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推拿手法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疗法ppt课件

小儿推拿疗法ppt课件

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持续510分钟,可缓解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 症状。
揉足三里穴
推七节骨
用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持续2-3分钟, 可缓解腹泻引起的身体虚弱等症状。
用拇指自上向下推动七节骨,力度适中, 每次持续3-5分钟,可缓解腹泻引起的脱肛 等症状。
便秘的推拿疗法
总结词
便秘是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疗法可以促 进肠道蠕动并缓解症状。
擦法
总结词
用掌根或鱼际在穴位上做快速来回擦动,适用于各个穴位和部位。
详细描述
擦法是用掌根或鱼际在穴位上做快速来回擦动,可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擦法常用于小儿推拿中的开天门、推坎宫等手法。
04 小儿常见病症的推拿疗法
感冒的推拿疗法
总结词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疗 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咳嗽、腹泻等有较好的疗效。
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无创伤、无副 作用、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广
泛欢迎。
推拿疗法的发展历程
小儿推拿疗法起源于中国,已 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小儿推拿疗法被广泛 应用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小儿推 拿疗法逐渐受到重视和研究, 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 步证实。
推大肠俞
用拇指自上向下推动大肠俞,力度适 中,每次持续3-5分钟,可缓解便秘
引起的腹部胀满等症状。
揉天枢穴
用指腹按揉天枢穴,每次持续2-3分 钟,可促进肠道蠕动并缓解便秘症状。
摩腹
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持 续5-10分钟,可促进肠道蠕动并缓解 便秘症状。
夜啼的推拿疗法
总结词
夜啼是小儿常见病症, 推拿疗法可以安抚情绪
捏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轻轻 提起并放松,可刺激穴位,促进气血 流通,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捏法常 用于小儿推拿中的捏脊疗法。

小儿推拿PPT(比较全面)

小儿推拿PPT(比较全面)
口气臭味→脾胃积热;腥臭→口疮、齿痈 大便酸臭→伤食;不臭伴完谷不化→虚寒泻 小便臊臭→湿热下注;清长如水→脾肾阳虚证 呕吐酸臭→乳食积滞;臭秽如粪→肠结气阻
三、问诊 1.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
• 生后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 • 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 • 6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 • 6-12个月婴儿易患幼儿急疹; • 婴幼儿易患泄泻; • 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 • 12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 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拍法】
用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称为拍法。
【捏法】
1.捏脊法
捏法正位手势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 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 泻等说法。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 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2.时间: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 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3.补泻:补→顺上轻缓,泻→逆下重急 4.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等 5.顺序:上肢→头面→胸腹、腰背→下肢 6.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或操作次数)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学术研究
鼓励和支持学者和专家 开展小儿推拿的学术研 究和临床试验,为其在 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提供科学依据。
合作推广
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 等合作,共同推广小儿 推拿的知识和技术,扩 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和应用范围。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对小儿推 拿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舒适度。
标准化建设
制定小儿推拿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推动行业标准化发 展,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与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和 推拿师共同探讨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推动国际学术交 流与合作。
衡的恢复。
05
家长如何学习和掌握小儿 推拿技能
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01
了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为理解小儿推拿原
理打下基础。
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02
熟悉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小儿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以便
更好地运用推拿手法。
了解推拿治疗原则
03
学习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如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03
小儿推拿操作技巧与注意 事项
操作前准备
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推 拿治疗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环境
确保推拿室内环境安静 、舒适、温暖,避免风
寒侵袭。
准备物品
准备好推拿所需的介质 ,如滑石粉、葱姜水等

沟通解释
向家长解释推拿的目的 、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反 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操作过程规范
01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PPT(精品版)38页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PPT(精品版)38页
4、肝穴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
24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

contents •小儿推拿概述•常用手法介绍•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原理及作用机制原理作用机制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激活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改善病情。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030201三指拿法用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肤。

五指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肤。

指按法掌按法摩法指摩法掌摩法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1 2 3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症状表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可伴有腹痛、发热等。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经、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等。

注意事项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腹部受凉,注意饮食卫生。

推拿手法症状表现清胃经、清大肠经、揉板门穴、运内八卦等。

注意事项力度适中根据小儿年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力度,以达到治疗效果。

轻柔为主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小儿不适或伤害。

逐渐增加在推拿过程中,可根据小儿的反应逐渐增加手法力度,但需注意适度。

手法力度掌握穴位选择准确性熟悉穴位01准确取穴02避免误伤03避免误操作风险了解禁忌症推拿师应了解小儿推拿的禁忌症,如高热、急性炎症等,避免对禁忌症患者进行推拿。

注意观察反应在推拿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

避免过度治疗推拿治疗应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治疗导致小儿身体负担加重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成功案例展示01020304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问题解决方案探讨如何准确判断小儿病症推拿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根据小儿年龄和体质调整推拿手法遇到复杂病症时的处理建议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建议一建议二建议三建议四家长自助推拿指导建议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定义、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常用手法与穴位常见病症治疗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详细讲解了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如推、拿、按、摩等,以及常用的穴位和经络。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社区宣传
利用社区资源,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小儿推 拿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小儿推拿的认知度。
线上推广
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小儿推拿相关知识和案 例,扩大宣传覆盖面。
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模式探索
线上理论学习
提供线上视频课程、图文教程等学习资源,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 习小儿推拿理论知识。
年龄段划分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如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等,采用不 同的推拿方案,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个性化调整
根据每个小儿的具体情况,如病史、家族遗传等因素,对推拿方案进 行个性化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跟踪观察及效果巩固
定期随访
对接受过小儿推拿治疗的小儿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身体状况和 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的疗效。
03
情绪表现
观察小儿推拿前后的情绪变化 ,如哭闹、烦躁等情绪的改善 情况,评估推拿对小儿心理状
态的调节作用。
04
家长反馈
收集家长对小儿推拿效果的反 馈意见,了解家长对推拿的认
可度和满意度。
针对不同体质和年龄段调整策略
体质辨识
根据小儿的体质特点,如寒热虚实等,选择相应的推拿手法和穴位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手法选择和力度掌握原则
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如推、 拿、捏、揉等。
力度要适中,既要达到治疗效果,又要避免对小儿造成 不适或伤害。
在推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小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 和力度。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小儿推拿技术PPT课件

小儿推拿技术PPT课件

观察宝宝反应
在推拿过程中密切观察宝 宝的反应,如有哭闹、不 安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手法 或停止推拿。
操作后护理
01 保暖避风
推拿后要及时给宝宝穿好 衣服,避免受凉或吹风。
03 清洁皮肤
用温水清洗宝宝皮肤上的
按摩油,保持皮肤干爽。
02 观察宝宝状况
推拿后要继续观察宝宝的 病情和反应,如有异常应 及时就医。
小儿推拿技术
汇报人:xxx
2024-03-17
目录
• 小儿推拿概述 •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 •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 小儿推拿培训与推广
01
小儿推拿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通过手法 刺激儿童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以达到调整脏腑 功能,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方法。
真性近视
表现为视力明显下降、远视力近视力均模糊。推拿治疗可选用按揉太阳、风池、翳明等 穴位,以补益肝肾、明目安神。同时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等。
05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01
02
03
环境准备
选择一个安静、整洁、温 度适宜的环境,避免宝宝 受凉或过热。
物品准备
准备好推拿所需的按摩油 、毛巾、尿布等物品,确 保干净卫生。
推拿作用原理
01 神经调节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皮肤和深层组织感受器,通过 神经反射机制调节脏腑功能。
02 体液调节
推拿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调 整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
03 心理调节
推拿过程中的舒适感和亲子互动有助于缓解患儿 紧张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03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contents •小儿推拿概述•常用手法介绍•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目录小儿推拿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原理及作用机制原理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小儿推拿适用于多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如感冒、咳嗽、哮喘、腹泻、便秘、遗尿、夜啼、惊风、疳积等。

同时,对于小儿保健和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禁忌症虽然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如小儿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或患有恶性肿瘤、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时,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此外,对于局部皮肤破损、炎症等病变部位也应避免推拿刺激。

常用手法介绍分类定义根据着力部位和推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

作用定义分类作用030201定义分类作用摩法定义用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分类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摩法和指摩法。

作用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等作用。

常见病症治疗推拿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按揉迎香穴等。

症状表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

注意事项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保暖,多饮水。

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1 2 3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症状表现01推拿手法02注意事项03操作注意事项手法力度掌握轻柔为主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的效果。

均匀施力在推拿过程中,要保持手法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突兀的用力。

穴位选择准确性熟悉穴位定位准确避免误伤避免误操作风险专业培训注意观察避免禁忌症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成功案例展示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完整小儿推拿ppt课件

完整小儿推拿ppt课件

原理及作用
扶正祛邪
通过增强正气、祛除邪气,提高小儿免疫 力,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原理
小儿推拿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穴位,激发经 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 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平衡阴阳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阴阳平衡,改善小儿 体质。
疏通经络
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缓解局部症状。
操作注意事项
01
推拿前需明确诊断,根 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推拿 手法。
02
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平 稳、着实,避免使用暴 力或过度刺激。
03
注意推拿的禁忌症,如 皮肤破损、骨折、结核 、肿瘤等。
04
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 手法和力度。
实践经验分享
01
02
03
04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重与患儿 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其恐惧和
05
小儿推拿在家庭保健中应 用
家庭保健意义及作用
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 和气血,促进小儿身体发育和健
康成长。
增强小儿免疫力
推拿能够激发小儿自身的免疫功 能,提高抵抗力,减少生病几率

缓解小儿常见病症
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腹泻、消 化不良等常见病症,推拿可起到
缓解症状、加速康复的作用。
02 推拿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 天河水等。
03
治疗过程
04
首先进行开天门,从患儿两眉中 点处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然后进 行推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 成一横线来回推动,接着揉太阳 ,最后清天河水,从患儿腕横纹 中点推至肘横纹。
疗效评估
经过推拿治疗,患儿感冒症状得 到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优质实用课件精选小儿推拿PPT课件

优质实用课件精选小儿推拿PPT课件
小儿推拿
位常用穴 概述:在小儿推拿穴位中,一 为经络学说中的十四经穴和奇穴, 二为小儿推拿本身所具有的特定 穴位。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大多数分布 在头面和四肢(双手居多)。
(2)小儿特定穴位不象十四经穴那 样有线路相连丰经络系统。
(3)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不仅有如孔 穴点状的特点,还有线状(如三关, 六腑)和面状(如腹,五指节)等。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 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 100—500次或用汤匙边蘸 水自上向下刮。
主治:呕恶,项强,发热, 惊风,咽痛等。
临床运用:推、刮天柱骨能 降逆止呕,祛风寒。推板门, 揉中脘,推天柱骨:呕恶。 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合用: 外感发热,颈项强痛。
胸腹部穴位
1、胁肋 位 置 : 从 腋 下 两 胁 至 天 枢
2、坎宫:
位置:在两眉上,自眉头至眉 梢成一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 分推,称推坎宫,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 目赤痛。
临床运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 醒脑明目,止头痛。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合用: 治疗外感发热,头痛,推坎 宫,清肝经,掐揉小天心, 清天河水合用:目赤肿痛。
等。 7、根据哲学名称:如阴阳、八卦。
头面部穴位:
1、攒竹:(天门)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
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称推攒竹,又叫开天门,次数 30—50 次 , 若 自 眉 心 推 至 囟 门 , 则称为“大开天门”。
主治:外感内伤诸证。
临床运用:推攒竹疏风解表, 开窍醒神,镇静,对于外感 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 宫,揉太阳合用。烦躁者与 清肝经,按揉百会合用以镇 静安神。
3、山根:(山风,二门) 位置:两目眦之中。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山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推拿手法
学习目的
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小儿推拿 特点熟练进行小儿推拿操作的能力,为学生运 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常见病证奠定基础。 了解小儿推拿发展史中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及 对小儿推拿学发展有标志性意义的人物与著作。
知识要求
1.掌握小儿推拿中推法、拿法、按法、摩法、 揉法等基本手法和打马过天河、按弦走搓摩、 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等复式手法的操作。
2.旋推法
以一拇指螺纹面着力,做顺 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频率 每分钟150-200次(图3-3)。
3.分推法
以双手拇指螺纹面或其棧侧缘 着力,自穴位或部位的中间向 两旁做直线或弧线推动。一般 可连续分推20〜50次(图34)。
4.合推法
以双手拇指螺纹面着力,自穴 位或部位的两旁向中间做相对 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图35)。
2.熟悉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基本要求、手法 补泻以及小儿推拿中捏法、捻法、摇法等基本 手法和黄蜂入洞、猿猴摘果、苍龙摆尾等复式 手法的操作。
3.了解小儿推拿手法的练习方法。
能力要求
通过本模块内容的学习和练习,能够深入了解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知识,熟练地进行小儿推 拿各种基本手法和复式手法的操作。
第一节 小儿推拿手法概要
一、小儿推拿手法特点
小儿推拿手法因其操作对象不同,与成人推拿手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 立于成人推拿手法之外的特殊操作方法,是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推 拿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复式手法两种。
基本手法又称为单式手法,是小儿推拿最常用的基础手法;复式手法是将一 种或几种基本手法在一个或几个穴位上按一定程序进行特殊操作的小儿推拿 方法。总体而言,小儿推拿的手法种类较少,清代《厘正按摩要术》中提出 小儿推拿共有八法,即“按、摩、掐、揉、推、运、搓、摇”。
【动作要领】
1.直推法操作时动作要轻快连续,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操作时必须直线 逬行,不可歪斜。
2.旋推法操作时动作要轻快连续,犹如用拇指做摩法,仅在皮肤表面推动, 不得带动皮下组织。
3.分推法和合推法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和而协调,节奏要轻快 而平稳。
图34分推法
【注意事项】
1.不可推破皮肤,一般需要辅以小儿推拿介质。 2.根据病情、部位和穴位的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
一般而言,手法操作频率快为泻法,反之为补法。《厘正按摩要术》记载 “急摩为泻,缓摩为补”。三是方向补泻法,此种补泻法主要用于小儿手部 与腹部的穴位。一般而言,在手部穴位上做向心性方向直推为补法;离心性 方向直推为泻法。四是经络补泻法,又称为迎随补泻法或顺逆补泻法,根据 在患儿体表进行手法操作时的方向而言,即随(顺)其经络走行方向操作为 补法,迎(逆)其经络走行方向操作为泻法。
《灵枢始终》记载“泻者迎之,补者随之”。五是次数补泻法,根据在患儿 体表进行手法操作时的次数多少而言,它是衡量手法补泻的有效治疗量。一 般而言,次数多、时间长而轻柔的手法治疗为补法;次数少、时间短而较重 的手法治疗为泻法。六是平补平泻法,是指患儿病情虚实不明显,或平素小 儿保健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另外,由于小儿皮肤多娇嫩,在使用小儿推拿手法时,常使用一些推拿介质, 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不仅具有润滑作用,防止擦破皮肤,还能够 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二、小儿推拿手法基本要求
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补泻分明。由于小儿 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因此,小儿推拿的手法操作 要适达病所而止,不可攻伐太过,尤其对于新生儿,手法操作更应轻柔。如 进行推法操作时,动作要轻快,频率每分钟200次左右,轻而不浮,快而着 实;摩法操作时动作要均匀柔和,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掐法操作时动作要 既快又重,发力平稳着实;拿法操作时动作刚柔相济,柔中带刚。
同时,小儿推拿治病十分重视补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在辨证清楚 的基础上,手法操作要严格按照补泻原则开展,才能够展示小儿推拿的临床 疗效。最后,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前提是争取到小儿的充分配合。因此,操 作时要保证小儿身体放松,精神平稳,不可哭闹乱动。
三、小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拿补泻手法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小儿推拿的补泻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经历代医 家的反复验证,不断总结,提出了以下补泻方法:一是轻重补泻法,根据在 患儿体表进行手法操作时用力的大小而言,即轻手法操作为补法,重手法操 作为泻法。二是快慢补泻法,所谓的快慢,是指在患儿体表进行手法操作时 的速度,即频率。
四、小儿推拿手法练习
小儿推拿和成人推拿一样,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中医治疗方法,非常强调对于 手法的熟练掌握与灵活应用。小儿推拿手法看似简单,用力也轻,但是具有 较强的技巧性,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够体会其中的奥妙。
小儿推拿手法的练习方法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进行反复的操作练习,不断仔 细认真的体会手下的感觉,逐步掌握手法操作的刺激量、频率和节律,最终 熟练掌握各种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达到灵巧协调、刚柔相济、运用自如的 程度。同时,如何与小儿和谐相处、保证小儿心情愉悦、身体放松也是进行 小儿推拿手法练习时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近代随着小儿推拿的发展,部分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疗法中 来,使得小儿推拿手法有所丰富和发展,如擦法、扳法、捏法等,但是在手 法运用时,其刺激强度、节律、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临床应用中,小儿推拿手法经常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如开天门、推七 节骨、拿肚角、捣小天心等。在手法操作的过程中,手法操作的方向、时间 长短、刺激量的大小等均对手法的补泻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使用推 法操作七节骨,向上推七节骨具有温阳止泻的作用,能够治疗虚寒型腹泻; 而向下推七节骨具有泄热通便的作用,能够治疗肠热便秘、痢疾等病证。
第二节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或食、中两指的螺纹面着力, 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 作单方向的直线或环旋移动,称为推法。 临床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 合推法。
【操作方法】
1.直推法
以一手拇指螺纹面或其棧侧缘着力,或食、中两指螺纹面着力单方向的直线 推动。频率每分钟150〜250次(图3-1、图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