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相关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 1 病因病机
按三焦辨证将本病分为:①上焦证:治以疏风开肺 、解毒通络 , 选用银翘散加减;② 中焦证:脾 胃积热 :治 以理脾清 胃、消积 通络,选用清 胃散加减;湿蕴 中焦:治以健脾化浊 、除湿通络 , 选用平 胃散加减;③下焦证:治以滋补肝 肾、养血通络 ,选用 六味地黄 丸加减。孙秀芹【 0 】 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 ,对照 组 ( 3 6例 )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 ( 5 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 疗:①风热型:药用水牛角、紫草 、生地黄 、白薇、川芎 、蝉 蜕 、金银花、生甘草;② 湿毒型:药用大黄 、黄芩 、藿香 、薏 苡仁 、栀子 、车前子,并配合 西药 治疗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 对照组。傅丽君[ 】 将本病分为:①血热妄行证:宜凉血止血,方
r e p e a t e d , mo r e a n d mo r e a R e n t i o n o f t h e me d i 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f r o m TCM nd a d i fe r e n t i a l t r e a t me n t h a v e
湿 、瘀 起关键性作用 。
2 中医药治疗
2 . 1 辨 证 论 治
赵俊萍[ 6 1 将本病分为气不摄血、 胃肠郁热、风热伤络 、血热
妄行、瘀血阻络、阴虚 内热等 6型,并随证各予中药治疗,结果 治愈 5 6例,好转 7 2例,无效 0例 ,总用效率 1 0 0 %。原晓风[ 7 j
近年来,中医对本病 的认识和辨证治疗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试
a c h i e v e d s o me p r o g r e s s , t h i s p a p e r t r i e s t o ma k e a s u mm a r y a b o u t r e c e n t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r t e a t i n g t h e d i s e a s e.
阮希 芳 袭雷鸣 潘月丽 ( 指导 )
( 1 . 山东中医药大学 2 0 1 1 级硕士研究生 ,山东 济 南,2 5 0 0 1 4 ;2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山 东 济南,2 5 0 0 1 1 )
中图分类号 :R5 5 4 + .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4 )0 2 . 0 1 3 0 . 0 3 证型 :I DB G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 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 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 ,
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造成出血症状。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 , 好发于 3 ~1 0岁儿童, 发病前 1 ~3周常有呼吸道感染史 。 依据其 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学 “ 紫斑” 、“ 葡萄疫” 、“ 肌衄 ”范畴。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 ,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特别是
【 摘 要 】 过敏性 紫癜是 小儿较常见的毛细血管 变态反应性疾病 ,由于其病程较长 ,易反复 , 越来越 受到 医学界 的重视 , 近 年来,中 医对 本病的认 识和 辨证 治疗取得 一定 的进展 ,本文试将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本病 的相 关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 【 关键词 】 过敏性 紫癜; 中医药;研究进展
[ Ke y wo r C M; Re s e a r c h r e v i e w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4 . 0 2 . 0 8 0

1 3 0 .
C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4 Vo 1 . ( 6 ) No . 2
中 医 药 治 疗 小 儿 过 敏 性 紫 癜 的 研 究 进 展
Re s e a r c h r e v i e w o n t r e a t i n g a l l e r g i c p u r p u r a i n c h i l d r e n i n TC M
用犀 角地黄汤 、清营汤加味 ;②气不摄血证:宜益气 摄血 ,方 选 归脾汤 、补 中益气汤加减;③阴虚火旺证 :宜祛风 凉血 ,方
古代 医家对本病病 因病机认 识颇 多,主要 归于 “ 风 、热 、
毒 、湿、瘀、虚 ”六个 方面,如 《 诸病源候 论》 日:“ 斑毒之 病 ,是热气入 胃,而 胃主肌 肉,其热挟毒,蕴积于 胃,毒气熏 发肌 肉,状如蚊蚤所啮 ,赤斑起 ,周匝变体 ” 。《 证治汇 补》日: “ 热极沸腾发 为斑 ……热则伤血 ,血热不散,里实表虚 ,出于 皮肤而为斑 ” O《 血证论 》云:“ 既然是离经之血 ,虽清血、鲜 血,亦是瘀血 ” ,“ 瘀血在经络脏 腑之间,则周身作痛 ,以其阻 塞气之往来 ,故滞碍而痛 ,所谓痛则不通也 ”等。现代 医家在 总结前人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及研究进展,对病 因病机有 了 新的阐述 。吉训超等【 】 ] 认为血热 固然是本病病机纲领 ,但湿亦 占重要地 位,因此在辨证用药方面加用祛湿药物,取得 了良好 的疗效。黄世林[ 】 认为患儿正气不足 ,伤及脾 胃,脾失健运 , 胃失和降,湿浊 内生,蕴久化热 ,热灼血脉,迫血妄行 ,血溢
[ A b s t r a c t ] A l l e r g i c p u r p u r a i s mo r e c o mmo n 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a l l e r g i c d i s e a s e s o f c a p i l l a r i e s , b e c a u s e o f i t s l o n g e r c o u r s e , e a s i l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