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四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波浪的要素
-包括波峰、波谷、波长和波高
波浪中水质点的实际运动情况
10
1 深水波(deep-water wave):水深 大于1/2波长,作圆周运动,对称
11
2 浅水波(shallow wave)
<1/2波长,作椭圆运动,不对称。 在波浪进入水深大致等于波高的地带时,波浪 变形会加剧。当波峰水质点的速度等于或超过 波速时,在波峰处会出现浪花,随后波峰会向 岸翻卷,空气被卷入,致使波浪破裂,此时的 波浪称为破浪或激浪 当波浪推进至浅滩或礁石附近时,因海底阻力 更大,波峰超前涌向岸边并拍击海岸,这种浪 称为拍岸浪
56

2 化学剥蚀作用 又称溶蚀作用。因海水含较多的二氧化碳等 溶剂,可对海岸及部分海底岩石进行溶蚀 3 生物剥蚀作用 是由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的,生活在滨 海区的生物因海水运动剧烈,一些营钻孔生 活的生物,可以通过分泌某些溶剂来溶蚀岩 石或用壳刺钻凿岩石,形成一些孔道和凹坑, 以便于其生存和固着。这种活动久而久之便 可破坏岸边岩石
近滨
48

1 后滨-又称为潮上带。它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在 特大高潮和遇风暴时可以被水淹没。 2 前滨-又称为潮间带,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它 随着潮汐的涨落时而被淹没,时而露出水面 3 近滨-波浪基面以上至低潮线以下的地带,称为外 滨带或称潮下带
低潮线以下属浅海最浅的部分,海底仍受波浪 作用 4 浪基面-波浪作用影响最深的面,称波浪
2
3
4
5
6
三亚海滨
7
第一节 海洋的动力



一 海水的运动 二 海洋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 海水的生物 四 海洋的环境分区
8
一 海水的运动

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一)波浪(seawave)
由风的吹刮引起的。当风触及海面时,由于摩擦力 和压力不均而产生的切应力使海面出现周期性的波 动波动时,水质点以其平衡位置为中心作圆周运动, 在水表面则表现为上、下波动。
54
第二节 海洋的剥蚀作用 (marine erosion)


一 海蚀作用的概念
海洋的剥蚀作用简称海蚀作用。它是指由海 水运动的动能,海水的溶解作用和海洋生物 的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 用 海蚀方式分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三种
55

1 机械剥蚀作用




海水的机械剥蚀作用是由海水运动引起的。它主要 发生在滨海环境及海水运动所能影响到的海底部分。 波浪、潮汐、海流和浊流等是其主要营力,其中以 波浪为最重要 海水的机械剥蚀作用可分为冲蚀、磨蚀两种方式 冲蚀作用是指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击并 导致其发生破坏的过程; 磨蚀作用则是指运动着的海水所挟带的砂砾对岩石 摩擦、碰撞而引起的破坏作用
68
69
70
71
72
73
74
三 砂质海岸的改造


砂质海岸的改造是波浪或潮汐的动能引起 的。进浪和潮流可带动砂粒向海岸方向运 动,海水退回时底流又把部分砂粒带回海 中 同时由于海风等共同作用,使得沙质海岸 的沙的成分变的越来越均匀,分选很磨圆 都变的非常高,这一地带也是人们经常观 光游览的去处
57




滨海及海岸带是海蚀作用最强烈的地带 海蚀作用的结果使海岸从陡岸向缓岸转化; 使曲折的岬湾岸变为平直海岸;使以剥蚀作 用为主的海岸向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海岸转化 海岸按岩性可分为基岩海岸、砾质海岸、砂 质海岸,泥质海岸四类。 其中后三类是由松散碎屑物组成的。它们遭 受海蚀作用的改造过程以及其所形成的剥蚀 地形都具有一定差别
60
61
62
63



3 海蚀崖(sea cliff)当凹槽不断向内扩大时, 其上悬空的岩石因失去支撑而发生重力垮落, 形成陡峭的崖壁,称海蚀崖 4 波切台(wave cutbench)-海蚀崖的基部 将继续受浪击,形成新的海蚀凹槽,并发生 新的重力塌落,如此反复进行,加上风化作 用的联合破坏,会使崖壁节节后退,在崖前 形成一个表面平坦,高度几乎接近海平面, 微向海洋方向倾斜的平台,称为波切台 5 波筑台(wave built bench)-浪蚀作用和 海蚀崖坍落的岩块、砂粒由底流带至水下堆 积,形成由堆积物构成的平台,称波筑台
64
65
66
基岩海岸海蚀地形
67



在海蚀崖后退和波切台扩展的过程中,因岩 性和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同等因素,导致海蚀 作用程度的差异,可形成海穹、海蚀柱等海 蚀地形 6海穹:如突出的海岬两侧同遭浪击,易同时 发育海蚀洞、一旦洞穴彼此相通,即可形成 一座海蚀天生桥,称海穹 7海蚀柱:当洞穴增大致使顶板塌落,则可形 成孤立的shi海蚀柱

基面
49
50
51
(二)浅海




大陆以外较平坦的浅水海域,其水深自低潮 线以下至水深130m或200m之间 浅海因海底地形平缓,海水不深,海水运动 以波浪对海底的影响为主; 水温受季节的影响; 多数浅海海水盐度正常,且变化不大; 海水的含氧充足; 因离岸不远,海水中悬浮质多;浅海海洋生 物丰富,多为底栖生物
58Leabharlann Baidu
二 基岩海岸的海蚀作用

基岩海岸也是能形成独特风景区 的海滨地带
59
1 海蚀凹槽(sea notch)-由基岩组成的海岸 一般地形较陡峭。在岸壁基部与海平面的接 触带,因受波浪的频频冲击而形成沿水平方 向展布的凹穴,称海蚀凹槽。海蚀凹槽的深 度可自数十厘米至数米。 2 海蚀穴(sea cave)-它们是在拍岸浪长期 作用下形成的,在拍岸浪对海岸岩石冲击时, 可将海水和空气强行挤入裂隙中,可形成洞 穴,海蚀洞常可深数米至数十米
21
(四)浊流
是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 水下重力流。 1. 密度大,1.2~2.0g/cm3; 2.常携带大量粘土、砂及砾石; 3. 一般形成于大陆架外缘、大陆坡上部或河 口三角洲前缘。
22
二 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化学性质
海水中约含有3.5‰的溶解物。这些溶解物以无 机盐(NaCl)为主,并含少量有机物和溶解气体。 其余为固体悬浮物质(包括泥沙,有机固体物质 及胶体颗粒等) 主要化学特征指标:盐度;气体;酸度Ph; Eh
第十四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1



现代海洋的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0.8%,它是一个连续的水体,是陆地水体 最主要的汇聚场所 陆地上岩石经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形成的产 物,随着陆地上各种水体源源不断地输入海 洋,并在海洋中沉积下来,形成各种海洋沉 积物 现今大陆上见到的沉积岩和沉积矿产,有许 多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洋中沉积形成的

23
(二)海水的物理性质

1 温度太阳辐射是海水的主要热量来源,
因而表层海水温度有自低纬度海域向高纬 度海域降低的趋势 2 密度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海水的盐度和温 度 3 压力海水的压力是随水深的增加而加大 的,每加深10m约增加105Pa
24
三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的生态是多种多样的,按其栖息场所和 活动方式可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及底栖 生物等三个生态类别 动物有20多万种;植物有25000种,主要是各种藻 类 海洋生物是海水中有机质及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海洋浮游生物每年提供有机质总量为:180×108t, 约占海水中有机质来源的92.9%,底栖生物提供的 仅占0.6%;而由大陆输入海洋的生物约占海水中 有机质来源的6.5%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四 海洋的环境分区

根据海水深度,并结合海底地形和生物群 特征,可将海洋分为滨海、浅海、半深 海及深海等四个环境分区

这些分区中,海水的动力条件、物理 化学条件、生物群分布等都各有特点, 导致在地质作用特征上也有差异
12
13
北 戴 河 老 龙 头
14
15
16
(二)潮汐(tide)



1 潮汐-海平面的周期性的升降运动和涨、 落现象称为潮汐。 地球表面任一点每隔 12 小时 25 分就会出现 一次 面向 月球和 背向 月球的情况,因此每 天同一地点可产生两次涨潮和落潮。 2 潮差(tide range):高潮海面与低潮海 面高程之差。分为大潮和小潮 3 潮流(tidal current):在潮汐发生期间, 海水周期性向岸或向海流动。

运为主。
88
第四节 海洋的沉积作用


一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
1.陆源物质-主要来源于大陆(以河流搬运 物为主,其次为风的搬运物) 2.海洋源物质-海洋生物的遗体,在海洋中 形成的化学物质等 3.火山和宇宙物质 主要发生在滨、浅海地区
89

二 滨海的沉积作用


滨海区的海水动荡、潮汐和波浪作用交替 进行 潮汐和波浪不仅可以侵蚀海岸岩石,同时 还可搬运大量陆源碎屑物至海湾和较为平 静的海域中沉积下来
52
(三)半深海



位于200m至2000m间的海域,其海底地 形坡度较陡,平均坡度在4.3°以上,是 从浅海向广大深海的过渡地带 半深海因水层厚,无光线透入水底,水 温较低,海水运动以海流为主,波浪仅 触及其表层,在海底峡谷区,浊流发育 生物贫乏,以浮游生物占优势
53
(四)深海





水深大于2000m的广大海域称深海 在此海域内的海底地形有大陆裾、海沟和大洋盆地 等,其中以海底地形较平坦的大洋盆地面积最广 海水运动以海流为主 因离大陆较远,海水中悬浮物较少,其粒度也较小 深海已属无光带,这里海洋生物贫乏,以浮游生物 为主,其中以有孔虫、硅藻、放射虫占主要地位

滨海沉积以陆源碎屑物为主
90
碎屑物因经反复搬运和磨蚀,其磨圆度及分 选性都好 生活在滨海的坚壳或钻孔生物,它们的贝壳 常被浪击成碎片并混杂于碎屑物中沉积 通常只在特殊条件下滨海区才出现化学沉积 滨海碎屑沉积可形成海滩、沙咀和沙堤、潮 坪、泻湖等环境 此外,还常可发现泥裂、雨痕、足迹、流痕 等动力地质痕迹。这些痕迹可作为鉴别滨海 环境的重要标志

83
84
第三节 海洋的搬运作用


一、搬运方式
按搬运方式可分为化学搬运和机械搬 运 波浪、潮流和海流是海洋搬运的主要 营力 浅水海域中波浪对碎屑物的搬运可分 为横向搬运和纵向搬运两种形式
85
(一)化学搬运作用

化学搬运作用有呈溶液状态和胶体状态两类 以真溶液状态迁移的,主要是Na、Mg、Ca、 K、CI、S等元素的离子或化合物; 以胶体状态迁移的,主要是AI、Fe、Mn、P、 Si等元素的化合物
46
47
(一)滨海区




滨海既受潮汐的影响,还受波浪作用的影响,海水 动荡,海水运动对海岸的破坏能量大。滨海区还程 度不同地受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影响。 滨海区的海水温度有昼夜变化,含盐度也随水流通 畅的程度及气候条件而变化 海洋生物主要是能抵御风浪的底栖动物,它们多营 钻孔穴居或生长有硬壳。海生植物则有藻类和红树 林 滨海是海陆交互地带,其范围是低潮线与最大浪潮 所能冲击到的上界之间的地带 它属于海岸带的一部分,可分为前滨、后滨和
17
18
19
20
(三)洋流(oceanic current)




海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移动的海水称海流 或称洋流,是一种在一定时间内流动速度、 流动方向大致不变的水流 按其流动特点分为表层海流和深部海流 1 表层海流-主要由盛行风的摩擦拖曳力使 表层海水向前运动引起的 2 深部海流-是由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的差异 引起的,沿洋底流动的称大洋底流;作垂向 运动的称上升流(涌升)或下降流
75
1 沿岸堤: 高潮线附近 堆积成沿海岸分布的 长条状砂垄。 2 水下沙坝: 低潮线附近 堆积成平行于海岸 分布的长条形垄岗地形。

76
77
78
79
80
81
82
四 潮流和洋流的剥蚀作用
1 潮流侵蚀谷和潮水沟:由潮流作用形成。 2 海底峡谷:洋流和浊流的剥蚀作用在大陆 斜坡上及海底形成的谷地。
86
(二)机械搬运作用
海水中处于悬浮状态的碎屑物大部分是由河 流和地表径流向海洋输入的;另外,海蚀作 用也可以形成一定数量的碎属物。搬运方式 可分为悬移、跃移和推移 1 搬运方式:悬移、跃移、推移 2 搬运物来源: 河流和地表径流输入、海蚀作用

产生。
87
二、搬运作用
(一)波浪的搬运:横向搬运、纵向搬运 (二)潮流的搬运: 沿潮流侵蚀谷和潮水沟 搬运 (三)洋流的搬运:因流速小,以悬运和化学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