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意义。

方法入选病例分两组:冠脉慢血流现象组(39例)和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27例),所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除外心肌病、瓣膜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在行冠脉造影检查时发现慢血流,均于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2mg,测量注射前后的血流速度,入选病例均行运动负荷试验及静息心电图检查。

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注射硝酸甘油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5;冠脉慢血流组无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发生与血流正常组无差异,P>0.05,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发生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P<0.05,运动负荷阳性率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P<0.05。

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在冠脉造影中比较常见,可能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新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CSFP)是指排除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脏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外,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这种现象逐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

本文对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39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CSFP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39例,均因反复心前区不适疑为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而造影结果未见明显狭窄病变者。

39例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42~68( 平均53.8±7.5)岁。

39例心绞痛症状典型,胸痛发作时有情绪激动、吸烟等诱因,症状持续时间由数分钟至10余分钟不等,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12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有糖尿病,5例有高脂血症,13例为吸烟者,5例有冠心病家族史。

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27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明显狭窄病变。

27例中男23例,女4例,年龄37~64(平均50.2±7.8)岁,均有胸痛发作,但不典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8例有高血压病史,7例有高脂血症,2例有糖尿病,3例为吸烟者。

1.2 方法:全部入选病例临床均除外心肌病、心瓣膜病及其它类型心脏病,均经平板运动试验及静息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时一经发现血流缓慢现象,即于冠状动脉内推入硝酸甘油0.2mg,然后同一体位再次造影,造影结束后分别测定推入硝酸甘油前后同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速度以造影剂充填冠状动脉全程的时间表示(造影曝光速度为1
2.5桢/S,以冠状动脉充盈的心动周期总数除以12.5即得充盈时间)。

1.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x-±s 表示,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及运动负荷试验结果比较(见表1):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在无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T波或ST段改变与血流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有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的发生高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P <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运动负荷阳性率也高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P <0.05。

2.2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注射硝酸甘油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变化比较:注射硝酸甘油前血流速度为2.97±0.69s,注射硝酸甘油后血流速度为1.37±0.78s,注射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5。

3 讨论
早在1972年Tambe[1]首先报道了部分有胸痛症状的病例,他们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没有病变但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此后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这种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994年在TIMI-IIIA中,Diver[2]对39例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有14%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这部分患者中有三分之一见有慢血流现象发生。

Mangieri等[3]报道7%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有慢血流现象发生,由此可见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会反复出现临床症状,但预后较好。

本组资料表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患者在无心绞痛时静息心电图异常与血流正常组比较无差异,而在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异常及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率慢血流组明显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

2002年Beltrame [4]在除外了年龄、性别、高危因素以及心率、血压、血管内径、灌注压力和冠脉扩张等因素的影响后发现,慢血流现象可以导致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本组慢血流患者中也有2例曾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但目前对慢血流现象是否能导致冠脉循环障碍、心肌缺血,与临床表现有无直接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传统上认为是微血管功能失调,有学者认为慢血流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也有学者认为与血管内皮代谢异常有关[5],但真正的原因目前还缺乏更详细有力的研究。

本文资料提示慢血流现象患者有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可能与缺血性心绞痛有一定关系,尚需大样本资料及远期跟踪随访。

参考文献
[1]Tamble AA, Demany MA, Zimmerman HA, et al. Angina pectoris and slow
flow velocity of dye in coronary arteries: a new angiographic finding[J].A m Heart J, 1972, 84:66-71.
[2]Diver DJ, Bier JD, Ferreira PE, et al. Clinical and arteriographic characte r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without crirical coronary arterial nar rowing (from the TIMI-III A Trial)[J].Am J Cardiol, 1994, 74:531-537.
[3]Mangieri E, Macchiarelli G, Ciavolella M, et al. Slow coronary flow; clinic 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otherwise normal eqicardial c oronary arteries[J].Cathet Cardiovasc Diagn, 1996, 37:375-381.
[4]Beltrame JF, Limaye SB, Horowitz JD, et al. The coronary slow phenomenon: a new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order. Cardiordor[J].Cardiology, 2002, 97:19 7-202.
[5]Beltrame JF, Limaye SB, Wuttke RD, et al. Coronary hemodynamic and metaboli c studies of the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J].Am Heart J, 2003, 146:84-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