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属霍乱弧菌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ü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较少见,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所致疾病很像菌 痢,腹泻呈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故曾称志贺样大肠埃 希菌(shigelloid E.coli)。 致病物质为定植因子和内 毒素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ü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严重者可致死,主要致 病机理——破坏微绒毛刷状缘。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另一类主要引起肠外疾病。 ➢经消化道感染的细菌种类多,主要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霍乱弧菌等。
第一节 埃希菌属
➢埃希菌属主要的代表是大肠埃希菌 ➢多为肠道正常菌群,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 细菌侵入肠外组织器官,引起肠外感染。某 些菌株能直接引起肠道感染,为致病性大肠 埃希菌。
ü 取患者在服药前的新鲜粪便脓血黏液部分立即送检。 ü 若不能立即送检,可保存在30%的甘油缓冲液或增菌培养
基中。 ü 中毒性菌痢,可取肛拭子检查。
防治原则:注意饮食卫生,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药物。
第三节 沙门菌属
为肠杆菌科细菌。已被确定的沙门菌有2200多 个血清型,对人致病的主要有伤寒沙门菌及甲、 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等;对人和动物均能致 病的有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 门菌等。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有菌毛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低,不分解乳糖 ➢抗原构造:O、K、Vi抗原 ➢抵抗力:弱
二、致病性
➢致病因素
➢侵袭力:菌毛促进黏附,Vi抗原抗吞噬 ➢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 ➢肠毒素
二、致病性
➢所致疾病
➢伤寒、副伤寒(肠热症) ➢食物中毒:最常见 ➢败血症 ➢无症状带菌者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有菌毛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低,除宋内志贺菌外
均不分解乳糖 ➢抗原构造:O、K抗原。根据O抗原的不同
可分为四个群
我国以福氏最多见,其次宋内志贺菌
二、致病性
➢致病因素
➢侵袭力:菌毛促进黏附
➢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
内毒素
局部 作用于肠壁
通透性增加 黏膜炎症、溃疡
全身 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为痢疾志贺菌1型和2型产生,具有肠毒性、 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
ຫໍສະໝຸດ Baidu
二、致病性
➢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典型: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黏液便 急性非典型: 成人——易误漏诊
小儿——急性中毒型菌痢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
三、标本采集及防治原则
Ø 标本采集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革兰阴性杆菌,有周鞭毛,致病株有 菌毛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低,多可分解乳糖 ➢抗原构造:O、H、K抗原
二、致病性
➢ 肠外感染
➢条件致病 ➢主要引起化脓性和泌尿系统感染
➢腹泻——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 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
是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ETEC的致病物 质主要是肠毒素和定植因子。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革兰阴性,单鞭毛。 ➢液体中,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或流星样 ➢涂片中,排列整齐,呈鱼群状
一、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 耐碱不耐酸 在pH8.8~9.0 碱性蛋白胨水 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一、生物学性状
➢抗原构造与分型
◆根据O抗原不同 现已有155个血清群
ü 卫生细菌学检查: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大肠菌群在饮水 中应<3/L;每100ml瓶装汽水、果汁中不得超过5个。
三、标本采集及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Ø 可选用磺胺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等 Ø 耐药菌株较常见,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药
物治疗
第二节 志贺菌属
为肠杆菌科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 病原菌,俗称为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um)
伤寒和副伤寒杆菌 穿过肠黏膜上皮 肠壁淋巴组织
胆囊-----肠道-------粪排菌 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 肾-----尿 肝脾-----肿大 骨髓------受抑制
随巨噬细胞经 胸导管
进入血液
再次进入血液
第一次菌血症:第1W 第二次菌血症:第2~3W
三、标本采集及防治原则
Ø 标本采集
肥达试验
ü 判定标准
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1:80 伤寒H凝集效价≥1:160 副伤寒沙门菌H凝集效价≥1:80
ü 动态观察——若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 比初次≥4倍者始有诊断意义

三、标本采集及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Ø 一般性预防 Ø 特异性预防 Ø 药物治疗
第四节 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V.cholerae)是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霍 乱的病原菌,二千多年前已有记载。自1817年以来发生 过7次大流行。前6次由古典生物型引起,均起源于印度 恒河三角洲。1961年开始的第7次霍乱流行由El Tor生物 型引起,起源于印尼苏拉威西岛。1992年新的流行株 O139在印度及孟加拉一些城市出现,并迅速传遍亚洲。 这是首次由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流行。
ü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引起出血性结肠炎(O157:H7),少数表现为溶血性贫血 、急性肾衰竭等溶血尿毒综合症 。致病物质有毒素、菌 毛。
ü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引起婴幼儿持续腹泻,脱水。
三、标本采集及防治原则
标本采集
ü 临床细菌学检查:肠外感染可根据临床类型可采取血液、 中段尿、脓液及分泌物等标本,腹泻取粪便标本。
标本
伤寒和副伤寒
第1周取静脉血 第1~3周取骨髓液
第2周起取粪、尿
食物中毒
可疑食物 呕吐物

败血症

SS平板
双糖发酵等
玻片凝集试验
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
三、标本采集及防治原则
标本采集 Ø 血清学检查——查抗体——肥达试验
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及甲型、乙 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受检血清作定 量凝集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 效价,以辅助诊断伤寒与副伤寒。
第十四章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的细菌
何雪梅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目录
一、埃希菌属 二、志贺菌属 三、沙门菌属 四、霍乱弧菌 五、幽门螺杆菌 六、其他经消化道感染的细菌
重点难点
➢ 重点:经消化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Ø 难点:经消化道感染细菌的致病物质及 所致疾病
引言
➢经消化道感染,亦称粪-口途径传播 ➢消化道传播的细菌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两类,一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