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十大成果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要求,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十三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1比2015年提高了约2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继续大幅下降,单位GDP用水量累计降低28%。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6%。
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50%;废纸利用量约5490万吨;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替代62%品位铁精矿约4.1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5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为325万吨、740 1.主要资源产出率(元/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不变价)÷主要资源实物消费量(亿吨)。
主要资源包括: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钢铁资源、有色金属资源(铜、铝、铅、锌、镍)、非金属资源(石灰石、磷、硫)、生物质资源(木材、谷物)。
—1—万吨、240万吨。
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一方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路径。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系统部署新一轮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加速循环经济发展布局,应对全球资源环境新挑战。
另一方面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叠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受到非经济因素严重冲击,国际资源供应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对我国资源安全造成重大挑战。
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能源、水资源等日益紧缺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在资源短缺的今天,资源循环利用成为人们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分析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困境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资源循环利用是指通过再生或重新利用废弃资源来生产新的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省原材料的用量。
当前,我国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面临着一些困境。
1、成果我国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环保产业快速增长我国环保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快速发展,主要包括污染治理、清洁能源、再生资源等领域。
其中,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年增长率超过20%。
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进展顺利目前,在我国一些城市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例如,上海市推行的“四分类”已经成效显著,分类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也都推出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③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再生资源利用的政策。
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建立以资源勒索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经济格局。
2、困境我国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境:①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再生资源利用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浪费和资源的过度使用问题。
②技术不够成熟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相对较为落后,特别是在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深度利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攻关;此外,在一些高技术产品领域,我国依然依赖进口。
③存在利益矛盾不同产业之间的利益,以及废旧物资的收集、运输、加工等产业链中的利益关系,也将成为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的阻力,需要更好地协调。
二、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升级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再生资源利用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十大生态产业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十大生态产业进展情况汇报材料十大生态产业进展情况汇报材料生态产业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和资源利用为导向,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十大生态产业进展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领域的发展现状。
一、太阳能产业太阳能产业作为清洁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太阳能技术不断创新,光伏电池和太阳能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太阳能电站在各地建设如火如荼。
太阳能产品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家用光伏发电系统到大型商业光伏电站,都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二、风能产业风能产业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风能发电已成为一种成熟、可靠的清洁能源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不断创新,风电场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风能发电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电力来源之一。
风能产业也在不断探索海上风电和浮式风机等新技术,以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三、生物质能产业生物质能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生物质质能产业涉及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气体等多个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生物质质能产业的技术不断创新,生物质燃料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气体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生物质能产业也在不断拓展原料来源和利用方式,以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有机农业产业有机农业产业作为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
有机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有机农业标准和认证体系愈发完善,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有机农业产业也在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_企业经济工作总结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_企业经济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担任循环经济管理工作的职责,在处理和推动企业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以下是我在这一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的总结。
我通过与不同部门的合作,制定了一系列循环经济管理政策和指导方针。
这些政策和指导方针旨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
通过这些政策的执行,我成功地促进了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我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实施。
我鼓励供应商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回收材料,以减少产品的环境影响。
我还与合作伙伴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改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实现更有效的资源利用。
我还与相关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参与制定和修订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我积极参与了各种研讨会和会议,分享和交流循环经济相关的经验和实践。
通过这一合作,我成功地将企业的循环经济经验与行业标准和国家政策相结合,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还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高。
我组织了一系列培训和工作坊,培训员工有关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我还推行了一系列员工参与循环经济的倡议,鼓励员工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并积极参与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
通过我的努力和辛勤工作,循环经济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可持续经营成果汇报

2024年可持续经营成果汇报尊敬的各位股东:2024年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可持续经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此,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在2024年可持续经营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一、环境保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我们一直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在2024年度中,我们为环境保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1. 减少碳排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碳排放量。
其中包括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且,在办公环境中推广使用低碳设备和节能技术。
经过这些努力,我们成功地降低了碳排放量10%。
2. 推动循环经济:我们积极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
通过优化生产过程,我们成功地减少了废物产生的数量,并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同时,我们还鼓励员工参与废品回收和再利用的活动,提高了废品再生利用率。
3. 自然资源保护:我们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致力于降低对有限资源的消耗。
在2024年度,我们对原材料的使用量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和控制,并使用可再生材料替代传统材料。
此外,我们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要求其符合环保标准,并与其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采购。
二、社会责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1.员工福利:我们关注员工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我们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计划,帮助员工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我们还重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
2.教育支持:我们积极参与教育领域的公益事业。
在2024年度,我们向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了教育设施和学习资源,并提供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继续深造。
3.公益慈善:我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和福祉。
在2024年度,我们向慈善组织捐款,支援儿童福利、环境保护、健康医疗等公益项目。
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总结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和任务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全球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推进工业发展的循环化、低碳化、绿色化,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和任务:1. 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并实现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3. 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循环经济监测体系,提升循环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4. 加强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协同推进、创新应对,取得了以下成果:1. 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经过多方协调,成功落地了5个示范项目,其中中心城区处理生活垃圾的项目已经达到了处理率达到92%;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一批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3. 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制定并实施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建设了循环经济监测体系,提升了政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4. 加强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展览、讲座、媒体宣传等方式,增强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难点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技术难点:生活垃圾、工业固废等资源化处理技术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专业对接和技术支持;2. 协同推进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合作,但涉及利益关系和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推动难度较大;3. 投入不足:循环经济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但资金来源不足,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4. 公众意识不足: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相对较低,制约了循环经济发展。
四、工作质量和压力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
市循环经济情况总结汇报

市循环经济情况总结汇报一、引言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循环经济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种以资源最大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本次汇报将对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二、市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况1. 循环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市循环经济发展始于20xx年,当时市政府明确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与路径,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投入、推广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等。
随后,政府积极推动政策的实施,并成立了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来组织推动相关工作。
2.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市循环经济主要涉及的产业包括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等。
目前,市循环经济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再生能源设施得到了积极推广,绿色建筑项目也逐渐增多。
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也为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亮点与成果1. 资源回收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市循环经济在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目前,市废弃物处理企业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废弃物回收体系,各类废弃物的回收率明显提高。
同时,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市政府积极推广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提高了资源的再利用率。
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 再生能源利用逐步推广市循环经济在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市政府鼓励企业投资建设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项目,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到目前为止,市内已建成了一系列的再生能源设施,如风力发电站、太阳能光伏电站等。
这些再生能源设施不仅为市的电力供应提供了新的来源,同时也显著减少了传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3. 绿色建筑项目不断增加在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市政府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就、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就、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冯夏宗吴秋璟包丽华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12期[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
我国一直在进行循环经济的探索,并在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由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较晚,在理论与实践上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发展循环经济任重道远。
文章论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中国成就;问题与对策[作者简介]冯夏宗,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产业经济学;吴秋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政与税收;包丽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复杂网络,江苏南京,210093[中图分类号] F2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6)12-0001-03我国正处在工业社会发展前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和能源的短缺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面对严峻的形势,发展循环经济,将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方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合循环增长方式,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在我国日益深入人心,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循环经济的建设高潮,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但也应看到,我国在建设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仍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仍然任重道远。
一、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一) 高度重视循环经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和讨论,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国家环保总局自1990年开始推动循环经济,研究和借鉴国际上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经验和做法,积极试点,稳步推广。
近年来,各地都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区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和模式。
2024年供销社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2024年供销社循环经济工作总结____年供销社循环经济工作总结一、引言随着全球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作为供销社,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循环经济政策的号召,努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____年,我们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现将工作进行总结。
二、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1.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团队,负责制定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2. 进行资源评估和溯源研究,明确本地区可利用的资源和循环经济潜力。
3. 制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三、强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1. 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2. 在农业领域,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3. 在制造业领域,推动企业加强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促进产业链的闭环化。
四、推动循环经济政策落地1. 协调相关部门,推动循环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确保政策落地。
2.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3. 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五、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1.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效率。
3. 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基地,培育循环经济的新兴产业。
六、加强循环经济监管和评估1. 加强对循环经济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和环境保护。
2. 建立循环经济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循环经济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方向和政策。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 加强与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循环经济经验和做法。
2. 参与国际循环经济交流会议,分享供销社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经验和成果。
3. 开展对外交流,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促进循环经济的国际合作。
八、结语____年,供销社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循环经济是指将资源的使用、消耗、废弃物的产生、处理与再利用相融合,从而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发展是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我国循环经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对策两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整体上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成就,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2019年,“十三五”全国节能减排工作总体目标顺利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18.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也有所增加。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循环经济仍然存在不少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还不健全。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主要由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服务体系以及循环经济支撑体系三大部分组成,但我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还较为薄弱,缺乏全产业链的协同机制。
循环经济服务体系也不完善,服务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对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技术还有待提升。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废弃物处理和再生利用领域。
我国在一些领域技术仍然不够成熟,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和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3.政策支持体系亟待完善。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政策支持能更好地带动企业增加投入和研发。
当前我国对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也需要加强。
二、循环经济发展对策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1.政策支持。
国家应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污染的最小化。
同时,应加强对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开展指导,加快循环经济产业领域的发展。
2.加强技术创新。
我国应大力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特别是开发节能、环保、低碳、高效、环保等新型产品和装备。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经济大省,一直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湖北省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为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的情况。
首先,湖北省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省内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投入,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目前,湖北省已建成了一批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同时,湖北省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为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湖北省在循环经济政策法规方面不断完善。
省内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资源节约和再生资源利用等。
此外,湖北省还加强了对循环经济领域的法规法规制度建设,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为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次,湖北省在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省内各级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相关的科技研究和技术攻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湖北省循环经济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还为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同时,湖北省还加大了对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湖北省在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省内各级政府和媒体加大了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市民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理念在全社会的深入推广。
同时,湖北省还加强了对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了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为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湖北省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未来,湖北省将继续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成效及修订建议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成效及修订建议《循环经济促进法》是中国政府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自2008年颁布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修订建议。
需要肯定的是,《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法规定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循环经济促进中的职责和义务。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再制造等活动,并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各类循环经济企业和产业园区不断涌现,循环经济产值逐年增长。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法律的执行效果有待提升。
在一些地方,由于执行力度不够,一些企业仍未能充分履行循环经济的责任,没有有效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再利用。
法律的制度设计还有待完善。
目前,对于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分类不够明确,相应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
法律对于违反循环经济规则的制裁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对于法律的约束力不够敬畏。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修订建议。
应加强执行力度,加大对于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鼓励和激励那些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
应完善循环经济的分类与界定,明确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企业的法律责任和权益,同时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指导。
应加强对于循环经济企业的监管与引导,建立健全的循环经济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还应加大对于循环经济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财税和金融支持,鼓励京津冀等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要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和参与度,促进整个社会对于循环经济的认知和理解。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成效是可观的,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加强执行力度、完善制度设计、加大扶持力度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向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
60个循环经济案例

60个循环经济案例一、引言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循环经济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废物产生、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精选了60个循环经济案例,旨在总结经验、推广成功模式,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二、循环经济案例分类本文所选案例涵盖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领域,具体如下:1.工业领域(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技术手段,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2)产品生命周期延长:通过设计、生产、回收等环节,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少废弃物产生。
2.农业领域(1)农业废弃物处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低碳农业技术:推广低碳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服务业领域(1)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融入绿色理念,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低碳旅游: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三、成功案例分析本文选取了六个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分别来自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领域,具体如下:1.工业领域典型案例(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某化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转化为新型材料,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2)产品生命周期延长: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采用可拆卸、可回收的设计理念,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降低废弃物产生。
2.农业领域典型案例(1)农业废弃物处理:某农业企业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资源利用率。
(2)低碳农业技术:某农业合作社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低碳农业生产。
3.服务业领域典型案例(1)绿色建筑:某城市综合体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实现了节能、减排、舒适等多重目标。
(2)低碳旅游:某景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循环经济在我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浅析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国外经验借鉴

浅析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国外经验借鉴引言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恶化,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要议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浅析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借鉴国外经验,以期为我国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
循环经济的定义与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旨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产业链的最小化环境影响。
循环经济通过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管理,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循环经济的落地。
比如,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循环经济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此外,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循环经济领域的监管和管理。
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产业迅猛发展。
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都在积极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工作,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经济转型。
同时,我国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在循环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我国,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比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等都在不断取得突破。
这些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持续改善尽管我国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资源利用效率仍有待提高,一些地区的废弃物处理能力不足,环境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产业协同合作,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国外经验借鉴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者,许多国家在循环经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我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借鉴:政策体系建设国外一些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将循环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管理和监督。
2024年市循环经济情况总结汇报

2024年市循环经济情况总结汇报____年市循环经济情况总结汇报:引言: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XX公司循环经济项目部的负责人,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汇报____年市循环经济的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 市循环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也对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接下来, 我将从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市循环经济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政策推动:1.政府推动力度加大: ____年市政府继续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循环经济建设。
2.法规制度完善:市政府针对循环经济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包括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循环农业、加强产品再制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3.资金支持政策:政府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的研发、推广和示范应用。
二、产业发展: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市政府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建立了一批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的示范项目。
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 废弃物的回收率大大提高, 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2.循环农业发展:市政府推广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鼓励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农田面积利用率和农产品资源化利用率均有显著提高,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产品再制造:市政府支持企业开展产品再制造,通过对废旧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将其重新投入市场。
这不仅减少了废旧产品对环境的压力,还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环境保护:1.节能减排:市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各行各业的节能减排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资源的细化利用和工艺技术的改进,企业的能源消耗量明显降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2.生态环境保护:市政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的投入。
生态公益林的面积不断扩大,湿地保护和水源涵养等工作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2024年供销社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2024年供销社循环经济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是供销社循环经济工作的关键一年。
在国家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吁下,供销社积极响应号召,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绩。
二、成果展示1. 提升意识,加强宣传本年度,供销社加大了循环经济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宣传展示、媒体宣传、网络推广等,向社会传递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关键技术,并宣传供销社在循环经济方面的优势和成果。
在提升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度和支持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 制定政策,加强指导供销社制定了一系列循环经济政策,包括奖励政策、扶持政策、规范政策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供销社还建立了循环经济技术指导团队,为企业提供循环经济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支持,确保循环经济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
3. 销售渠道拓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为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供销社在本年度持续拓展销售渠道,加大回收资源的收集和销售力度。
与此同时,供销社还积极引入了循环经济相关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促进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4. 加强合作,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完善为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供销社加强了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完善。
在本年度,供销社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循环经济项目。
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供销社与企业共同推动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存在问题1. 循环经济意识仍有提升空间尽管供销社在循环经济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理念仍未完全融入到社会各界的意识中,观念转变仍有一定难度。
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2.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还需加强目前循环经济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
供销社需要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2002-2012年生态文明形成期的成果

2002-2012年生态文明形成期的成果1、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24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倍。
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保护天然林9500多万公顷,减少森林资源消耗4.26亿立方米。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600多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900多万公顷。
全国沙化面积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约3436平方公里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约1283平方公里,总体上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国家林业局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0.36%。
森林面积达到19545万公顷,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61%;森林蓄积量达到137亿立方米,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34%。
近20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了持续增长,人工林面积达6169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人工林面积的38%。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城市环境质量、农村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局部地区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2、生态经济初具规模生态文明主张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增长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和服务使用寿命、废物再生资源化等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经济初具规模,具体表现在:首先,我国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大大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这些年,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我们已经步入世界前列。
实现了水电装机、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规模、核电在建规模、风电装机的增速四个全球第一。
其次,树立了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把循环经济作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导模式。
中国循环经济的案例

中国循环经济的案例中国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条闭合、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下面列举了10个中国循环经济的案例,以展示中国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成果和实践。
一、循环农业:中国通过农田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例如,废弃农作物秸秆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生产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
二、循环水资源利用:中国在水资源领域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公共绿化和冲洗马路,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三、循环能源利用:中国在能源领域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
例如,通过废弃物的焚烧发电,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四、循环材料利用:中国在材料利用领域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
例如,废旧钢铁、废弃塑料等材料经过处理后,可以再次利用于生产新的钢铁和塑料制品,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
五、循环交通运输:中国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
例如,推广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减少对传统燃油的依赖,降低排放物的产生。
六、循环建筑设计:中国在建筑领域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
例如,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计,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建筑能效。
七、循环电子废弃物处理:中国在电子废弃物处理领域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
例如,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拆解和资源回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八、循环纺织品行业:中国在纺织品行业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
例如,通过纺织品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生产再生纤维,减少对棉花等原材料的需求。
九、循环化工产业:中国在化工产业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
例如,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生产新的化工产品,减少对石油等原材料的需求。
十、循环金属资源利用:中国在金属资源利用领域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
例如,通过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矿石的开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实践,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减排,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市循环经济情况总结汇报

市循环经济情况总结汇报一、总体情况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市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循环经济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源循环利用我市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制造。
通过加强废弃物分类管理,提高废弃物回收率,有效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我市大力发展废旧物资再利用产业,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如废旧电池再生利用、废旧金属再加工利用等项目的发展,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能源的循环利用我市注重能源的循环利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通过开展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我市加大了清洁能源的应用力度,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同时,我市积极推动回收再利用能源的开发,如废弃物气化利用、生物质能利用等项目的推进,进一步促进了能源的循环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四、产业链的循环发展我市注重产业链的循环发展,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循环利用。
通过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我市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如钢铁企业与再生资源企业的合作,实现废旧钢铁的回收再利用,促进了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政策支持与创新模式我市积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创新循环经济模式,如循环农业、循环制造等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政策支持和创新模式的推动,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
其次,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和循环利用机制。
最后,还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培养力度,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益。
2024年供销社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2024年供销社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2024年,供销社在循环经济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绩。
在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下,供销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循环经济相关工作的推进力度,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 加强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供销社建立了完善的废弃物回收体系,通过推动居民和企业参与废弃物分类,提高了回收利用率。
同时,在废弃物回收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开发出了多项废弃物再利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2. 发展绿色供应链:供销社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动供应链的绿色化,引导生产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和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通过全链路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产品从生产到销售都符合绿色环保标准。
3. 推动循环经济模式转型:供销社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倡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再利用,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扶持和推广绿色和循环经济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4. 强化政策支持和宣传教育:供销社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推动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同时,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在2024年的供销社循环经济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废弃物回收体系的不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难度较大等。
因此,供销社将继续努力,加大循环经济相关工作的力度,推动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十大成果
2015-10-31 16:08
在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召开之际,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赵家荣撰文“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十大成果”,全文如下: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赵家荣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我国从国家层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经历了“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发展时期,整整十个年头。
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
成效,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循环经济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将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把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坚持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二、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2008年8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确立了循环
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并作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这是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后出台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领域建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先后发布了两批实施目录,共14种产品。
有关部门还先后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修订了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一些地方发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初步形成了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构成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三、循环经济规划引领作用增强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这是我国循环经济领域第一个国家级的专项规划,明确了“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之前,国务院还先后批复了甘肃省和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在国家规划引领下,各地区制定了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如发布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海水淡化产业化等专项规划。
2014年和2015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循环经济年度推进计划,2015年工信部印发了《京津冀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成效显著
2006年开始,国家在省市、园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了两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总结和凝练了60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
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再制造产业化、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及循环经济示范市县等试点。
通过示范试点,循环经济理念广泛传播,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引领各行业、各领域、各个层面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如推进企业间、相关产业间共生耦合,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使资源得到循环高效利用,努力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风险最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五、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取得突破
在清洁生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资源再生利用、再制造、垃圾资源化、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开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有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级工业大奖,一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迅速实现产业化。
如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典型尾矿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纳米复合电刷镀再制造技术、废弃钴镍材料循环再造技术、有机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技术,有些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体系。
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一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重点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热能及废气回收利用。
二是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重点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田残膜和灌溉器材回收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林业“三剩物”综合利用、农林牧渔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
三是资源再生利用与再制造产业,重点是废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电池、废塑料、废橡胶、废轮胎等再生利用以及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等再制造产业。
四是垃圾资源化产业,重点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
五是水循环利用产业,重点是污水再生利用、海水淡化、苦咸水利用产业。
这五大产业构成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的主体,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七、循环经济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发展循环经济催生出新的产业,如再制造产业,包括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起动机、电动机等零部件再制造;工程机械、机床、煤机、盾构机、医疗器械、手机、复印和打印机耗材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目前我国再制造企业已达500家以上,预计实现产值500-800亿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资源化利用已形成规模;我国生活垃圾发电产业已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近几年,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正在逐步形成,这些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新的经济增
长点。
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商业化模式不断创新,特别是近两年积极探索互联网+回收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利用APP、网站、微信、400电话等,实现居民线上交投与回收人员线下回收的深度融合。
八、循环经济政策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价格和收费政策,如实行了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阶梯式水价、生物质发电上网优惠电价,垃圾处理收费等。
二是财政政策,国家设立了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36亿元,用于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项目;2005-2014年十年间,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共安排426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项目;国家对列入863、973和科技支撑计划的循环经济重大科技开发项目给予补助;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对列入目录的产品回收处理给予补贴。
三是税收政策,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实行减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一次性木筷增收消费税等政策。
四是金融政策,循环经济列入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的支持范围。
五是产业政策,国家从产业布局、准入门槛、技术标准、以及投资、价格、财税、金融、进出口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机制将加快形成。
九、循环经济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生态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共生、“城市矿产”开发等理念的提出和深化,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循环经济指数,开展资源产出率统计试点,研究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相关统计制度。
循环经济宣传不断强化,全民意识大幅度提升,国家先后批复了30个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依托先进典型,发挥宣传引导、教育培训的作用。
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循环经济学院或开设循环经济课程,一些智库等研究机构设立专门机构研究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相关领域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先后落成并投入运营。
有关机构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发布相关标准,协会标准试点开始启动。
循环经济社会组织不断完善,成立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和相关行业协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十、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2013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指数为137.6%,比2005年提高37.6个点,年均提高4个点。
根据有关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1.5万亿元,从业人员2000万人,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近2.5亿吨,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节能近2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90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1.5亿吨。
2005-2014年,我国累计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20.4亿吨,废钢7.9亿吨,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再生锌
四种再生有色金属8085万吨,废塑料1.88亿吨,废纸6.03亿吨。
“十二五”前四年,我国资源产出率提高10%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13.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4%。
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稳定扩大就业,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确保我国资源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有效化解环境风险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