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摘要]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向度。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旨在教育大学生主动承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促进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永续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是完全契合的。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安排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及其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契合
1.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含义。传统的道德教育并没有将自然纳入道德视野,没有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甚至认为“人是唯一的道德顾客,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①。而在马克思的视域里,现实自然界根本不是一个纯粹的自在的存在,而是一个表现人本质的存在,因此,“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直接的伦理关系”②。作为一种新的德育形式,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指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观念出发,引导大学生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道德意识、道德觉悟和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主动承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促进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永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大学生“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行为”③。
2.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契合。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样不容乐观,这些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弱等。对人们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消除生态环境问题诸种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向度,因为它能唤醒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并能指导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在于培养具有环境伦理道德的人,具有正确的环境态度和价值观,并能做出理想的环境行为的人。这种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培养人之为人的人格教育”④,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立足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出路的考虑,它明确指出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是一致的,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正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
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1.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协调,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科学发展不仅是利益的和谐发展,而且是价值的和谐发展。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精神和行为的现代文明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发展,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根植于现代文明之上的“天人合一”⑤。
2.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方向。“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⑥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直接任务是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认识、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锻炼生态道德意志、践行生态道德行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内涵能够保证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在教育理念、内容、原则、方法及教育途径上的科学性,保证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紧密围绕我国的教育方针来展开。
3.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选择提供指导。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态道德思想是我们进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寡欲节用”“仁民爱物”,西方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环境正义等思想和理论。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在不断发展,人类的环保实践也在不断深入,教育对象也在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精神选择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实现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与时俱进。
三、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
1.生态问题的全球观念。生态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它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具有全球的规模;它产生的影响具有全球性,不存在国家界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参与。在此意义上,生态道德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具备全球视野。《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原则七指出:“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关系的精神进行合作,以维持、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生态道德教育还要培养大学生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的献身精神。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即是维护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基础之上的人类整体利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之中,这体现了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怀”⑦。
2.热爱自然的精神。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人类要热爱自然。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在与自然发生关系、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时都应具有热爱自然的精神,否则他就“不合格”。人类要在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在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能够承担的前提下能动地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我们教育大学生热爱自然,就要使大学生认识到人是自然的朋友而非主宰;人不应成为自然的破坏者而是建设者、保护者;人类认识自然不仅仅是开发和利用,还要保护自然,一切行为要向自然负责,同危害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实现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和永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精神就是公平,这种公平既体现在人际之间,又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在时间上,它要求人的经济社会活动在促进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能滥用和伤害甚至毁坏后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讲求代际公平;在空间上,它要求人的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发展之间,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生态环境的优化之间保持和谐一致、协调发展,讲求种际公平、代内公平。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就要教育大学生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外延,也即“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不以一个系统的损害为代价换取另一系统的发展。
4.节约型消费观。节约型消费就是要降低人们的物质需求,减少浪费,在简朴生活中“培养深层的、非物质的满足”,维护生态平衡。在西方消费主义的引导下,仅占世界人口26%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消耗了占世界75%的物质材料和80%的能源,人均消耗能源和物质材料分别是发展中国家的35倍和50倍。⑨我们注意到,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了消费主义的影响,比如攀比消费、浪费、超能力消费等。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节约型消费观极为必要和迫切。开展节约型消费观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认识消费主义的危害,认识到在其影响下人类的无限欲望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认识到它带来的人性物化和拜金主义的恶果。其次,要引导大学生领会节约型消费的基本精神:作为绿色消费,不破坏自然生态,提倡过简朴的生活;作为公平消费,反对发达国家和富裕人口的过度消费,解决落后国家和贫困人口的消费不足;作为健康消费,运用经济、科技手段等使消费利于增进人类健康;作为文明消费,不仅为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更为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5.技术生态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西方主体性哲学的引导下,人们把“知识就是力量”“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的观点运用到极致,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分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认识了生态规律,就应该服从生态规律,一个暴君会因不能主持公道而最终被推翻”。⑩大学生是否具有技术生态观念,决定着技术将被用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