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大气环流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冬季南北温度差明显大于夏季。
(2)对流层中赤道比极地暖,温度差从下往 上递减;
(3)平流层中,夏季极地的温度比赤道高。
3、温度分布不均匀必然产生热力环流 假定地球不旋转,地球表面性质都一样,那 么,在南北温度差的作用下,高层就产生了 从赤道指向极地的位势梯度。在气压梯度力 的作用下,高空为赤道吹向极地的南风,空 气在极地冷却下沉,质量堆积又造成对流层 下部有指向赤道的气压梯度力,也就产生了 低层为极地吹向赤道的北风,空气在低纬度 加热再上升——构成了一个南北向的直接热 力环流圈
§4.1 大气平均流场特征与季节转换
一、平均纬向风分量的经向分布

西
西
南半球
1月纬向平均西风分布 (西风为正,东风为负)
北半球

西
西
南半球
北半球
7月纬向平均西风分布
一、平均纬向风分量的经向分布特点
1、低纬度为东风带—— 30°N~ 30°S 最大东风风速中心在平流层 2、中高纬为西风带 北半球西风带冬强夏弱,冬南夏北 1月最大西风风速中心——40m/s,200hpa, 30°N 7月最大西风风速中心——16m/s,200hpa, 40°N 南半球西风中心强度冬夏变化不大,位置冬南夏北 3、极区近地面为弱东风带 冬季从对流层至平流层均为西风 夏季极区平流层为极地东风
12~2月
6~8月
3. 槽脊输送角动量的方式 a 对称槽脊 槽前对u角动量向北输送等于槽后对u角动 量向南输送——无南北净输送 b 东北——西南向的倾斜槽 槽前对u角动量向北输送大于槽后对u角动 量向南输送——有u角动量向北净输送 c 西北——东南向的倾斜槽——有u角动量 向南净输送 但实际大气在中高纬地区多为东北-西 南向槽脊,所以中纬度的扰动水平输送主要 是向北输送西风角动量。
在每日天气图上,长波和短波同时存在,相互 迭加,还可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长波和短 波不容易分辨。如图所示,迭加后的长波槽就 变得极不明显,而长波脊则因为同位相迭加显 得很强。
(一)长波的辨认方法:

制作时间平均图


制作空间平均图
绘制平均高度廓线图

采用高层等压面图
(二)长波的移动
1) 长波波速公式推导 条件:正压,水平无辐散运动
第二节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 与大气环流的基本模型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主要有:太阳辐 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不均匀(海陆 和地形)和地面摩擦
一、太阳辐射作用
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最终的能量来源。太 阳辐射强度随纬度的变化及其年变化支 配着大气环流及其年变化 。
1、太阳辐射能在整个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随纬度增大而减小。(T4.10) 低纬度(40°N~40°S)是太阳辐射能净 得区;中高纬(40°N~北极、40°S~南极) 是太阳辐射能净失区。 2、大气的平均温度场特征(T4.11)
2,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
① 夏季起着强大的热源作用。具体表现有:
a夏季高原南侧西风减弱,甚至转为东风气 流,北侧西风加强。
b夏季,高原上空大气几乎在整个对流层内 都呈对流性不稳定,高温并高湿。
c夏季,高原近地面层为热低压,气流辐合 产生大规模的对流活动,高层产生辐散,形 成了具有上升气流的热力性青藏高压。
二、平均经向风分量的经向分布







南 北 南
二、平均经向风分量的经向分布特点
1、北半球冬季 30°N以南地区—高层南风,低层北风 40°N以北地区—高层北风,低层南风 2、北半球夏季 13°N~ 40°N——高层南风,低层北风 接近赤道的区域——高层北风,低层南风 3、经向风比纬向风小得多,说明地球上空 大气运动基本上是环绕纬圈的东西向运动, 但也有弱的南北向的气流交换,冬强夏弱。
二、地球自转作用
主要是产生地转偏向力,使空气质点运动 方向发生偏转。在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 的共同作用下,经圈方向可形成最简单 的三圈环流模式。
1,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极地环流圈——强(正环流) 费雷尔环流圈——弱(逆环流) 哈德莱环流圈——强(正环流)
极地环 流圈 费雷 尔环 流圈
哈德莱 环流圈
b.波速C与波长L有关,长波移动的慢,短波 移动的快。
c.波速C与纬度有关( 波动移动的快,低纬移速慢。
(四)大气内部角动量的垂直输送 ①哈得莱环流有净余的Ω角动量,向上输送— —补偿了高空西风带 费雷尔环流有净余的Ω角动量,向下输送— —补偿了低层西风带 ②由于高层u角动量大于低层u角动量,所以扰 动的垂直运动总是向下净输送u角动量 ③计算表明,向上、向下对角动量的垂直输送 平衡 ④水平输送与垂直输送共同作用,大气角动量 收支 平衡,东西风带长期维持;地球角动量 收支平衡,地球转动角速度是常数。
三、角动量交换(摩擦和山脉作用)
在自转的地球上相对于地球表面运动的空气,由 于摩擦和山脉作用,空气与转动地球之间就产 生了转动力矩(即角动量)。角动量等于转动 惯量与角速度的乘积 :
M J mr mvr
2
因此,单位质量的空气绕地轴旋转的绝对角动量 可以用下式表示
地球角动量
相对角动量
③ 短 波——几百~3000km,由锋区中的 短波扰动所引起。
2.长、短波结构与特征分析 长波波长长(50~120个经距),振幅大 (10~20纬距),移动缓慢(平均移速在10经 距/天以下 ,有时静止或西退),维持时间长 (3~5天),温压场近于对称(冷槽暖脊), 强度随高度增加,属于深厚系统(可伸展到对 流层顶)。 长波槽前对应大范围的上升运动和云雨区; 长波槽后对应大范围的下沉运动和晴好区; 短波的波长和振幅均较小,移动快,生命史也 短,多数仅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属于浅薄 系统。
——①
用小扰动法将方程线性化: 假设:
则: 代入①式得到 其中 上式为一个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 ——波动方程 设其解: —— ③ 即将长波视为在基本的西风气流上迭加的经向正(余) 弦波
—— ②
将③带入②式有
所以有
——④
上式即为长波波速公式——Rossby波速公式(槽 线方程)
2)讨论:
a.波速C与西风风速有关,风速越大,移动越 快;反之, 移动越慢。当槽脊向东时,槽脊 移动的速度总是小于西风风速。
(一)地球大气系统中绝对角动量分布状态
1、地球角动量 ,为西风角 动量,其大小随纬度增高减小,赤道最大,极地最 小 2、低层相对角动量
极地东风带——具有东风角动量
中纬西风带——具有西风角动量


低纬东风带——具有东风角动量
(二)地球大气系统中绝对角动量守恒
a 低纬东风带由于摩擦和山脉的作用从地 球获得西风角动量 b 中纬西风带由于摩擦和山脉的作用失去 西风角动量 地球旋转为常数 东、西风带长期维持 说明整个地球和大气的闭合系统中绝对角动量 是守恒的。 但实际上:
三、平均的水平环流
1、北半球500hpa平均环流特征
极区为极地低压(极涡)控制—冬强夏弱 冬季2个中心:格陵兰西部、东西伯利亚 夏季1个中心:极区 低纬度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弱夏强,随 季节南北位移 冬季副高弱—其范围在20°N以南 夏季副高强—其范围在40°N以南
中高纬是以极涡为中心的环绕纬圈的西风环流 冬强夏弱,冬南夏北,西风带中有尺度很大的平 均长波槽, “冬三夏四” 冬季三个长波槽:东亚大槽—140°E 北美大槽— 70°w 欧洲浅槽— 40°E 夏季四个长波槽:东亚大槽— 160°-180°E 北美大槽— 60°w 欧洲西海岸槽—0°-10°E 贝加尔湖西部槽—90°E 冬季中低纬有5个西风带槽: 东亚、北美、孟加拉湾、地中海、东太平洋
② 冬季起冷源作用
低层高压; 高原南侧西风加强
第五节 西风带大型扰动
一、环流指数与指数循环 1.西风带波动的两种基本状态 纬向环流(平直西风环流)——波状流型大致和 纬圈平行的环流状态。 经向环流——波状流型具有较大的南北向气流, 甚至出现大型的闭合暖高压和冷低压的环流状 态。 2.西风指数 ——35°~55°之间的平均地转西风或两个纬度 带间的平均位势高度差。用来表示西风强弱。
(二)地形影响 1、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 ① 冬季高大突起的高原使500百帕以下西风 环流明显分支、绕流和汇合,从而使得高 原迎风坡和背风坡形成弱风的“死水区”。 ② 西风绕流作用形成北脊和南槽,导致我国 北方晴天多,南方阴雨多。 ③ 西风绕流对南北两支西风起稳定作用。 ④ 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孟加拉湾地形槽前,加 上侧向摩擦影响,低涡活动特别多。 ⑤ 西风气流在高原东侧下坡,有利于东亚大 槽的形成。
2、与三圈环流模式对应的地面流场和气压场 (不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 三个风带: 极地东风带(东北风) 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低纬东风带(东北信风) 四个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3、与三圈环流模式对应的高空流场 高纬西风带——极锋西风急流 中纬东风带——弱 低纬西风带——副热带西风急流 4、与三圈环流模式对应的二条行星锋区: 极锋锋区——出现在高纬(60°N附近),高 度较低,近地面水平气流辐合,有锋面存在; 副热带锋区——出现在低纬( 30°N附近), 高度较高,近地面水平气流辐散,无锋面存在; 但在对流层上部锋区特征明显。

大气环流是指全球范围的大尺度大
气运行的基本状况

水平尺度——数千公里以上 垂直尺度——10公里以上 时间尺度——1~2日以上
教学内容和要求


§4.1 大气平均流场特征与季节转换 §4.2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与大气 环流的基本模型 §4.5 西风带大型扰动 §4.6 急流 §4.7 东亚环流基本特征 本章重点掌握:大气环流的平均概况;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我国冬夏 环流基本特征。
2、北半球海平面平均气压场特征
①5个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海洋系统 太平洋副高和大西洋副高:冬弱夏强,冬 南夏北 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冬强夏弱 格陵兰高压 ②4个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大陆系统 冬季:亚洲冷高压和北美冷高压 夏季:亚洲热低压和北美热低压
四、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
1、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特点 ① 11月~5月为冬季环流型: 西风带三个长波槽,西风急流强,位置偏 南,东亚存在南北两支西风急流 ② 7月~9月为夏季环流型: 西风带四个长波槽,西风急流弱,位置偏 北,东亚一支西风急流 2、两次季节突变 ①6月突变——冬季环流型转为夏季环流型 ②10月突变——夏季环流型转为冬季环流型
——南北风绝对值沿纬圈的平均。用来表征南 北交换的程度。 1 n
M
H n
i 1
n
二、西风带长波 1、西风带波动分为三类:
① 超长波——波长>10000km,北半球2~3 个波,由地形和海陆分布的强迫振动引起
② 长 波——波长3000~10000km,相当于 50~120经距,北半球3~7个波,由行星锋区 长波扰动所引起
(三)大气内部角动量的水平输送 1. u角动量水平输送的三种长波槽脊 非定常扰动 ——天气尺度的槽脊、 (反)气旋
2. 角动量水平输送的特征
a)非定常扰动对角动量水平输送远大于定 常扰动和平均经向环流(尤其在北半球夏 季) b)非定常扰动对角动量水平输送最大值出 现在30度纬度附近 c)冬季哈得莱环流较强对角动量输送显著 d)费雷尔环流较弱,但水平输送方向与哈 得莱环流相反
I H 35 H 55


1 36 1 36 1 36 H 35 H 55 H 36 1 36 1 36 1
高指数:I值大——西风强,纬向环流为主
低指数:I值小——西风弱,经向环流为主
3.指数循环 ——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 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 4.经向度
四、地球表面的不均匀性
(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海陆分布对近地面层的气压系统有直接影响。
冬季,海上为低压区,陆地上为高压区;
夏季,海上低压减弱,陆地上转为热低压。 2. 海陆分布对于对流层中部西风带平均槽脊的形 成有重要作用。 冬季大陆东海岸温度低+背风坡动力作用,高空 形成冷性低槽;大陆西岸则出现高压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