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文言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欢迎来到巴蜀中学微型课堂,我是语文老师戴金洪!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一个话题——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在我们所学习的高中文言文课文和高考文言文选段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类词语。

这是近十年高考文言文(重庆卷)选段统计。

重庆语文自主命题以来,文言文选段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并且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这占到了70%,剩下的30%中,又以政论类为主。换句话讲,在考试中,要么直接写政治人物,要么间接写政治人物。

在人物传记中,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常见的表官职变动的“专业术语”有如下几类:

授官、罢官、升职、降职、调动、兼职以及辞职这些。

今天,我们首先讲解其中两类——授官和罢官。

封:任命,授职。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赏:任命,授职。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赏双眼花翎。

征:任命,授职。主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任命,授职。主要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察、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除:任命,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拜:任命,授职。

安帝雅闻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任命,授职。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起:任命,授职。

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旧唐书·列传三十五》)

二是罢官。

罢、黜: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wan)、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普一》)

削、免:罢免。

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褫、夺、革:削除。

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

程鸟、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闭绝私路,拔进英隽。(《汉书·李寻传》)

迁:一般指提升。

孝成帝说之,超迁,一岁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四是降职。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

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左迁:古以右为尊,左迁即是降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五是调动。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迁东郡大守。(《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

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署:代理官职。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后汉书·范睢传》)

权: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

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李翱《李文

公集·韩吏部行状》)

判:高位兼低职。

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另外,这一类的词语还有下车,乞骸骨。等

七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

“案、狱具、系狱、收、牵累、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如:

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囚当大辟(死刑)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

暴之风稍戢。(《元史·耶律楚材传》)

即贷(饶恕)而后闻。(《新唐书》)

(徐)有功故出反囚,罪不当赦,请推按(通“案”,查办,核实)其罪。则天虽不

许系(拘囚)问,然竟坐(获罪)免官。(《旧书·列传三十五》)

尝于县南郭凤埭(地名)助人引船,遇有斗者为吏所录(抓捕),斗者逃散,唯原平{人名}独往,吏执以送县。(《南史·郭世通传》)

八“铨选制”

中国古代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也有较为完备的一套制度,称之为“铨选制”和“考绩制”。有关的词语也成了我们关注的对象。如:

而翁长铨。(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九求取功名

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如:

司马郎中王缮,潍州人,治三传《春秋》,中第(科考及第),再调沂州录事参军。(《宋书·王缮传》)某贫不济,以干(求取)于公。(《宋书·王缮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