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广州与深圳区域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广州与深圳区域经济发展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1、广州与深圳概况 (2)

2、经济综合实力对比分析 (2)

2.1 1980-2001年对比 (2)

2.2 2003-2007年对比 (3)

2.3 小结 (3)

3、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4)

4、城市功能及区位对比分析 (6)

4.1 2006 年广州深圳国民经济部分主要指标比较 (6)

4.2 分析 (6)

5、主导产业分析 (6)

5.1 高新技术 (6)

5.2 两城市产值前十行业 (7)

5.3分析 (7)

6、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广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其城市经济基础是多元化的,其城市职能也是多功能的。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巨大成就,成长为一个经济实力直逼广州的新兴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广州和深圳这两个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最具实力的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定位其城市功能,确定其产业发展思路和战略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广州与深圳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的对比,结合两市在城市功能与区位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揭示了2 座核心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广州深圳经济综合实力功能产业

1、广州与深圳概况

广州是华南地区传统中心城市。据第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州市总人口1004.58

万人(2007年末),人口密度1351人/ km2。其中,城市总人口833.12万人,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51.02%上升至83.79%。而深圳原是一个毗邻香港,沉寂、落后的边陲小镇,改革开放政策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作为中国首批特区城市,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至。2006年,深圳常住人口数达846万,实际总人口已超过1200万人,人口密度高达4334人/km2,居全省之首,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10.68 %跃升至92.46%,亦居全省首位。

2、经济综合实力对比分析

2.1 1980-2001年对比

对比广州与深圳1980~2001年GDP增长变化,1980~1983年间,深圳GDP平均增速高达58.3%,远高于14%的珠三角平均增速,而广州则以10.9%的平均增速处于珠三角平均增速之下,仅相当于深圳同期的1/5。从成因来看,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深圳的GDP总量基数较小,其4年的GDP总和仅为29.04亿元,仅相当于1980年广州当年GDP(57.55亿元)总量的50%。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特区的设立及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对深圳影响之巨。对比珠三角GDP增长速度,第一阶段明显下降的趋势,可从改革开放初期区域整体的非均衡发展得到解释。在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深圳以29.9%的平均增长速度仍远远高于广州的14.4%,是广州的2倍多。在此基础上,深圳的GDP总量迅速增加。1992年深圳的GDP总量已是广州的62%。1993年之后随着两市经济总量的日益增大,加之珠三角整体进入调整发展时期,增长速度均呈缓慢回落趋势,两市的增长速度差距日益缩小,至2001年,深圳的增长速度仅高于广州0.5个百分点,虽然两市的经济总量差距持续扩大,但两市分别在珠三角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差距却越来越小。

2.2 2003-2007年对比

而从2003~2007年来看,近几年来两市GDP增长速度的变化轨迹基本一致。而两市的经济总量差距不断减小,2003~2007年间深圳GDP平均增速高达16.18,比广州高约2个百分点。

2.3 小结

总体上,深圳的增长速度快于广州。从改革开放以来两市在珠三角的经济地位来看,1992年以前,广州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其在珠三角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由1979年的44%下降到1992年的30.3%,之后则处于缓慢上升阶段,至2001年,其GDP占到了珠三角经济总量的31.5%。深圳则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在珠三角所占比重,已由1980年1.8%上升到2001年的22.9%。而两市GDP之和在珠三角所占比重则呈持续上升趋势,至2001年,已占到珠三角GDP的54%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珠三角已由原来的单核心城市演变为穗深双核心城市格局,同时,仍处在穗深两市的极化发展阶段。

3、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从产业结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三次产业演变经历了由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演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一产业持续缓慢下降,20世纪80年代末完成转变。1995~1997年二三产业比例变化,曾一度消长频繁,彼此纠缠,反映出产业调整期特征。1997年以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大,虽有波动,但到2004年广州三次产业结构已演变为2.8∶44.2∶53.0,第三产业超出第二产业近10个百分点,已占主导地位。深圳三次产业的演变与广州明显不同,深圳第一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历时不长,伴随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快速下降,在1980~1981年就已完成。至1990年,深圳的第二产业在GDP 中所占比重开始超过第三产业,并完成第二次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二次产业结构转换完成之前,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始终高于一二产业,尤其是深圳在建立特区初期,人均GDP不过200多美元,这种情况反映了深圳毗邻香港具备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以及当时第二产业的薄弱。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随着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其产业结构总体变化与广州类似,第一产业比重缓慢下降,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彼此纠缠。与广州不同的是,其第二产业较第三产业占优势。1998年后,其二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大,至2004年,三次产业构成已演变为0.4∶61.6∶38.0。据产业结构理论,广州已具后工业化社会的产业结构特征。总体上,第三产业较为发达,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强化。深圳则仍处于高级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仍是其发展重心,从其所处的独特区位及其发展历程来看,其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条件已初步具备。

1999-2004年广州与深圳人均GDP及产业结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