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校德育教育比较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美高校德育途径,分析了二者在文化、教育理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差异。
在文化层面,中美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施方式。
教育理念上,中美在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法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制度建设方面,中美高校在德育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文章指出,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比较可以为双方提供借鉴和启示,例如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对德育工作的影响,拓展教育理念的多样性,加强德育制度建设。
未来,中美高校德育途径将更趋向于相互学习和融合,合作共赢,实现德育工作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差异分析、文化差异、教育理念、制度建设、借鉴、发展趋势、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在德育途径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实践和经验。
随着中美两国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比较研究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关键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
而美国教育体系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传统,还可以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异同,探讨文化、教育理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启示和借鉴,旨在推动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比较及启示探析,探讨中美高校德育工作的差异和共同点,从而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异同,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二是探讨中美高校德育工作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三是探讨中美高校德育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借鉴和吸收对方的经验,促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高校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高校的德育途径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比较中美高校德育途径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德育途径比较在德育途径方面,中美高校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中美高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无论是中美高校的课程设置,还是在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美高校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只是注重学术的发展,还注重学生的精神素质、体育素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养。
中美高校都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中美高校的德育途径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中美高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
在美国,德育被视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德育课程和活动。
而在中国,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德育工作相对薄弱。
中美高校的德育途径也有一些差异。
在美国,高校德育注重个人发展和自主性,鼓励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中国的高校德育则更加注重规范和纪律教育,强调学生的遵守和服从。
二、启示探析中美高校的德育途径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我们应该加大对德育的重视,推进德育方法的创新,加强与社会的联动,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
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结合两国高校道德教育的优点,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对中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与建议
借鉴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操作方式,加强学生的参 与和实践。
改进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道德实践。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道德教 育内容。
当前美国高校道德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学生思想极化、社会问题复杂等。然而,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如可 以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国际交
流推动道德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等。
中美高校道德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前景比较
中国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 国高校将更加注重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在道 德教育方面,中国高校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道德教 育理念和经验,同时也会通过开展国际会议、交换留 学生等方式,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03
中美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效果比 较
中美高校道德教育的考核方式比较
总结词
考核方式多样化,但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中国的考核方式注重知识掌握程度,以书面考试为主,同时辅以德育表现评价;而美国的考核方式则更加多样化 ,包括书面考试、项目评价、社区服务、教师观察等,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参与社区的贡献。
中美高校道德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美高校道德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中国 ,传统道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 美国,道德教育则经历了从传统的品格教育到现代的价 值观教育的转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 推进,两国的高校道德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中美高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比较研究成为了热门话题。
中美两国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各自的长处和不足,进而互相借鉴,推动各自的德育教育不断提高。
本文将从德育理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途径等方面对中美高校德育进行比较,并探析其中的启示。
一、德育理念比较1. 中美德育理念的异同在德育理念方面,中美高校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即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中美两国在德育理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美国高校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讲究个体价值观的发展和认同,强调学生的人格塑造和自主发展。
而中国高校更注重集体主义,注重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规范意识,倡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启示中美德育理念的比较启示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要兼顾各方面的素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公民。
在德育目标方面,中美高校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即都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美国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国高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承担责任,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践能力。
中美德育目标的比较启示我们,在德育目标的制定上,要根据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教育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目标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使其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
在德育途径方面,中美高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美国高校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和才能。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高校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又关乎社会的进步。
中美高校在德育途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做法。
本文将比较中美高校德育途径,并探析其中的启示。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比较在学生参与程度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大学,德育课程往往是强制性的,学生必须选修一定的德育课程,并完成相关的考核。
而在美国的大学,德育课程往往是选修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
这种区别导致了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不同。
在中国的大学,学生参与德育课程的热情普遍较低,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的要求而参与。
而在美国的大学,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德育课程,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参与德育活动。
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提高他们对德育的主动性和热情。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比较在培养方式上存在差异。
中国的大学德育更注重灌输式的教育,即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
而美国的大学德育更注重互动式的教育,即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种区别导致了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不同。
在中国的大学,学生更多地被动接受德育知识,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而在美国的大学,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互动,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应该改变德育教育的方式,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存在一定的差异,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做法。
我们可以从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比较中得到一些启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提高他们对德育的主动性和热情;改变德育教育的方式,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改变德育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德育活动,并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只有在全面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中外道德教育比较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道德教育是培养个体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存在差异。
本文通过比较中外道德教育案例,探讨其异同,以期为我国道德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中外道德教育案例比较1. 案例一:中国(1)道德教育内容我国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价值观。
(2)道德教育方法我国道德教育方法主要有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家庭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
(3)道德教育目标我国道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道德素质、爱国情怀、集体观念、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的公民。
2. 案例二:美国(1)道德教育内容美国道德教育主要包括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权、环保等价值观。
(2)道德教育方法美国道德教育方法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宗教教育等。
(3)道德教育目标美国道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道德素质、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等品质的公民。
三、中外道德教育案例异同分析1. 异同点(1)道德教育内容中、美两国道德教育内容都包括爱国主义、民主、平等、法治等价值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国更强调集体主义、诚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美国则更注重个人自由、人权、环保等价值观。
(2)道德教育方法中、美两国道德教育方法都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国更强调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美国则更注重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宗教教育。
(3)道德教育目标中、美两国道德教育目标都旨在培养具有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但具体目标有所不同。
我国更强调培养具有集体主义、爱国情怀、诚信品质等品质的公民;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等品质的公民。
2. 不同点(1)文化背景我国道德教育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强调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和谐;美国道德教育则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强调个人自由、人权、民主。
(2)教育体制我国教育体制以应试教育为主,道德教育往往被忽视;美国教育体制以素质教育为主,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当代中美高校德育特征之比较
当代中美高校德育特征之比较德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道德修养,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当代中美高校德育的目标、手段、难点等角度进行比较,探讨中美德育的差异与借鉴。
目标的比较中美在高校德育的目标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德育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等。
学校注重学生的道德与精神教育,如强调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争做优秀公民等。
而在美国,高校的德育目标主要是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这与中国高校颇有不同。
当然,在目标方面,中美也存在相似的地方,都希望通过德育教育培养优秀的人才,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手段的比较中美在高校德育的手段上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高校德育手段主要包括现场演讲、班主任工作和班集体活动等。
在具体的实施中,学校通常通过班级教育、团体活动等形式来加强德育的实施。
而在美国,高校德育手段主要包括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在美国,高校非正式的社团活动场所丰富多样,比如各种球类运动、音乐、舞蹈、戏剧、移民协会、国际文化协会等。
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同样的德育手段,在中美之间也存在差异。
比如,在中美,演讲和辩论活动都是受到广泛重视的大众活动,但在中国,往往是由校内领导安排的。
而在美国,许多大学和学院都设置了辩论和演讲俱乐部,并且每年都有大量的比赛和活动。
因此,在德育手段上,中美存在不同的特点。
难点的比较在高校德育过程中,中美面临的难点也有差异。
在中国,德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全面监控和评估以及实际效果的考核等问题。
尤其是在如今高校竞争加剧的形势下,高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已经成为学校管理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美国,高校德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多元文化的问题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在美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高校中交流和相互影响,这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复杂的挑战。
《2024年中美德育比较研究》范文
《中美德育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学生。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美两国的德育教育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德育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德育教育的异同、优劣及发展趋势。
二、中美德育的背景与理念1. 中国德育背景与理念中国德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
在德育过程中,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美国德育背景与理念美国德育以个人主义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在德育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角色相对独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三、中美德育的比较分析1. 教育内容的比较中国德育内容主要涉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诚信、友善等方面,强调道德规范的遵守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美国德育内容则更注重个人品德、公民素养、民主法治观念、创新精神等方面,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塑造。
2. 教育方法的比较中国德育方法多采用灌输式教育,注重教师的权威地位和学生的服从性。
而美国德育方法则更倾向于启发式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 教育环境的比较中国德育环境注重集体和谐,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而美国德育环境则更注重个体自由和权利的保护,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四、中美德育的优劣及发展趋势1. 中国德育的优劣优势:中国德育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道德规范的遵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同时,中国德育也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
劣势:中国德育在某些方面过于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了个体自由和权利的保护。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过度强调服从性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2. 美国德育的优劣优势:美国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比较和探析变得愈发重要。
中美两国在教育体系、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等方面有着诸多差异,因此高校德育途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美高校德育途径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中的启示与价值。
中美两国的高校德育途径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大差异:1. 教育理念中美高校教育理念存在明显差异。
在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由探究”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向。
而在中国,重视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老师在教育中扮演较为主导的角色,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
2. 课外活动美国高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而在中国的高校,由于重视学习成绩,课外活动的开展相对较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相对不足。
3. 德育课程美国高校设置德育课程,如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伦理学课程等,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而在中国,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相对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
4. 学生管理中美两国的高校对学生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高校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对学生的行为较为宽松,鼓励学生通过自治组织参与学校管理。
而中国高校则更倾向于严格管理,学生的行为受到更多的约束和规范。
二、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启示美国高校的自由探究教育理念值得借鉴。
中国高校可以逐步引入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多样化德育途径美国的德育课程多样化丰富,可以在中国高校逐步引入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伦理学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引导,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高校可以学习美国高校的自我管理和自治组织经验,适当松绑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中西方高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
中西方高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笔者对中西方高校道德教育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西方高校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提出了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改进建议。
标签:高校教育道德教育比较高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魅力的公民。
实现前者可以通过学校专业传授式教育来完成,实现后者则方法各异,也不是朝夕之事。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中西方高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各自的方法和经验,通过两者对比,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中西方高校道德教育比较通过对中西方高校德育现状差异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呈显性化、单一性和政治化的特点,而西方高校则呈隐性化、多样性和宗教化的特点。
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不同的国情,但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1.显性化和隐性化。
在我国,对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表述,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指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内容基于目标,在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教学内容全面,也包括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明确的高校德育体系。
完成这些课程的途径主要是以老师讲述为主,通过讲述让学生明白道德观意义和人格内涵。
这种带显性化特征的道德教育独立于专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界限分明。
在西方国家,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很少有统一明确的表述,一般是由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道德教育内容。
中西方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启示
中西方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启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社会领域的急剧变迁,引发出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
通过中西方学校德育的差异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借鉴西方先进的德育经验,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方学校德育的差异分析1.德育概念上的差异“德育”,顾名思义,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西方国家的“德育”的确指的是道德教育,而我国则认为这只是狭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则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甚至还包括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等。
我们知道,人类最初的道德规范同其他社会意识方面的规范是浑然一体,融于习俗之中的。
西方“德育”一词(拉丁语mores)原意即近于习俗,因此道德教育最初即为“习俗教育”,也即“社会意识教育”。
到了近代,西方社会随着生产领域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分化,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化,浑然一体的社会意识渐次分化,形成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规范成为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后,一方面同政治规范、法律规范、宗教规范并存,另一方面又渗透着政治、法律、宗教的成分,与此相应,西方的道德教育,一方面从社会意识教育中独立出来,与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相互并行,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渗透着政治、法律、宗教教育的成分。
中国则不然。
我国古代就以“道德”囊括各种社会意识,近代社会意识虽在分化中,但分化不充分,传统影响甚大,以致至今仍以“德育”包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
2.德育内容上的差异应该肯定,中西方学校德育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但其侧重点不同。
相对来说,中国重视家庭伦理教育,而西方重视社会公德教育,产生这种差别是因为双方的社会结构不同。
在中国,“家庭”“宗族”的地位特别突出,而“社会”意识却非常淡薄,人们往往把“社会”等同于“国家”或“家庭”,甚至把“家”与“国”也等同起来。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中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中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摘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公民的思想政治教。
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经济的充分协作、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多种文化的相互渗透、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国都共同经历着一场关乎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考验。
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比研究了中英两国道德教育的发展过程,想寻找出一条具有实践意义且适合本国道德教育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中外思想对比论文引言当今世界,无论是传统的发达国家英国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个重要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都认识到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进步,都与公平的道德教育水平息息相关。
中英两国在公民的道德教育方面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追溯过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中,儒家文化在中国的伦理道德方面占据这不可撼动的地位,同时英国对于道德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描述过道德哲学:快乐的人生在于能够存在于并且支持道德、美德、正义的活动。
[1](《尼各马科伦理学》)由于两国传统文化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认识学习自我和对方的过程中,应该巩固己有的优良、进步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借鉴他国的宝贵经验,为新时期中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中英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和现状道德教育一直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之中,在不同的时期中英两国对公民的道德教育方式是有着不同的诠释的。
在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主要把儒家思想作为道德教育的工具,儒家学说深深的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四分五裂,列强入侵,在这个动乱的年代,许许多多的外国思潮进入到中国,当时的公民收到的更多的是这种外国思潮以及外国语言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30年,是中国坎坷前进的30年,这段时期内中国的领导人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不断完善,对于大学道德教育的设想逐步向挖掘学生潜力、塑造学生个的趋势发展。
《2024年中美德育比较研究》范文
《中美德育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德育教育在各国教育体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它旨在塑造公民品格,培育其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尽管中国和美国在教育制度和文化背景上存在诸多差异,但在德育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的德育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在借鉴中寻找到更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
二、中国德育教育的特点中国的德育教育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德育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特别是在语文、历史、政治等科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其特点包括:1. 重视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强调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强调尊师重道,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
三、美国德育教育的特点美国的德育教育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本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特点包括:1.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参与决策和自主选择。
2. 注重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社区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3. 强调多元文化教育,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
4. 重视心理健康和性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中美德育教育的比较分析中美德育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
以下为具体比较分析:1. 教育目标: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传承,美国则更注重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育内容:两国都重视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但在具体内容上存在差异。
中国的德育内容更加侧重于传统文化和思想品质,而美国的德育内容更加关注社会责任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3. 教育方法:中国以灌输式教育和引导式教育为主,而美国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例如,美国学校常采用社区服务和项目制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实践能力。
4. 评价方式:中国更侧重于结果评价和标准化的考试评价,而美国则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随着国内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比国外的高校,我国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
一、德育工作的位置和意义在我国高校中,德育工作多被视为一项次要的工作。
在一些学校中,德育部门属于后勤部门,德育部门的管理者往往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
而在美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则是与教学、科研并列的,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
启示:我国高校应提升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德育工作与教学、科研并列。
此外,应建立专业的德育部门,聘请专业化的人员负责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二、学生德育教育在美国高校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形式多样,如研讨会、论坛等。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生命课程”。
“生命课程”将学术研究与德育教育并重,建造了一个集文化、学术、道德等多元因素于一体的学习空间。
同时,该课程注重对学生个人成长和态度的塑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
启示:我国高校应提出更加多样和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教育模式,搭建一个包含文化、学术、道德等因素的教育场所,注重培养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
同时,要加强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提高德育实践的效果。
三、学生自我管理与荣誉制度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高校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责任感和自我规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同时,美国高校采取荣誉制度来鼓励学生主动做出贡献。
在美国,荣誉制度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
启示:我国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同时,在德育教育中,应引入荣誉制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师资队伍建设在美国高校,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需要具备专业性、责任感和爱心。
德育培训是一个教师成长的过程,美国高校对教师德育培训的投入非常大。
启示:我国高校要强化德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爱心,同时加强教师的德育培训,让德育教育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德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中美高校在德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两国的德育途径各有特点,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下面将对中美高校德育途径进行比较,并探析其中的启示。
中美高校在德育教育的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高校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自律能力的培养;而美国高校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价值观的构建。
这表明在德育目标的设定上,两国高校注重点不同但相得益彰,中美高校可以相互借鉴。
中国高校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美国高校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自律能力。
中美高校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高校注重通过道德教育课程、班会活动、思想道德讲座等途径进行德育教育;而美国高校更注重通过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两国高校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取长补短,可以互相借鉴彼此的经验。
中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美国高校可以借鉴中国高校的思想道德讲座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中美高校在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学术表现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而美国高校更注重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果的评估。
两国高校在评价机制方面的差异可以相互借鉴。
中国高校可以更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评估,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美国高校可以更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评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中美高校在德育教育的资源投入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普遍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德育教育的投入相对有限;而美国高校德育教育的资源投入较为充足,注重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
新加坡和中国高校德育比较及启示
新加坡和中国高校德育比较及启示导言德育在各国高校教育系统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被培养成有品德、有责任心、有团队精神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新加坡和中国在高校德育方面有着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方法。
通过对新加坡和中国高校德育进行比较,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新加坡高校德育新加坡在高校德育方面一向非常注重,高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新加坡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非常完善,涵盖了道德、社交、领导力等多个方面。
新加坡的德育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EAK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素质,涵盖了法律、工作伦理、公共服务等方面。
•LEAP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涵盖了团队建设、人际关系、社交礼仪等方面。
•GEK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环保等方面。
活动开展除了课程设置外,新加坡高校的德育教育还注重开展各种德育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义工服务、社区活动、青年领袖培训等。
新加坡高校还会定期组织各种德育社团,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服务的平台。
师资力量新加坡高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高校的德育教育师资需要通过严格的培训和认证才能担任相应的职位。
另外,新加坡高校也注重德育教育师资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以提高师资的素质和教学质量。
中国高校德育中国高校的德育理念基本与新加坡不相上下,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
以下是中国高校德育的一些问题:德育课程中国高校的德育课程设置并不如新加坡完备。
在实践中,一些德育课程教育的实施不够深入,缺乏连通整个教育体系的整合思考。
教师培养高校的德育教育师资培养还不太成熟,一些老师在德育教育上缺乏经验和知识储备。
高校还缺乏德育教育师资激励机制,导致很多老师不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德育教育中。
活动开展活动的组织和推荐还不够有效,学生参与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深度受限,德育教育形成更多是作秀和草率。
启示通过比较新加坡和中国高校的德育教育,可以得到以下的一些启示: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应该在教育总体目标中更加注重德育教育。
中西方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启示
中西方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启示【摘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比中西方学校德育的历史背景、目标、实施方式、特点等方面,发现两者在德育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学校德育均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但中西方在具体的实施方式和特点上有所不同。
中西方学校德育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中西方学校德育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有助于培养全球化时代的优秀人才。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进一步推动中西方学校德育的发展,实现教育事业的共赢局面。
【关键词】德育重要性、中西方学校、比较、启示、历史背景、目标、实施方式、特点、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合作、全球教育、发展。
1. 引言1.1 德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塑造学生成为有用之才、合格之人、道德之人的重要手段。
道德品质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和境遇,一个人无论才华再高,知识再渊博,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道德败坏,最终也难以获得他人尊重和社会认可。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道德情感培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不仅对自己负责,更能够关爱他人,积极投身社会事业,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中西方学校也正是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品德高尚、道德卓越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 中西方学校德育的意义中西方学校德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024年中美德育比较研究》范文
《中美德育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美两国的德育教育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比较中美两国的德育教育,分析其异同,以期为我国的德育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中美德育教育的背景与目标(一)中国德育教育背景与目标中国德育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其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美国德育教育背景与目标美国德育教育注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价值观的培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公民责任感。
其目标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备公民素质的合格公民。
三、中美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比较(一)教育内容比较中国德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的培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而美国德育教育内容则更加注重个人品德、公民素质、道德判断力的培养,包括诚实、尊重、责任、公正等价值观。
(二)教育方法比较中国德育教育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
而美国德育教育方法则更加多样化,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
此外,美国还注重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结合,共同推动德育教育的实施。
四、中美德育教育的特点与优势(一)中国德育教育的特点与优势中国德育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中国德育教育在实践环节上做得较为扎实,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美国德育教育的特点与优势美国德育教育注重个人品质的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结合,使得德育教育更加全面和有效。
此外,美国德育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使其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1. 引言1.1 概述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探析德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在德育方面各有特色,值得比较和借鉴。
本文旨在比较中美高校德育目标的异同,分析中美高校德育方法的差异,评估中美高校德育效果的对比,探讨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启示以及借鉴中美高校德育实践经验。
通过对比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下的差异,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德育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深入探讨中美高校德育途径的比较和启示,我们可以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中美高校德育目标的异同比较中美高校德育目标的异同比较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中美两国的高校德育工作中,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在德育目标方面,中美高校都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领导力,强调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而中国高校则更加注重传统的道德品质培养,强调学生的忠诚、正直和责任感。
在德育目标的具体实践中,中美高校也存在不同的做法。
美国高校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而中国高校更注重学生的纪律性和规范性,通过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美高校在德育目标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这也造就了不同的德育途径和方法。
对比中美高校的德育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德育理念和实践,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2.2 中美高校德育方法的比较分析在中美高校的德育方法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中美高校在德育方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上。
在美国,高校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中美高校德育比较与思考
教育背景
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 占据重要地位,注重学生的思想 道德、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 养。
社会背景
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受到政府、学校 、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 途径。
美国高校德育背景
政治背景
美国高校德育是在自由主义和 民主价值观基础上展开,强调 个人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注 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
美国高校德育目标
培养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强调个人 责任和义务,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美高校德育内容比较中Fra bibliotek高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此外,还包括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A
B
C
D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外高校开展德育交流与合作,借鉴 先进经验,拓宽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视 野。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比赛等活动,营 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 生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注学生需求
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 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 成长过程,为每个学生提供 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美国高校德育效果
美国高校同样重视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美国高校德育效果也存在一些问 题,如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校园文化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但是,美国高校德育 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
中美高校德育评价方法比较
中国高校德育评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
大218
摘要:我国高校里的德育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国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名称的课程。
但是,国外的很多国家还是存在德育课程的。
例如,亚洲的日本和新加坡、日本和韩国。
新加坡的德育课程叫好公民课,而韩国的德育课程叫伦理课。
再比如美洲的美国,美国的德育课叫公民学。
而欧洲的英国和德国也有德育课,课程的名称英国叫道德课,而德国叫公民教育学。
虽然我国和国外这些国家的课程名称不同,但都属于德育课的范围。
国外德育课程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国外的德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内容。
关键词:高校;德育;教育
一、国外高校德育教育
(一)亚洲地区大学的德育实践教学
由于我国也是亚洲国家,和亚洲的其他国家在文化上有很多相同之处。
在此我就举三个亚洲国家的大学所实施的德育教育。
第一,韩国。
韩剧在我国是老少皆宜,在韩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人的礼仪和修养。
原本中国是礼仪之邦,可是,在我国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无法和韩国相比了。
韩国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是和韩国的德育教育无法分开的。
下面我们就看看韩国在德育教育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韩国大学和中国在课程设置上是一样的,都采取了专门德育课的方式。
而且,德育内容还渗透到其他的专业课程中。
除此之外,韩国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例如,班级环境整洁,校园组织合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韩国也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新加坡。
新加坡这个国家给我们最重要的印象是干净。
仅是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新加坡国民的素质。
新加坡国民的素质与这个国家的德育教育是无法分离的。
新加坡的德育教育重要途径有二,一是课堂教学。
二是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的方式也是开设正规的道德课。
同时,把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这样的方式使得大学的德育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活动,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这个实践活动还要计入成绩。
实践活动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学校组织校内实践与学生积极参加的校外实践活动。
总之,新加坡不放过任何一个对公民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
(二)欧洲地区大学的德育实践教学
欧洲地区有很多个国家都有德育教育的内容,在这里我仅就德育教育做的不叫好的国家,也是我们大家把这个国家的公民称之为绅士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英国。
一提到英国人我们的印象就是彬彬有礼的绅士。
看到这些绅士的行为我们也会不自觉的要想,这些绅士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去探讨一下英国的德育教育。
英国德育的途径是课堂教学、道德练习、学生指导和环境的熏陶。
在这些途径中课堂教学和其他国家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是不同的。
它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提供给学生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判断。
判断的标准是社会的道德观念。
道德练习,是学校经常 设计一些场所让学生去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德育的内容,从而达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至于学生指导和环境熏陶,让学生去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而环境熏陶主要是校园环境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英国大学的德育管理也独具特色,和其他国家明显的不同,主要是通过规章制度的方式去规范学生。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牛津大学的1984年出版的《学监备忘录》。
同时,在英国的导师除了管理学习问题,还会有专门的教师管理学生品德、社交方面的问题。
英国大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主要是用绅士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学生。
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具有现代的道德观念。
总之,英国的德育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有很多是我们要学习的。
(三)美洲地区大学的德育实践教学
美洲地区大学的德育教育开展的也是很好的,但是,我们不能一一的列举,在此,我们就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来进行探讨。
这个国家就是美国。
美国在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是最好的。
美国取得的这些成绩也是和这个国家的德育教育,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分不开的。
我们看看美国大学是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的?
首先,美国大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爱国主义和法制观念为核心的。
对大学生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环境影响的方式来进行的。
这个课堂教学在美国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正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就是学校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和国家的价值观念。
另一种方式就是在其他的课程中渗透着德育课程的内容。
这个其他的课程是指除德育课程以外的任何课程。
其次,美国大学很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对大学的健康人格的培养是通过心理教育体现出来的。
心理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是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
通过这些心理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品格。
不但如此,还培养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教育的途径主要就是心理咨询。
这个心理咨询可以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可以减少很多大学生犯罪问题。
心理问题对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能把心理疾病解决好了,对树立健康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高校德育教育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提出的“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提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指导要求。
同时,在2008年9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在这个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完善实践教学制度”。
基于这些政策,我国的高等院校结合本校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内容,逐步把实践教学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
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各高校的领导很重视也很支持。
其次,各高校的教学部门能够是教学部门能够精心的组织实施。
再次,学校的行政部门主要是教务部门和各个教学单位都能够认真的制定实践教学的方案和计划,并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能够统一实施。
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我国的高校中蓬勃的开展起来。
这个开展包括理论上的研究也实践中的操作。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到我国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
到目前为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涵义的理解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即狭义的实践教学与广义的实践教学。
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在很多专家和学者主要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涵义、作用和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教学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国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理论方面的,关于实践方面的内容也有研究,只是还很浅。
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且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上也是很少的。
参考文献:
[1]张森年.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学报,2006,21(增2):136.
[2]朱振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职业大学报, 2006,15(5):16.
[3]孟彩云.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探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85.
中外高校德育教育比较
刘大凤 (东北林业大学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黑龙江加格达奇 165000)
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