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有机化学05不饱和烃-炔烃和二烯烃(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π-电子离域: 4个碳原子的p电子运动于4个碳核的周围,形成共 轭π键——大π键,称为π电子的离域,为π-π共轭 体系。 D.成键轨道、反键轨道与非键轨道:
29
6.10 共轭体系、共轭效应及共振论
一、共轭体系
三个(以上)相互平行的p轨道形成大π键,称为共轭体 系。 由于电子离域,使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键长趋于 平均化等现象称做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结构特征:
CH3-CCl =CH2
H3C C CH + HCl
HgCl2
加溴化氢时也有过氧化物效应。
6
3.加HCN:
CH CH + HCN CuCl2 - NH4Cl CH2=CH-CN
4.加H2O:
H3C-CH CH + H2O Hg++/H2SO4 CH3-C=CH2 O H CH3-C-CH3 O
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甲基酮。
• 逆合成法(retrosynthesis),也称作反合成法(antithetic synthesis):从目标分子的结构出发,逐步考虑,先考虑由 那些中间体(intermediate)合成目标物,再考虑由那些原料 合成这些中间体,最终的原料就是起始物(starting materials, SM)。 • 表示合成步骤时每步用 符号 ,表示逆合成时,每步用
15
2.过渡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末端炔烃的鉴别反应:
Ag+
R C CH
NH3
Cu+ NH3
R C C-Ag (白色)
R C C-Cu (砖红色)
干燥的炔化银、炔化铜易爆炸,实验后应用稀酸分解。
16
有机合成设计初步
用乙炔为唯一碳源合成化合物,其他试剂人选(注意产 物的立体构型)
17
合成路线设计方法
32
(三)超共轭体系: 1.σ-π超共轭体系:
丙烯中甲基的C-H(双键α-H)σ键轨道因C-C单键的自由 旋转而与C=C双键的p轨道接近平行时,σ 键与π键相互重叠形 成的共轭体系。 双键α-H数目越多, 形成共轭的概率越大, σ-π超共轭效应越强:
H CH3 C H CH=CH2 H H C H CH=CH H C H H
S-顺
S-cis
S-反
S-trans
26
(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1.价键理论处理结果: C=C的C为sp2杂化,有如下结构:
σ键所在平面与纸面垂直, π键平面与纸面平行
σ键所在平面在纸面内
四个C原子的四个p轨道从侧面互相重叠(又称电子离 域)形成大π键(或称离域键)。
27
2, 分子轨道法处理结果 以1,3-丁二烯为例:
6.8 炔烃的化学性质
亲电加成 加成 亲核加成
R
C
C
H
炔氢酸性 氧化
3
一、加成反应
炔烃与烯烃加成反应的比较
相同处: (1) 能与卤素、卤化氢等亲电试剂进行亲电加成反应,遵守马氏加 成规则。 (2) 与溴化氢加成时也有过氧化物效应。 不同处: (1) (2) 炔烃亲电加成比烯烃难,需要催化剂才能顺利进行。 三键可以加成两分子试剂,加成是分步进行的,可以控制停
静态共轭效应──静态分子(基态)中表现出的电子效应。 动态共轭效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处于外电场(试剂电 场)的影响下发生的极化作用:
δ+ δ− δ+ δ−
H2C
HC
HC
CH2
δ+
δ−
Br
Br
动态效应对反应总是促进,而静态效应则有时促进,有时阻碍。 实际中要考虑各种电子效应的综合效果:
δ−
CH2
δ+
第五章 不 饱 和 烃
炔烃和二烯烃
1
炔烃的结构
II 炔烃
炔烃结构特征是三键,C为sp杂化状态。
圆筒状电子云
C C
键长/nm 0.154 键能/kJ.mol-1 347.3 电负性 SP3:2.48;
C C
0.134 610.9
C C
0.120 836.8
2
SP2: 2.75; SP: 3.29 (P12)
若端炔烃为反应物得到醛:
(
C 2H 5 H
H C C
)3
H 2O 2-NaOH B pH= 8
H C 2H 5CH 2C O
这是实验室中制醛的方便方法。
12
三、炔烃的聚合反应: 1.链状聚合反应:
HC CH + HC CH CuCl - NH4Cl HCl H2C=HC-C CH HC CH H2C=HC-C C-CH=CH2
节面
1,3-丁二烯的π分子轨道
28
1,3-丁二烯结构特点: A.所有碳原子均为sp2杂化状态: σC-C:sp2-sp2,σC-H:sp2-s。 B.键长平均化: 键长/nm
H3C CH3
0.1540
H2C CH CH CH2
1 2 3 4
0.1373 0.1483 0.1373
H2C CH2
0.1340
7
亲核加成反应:
H3C-CH CH + CH3-OH 20% KOH CH3-C=CH2 O-CH3
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CH3OH + -OH HC CH2 + CH3O CH3OCH CH + HOCH3
CH CH + CH3COOH
CH3O + H2O
慢 快
H2SO4 75~80 C
o
-
-
CH CHOCH3
20
例1:
逆合成分析步骤:
H2 / Pd , EtOH
THF
CH3CH2CH2 C C Na NaNH2 , NH3
+
+
CH3CH2CH2 C CH
X
CH3CH2CH2 C C Na
+
合成路线:
NaNH2 , NH3 CH3CH2CH2 C CH CH3CH2CH2 C C Na H2 / Pd , EtOH
H H
H H
(一)分类:
25
2.孤立二烯烃(隔离双烯):
CH2=CH-(CH2)n-CH=CH2 sp2 sp2 sp3 sp2 sp2
3.共轭二烯烃:
H
H H
H H
CH2=CH-CH=CH2 1,3-丁二烯
H
CH2=CH-CH=CH-CH=CH2 1,3,5-己三烯 C-C单键旋转可形成不同的构象:
C H
Cl
36
三、离域体系的表达—共振论
1. 共振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为了解决用经典的路易斯结构式表达复杂的 电子离域系的矛盾,鲍林在1931—1933年间提出 了“共振论”。共振论是用经典的结构式表达电 子离域体系。
37
2. 共振论的基本概念 共振杂化体:对于电子离域体系的化学物种(包括 分子、离子、自由基等),不能用一个经典结构式 清楚表示其结构,可用几个可能的经典结构式表 示,真实物种是这几个可能的经典结构的叠加—— 共振杂化体。 共振结构:表示离域体系的可能的经典结构称做极限 结构或共振结构。共振结构的叠加得到共振杂化体, 共振杂化体才能较确切地代表真实物种的结构。
留在加一分子试剂的阶段。 (3) 三键可以进行亲核加成,亲核加成烯烃比炔烃难。
4
亲电加成反应: 1.加X2:
Br
CH3 C
CH+ Br2
(A )
CH3-C=CH Br
Br2
(B )
Br Br CH3 - C - CH Br Br
烯、炔同分子(隔离式)时,双键先加成:
H2C=HC-H2C C CH + Br 2 (限量)
+
X THF
21
例2:
逆合成分析步骤:
Pd / CaCO3, Pb(OAc)2
合成路线:
22
例3:
逆合成分析步骤:
合成路线:
23
例4:
逆合成分析步骤:
合成路线:
24
Ⅲ 二烯烃
6.9 二烯烃的结构及共轭效应 一、二烯烃的分类及结构:
1.累积二烯烃
CH2 = C = CH2 sp2 sp sp2 丙二烯型
2.Na-液NH3 还原法:
H3C C C-CH3 Na - NH3(l) CH3 -33oC C=C H CH3 H
得E式烯烃
10
3. 硼氢化反应
① 与烯烃相似,三键能与硼烷进行硼氢化 反应,若将烯基硼用乙酸处理,得到顺式烯 烃: CH CH
C2H5C CC2H5
C2H5 C C
BH3 醚 0℃
钝化催化剂: ①Lindlar催化剂[Pd+Pb(OOCCH 3) 4]/CaCO 3 林德拉 ②Cram催化剂 [Pd+ 克拉姆 ]/BaSO 4 N ③Brawn催化剂 Ni(OOCCH 3) 2+NaBH 4 NiB 布朗 (又称P-2催化剂)
9
有两个用途: a.制备顺式烯烃。 b.净化聚乙烯单体中微量乙炔。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要求乙烯 中不含有乙炔。
33
2.σ-p 超共轭体系:
C-Hσ键轨道与p轨道相互重叠形成的共轭体系。 这种斥电子的超共轭效应起分散正电荷的作用,即碳正离子 及碳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3°> 2°> 1°> CH3
H H H H H C H C C C H H
+
H
H
H C CH C H H H
+
>
H H
> H
H
C CH2 > CH3
(
2 5
C C
C2H5 H
2 5
H
C C
)3
B
(
C2H5 H
)3 B
CH3COOH
C2H5 H
25℃
+(CH3COO)3B
a.在实验室中,可用这个反应制备少量的烯烃。 b.在有机合成中,可作为引进顺式双键的方法。
11
② 三烯基硼在碱性水溶液中用过氧化氢处理得到 酮和醛:
C2 H5 C C H C2H5 B 3 C2H5 H2O2-NaOH C2H5 C C pH=8 OH H C2H5CH2CC2H5 O
H2C-HC-H2C C CH Br Br
加X2速度:C=C > C≡C > X-C=C-X
5
2.加HX:
HX与不对称炔烃加成,符合马氏规则:
CH3 C CH + HCl
HgCl2
Cl CH3-C=CH2
HCl
Cl CH3-C-CH3 Cl
反应难于进行,需催化剂,可停留在双键阶段:
CH CH + HCl HgCl2 CH2=CHCl
+
+
而碳负离子中则使负电荷相对集中,降低其稳定性。加上 立体效应的影响,其稳定性顺序为:-CH3 > 1°> 2°> 3°
34
二、共轭效应:
电子共轭效应在共轭链上传递,出现正负电荷交替现象。
(一)吸电子共轭效应(-C):
电负性大的原子以双键 形式连在共轭体系上,产生 吸电子的共轭效应:
δ+
δ−
CH2
1,3-丁二烯的氢化热:239kJ/mol,比1-丁烯氢化热的两倍多14.2kJ/mol
(二)p-π共轭体系:
与双键碳原子相连的原子上的p轨道与π键的p轨道间形成的 共轭体系。
1.C=C与杂原子的p-π共轭:
CH3-O-CH=CH2 CH2=CH-Cl
31
2.烯丙基正离子、自由基、负离子的p-π共轭:
C H
δ− δ+
O H
C
(二)给电子共轭效应(+C):
含孤对电子的原子与双键形成共 轭体系,产生+C效应: 其强度顺序为: -F>-Cl>-Br>-I,_ -OR>-SR, -NR2>-OR>-F, O>OR>OR2
δ−
CH2
δ−
δ+
C H
Cl
O R
CH2
δ+
C H
35
(三)静态共轭效应与动态共轭效应:
+CH3O CH3OCH CH2
CH3-C-O-CH=CH2 O
8
二、催化加氢和还原反应:
1.催化加氢:
H3C C CH + H2 Pd or Pt CH3-CH2-CH3
顺式加成
CH2CH3
欲使使反应停留在双键阶段:
CH3CH2 CH3CH2C CCH2CH3 + H2 钝化催化剂 H C C H
a.各个σ 键(参与共轭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共面 b.参与共轭的各p轨道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这个平面。 垂直 c.相邻p轨道之间肩并肩重叠,发生键的离域; 键长平均化。 d.体系能量降低,分子稳定; 共轭链越长,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 离域 稳定
30
(一)π-π共轭体系:
单、双键交替出现,键长平均化: C=C-C=C-C=C, C=C-C=C-C=O, C=C-C≡N
+
2R-COOH
14
五、炔氢的反应:
(一)炔氢的酸性:
炔氢的酸性比氨强,比水弱。
(二)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1.碱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CH CH + NaNH2 CH CNa NaNH2 NaC CNa
可与卤代烃反应,用于合成高级取代炔烃:
R-C CH + NaNH2 R-C CNa R'-X RC CR'
• 逆合成分析建立在有机反应的基础上,每一步的转化都必 须有合理的反应支撑。
18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合成步骤:
逆合成步 骤:
19
逆合成设计的要求
• 每一步都以合理又适当的有机反应为基础,目标物的拆开要 合理。所以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反应,包括反应条件、范围、 选择性、立体化学等,并从合成的角度对反应总结分类。 • 最终达到可以得到的原料。 • 合成路线尽量简短,尽可能采用产物单一的可靠反应,反应 条件尽量简单。 • 在实际生产中合成路线选择要从原料来源、收率高低、设备 投资、技术难易、能量消耗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考虑。
链状高聚:
n HC CH CH=CH n
新材料:有机导体及半导体
2.环状聚合反应:
4 HC CH Ni(CN)2
13
四、氧化反应:
1.KMnO4、K2Cr2O7氧化:
R C C-R' 1)KMnO4 / KOH 2)H3O
+
R-COOH + HOOC-R'
2.臭氧化反应:
R C C-R 1)O3 / CCl4 2)H3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