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钙的营养现状及钙的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钙的营养现状及钙的补充
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构成材料,也是维持机体神经、肌肉功能的主要活性物质。
对人体有重要的营养学意义。
一.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良好的钙营养
成人体内约有1.0~1.2kg的钙,这需要用大半生的时间积累。
孕期是孕育新生命的开始,经280天孕育出一个重3.2kg左右含30g钙质的胎儿。
以孕末期为例,妊娠的母体除自身钙代谢需要外,每日还需向胎儿提供约300mg的钙,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因此,孕期充足的钙供给是孕育一个健康胎儿的前提。
乳母每天需要约300mg的钙质分泌至乳汁,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因此,乳母良好的钙营养是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
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的增长使他们需要充足的钙供给。
成年后的男女青年,尽管身高不再增长,但体内骨骼的密度仍不断地增加,致35岁左右才达到骨密度的最大值,良好的骨密度峰值可推迟骨质疏松发病的年龄。
40岁后的成年人,尤其是女性,骨钙开始丢至更年期骨钙丢失的速度加快,充足的钙供给可以延缓和推迟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发生。
因此,各年龄组人群均需要充足的钙供给。
婴儿期钙缺乏是引起佝偻病的原因之一;儿童期钙缺乏可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孕妇缺钙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并导致母体骨钙丢失和妊高症等;乳母缺钙可影响乳汁的分泌,进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母体的骨健康。
作者进行的一项关于孕妇、乳母钙营养的研究发现,吃传统中国膳食而不补充奶、奶制品和钙剂的妇女,经过妊娠、分娩及40天的哺乳,其体内骨密度下降致非孕同龄妇女的86%。
每天补充50g奶粉和600mg钙剂的孕产妇,其骨密度可维持至非孕同龄妇女的同等水平。
对骨质疏松深入研究发现,中年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骨丢失日以严重,骨质疏松的危险性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中、老年人的钙营养也不容忽视。
此外,高血压的危险性也与钙供给不足有关。
婴儿期钙缺乏是引起佝偻病的原因之一;儿童期钙缺乏可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孕妇缺钙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并导致母体骨钙丢失和妊高症等;乳母缺钙可影响乳汁的分泌,进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母体的骨健康。
由于人体内钙主要储备于骨骼和牙齿中,仅有不到1.0%的钙活跃于细胞和循环血液中,一般的钙缺乏常不引起血钙或其它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以及临床症状,但潜在的影响,尤其是对骨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根据人体对钙的需要,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了不同年龄人群钙的供给量,如下表。
二、我国居民钙营养现状
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各营养素的实际摄入量与推荐的供给量相比,钙缺乏最为明显。
全国城乡人均每日钙摄入量为405.2mg,仅为成人钙推荐供给量的49.2%。
综合各年龄组人群营养调查及膳食构成推算结果,各人群钙的实际摄入量近似值、与推荐量之差值见下表。
我国居民钙实际摄入量近似值、推荐值及其差值(mg/d/人均)
人群钙实际摄入量钙推荐值钙差值婴儿初生~6月300400100
7~12月300600300
儿童1~2岁300600300
3~9岁400800400
10~12岁5001000500
少年13~16岁5001200700
16岁5001000500
成年~老年400800400
孕妇4~6月6001000400
7~9月6001500900
乳母6001500900
对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因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含钙丰富的奶及奶制品、豆制品等占膳食的比例有限,尤其广东居民,不喜好牛奶和豆制品,膳食中钙主要来源于谷类和蔬菜。
谷类食物通常含较多的植酸,蔬菜中通常含较多的草酸,在肠道植酸和草酸极易与钙形成不溶性植酸钙和草酸钙而影响钙的吸收,如
每100g菠菜含有102mg的钙,但同时含有606mg的草酸,菠菜中可被利用的钙的理论值为-165mg的钙,
100g苋菜含有359mg的钙,但其中也含有1142mg的草酸,其中被利用的钙理论值-143mg。
我国居民各年龄组人群的钙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三、改善我国居民钙营养
(一)宣传、普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针对我国居民膳食钙营养缺乏的现状,1997年经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一个指导人群营养、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的纲领性文件。
膳食指南明显提出“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
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
每100g牛奶,通常含有100~130mg的钙,牛奶中的其它成分如乳糖以及酪蛋白在消化中形成的中间产物酪蛋白磷酸肽均可促进钙在肠道的吸收和利用。
以每日饮奶250g计可获得约300mg的钙,因此,奶的补充对钙的营养改善极为重要。
除通过奶类补充钙质外,豆制品尤其是传统方法加工的豆制品,因选用石膏(碳酸钙)作为大豆蛋白的凝固剂,可增加豆制品中的钙质,豆制品的摄入也有利于钙的补充。
此外,也应鼓励居民多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虾皮、芝麻等。
(二)钙剂的补充
与西方饮食构成不同,奶类不是中国传统膳食的构成成分,中国的大多数居民对奶类食物不适应。
有文献报道,中国居民中继发性乳糖不耐症的发病率约10%。
乳糖不耐症的人群不宜饮用奶和进食奶制品,因此,中国居民奶类及奶制品摄入量有限,必需通过补充钙剂来满足其对钙的需要。
此外,对一些钙需要量较高的人群,如孕妇、乳母、儿童、青少年、老年等,通过膳食干预常不能满足其对钙的需要,必需补充钙剂。
如孕妇、乳母钙的推荐供给量为1500mg/d,吃含部分豆制品的传统中国膳食钙其摄入量可达600mg/d,每日补充300g牛奶,可增加钙质300~400mg,与推荐量之间还存在约500mg的差值,这需要通过钙剂的补充来满足。
常见的市售钙剂包括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醋酸钙等,商品宣传时也有活性钙、离子钙等不同名称。
其中以碳酸钙含钙量最高,为40%,加之碳酸钙价格便宜,副作用少而作为食品添加剂和膳食钙补充剂被广泛使用。
荫士安等人对市售各种钙剂的吸收、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碳酸钙比较,各种市售钙剂,包括活性钙、离子钙、巨人钙及中药补钙剂等均未在吸收、利用上显示出比碳酸钙优越。
因此碳酸钙被认为是价格效果比最高的钙剂。
(三)促进钙的吸收
钙在小肠的吸收方式包括小肠上段的主动吸收和下段的被动扩散。
钙在小肠下段的吸收是钙吸收的主要部位(占总吸收量的75%~80%以上)。
这主要因为小肠下段长度、消化吸收的面积及食物在其间停留的时间所决定。
影响小肠上段钙主动吸收的因素是机体的钙及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
影响小肠下段钙被动扩散的因素主要是钙离子浓度及其渗透压。
钙是二价的金属离子,各种钙盐无论在体外是什么性状,在胃内的强酸性环境中,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而在小肠的弱碱(肠内pH约7~8)性环境中,钙离子重新与肠内的其它阴离子(多为有机或无机的酸根)结合形成盐类。
如果所形成的钙盐是可溶状态的,这有利于钙的吸收,如果形成钙盐是不溶状态的,这将限制钙的吸收。
因此,各种钙剂无论在体外什么状态,进入小肠后其吸收均受肠内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随钙剂一起进入肠道的膳食因素。
已如前所述,中国居民传统膳食构成中,谷类中的植酸,蔬菜中的草酸可与钙形成不溶性植酸钙、草酸钙而限制钙的吸收。
而维生素D、乳糖、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等都有利于钙的吸收。
1.维生素D 维生素D是调节钙磷代谢的重要维生素,可促进钙在肠道上段的主动吸收,但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可经日照下紫外光作用,于人体皮下合成,缺乏人群多为户外活动少的婴幼儿及需要量较高的孕妇、乳母。
2.乳糖奶类食物中特有的乳糖可与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物质而促进钙的吸收。
但乳糖不耐受人群接受奶类食物有限。
有研究证实,酪蛋白磷酸肽可在pH7~8的条件下(小肠内)与钙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增加小肠内钙离子的浓度,促进钙在小肠下段的被动吸收 3.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释放出氨基酸,某些氨基酸可与钙形成易于被小肠下段吸收的氨基酸钙而增加钙的吸收,但过高的蛋白质摄入可增加已被吸收的钙从尿中丢失。
给钙营养带来负面的影响。
4. 酪蛋白磷酸肽(CPP) 与一般的蛋白质不同,牛奶中的酪蛋白构成包括as、b和k组分,其中以as、b为主,约占48%和36.5%,as和b酪蛋白是高度磷酸化的蛋白质,在人体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成富含磷酸丝氨酸和谷氨酸活性基团的多肽,称为酪蛋白磷酸肽(casein phosphopeptides,CPP)。
CPP是一类含有25~37个氨基酸的多肽。
尽管其氨基酸数目不同
但均含有特殊的活性结构部分--磷酸丝氨酸和谷氨酸活性基团。
CPP极易与钙结合,阻止钙在小肠的弱碱性环境中沉淀,从而促进钙在小肠下段的吸收。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科技人员用酶解工序从牛奶的酪蛋白中成功的分离出氨基酸数目不同的CPP,其生物活性取决于肽链中磷酸丝氨酸和谷氨酸活性基团的数目及其结构的完整性。
酪蛋白磷酸肽是在正常消化过程中经酶作用产生的中间产物,也可被微生物酶分解形成而存在于天然发酵的食品中,因此可安全地用于各种食品。
一些有关CPP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在模拟小肠下段的pH环境下,CPP 可成功的阻止钙与磷酸根作用形成磷酸钙的结晶而保持离子状态;用大鼠肠段结扎试验也发现CPP可显著的增加小肠对钙的吸收;用动物的整体试验也证实,摄食添加CPP饲料的动物,其饲料中钙的吸收率及钙体内储留率可比未添加CPP 的对照组提高6%。
还有一些研究报告证实,CPP 可增加钙在股骨上的沉积,促进家禽股骨生长及预防佝偻病。
CPP钙也可以非结晶形式沉积于龋齿部位,防止细菌所产生的酸对牙釉质的脱矿质作用。
鉴于CPP促进钙吸收、增进骨骼及牙齿健康的生理作用,作为改善我国居民钙营养现状,预防婴幼儿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的措施之一,CPP在保健食品、强化食品及膳食补充剂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CPP已广泛用于各种食品,我国也有近10个添加CPP的保健食品获卫生部批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