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五四运动课件

合集下载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2张PPT)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2张PPT)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3.结果: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19年5月4日-6月初
1919年6月初开始
北京Βιβλιοθήκη 上海学生工人、学生、商人
“外争国权,内惩恶贼”等
罢课,游行示威
罢课、罢工、罢市
学生被捕
释放学生,拒绝合约签字
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 3.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 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 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 发展前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中共二大 1.时间: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3.意义: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 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二)国民革命 1.准备: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
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 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方式:游行示威,口 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结果遭到镇压。
②第二阶段: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和商人参加,方式是罢工罢 市,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2.过程:

《五四运动》PPT课件

《五四运动》PPT课件

(4)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发扬五四运动的哪些精神? 答:爱国的精神,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不畏强 暴、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抗争的精神。
【时空观念】
【图像史料】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 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愤怒激发了 ( C )
A.保路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工人运动
2.(2023•深圳龙岗期中)一百多年前的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界发表宣言“务望全国工
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是 (C)
A.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阶级运动
B.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原因: (1)内部:__陈_独__秀___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 起斗争。 (2)外部:__日_本___帝国主义在多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2.概况: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1)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__反__帝__反_封__建___ 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 伟大_社__会__革__命___运动。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思__想__启_蒙___运动。 2.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__革__命__性__、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__进__步__性__、各族各界 群众积极参与的_广__泛__性___。
【史料实证·抗争】 材料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 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33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33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背景3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对内独裁对外卖国,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一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 三大派系,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材料二 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 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三 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借外债100多次,债权 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矿 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1912—1919年,新建厂矿470余家, 新增资本达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 前50年投资总额。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 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工人阶 级受压迫和剥削最重,罢工斗争频繁 发生。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 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 次。
第13课 五四运动 (1919年)
背景1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 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五九国耻”)
日本前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 1916年--1918年日本对华贷款三倍 于前,日本在华权利十倍于《二十 一条》 。
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最能 反映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
运动
“废除二十一条”
反帝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反封 性质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爆发)
时间 中心 主力
5月4日——6月5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口号 方式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示威游行、罢课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共25张PPT)

(2017·湖北鄂州)5.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 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 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B
(2017·山东青岛)23.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 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 漫画(如图)反映的事件是( )
C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017·四川巴中)4.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 高呼“外争属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等 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红岩精神 D.井冈山精神
解放思想 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
勇于奉献
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 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有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
青年节
为什么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
中国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二、废除“二十一条” 三、收回青岛主权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PPT课件

五四运动PPT课件
五四精神:爱国 进步 民主 科
作为一名年轻人通过对五四 运动的学习你又有何感想?
爱国 进是步彻底的民不主妥协的科反学帝
反封建爱国运动;是追 求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五四精神: 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的斗争精神。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B )
A、废除“二十一条” B、外抗强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 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 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 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新民 主主 义革

性质 任务 领导 目标 前途 指导思
阶级

资产
阶级 反帝 资产 民主 反封建 阶级
革命
资产 阶级 共和国
资本 主义
三民 主义
资产
阶级 反帝 民主 反封建
革命
无产 人民民 社会
阶级
主专政 国家
主义
马克思 主义
作为一名年轻人通过对五四 运动的学习你又有何感想?
1919.5.4-6.3
主力: 青年学生 斗争方式: 罢课 口号: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誓死力争青岛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队伍浩浩荡荡从红楼向天安门前进
北京学生爱国游行示威队伍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陈独秀亲自起《__北__京__市__民__宣__言__》_, 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 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五四运动》课件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五四运动》课件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背景
国 人 之 ”
痛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
” 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过程 阅读课本第60-61页内容,自主 或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过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主要斗争形式
爆发 1919 年5月 4日
扩大 6月3日
北京 学生 罢课游行 “三罢”
上海 工人阶级 (罢工、罢市、罢课)

外交的失败
四 运
经过:北京(中心) 上海(中心)
5.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3
学生(主力) 工人阶级(主力)

结果:
重大胜利
历史意义:
第13课 五四运动
结果

人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之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


大胜利

中北国京北代高京 表师政 拒绝府 学在被 生和迫 欢约罢 迎上免 “签三 五字个四卖”国被贼捕职同务学。出狱
第13课 五四运动
口号
阅读课本第60页文字,找一找五四
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
历史意义 第13课 五四运动
4、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
A 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还我青岛
5.张艳同学是在今年的“青年节” 那天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你知道“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
B 一历史事件吗?(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 D.南昌起义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
B 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五四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五四运动》
歌曲欣赏:《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你知道歌词中的“五四”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5月4日这一天成为青年节?
八 年 级
五历 史 上
四册 运 动
五四运动背景
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此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属于北 洋系统的军阀……为了巩固和扩大地盘,并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在 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各派军阀之间进行着频繁的争夺以至战争,使国家 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从袁世凯到段祺瑞的历届北京政府,都 受帝国主义列强操纵。北京政府的财政,主要依赖外国政府的借款来维 持……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向北京政府提供大量政治性贷款,操纵中国 的内政和外交。
新民主主 义革命 无产阶级
三民主 义等
马列主 义等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走资 本主义道路 反帝反
封建
实现社会主义
资产阶 级民主 革命
什么是五四精神?
•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
不怕牺牲的精神。
素养 启示
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
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1919年6月初前后,五四运动的不同点
1919年6月5日前
1919年6月5日后
北京
中心
上海
青年学生
主力
工人阶级
示威游行罢课
斗争方式
三罢斗争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 到热烈欢迎
曹、陆、章三人职位被罢免
中国代表不签字 之通告
结果: 北洋政府不得不
——张德旺《道路与选择》
②读材料
答案来源
作答范围中国学生挺身而出”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共34张PPT)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共34张PPT)
第13课 五四运动
温故知新
新文化运动
时间
兴起 标志
口号
陈独秀在上海创 1915年 办《青年杂志》
民主 科学
主要 代表 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等
思想 阵地
活动 基地
《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新青年》
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 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 是怎么来的呢?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划时代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 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 篇章。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爱国何罪”?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2 五四运动的扩大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的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2 五四运动的扩大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 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 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 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地点及主力: 北京(学生)
4、口号: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拒 绝在和约签字”等。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课堂检测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标语
和口号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C)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 (32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 (32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知识点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 C ) 3. (2023湖北鄂州)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根据提示,图中①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A.农民罢耕 C.工人罢工
B.教师罢教 D.士兵起义
( B ) 4. 如图是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的 场景。这一场景可以反映出
D.发动上层社会的力量
( C ) 7. 五四运动的勃兴使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 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 说明五四运动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激发了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的“和平会议”上,英、 背景 法、美等列强对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将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
① 1919 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 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A.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 B.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C.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知识点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D ) 5. (2023山东菏泽)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史上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事件,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觉
醒的标志”。在该运动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
【易混易错】 1.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五四运动,而不是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2.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 性质。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
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
五四运动的爆发
知识点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 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 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所说的“ 这场运动”是( D)。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爱国游行之后,为了更好地组织爱国救亡运动,5月5日,北京
各校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合会。第二天,北京中等以上学校
学生联合会正式宣告成立,会址设在马神庙北京大学二院。5月9日,上海各校代表在复旦大
学集会,决定成立上海学生联合会,并于11日在寰球中国学生会召开成立大会。6月16日,


曹汝霖是订立“二十一条”时的

宗祥。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 外交次长,当时任交通总长。

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陆宗舆是订立“二十一条”时的 驻日公使,当时任币制局总裁。
章宗祥是山东问题换文的签字者
,当时任驻日公使。
知识点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巴黎和会与其说引 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 , 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 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B )。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
《五四运动》(绘画)
知识点
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C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四 运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课件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 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工人运动的结合;
材料3:
④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 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张国焘
鸦片战争 1840年
毛泽东
周新恩民来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 新的指新导中思国想成:立马克思主义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 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一理发馆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 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 市!”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
工人罢工
6月5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全 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 接着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 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罢工工人总 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
随后,南京、杭州、天津等150 多个城市的群众响应。
1919年5月4日 新的前途19:49共年产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⑤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折点。
中国近代史
➢ 五四运动的评价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 运动。 2.意义: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相结合; ④为共产党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⑤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 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进步
民主
爱国 (核心)
科学
“五四”精神
课堂小结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体现反侵略性质的: A B C D E 体现反封建性质的: A
要要求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五四运动(共25张)PPT课件

五四运动(共25张)PPT课件

天安门
外国使馆区
东交民巷
CHENLI
赵家楼曹 汝霖住宅
9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运动中C北HENL京I 游行队伍
10
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
CHENLI
11
清华大学学生在焚烧日货
CHENLI
12
北洋政府军警逮捕学生
CHENLI
13
中19国19无年产6月阶3日级以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CHENLI
19
曹、陆、章免职令和拒签和约的报道
CHENLI
20
五四运动取得初 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CHENLI
21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它是一次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 的爱国运动。
2.历史意义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重要 作用; 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CHENLI
25
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
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C)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HENLI
22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它和旧民主主义 革命有什么区别,你知
道吗?
CHENLI
23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 (25张PPT)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 (25张PPT)
——刘祥英《五四新文化运动》
轶 闻2
“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意学生事件交付法庭处理……纵 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 纵然是爱国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纵然是国民 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 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事实上讲,试问这几年来哪一件 不是借着“国民意思’四个大字不受法律的制裁才闹到今天这 个地步?……最好我们到检厅自首,判什么罪情愿领受,那真 是无上荣誉。这好榜样,可以永远纪念的。”
满腔热血尽付国
口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满腔热血尽付国
六三大逮捕
天安门 集会
火烧赵 家楼
东郊民 巷请愿
6月3日正年,北京 各校2000多名学生再次 涌上街头,开展更大规 模的反帝爱国宣传活动 。北洋政府在日、美、 英、法等驻华公使的压 力下,出动大批军警, 两天内逮捕了千余名学 生,北京大学成了军阀 设立的“临时监狱”。
——梁漱溟于5月18日在《国民公报》上发表《论学生事件》
此生不悔入华夏 报国当做追梦人
爱国很重要 报国当理性
众志成城终达愿
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仍 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左:
(1)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 (5)市 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达此目的。
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 、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特此宣言, 敬求内外人士谅解斯旨。 (各处接到此宣言,希即复印传布。)
满腔热血尽付国
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 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其心可悯,其 情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感悟五四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
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
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 毛泽东
根据材料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学习,比较五四爱国运动的 “新姿态”体现在哪些方面?反映出五四运动怎样的历史 意义?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群众基础:
观的解放,自动的解放,正是解放的第一要义。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感悟五四
你在五四运动中发现了哪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构成五四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五四之思
思考1: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 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 释;工人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由上述材料可知,主要是工人阶级的罢工,才迫使北洋军阀罢 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这也说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 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镜头二
处 处家 惊家 惊户 慌户 慌, ,男 哭男 哭女 啼女 啼, ,老 真老 真少 凄少 凄, 惨 惨 时 荒地数 时南 年代 砍南 3.58 亿亩 砍 1914 杀北 北 杀 1915 4.04亿亩 ,, 东 搜 1917 9.25亿亩 搜东 刮西 刮西 , , 对人民的压榨: 文 看文 1912——1919年田 看武 赋增加了7倍;盐 干 干武 净, 税、烟税、酒税增 净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阶级基础)
镜头四
陈独秀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 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 道路” ——《中国通史》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思想基础)
镜头五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指明道路
镜头六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索
一、寻源五四(背景)
1、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2、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 民族矛盾加深
阶级矛盾激化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阶级基础)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思想基础)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指明道路
6、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导火线)
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
加了阶级矛盾激化 3倍。
镜头三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1895— 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1919年,中 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 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 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 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爱国也要守法,理性爱国,不做暴民
四:感悟五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领导 阶级 任务 性质 前途 指导 思想
资产 阶级
无产 阶级
反 帝 反 封 建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本 三民 主义 主义
社会 马克 主义 思主 义
四:感悟五四
民主和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又称 “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 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是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解放就是压制的反面,也就是自由的别名。„„个 人主观上有了觉悟,自己从种种束缚的不正当的思想 习惯迷信中解放出来,不受束缚,不甘压制,要求客
五 四 运 动 全 国 示 意 图
阶 段: 二、五四经过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第 5月4日,因火烧曹宅、殴打章宗祥,32名北京学生被捕。 结果
一 阶 段
第 二 阶 段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远在郊外、未参加4日行动 的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展演讲、 抵制日货、发行爱国刊物等活动。 6月3日, 上海六七十万工人大罢工;长辛店等地工人大罢工。 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 爱国运动。800余名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28日,中国全权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对德和约上签字。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更加广泛
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感悟五四——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材料:五四期间,学生匡互生取出火柴,决定放 火, 法政学校的学生,认为放火殴人是超出理性的 行为,对此颇有非议。学生们把章宗祥包围起来 打了一顿,他被警察送进同仁医院,此后两天没 有大小便,医生说他命在旦夕。梁漱溟在报上发 表文章,他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 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 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思考: 你赞同为了正义的目的,使用非正义的手段吗?
青岛——五月的风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来自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 变革的影响
一、寻源五四(背景)
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 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 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 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通过下列六组镜头概括五四前国内和国 际形势处于怎样“窒息而悲愤”的环境?
镜头一
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 容以后再议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 民族矛盾加深 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的全部内容。这就是“五九国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