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咬文嚼字》教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教案

【学前导引】

“咬文嚼字”是一个成语,它一般被当作贬义词来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它的解释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但在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章里,它却是个褒义词,指

在阅读文章或写作时,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实际上,我们学习语文,就需要这种“咬文嚼字”的

精神。只有如此,我们在读一些好的文章时才能领会作者的匠心;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

好文章。

本文列举大量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我们在阅读时要仔细体会。

【学习目标】

1.领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

2.学习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3.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

【基础知识精讲】

·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

朱光潜及其作品

朱光潜( 1897~ 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897 年 9 月 19 日生。 1916 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 年毕业后,在上海中

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

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1925 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 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

士学位。 1933 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

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

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

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 1933 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933 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

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

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

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

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克罗齐、黑格尔、莱辛、维柯等人的论著。

·字词储备

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

锱铢( zī zh)ū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重量单位。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本文中指无论阅读或写作,

都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斩截:“斩钉截铁”的省略,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剥啄:拟声词,模拟轻轻敲门的声音。

岑( cén)寂:寂静。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游离:比喻离开集体或依附的事物而存在。

蕴藉(jiè):(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字

著作。

尺牍(dú):书信。

下乘(chénɡ):下品、下等。

·课文剖析

1.文章题目诠释

“咬文嚼字”,正像作者所说,“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没有

一项意思是褒扬的。朱光潜这篇《咬文嚼字》,让人看了,心悦诚服,获益匪浅。他赋予这

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他对文字的咀嚼,具有非凡的敏感,能品出丰富细微的意味。他讲的是文学作品语言的锤炼,但对于其他文体的阅读与写作同样有启

发意义。

2.主旨内容概括

文章的主旨在篇末端出。“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翻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

文章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对每个实例的分析,都咀嚼出

不同文字所蕴含的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感情。

文章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说明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

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

3.写作方法借鉴

借鉴之一,是举实例,讲道理。

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例子解说得不好,道理也讲不好;例子不充分,道

理也讲不充分。朱光潜先生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举了很多例子,而且每个例子讲得非常精辟,令人心悦

诚服。例子是具体的,具体的分析可以给人丰富的启示。

借鉴之二,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

读这篇文章,我们对朱光潜先生的学问佩服得五体投地。文章也启示我们:学问靠积累。做学问,首先

是占有材料,材料是学问的基础。即使不是鸿篇巨制,就像本文那样的单篇文章,也需要相当的材料。

作者所举的几个实例,有的可以凭记忆写出,有的单凭记忆恐怕不行,手头得有些资料才行。作者说

到“你这”“你是”两种句式,信手拈来《水浒传》《红楼梦》上的例句,猜想朱光潜能记得句子,至

少也有个印象,一翻书就找到了。要是没有印象,那就无从找起。一般人没有大学问家那样超常的记忆

力,更需要以勤补拙,进行积累。

可以设想,作者或者是有一张张卡片,或者是在笔记的一页记有这一类资料,或至少有个索引,这样

积累材料,研究或写作起来,就左右逢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