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苗族情歌
浅谈丹寨苗族情歌的艺术个性
![浅谈丹寨苗族情歌的艺术个性](https://img.taocdn.com/s3/m/a6a54e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e.png)
浅谈丹寨苗族情歌的艺术个性作者:赵秀芳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12期摘要:丹寨苗族情歌源远流长,经世代传唱而经久不衰,已经成为丹寨苗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从记载苗族青年男女生活的点滴出发,传达了苗族男女对爱情的炽热,对婚姻的真挚,往往通过形象的比喻、夸张的描绘、浪漫的手法表现出来,既达到以歌传情、以歌定情的效果,又反映了苗族男女对苗族文化的认同和信仰,从而产生独特的社会价值。
丹寨苗族情歌的手法主要以“比”“兴”为主,通常生动形象,简洁自然,易于传唱且富于艺术感染力,可以说继承和发扬了汉代民歌的遗风。
关键词:苗族情歌艺术手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J605丹寨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是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县。
这里的苗族青年个个能歌善舞,他们以歌传情,以舞交心,常常通过唱歌的方式来谈情说爱,增进友谊,缔结良缘。
从苗族的情歌里透视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从歌调、歌词和唱歌的艺术技巧中彰显出无穷的智慧和吸引力。
每逢赶集(赶场天)、重大节日,县城鼓楼坡上就传来阵阵优美动听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声声入耳,令人流连忘返。
一首首一曲曲,委婉动听,浸入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苗家有歌万万干,苗歌就是小姻缘。
恋爱不把苗歌唱,短棍打蛇难拢边”。
这是从歌场传出来歌声,声声都打动人心,凝聚着苗族人民丰富情感和非凡智慧的情歌。
苗族情歌数量之多,灿如满天星斗,美如园中奇葩,有的表现苗族青年对爱情的大胆表白和热烈追求,有的表现苗族人民把爱情融入到创造性劳动之中的真挚情感和健康的恋爱观,有的表现情侣们对爱情永笃不渝、对邪恶势力的坚决抗争,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其他民族情歌一样,它具有风格淳朴自然、感情真挚热烈的纯真之美,又具有音韵和谐、铿锵悦耳的音乐之美。
丹寨苗族情歌属于一种特色鲜明的口头文学,在艺术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把诚挚的情感融化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主要通过“比”“兴”的手法运用来实现“切”“巧”的艺术效果,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情调。
浅谈苗族音乐
![浅谈苗族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4d5aed2ccfc789eb172dc864.png)
浅谈苗族音乐摘要: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
歌声高亢嘹亮,热情奔放。
本文章述说了苗族音乐在悠久的历史行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具有了它所特有的特征,从而在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圈里表现出了它自身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苗族音乐传承性文化价值一、苗族音乐的主要特征苗族音乐,在其社会历史行程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我认为苗族音乐有以下几个特征:1、历史传承性有人说:“在苗疆圣地,每一首歌都是一部历史。
”我认为在这里《苗族古歌跋山涉水》就是最好的见证,它的歌词是这样的“从前五支奶,居住在东方;从前六支祖,居住在东方;挨近海边边,天水紧相连,波浪滚滚翻,眼望不到边。
”歌中所述的“五支奶”与“六支祖”,指的是当时部落的氏系,居住在东方天水紧相连的地方正是今天苗族分布于西南地区的东方――长江中下游。
到先秦时期,苗族的先民就已到达武陵山域的五溪地区居住,有一支苗族约在秦汉时期早上已迁徒到达今黔东南的都柳江流域定居,除一支古苗族在五溪地区定居之处,另一支古苗族约在魏晋时期开始陆续分期、分批迁徙到川、黔、滇地区,至明代,相继移入东南亚,另一部分苗族也在此时期移往海南岛。
今天苗族分布居住于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各省的边缘山区,以及东南亚各国。
我们可这样认为,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生息繁衍的种子;是苗族历史的记载。
是苗族人民通过长期的与天斗,与地斗,不断创新发展,并传承下来的一部史诗般的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产,它随着苗族人西迁而言传口诵,从东部创作到西部,从远古传唱到今天,世世代代苗家人以不老的古歌传承着历史,演绎着他们生息繁衍的故事。
苗族古歌记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哪里有苗族人,哪里就有歌声。
芦笙,是苗族人民的吉祥物,也是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
苗族芦笙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声声”的诗句出现。
据考古发现,江川李家山出土的两件战国时期的葫芦笙是我国最早的笙类乐器之一,芦笙源于古代苗族先民,由于苗族历史上的不断迁徙而形成了芦笙文化体系并在苗族文化中占了主导地位,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苗族时,常常把芦笙与苗族的关系等同起来,认为苗族文化就是芦笙文化。
湘西苗族情歌的音乐形态
![湘西苗族情歌的音乐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213072ce9b89680203d825d7.png)
湘西苗族情歌的音乐形态作者:宋彦斌来源:《艺海》2018年第08期〔摘要〕苗族情歌是湘西苗民们互诉衷肠、表达爱意的重要载体,也是湘西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成为苗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情歌优美抒情,唱词规整而有韵律,运用了固定的程式结构和自由多样的节奏;其唱腔质朴自然、情真意切,并使用了滑音、拖腔、甩腔等润腔手法,展现了淳朴的民族品格,形成了湘西风格鲜明的音乐形态特征。
〔关键词〕湘西苗族;情歌;音乐形态湘西苗族主要集中在保靖、古丈、吉首等县。
自古苗族就有着“苗族有歌千千万,情歌就是小姻缘”的美传,情歌是湘西苗族独特求偶方式“以歌为媒”的体现。
在苗族“赶边边场”习俗,以及“三月三”马兰节、“四月八”跳花节、“七月七”苗族情歌节等重大节日,苗民们都会唱情歌、打苗鼓、吹木叶。
情歌已然成为苗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苗民的爱情观、审美观,并以真挚的情感为主线,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态特征,精彩纷呈,意境深远。
一、湘西苗族情歌音乐形态的整体特征从湘西苗族情歌的音乐本体来看,其音乐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在的区域文化生态关系紧密。
湘西苗族情歌所流行的地区山高林密,风景旖旎。
这些自然生态不仅成为歌唱的内容,而且对情歌优美抒情、亲切自然、朴质含蓄的音乐风格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情歌中的“青山绿水正月十五约妹连”等唱句就是从自然环境中衍生出来的。
当然,这种自然环境作为文化的表层现象也造成了不同地域苗族支系的情歌风格差异,形成了适合山林田野间演唱、高亢的“高腔”,和适合苗寨内演唱、婉转悠扬的“平腔”。
湘西苗族情歌的音乐形态还受到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
湘西苗族情歌运用方言演唱,苗语有八个声调,较之普通话更为丰富,声母多,韵母少,形成了其特有的音韵特点。
苗语发音靠前,音色轻盈、脆亮,声调多样,从而使得演唱的声腔婉转,润腔丰富,形成了情歌婉转、柔美的唱腔特征。
另外,湘西苗区自由婚恋的文化传统和固定的婚俗形态使得情歌演唱的对象、演唱的场所、演唱的形式、演唱的内容都具备了一定的规范,成为湘西苗族典型的音乐文化,为情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沃的文化土壤。
浅谈苗族情歌的表达形式
![浅谈苗族情歌的表达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faf170e5941ea76e58fa0420.png)
浅谈苗族情歌的表达形式作者:郑惟铭张朝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2期一、苗族的歌舞苗族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文化传统脉络很清晰,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苗族分布广,形成了很多直系,在文化风俗内容上形成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着很多民族风情和民族节日,为以后来大量情歌的发展产生有了充分的时间、空间。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舞蹈、乐曲、情歌是相互影响的,他们的舞蹈主题动作重复多变,乐曲主题旋律已是反复变奏、情歌多是反复重叠的结构,这已是时间艺术重叠章法。
善于舞蹈的苗族,他们的舞蹈以史诗式神话结下了很多不解之源,苗最初的歌舞是巫术文艺活动。
苗族的婚俗更是特有的自由恋爱、自己住婚姻,苗族青年男女多以通俗又高雅、古朴又豪放的情歌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苗族情歌的发展受语言和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情歌作伪苗族社会文化,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二、苗族情歌苗族情歌主要反映爱情的歌,是青年们心与心碰撞而产生的火花,是爱情的符号,是苗族小伙与姑娘人生旅伴,是幸福生活的润滑剂。
情歌歌词真情实意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情歌是苗族青年的媒婆,是一对陌生男女认识的媒介,他们用歌声来称赞和试探对方,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感情加深,对方都相互迷恋、离别让他们感受到了相思之苦和重会那一刻的喜悦。
不同的情歌以表现出了不同的意义,如唱腔高亢宏亮的《飞歌》:一是可用在酒桌上相互祝愿称赞;二是在他们劳动之余,为了表达出他们愉快的心情,就回来分即兴独唱和多人歌唱;三是青年男女在隔山隔水相望对歌,相互抒情怀和逗乐,它已是情歌的前奏曲。
第一,问题歌,这样的歌曲是陌生男女之间相互探问对方是否有对象、姓名、住处?歌词里真真假假,微妙动听。
赞美的歌曲,是说男女在认识了解以后的基础上,彼此产生好感胡相互美化;第二求爱歌,两个人相互之间有感觉、爱慕,双方心心相印成双成对的时候所唱;第三,成双歌,男女双方决定要约定结婚的夜里所唱的歌曲,歌曲主要反映的是自由结婚的成功与失败,同时已包含了很多民族民风;第四,失恋歌,在告白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走到一起,一般都是失恋者自己唱,以抒情为主;第五,逃婚歌,主要是因为父母不同意女儿嫁给某个男人,女儿一定要她的男人走的时候所唱的歌曲,逃婚多以女子主动,以唱出了苗家女对感情的忠贞不渝,诉说这他们的父母干预他们的自由恋爱和婚姻;第六,控诉歌,反映了父母包办婚的歌,逼着女儿嫁人,女儿抗婚,最后逼到了自杀的情况。
浅析贵州苗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贵州苗族民歌的音乐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03ebb073968011ca3009140.png)
浅析贵州苗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者:王润霖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09期摘要:苗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有着特殊的文化特征。
贵州苗族民歌在音乐中承载了其文化的内涵精髓,表现出极具民族特征的音乐形态。
本文将从贵州苗歌的分类和贵州苗歌的音乐要素两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苗族;民歌;种类;要素一、苗歌的种类从苗族音乐的形式分类,主要分为歌曲和乐曲;从音乐的社会功能分类,苗族民歌可以大致分为祝酒歌、山歌、叙事歌、婚恋歌几大类。
(1)苗族山歌:山歌是苗族民歌的一大类型,它多是由苗族人民在生活、劳作和闲暇时歌手就地取材的即兴之作,所以带有十分淳朴真实的情感。
山歌经常用于民间的娱乐休闲和思想情感的抒发,能反应出苗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2)苗族酒歌:苗族的酒文化是苗族人民的一大特点,人们往往在节日、收获、迎宾等候都要拿出来自家酿制的米酒交杯对饮,在酒席上苗族人民通常会吟唱苗族酒歌加以助兴,内容大致是欢迎宾客、歌颂民族英雄或祖宗的业绩等。
(3)苗族婚恋歌:苗族婚恋歌又称游方歌,由于苗族同姓同宗不能结婚,所以男子求偶经常需要去到别的寨子通婚,故称游方。
游方歌中又分初会、赞美、求爱、盟誓、送别等类别,歌曲通常由男女对唱,使用假声,歌曲婉转动人,传情达意。
(4)苗族叙事歌:此类歌曲常在户内演唱,其特点为曲调平缓,歌词中配有长诗体,通常多次重复一段固定旋律,搭配以不同歌词,形成一段完整的故事,通俗易懂,曲律优美。
此外,苗族音乐还常常细分有飞歌、白天歌、丧葬歌、儿歌、古歌、酒歌、劳动歌、牯脏歌、夜歌、开禁歌、盘歌(拉歌)、丧歌、鬼歌、龙船歌等。
二、音乐要素除开音乐题材之外,音乐中最重要的便是音乐本身的各项音乐要素,苗族音乐之所以成为苗族人民特有的音乐,就是因为它音乐血液里有区别于其他音乐的“基因”。
(1)音与音程:苗族音乐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调式上,但又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个性表达。
从声腔来说,以四声腔(5613)民歌居多,也有三声腔(135),调式以徵调式居多。
浅析苗族情歌
![浅析苗族情歌](https://img.taocdn.com/s3/m/62e3f3c676eeaeaad1f33036.png)
浅析苗族情歌张强摘要:苗族情歌具有鲜明的历史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不仅是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非常重要的文娱形式,也是目前当地社会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塑造了苗族人民的婚姻色彩和恋爱殿堂。
审视台江“情歌”发展史,既有旋律优美,也有内涵深挚的艺术歌曲,如《苗族多声部情歌》,当然通俗易懂的,流传于民间的,而且又有极易为大众所接受和传唱的歌曲,如《阳春三月好风光》、《妹妹很漂亮》。
作为一种极少又很独特的音乐类型,苗族情歌表现出丰富的音乐个性,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的状态,当然也面临诸多的生存危机,也带给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和众多的历史责任。
苗族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与歌舞为伴,其文化丰富多彩,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艺术价值,其中就有苗族情歌,它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是苗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传承形式多是“口头相传”,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更没有文字记载,在音乐史上谱写了辉煌的壮举。
苗族情歌主要分为单身歌、思念歌、求爱歌、失恋歌等,独特的和音,其和音为大三度和大六度,节拍相对自由,多以3/4、4/4、2/4和6/8混合使用,同时,它旋律自由、曲调流畅,带有浓厚的鼻腔,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苗族情歌传唱是有场合的,称为“游方坡”或“游方场”,别具地方风格,在苗族地区的村寨才有这样的场地,而且都是固定,是苗族青年男女婚恋的媒介,男女双方缘于爱慕而互相对唱的苗歌称为情歌或“游方歌”,苗族情歌是台江地区苗族人民最古老的歌曲之一,它与苗族人民生活并生并传,是嘴边“活着的历史”,谱写了千百年来美妙的“爱情故事”,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化石”,古老的东方姊妹节都以“游方歌”为主戏。
台江县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因此,对台江苗族情歌的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关键词:历史价值;艺术人文气息;生存危机及传承前言古往今来,苗族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民族,许多村民古寨较好的保留了优秀而古老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其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符号:苗族情歌,堪称无字音乐上的一朵奇葩。
试论黔东南苗族情歌的社会功能
![试论黔东南苗族情歌的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9580311cc850ad02de804172.png)
试论黔东南苗族情歌的社会功能作者:黄欣伟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7期摘要:黔东南苗族情歌,是苗族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
在历代苗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许多传统情歌,至今仍保持这它们巨大魅力。
本篇论文将苗族情歌置于多学科的视野进行审视和考察,阐释其丰富的社会功能,彰显其多姿多彩的独特魅力,使人们正确认识苗族情歌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从而使其得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情歌;功能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66-02苗族情歌是苗族人民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富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口头文学,是反映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歌谣。
黔东南苗族情歌不仅是苗家青年男女娱乐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还是苗家男女婚恋的媒介。
作为苗族婚姻的媒介,它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并提倡恋爱自由,奔者不禁,反映了苗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具有跨时代的进步意义。
本篇论文试图从苗族情歌的社会功能方面着手,使人们真正认识苗族情歌的真正有意义与价值,从而使其得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一、黔东南苗族情歌的概述(一)黔东南苗族情歌的来历有着五千年历史的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因为苗族人民所居住的地方,群山纵横,溪河奔腾。
那些伟岸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孕育着他们浪漫的幻想情结。
苗族人民将这浪漫幻想情结与苗族婚姻的习俗相结合,然后转化为现实生活中浪漫不羁的情歌。
情歌,在黔东南地区又称为“游方歌”,它来自苗语“约方”一词,译意是“苗家青年男女的交往恋爱活动”。
它是苗族男女青年在“游方场”上用以交流思想、倾诉爱慕思恋之情的曲调。
苗族情歌的来历,说法很多。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苗族情歌就是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爱情生活,反映苗族劳动人民爱情的歌谣。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与苗族情歌密切相关。
如下:(二)黔东南苗族情歌的分类1.从内容上,分为以下几类:(1)倾诉互相爱恋之情和表明选择爱人标准的。
城步苗歌歌曲赏析
![城步苗歌歌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1de8e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4.png)
城步苗歌歌曲赏析城步苗族山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城步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这里会聚了许多充满智慧的苗族人民。
他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的风貌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别样风采。
苗族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繁衍,形成了自成一脉的民族风情及特色文化。
文化传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在民族风情上,传承了起源于远古的驱魔逐疫仪式用以祭祀的俄戏文化,作为最原始的宗教文化,它的表演形式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二是在饮食文化上,境内以大米为主食,以油茶为副食,城步居民常常喜欢用蕨子、蘑菇、野菌、魔芋豆腐和脚板薯等制作美味菜肴,待客之道以糯米甜酒为最高规格,无酒不成席;三是在民族服饰上,女式衣着风格往往丰富多变,服饰多为色彩亮丽、样式繁杂,质料以棉布、麻布为主,有时也采用丝绸,同时还喜好佩戴各种美丽的银饰作为点缀。
男式风格那么较为简便,大体上都是头包头巾,衣着裤子颜色多以青蓝为主,他们这种男女搭配的风格往往让他们的亮相惊艳不已:四是在节日文化上较为多样,主要有中元节、十二年大节、苗族端午节、蒙氏大节、六月六山歌节等,过节期间举办各种有趣的节日活动,如唐代就流行于苗族民间的舞龙文化,现今多用于祈福和增添节日气氛,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他们对生活和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城步苗族山歌的艺术分类(一)歌词格律根据山歌歌词格律可分为短歌和排歌,短歌是指四句成歌,一般以五、七个字即为一句,在苗歌对唱和劳动号子中较为常见,比方生产歌中的问答演唱的形式。
排歌是指长篇叙事为主,四句为一个小段,一首歌至少十段,如表达男女爱情的?十页情书?等,这些形式主要见于情歌、叙事歌中。
(二)演唱方式以演唱形式划分,与传统歌曲相似,主要分清唱和伴唱两种。
清唱主要是对唱、独唱等,还有就是合唱,在个人唱完前边局部后,众人马上跟随歌词附唱衬词,造成声势浩大的感觉。
伴唱主要是在室内演唱,通常用苗琴、苗笛来伴奏。
(三)山歌体裁山歌体裁有很多种,按照体裁来分类,大体上分为酒歌、生产歌、情歌、仪式歌等,其中,根据声腔和发音还可细分为高腔和平腔。
苗族情歌文化探析
![苗族情歌文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5654d3aa00b52acfc7caab.png)
ngaixhlitchuddaxngaixhlitnzhuab月亮出来月亮青maxnenbaldlaxbangxtelpas妹妹绣块花手巾maxnenbaldlaxbangxpasjiet妹妹绣块花手帕aidlaxbangxpassangknuoxnenb块手巾送哥们ibalnuoxnenbadsaidsongf一绣哥哥心意好aobalmaxnenbdedluobsaid绣妹妹这份心beidaltaidgetlaxyisdaxsidjiak三绣跟哥来团聚bloubaltaidgetlaxyisidluobsaid四绣跟哥来同心paxdlaildlandlaofnzhaxmax五绣金盆来洗脸droutalgetguotzhidfaibsaid六绣你我不分心xangtalshouxduolxangtlenxwukqiul七绣天上七姊妹yifalgetguotrongtlasnas八绣你我恩爱情juaxalnaixmixdrofnaixlaos九绣长江归大海gufalnuoxnenbdrofmaxnenb十绣哥哥归妹们gufidalluodbangxgulsangx十一绣把花花伞gufaodalgetlaoftaidguot十二绣哥跟妹们dlexbongdnaixmitaidnaixlaos水落长江归大海getguotmaxyunklaosalseikqongx你我有缘来成亲
浅谈苗族民歌《飞歌》及其在非原生态音乐作品中的延展
![浅谈苗族民歌《飞歌》及其在非原生态音乐作品中的延展](https://img.taocdn.com/s3/m/e26e1ec449649b6648d747fa.png)
浅谈苗族民歌《飞歌》及其在非原生态音乐作品中的延展论文关键词:《飞歌》原生态非原生态音乐作品论文摘要:原生态的苗族民歌《飞歌》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艺术瑰宝,在作曲家的成功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它也同样闪耀出炫目的光彩。
原生态《飞歌》本身蕴藏着巨大的内涵,旋律具有动力特性,很适合展开,刺激了作曲家成功创作的产生。
在保护传统音乐遗产的同时,积极地进行专业的音乐创作,既使音乐作品的数量甚至种类得到了丰富,又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苗岭的早晨》和《山林》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原生态的苗族民歌《飞歌》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艺术瑰宝,而在作曲家的成功的专业音乐创作(亦即非原生态的音乐作品)中,它也同样闪耀出炫目的光彩。
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音乐研究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别来谈这一问题。
一、苗族的历史、宗教和自然环境苗族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大多居住于山区或丘陵地带,节日颇多,其间举行跳芦笙、赛马、斗牛、对歌等群众性娱乐活动。
过去苗族信奉原始多神教、崇拜鬼神和祖先,有多种宗教仪式活动。
19世纪后期始,一些人开始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历史的、宗教的以及自然环境的等等因素给苗族音乐披上了一层清新、古朴、深沉、神秘而又原始的面纱。
二、原生态苗族《飞歌》的形态特征苗族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是一个充满智慧、忠厚朴实的民族。
苗族民歌丰富多彩、风格独特。
在传统节日、亲友聚会、婚丧嫁娶、立房建屋、男女社交等场合,都会用歌唱来表达祝贺或进行教育,或讲述历史、叙述故事、哀悼亲人等。
《飞歌》是具有极大艺术魅力的一个歌种,属于苗歌的山歌类。
它流行于黔东南、滇东北一带的许多地区,而以黔东南台江、雷山、凯里等县的最有代表性。
湘西称“韶唔”即高腔之意;滇东北、湘西南靖县与城步一带叫山歌;云南及黔东南局部和黔西北一带叫“喊歌”、“吼歌”、“顺路歌”等。
黔东南苗族有许多居住在半山腰。
为了反映生活、抒发感情,使得开阔环境中较远距离的听者能明晰可辨,因而产生了这种曲调明快、奔放豪迈、声震山谷、缭绕远方的歌种。
浅谈苗族及苗族民歌
![浅谈苗族及苗族民歌](https://img.taocdn.com/s3/m/7a30109802d276a200292e19.png)
目录摘要 (2)第一章苗族民歌的基本特征 (3)1.1 音乐特点 (3)1.2 歌词特点 (3)1.3 演唱特点 (4)1.3.1 苗歌声律 (4)1.3.2 苗歌韵律 (4)1.3.3 苗语韵母分类 (4)1.3.4 苗歌韵式 (5)1.4 苗族民歌的发展模式 (6)第二章民族文化背景 (7)2.1 民歌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7)2.2 民歌与民族语言的关系 (7)参考文献 (9)摘要本文属区域民族学和音乐学范畴,注重将音乐视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音乐与所根植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来探索民族音乐的历史、现状和演变规律,阐述其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民族文化特质。
本文通过对苗族民歌个案的具体分析、研究,揭示该杂居地区苗族民歌的特色:苗族民歌顽强保持了自身民族特质。
在揭示苗族民歌发展变化所形成的基本模式——保持型模式与变化型模式的基础上,力图发掘其音乐形态背后的内在成因,籍以深入地把握苗族音乐的自身特征,并对苗族民歌发展的过程作出初步阐释。
苗族由于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语言体系及民族渊源诸方面的生态结构的差异,导致其受它民族特别是汉族文化的影响程度有别于其他民族,其民歌的发展道路有很大特点:苗族民歌自成系统,具有相对的保守性、稳定性。
总的看来:苗族民歌更多地在纵向继承方面继承与保持了本民族特色,但却使其音乐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关键词】:苗族大歌音乐习俗文化背景民族文化第一章苗族民歌的基本特征1.1 音乐特点苗族大歌是苗族古歌的一大类别,黄平苗族称为“Hxak(歌)Hliob(da )”,翻译成汉语就是“大歌”。
主要流传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黄平,施秉,镇远,凯里等县市及黔东南布依族自治州的瓮安县的自称“Hmeb”苗族群体中以及在“十八年反”的时候有这里迁移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部分苗族地区。
它是苗族部分古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古歌分为大歌和酒歌两大类,各有十二部,在苗族则认为是十二“路”,内容丰富,篇幅巨大,是苗族人民的古代“百科全书”。
浅谈苗族情歌《假如你像一朵花》
![浅谈苗族情歌《假如你像一朵花》](https://img.taocdn.com/s3/m/587c3fc05022aaea998f0fed.png)
浅谈苗族情歌《假如你像一朵花》作者:万金贵欧明艳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6期摘要:《假如你像一朵花》是一首动听的苗族情歌,作品无论从文化背景、音乐结构、音乐特色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将对该作品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苗族情歌《假如你是一朵花》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030-03一、苗族民间音乐文化概括苗族是一个淳朴多情、千姿百态而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历史悠久而又古老的璀璨文化。
大迁徙时使苗族各个部落之间彼此隔绝,居住分散、少有交往从而形成了多个支系,由于苗族支系所处的自然条件、环境以及发展状态不同,形成民间艺术文化的色彩差异。
因此,苗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与演唱情感抒发的形式都各具特色。
苗族同胞们把民族特色、民间风俗、生活经验等有机地相互结合,完美地融入到民间音乐中,体现出苗族音乐的文化价值与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歌的旋律及音符的出现是在艰难困苦、贫瘠荒凉的生存环境与喜、怒、哀、乐的心境中油然而生的。
语言表达不出来的心声,都能借用民族音乐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采、风格独特、远近闻名的民间音乐艺术瑰宝。
苗族音乐犹如一片音符驰骋的蓝天,一片旋律激荡的海洋,一片浩如烟海的心声。
苗族音乐丰富多彩、风格独特、色彩鲜明。
苗族民歌一般分为:古歌、飞歌、情歌(游方歌)、酒歌等等,也可分为单声部与多声部,曲调风格各不相同。
即使是同一种苗歌的歌种,在不同的居住地域、不同的村寨、不同的地方语言,其地方色彩与风格截然不同。
一些则为音调宽广、高亢、欢快、旋律起伏较大,一些则为柔情似水、细腻、深情、起伏较小。
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特色的节日习俗活动中都是离不开苗族音乐的存在。
二、苗族情歌的文化背景苗族是个多姿多彩而又多情的民族。
情歌,在苗族人们的心中永占重要地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处不在。
傍晚时,苗寨远远地传来一阵一阵的歌声,久久的在苗寨夜空旋绕。
苗族文化背景下的情歌表现内涵
![苗族文化背景下的情歌表现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0000651cf18583d049645941.png)
杀 的情 况 歌 曲的 表 现 方 式 气 氛 浓 烈 、 歌 声 悲伤 、 情调 感 人 、 哀婉 , 人 们 听 了往 往 会
催 人 泪 下
二、 苗族 情 歌 的表 现 方 式 苗族情歌主要是反映爱情的歌 . 是 青 年们心与心碰撞而产生的火花 . 是 爱 情 的 符 号 .是 苗 族 小 伙 与 姑 娘 的 人 生 旅 伴 . 是 幸 福 生 活 的润 滑 剂 情 歌 歌 词 表 现 出 高 尚 的道 德 情 操 和 广 泛 的 社 会 意 义 情 歌 是 苗 族青年的媒婆 , 是 一 对 陌生 男女 认 识 的媒
~
苗 族 有着 悠 久 的 民族 文 化 . 文 化 传 统 脉络很清晰 , 有 着 五 千 年 的文 明史 苗 族 分布广 . 形成 了很 多直系 . 在文化 风俗 内
容上形成 了同中有异 、 异 中有同 . 有 着 很
时 间 慢 慢 过 去 感 情 加 深 . 对 方都 相 互 迷
苗族 文 化 毫 目京 里 下 的情歌 表现 内涵
●任富强 文 山学 院 艺 术 学 院
摘要 : 苗 族 是 一 个 古 老 的 民族 , 苗 族 音 乐 有 着 深厚 的 文化 底 蕴 。苗族 歌 曲 不仅 歌 词 上 非 常 讲 究押 韵 , 在 唱 的 时候 朗 朗上 口 很 有歌 唱 性 , 苗 族 音 乐 乐调 较 稳 定, 苗 族 歌 曲 结 构 多 来 源 于 自然 , 有 着丰 富 的 和 声 语 言 , 音f t . 旋 律 柔 关动 听, 歌 唱 多 以真 声 来 演唱 或 真 假 声 混 合 演 唱 , 苗 族 多声 部 情 歌 较 多的展 现 男 唱女 随 、 女 唱 男和 的和 谐 动 听景 象。
略谈苗族情歌的生态
![略谈苗族情歌的生态](https://img.taocdn.com/s3/m/48ae060d16fc700abb68fca1.png)
浅谈苗族情歌的生态苗族情歌是苗族民歌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为苗族青年男女普遍喜爱和传唱,它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的主要媒介。
苗族情歌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与苗族的社会文化生态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与苗族的“游方”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游方,是苗族男女青年娱乐社交,恋爱择偶的一种自由恋爱方式。
一般是在农闲李节或逢年过节进行,尤其是过“苗年’、“芦笙节”和“吃新”等苗族节日更为活跃,“游方”不是随地可以进行,而是有规定的地点。
通常是在寨子后面或侧面的风景树下、草坡空地上。
“游方”,是男青年主动到女方的游方场去,用吹木叶、口哨、口萧或唱歌等信号,邀约女青年山来游方。
寨上的女青年听到信号后,便换上干净的衣服,邀约女伴同去。
他们在游方场上可毫无拘束地攀谈对唱,畅抒情怀,但态度严肃,彼此之间的言行表现得极为尊重。
在“游方”活动过程中,情歌给苗族男女青年起到一种必备的媒介作用。
“苗族有歌千千万,情歌就是小姻缘。
游方不把情歌女唱,短棍打蛇难拢边。
”在游方场上,无论是陌生的青年男女,还是熟人亲友,都以唱情歌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因此人们常有“不会唱歌难拢边”的说法。
“游方”是男女青年们选择对象,增进感情解决婚姻的活动。
青年男女从认识到结婚,一般要经过“先集体对唱,后单独密谈”两个阶段。
他们对唱的歌词,有的是背诵先辈相传的,有的是触景生情,现编现唱,对唱如流,并随着感情的变化而流出天真活泼的素质。
不论是背诵的或现编的歌词,其内容都洋溢着青年们对生活的热爱,表观他们真挚的感情。
男青年—到游方坡,就吹起了木叶调:“来呀来呀,/快来游方坡,/快来相谈情,/找个好伴侣;/来呀来呀!/要来早点来,/不来天黑了,/那时妹才来,/有妆没法扮,/有活没法谈。
”反复吹秦,其调悠扬动听。
姑娘听后,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游方坡。
初到游方坡,姑娘们不直接与男青年谈话,一开口就唱起了盘问歌:“看哥的穿戴,/知哥是好汉,/听哥的语言,知哥有才干。
黔东南苗族情歌的社会功能
![黔东南苗族情歌的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f021a00f78a6529657d5301.png)
试论黔东南苗族情歌的社会功能摘要:黔东南苗族情歌,是苗族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
在历代苗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许多传统情歌,至今仍保持这它们巨大魅力。
本篇论文将苗族情歌置于多学科的视野进行审视和考察,阐释其丰富的社会功能,彰显其多姿多彩的独特魅力,使人们正确认识苗族情歌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从而使其得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情歌;功能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66-02苗族情歌是苗族人民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富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口头文学,是反映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歌谣。
黔东南苗族情歌不仅是苗家青年男女娱乐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还是苗家男女婚恋的媒介。
作为苗族婚姻的媒介,它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并提倡恋爱自由,奔者不禁,反映了苗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具有跨时代的进步意义。
本篇论文试图从苗族情歌的社会功能方面着手,使人们真正认识苗族情歌的真正有意义与价值,从而使其得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一、黔东南苗族情歌的概述(一)黔东南苗族情歌的来历有着五千年历史的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因为苗族人民所居住的地方,群山纵横,溪河奔腾。
那些伟岸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孕育着他们浪漫的幻想情结。
苗族人民将这浪漫幻想情结与苗族婚姻的习俗相结合,然后转化为现实生活中浪漫不羁的情歌。
情歌,在黔东南地区又称为“游方歌”,它来自苗语“约方”一词,译意是“苗家青年男女的交往恋爱活动”。
它是苗族男女青年在“游方场”上用以交流思想、倾诉爱慕思恋之情的曲调。
苗族情歌的来历,说法很多。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苗族情歌就是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爱情生活,反映苗族劳动人民爱情的歌谣。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与苗族情歌密切相关。
如下:(二)黔东南苗族情歌的分类1.从内容上,分为以下几类:(1)倾诉互相爱恋之情和表明选择爱人标准的。
(2)抒发离情别绪的。
湘西南苗族民歌的艺术价值分析
![湘西南苗族民歌的艺术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545e02650e52ea55189834.png)
研究 方 向
合 唱 指挥教学
引言 在 特 殊 的 历 史 背景 下 优 美 的 自 然 环 境 中 浓 郁 的 民 族 氛 围 里 苗 族人 民 经 过 长 期 的劳 动 生 产 在 生 活 的 实践 中 逐 渐 勾勒 出 苗 族 民 歌 的 艺 术 特 色 和 主 要 姿 态 经 过 口 头 传 唱 的形 不 断 的 加 工 与 整 理 苗歌 正 式 以 口 头创 作 式 流传 于 整 个 湘 西 南 地 区 成 为传 唱 一 时的 经 典 一 湘 西 南苗 族 民 歌 演唱 的艺 术 特 点 湘 西 南 苗 族 民 歌 曲 调 优 美 形 式 简单 按照 演 唱 腔 调 的 不 同 可 将 其 分 为 滩 歌 腔 梅 香 腔 冲 滩 腔 和 利腔 菩萨 腔 和 土 地 腔 等 多 种腔 调 苗 族 人 民 热 爱 生 活 能 歌 善 舞 在湘 西 地 区 随处 可 听 见 他 们 的歌 声 另 外 演 唱 者 也没 有 固 定 的 年 龄 限 制 和 性别 限 制 苗 寨 之 中 无 论 男 女老 幼 均 可 以 随时 随 地 的 进 行演 唱 随 着 苗 歌 的 日 益 盛 行 苗 族人 民 甚 至 开 启 了 男 女 对 唱 的规 模 形 式 少 则几 个 人 多 则 几 十 个 人 甚 至 上 百 人 在 演 唱 过 程 中 苗 歌还 分 为 讲 歌 领 歌 生 歌 师 讲 歌 由 一 人 领 唱 众 人合 唱 茶棚 是苗 族 地 区 青 年 男 女 自 由 交 流 的 社 交 场 所 之 一 去 往 茶棚 的 年 轻 姑 娘 往 往成 群 结 对 打 扮 漂 亮 在 寨 边 等 待 小 伙 子 的到 来 然 后 在 茶 之中 男 女各坐一 边 棚 姑娘用 苗歌 问 小 伙用 歌声 答 你 来 我 往 一 唱 一 答 苗歌 不 仅 能 愉 悦 心 情 还 能 成 为 青年 男 女表 达 情 感 的桥 梁 二 从 方言 及 调 式 等 方 面 呈 现 出 苗 族 民 歌 鲜 明的 特 色 ( 一 ! 词 曲一致 苗 歌 的旋 律 句 法 与 歌 词 结 构 都 是 由 四 句式 组 成 简 单 欢 快 朗 朗 上 口 且 深 情 婉转 另 外 一 词 多 用 七 言 四 句 规整 体 也 是绥 宁 苗族 民 歌 湘 西 南 苗 族 曲 调 的 另 一 个 显 著 特点 但 无 论 歌 词 旋 律 如 何 变 换 四 句 体 都 是 苗族 民 歌 的 基 本 形 式 即 便偶 尔 转 换成 两 句 式结 构 或是 三 句 式
浅析贵州苗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贵州苗族民歌的音乐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75798839b89680202d82537.png)
一 、 苗歌的种类
度 的较宽的音程跳进 连接 ,使音乐 极富动力 ;旋 律走向多为下行 ,
从苗族音 乐的形式分类 ,主要分为歌 曲和乐 曲 ;从音乐 的社会 乐 句在 结尾 时通 常 向下 到低音 ,这 也是 苗歌 具有 民族特 色 的一 个
功 能分类 ,苗族 民歌可 以大致 分为祝酒歌 、山歌 、叙事歌 、婚 恋歌 特点。苗族 民歌 的旋 律整体线 条一般呈显 出大起 大落 ,十分奔放 洒
从该 例来看 ,歌 曲是 三声腔为主 ,同时兼具 四声腔 的特点 ;第
mi音交替 使用 ,进一步 给音 乐带来更多 的色彩变 化。降mi( 3)音 八小节与第九小节mj(3)与降mi( 3)交 替使用 ,带来 了苗族音乐
在调式 中极不稳定 ,并倾 向于解决 到主音sol(5),该音 与传统音乐 特色 的调式音阶色彩 ;第 二小节是典 型的三音列和 弦分 解手法 ;歌
缓 ,歌词 中配有长诗体 ,通 常多次重复一段 固定旋律 ,搭 配以不 同 重要作用 。
歌词 ,形成一段完整 的故事 ,通俗易懂 ,曲律优美。
(5)演 唱特点 :苗歌 的演 唱一般用 苗语演 唱 ,有 时也可 用汉
此外 ,苗 族音乐还 常常细分有飞歌 、白天歌 、丧葬歌 、儿 歌 、 语 ,穿着苗族 民族服饰并 配上 一定的舞蹈动作 。发声多 以腹 式呼吸
游方 歌中又分初会 、赞美 、求爱 、盟誓 、送别等类 别 ,歌 曲通 常由 重 复通 常是第二句 重复第一句并改 变最后 的落音 ,从 而构成一个 段
男女对 唱 ,使用假声 ,歌 曲婉转动人 ,传情达意。
落 。此外 ,衬 腔是歌 曲重要 的组成部分 ,根据 衬腔位置 的不 同有引
(4)苗 族叙事 歌 :此类歌 曲常在户 内演 唱 ,其特 点为 曲调平 出 (在乐句之前 )、连接 (在 乐句之间 )、扩 充 (在乐句之 后 )等
[论苗族多声部情歌的形态特征及其文化生境] 苗族多声部情歌
![[论苗族多声部情歌的形态特征及其文化生境] 苗族多声部情歌](https://img.taocdn.com/s3/m/22be8eb41ed9ad51f11df25e.png)
[论苗族多声部情歌的形态特征及其文化生境] 苗族多声部情歌摘要:黔东南台江县是苗族聚居县之一。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较好地保留了传统的苗族音乐文化。
台江县反排村、基佑村等自然村寨自古传唱的苗族古歌(又称大歌)之一的情歌别具独特的歌唱风格。
本文试图以田野调查为基础,描述和分析这一民间歌唱品种的音乐形态及其生态文化背景。
关键词:苗族情歌音乐形态生态文化地处雷公山脉北部的台江县境内,许多地方较好地保留了苗族古老优秀的音乐文化。
位于台江县东南部的反排、基佐等村寨青年男女所传唱的情歌,旋律优美动听,别具地方风格特色。
苗族人民称情歌为“霞哟”或“游方之歌”,为青年男女社交、恋爱时所唱。
情歌在苗族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八岁左右的男女几乎没有不会唱情歌的,正如他们所说:“苗族有歌千千万,情歌就是小姻缘,游方不把情歌唱,短棍打蛇难拢边。
”{1}苗族的婚姻,历史上也多是先唱歌而后聘娶。
反排情歌有较固定的曲式和唱腔,旋律优美动听,曲调较高、音域宽广、起伏跌宕,高音区用假声演唱,节奏较自由,歌曲中部和尾部拖腔较长,装饰音的运用别具特色,由于是以男女各两人以上的对唱和合唱形式出现,这种以男女声部互为基础,相互衬托加花的集体歌唱行为,致使这种情歌已具有声部分离和支声因素的特点,音响形态独特。
而这些音乐特征与苗族生活习俗、地理环境直接相关,是在这种民族文化的孕育中造就生成的。
一、苗族婚俗中的多声部情歌及其咏唱形式以往我们所了解和听到的苗族民歌歌曲多是以独唱和单声部齐唱为主,如苗族飞歌、古歌以及劳动歌曲等等。
其实不然,苗族歌曲中也有许多对唱、重唱的歌曲,在酒歌中就有许多对唱和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
情歌中以支声的形式出现的多声部合唱歌曲也时有展现。
在台江反排、基佑等村寨的苗族“游方”场上,青年男女初期相识的对歌总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
这种集体咏唱形式是产生多声部歌曲的沃土,也与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特别是婚俗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苗族情歌张强摘要:苗族情歌具有鲜明的历史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不仅是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非常重要的文娱形式,也是目前当地社会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塑造了苗族人民的婚姻色彩和恋爱殿堂。
审视台江“情歌”发展史,既有旋律优美,也有内涵深挚的艺术歌曲,如《苗族多声部情歌》,当然通俗易懂的,流传于民间的,而且又有极易为大众所接受和传唱的歌曲,如《阳春三月好风光》、《妹妹很漂亮》。
作为一种极少又很独特的音乐类型,苗族情歌表现出丰富的音乐个性,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的状态,当然也面临诸多的生存危机,也带给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和众多的历史责任。
苗族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与歌舞为伴,其文化丰富多彩,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艺术价值,其中就有苗族情歌,它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是苗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传承形式多是“口头相传”,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更没有文字记载,在音乐史上谱写了辉煌的壮举。
苗族情歌主要分为单身歌、思念歌、求爱歌、失恋歌等,独特的和音,其和音为大三度和大六度,节拍相对自由,多以3/4、4/4、2/4和6/8混合使用,同时,它旋律自由、曲调流畅,带有浓厚的鼻腔,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苗族情歌传唱是有场合的,称为“游方坡”或“游方场”,别具地方风格,在苗族地区的村寨才有这样的场地,而且都是固定,是苗族青年男女婚恋的媒介,男女双方缘于爱慕而互相对唱的苗歌称为情歌或“游方歌”,苗族情歌是台江地区苗族人民最古老的歌曲之一,它与苗族人民生活并生并传,是嘴边“活着的历史”,谱写了千百年来美妙的“爱情故事”,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化石”,古老的东方姊妹节都以“游方歌”为主戏。
台江县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因此,对台江苗族情歌的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关键词:历史价值;艺术人文气息;生存危机及传承前言古往今来,苗族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民族,许多村民古寨较好的保留了优秀而古老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其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符号:苗族情歌,堪称无字音乐上的一朵奇葩。
苗族情歌在我国民族乐坛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地特为突出,它所反映的都是普通苗族群众实实在在的生活形象,刻画了深深地“活着的历史化石”。
三十年前,各村各寨十八九岁的少男少女几乎没有不会唱的,在台江就有人们所传唱的苗族情歌——《站在高高的苗岭上》:“站在高高的苗岭上,眺望四方的青山秀水,座座苗寨美如画,条条江河似飘带,任妹嫁到哪一方,哪方景色都一样”,歌曲的背景主要是男女双方纷纷来到寨中的游方场,选上自己的意中人,用歌试问着对方,是否诚心有意来相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新农村建设打破了原有的古寨面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等新思潮新观念的“入侵”,以及新型文化的向前推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生活交往与融合,使部份民族文化习俗随之改变与同化。
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打工潮”的冲击,电视、录相、歌舞厅等现状文化生活的渗透,使相当部份的口传文学、刺绣等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濒临消失与失传的危险境地。
如在台江县八个乡镇中,基本还能传唱古歌仅有施洞、老屯、革一、台盘等乡镇的部份村寨还能传唱,且是极少数。
因此很大程度上导致原生态的苗族文化变向发展甚至停滞不前,都在考验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一方面,古老的苗族情歌产业链没有形成,而且从事古歌的的技术人员其民族文化的专业程度不高,技艺人员主要是高龄化、低学历的农村妇女为主。
另一方面,一些歌曲面临丢失,甚至已经失传,精通情歌的人士年龄均在五六十岁以上,年轻人多以新思潮新观念为主,不愿承接传统文化,甚至从思想上觉得是一种蒙羞,存在抵触的心理状态,使情歌失去生存的土壤,导致民间艺术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伴随着现代音乐的冲击,苗族音乐又是口头上的“五线谱”并无书面文字所记载,目前,只有当地上年纪的老人才能即兴说唱,当然也有后现代式的情歌,力量很小,所涉及的面仅限于兴趣似的网络群,并没有实质性的继承和发展演变。
同时,群众对本土文化的保护意识及其落后,导致有价值的民间艺术不断失传;此外,在传承上出现断代的现象愈发严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出于工作需要极少回到故里,更不可能发扬和继承祖传文化。
本文中,笔者对台江当代“苗族情歌”进行了辨析与界定,同时分析论证了“苗族歌曲”在当代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质和审美内涵。
当然,本文的研究也仅仅是一种尝试,在如何进一步推进台江县内未来“苗族歌曲”的创作、演唱和传播,如何在当前黔东南地区文化构建的视野下推动“苗族歌曲”理论研究等问题上,均待有识之士进行关注。
一、苗族情歌概述古老的东方姊妹节都以“情歌”为主戏,姊妹节的前身是"坡会";苗族坡会,是指在每年春季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这段时间内,每天一个坡会,排列成序,连续不断,是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烈、禳灾祈福、鼓舞斗志、交流情感、集体聚会娱乐的盛大民间传统节日,起源自然,文化形态体现在歌、舞、乐当中,后来演变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聚会。
在这过程中男女互相恋慕,歌唱定终身,因此,苗族的未婚男子们便要唱着歌,游走到相邻的寨子追求真爱,每一个寨子都设有“游方台”或“游方坡”,专供未婚的年轻男子和可以通婚的邻寨女子约会,这个过程中所唱的曲子就叫做“情歌”,又被称“游方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情歌,均是苗族男女青年在劳动和寻求爱情、寻求美好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歌类多种多样,浩如烟海。
苗族情歌是男女双方在互不相识的“游方场”上见面,然后都比较喜欢用委婉的歌曲试探对方,叫什么名字,来自哪个寨子,为什么到这里来,路有多远,河有多宽,条条山路是否都架有桥梁等等。
比如女方唱:“哪里冒出来的泉水,哪里来的情阿哥,别人你也告诉了,请你说说给我听.....”;此时男方就会故意调皮地回答:“我来的地方说高也不高,说低也不低,住在荒凉的茅草坡,那些地方太遥远,说出来你也不知道.....”。
男女青年们就这样你来我往的相互对歌,直到双方相互认识,甚至恋爱结缘。
台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酝酿了语言优美流畅、而且大量使用比兴,拟人化等手法,创造了别具一番风格的情歌。
可以说,“苗族情歌歌”是一个不断发展且溶入其他语系变化的名称,其所根据的语境都会有所变化,但从纷繁的现象中,都是苗绘了普通大众真实的生活写照,纯朴自然,比如:“五六个玉米,放在火炕里,好籽都绽放,阿哥在等你,阿妹在哪里...”像这样的情歌只能在台江,不过也演变到其他地区,曲调也多种多样。
当然,不同语系的不同结构似乎多多少少也意味着各语点的思考方式会有相应的差异。
苗族用一个情字所称的东西,苗族人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名称,然而,却有苗族情歌、苗族游方这个浪漫的总名。
二、当前苗族情歌的生存状况苗族情歌歌的分类苗族游方歌主要分为十大类:相见歌、青春歌、赞美歌、相思歌、求爱歌、成双歌、逃婚歌、苦情歌、离婚歌、分别歌等。
每类歌极为丰富,有些歌曲是代代相传,当然都是口头传授,情歌手对这些歌曲都是很精通的,在男女游方对歌时,应对自如。
在过去,单身男青年出门去游方十天半月,回来时带个新娘同时进屋,就是因擅长歌唱而赢得美人心的,在苗族地区成为婚恋佳话和美谈。
苗族情歌会唱情况在苗语里男青年叫“啊展”,女青年叫“罡浪更”;情歌就叫“养夏”,在形式上,基本上都是五言,少数是长短句,一般都押脚调,极少押交叉脚调或不严格的脚调,只求自然流畅。
在唱法上,有吟咏调,苗语称“hxak hveet”,音译“夏额”,意即“拖长声音唱歌”;宣叙调,苗语称“hxakdit”,音译“夏第”,意即“念唱的歌”,类似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说唱法;飞歌调,苗语称“hxak yangt”,音译“夏漾”,意即“高声唱的歌”等三种,它们在曲调上各地语系又有所不同。
虽然唱法不一样,但所有语系的歌词都是通俗易懂与生活贴切,记载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以及辛勤朴实的劳作。
从地域语系的角度而言,《反排多声部情歌》、《阳春三月好风光》等作品应属于贵州当代“苗族情歌”的范畴和代表,而像《阿哥阿妹别误时》、《阿哥阿妹来相会》、《趁花开正红》等歌曲,则可视为台江的“苗族情歌”代表,而象《十二个月亮十二个太阳》、《小小的树木叶》等作品也出现在“苗族歌曲”的曲目中,则点缀了苗族情歌的魅力。
诚然,任何一种艺术题材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苗族歌曲”本身就是一种新生的、变化着的音乐曲种,不管它是情歌、酒歌或者苦歌。
在苗族地区,以台江为例,凡是节日的白天和平时的夜里,男女青年三三两两邀约到坡上或游方场来对歌谈情说爱,抒发他们的情感。
代表曲《小小的树木叶》,歌词大意:“小小木叶树,长在河沟旁,砍起来生火,拾起来煮饭,妹先吃一口,哥也吃一口,心里暖洋洋,蝴蝶双双都成对,阿哥阿妹结成双。
”,因此唱情歌是男女双方求爱的一个必须媒介,更是婚恋的桥梁。
同样在唱情歌时,随着歌词声调的变化而变化,如著名的情歌《beit jas ghab nex niul》(贝加嘎瑙浓,意为吹木叶就趁叶子青)“beit jas ghad nex niul/hxet jas ob niangx yil/ dent deis ghab nex lul/jent cob ghab nex zangl/m ait liek ghab nex liel/xongt liek ghab nex liel/got ja s xik yek jui/ait deis jus jangx dail?”(吹木叶就趁叶子青/谈恋爱就趁人年青/二天木叶枯萎了/风一吹来就飘零/妹妹象叶子一样的分手/哥哥象叶子一样的离分/再也无法来相会/怎么过完这一生)情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悠扬的音调,高昂的唱法,炽热的情感,使其在众多色彩斑斓的黔东南民族歌曲中闪耀出自己特殊的艺术魅力!传统的苗族情歌有固定场合,男女双方必须到固定场合对唱,每个苗族村子都有不成文规定的游方场也叫瑶马郎场,苗语叫“阿达浪更”;当然每个外来游方的男青年都必须尊重本村的规定,不能到游方场之外唱情歌或者求爱。
直至上世纪80年代以前,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人们一提起台江苗族聚居区,都喜欢用“歌舞的海洋”,民风民俗朴实,好客热情,当然人们惯用“爱酒爱歌爱舞蹈”来形容。
最近几年,每当再走进苗村苗寨,或走在台江县八个乡镇集市时,你会遇见众多结伴而行、身着现代服饰的青年男女,如果你不与他们进行交谈,几乎难辨其族别,事实上他们都是苗族,他们既说汉语,也说苗语。
若是你热情地请他们唱首苗族情歌,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绝大多数不会,偶有大胆而开朗者站出来唱也不地道———要不在音调上总想往流行歌曲“唱歌”的方式上靠拢,要不就是连一首简短的几句苗歌唱词也记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