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一章 非遗的概念

合集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的界定以及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的界定以及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的界定以及分类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多种形式。

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概念的界定和分类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概念的界定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民族、地域和群体特征,以及表现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各种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它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多种形式。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指无形的传统技艺或表达方式,而后者则是指实体性的自然或人造产品。

例如,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是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书法技艺则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分类1. 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是指通过口头或行为方式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歌曲、音乐、舞蹈、戏剧等。

这些艺术形式通常都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采取的各种行为方式和社会习惯,包括民间信仰、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

这些社会实践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历史演变。

3. 节庆活动节庆活动是指人们在特定时间里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包括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这些活动通常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人们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4. 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指通过手工制作方式创造出来的各种物品,包括陶瓷、织锦、木雕等。

这些手工艺品通常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四、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多种形式。

这些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人们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课程以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为基础,融合文学、美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建构独立的逻辑框架和知识系统。

并以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以田野实践为基础,对经典之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弥补了“小传统”的缺失,使学生对民族传统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较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知识,认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进而掌握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发展状况,为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语境中保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意义,以及中国和外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等内容。

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包括考察学生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状况、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研究等。

(四)教学时数周2课时,共36课时。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田野调查相结合。

= ♦・工*,一、本文第一章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要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释义;非物质文化遗与其他人类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1课时)自然遗产概念的提出;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深化。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释义(1课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相关概念的理解;国内外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人类遗产的关系(2课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遗产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分享经验和 资源。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旅游开发,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动文化 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推动跨国联合申遗工作,提升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和保护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新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数字化技术记录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数字化档案库,方便传承和传播。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纳入学校课程,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 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如与现代艺术、设计等领域的融合,创 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国际合作与交流前景展望
建立资源数据库。
资源评估与筛选
02
对普查结果进行评估,筛选出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
资源整合与规划
03
将筛选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制定旅
游开发规划。
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
传统产品升级
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游 客体验。
创新产品设计
结合现代旅游需求,设计具有创意和吸引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 游产品。
培训一批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提高学校教
育的质量。
社会教育中的普及宣传
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让更多 人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展公益讲座和培训
邀请专家学者和传承人开展公益讲座和培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和技艺。
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目 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推广 •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立法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非遗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财政支持:加大对非遗项目的资金投入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建立档案:对非遗项目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和建档掌握非遗资源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
传承人认定:开展传承人认定工作明确传承人资格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管理 展示与传播:通过展览、演出、文化节等形式展示非遗项目利用媒体和数字化技术进行传播推 广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合作项目:共同 开展非物质文化 遗产研究、保护 和传承项目
展览展示:举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展示各国代 表性非遗项目
培训活动:为发 展中国家提供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与传承培训
0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发展趋势与展望
THEME TEMPLATE
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数字技术记录、保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0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价值与意义
THEME TEMPLATE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如民间音乐、舞蹈、 绘画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数字化技术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整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 发掘的效率和准确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途径
旅游开发:将非 物质文化遗产资 源转化为旅游产 品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皮影戏
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 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 。
传统技艺
陶瓷制作
一种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成 型、干燥、烧制等工序制成的器
物。
漆器制作
一种以木胎为底,在上面髹漆并 进行装饰的工艺品。
竹编
一种以竹子为主要原料,通过编 织、拼接等工艺制成的日用品或
工艺品。
中药炮制技术
炒制
01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不同火力加热,并
不断翻动或搅拌,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炙制
02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
法。
煅制
03
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炮制方
法。
05 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
传统节日习俗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神话传说的传承面临挑战,需要采取措
施加强保护和传承。
民间故事
定义与特点
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具有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朴 实等特点。它们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情感和智慧。
代表性作品
《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
传承与保护
民间故事主要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同时也通过书面记载、舞台表演等形式得以传播 。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民间故事的传承受到威胁,需要采取 措施加以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习题与答案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习题与答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习俗、节庆活动、传统知识和技能等。

2.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承人是指掌握并传承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艺的人,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传播者。

3.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和人类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参与等方式,对某一社区、群体或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4. 非遗名录:非遗名录是指由各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编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旨在记录、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5. 文化空间:文化空间是指特定的地理区域或场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象征意义,是人们进行文化活动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二、填空题: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类。

答案: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习俗、节庆活动、传统知识和技能。

2.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________年。

答案:2004年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答案:口传心授、实践传承5. ________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答案:数字化保护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A. 昆曲B. 京剧C. 瓷器D. 中医针灸答案:C. 瓷器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是谁?A. 政府B. 学校C. 社区D. 个人答案:A. 政府3. 下列哪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口头传统和表述类别?A. 剪纸B. 竹编C. 舞狮D. 民间故事答案:D. 民间故事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是什么?A. 维护社会稳定B. 推动经济发展C.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答案:C.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5. 下列哪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法国答案:A. 中国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A. 口传心授B. 实践传承C. 数字化保护D. 制定法律法规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A. 京剧B. 茶艺C. 端午节D. 春节答案:A、B、C、D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真实性B. 完整性C. 可持续性D. 创新性答案:A、B、C4. 下列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A. 非物质性B. 世代相传C. 地域性D. 活态性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职责?A. 传承技艺B. 创新发展C. 教育培训D. 参与保护活动答案:A、B、C、D五、判断题: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非遗概念完全详解

非遗概念完全详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完)详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空间:〃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传承主体:指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即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可以延续和发展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术、本领,并且具有最高水准层次的个人或群体。

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要义是民族意识,任何民族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

一旦丧失其结果必然是被异族同化。

文化自觉就是指某一文化圈内的民众从意识上对自己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自我珍视。

如何培养文化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文化,是文化活化石,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觉,这样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延续,又有利于文化生态的规划、建设。

1.迫切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刻不容缓;3.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不断努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和解放文化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4.要处理好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和〃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相结合,将文化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相结合。

5.培养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最重要的是将宏观的理论建构与微观的生活世界相统一。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区域及环境中,便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文化〃得到整体性保护,这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整体性,活态性,保护的新阶段。

民间文学: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一人民的口头创作。

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第一章 概论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价值

第一章 概论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吕尚枝 黄山学院 文学院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概念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分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价值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中,离不开主 体和客体的共同作用。价值的实质、意义主要 在于它对人的有效性,而不在于它的客观存在 性。
1、价值的丰富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 多方面重要的价值, 主要有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精神价 值、审美价值、观 赏价值、精神价值、 教育价值、科学价 值等
文化表现形式10类:
民间(口头)文学、传统音 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 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 统医药、民俗(含生产商贸习 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 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 识)。(原16类)
文化空间1类:
按传统习惯 的时间场所 举行的大型 综合性民众 民间文化活 动,如传统 节庆、歌圩、 庙会等。
农事中忌春雷。一般是第一次打春雷时忌出工种地。这一点贵州水族尤 具特色:正月第一次春雷要忌九天,第二次忌七天,的三次忌五天, 第四次忌三天,第五次忌一天。忌雷期间,不能犁田。翻地、播种, 如果犯忌,将会雨水不顺,虫灾不断,庄稼歉收。这一方面放映了粮 农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也和把握气候相关,如利用春雷 确定春耕时间,开头几次春雷,寒潮未停,冻害庄稼,因此禁忌过早 翻地耕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3、共时性价值
(2)社会价值
4、审美价值
(4)审美价值
川剧变脸
DVD
太极拳(河北永年杨 氏太极拳、河南焦作 陈氏太极拳)
少林功夫(河南登封)
陕西秦腔
东北二人转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木偶戏
皮影戏

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其特征

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其特征

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其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并代代相传的、通过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习俗、传统医药知识等非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遗产。

它涵盖了人类创造的各种智慧和技能,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共同体的认识和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明显的区别。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物质文物,如古建筑、艺术品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对人类智慧、技能和传统实践的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口传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传承,几代人口耳相传,不依靠书面材料或其他物质载体。

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人际联系。

2. 动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体现形式,它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会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演变。

3. 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罗万象,涵盖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实践。

不同地域、民族和群体因地制宜地创造、发展和传承着各自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多元而丰富的面貌。

4. 社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与特定的社区或群体密切相关,它是社区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交流,社区内部的联系得以加强,并形成共同的记忆与认同。

5. 时代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类智慧和实践,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变迁。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不同时期人类生活的过程和变化。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国际上也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组织和机制,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等。

总结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实践的重要体现,具有口传性质、动态性、多样性、社区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社区培训
02
在社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培训课程,让社区
居民有机会了解和学习这些传统技艺。
师徒传承
03
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
得以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现代生活
传统技艺的传承
通过举办传统技艺的展览、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 传统技艺,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历史传承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 的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和文化内涵。
独特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地 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文化多
样性的重要体现。
濒危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和 保护的困境,许多项目已经濒
临消失。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种类
传统口头文学和表现形式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口头文学的一种,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等,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和文 化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教育与传播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播活动,让更多的 人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0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利用与开发
文化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
通过举办展览、演出等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魅力,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中国的定义
中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 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 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日本的定义
日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具有历史、艺术、学术价值的无 形文化财产,包括传统艺术、传统工艺、传统建筑、传统习俗 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传承发展至今且具有代表性的无形的文化遗产。

它包括口头表述(语言、方言和方音)、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社会实践(节庆活动、礼仪习俗)和知识与实践(手工艺、传统医药等)等多个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对于特定社群的生活、视野、想象力和认同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人类创造与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人类在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创造的,传承至今且在当代社群中有所认同与传承。

二、无形性与感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直接触摸、视觉感知,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记忆、习俗和实践之中,只能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进行传承。

三、代表性与普遍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中一种共享的特性,它是特定社群认同与记忆的重要元素,同时也代表了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社群参与与实践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社群共同参与、实践和传承的,是社群中特定群体认同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元素。

除此之外,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历史性与时代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特定社群来说具有历史性,传承久远,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时代变迁对其产生的影响和改变。

二、地域性与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志性特征往往与特定地域、民族或社群相关,不同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差异和多样性。

三、可持续性与保护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同时也需要保护和传承。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重视传统的保护方式,也要注重与当代社会发展的整合。

以上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的一些主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创造的宝贵财富,不仅体现了不同社群的独特文化价值,也承载了人类共同的精神传承。

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实现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1.1保护主体缺失期
1.1.1 教科文组织20世纪50、60年代的保护和研究行为, 并没有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作一种独立的遗产类别加以保 护,更没有注意到这种特殊遗产的传承人的独立性和主体 地位。
1.1.2 当时的保护和研究的对象是“文化”,强调对特定 文化的记录和保存,而最重要的这种文化的传承人以及传 承行为却被搁置一旁,往往导致一种文化被记录、保存后, 其传承却难以为继,从而成为博物馆和书本上的文化样式。
2.2.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遗产是指一个民族/群体在长久的历史进程 中积淀形成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文化创造等遗产,作为 传统,它内在地蕴含着民族性和稳定性,虽然随着时代变 迁而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其核心却是相对恒定的。简 言之,传统文化遗产就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文化 核心。对我国而言,传统文化遗产就是以经、子、史、集 等典籍记载为主的,同时通过年节、礼俗、建筑、工艺等 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面貌。和非物质文化遗 产相比较,我们发现,传统文化遗产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全部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传统文化遗产的一个 部分。同时,传统文化遗产更强调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立价 值,在某种意义上还呈现出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 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 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

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它包括:口头传说和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歌舞游戏、传统体育、传统医药、民俗活动和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传统的文化空间。

这些具有文化、历史、精神、审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纽带,对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口头传说和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歌舞游戏、传统体育、传统医药、民俗活动和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传统的文化空间。

这些具有文化、历史、精神、审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纽带,对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口头传说和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歌舞游戏、传统体育、传统医药、民俗活动和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传统的文化空间。

这些具有文化、历史、精神、审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纽带,对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人类精神家园和民族历史记忆载体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截至2007年底,中国政府共公布了四批16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及100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总数也已达到13项,位居世界第一。

2。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11大类78个项目,其中,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审的有67项。

根据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管理的意见》,从2007年开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其特征的简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其特征的简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其特征的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种非物质的、以传统的方式传承和表达的文化实践和表现形式。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达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庆典和节日、传统的医药知识、自然与宇宙知识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创造力,是民族、社群和个体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独特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设立的,旨在保护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与物质遗产不同,物质遗产指的是物质的实体,如建筑、艺术品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传统的方式、技艺和习俗等无形的文化实践和表现形式,并强调它们的连续性、变化性和社会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1. 传统性和历史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社群或民族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代代相传的文化实践。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与特定的社会群体或地域紧密相连。

2. 口口相传和社会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以口述的方式传承给后代,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统或其他社会实践来保存和传播。

它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以及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和经验。

3. 创造性和表演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多种表现形式,包括舞蹈、音乐、戏剧、仪式、节日等。

这些表演形式是创造性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表演性,能够传达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意义。

4. 社区参与和身份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群或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一个群体内部形成共同的记忆和意识形态,并通过社区的参与和支持得以传承和表达。

5. 捍卫和适应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文化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和发展。

它具有捍卫和适应的能力,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其独特性和生命力。

总结和回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在社会群体中形成共同的记忆和认同。

非遗的概念

非遗的概念

非遗的概念
非遗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非物质遗产,涵盖了各种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民间文学、民间习俗等多个方面。

它与物质遗产不同,物质遗产主要是指历史文物、古迹建筑等静态的物品,而非遗则更加注重传承和活态表现。

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不仅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有助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非遗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传统工艺、民间音乐、戏曲、舞蹈、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形式。

不同地区的非遗文化项目也各具特色,如四川的川剧、云南的云南马街戏、安徽的皖南花鼓戏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非常重要,因为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文化不断被遗忘和丧失。

为了使这些非遗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制定了非遗法律法规,组织了非遗文化活动等。

这些措施都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关键的支持和保障。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一些非遗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并且将非遗文化带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此外,文化企业也可以通过新技术和新模式,让非遗文化“活”起来,例如以非遗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产品等。

总之,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传承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
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谢谢!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主讲人:吕尚枝
黄山学院文学院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概念
一、相关概念 文化遗产
“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
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物质与非物质的关系。
文化遗产
“heritage”父亲的财产—— 祖先留下的财产——无限 扩大。 国内学者概括文化遗产的 特征:历史性、艺术性、 科学性、纪念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的概念可用, 只要根据我国国 情调整一下。 根本就是按照国 外的经验定义的, 怎么可用来指导 国内的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遗的定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 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 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 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从内容上 看,“有形 文化遗产” 就是物质 文化遗产, “无形文化 遗产”就是 非物质文 化遗产。
文化空间
• 传统的或民间的文化表达形式规律性地进行的地方 或者一系列 地方。 ——埃德蒙· 木卡拉
“文化空间”主要指的是有价值的文化活动的空间或时间,应符合的标准是: 这些空间或者时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空间或者时间,而是有价值的传统文 化活动、民间文化活动所得以举行的空间或时间,有实践性;这些传统文 化活动、民间文化活动的举行是有规律的,即举行这些活动的地点和时间 在传统的约定俗成过程中,都有重复性。通俗地说,就是经过大家认可的、 约定俗成的、定期定时举行文化活动的场所。
“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有形文化财指的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与艺术 价值的建筑物、绘画、雕刻、工艺品、书 法作品、典籍、古代文书、考古资料及有 较高价值的历史资料等有形文化载体; 无形文化财指的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艺术 价值的传统戏剧、音乐、工艺技术及其他 无形文化载体,而且也把表演艺术家、工 艺美术家等这些无形文化财的继承人一并 指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时也称作“非遗”,是其简称,有些国家和地区将我们所称的“非遗”又称为“无形文化财产”(意指“无形的文化遗产”),是与其他“物质文化遗产”相对的定义。

作为历史文化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三个词组相结合的定义。

其“非物质”意指精神、知识、技术、艺术以及能被人所感知到的实践、形式等;而其中的“历史文化”体现的是“人类创造的”意义;“遗产”则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可被人们传承下去的财产,所以“无形的文化财产”之“非遗”大约指通过历史的沉淀,人们在所处不同历史环境下,根据自身体验、主体意识以及社会需要,以此开发、创造、表现,且经过承袭下来后留给今人的文化精神、意识、技艺和能被感知的实践与形式形态等“无形性”的文化财产。

所以,这个文化概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社会历史价值、无形性与遗留性等特征。

其实,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对“非遗”的概念有着各式各样的解释,并由于所表述的主体不同而给出的释义也各有差别,即对“非遗”的认知尚未形成一定的共识。

但是,在诸多的释义中仍有些被人们视为权威。

如在我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上述文件对“非遗”的释义整体上大同小异,都是围绕着“谁或谁们(即文化主体)”、“视为或作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即确认文化)”、“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实物和场地(即文化遗产)”这三者间逻辑关系达成认识和展开的表述。

这些释义之所以被人们视为最具权威性的说法,主要原因在于上述文件是国家政府行为,以此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或是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识别的基本依据,即作为认定“非遗”的依据而具权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 物,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传统手艺.
遗产对儿
剪纸遗产= 陶瓷遗产=
剪纸 + 古老的瓷器+
剪纸技术 古老的烧制技术
第 二 概念 界定 节 中存

(四)从传承的原生程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 须是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那些已经被改编或改
造过的,也不能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焖炉烤鸭
吊炉烤鸭
(五)从品质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 须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财富,没有重 要价值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社会价值 科学价 值 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二)从传承时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悠久历史,时间不足百
年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为何是百年
户县农民画
金山农民画
(三)从传承形态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那些历
史上确实存在,但并没有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封禅 月坛祭月 文字传承 文物复制 活态传承

遗 产 学
非 物 质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 念 的 界 定
第 一 节

概念 界定 中存 在的 问题
第 二 节
概 念第 的一 界节 定
【印象刘三姐】 【印象普陀】 【户县农民画】 【金山农民画】
【泰山封禅】
【天坛祭天】
【童子尿煮鸡蛋】 【摊煎饼】
【故宫 长城】
【古村落】
【毛泽东思想】 【孙中山思想】
掌握一个正确 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正确概念 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逻辑起点 这就像小时候给自己系扣子 第一个系错了 接下来将一错到底………………
《什么样的“非遗”不是“非遗”》
(一)从传承主体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是人类创造的。它必须以杰
出传承人为依托,没有杰出传承人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没有传承人 传承人与阶级无关 朝鲜李氏王朝宫廷祭祀 非遗没有传承人的“死项目”
(六)从传承范围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在民间文学、表演
艺术、传统工艺技术、传统生产知识、传统生活知识、传统仪式、
传统节日等几个方面,除此之外都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毛泽东思想
孙中山思想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人类在历 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 至今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表演艺术类、 工艺技术类和节日仪式类传统文化事项。
在的 问题
【印象刘三姐】 【印象普陀】 【户县农民画】 【金山农民画】 【泰山封禅】 【天坛祭天】 【童子尿煮鸡蛋】 【摊煎饼】 【故宫 吊车】 【古村落】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 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 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 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以及相关场所 。
---------------------------------------------------(一)没有传承时限的限定;(二)没有传承形态的限定; (三)没有原生程度的限定;(四)没有传承品质的限定; (五)非遗的“泛化”。实物、制成品及相关场所不是非遗

谢 谢 观 看
Truth is the lifeblood of life,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valu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