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实验法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1.2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分析大众传播的特点,如普遍性、单向性、非互动性等1.3 大众传播的类型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掌握大众传播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社会监督、文化传承等1.4 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包括制作、传播和接收环节掌握大众传播的效果,如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社会效果等第二章:大众传播媒介2.1 报纸媒介了解报纸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报纸媒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2 电视媒介了解电视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电视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3 广播媒介了解广播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广播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4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了解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掌握数字传播的技术和影响,如网络传播、移动传播等第三章:大众传播的内容与形式3.1 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和报道形式3.2 广告与公关了解广告和公关的定义、特点和目的掌握广告和公关的创意策略和传播方式3.3 娱乐与文艺了解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定义、特点和形式掌握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制作流程和传播效果3.4 舆论监督与社会责任了解舆论监督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掌握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的功能第四章:大众传播的受众4.1 受众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受众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如多样性、选择性、互动性等4.2 受众的行为与心理了解受众的接收行为和信息处理过程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态度形成机制4.3 受众研究的方法与意义掌握受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工具理解受众研究对媒体传播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4.4 受众定位与传播效果了解受众定位的定义和意义掌握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提高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五章:大众传播与社会5.1 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了解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掌握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如舆论引导、社会监督等5.2 大众传播与culture了解大众传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掌握媒体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功能,如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等5.3 大众传播与公共事务了解大众传播在公共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掌握媒体公共事务报道的规范和责任5.4 大众传播与全球化了解大众传播与全球化的相互影响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传播趋势和挑战第六章:传播理论与模型6.1 传播学基本理论掌握传播学的四大基本理论:香农-韦弗模型、人际传播理论、编码-解码模型、社会构建主义。
大众传播学笔记
⼤众传播学笔记《⼤众传播学导论》——陈龙绪论⼀、内容提要,要点提⽰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的⼀门科学,具体地说,它要研..及规律究⼈类传播的内容、⽅式、⽅法,传播的社会作⽤,传播的效果、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它不仅要研究⼈们怎样使⽤媒介,⽽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种类以及⼈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义的传播学以⼈类⼀切传播⾏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以⼤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理学、政治学的⼀个分⽀⽽进⾏研究的,并诞⽣了传播学界“五⼤先驱”: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拉姆,20C五六⼗年代传播学进⼀步发展为⼀门独⽴..的学科。
3.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
..学派和批判4.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发现..范式、批判..范式。
..范式、闸释5.传播学的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
6.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较。
第⼀节传播学界说⼀、什么是传播学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类社会信息主流的现象..)的⼀门科学。
..及其规律传播学以⼈类传播的社会作⽤出发,利⽤社会⾏为科学的⽅法,研究⼈类传播的⼀般规律,其⽬的在于提⾼传播效果,更好地发挥传播的作⽤,促进社会发展(⼴义、狭义)⼆、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在⼆战以后出现,⼆战前⼣美国进⼊垄断资义阶段,社会⽭盾重重经济危机频发,⼯商业竞争激烈,⼯商业界便利⽤⼤众传播媒介竞争,美国政界也很重视⼤众传播媒介的作⽤。
⼆战刺激了西⽅传播学的研究。
△传播学界五⼤先驱:①(美)拉斯韦尔(政治学家):5W模式,从宣传..⾓度出发研究。
(社会传播三项功能)②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理学家):从社会学...⾓度,意见领袖,⼆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抽样调查,量化么分析)③卢因(社会⼼理学家):守门⼈(新闻传播过程内在机制理论)④(美)霍夫兰(实验⼼理学家):个⼈差异论,军队)⼼理实验⽅法引进传播学领域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⑤施拉姆(新闻学家)——传播学理论集⼤成者,开⼭..⿐祖:研究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是将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
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旨在理解复杂的大众传播背景和文本,通过观察、抽样、合作研究等,以统计分析和其他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观察到的大众传播现象。
它没有僵化的形式,能够揭示大众传播行为的规律性,深入到传播行为深层次的本质,以及了解媒介的受众心理、行为和社会影响力。
定量研究经常会结合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比如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
实证研究通常包括的步骤:确定研究的目的、组织研究环境、选择研究对象、设计观察形式、收集和整理数据、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和总结结论。
定量研究常常涉及调查问卷法、实验法、定性观察法和定量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可以深入揭示传播现象的深层本质。
问卷法在研究大众传播中的普遍使用,是研究受众和大众传播的一种重要方法,常常用于了解大众传播的动态进程。
实验法也是对大众传播的重要研究方法,可以检验和验证媒介的有效性,可以研究不同形式的文本对受众的影响。
定性研究则是单独的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大众传播行为的内涵和外延,并通过观察、访谈、实地调查、笔记记录等技术深入了解受众、传播媒介、传播活动。
定性研究可以揭示大众传播的复杂现象,但是定量研究可以更客观地检测出受众的行为和心理,甚至可以客观地确
定传播效果。
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联合运用可以更好地发现大众传播行为的本质以及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接受行为和心理。
因此,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大众传播的机制以及其深层次的影响和意义。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斯蒂文·小约翰在《传播理论》中认为传播学的 主要研究对象:
传播的本质和传播过程:考察人们处理信息含义的 过程,人们如何组织、翻译和理解信息,如何在不同的 环境中相互交换、产生与接收信息。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史的研究 2.传播过程的研究 3.传播环境研究 4.传播研究的研究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是进行传播学研究所使用的具 体操作方法,它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方法又称量化研究法或实证研究法,是 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 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与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 定量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内容分析法、实验法、 问卷调查法与个案研究法。 定量研究方法程序:确立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最初的假设。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2页。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1.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20
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拉斯韦尔创造。它指用系统的 方法分析传播媒介的内容。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 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媒介内 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质的研究则注重在互动过程中系统收集、分析原始资料的 基础上展开讨论。
③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也坚守实证主义 的立场,认为存在真理和客观的现实,不论是定量的,还是 定性的,都通过定量的计算或者定性的规定来寻找事物中普 遍存在的本质。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分析:文献阅读分析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基础,通过阅读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并研究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概念以及先前的研究成果,从而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在文献阅读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相关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以及确定研究问题的切入点。
2.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真实的实际情境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取对大众传播现象的直接观察和了解。
实证研究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调查、观察和统计等,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揭示出大众传播的现象、规律和影响等。
3.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向被调查者提问并收集他们的回答来了解大众传播的情况。
调查问卷可以包括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以及单选、多选和主观评价等。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获取受访者对于大众传播的认知、态度、行为等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大众传播的实际状况。
4.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变量法,通过人为的操作和干预,来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大众传播影响效果。
实验研究通常通过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不同处理或介入,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研究大众传播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从而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分析、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和实验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大众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为实际应用和理论构建提供支持。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灵活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方法,以期获得准确和有效的研究结果。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填空(20分),判断(10分),概念题(4个,20分),简答(3个,30分),分析题(1个,20分)范围:1、美国研究发展史分为哪几个阶段?三个时期研究特点?韦弗和格雷将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发展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现代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特点:⑴第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描述印刷出版物的历史和重要媒介人物的生平传记,以定性分析和个案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方法。
⑵过渡时期大众传播的研究方法向定量分析发展,研究方法成为需要专门学习的一项技巧,传播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强调使用客观的、定量的、系统的研究方法。
⑶20世纪50年代以后,媒介效果仍旧是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重点;同时,关于媒体组织、媒体和社会文化的研究也得到了发展。
2、近年来,实证研究成风尚,对此怎么看?目前,我国研究者在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偏重于抽样调查方法,涌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且开始运用统计手段建立传播模型。
⑵很少采用实验法,即使采用,也很少讨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正是实验法最擅长。
⑶忽视了观察、访谈等定性方法,在很多研究中,这些方法仅仅被当做调查的辅助手段来验证调查结果,它们更为重要的功能——建构理论,还未被发掘。
造成理论介绍多,实证研究少,而且方法粗糙,力度和系统化远远不够的现象的原因有:一方面,跟我国的传统学科设置有关,现有新闻传播学院从中文系中分离出来,受人文学科影响较深,习惯用思辨研究来代替实证研究,没有认识到传播学是门社会科学,缺少系统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另一方面,跟新闻界长期流行的“新闻无学”观念有关,“新闻无学”使人们通常不重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总结,因此也就忽视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3、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也称为学术研究或基础研究,以加深对传播现象的理解、探索传播现象中的规律、发展理论和基本知识为目的。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含实训大纲).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适用于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专业等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大众传播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讲解大众传播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与规律;系统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大众传播学知识和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的大众传播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4课时。
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信息、传播、社会信息、社会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概念,以及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2.一般掌握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了解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了解人类传播的四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步骤规划;了解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二节传播与传播学一、传播与信息二、信息社会三、传播学的性质与对象第三节传播学研究的演化一、三大来源二、四大先驱与施拉姆三、两大流派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一、交往与传播二、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四)作业论述:四大先驱之于传播学的贡献。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第一节抽样在许多情况下,传播研究需要对某一个大众媒体的所有受众、某一类型的媒体内容,或某个传播现象的整体进行分析,对这个总体里的每个个体都进行研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由于个体数量巨大,全面研究又是不可行的,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抽样手段得到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本。
一、抽样的基本概念1、为什么需要抽样抽样(sampling)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或元素)组成样本的过程。
当研究对象的总体数目巨大时,研究者为了节省研究经费和时间,就需要进行抽样,用关于样本的研究结果来推断总体。
2、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population)和元素(element)(2)样本(sample)(3)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和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4)随机性(randomness)二、非概率抽样当研究目的是想了解受众对媒体内容的看法和深入阐释、而非根据对部分受众的研究结论来推断某市或全国受众的看法时,研究者事先对总体的了解无须很多,也无须明确规定样本规模,可以采用非概率抽样和定性研究方法,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来选择样本。
1、偶遇抽样偶遇抽样(accidental or haphazard sampling),也称为方便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指研究者抽取自己手头偶然遇到的个体为样本,直至样本规模符合需要。
2、立意抽样立意抽样(purposive sampling,或目的抽样),也称为判断抽样(judgmental sampling),指研究者根据特定目的和主观判断而确定研究样本。
3、配额抽样进行配额抽样(quota sampling)时,研究者首先按某些控制变量对总体进行分类,然后确定每个类别在总体里所占比例,然后再通过偶遇抽样或立意抽样手段,在每个类别里挑选一定数量的个体,使得每一类别的样本个体在样本里所占的比例尽量接近于该类别在总体里所占的比例。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晨阳笔记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晨阳笔记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大众传播学啊,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大舞台,上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和故事呢!研究大众传播学,那方法可多了去啦!就好比你要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大森林,你得有各种工具和策略吧。
咱先说说观察法,这就像是你站在森林边上,静静地看着里面发生的一切。
你能看到鸟儿怎么飞,树木怎么长,动物们怎么互动。
这不就是在观察嘛,从这些观察中能发现好多有趣的现象和规律呢!还有调查法呀,这就好像你拿着问卷去问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嘿,你们平时都吃啥呀,喜欢在哪儿玩呀。
通过大家的回答,你就能对这个森林有更深入的了解啦。
实验法呢,就像是你在森林里做个小实验,比如在这块儿撒点食物,看看动物们会有啥反应。
这多有意思呀,能让你看到一些平时不容易发现的东西呢。
内容分析法也很重要哦!就好比你去分析森林里的树叶啦、土壤啦,看看里面都有啥成分,这能帮你更好地理解这个森林的生态环境呢。
哎呀,你想想,要是没有这些研究方法,咱怎么能搞清楚大众传播学这个大舞台上的精彩呢?那不就像在黑夜里摸瞎嘛!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用处,就像不同的工具一样。
你得根据你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就跟你干活儿得挑对工具一样,不然咋能把事儿干好呢?咱再打个比方,研究方法就像是你做菜的调料,不同的调料能做出不同味道的菜。
你要是只用盐,那菜肯定很单调;但你要是各种调料都来点,那味道可就丰富多啦!而且啊,研究大众传播学可不能马虎,你得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
从确定研究问题,到选择方法,再到收集和分析数据,都得一丝不苟。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你说要是研究方法不对,那得出的结论不就不靠谱啦?那可不行,咱得对自己的研究负责,对大众传播学这个领域负责呀!总之呢,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就像是打开这个领域大门的钥匙。
你得好好拿着这把钥匙,去开启那扇充满奥秘的门。
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在大众传播学的海洋里畅游吧,去发现那些令人惊叹的秘密和精彩!。
第一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行动、事物、现象等,研究者系统地收集 和分析资料,并且在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结 论,并进而发展成为理论。
38
实证研究方法
1、定量quantitative:对事物进行量化的
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的研究方法。
2、定性qualitative: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
13
E、报纸和杂志:版面设计研究 实验方法研究读者对不同版面设计如 字体、字号、横排、竖排、栏目宽度 等的评价
F、报纸和杂志:可读性研究 测量影响读者理解印刷材料的难易度
14
(2)电子媒体:受众喜欢什么样的节目? 收视率研究
15
(3)广告:文本测试(copy testing) 一条广告涉及的所有元素都要检验 测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认知方面 效果方面 行动意念
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 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 规律的科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组织通过现代传
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 活动的科学。
5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研究 :就是一个认真地提出问题,并 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研究方法: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进 行研究时所用到的工具、策略和手段, 也是架通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2)实验法
《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受众再传播意愿影响研 究》
《情色化新闻对性意念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41
1、定量研究
(3)内容分析法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博客文献的研究》 《我国主流报刊对“住房议题”报道的内容
分析》 《我国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与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及导论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为后续分析 做好准备。
数据分析与解读
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的基 本情况和数据的分布特征。
结果解读
结合研究问题和假设,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推论性统计
运用推论性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方差分 析等,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THANKS
感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文本分析法的优点可以对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揭 示文本中的潜在信息和含义。
文本分析法的缺点
对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分析过程可能较 为复杂和困难;同时,文本分析的结果也受 到分析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04
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问题明确
确定研究主题
01
明确研究兴趣点和目标,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03
受众行为研究的理 论和方法
介绍受众行为研究的经典理论和 方法,如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 分层理论等。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探讨新媒体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传播模式的出现和发展。
在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大众传播学研究可以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如计算传播学、数据 驱动的传播研究等,以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在大众传 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的发展,这些技术将在大众传播 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自动化数据收集、智能数据 分析等。
结果呈现
将研究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 呈现,提高结果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1_大众传播学:大纲
第二轮(the second round )的讨论与发言
第一轮结束后,大致11月份开始,每个人要自 己思考研究问题,介绍自己的研究,包括:
研究问题:例如,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青 少年的互联网使用与政治参与;玩家参与网络游戏 的动机研究等 理论框架:如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如何解释网络游 戏参与动机 方法:如内容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 主要发现:如,玩家参与网络游戏的动机包括:探 索、娱乐、逃避、虚拟现实对现实的补偿等
前半学期(the first round) 的发言与讨论
每次课5-7人发言 每人5分钟左右 发言内容:介绍一篇学术杂志上刊登的有关传播学的实证研 究
பைடு நூலகம்
(1)研究问题 (2)理论与研究框架 (3)研究方法 (4)研究发现
哪些学术杂志?
国际新闻界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大学 台湾的《新闻学研究》(可上网搜索) 社会学研究 青年研究 其他有关的中文学术杂志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_大众传播学:大纲
教材:《传播学教程》,张国良著
课程目标
了解大众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历史演 进 了解大众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学习如何将大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应 用到中文有关的研究之中
课程计划
1,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的含义 传播的类型 传播学的诞生 学习传播学的意义
2,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传播的结构 传播的基本模式
传播学研究方法课堂笔记总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大众传播研究导论第一节人类研究与科学方法论(methodology),认识论的一个分支,或许可以称为寻找解答的科学,科学的研究要满足逻辑与实证两点。
认识论:知识的科学方法论(方法)包含于认识论一、一般的人类研究用因果和概率(casual and probabilistic)的推理来进行预测。
二手知识具有两个重要的来源:(作为推理的依据)●传统:人生活的文化知识体系可能传递错误的二手知识●权威——带来知识亦可能阻碍人们对知识的接受,有自我膨胀的倾向(于丹)误读二、研究中的错误和解决方法(一)不确切的现象(Rainy Days and Mondays)●自发的观察●自觉的观察(生活)(二)过度概化(以偏概全)●没有足够样本●重复研究——三角验证法(三)选择性观察(先有结论,后根据结论观察)a)事先设定观察对象b)设定观察事件(四)非逻辑推理(典型谬误)三、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对世界的理解必须:(1)言之成理——逻辑;(2)并且符合我们的观察——实证科学的三个层面:理论(theory)、资料收集(data collection)、资料分析(data analysis)※理论(theory):是对某种特定生活方面相关的观察的系统解释理论的特点:①理论不是哲学或信仰②社会规律:理论反映了规律③理论用来描述和解释总体而非个体(强调概率模式)④理论通过变量语言表现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第二节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一、自愿参与社会研究的一个基本伦理准则是:参与者必须处于自愿(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为什么难以做到?)二、对研究对象无害社会研究最重要的伦理准则是必须对研究对象无害(对调查对象的伤害可能出现在哪些方面?)三、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方法(一)知情同意:签字否则,就1.纯自然观察2.不会对研究对象造成伤害(二)匿名与保密匿名(anonymity):就是当研究者和读者都不能将回答和回答者对应起来时,这个研究就可以说达到了匿名的要求保密(confidentiality):就是当研究者能够指认特定研究对象的回答,但承诺不会将其公开时,该研究就达到了保密的要求(三)减少欺骗的伤害奥许实验(Asch experiment)米尔格拉姆实验(Stanly Milgram’s experiment)从社会招募饰演人员,人员为25~50岁,职业各异实验目的(假):惩罚是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抽签分学生与教师两组实验真相:所有社会招募人员都为教师,学生为实验辅助人员真实实验目的:当人们在权威的压迫下是否会屈从权威任务报告(debriefing):和对象交流,让他们了解其在研究中的经历——让受试者不会对自己产生不良的质疑(四)提供真实的分析和报告(五)遵守职业伦理规范第四节大众传播研究的定义和作用一、大众传播研究的定义大众传播研究是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大众传播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大众传播状况和大众传播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①调查②研究——大众传播研究的两个阶段(1)大众传播的调查工作是指运用观察、问卷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它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2)而大众传播的研究工作是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加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大众传播研究的一般过程是:1.感性认识阶段2.理性认识阶段3.实践阶段4.检验阶段5.新研究的开端文献综述——对业界过去的研究的总结研究方法:● 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可以通过实验法进行研究——原理:刺激-反映原理● 采取文献研究法——第二手资料 二、大众传播的基本用途(一) 探索探索性研究的目的:(了解)1. 满足研究者的好奇心和对事物更加了解的欲望 2. 探讨对某议题进行细致研究的可能性 3. 发展后续研究中需要使用的方法(二) 描述大众传播研究能够用系统地、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将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清楚、准确地描述出来。
第三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研究的过程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第几研究小组开题报告 标题(某问题研究)
1、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2、研究意义 ①重要性 ②开创性 ③可行性 3、文献综述 4、研究假设
40
二、研究设计
(一)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
1、分析单位(unit of analysis):某个研究感 兴趣的对象,它的属性构成了研究的主题和 性质。分析单位范围广泛,可以是:
16
对研究问题表述的要求:
1、具体不等于微观化 2、研究问题还应当能够被验证。 3、对研究问题的表述必须清晰,所使用的 语言没有歧义。 常见的提问形式: ①“现象(或变量)一跟现象(或变量)二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②“现象(或变量)是什么?”
17
4、不能包含明确的价值判断,但可以有隐 含的价值立场 “大众媒体是否不应该再现歧视性的女性 形象,应该增加非刻板成见的女性形象?” “大众媒体是否以一种多元化的方式再现 了女性?”
49
假设清楚地暗示了变量关系,因而能够指导 研究过程。 ①无方向假设:不涉及变量间关系的变化方向 Eg:“性别影响了收看电视的时间” ②单向假设:猜测变量间关系的变化方向 Eg:“女性比男性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更长”
研究者更欢迎
50
有时,针对一个研究问题,研究者可以设计 互相反驳、相互矛盾的一组假设来进行检验。 Eg:
3
(一)研究目的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可分为三种类型: 1、探索性研究:《网络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的 探索性研究——以2008年网络事件为例》 2011 2、描述性研究:《手机媒介传播形态及其使 用现状的万人调查》 3、解释性研究:《选秀活动中受众消费行为 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考点版)
填空15*1’选择8*2’名词解释5*4’简答1*4’3*5’论述2*15’传播学第一人威尔伯·施拉姆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三种方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实地调查法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5W模式”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本章学习重点、难点:1、传播的定义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1、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美)威尔伯·施拉姆“我们在传播时,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2)、“影响(劝服)说”强调是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美)J·露西、G·彼得森“传播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部过程”(3)、“符号(信息)说”强调是符号(信息)的流动(美)B·贝雷尔森“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传播学的形成多学科背景下诞生的传播学具有明显的“边缘性”、“交叉性”特点,难以确定其具体“诞生日”。
关于其“出生期”的观点有:1、19世纪末(新闻学取向)2、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心理学取向)3、20世纪40年代(综合取向)总结: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初具规模是20世纪40年代*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主要贡献:1、提出传播的5W模式,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总体框架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认为有监测环境、协调社会、传递遗产等功能3、倡导并实践传播学基本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效果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 →To Whom→With What Effect研究领域:谁(控制研究)、说什么(内容研究)、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研究)、对谁(受众研究)、有何效果(效果研究)拉斯韦尔代表性的著作有:1、192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博士学位论文)2、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二)卢因(1890-1947)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为:1、作为“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经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整体先于部分并制约部分。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导言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方法导论,以帮助读者了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大众传播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人们在信息传播中的行为和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媒体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以及信息传播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结果对于媒体和社会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以及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研究范围涵盖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选择、接受、解读和传播的各个环节。
三、研究方法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观察和实证数据分析来验证和解释研究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来分析数据。
2. 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另一重要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探讨和解释研究问题。
理论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梳理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解释,并通过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来验证和论证理论观点。
四、研究过程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阶段。
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起点,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目的,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并提出可行的研究假设。
2.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设计合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案。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环节,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2024年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范文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篇一一、引言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是传播学领域内一项至关重要的研究议题。
它涉及对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如何影响公众思想、态度和行为的研究。
自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以来,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便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回顾和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发展,探讨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演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早期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早期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关注于媒介的“魔弹论”影响,即认为媒介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直接左右公众的思想和行为。
这一观点在20世纪初的传播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并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研究方法。
三、中期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在中期阶段,大众传播效果研究逐渐从单一的“魔弹论”转向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研究方向。
学者们开始关注媒介如何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不同个体在面对媒介时产生的差异。
其中,传播学派和社会学派是两大主要流派。
1. 传播学派:这一学派关注媒介自身特点(如内容、形式等)对受众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媒介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显著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
同时,该学派还研究了媒介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传播效果差异。
2. 社会学派:该学派更加注重社会环境因素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反应。
此外,社会学派还关注媒介如何与其他社会机构(如政治、经济等)相互影响。
四、现代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迁,现代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更加注重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们不仅关注媒介对个体的影响,还关注媒介如何塑造整个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
同时,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等。
五、理论演变与未来展望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漫长历程中,理论不断演变和丰富。
从早期的“魔弹论”到后来的传播学派和社会学派,再到现代的跨学科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日益完善。
11: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2.魔弹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魔弹论的核心观点: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就像威力 无比的子弹,而软弱的受众则恰似射击场的靶子,只能 消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 知识或动机,并做出大致相同的反应。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洛厄里和德弗勒将魔弹论的主要观点归结为:
①生活在大众社会的人过着相互隔绝的生活。 ②人类生下来就具有一样的本能。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潘恩基金会研究发现已不足以揭示现代媒介的影响, 仅具有历史价值,但它确是实证的传播研究发展史上的 重要里程碑。在当时所有可能的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派上 了派场,包括精密的实验室实验法、内容分析法、问卷 调查法、自然环境实验法等,扭转了早期宣传策略的研 究,并引导出态度变迁、睡眠效果、使用与满足、模仿 的影响和媒介建构社会事实等理论。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2.李和李的“宣传的七种技巧”
①辱骂法 ②光辉泛化法 ③转移法 ④证词法 ⑤平民法 ⑥洗牌作弊法 ⑦乐队花车法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3.潘恩基金会研究
1928年,美国电影研究评议会在民间慈善机构——潘 恩基金会的协助下,邀请一群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 育学家共同研究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研究从13个不同的 角度出发,探讨电影内容及其对不同组成的受众产生的 效果。结果表明,电影对儿童有巨大影响,可以直接改 变人的态度,而流行的观点默认为,态度的变化即等于 行为的变化。
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第二节 有限效果论
第三节 适度效果论
第四节 强大效果论 第五节 当代效果分析的变革与反思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什么是传播效果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 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
传播学研究方法
5/12/2020
传播学研究方法
10
研究方法史的三个时期
读过文学吗?在大学修过,教科书的封面 是绿色的。 Harold Innis的回忆
Weaver & Gray提出,三个分期
发展时期:启蒙运动的延续(19世纪初~1930年代)
过渡时期:
大众传播从人文哲学研究转向社会科学研究
(1930~1950年代)
新闻专业队伍最优秀;报纸改版;公司如 何做强做大;新闻报道是70%;新闻知晓率; 商品广告明星还是大众生活型效果最好; 媒介到底在说什么?
该主题与听众的联系:新闻从实践中来, 新闻媒体会给你付多少钱:媒体关乎你的 饭碗
5/12/2020
传播学研究方法
5
第三个问题
抽象思维:理论
抽象的層面:宏觀層面:各種主要社會力量對人 類活動的作用
Newton
信度、效度、以及操作性定义
5/12/2020
传播学研究方法
17
第四章 社会科学的范式
一、学术背景
□ K.皮尔逊等发明的相关分析与社会理论(1900?1928) □ L.瑟斯顿发明的因子分析(1926?1948) □ M.汉森发明的社会研究中的大规模抽样(1930?1953) □ 用以指导理解和观察的模型与框架,
统的规则。
第四,研究规范决定着创新的方向。
研究规范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它的
变化取决于研究成果的变化。创新和规范是相辅相成的。完
5全/12/202无0 视研究规范的“创新”容易犯两传个播学研错究方法误:重复和可靠性
□ 2 人文的方法典范 通过操作抽象概念获得理论性结论的方法。人文方法来自哲学思辩的 研究传统。当人文科学家对概念进行操作时,其主要方法是直觉、想象、 抽象和理想化、比较、归纳和演绎等。 近年来学界对研究方法的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实验法的特点
(一)实验法的优点
1、可识别因果关系 2、可控性强 3、可复制性 4、成本相对较低
11
二、 实验法的特点
(二)实验法的缺点
1、霍桑效应 2、实施控制复杂、困难 3、受限的研究范围 4、受限的研究假设个数 5、不能推断总体 6、面临更多的研究伦理指责
12
1
第七章 实验法
第一节 大众传播研究里实验法的应用 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 第三节 实验设计 第四节 实验法的实施
2
第一节 大众传播研究里实验法的应用
3
二战后,传播科学创立,效果研究成为美 国学者最重视的研究领域,在证明“媒体是 改变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原因”这个结论方面, 实验法是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而且实验法的 研究对象是个人,恰好吻合当时效果研究重 视短期的、个人式的、直接的媒介影响这股 潮流。
23
案例一:说服实验
卡尔·霍夫兰 Carl Hovland 1912-1961
24
马歇尔将军
卡普拉(F.Capra)导演
25
《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片
《战争前奏》 《纳粹再度出击》 《分化和占领》 《英国之战》……
26
(1)实验分组
将受试者分成: 收看的影片的实验组 不看影片的控制组
三、 实验的类型
(一)实验室实验 在人造的隔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二)田野实验(实地实验、现场实验) 在实际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13
四、 实验中的控制
(一)对实验环境的控制 (二)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控制 (三)对实验主体的控制 1、随机分组 2、配对分组 (四)对研究者的控制 单盲法 双盲法
7
一、 实验的基本要素
(一)实验过程中的变量
自变量(刺激变量、实验刺激):两分变量 因变量(实验对象对刺激变量的反应) 外来变量:随机分组
8
(二)前测和后测
前测: 实验刺激前对因变量的测量 后测: 实验刺激后对因变量的测量 前测和后测使用的测量工具通常是一致的。 有时候,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实验研究
27
(2)实验问卷的设计
问卷题目分为两大类: 一是时事测验 二是意见调查 一些背景资料 伪装的题目
28
(3)实验步骤
首先,把受试者分成实验组与控制组,预备 进行前测、后测实验。
其次,实验组在收看影片前后不具名填写 问卷。
最后,前、后测时间相距一周。
29
研究结果
首先,影片对于增加战争有关知识的效果很 大;
可以只有后测没有前测。
9
(三)实验组和控制组
参与实验过程的研究对象也被称为实验单位 或实验主体,通常都是自愿参与研究的个人。
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接受实验刺 激的组
控制组(control group ):不给予实验刺激 的组
有些实验设计也可能只有一个实验组,没有 控制组。
14
第三节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实验 过程里的一部分,专指研究者对变量、 分组、前测、后测的规划。
15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符号
坎贝尔&斯坦利于1963年提出了一套符号系统, 用于表示实验设计,其中: R代表对样本进行随机抽样或分组 M代表对样本进行配对分组 X代表对自变量的一种处理或者刺激 O代表观察或者测量的过程:O通常会配有一 个数字下标,表示观察或者测量的次数 (O1=观察1,O2=观察2,O3………)
其次,影片在意见和对事物的诠释上产生效 果,提高了新兵在盟国武力上的信心,但是 这种效果并不如知识增加的效果显著;
第三,影片对和影片无关的一般意见几乎没 有任何影响;
最后影片在提高整体士气方面未见功效。
30
影片对于在态度或动机上没有产生 影响力的原因
霍夫兰等认为:新兵在入伍前便已经从传播 媒体获知与战争有关的资讯,故差异不明 显。相对地,受试者原先对时事的详细认识 不多,经过实验后自然便有显著差异。
Y2
Z2
O2’
21
第四节 实验法的实施
一、 实验法的步骤
(1)确定合适的研究问题 (2)确定实验环境 (3)进行实验设计 (4)招募志愿者参与实验 (5)进行试测 (6)执行实验 (7)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22
二、 实验的误差
(一)测量工具不准确 (二)外来变量不受控制 (三)分组过程中的随机误差
16
一、 前实验设计
(一)单组后测设计
X
O2
(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O1
X
O2
(三)非对等群体后测设计(静止群体比较设计)
X
O2
O2’
17
二、 准实验设计
(一)准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
O1
X
O2
O1 ’
O2 ’
(二)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O1 O2 O3 X O4 O5 O6 (三)多组时间序列设计
O1 O2 O3 X O4 O5 O6 O1 ’ O2 ’ O3 ’ X O4 ’ O5 ’ O6 ’
①1929-1932年佩恩基金会资助的“电影对 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②40年代霍夫兰的说服研究 ③60年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研究
4
微观效果研究是实验法在传播研究里最主要 的应用领域。 读者阅读中文报纸版面的视觉轨迹及其规律 ——一项基于眼动仪的实验研究
喻国明
5
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
实验法是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揭示变量之 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6
应用实验法时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 设;
2、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够与其他变量隔离开, 以确保研究者观察到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 间的关系,而不是其他无关的关系;
3、自变量能够被控制。 实验法适合测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不适合测量群体特征,也不适合研究涉及较 长时间范围的问题。
18
三、 完全实验设计
(一)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
R O1
X
O2
O1 ’
O2 ’
(二)对等群体后测设计
R
X
O2
O2 ’
19
三、 完全实验设计
(三)所罗门四组设计
R O1
X
O1
X
O2 O2 ’ O2 ” O2 ’ ”
20
四、 更复杂的实验设计 ——因子设计
R
Y1
Z1
O2
Y1
Z2
O2’
Y2
Z1
O2’
从军作战的动机本身相当复杂,因此,虽使 用了说服性高的影片,也难以改变这种动机。
研究者也考虑到有关前测与后测间距长短 的问题也许有个睡眠效果。
31
案例二:波波玩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