-=
n n
a S ,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2.已知数列{}n a 满足01=a ,1
331+-=
+n n n a a a (*
∈N n ),则=20a ( )
3.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2(,311≥+=--n a a n n n ,
⑴32a a 和求
⑵证明:2
1
3-=n n a
1.数列3,-5,7,-9,1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2.已知数列{}n a 中21=a ,
),(*∈+=+N n a a n n 131则4a 的值为( )
3设1
212111++++++=
n n n a n
Λ,(*
∈N n ),则n n a a 与1+的大小关系是( ) 1. 若数列{}n a 满足:⎪⎩
⎪⎨⎧
<≤-<≤=+)
121
(,12)210(,21n n n n n a a a a a ,
7
6
1=a ,则20a 的值为( )
二、填空题
1.已知数列{}n a 中,3221==a a ,,n n n a a a 2312-=++,=7a
2.已知{}n a 中,3
1
1
=
a ,前n 项和n S 与n a 的关系是n n a n n S )12(-=,求n a
6.2等差数列
知识要点
1. 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用d 表示。 2.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
m n a a d n a a d d n a a d m n a a d n a a d a a m
n
n n m n n n n --=--=
--=-+=-+==-+1;
)1()()1(1
111变式:推广:通项公式:递推关系:
由此联想到点),(n a n 所在直线的斜率。
为常数)
即:特征:m k m kn n f a d a dn a n n ,(,)(),
(1+==-+=
),为常数,(m k m kn a n +=是数列{}n a 成
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3.等差中项:
若c b a ,,成等差数列,则b 称c a 与的等差中项,且2
c
a b
+=
;c b a ,,成等差数列是c a b +=2的充要条件。 4.前n 项和公式
2)(1n a a S n n +=
; 2
)1(1d
n n na S n -+= 变式:
1
2);2
()1(2)1(21
21211-=-⋅-+=-+=+++==+-n S a d
n a d n a n
a a a n S a a n n n n
n n Λ
)
,()(,)2(22212为常数即特征:B A Bn
An S Bn An n f S n d a n d S n n n +=+==-+=
是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5.等差数列{}n a 的基本性质),,,(*
∈N q p n m 其中
⑴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反之,不成立。
⑵d m n a a m n )(-=- ⑶m n m n n a a a +-+=2
⑷n n n n n S S S S S 232,,--仍成等差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