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轮或齿轮最小直径的计算(2009.6)

合集下载

齿轮各参数计算方法

齿轮各参数计算方法

齿轮各参数计算⽅法齿轮各参数计算⽅法1、齿数Z闭式齿轮传动⼀般转速较⾼,为了提⾼传动的平稳性,减⼩冲击振动,以齿数多⼀些为好,⼩⼀些为好,⼩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1=20~40。

开式(半开式)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损失效,为使齿轮不致过⼩,故⼩齿轮不亦选⽤过多的齿数,⼀般可取z1=17~20。

为使齿轮免于根切,对于α=20度的标准⽀持圆柱齿轮,应取z1≥172、模数m齿距与齿数的乘积等于分度圆的周长,即pz=πd。

为使d为有理数的条件是p/π为有理数,称之为模数。

即:m=p/π模数m是决定齿轮尺⼨的⼀个基本参数。

齿数相同的齿轮模数⼤,则其尺⼨也⼤。

3、分度圆直径d齿轮的轮齿尺⼨均以此圆为基准⽽加以确定,d=mz4、齿顶圆直径da和齿根圆直径df由齿顶⾼、齿根⾼计算公式可以推出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的计算公式:da=d+2ha df=d-2hf=mz+2m=mz-2×1.25m=m(z+2)=m(z-2.5)5、分度圆直径d在齿轮计算中必须规定⼀个圆作为尺⼨计算的基准圆,定义:直径为模数乘以齿数的乘积的圆。

实际在齿轮中并不存在,只是⼀个定义上的圆。

其直径和半径分别⽤d和r表⽰,值只和模数和齿数的乘积有关,模数为端⾯模数。

与变位系数⽆关。

标准齿轮中为槽宽和齿厚相等的那个圆(不考虑齿侧间隙)就为分度圆。

标准齿轮传动中和节圆重合。

但若是变位齿轮中,分度圆上齿槽和齿厚将不再相等。

若为变位齿轮传动中⾼变位齿轮传动分度圆仍和节圆重合。

但⾓变位的齿轮传动将分度圆和节圆分离。

6、压⼒⾓αrb=rcosα=1/2mzcosα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即齿廓的受⼒⽅向)与两节圆的公切线(即P点处的瞬时运动⽅向)所夹的锐⾓称为压⼒⾓,也称啮合⾓。

对单个齿轮即为齿形⾓。

标准齿轮的压⼒⾓⼀般为20”。

在某些场合也有采⽤α=14.5°、15°、22.50°及25°等情况。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模数齿轮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模数m m=p/n =d/z=da/(z+2)(d为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齿距P p= n m=t d/z齿数Z z=d/m=n d/p分度圆直径d d=mz=da-2m齿顶圆直径da da=m(z+2)=d+2m=p(z+2)/ n齿根圆直径df df=d-2.5m=m(z-2.5)=da-2h=da-4.5m齿顶咼ha ha=m=p/n齿根高hf hf=1.25m齿高h h=2.25m齿厚s s=p/2= n m/2中心距a a=(z1+z2)m/2=(d1+d2)/2跨测齿数k k=z/9+0.5公法线长度w w=m[2.9521(k-0.5)+0.014z]13-1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 40 mm ,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 = 20°处的半径r和曲率半径p的大小。

13-3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da = 106.40 mm ,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13-4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z i= 22、Z2= 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i= 240 mm ,大齿轮全齿高h=22.5 mm,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13-5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1= 19、Z2= 81,模数m= 5 mm,压力角= 20°若将其安装成a'= 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是多少?13-6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 = 21、Z2= 66,模数m = 3.5 mm ,压力角□= 20°正常齿。

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

13-7已知一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其齿顶圆直径d ai= 77.5 mm,齿数z1=29。

皮带轮节圆直径

皮带轮节圆直径

皮带轮节圆直径
皮带轮是用来传动动力的机械零件,通常由凸起的齿轮和圆环状的皮带组成。

在一对皮带轮之间,如果已知一方的周长和转速,可以通过计算另一方的直径来求解转速或周长等参数。

皮带轮的节圆直径指的是皮带轮凸起的齿轮上,齿槽的最大直径。

设皮带轮的节圆直径为d,皮带的长度为L,皮带轮的转速为n,皮带的线速度为V,则根据皮带轮的传动原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V = πd×n/60
L = π×(d1 + d2) / 2 + 2×√l² - ((d2 - d1) / 2)²
其中,d1和d2分别是两个皮带轮的直径,式中第一条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皮带的线速度,第二条公式可以用来根据已知参数计算皮带轮的直径或其他参数。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参数,使用这些公式进行一系列的代数运算,最终求解出所需要的参数值。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1.齿顶圆直径=(齿数+2)x模数2.分度圆直径=齿数x模数3.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 x模数4.比如M4 32齿齿顶圆直径= (32+2)x4=136mm分度圆直径= 32x4=128mm齿根圆直径= 136-4.5x4=1187M 12齿(12+2)x7=98mm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齿轮外圆直径/(齿数-2)齿轮模数是有国家标准的(GB1357-78)模数标准系列(优先选用):1、1.25、1.5、2、2.5、3、4、5、6、8、10、12、14、16、20、25、32、40、50模数标准系列(可以选用):1.75、2.25、2.75、3.5、4.5、5.5、7、9、14、18、22、28、36、45模数标准系列(尽可能不用):3.25、3.75、6.5、11、30上面数值以外为非标准齿轮,不要采用二、基本参数:模数m、压力角、蜗杆直径系数q、导程角、蜗杆头数、蜗轮齿数、齿顶高系数(取1)及顶隙系数(取0.2)。

其中,模数m和压力角是指蜗杆轴面的模数和压力角,亦即蜗轮端面的模数和压力角,且均为标准值;蜗杆直径系数q 为蜗杆分度圆直径与其模数m的比值。

三、蜗轮蜗杆正确啮合的条件1.中间平面内蜗杆与蜗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即蜗轮的端面模数等于蜗杆的轴面模数且为标准值;蜗轮的端面压力角应等于蜗杆的轴面压力角且为标准值,即==m ,==2.当蜗轮蜗杆的交错角为时,还需保证,而且蜗轮与蜗杆螺旋线旋向必须相同。

四、几何尺寸计算与圆柱齿轮基本相同,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是:1.蜗杆导程角()是蜗杆分度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蜗杆端面之间的夹角,与螺杆螺旋角的关系为,蜗轮的螺旋角,大则传动效率高,当小于啮合齿间当量摩擦角时,机构自锁。

2.引入蜗杆直径系数q是为了限制蜗轮滚刀的数目,使蜗杆分度圆直径进行了标准化m一定时,q大则大,蜗杆轴的刚度及强度相应增大;一定时,q小则导程角增大,传动效率相应提高。

皮带轮计算

皮带轮计算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皮带轮计算皮带轮的转速计算,打个比方电机的转速1440转,我想要变小为220转,应该怎么计算?要用多大的皮带轮才能改善转速呢?方法如下:1440*小皮带轮直径=220*大皮带轮直径。

解出这个方程式就可以了。

再啰嗦一下,你先要确定其中一个皮带轮直径的大小,才能算出另一个皮带轮大小。

也可以把皮带轮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6.5454~~后面循环的倍数,也就是你现在轮半径大小乘以这个数,最后约等于就行了。

皮带轮的转速计算,再打个比方,主皮带盘直径300mm,转速2000转,被皮带盘的转速是800转,求被皮带盘的直径,怎样换算呢?300乘以2000再除以800就是所求直径。

其实严格地说要换算成周长的,也就是先乘以3.14,再除以3.14,这里只是把它简化掉了,所得结果是正确的。

被动轮直径310毫米,转速要求为900转时,1460转速的电机上,皮带轮直径应为:? 310*900/1460=191毫米;皮带轮的线速度怎么计算皮带轮的直径怎么计算公式如下:?? ? 主动轮转速为:A? ? 主动轮直径为:a? ? 被动轮转速为:B? ? 被动轮直径为:ba/b*A=B? 百变不离其中?轮直径X3.14X电机转速X电机皮带轮直径/涡轮皮带轮直径/减速速度比=锯条速度轮直径X3.14X电机转速X电机皮带轮直径/锯条速度/减速速度比=涡轮皮带轮直径线速/(轮直径X3.14X电机转速/蜗轮皮带轮直径/减速机速比)=电机皮带轮直径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皮带轮计算公式

皮带轮计算公式

皮带轮计算公式
皮带轮转速计算公式:
设电机皮带轮(主动轮)直径、转速为d1、n1,从动轮直径、转速d2、n2,由机械传动原理可以得出皮带轮转速计算公式:d2/d1=n1/n2=i;即d2=d1*(n1/n2)。

现在我们假设电机转速为1440转每分钟,电机皮带轮直径是200,从动轮要求转速为760转每分钟,那么从动轮的直径要多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把数值带入公式得出:d2=200*(1440/760)≈378.9mm。

根据,直径与转速成反比,同时皮带传动可能的转速滑动损失。

实际从动轮的选择,可以这样来确认:需要从动轮转动的快一些,则从动轮直径可以比计算值整去小一些,可考虑从动轮直径取370mm,反之则可以取值大一些,如从动轮直径可取值为380mm。

皮带轮计算

皮带轮计算
皮带轮计算
皮带轮的转速计算,打个比方电机的转速1440转,我想要变小为220转,应该怎么计算要用多大的皮带轮才能改善转速呢
方法如下:
1440小皮带轮直径=220大皮带轮直径;解出这个方程式就可以了;再啰嗦一下,你先要确定其中一个皮带轮直径的大小,才能算出另一个皮带轮大小;也可以把皮带轮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6.5454~~后面循环的倍数,也就是你现在轮半径大小乘以这个数,最后约等于就行了;
线速/轮直径X3.14X电机转速/蜗轮皮带轮直径/减速机速比=电机皮带轮直径
3109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460=191毫米;
皮带轮的线速度怎么计算皮带轮的直径怎么计算
公式如下:
主动轮转速为:A
主动轮直径为:a
被动轮转速为:B
被动轮直径为:b
a/bA=B 百变不离其中
轮直径X3.14X电机转速X电机皮带轮直径/涡轮皮带轮直径/减速速度比=锯条速度
轮直径X3.14X电机转速X电机皮带轮直径/锯条速度/减速速度比=涡轮皮带轮直径
皮带轮的转速计算,再打个比方,主皮带盘直径300mm,转速2000转,被皮带盘的转速是800转,求被皮带盘的直径,怎样换算呢
300乘以2000再除以800就是所求直径;其实严格地说要换算成周长的,也就是先乘以3.14,再除以3.14,这里只是把它简化掉了,所得结果是正确的;
被动轮直径310毫米,转速要求为900转时,1460转速的电机上,皮带轮直径应为:

齿轮基本参数计算公式

齿轮基本参数计算公式

齿轮基本参数计算公式齿轮基本参数计算公式齿轮参数计算公式节圆柱上的螺旋角:基圆柱上的螺旋角:齿厚中心车角:销子直径:中心距离增加系数:一、标准正齿轮的计算(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标准2.工齿齿形直齿3.模数m4.压力角5.齿数6.有效齿深7.全齿深8.齿顶隙9.基础节圆直径10.外径11.齿底直径12.基础圆直径13.周节14.法线节距15.圆弧齿厚16.弦齿厚17.齿轮油标尺齿高18.跨齿数19.跨齿厚20.销子直径21.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奇数齿)其中, 22.齿隙? 二、移位正齿轮计算公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形转位2.工具齿形直齿3.模数4.压力角5.齿数6.有效齿深7.全齿深或8.齿隙9.转位系数10.中心距离11.基准节圆直径12.啮合压力角13.啮合节圆直径14.外径15.齿顶圆直径16.基圆直径17.周节18.法线节距19.圆弧齿厚20.弦齿厚21.齿轮游标尺齿高22.跨齿数23.跨齿厚24.梢子直径25.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奇数齿)三、标准螺旋齿的计算公式(齿直角方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形标准2.齿形基准断面齿直角3.工具齿形螺旋齿4.模数5.压力角6.齿数7.螺旋角方向(左或右)8.有效齿深9.全齿深10.正面压力角11.中心距离12.基准节圆直径13.外径14.齿底圆直径15.基圆直径16.基圆上的螺旋角17.导程18.周节(齿直角)19.法线节距(齿直角)20.圆弧齿厚(齿直角)21.相当正齿轮齿数22.弦齿厚23.齿轮游标尺齿深24.跨齿数25.跨齿厚26.梢子直径其中,27.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奇数齿)28.齿隙四、移位螺旋齿的计算公式(齿直角方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形移位2.齿形基准断面齿直角3.工具齿形螺旋齿4.模数(齿直角)5.压力角(齿直角)6.齿数7.螺旋方向8.有效齿深9.全齿深10.移位系数11.中心距离12.正面模数13.正面压力角14.相当正齿轮齿数15.齿直角啮齿压力角16.基准节圆直径17.外径18.啮齿节圆直径19.基圆直径20.基础圆柱上的螺旋角21.圆弧齿厚22.弦齿厚23.齿轮游标尺齿高24.跨齿数25.跨齿厚26.销子直径27.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注:齿隙f=m 1.25以下0.025-0.075 m 1.25-2.5 0.05-0.10。

改小皮带轮计算公式

改小皮带轮计算公式

改小皮带轮计算公式皮带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用于传递动力和转动运动。

在工程设计中,选择合适大小的皮带轮对于传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

而计算皮带轮的大小则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一般来说,皮带轮的大小取决于传动比、转速和功率等因素。

在进行皮带轮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的参数:1. 传动比,传动比是指两个相邻皮带轮的直径比值,通常用来确定两轮之间的速度比。

传动比的选择会影响到传动系统的输出转速和扭矩。

2. 转速,转速是指皮带轮的转动速度,通常以每分钟转数(RPM)来表示。

在计算皮带轮大小时,需要考虑输入和输出轮的转速,以确定合适的传动比和轮径。

3. 功率,功率是指传动系统所需的动力大小,通常以千瓦(kW)或马力(HP)来表示。

选择合适大小的皮带轮需要考虑传递的功率大小,以确保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皮带轮计算时,可以使用以下的公式来确定合适的轮径:D = (P × 1000) / (π× N)。

其中,D为皮带轮的直径(单位,毫米),P为传动功率(单位,千瓦),N为皮带轮的转速(单位,每分钟转数),π为圆周率(约3.14)。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通过已知的功率和转速来计算出所需的皮带轮直径。

例如,如果传动功率为10kW,转速为1000RPM,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D = (10 × 1000) / (3.14 × 1000) = 3184.71mm。

这样就可以确定所需的皮带轮直径为3184.71mm。

当然,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情况,比如轮径的标准尺寸、轮带的选择等因素。

除了上述的公式外,还可以根据传动比和输入输出轮的直径来计算皮带轮的大小。

传动比的确定可以根据所需的速度比来选择,然后通过输入输出轮的直径来确定所需的皮带轮直径。

总的来说,皮带轮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通常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经验来确定最合适的皮带轮大小,以确保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皮带轮常用尺寸

皮带轮常用尺寸

三角带的型号和角度国家标准规定了三角皮带的型号有O、A、B、C、D、E、F七种型号,相应的皮带轮轮槽角度有三种34°、36°、38°,同时规定了每种型号三角带对应每种轮槽角度的小皮带轮的最小直径,但大皮带轮未作规定。

皮带轮的槽角分34度、36度、38度,具体的选择要根据带轮的槽型和基准直径选择;皮带轮的槽角跟皮带轮的直径有关系,不同型号的皮带轮的槽角在不同直径范围下的推荐皮带轮槽角度数如下:O型皮带轮在带轮直径范围在50mm~71mm时为34度;在71mm~90mm时为36度, >90mm时为38度; A型皮带轮在带轮直径范围在71mm~100mm时为34度,100mm~125mm时为36度;>125mm时为38度; B型皮带轮在带轮直径范围在 125mm~160mm时为34度;160mm~200mm 时为36度,>200mm时为38度; C型皮带轮在带轮直径范围在200mm~250mm 时为34度,250mm~315mm时为36度,>315mm时为38度;D型皮带轮在带轮直径范围在 355mm~450mm时为36度,>450mm时为38度;E型 500mm~630mm时为36度,>630mm时为38度。

三角带的型号有:普通型O A B C D E 3V 5V 8V,普通加强型AX BX CX DX EX 3VX 5VX 8VX,窄V带SPZ SPA SPB SPC,强力窄V带XPA XPB XPC;三角带的每一个型号规定了三角带的断面尺寸,A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13mm、厚度为8mm;B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17MM,厚度为10.5MM;C 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22MM,厚度为13.5MM;D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21.5MM,厚度为19MM;E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38MM,厚度为25.5MM。

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公式

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公式

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公式87一基本参数表示;α齿顶圆:轮齿齿顶所对应的圆称为齿顶圆,其直径用d齿根圆:齿轮的齿槽底部所对应的圆称为齿根圆,直径用df表示。

齿厚:任意直径dk的圆周上,轮齿两侧齿廓间的弧长称为该圆上的齿厚,用sk表示;齿槽宽:任意直径dk的圆周上,齿槽两侧齿廓间的弧长称为该圆上的齿槽宽,用ek表示;齿距:相邻两齿同侧齿廓间的弧长称为该圆上的齿距,用表示。

设z为齿数,则根据齿距定义可,故。

齿轮不同直径的圆周上,比值不同,而且其中还包含无理数;πk也是不等的。

α又由渐开线特性可知,在不同直径的圆周上,齿廓各点的压力角分度圆:为了便于设计、制造及互换,我们把齿轮某一圆周上的比值规定为标准值(整数或较完整的有理数),并使该圆上的压力角也为标准值,这个圆称为分度圆,其直径以d表示。

表示,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压力角为20°α压力角:分度圆上的压力角简称为压力角,以模数:分度圆上的齿距p对π的比值称为模数,用m表示,单位为mm,即。

模数是齿轮的主要参数之一,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都与模数成正比,m越大,则p越大,轮齿就越大,轮齿的抗弯能力就越强,所以模数m又是轮齿抗弯能力的标志。

顶隙:顶隙c=c*m是指一对齿轮啮合时,一个齿轮的齿顶圆到另一个齿轮的齿根圆的径向距离。

顶隙有利于润滑油的流动。

表示;α齿顶高:轮齿上介于齿顶圆和分度之间的部分称为齿顶,其径向高度称为齿顶高,用h齿根高:轮齿上介于齿根圆和分度之间的部分称为齿根,其径向高度称为齿根高,用hf 表示标准齿轮:标准齿轮:分度圆上齿厚与齿槽宽相等,且齿顶高和齿根高为标准值的齿轮为标准齿轮。

因此,对于标准齿轮有模数和齿数是齿轮最主要的参数。

在齿数不变的情况下,模数越大则轮齿越大,抗折断的能力越强,当然齿轮轮坯也越大,空间尺寸越大;模数不变的情况下,齿数越大则渐开线越平缓,齿顶圆齿厚、齿根圆齿厚相应地越厚;齿轮计算公式节圆柱上的螺旋角:L d /tan 00?=πβ 基圆柱上的螺旋角:n g αββcos sin sin 0?= 齿厚中心车角:Z θ/90?=销子直径:m 728.1dp ?=中心距离增加系数:)1cos /(cos )2/)((y b 021-?+=ααZ Z标准正齿轮的计算(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标准 2.工齿齿形直齿 3.模数 m4.压力角c αα=05.齿数 21,Z Z6.有效齿深 m 2h e ?=7.全齿深 c m h +=28.齿顶隙 m 35.0,m 25.0,m 2.0c = 9.基础节圆直径 m d 0?=Z 10.外径 m )2(d k ?+=Z11.齿底直径 c 2m )2(d r ?-?-=Z 12.基础圆直径 0g cos m d αZ ??=13.周节m t 0?=π 14.法线节距0e cos m t απ??= 15.圆弧齿厚2/m S 0?=π16.弦齿厚)2sin(m S 1j Z πZ = 17.齿轮油标尺齿高 m m h j +Z-??Z =)2cos1()2/(π18.跨齿数5.0)180/(0m ??=Z αZ19.跨齿厚 ])5.0([cos 0o m inva m m S Z ?-?Z ??=πα20.销子直径 m 728.1d ?=21.圆柱测量尺寸d m d m +?Z =)cos /cos (0φα (偶数齿)d )]90(cos)cos /cos m [(d 0m +?=ZφαZ (奇数齿)其中, 00)2cos (1απαφinv m d inv +-?Z 22.齿隙f ?移位正齿轮计算公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形转位2.工具齿形直齿 3.模数 m4.压力角c αα=05.齿数 Z6.有效齿深 m 2h e ?=7.全齿深 c m )]x x (y 2[h 21+??-+= 或 c m 2h +?= 8.齿隙c 9.转位系数 x10.中心距离m y x ?+=αα11.基准节圆直径m d 0?=Z12.啮合压力角021210b inv )x x (tan 2inv αZ Z αα+++?=13.啮合节圆直径)(x 2d 211b Z Z Z α+??=14.外径 m )x y (2m )2(d 21k ?-?+?+=Z 15.齿顶圆直径 h 2d d 1k r ?-= 16.基圆直径0cos t g m d α??Z =17.周节m t 0?=π 18.法线节距00cos m t απ??=19.圆弧齿厚010tan m x 22mS απ=20.弦齿厚)tan x 2x 2sin(m S 1111j Z απZ ??+=21.齿轮游标尺齿高2d d )]tan x 22cos(1[2mh 110k 10111j -+??+?-??=Z αZ πZ 22.跨齿数 5.0180x 1b m 1+?=αZ23.跨齿厚 01m sin m x 2)(S 1α+=标准齿轮的齿厚24.梢子直径m 728.1d 1?=25.圆柱测量尺寸11cos cos 1d m d m +??Z =φα (偶数齿)1110)90cos(cos cos 1d m d m +Z ?Z =φα (奇数齿)1010101i 1tan x 2)inv 2(cos m d inv Z ααZ παZ Φ??+-?-??=标准螺旋齿的计算公式(齿直角方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 齿轮齿形标准2. 齿形基准断面齿直角3. 工具齿形螺旋齿4. 模数 n c m m =5. 压力角n 0c ααα==6. 齿数 1Z7. 螺旋角方向0β(左或右)8. 有效齿深 n e m 2h ?= 9.全齿深c m 2h n +?=10. 正面压力角n1s cos m tan βZ α?=11. 中心距离n21cos 2m )(βZ Z α??+=12. 基准节圆直径n10cos m d βZ ?=13. 外径 n 01k m 2d d ?+= 14. 齿底圆直径)c m (2d d n 01r ++=15. 基圆直径gnn 1g cos cos m d 1βαZ ??=16. 基圆上的螺旋角n 0g cos sin sin αββ?=17. 导程1001cot d L 1βπ??= 18. 周节(齿直角)n n 0m t ?=π19. 法线节距(齿直角)n n en cos m t απ??= 20. 圆弧齿厚(齿直角) 2m S nn 0?=π21. 相当正齿轮齿数101cos βZ Z =22. 弦齿厚)2sin(m S 1v n 1v j 1Z πZ =23. 齿轮游标尺齿深n 1v n1v 1j m )2cos1(2m h +?-??=Z πZ24. 跨齿数 5.01801v n m 1+?=Z αZ25. 跨齿厚]inv )5.0m ([cos m S s 11n n m 1αZ Z πα?+-=26. 梢子直径)2(cos 1111n v n v n inv inv m d απφα-Z ?+Z ?=其中,)(2tan 11Rad inv n v n απαφ-Z ?+=27. 圆柱测量尺寸11cos cos 1d m d m +??Z =φα (偶数齿)1110)90cos(cos cos 1d m d m +Z ?Z =φα (奇数齿)10101011tan 2)2(cos Z ??+-Z ?-??Z =ααπαφx inv m d inv i28. 齿隙f移位螺旋齿的计算公式(齿直角方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 齿轮齿形移位2. 齿形基准断面齿直角3. 工具齿形螺旋齿4. 模数(齿直角)n c m m =5. 压力角(齿直角) 0a a a c n -=6. 齿数 1Z7. 螺旋方向0β8. 有效齿深 n e m h 2=9. 全齿深 c m h n +=2 10. 移位系数 1n x11. 中心距离n x ym a a +=12. 正面模数0cos βns m m =13. 正面压力角0cos tan βans m =14. 相当正齿轮齿数311β?s z z v =15. 齿直角啮齿压力角 an v v n n an n a inv z z x x b inv +++=2121tan 216. 基准节圆直径11cos βno m z d =17. 外径n n n nk m x m m z d 101122cos ++=β18. 啮齿节圆直径)(22111z z z a d x b +=19. 基圆直径gn g a m z d βcos cos 11?=20. 基础圆柱上的螺旋角 no g a cos sin sin ββ=21. 圆弧齿厚n n n on m a x s ??+=)tan 22(1π22. 弦齿厚)tan 22sin(11111v on v n v j z a x z m z s ?+=π23. 齿轮游标尺齿高2)}tan 22cos(1{21111111o k v o n v n v d d z a x z m z hj -+?+-?=π24. 跨齿数 5.018011+=v n m z ab z25. 跨齿厚111sin 2n n n m a m x s ??+=)(标准螺旋齿轮的齿厚 26. 销子直径近似值=1d27. 圆柱测量尺寸/111cos cos d a m z d ss m +?=φ(偶数齿)/1111190cos cos cos d z a m z d s s m +?= φ111111tan 2)2(cos z a x inva z a m z d in n n s n n ?+--= 'πφ注:齿隙f=m 1.25以下 0.025-0.075m 1.25-2.5 0.05-0.10))*25.2((tan 2)2(cos 22111111m r r L z a x inva z a m z d in n n s n n ---?+--= 'πφ。

皮带轮长度计算

皮带轮长度计算

皮带轮长度计算皮带轮长度计算是在机械设计和传动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皮带轮长度是指皮带围绕在两个皮带轮上的长度,它的计算涉及到皮带的长度、轮边直径以及皮带的拉紧方式等因素。

要计算皮带轮长度,我们需要知道皮带的长度。

皮带的长度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皮带长度(L)= (π/2)×((D1+D2)/2 + 2C)+ ((D1-D2)^2 /(4C)+ C^2)^0.5其中,π为圆周率,D1和D2分别为两个皮带轮的直径,C为两个皮带轮中心距离的一半。

我们需要考虑皮带的拉紧方式对皮带长度的影响。

常见的皮带拉紧方式有三种:固定轴距、固定中心距和固定皮带长度。

在固定轴距的情况下,皮带长度计算公式为:皮带长度(L)= (π/2)×(D1+D2)/2 + 2C在固定中心距的情况下,皮带长度计算公式为:皮带长度(L)= (π/2)×(D1+D2)/2 + 2C + ((D1-D2)^2 /(4C)+ C^2)^0.5在固定皮带长度的情况下,皮带长度计算公式为:皮带长度(L)= (π/2)×(D1+D2)/2 + 2C - ((D1-D2)^2 /(4C)+ C^2)^0.5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如果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皮带的弯曲半径、拉紧装置的弹性等,还可以采用近似计算或者通过专业软件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皮带轮长度的计算对于正确选择和设计传动系统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皮带轮长度不仅可以确保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提高传动效率和延长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皮带轮长度的计算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运用相应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只有在准确计算皮带轮长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合理的传动设计和选型,从而满足机械传动的要求。

齿轮计算公式

齿轮计算公式

由齿轮各部分名称的定义可以得到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如(外齿轮):分度圆直径d=mz基圆直径db=dcosα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详见付表圆柱齿轮根据轮齿的方向,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人字齿圆柱齿轮。

这里主要介绍直齿圆柱齿轮。

图2 齿轮工作图在投影为非圆的外形视图中,齿根线与齿顶线在啮合区内均不画出,而节线用粗实线表示。

图3圆柱齿轮的画法a)直齿(外形视图) b)直齿(全剖) c)斜齿(半剖) d)人字齿(局部剖)(1)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图4a为互相啮合的两齿轮的一部分;图4b为单个齿轮的投影图。

l)节圆直径d’、分度圆直径 d——连心线 O1O2上两相切的圆称为节圆。

对单个齿轮而言,作为设计、制造齿轮时进行各部分尺寸计算的基准圆,也是分齿的圆,称为分度圆。

标准齿轮d=d’。

图4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a)啮合图b)单个齿轮图2)齿顶圆直径da—通过轮齿顶部的圆,称为齿顶圆。

3)齿根圆直径df—通过齿槽根部的圆,称为齿根圆。

4)齿顶高ha 齿根高hf齿高h—齿顶圆与分度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顶高;分度圆与齿根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根高;齿顶圆与齿根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高。

其尺寸关系为:h=ha +hf5)齿厚s、槽宽e、齿距p——每个轮齿在分度圆上的弧长称为齿厚;每个齿槽在分度圆上的孤长称为槽宽;相邻两齿廓对应点间在分度圆上的弧长称为齿距。

两啮合齿轮的齿距必须相等。

齿距p、齿厚S、槽宽e间的尺寸关系为:p=s+e,标准齿轮的s=e。

6)模数——若以Z表示齿轮的齿数,则:分度圆周长=πd=zp,即d=zp/π。

令p/π=m,则d=mz式中。

称为模数。

因为两齿轮的齿距p必须相等,所以它们的模数也相等。

为了齿轮设计与加工的方便,模数的数值已标准化。

如表1所列。

模数越大,轮齿的高度、厚度也越大,承受的载荷也越大,在相同条件下,模数越大,齿轮也越大。

表1 标准模数(GB1357—78)注:选用模数时应选用第一系列:其次选用第二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