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梯度分析方法及其计算软件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生物群落梯度分析方法及其计算软件的比较
尤其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
过去20年里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在生态学领域里的日益广泛的应用
也经厉了从简到繁又回到直接梯
度分析
,梯度分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的空间同其他数量分析方法一样
(Digby和Kempton, 1987
与环境因子空间的关系
各种通用性计算机软件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和应用
:CEPGauch,1987
较为广泛的计算软件有
WildiBelbin
高琼
WA)POPCA
PCOA) RA/CACCOA) CCA
对应分析(DCA),去势典范对应分析NMOADetrending)
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作出性的或者定量的评价
通过对现有分析方法的比较是本
文的又一个目的
Direct gradient analysis
其中[X]是植物要素矩阵m列
如多盖度
p列
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梁宁同志曾参加部分工作
直接梯度分析从探求所有植物种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出发
Greig一Smith
简便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态学数据大多是自然状态下的观测数据
这些实验数据中的变化通常可以明确地归结于某个特定的因子的变化各植物种之间
互生关系等
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
因此各植物种之间表现出明显独立时
Digby和Kempton,1987
Indirect gradient analysis)
为了克服直接梯度分析的上述弊病和限制扼要地间说
排序分析在植物要素数据中找出一些相互独立的组合植物要素在环境要素中找出一些相互独立的组合
环境要素
希望这种联系能揭示植物要素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某些规律性指的是各原始要素的某些特定的方式的组合因为这些组合要素相互独立实际上
所得到的组合排序轴一般能反映某些真实的环境要素的组合
Hypothetical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er Braak
排序分析能否找出可以解释的假想环境变量决定间接梯度分析的成败间接梯度分析中的排序分析常用到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前者假设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线性的
常用的线性排序分析方法有主分量分析而非线性方法则有加权平均相互平均法Gaussian排序法等
其一是降维
q=排序轴数阳含熙,1983
由于排序分析一般只取仅载有绝大部分数据中的原始信息的前几轴的坐标排序扬弃了少量的次要的信息
滤去这些噪音通常有利于植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发现
1主分量分析
自从主分量分析被引入生态学研究以来其
计算方法可参阅阳含熙Morrison PielouGittins Orloci
Ter Braak
Digby和KemptonTer Braak
令人信服的因此PCA只有在所有植物 种的观测值变化下大时0
主分量分析计算方法很成熟包
2极点排序分析法
极点排序法由Bray和Curtis其步骤大至如下在多维的植物种空
间中主观确定两个样方点然后按空间坐标投影的方法将所有的样方点都投影到两点连成的直线上
给出多个极点对可以得到多维排序
它们必须代表某种环境因子
在很多情况下并且
Outlier以奇异点作极点很容易导致难以解释的排序结果
且具有自动选择极点的功能
而第二对极点是选在处于第一轴中点附近的相距最远的两点3相互平均及其推广
WhittakerCurtis和McIntosh (1951
方法用于生态排序
当该植物处于环境值为Uj时具有最大的响应值
植物的响应值都要下降
的加权平均来定义如
果将Uj视为植物种的组合环境梯度的最佳值,Yi就是排序的样方得分
另一方面
加权平均有赖于所提供的Uj的准确程度
加权平均尽管简单
通常情况下此时可任意选取U
j
或U
j或Uj或Yi或Yi)用加权平均计算Y
i直至Uj和Yi收敛至稳定值为止
就是HillRA也
是一个解特征值问题的过程
Y
ikq,q为排序轴数
所以又被称之为对应分析1974它被认
为是一种比PCA适应性更强的一种排序方法
Gauch等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19711976
4拱形效应的处理
上述的几种主要排序方法如PCA有一个共同点
阵的特征值的解法并且反映了独立的环境梯度组合
相似度矩阵中的元素可能不能反映样方之间在生态因子梯度上的实际距离这个问题越严重2
这样Coenoline
这种排序轴间的非线性关系被通称为拱形效应拱形现象的存在可能淹没了真实的环境梯度
CauchHeiser1987
其一是著名的DCA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1980
为了保证各排序轴之间不仅没有线性关系
在用RA提取第一排序轴后并且记下各段中的样方号
插入了从第二轴坐标中减去均值的运算叠代收敛后第二轴和第一轴之
间也就近似没有任何线性和非线性的关系第四轴
排序结果有赖于分段数
太大则又容易将真实生态距离从排序结果中排除Pielou
Flexible shortest path adjustment
1987只有在样方间的
实际距离较小时或距离相似
度量对实际距离的扭曲越大
认为它们不能反映真实的生态距离
认为缺损值代表的距离为无穷大
途径的长短是这样确定的
j间距离值缺损j与k之间有距离Djkk
以此最短途径来代替缺损值j间的距
离值可以用标准的特征值方法去求取排序坐标
而且非常有效阈值太大达不到恢复生态距离的目的而无法找到联结所对应的
两点的通道此时FSPA间失败
1986在他的CANOCO中使用了Hill
即在后续排序轴的叠代计算中
将所得残差作为新的坐标值多项式回归是一种较分段去势合理的方法MULVA
去势方法在FUZPAK中得到了推广1991
于是就产生了DPCOA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