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的翻译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
2 . 替 换 词 语 替换词语 , 就是把需要 翻译 的实 词加 以替 换。文言文 中有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教学 中的重点 、 难点。《 义务教育语文 课程标准》 指 出: “ 阅读浅易文言文 ,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 书理解基 本 内容。 ” 不难看出 , 对初 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理解文言文
新 校 园
X i n X i a o Y U a l 3 .
教学 研 究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

( 宁明一中 , 广西

崇左 5 3 2 5 0 0 )
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文言 文翻译 既是文言文教 学 中的一 个重点 , 也是
得多 了, 把桃花源优美 、 宁静 的生 活环境 向人展 现了出来 , 而且
离” 或者 “ 离开” 。

文 言 文翻 译 的原 则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 , 要遵循三个原则 , 那 就是要做到“ 忠 实原文 ” “ 表意 明确” “ 简明优美” 。 “ 忠实原文” 就是要做到忠实 于原文的 内容 和每个句子 的 含义。例 : “ 不 以物喜 , 不 以已悲。” ( 《 岳阳楼记》 ) 采用 了互文的 修辞方式 , 正确 的翻译 是要把相对应 的内容合并 到一起 , 应译 为“ 不 因为外物 的好坏 、 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 ; “ 将军 百战死 , 壮 士十年归 。” ( 《 木兰诗》 ) 这两句既是对偶 又是互 文 , “ 将军 和壮士 ” “ 百 战死和 十年归 ” , 互相 渗透 , 合指兼 顾 , 翻译
言文篇 目约 占五分之一。课程标 准虽然对 文言文的要求 较低 , 只要求学生读懂 , 但对初 中生尤其是初一学 生来 说 , 读 懂也 不 是一件易事 。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找到方法 , 使其能顺利 过

浅谈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浅谈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浅谈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一直是中学生的头痛问题之一,其实我们把握了其中的方法也就非常简单。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文言文的翻译通常用两种方法来处理,一种是直译,另一种是意译。

直译要求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每个词一一对应地译出来,此法可以字字落实,能较好地积累文言词汇;意译就是翻译原文的大体意思,此法比较流畅好懂。

对于我们乡村学生来说,只要能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行。

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掌握一些可行的翻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现归纳如下:(一)抄录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的词语对照抄录。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特殊名词可直接抄录;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等。

年号示例:《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的“庆历”可以直接抄录,直接译作“庆历四年的春天”就可以;人名示例:《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直接抄录。

(二)替换法,也就是说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古词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又如《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

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言词语,其字形在古今上完全相同,但词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

比如:1、词义扩大了。

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

“山”古代专指华山,现在指一般的山脉。

示例:张养浩的散曲《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的“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代汉语中的“山河”意义不同。

2、词义缩小。

如:“妻子”古汉语中指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示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的“妻子”就属此类。

此类词还有“可以”、“所以”等。

3、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一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考卷中进行文言文翻译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考卷中进行文言文翻译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考卷中进展文言文翻译吉林省九台市营城一中语文组徐逸超文言文翻译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一直是众多学生最为挠头的一道试题,也是整张高考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道试题。

它在试卷中直接出题就有10分,同时翻译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对于理解整篇文章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最关心的自然是那直接拿分的翻译题。

根据以往的经历,我把文言文翻译句子分成以下几个步骤:一、直翻实词。

这里所谓的“直翻〞就是纯粹的类似翻译软件似的直译。

根据平时掌握和积累,以及对文段的简单分析,把句子中的所有词〔不包括明显的常见虚词〕都直译出来。

每个词译时如意思不明确也可以把本义,根本引申义和常见义都译出来放在那。

译时不太用考虑语境,只要求对词进展直译。

二、在第一步的直译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人名,地名,官职名,古代文化仪式和礼制,以及人们日常消费生活中的惯用语。

这些词在平常的学习和复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理解,多识记,在翻译句子时千万不要把这些专用名词拆开来进展翻译。

例如: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宋史黄庭坚传?〕一句中,“舅李常过其家〞不要译成“舅舅李氏常常造访他家〞,李常是个人名,假如拆开翻译就闹大笑话了。

三、找出那些容易闹出笑话的专有名词之后,就要继续寻找句子中有没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了。

先说古今异义词,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展到今天经历了几千年的复杂演变,所以一些词的古义和今义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大相径庭,更有甚者是完全相反。

假如这些词考生要用今义去翻译,那就会闹出很大的笑话。

例如:衡下车,治威严。

〔?后汉书张衡传?〕一句中,不能把“下车〞翻译成“从车上下来〞“下车〞一词应译为“官吏到任〞。

把握古今异义词的方法除了平时的认真积累外,有的词还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的方法去理解字的本义和几个常见的引申义,从而防止因古今异义的问题而产生错误。

再说通假字,通假字在区分的时候比古今异义词还有困难些。

由于通假字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所以这些词往往隐藏得很深,不仅翻译句子时对于这些通假字无从下手,而且它们还对文言文理解构成宏大障碍。

浅谈文言文的翻译论文

浅谈文言文的翻译论文

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言文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旨在探讨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分析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挑战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现代人与文言文之间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1.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翻译文言文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

2. 增强民族自信心:通过翻译文言文,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

3. 促进文化交流:文言文翻译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1. 理解原文:翻译文言文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包括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2. 熟悉文言文语法: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翻译时需要熟悉文言文语法规则。

3. 运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直译力求忠实原文,意译则注重表达原文的内涵和意境。

4. 适当增删词语:翻译时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删词语,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5. 注意文化差异: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误译。

四、文言文翻译的挑战及解决策略1. 挑战:文言文词汇丰富,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对应词汇,翻译时难以准确表达。

解决策略:可借助词典、工具书等,寻找近义词或意译。

2. 挑战:文言文表达方式独特,如修辞手法、典故等,翻译时难以准确传达。

解决策略:可运用注释、加括号等方式,解释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典故等。

3. 挑战:文言文句子结构复杂,翻译时难以理清句子结构。

解决策略:可先将句子拆分成若干部分,再逐个翻译,最后调整语序。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最新范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最新范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的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篇一:文言文翻译论文2014浅谈文言文翻译殷东林摘要:文言文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应遵循“信、达、雅”的原则;文言文的翻译主要有两大的方法,一种是意译,另一种是直译。

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除此之外,对于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古今意义词、通假字等。

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法,平时多注意积累与记忆,翻译时注意联系上下文。

同时在掌握文言文翻译原则和方法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培养文言文语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 直译 ;意译 ;方法一、翻译原则文言文翻译重要原则就是常说的译文能够达到“信(忠实原文)、达(符合规范)、雅(富有文采)”。

所谓“信、达、雅”最早是清人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和《原富》等西方名著后,提出的三条翻译原则。

这三条原则同样适用于古文翻译。

后来一直作为文言文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

所谓“信”,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著,不歪曲原意,不得任意增删、添枝去叶;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准确性要高,达到可信、可靠、真实。

所谓“达”,是基于“信”的进一步要求,即译文要通顺流畅,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如果翻译出来的句子读起来别扭艰涩,就是没有做到“达”。

这两条是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至于“雅”,则是精益求精的提高与完善,要求文字生动而有魅力,既符合现在汉母语的基本规范,又能体现和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使译文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值得欣赏;如果原文含有比喻、排比或对偶等修辞方法,译文一般也要译出来,可以使得译文保持原来的形象生动。

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二、翻译方法我们对于文言文的翻译主要有两种大的方法,一种是意译,另一种是直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那就是要做到“忠实原文”(信)“表意明确”(达)“简明优美”(雅)。

“忠实原文”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不能遗漏,也不能多余,要求字字落实。

“表意明确”就是要做到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简明优美”就是在翻译文言文时用简明、优美并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式文言文翻译的方式通常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易记住词义,可以积累文言词汇,感悟古人写作习惯。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

三、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在文言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并且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

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字法”,即“留”“补”“删”“调”等。

1. 留“留”,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保留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2. 补“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1-7单元的翻译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1-7单元的翻译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第一单元】1.刘裕诫子孙‎高祖既贵(指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

帝(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至故宫,见之,有惭色。

近侍或进曰‎:“舜躬耕历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禹亲事水土‎。

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高、稼穑之艰难‎乎?”[译文]高祖已经是‎至尊至贵(即: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了,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

(他的儿子)文帝到旧时‎的宫殿去,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有惭愧的神‎情。

(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

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能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2.田父遗产昔有一田父‎[fǔ] ( 种田的男子‎),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始有家室。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zhân,救济)穷济贫。

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临死之时)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留)尔,惟有二物可‎为纪念。

”遂指木椟,命长儿启之‎。

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皆愕然。

田父曰:“锄者,冀尔等(你们)一生勤劳;布衣者,愿若终身俭‎朴。

”言讫[qì]而亡。

儿遂永志其‎志。

译文:过去有一个‎耕田的男子‎,从小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三十岁才有‎妻子。

(他)太阳升起就‎起身劳动,太阳下山才‎休息,亲自抚养子‎女,救济帮助贫‎穷的人。

八十岁时病‎卧床上,不能起来,临死的时候‎叫儿孙到床‎前,说:“我不久就要‎走进棺材(即:我不久就要‎死了),没有金银留‎给你们,只有两样物‎品可作为纪‎念。

”于是指着木‎柜箱子,叫大儿子打‎开它。

大家只看到‎一把锄头和‎一件布的衣‎服罢了,都惊讶了。

耕田男子教‎育(他们)说:“锄头(留给你们),希望你们一‎生勤劳;布衣(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终身俭朴。

浅谈文言文翻译方法

浅谈文言文翻译方法

浅谈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但由于学生与古人生活的时代相去久远,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人的心情和时代背景,就不能很好地翻译文言文,所以教师有必要说一下翻译的方法。

(一)遵循的基本要求:1、信:要使译文准确无误,忠实原文意思,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2、达:就是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3、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坚持四个步骤:1、审:看清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

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然后用下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义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连缀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三)熟悉六种方法: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浅议文言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文言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文言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阴市祝塘中学赵小柱【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施行,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分值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9分。

虽然只增加了1分,这其实也进一步说明文言文在翻译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现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学生的文言翻译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在考试中得分情况也并不如人意。

针对此种现象,本文拟从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语法语境迁移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块主阵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学好文言文也就学好了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只是指能够读文言文,更主要的还是能够解决问题。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听到身边的老师的抱怨:学生的翻译能力太差,这个知识刚刚讲过,可是还是不会。

而学生对于文言文也是没有多大兴趣,一遇到文言文头皮就发麻。

带着这样的害怕心理去学习,肯定是学不好文言文的。

问题比较突出的,当属文言翻译。

我大概归纳了以下几种情况:一、语法基础薄弱。

由于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淡化了语法教学,学生的语法基础普遍比较薄弱。

有些学生拿到一个句子,甚至不能正确地划分出句子的主干。

而文言文的翻译句子,也需要学生首先对句子的结构由一个正确的了解。

但是,学生薄弱的语法基础直接影响到文言句子的正确翻译。

比如08年二模卷《陈禾》的“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学生在翻译此句时,将“以戒不虞”简单地译为“来告诫不要欺骗”。

学生如果能够有一些语法基础,就会发现,“戒”为谓语动词,“不虞”紧跟其后,就是宾语,为名词短语。

“不虞”是“没有预料的事情”。

2007年广东省的高考试卷《郭生》的“郭以是德狐”,在做这句话的翻译时,有学生翻译“郭生认为这是一只有德行的狐狸”。

可以看出,对于句子的主干理解发生了偏差。

此句的主语为“郭”,谓语为“德”,宾语为“狐”。

“以是”可以译为“因此”。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学生的语法基础不够扎实,从而导致翻译的失误。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以使译文通顺。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文言最佳译文是既直且顺,其次顺而不直,再次直而不顺,最次不顺不直。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留、换、直、删、补、调一、留就是保留原文,无须翻译。

诸如人名、物名、地名、官名、帝号、国号、年号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汇。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君”(《岳阳楼记》)。

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又如“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中“心旷神怡”在现代汉语中被作为成语仍广泛使用着,无须译成成语的解释“心胸开朗,精神畅快”。

山东豪杰逆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二、换第一种情况:替换掉古今异义的词。

有的古汉语词汇,现在虽然还在使用,但是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为了避免误解,翻译时要替换。

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译为: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发达,(村落间)鸡狗鸣叫的声音处处可以听到。

又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和现代汉语的“卑鄙”不同,今指语言行为恶劣。

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和现代汉语的“感激”不同,今指深刻的感谢。

所以译为“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第二种情况:词类活用要译出来,尤其是使动和意动。

深度解析文言文翻译

深度解析文言文翻译

深度解析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常常被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记录以及经典文献中。

翻译文言文可以说是一项挑战,需要对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文化进行深度理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难点,希望对读者对文言文的翻译有所帮助。

一、概述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流行于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具有古朴、正式和辞章的特点。

由于历史演变的原因,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翻译文言文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的任务。

二、文言文翻译的难点1. 词义理解:文言文中存在很多特殊的词汇和用法,需要熟悉古汉语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比如,“明”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知道”或者“明亮”,具体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2. 句法结构:文言文的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常采用倒装、省略等形式。

理解这些句法结构对准确翻译至关重要。

3. 指代关系: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代词和古代人名进行指代,要准确理解其指代对象才能进行正确的翻译。

有时候,根据上下文和背景信息进行推断是必要的。

三、文言文翻译的技巧1. 理解文言文的语境:在翻译文言文时,了解古代历史背景、文化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理解这些语境,我们能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比喻等。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保留这些修辞的特点,不仅要传递文字的意思,还要传递其中的感情和情绪。

3. 灵活运用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背景信息灵活运用同义词、近义词或者现代汉语的词汇来表达。

重要的是要保持原文中的意思和语气,避免意思的偏差。

四、文言文翻译的实例原文:知其不可而为之,执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现代汉语:明知道做不到却去做,明知道拿不动还去拿。

《论语》原文:气宇轩昂,实则内心郁闷。

《红楼梦》现代汉语:外表看起来威风凛凛,其实内心却郁闷不堪。

《红楼梦》原文:吾道一以贯之,天下至公。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言文词汇、语法的理解,还检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解题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词句,准确无误地把原文翻译出来。

这要求我们不能随意增减内容,更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2、达“达”指的是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要避免生硬、晦涩的翻译,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雅“雅”则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生动、优美,富有文采。

不过,在考试中,我们重点追求的还是“信”和“达”。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等,不需要翻译。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沛公”“霸上”就可以直接保留。

2、删删除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比如句首发语词、句中停顿词、句末语气词等。

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之乎者也”等。

3、换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换成“我”,“日”换成“每天”,“省”换成“反省”。

4、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要将其调整为正常的语序。

例如“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这就是宾语前置的调整。

5、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通顺。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翻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衰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这里补充了省略的主语“士兵们的勇气”。

三、文言文翻译的解题技巧1、积累常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这是翻译文言文的基础。

我们要多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如“走”“去”“使”“假”等;还有常见的文言虚词,如“而”“以”“于”“之”等。

可以通过背诵文言文课文、做相关练习来加强积累。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调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 语意完整。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 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 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 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努力使原 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如:原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按照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 法预习《愚公移山》。
译句: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如:原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浅谈《中国历史文选》课程中的句读与翻译

浅谈《中国历史文选》课程中的句读与翻译

浅谈《中国历史文选》课程中的句读与翻译摘要:《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校历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断句与翻译能力是该课程的任务之一。

要正确断句,应反复阅读,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内容符合情理,标点符合古汉语语法和音韵。

翻译主要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应坚持“信”“达”“雅”原则。

关键词:《中国历史文选》;句读;直译;意译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8-0181-02《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校历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及利用文言史料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断句与翻译,这是读史、治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那么,如何断句、翻译呢?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词法、句法、音韵等古汉语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

鉴于此,本文就《中国历史文选》课程中的句读与翻译问题做一简单探讨,但愿能对历史专业学生句读与翻译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文言文的句读古代的典籍文献是无标点的,阅读典籍的人需要自己断句,在应该停顿的地方标出记号,在一句话终结的地方打一个圆圈,叫作“句”,在一句话当中需要暂时停顿的地方标“亅”或点个“丶”,叫“读”。

古人十分重视对学童断句的教授与训练,认为掌握断句是读书与治学的最基本要求。

《礼记·学记》云:“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

”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

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趋向也。

”唐孔颖达疏曰:“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韩愈在《师说》中亦云:“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这是说,教学生学会断句,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

对于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查找、利用古代文献是经常的事情,有很多文献没有标点,都需要自己断句,不少同学常常把句子读破,既误解了史料的原意,又闹出了不少笑话。

那么,应该如何断句呢?其一,反复阅读,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

在对文言材料加标点之前,首先应该反复阅读,做到真正把握材料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技巧重要性分析

文言文翻译技巧重要性分析

文言文翻译技巧重要性分析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有助于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今天,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分析文言文翻译技巧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文言文翻译技巧对于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非常重要。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句法结构、词汇用法和修辞手法等方面。

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翻译就容易出现误解或歧义,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偏差。

因此,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能够确保翻译的准确性,避免信息失真。

其次,文言文翻译技巧对于阅读理解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只有掌握了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和解读这些文献。

无论是对于研究古代文化还是理解古代思想,翻译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

再次,文言文翻译技巧对于提高语言能力和修炼修辞艺术有着重要影响。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以拓宽词汇储备,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同时,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也对现代汉语的修辞艺术有着启发和借鉴作用。

通过翻译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魅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提高文言文翻译技巧也有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

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在古代文言文中,通过翻译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也能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与理解。

同时,对于国内学者而言,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翻译技巧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这些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读者提高文言文翻译技巧:1.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熟悉古代汉语的特点和用法;2. 多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熟悉;3. 学习古代修辞手法,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4. 多进行文言文的翻译实践,包括句子翻译和篇章翻译;5. 向专业人士请教,参加相关培训或讲座,不断提升翻译技巧的水平。

浅谈古文翻译

浅谈古文翻译

浅谈古文翻译古诗文阅读之——古文翻译《语文高考考纲》在文言翻译中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在翻译上,其中主要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把握。

而这种理解和把握恰恰就是翻译中的采分点。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文,“达”就是要作到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雅”就是翻译的文字语句生动、优美。

这三个要求中“信”是最基本的。

如何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呢?可以通过以下五种基本方法1.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官职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加即加字法。

(一)单音节变双音节,在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如: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二)古今异义词取古义。

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

(三)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经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

如:(1)(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省主语)(2)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3.减(一)“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如:(1)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2) 备他盗之出入也。

(《鸿门宴》)(3)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

(《石钟山记》)答:(1) “异同”只有“异”的意思;(2) “出入”在课文中只有“入”的意思;(3);“深浅”只有“深”的意思。

古人谈读文言文翻译

古人谈读文言文翻译

一、司马光谈读文言文翻译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编纂过程中,对文言文翻译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读古人之书,须先通其文,后解其意。

”司马光强调,读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其文法,理解其句式结构,才能准确地翻译其意义。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

直译是指严格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力求忠实于原文。

司马光认为:“直译者,取其义而不取其文。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原文的风貌,但有时可能会出现生硬、晦涩的问题。

意译则是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司马光认为:“意译者,取其意而不取其文。

”意译虽然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但有时可能会失去原文的韵味。

二、王安石谈读文言文翻译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字说》一书中,对文言文翻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读古人之书,当先通其字,次通其词,再通其意。

”王安石强调,读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古文字,了解其字形、字义,然后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

在翻译方面,王安石主张“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他认为,直译可以保持原文的风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

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使译文更加通顺,可以适当进行意译。

王安石认为:“意译者,取其意而不失其韵。

”意译虽然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但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

三、朱熹谈读文言文翻译南宋理学家、文学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文言文翻译有着丰富的论述。

他认为:“读古人之书,当先通其文,后解其意,再明其理。

”朱熹强调,读文言文要把握其文法、词义和哲理,才能准确理解原文。

在翻译方面,朱熹主张“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他认为,意译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但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

朱熹认为:“意译者,取其意而不失其情。

”意译虽然可以使译文更加通顺,但要注意传达原文的情感。

总之,古人谈读文言文翻译,都强调了以下几点: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法、句式、词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言文的翻译
靖远县三滩中学何振龄730615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一般而言是;准确、流畅,既能体现原文语言特色,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总结出文言文翻译的两种方法,既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这两种翻译方法各有利弊,在翻译时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但无论采取直译还是意译我认为应该掌握以下十个要点;
一、凡属句子中出现的人名、地名、物名、日期、国号、帝号、
年号、称号、谥号、官职、科举、典章制度、度量单位、学术用语、专业用语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以直接沿用。

如“太行、王屋二山”(《愚公移山》)中“太行”、“王屋”都表示地名,“山”表示物名,所以直接译为“太行、王屋两座山”即可。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一般都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准确意思
时,则用意译。

如“才美不外见”(《马说》),直译为“才能和美丽无法表现在外面”,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它
的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现出来”。

三、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子放入篇中去
理解,不要望文生义。

比如《鱼我所欲也》中“行道之人弗受”,“行道之人”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走在路上的人”。

因为从全文看上下意思不连贯,因此“行道之人”应是“路上饥饿的行人”。

四、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

如翻译《愚公移山》中的“年
且九十”,关键是弄清“且”字,这里的“且”不能译为“而且或并且”,而应该译为“将要,快要”。

又如“惩山北之塞”
中的“惩”是关键字,这里的“惩”不能译为“惩罚”,而应该译为“苦于”,这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

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五、文言文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

如“子贡问君
子”(《论语十则》)译为“子贡请教孔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

这里的“问”后应补译上子贡问的对象“孔子”,否则这个句子就会误译为“子贡问君子”这样就无法正确理解了。

又如“太行、王屋二山”(《愚公移山》)译为“太行、王屋两座山”,这里“二山”之间省略了量词,因此在翻译时必须注意补充出它的量词“座”,这样就准确了。

六、有些词在翻译时可以不译。

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
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须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字数,可略去
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

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句中起协调章节的作用,无须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
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

如介宾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

如“何以战”(《曹刿论战》),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应译为“(君王)靠什么作战?”
八、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
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地应译成疑问语气。

如“其真无私马邪?”(《马说》)译为“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翻译时语气保持一致。

九、平时在学习文言文中学会自己归纳一些常见的一词多义。

如“之”、“其”、“焉”、等。

如“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之”是代词,指代千里马,译为“它”。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句中起协调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十、重点积累古今异义的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要求准确
记忆。

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中“反”是通假字,通“返”,意思是“返回”。

又如“虽”译为“即使”,“蚤”译为“早”,“走”译为“跑”,“河北”译为“黄河以北”等。

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
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归纳出了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只要将以上和翻译要领应用到自己平时的预习、学习、复习中去,并且在学习中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就能逐步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