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住宅平面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使用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 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 通的面积)
民用建筑常用家具尺寸
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c) 某展览厅按照连续布展的方式组合空间
串连式平面组合容易组 织交通路线 利用连廊部分的收进使得 建筑的体块明确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各并联部分
(c) 用起居室连接各其它房间的典型住宅平面 (d) 某旅馆用内走道连接各间客房
并联式平面组合的建筑实例
顾客入口
某饭店大堂
工作人员入口
并联式的平面组合交通 组织尽量明确简捷,避 免不必要的交叉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房屋建筑学 教学课件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与组合
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 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 方向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映各建筑空间与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 相关关系。 从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
教室、卧室、营业厅中家具近 旁必要尺寸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使用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 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 通的面积)
该空间中设备和家 具的数量以及布置 方式
使用者在该空间中 的活动方式
采光、通风及热工、 声学、消防等方面 的综合要求
50座矩形平面教室的布置
教室中基本满足视听要求的平面范围和形状的几种可能性
(a) 沿外墙长向布置矩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b) 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c) 某专用学校六角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不同因素对教室平面设计的影响
窄长条的窗洞往往是图书馆书库的识别标志, 这是由内部书架的排列及光照需要形成的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
1. 布置方式: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2. 宽度 :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3. 长度 :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 ,直接影响火灾时紧急疏散人员所需要的时 间(该时间限度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
安全疏散距离
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名称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 耐火等级 一、二级 托儿所、幼儿 园 医院、疗养院 25 35 三级 20 30 四级 — — 一、二级 20 20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耐火等级 三级 15 15 四级 — —
●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 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a).用公共中心 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近 连接各并联部分
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 : 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常可见于空间的使用顺序 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 2. 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连结并联的各 个使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各使用空间互相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 (b) 用走道连接 的功能明确,是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1. 走道——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 2.门厅和过厅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 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 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用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 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a) 串连式组合的 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近 交通方式 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 :
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常可见于空间的使用顺序 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
以活动单元为主体的各功能部分的有机组 合,使幼托建筑容易形成鲜明的特征
第2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剖面图——在适当的部位将建筑物从上至下垂直剖切开来,令其内部的结构 得以暴露,得到该剖切面的正投影图 建筑物的标高系统——将建筑物底层室内某指定地面的高度定为±0.000, 单位是米(m)。高于这个标高的为正标高,反之则为负标高 建筑设计人员获得的基地红线图及土质、水文等资料所标注的都是绝对标高, 在设计时涉及建筑物的各部分都应当换算为相对标高进行标注,以免混淆
教学建筑使用功能分析组合实例
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
在连廊单侧或两侧指状布置各教学楼, 容易实现动静分区、按年级组合及良好 的采光、通风效果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 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近 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 : 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常可见于空间的使用顺序 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 2. 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连结并联的各 个使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各使用空间互相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 的功能明确,是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 3. 混合式组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根据需要,在建筑物的某一个局部采 混合式平面组合的建筑实例 用一种组合方式,而在整体上以另一种组合方式为主
●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 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 近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b) 某厂房按照生产流水线连续布置车间 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 能的那部分空间。例如住宅中的起 居室、卧室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 间和卫生间、厨房等起次要功能作 用的空间,工业厂房中的生产车间 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仓库、 更衣室、办公室等起次要功能作用 的空间
指专门用来连通建筑物的各使用部 分的那部分空间。例如许多建筑物 的门厅、过厅、走道、楼梯、电梯 等等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a) 教学楼功能分析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c) 教学楼平面实例一
(b) 学校校区平面功能组合
(d) 教学楼平面实例二
1. 布置方式: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
1. 布置方式: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2. 宽度 :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因此考虑两人并列行走或迎面 交叉,较少人流使用的过道净宽度,包括消防楼梯的最小净宽度都不得小于 1100mm 。 对于有大量人流通过的走道,其宽度根据使用情况,相关规范都作出了下 限的要求。例如民用建筑中中小学的设计规范中规定,当走道为内廊,也就是 两侧均有使用房间的情况下,其净宽度不得小于2100mm;而当走道为外廊, 也就是单侧连接使用房间,并为开敞式明廊时,其净宽度不得小于1800mm。 有些建筑物必须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在进行设计时,相关的无障碍设 计规范也是重要的设计依据 。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2门厅和过厅
1.导向性明确 :使用者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到达的通道、 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和判断通往这些处所的路线, 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 2.兼有其它用途时:仍应将供交通的部分明确区分开来,不要同其它功能部分 互相干扰,同时有效地组织其交通的流线。特别是用作交通部分的面积和用作 通行部分的宽度,都应该根据该建筑物人流集中时所需要的尺度来进行设计, 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疏散的安全 3.作为设计中的关节点:门厅和过厅的内部空间组织和所形成的体形、体量, 往往可以成为建筑物设计中的活跃的元素,或者是复杂建筑物形态中的关节点
3.楼梯和电梯 ——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
●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 1. 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
2. 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
3. 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4. 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2门厅和过厅
1.导向性明确 :使用者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到达的通道、 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和判断通往这些处所的路线, 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2门厅和过厅
1.导向性明确 :使用者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到达的通道、 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和判断通往这些处所的路线, 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 2.兼有其它用途的门厅:仍应将供交通的部分明确区分开来,不要同其它功能 部分互相干扰,同时有效地组织其交通的流线。特别是用作交通部分的面积和 用作通行部分的宽度,都应该根据该建筑物人流集中时所需要的尺度来进行设 计,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疏散的安全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2楼梯和电梯
1.个数、容量和平面分布 :在日常使用中,快速、方便地到达各使用层面 ; 楼、电梯应靠近建筑物各层平面人流或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布置 ;
数量和分布需综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各层人数和消防分区等因素来确定
2.使用的安全 :应按各类建筑的设计规范中对于楼梯间的设置及其构造要求 来设计
学
校
35 40
30 35
— 25
22 22
20 20
— 15
其他民用建筑
注:本表格引自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
1. 布置方式: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2. 宽度 :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3. 长度 :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 ,直接影响火灾时紧急疏散人员所需要的时 间,而这个时间限度又是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的 4.平面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