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宇宙的边疆
高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优质课(24张ppt)课件
![高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优质课(24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e9e3940c22590103029d45.png)
2.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 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 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 更为美好的家园。
感受·鉴赏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走进作者
比喻
抒情
开始三段文字 结尾两段文字
议论
美
列数字
拟人 对比
解说词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鉴赏示例:
(1)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 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
思考•领悟
空间顺序(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
应用•拓展
积累·整合
顺序
7 星系
由大到小
离地球80亿光年
10 本星系群
离地球200万光年
11 银河系
离地球4万光年
15 慧核
离地球1光年
17 地球
回到了浅蓝色星球
本文顺序:空间顺序 (由远到近、由大到小)
走近作者 解说词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走近作者 解说词 感受• 思考 合作•探究 应用•拓展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 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 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 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 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 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 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 和国家命运的人。
——温家宝
科普作品:中国读者很难提出好问题
走近作者 解说词 积累·整合
课文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请问宇 宙究竟有没有边疆?有没有中心?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五、思考·领悟
2010年7月6日, 欧洲航天局公布首张宇宙全景图
走近作者
解说词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3课《宇宙的边疆》示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3课《宇宙的边疆》示范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44c3180912a21614792943.png)
【讲】人教必修3第13课《宇宙的边疆》教学资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4.扩展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师点拨与学生讨论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掌握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难点及解决办法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二、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3.《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课件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3.《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a1836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1.png)
无法遗传父母特性,不具有类似性”,而事实却是具有类似性,以此来证明
特创论的荒谬。再如最后一段,连续运用演绎推理,从遗传变异的一般原理
进行逻辑推理,提诞生物地理散布上的一些推论,而自然界的事实证明了这
些推论的正确性。
问题研讨
课堂活动
整合建构
作者主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在语言上的表现
(3)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辨析:两个词都有“小”或“少”的意思,适用对象略有不同。“微不足 道”,指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 例句:①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 至是微不足道的。 ②地球的变化对月球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于生活其上的人类来说,则事关 重大。
问题研讨
课堂活动
整合建构
2.课文列举了哪些事实和现象来证明自然选择学说?
参考答案:课文列举了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大量具体事实和现象,包括物
种与变种的关系、物种的灭绝、优势物种的规模扩大等生物现象,大量生
物变异、古生物演变的地质记录及生物的亲缘关系、地理散布等事实。
这些现象和事实成为作者分析原理、阐述观点、证明理论的根据。第一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 (1)趋向 取向 辨析:“趋向”和“取向”都体现了一定的方向。前者指朝着某个方向发 展,趋势;侧重于归向等。后者指选取的方向,指立场或态度。 例句:①这个工厂由小到大,由简陋趋向完善。 ②现代人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这种繁多的娱乐生活的背后透视出现代人 的审美取向。
(2)奄奄一息 岌岌可危 辨析:两个词都有“十分危急”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奄奄一 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灭亡、湮没或 毁灭。“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侧重于危险。 例句:①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 奄奄一息。 ②春秋初期,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国当时的形势岌岌可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3《宇宙的边疆》课文简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3《宇宙的边疆》课文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862218453610661ed9f4de.png)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三、阅读课文 12~18 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作者就是从以上七个方面对恒星加以说明的,语言生动 有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6)光彩方面。如:“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或红外光 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
(7)年龄方面。如:“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 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 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 息。”
[对应考点:分析说明的顺序] 提示:本段是按照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 说明的。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7.第18段“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 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一句有何表达效果?
[对应考点: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提示:用排比的手法,描绘了地球的美丽,表达了对地球 的热爱、赞美之情。
进一步介绍M31星系
语文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二)解读文本精要 3.第8自然段将无穷大的“星系”比喻为“贝壳”“珊 瑚”,其作用是什么?
[对应考点:掌握修辞作用] 提示:与宇宙这一“汪洋”进行对比,突出宇宙的辽阔 无垠。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 “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71634a647d27284a73515b.png)
人教版高中髙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宇宙的边疆》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运用了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的说明顺序. 具体说是由宇宙星系一本星系群一银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一太阳系一地球•本文可以分四 个部分•第一部分(1—6 i'j):概括介绍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第二部分(7—11节):介绍宇宙 中的星系,重点介绍本星系群中两个星系和M31星系银河系.第三部分(12—14节):介绍银河 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第四部分:介绍太阳系(彗星、行星、地球),表达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和对 人类探索宇宙的期望.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 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 多地让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 恒的产物.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11=1022.^这样庞大的数疑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 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 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 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探索 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 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高中语文-4-13-宇宙的边疆-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4-13-宇宙的边疆-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55f59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4.png)
13.璀.璨.( cuǐ càn ) 14.甲烷.( wán )
(二)多音字
1.晕
yūn yùn
晕倒 晕船
3.拓
tuò 开拓 tà拓片
2.磅
bànɡ磅秤 pánɡ磅礴
4.扁
biǎn 扁圆形 piān扁舟
二、字形辨认
脚huái 踝
1. luǒ
裸露
3.甲 huwànán浣 烷纱 wǎn 莞 尔
4.作者一方面说“地球是我们的家”,另一方面又说 “探索宇宙是人类返回家园的开始”,这二者是否矛盾?
探究:作者一方面说“地球是我们的家”,又说“探索 宇宙是人类返回家园的开始”,这二者并不矛盾。作者是从 不同角度解释家园的,第一个“家园”是狭义的,是就眼前 的事实而言。第二个“家园”是广义的,是从地球在宇宙中 的位置,是宇宙的微小的一部分而言。作者把地球人当成宇 宙人(相对于外星文明而言,地球人就是宇宙人)来描述。因 此,这句话包含作者一个深刻的认识:人应该到宇宙中心 去,因为地球人也是宇宙的子孙,尽管他渺小得比一粒尘埃 还小得多。
3.车水马龙: 形容车马往来繁华的情景
。
4.颐指气使:_不__说__话__,__只__用__面__部__表__情__来__示__意__。_______
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傲慢神气
。
5.人才济济: 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
6.微不足道: 很微小,不值得一提 。
7.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 立大功 。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更是一篇讲述 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作品,也是一篇优秀的科学小品 文。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有关宇宙的知识。作者以形象、精 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和神秘莫测,激起了 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
![《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7c300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5.png)
《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而应该是我的灵魂。
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无所用心。
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布菜斯?始斯卡《感想录》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
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T.H.赫胥黎①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己,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
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②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
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
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③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宇宙神奥非凡,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④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
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海水是迷人的。
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我们还乡心切。
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⑤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https://img.taocdn.com/s3/m/51102f2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e.png)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课文摘录:星之彼端,有一个宇宙……宇宙的边缘,是一个让人窒息的地方。
在这里,属于人类科学家们的疯狂世界。
他们在宇宙边缘的悬崖上穿越,他们触摸到星际尘埃,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他们不畏艰险,但却极其危险。
这个地方,充满了永恒的神秘。
在这个世界中,有一个人,他是人类科学家中的一颗星。
他就是我们熟悉的钱学森大师。
他告诉我说:“宇宙的边疆,是科学家不断进取,不断挑战的地方。
在这里,你要面对无尽的黑暗与寂寞,你要超越自己,你要破除一切以往的束缚。
在这里,没有谁比你更靠近星空,你是最接近神的存在。
”宇宙的边缘,是钱学森大师和他的科学家们的乐园。
他们用数学与物理的武器,挑战着宇宙的极限。
他们在这里,不断突破人类的认知,他们创造了一个平等、自由和幸福的科学世界。
宇宙的边际,是一个永恒的迷宫。
它无垠,它浩瀚,它深邃。
但是,这个星球上的科学家们,他们学不会恐惧。
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们就能够超越宇宙的边界,彻底解放人类的思想。
宇宙的边界,像一扇打开的大门。
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广阔,它也向我们证明了人类的伟大。
在宇宙的边缘,有无数的星球,有无数的生命体。
在宇宙的边界,有无数个宇宙,有无数个可能。
这是一个挑战人类智慧和勇气的地方。
而正是在这里,科学家们展示出了他们的伟大,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宇宙的边界是可以被挑战和征服的。
参考译文: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tars, there is a universe...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is a suffocating place. It is the crazy world belonging to human scientists. They cross the cliffs at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touch interstellar dust, and explore the mysteries of the universe. They fear no danger, but it is extremely dangerous. This place is full of eternal mysteries.In this world, there is a man, a star among human scientists. He is the familiar master Qian Xuesen.He told me: \。
13《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任务式联读 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3《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任务式联读 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236f5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b.png)
• 围绕写作目的,指向非常明确集中,逻辑清晰严密。 • 全文以立为主,边立边破。
《宇宙的边疆》 解说科学事实 空间顺序
地球 太阳系
宇宙 中心
恒星
星际、 星系
由近及远,又由远到近。 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条 理非常清晰。
原因: 其一,就宇宙的演化来看,因为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
解释:由于①,而且②,所以③,一个因果复句内包含一个递进,用一个长句表达,逻 辑清晰,得出了结论③。体现论述的严密性。
《自然选择的证明》
• 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 解释:“可望”是有希望,可能的意思,说明自然条件下的变异并没有确凿证据,只是有这
种可能,用“可望”符合实际情况。
•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自然选 择。 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很大一部分”是表示程度范围的词语,作者运用这些词语体现了
自然选择决定 了生物进化的 方向这一观点, 同时驳斥特创
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论的观点。
《宇宙的边 疆》
《宇宙》 第一章
卡尔·萨根
为了介绍
1976年夏秋,作为“海盗号”着陆器飞行成像团队 宇宙的全景,
的一员,作者和上百个科学家一道参与了火星勘测行动。为了激起广大
这是人类第一次把航天器降落在其他行星上,可谓开创 读者热爱科学、
历史。他们收获了惊人的成果,由此制作了为期三年、 探索宇宙的好
名为《宇宙》的纪录片。本书为纪录片的解说词。
奇心。
任务一:理解科学观点,把握内容逻辑
活动2:从文章内容来看,两篇文章分别阐述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围 绕各自的写作目的分别是如何阐释科学原理或科学事实的?他们的阐述思 路是否严密?梳理思路,展示导图,进行分析解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3.《宇宙的边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3.《宇宙的边疆》](https://img.taocdn.com/s3/m/1187a7a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9.png)
02
THE PART
基础知识
1. 单音字注音
脚趾.( ) 广袤.( ) 搁.置( ) 镶.嵌.( )( ) 磅.礴.( )( ) 璀.璨.( )( )
.
踝.节( ) 荒芜.( ) 尘埃.( ) 旋涡.( ) 椭.圆( ) 奄奄一息( )
2.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是否干扰了对宇宙 的说明?
参考答案: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 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 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 ,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的议论和抒情很多,但并没有冲淡说明的文字,而 是和说明契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 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运用]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对的打“√”,错的打“×”) (1)图画中有人划独木舟猎河马,说明当时的撒哈拉有川.流.不.息.的江河,茂 盛的草原。( ) (2)现实中,总是有少数干部,不是脚踏实地做事,而是好.大.喜.功.、心浮气 躁,工作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 (3)对于俄罗斯卢布汇率急剧下跌的情况,专家认为,此次俄罗斯经济下挫 撼动普京政权的可能性微.不.足.道.。( )
二、写法借鉴 1.善用比喻 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的表面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 动,也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向大海“涉足”, 把地球上的人比作“尘埃”,“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 粒尘埃”,用“尘埃”的渺小来衬托出宇宙的大、宇宙的浩瀚。
(教师参考)高中语文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同课异构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师参考)高中语文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同课异构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beca72ce45c3b3567ec8bec.png)
太阳系
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引力 约束的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至少 165颗已知的卫星、3颗已经辨认出来的 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这些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天
体、彗星和星际尘埃。
地球与月球构成了地一月个系天体系统,称为地月 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 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 转运动。然而,地月系的实际运动,是地球 与月球对于它们的公共质心的绕转运动。地 球与月球绕它们的公共质心旋转一周的时间 为27天7小时43分11.6秒,也就是27.32166天, 公共质心的位置在离地心约4671公里的地球
第二层(第6-14段),探索星系和恒星的奥秘。
第三层(第15-16段),探索彗星和行星的奥秘。
段解:第二部分(4-16段)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三部分(第17、18段)人类从地球开始探索与 宇宙的奥秘。
说明顺序 本文采取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即: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太阳系—行星
活动探究:
说明的话,它依靠对事物的准确叙述, 语言的渲染来感染听众,使其了解事物
的来龙去脉,起到了宣传的效果。
走进作者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科 学家、科普作家,美国康奈尔大 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太空科学 研究会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 推进实验室出色的科学家。同时 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 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 会长,其优秀科普作品《伊甸园 的飞龙》曾获美国普利策奖。
太阳的一亿倍到十亿倍。
彗星
彗星是星际间物质,俗称“扫把星”。在
《天文略论》这本书中写道:彗星为怪异
之星,有首有尾,俗象其形而名之曰扫把
星。历史上第一个被观测到相继出现的同 一天体是哈雷彗星,它的周期是76年。历 史记录表明自从公元前240年也可能自公 元前466年来,它每次通过太阳时都被观 测到了。它最近一次是在1986年通过的。
13《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
![13《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https://img.taocdn.com/s3/m/32cf6d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d.png)
《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⑴.语言构建与运用积累常用字词。
⑴.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和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⑴.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体会严密的论证逻辑;了解各种逻辑思维方式,体会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
⑴.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文章所体现的科学严谨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基本观点,体会论辩的严密性。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逻辑思维方式,体会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文本赏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积累常用字词;了解作者、作品,积累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和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导入选取央视《人与自然》及电影《流浪地球》的相关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起走进《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了解达尔文为我们解密的生物世界,了解浩瀚宇宙的奥秘。
2.解题《自然选择的证明》——科学论文(1)了解作者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
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享年73岁,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2)相关背景1831年,亨斯楼推荐达尔文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
这次环球旅行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使他在生物学研究上更进一步。
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一路上,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袤(mào) 搁(ɡē)置
第四单元
2.解释词语
深奥:含义高深难懂。
微不足道:渺小得不值一提。 朝气蓬勃:形容富有朝气,蓬勃向上。 错综:纵横交错。 微妙:深奥玄妙;很难捉摸。
人 教 版 语 文
涉足:进入某种环境或领域。
充其量:表示做最大限度的估计或评价;至多。 夙望:很早就有的愿望。 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影子和踪迹。形容完全消失或不 知去向。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1.读准字音
晕眩(yūn xuàn) 颤(zhàn)栗 踝(huái)节
人 教 版 语 文
沙砾(lì) 撂(liào)下 夙(sù)愿 辽阔无垠(yín) 束缚(fù) 纤(xiān)细 旋涡(wō)星系 磅(pánɡ)礴(bó) 璀(cuǐ)璨(càn)
误用科学的危险,提出了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的“探测谎 言的方法”。 萨根正是这样的人,人们自然而然地对他充满崇敬之 情。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更多像萨根这样的科学家。
第四单元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
这里的“边疆”既指地球,也指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地球
远不是宇宙的中心,已知的宇宙的中心是离地球80亿光年 的星云,所以文中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2011年高考江西卷)
(原文在第十二课)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版 语 文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人 教 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③从亮度上说明。如:“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
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
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 ④从亮度的稳定性上。如:“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 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 ⑤从旋转情况来看。如:“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 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 圆形。” ⑥从光彩方面说明。如:“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
人 教 版 语 文
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第四单元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 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 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 生命。作者在这里形象地体现出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 想的实现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颈联如此拓 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 离别何足叹。”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 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 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哪里值 得叹息呢! 此诗以议论为诗 , 由于诗中的议论充满感情色彩 , “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给 人以壮美的感受。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 ... 饮 的日子,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 . 的。 D.如今大街小巷各种小广告泛滥成灾,简直到了无孔 不入的地步。这些广告大多良莠不齐,既误导消费者,又污 .... 染了环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3)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
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 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 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 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
人 教 版 语 文
明进步的长远前景——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如何在太空中
寻觅与建设新的家园。
第四单元
该书的叙述风格宛如一部纵横往昔与未来的史诗,于
宏伟缜密间交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全书回顾了
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种种观念,根据20世纪中 叶以来空间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评估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答案】 quán。)
D(A宿xiù,其余加点字都读sù;B鲜xiǎn,
人 教 版 语 文
其余读xiān;C韪、纬wěi,帷wéi,“为”读wèi;D都读
第四单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 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在进入风雨飘摇的同时,也进入 .... 了“死亡倒计时”。 B.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 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 .... 有关死亡的问题。
第四单元
3.辨析词义
想象
幻想
空想
假想
“想象”也作想像,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没有发生的 事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发展情形;设想。 “幻想”是指根据某种愿望或理想虚幻地想象,可以 是永不能实现的,也可以是将来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的。
人 教 版 语 文
一般含贬义。
“空想”着重于不切实际地凭空想象,永不能实现。 “假想”假设,想象,有时做动词,有时做名词。 例句:想象:想象一下,一百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 子。
人类对宇宙这个大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海水才刚刚没
及我们的脚趾”。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大型电视片 的解说词。文章以由外到内的顺序,说明了宇宙的广阔、 星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 宇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 要意义。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体会本文准确严密、生动优美的语言特色;借助文 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 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 素养。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
了将人类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是作者本人对未来太
空家园的长远展望。该书布局大气磅礴,井然有序,淋漓 酣畅而又丝丝入扣地阐明了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为人类移 居太空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与萨根的其他书相比,《魔鬼出没的世界》更富个性,
内容也更丰富。在该书中萨根大量分析和揭示了人类的各
第四单元
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第1-6自然段)
1.吃透文本 第一部分(1-3),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因及方法。 第二部分(4-16) 第一层(4-6),地球的状况和在宇宙中的地位。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2.设疑激智
(1)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宇宙中的星星做了细致的说明,
你能概括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星星加以说明的吗? ①密度和体积。如:“„„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 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 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 ②形式上,分为孤独的星和有伴侣的星。如:“有些 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 成对,互相环绕。”
种传说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通过描述他的经历和列举 大量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的故事告诉读者,科学的思维方
法是破除偏见和偏执认识,发现令人惊奇的事实真谛的有
力武器。他令人信服地揭穿了“外星人绑架事件”、信仰 疗法、月球上的“人脸”以及其他各种骗局,驳斥了科学
人 教 版 语 文
毁灭信仰和科学是另一种专横的信仰体系的观点,探讨了
人 教 版 语 文
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
宙般的伟大。
第四单元
3.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情愫 . B.翩跹 . C.不韪 . D.蜷曲 . 星宿 . 利 纬度 . 诠释 . 夙兴夜寐 . 寡廉鲜耻 . 运筹帷幄 . 得鱼忘筌 . 溯本求源 . 纤悉无遗 . 为虎作伥 . 权宜之计 . )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2)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
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 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 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 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 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5.了解背景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
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 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 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 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他的力作《暗淡蓝点》在我国 面世不久,即被评为“牛顿杯科普图书奖”2000年度的十 大科普好书。“暗淡蓝点”指的是从太空中遥望的地球。 该书是作者60岁那年出版的,其主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文
第四单元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极其雄伟、盛大。
城池:城墙和护城河。借指城市。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川流不息:河水流动不停。形容来来往往的行人、车 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面貌全非:事物的面貌变得完全不像原来的样子(含贬
人 教 版 语 文
义)。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垂危。 与世隔绝:跟世人没有来往。 人才济济:有才能的人很多。
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