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大事记
半挂牵引车

区别于全挂车,半挂车是车轴置于车辆重心(当车辆均匀受载时)后面,并且装有可将水平或垂直力传递到 牵引车的联结装置的挂车!一般全挂车两根轴,半挂车一根轴。半挂车,指本身无动力,与主车共同承载依靠主 车牵引行驶的车辆。
简单的说,全挂车与前面的货车用挂钩连接。半挂车是通过牵引销与牵引车的牵引座连接,常。
如果一辆重卡年行驶里程10万公里,按照吨公里运费0.3元,百公里油耗50L,柴油价格6.5元/L来计算的话, 则一年可增加运费收益元。按照权威媒体公布数据:自重每降低1吨,可节省燃油8%计算,降低0.
保养常识
保养常识
半挂车对于夏季的保养首先就要注意到雨季行驶防滑问题。半挂车行驶出现侧滑除了司机拥有良好的驾驶习 惯和技能外,刹车和轮胎的的维护也是行车安全的关键,因此在日常使用中一定要注意保养。保养可按下面的步 骤进行。
准拖挂车总质量≤25吨的销量最小,且增速在半挂牵引车中为最低。2010年此类半挂牵引车销量仅有5921 辆,同比增长27.80%。其在半挂牵引车中的占比也缩减0.52%,至1.67%。
●半挂牵引车前十:福田增速最低
2010年半挂牵引车销量最高的前十企业依次为一汽、东风、北汽福田、中国重汽、陕汽、北奔重汽、安徽华 菱、上汽依维柯红岩、广汽日野、精功镇江。
半挂牵引车
用于牵引半挂车的商用车辆
目录
01 与全挂车区别
03 销量排名
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大事记

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大事记一九九九年●10月15日,国家重汽集团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机械局按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批示精神,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重组有关问题会议”,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国家机械局局长吴晓华及财政部、人事部有关领导及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的有关领导到会。
●国家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于1999年11月20日进驻重汽集团公司,对重汽集团1998年度及1999年1至9月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
二○○○年●3月3日,由孙树义、路耀华、吴晓华、韩寓群四位部长级领导带队的中央调研组到达济南舜天大酒店,进驻中国重汽集团,揭开了重汽集团下放重组的序幕。
●6月26日,山东省省长的李春亭主持召开了第46次省长办公会议,宣布山东省重汽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常务副省长韩寓群为组长,副省长林书香、黄可华,济南市市长谢玉堂为副组长,省经贸委、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监察厅、社会保障厅、国资办、济南市政府和重汽集团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并着手开展重组的各项工作,抓紧调整重汽的领导班子。
●6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召集专题会议听取了调研组的调查情况汇报,并决定向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汇报。
●7月11日,国家经贸委《关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下放重组有关问题的请示》将中央调研组的调查情况上报了国务院。
●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第74次总理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重汽问题,并形成了会议《纪要》,主要内容是关于重汽下放和分立重组破产问题。
决定将重汽集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下放到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管理。
主体部分下放山东管理,保留“中国重汽”名称,对下放山东部分参照处置湘潭电缆厂的办法,实施分立、重组、破产,有关银行债务不再实施“债转股”。
并调任济南市副市长马纯济担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兼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8月7-8日,中央调研组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重汽集团下放重组工作座谈会,从2000年8月1日起,将重汽集团正式下放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管理。
中国重汽,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

中国重汽,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作者:杨晓璐来源:《走向世界》2010年第34期2010年中国重卡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之势。
一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0年1-9月,中国重卡销量已达78.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74.76%,比2009全年销量(63.6万辆)也高出23.91%。
然而,2010年对中国重卡来说,值得铭记的不仅仅是这样一组喜人的数据,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诞生5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
解放后,中国重型汽车一直是空白。
20世纪50年代,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一个已有20年汽车维修、汽车零部件制造历史的小厂,开始了自己的汽车梦想。
济南汽车制造厂决定生产重型汽车并从国家汽车局争得了上重型汽车的项目。
但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国家没有任何投资,济南汽车制造厂职工凭着满腔爱国热情和造国产车的志气,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用40天时间绘出了几百张草图,靠简陋的设备和手工生产出了几千个零件。
前后经过4个半月的拼搏奋战,于1960年4月15日,终于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载货汽车。
1963年11月,一机部批准该产品定型,可批量生产,当年生产30辆,1964年达到148辆,1966年达到650辆,当年1月朱德委员长到济南汽车制造厂视察,亲笔为黄河汽车题写了“黄河”车名。
在黄河车历史上这一连串荣誉之中,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毛泽东主席亲自观看黄河车。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至今让老一辈汽车人激动不已。
1960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山东视察;得知济南汽车制造厂刚刚试制成功黄河8吨载重汽车,提出要看一看。
毛泽东来到披红戴花的黄河8吨载重汽车旁,得知眼前这台黄河牌JN150型八吨载重汽车,填补了国家大型载重汽车的空白很高兴,说“很好!要发奋图强,自力更生。
”陪同毛主席视察的李先念,拉开了车门,登上了汽车,亲自坐了坐,试了试汽车的舒适性,并说,中国人有志气,工人阶级有能力。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商用车是缺重少轻。
重汽产业转移案例

重汽产业转移案例
2000年经历第一次重组,国家决定分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把川汽、陕汽独立出去,中国重汽集团本部济南_重汽保留“中国重汽”莉’号,划归山东省管理。
新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继承了老重汽几乎所有的债务。
截至1999年12月31日,重汽集团拥有职工103034人,资产总额137.58亿元,负债总额168.27亿元,亏损83亿元:欠发职工(合离退休人员)工资4.42亿元,欠缴养老保险、大病统筹、失业保险等社会统筹资金3.03亿元。
不仅企业陷入破产境地,也严重影响职工的生活,随时会诱发不稳定因素。
2005年经历第二次重组,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分道扬镳,结束母子公司关系。
此前潍柴动力终止向重汽提供发动机,导致重汽投资数亿建立中国重汽济南动力有限公司独立生产发动机。
此次内部矛盾重组不仅推迟了重汽的上市计划还浪费了企业领带层的大量精力。
2,中国重汽是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凤凰涅椠先进文化统领企业管理:中国重汽提出了“打响中国牌唱响重汽歌当好重汽人造好重汽车“响亮口号爿每“科学发展,理性经营,精心操作,追求最佳效益“理念不断融入其中,以创新文化为主导,大力倡导“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工作中,做到3个坚持,即: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企业的发展:坚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打造一支过硬员工队伍。
经过将近8年的时间.。
重汽发展历史

重汽发展历史
中国重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汽”,是中国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
重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成立的济南汽车厂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重型汽车制造企业。
之后,该厂先后组建了山东汽车制造厂、山东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到1995年,中国重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重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从最初的单一品牌、单一产品到现在的多品牌、多系列产品,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和管理,终于成为了中国重型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产品覆盖整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辆等领域。
未来,重汽将继续通过创新和升级产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制造企业。
中国重汽发力全系列

中国重汽:发力全系列作者:黄蓓蕾来源:《汽车观察》2011年第02期不缺“重”的中国重汽,其软肋恰恰在于缺乏中、轻、微卡等系列产品,“十二五”开局,重汽要向“全系列”发力。
2010年对于57岁的马纯济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十年前,中国重汽严重亏损,负债达138亿元,总资产负债率高达128%,可谓资不抵债,为了挽救这样一个烂摊子,山东省派出了年轻的济南市政府副市长马纯济出任新中国重汽董事长。
那一年,中国重汽的产销不足4000辆,十年晃眼而过,马纯济的头上也增添了些许银发,让他欣慰的是,十年磨剑,2010年中国重汽销售重型汽车19.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50亿元,与改革重组时相比均增长40倍以上。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重汽2011年度商务大会,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诞生50周年暨中国重汽改革重组10周年成就展上,马纯济对未来已经做好布局:“中国重汽将力争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重卡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设以重卡产业为主导,中、轻、微、客、特车辆及工程机械全系列商用车企业。
”不难看出,向“全系列”转型的中国重汽开始发力了。
兼并扩张虽然中国重汽这家位居国内重卡行业前列的老国企2010年赚了个盆满钵溢,但是产销量的飙升并不意味着企业从此就能高枕无忧。
在重卡市场,一汽、东风、重汽常年占据前三,三者之间你追我赶的微妙变化,也看得出中国重汽并不轻松。
2008年,中国重卡销量前三甲为重汽、一汽、东风;2009年,一汽超越重汽成为第一,东风居第三。
2010年重卡销量结果已经没有悬念,前三甲为一汽、东风、重汽,实际上,重汽在去年第三季度从销售排行榜第二名滑落,榜眼的位置被东风占据。
重卡第一阵营“老大”的位置也实在不好坐。
与重组之初的中国重汽相比,当时,只有一个系列、78种车型,中国重汽市场占有率仅为5%;目前中国重汽整车已拥有了HOWO、金王子等九大系列3000多个车型,成为国内重卡行业驱动形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企业,这一成长让业界刮目,但是与一汽解放、东风等其他主流车企相比,不缺“重”的中国重汽,其软肋恰恰在于缺乏中、轻、微卡等系列产品。
中国重汽产品历史

一、中国重汽企业简介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国内最主要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
1960年4月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同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到济南视察时,参观了这辆样车,朱德元帅亲笔题写“黄河”。
1984年成功引进斯太尔重型汽车生产项目,2003年与沃尔沃合资生产项目、自主研发斯太尔王、HOWO、HOWO-A7、汕德卡T7、黄河系列产品。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宣布,公司与德国MAN公司签订的合作项目已获得中国政府批准,正式成交。
德国MAN公司将向中国重汽注资5.6亿欧元,成为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及股东。
据了解,中国重汽和德国MAN公司的合作正式启动后,MAN公司将其先进的卡车和发动机技术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在中国境内授权给中国重汽及相关下属公司,并与中国重汽合作生产和销售基于该技术的“技术提升型”卡车;双方还将在欧Ⅲ、欧Ⅳ、欧Ⅴ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
目前,中国重汽集团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即A股“中国重汽”和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中国重汽”中国重汽集团业务范围:主要组织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各种载重汽车、特种汽车、客车、专用车、改装车、发动机及机组、汽车零部件、专用底盘;集团成员生产所需的物资和油品供应及销售;机械加工;公路运输、科技开发、咨询及售后服务;润滑油销售及许可范围内的进出口业务(限本集团的进出口公司)。
产品设计研发方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发展中心和通过国家认证的汽车检测中心,并拥有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
整车生产方面,拥有七个整车制造企业(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济南特种车有限公司、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济南豪沃客车有限公司和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
两个全资专用车生产企业(重汽集团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济南专用车有限公司)。
马纯济 中国重汽掌舵人

马纯济中国重汽掌舵人更新时间:2008-03-05 来源:香港文汇报作者:杨奕霞从曾经的政府官员到如今的企业管理家,马纯济凭借山东汉子特有的坦荡之气,不仅成功地实现了个人角色转换,更是带领中国重汽走出历史的困局,并迅速融入国内乃至世界的经济浪潮之中。
从亏损83亿到年销售收入360亿、产销汽车超过10万辆、出口创汇4亿美元,从面临倒闭到稳居行业之首并进入全球前五大重卡制造商行列,马纯济谱写了一段力挽狂澜的传奇,他也由此成为转型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里一个典型的、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2008年初,马纯济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临危受命天降大任8年前,如果不是那通紧急的越洋电话,马纯济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命运。
2000年8月,还在日本带队考察的马纯济被紧急召回,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下重任,成了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成为一个病入膏肓、濒临破产的老国企的掌舵人。
职工103034人,资产总额137.58亿元,负债168.27亿元,亏损83亿元,欠发职工工资4.42亿元,欠缴养老保险、大病统筹、失业保险等社会统筹资金3.03亿元,工厂半停产、产品堆积如山,许多人在绝望中走的走、散的散,这就是马纯济来重汽之前,这个曾经一度辉煌的企业所呈现的凄凉景象。
谁能够力挽狂澜,引领这个庞大的机器起死回生,谁有资格胜任这艘斑驳大船的合格舵手,中央重汽问题调查组在考虑,重汽员工也在绝望中期盼。
马纯济就在这个时刻出现在中央工作组的视野中。
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现在的上海理工学院)的马纯济,当时作为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就因在处理资产重组方面业绩突出而屡受表彰,更是干事创业的传奇式人物,救活过许多濒临破产的企业。
2000年,在中央工作组召开的「如何搞好国有企业」讨论会上,马纯济对于国企改革的理论,推动了工作组「找帅」的进程。
这年8月,马纯济被任命接管重汽集团。
这在很多人看来不是一个好差事,更何况,当时的马纯济还有不错的政治前途。
于是,亲朋好友打来电话要他考虑清楚,希望他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他的老父亲也由于担心,心脏病发作进了医院。
中国重汽改革砍向总部“机关病” 谭旭光阳光运行、服务一线

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让 整改,取缔生产一线办公室 的“七寸”,直指问题要害 言辞激烈,但更多的是打造
“改革要实现以上率下,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的全部沙发。生产一线就是 痛点。总部不是权力机构, 良好生态的期盼和决心。只
此前我们已经把生产一线办
机 关 总 部 是 一 个 集 团 “前线”,前线就是用来“战 而是服务机构,机关高效运 有 让 各 职 能 部 室 变 被 动 为
公室的沙发全部取缔了。下 的大脑,总部僵化痴呆、运 斗”的,而不是享受的。生 转,切实为客户服务,才能 主动,后方支持前方、协同
一步,总部除了会议室、会 转不畅、作风漂浮,整个集 产车间沙发取缔后,赢得了 告别“纸上谈兵”。
作战,总部机关才成为名副
见室外,所有领导干部办公 团就是散沙一盘。谭旭光向 员工的认可,在中国重汽震
对 于 中 国 重 汽 总 部 机 其实的“大脑”。 商 车
企业直通车
2019 国际农机展:潍柴亮出一大波“硬核”科技
本 报 讯 10 月 30 日
展会上,潍柴集中展示
其中,N 平台高端农机 发动机进行故障分析与判断, 多种环境;配置双纸滤芯空
~11 月 1 日,2019 中国国际 WP2.3N、WP3N、WP3.2、 动力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 更智能。
谈竞合
现在哪个公司想独立 控制哪种技术是不可能的。 前 几 年 我 提 出 了“ 竞 合 ” 理 论, 要 有 合 作, 也 要 有 竞争。
谈企业基因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我 们的团队都是富有激情地为 企业、员工、股东、社会创 造价值。
谈印度市场
谈重卡业务
储备。
山东重工旗下有陕汽重
谈国际合作
中印两国领导人刚会 面。两国相邻,都是人口大 国,合作大于竞争。印度是
四大与四小

四大四小看中国汽车产业格局新变化今年年初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指出,通过兼并重组,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
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
“...由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这一资源整合的政策意味着中国车企将在未来几年里走集中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式,全国性与区域性两种兼并重组的形式,也规划出了中国车企四大四小的产业格局。
● 四大有哪些?一汽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或一汽,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
一汽1953年奠基兴建,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一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组织机构图』一汽产销量连续多年居中国汽车行业之首,2004年企业年销量率先突破100万辆,树起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007年,一汽实现销售143.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885亿元,列世界500强第303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4位;世界机械500强第49位,中国机械工业500强第1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2位和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第2位。
“中国一汽”以605.78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国内汽车行业第一。
东风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樊、武汉、广州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事业布局。
公司总部设在“九省通衢”的武汉。
主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水平事业。
『东风架构』公司现有总资产732.5亿元,员工12.4万人。
2008年销售汽车132.1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969亿元,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14.08%。
在国内汽车细分市场,中重卡、SUV、中客排名第一位,轻卡、轻客排名第二位,轿车排名第三位。
1978-2008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汽车工业大事记

1978-2008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工业大事记1978年邓小平批准中外汽车企业合资经营。
1979年3月21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与我国合资经营,率先在汽车工业领域与我国办成了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上海大众汽车公司。
1982年5月7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饶斌任董事长。
为解决中国汽车“缺重少轻,轿车是空白”的畸形结构,中汽公司在启动重型车、轻型车、发动机的大布局之后,轿车生产的尝试提上了日程。
1983年2月26日,一汽隆重举行生产汽车百万辆庆祝大会。
1983年4月,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正式批准微型汽车定点方案。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
国家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有一定比例的汽车产品自销权。
198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984年1月15日,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1984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研究汽车工业发展问题,提出“我国汽车工业要有大的发展”。
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举行奠基典礼。
1985年3月21日,中国与德国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董事长仇克,总经理张昌谋。
9月,该公司正式开业。
1985年3月,南京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同意大利依维柯公司在南京签署了引进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依维柯公司S系列轻型汽车许可证转让和技术援助合同。
国家批准广州汽车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巴黎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建立合营企业,于1985年3月15日签署合同。
1985年5月25日,中汽公司直属科研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工兴建。
1985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组成新领导班子,李刚任董事长,陈祖涛任总经理、党组书记。
1986年4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七五”计划提出:“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1986年7月15日,一汽试生产解放卡车的换型———CA141。
任务2 工程车发展历程

任务2 工程车发展历程
+ 汽
车 文 化
起重车介绍
起重车
19世纪后
蒸汽驱 动的起 重机
期,蒸汽驱动 的起重机逐渐 取代了水力驱 动的起重机。
近年来由于汽车载重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种专用汽车底盘 的产生,致使大吨位的汽车式起重机不断涌现。液压机构已被广 泛地应用于汽车起重机,高强度钢材制造的起重机的臂杆,在可 操作性及使用性能方面均具有很多的优势。
项目一
汽车发展历程
项目1
目 录
汽车发展历程
汽 车 文 化
任务1 乘用车发展历程 任务2 工程车发展历程 任务3 军用汽车发展历程 任务4 特种车辆的介绍 任务5 新型节能车的介绍
任务2 工程车发展历程
+ 汽
车 文 化
矿山车介绍
1.固定式矿车
该矿车车箱与车架固定连接, 须用翻车机将矿车翻转卸载。其 基本组成为车箱、车架、缓冲器、 联接器和行走机构。车架为金属 结构,能承受牵引力、制动力、 矿车之间的碰撞力和钢轨冲击力, 缓冲器安装在车架两端,用以减缓 两车之间的冲击力。
任务2 工程车发展历程
+ 汽
车 文 化
起重车介绍
起重车
中国古代灌溉农 田用的桔槔是架型 起重机的雏形.
桔槔
近年来由于汽车载重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种专用汽车底盘的产 生,致使大吨位的汽车式起重机不断涌现。液压机构已被广泛地 应用于汽车起重机,高强度钢材制造的起重机的臂杆,在可操作 性及使用性能方面均具有很多的优势。
铲运机
铲运机是一种能 综合完成挖土、运 土、卸土、填筑、 整平的机械。18世 纪出现了马拉式铲 运机,其铲运斗置 于地面,马为动力 源,运距约15~ 50m。1883年轮式 全金属铲运机问世。
三巨头合力,陕西重汽“借势”洗牌重卡市场

三巨头合力,陕西重汽“借势”洗牌重卡市场作者:龚雨楠来源:《中国汽车市场》2006年第01期2005年底,中国重卡市场悄悄地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般的整合;2006年国内重卡市场竞争格局必然产生巨大的“地震”。
潍柴动力——中国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内燃机企业,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品牌——10升发动机制造基地,是国内最大的高速大马力柴油机生产商,分别占据重型汽车和工程机械等动力配套领域80%和78%的市场份额,拥有 "中国第一动力"的品牌形象。
湘火炬——中国最大的重型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其旗下的陕西法士特齿轮厂,各项经营指标均排名全国齿轮行业第一位;在国内15吨以上重型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超过90%,并且已经成为全球单厂年产量之首。
此外,还包括中国最大的重型车桥斯太尔车桥厂——陕西汉德车桥。
康明斯——世界500强企业,是全球领先的动力设备制造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际知名重卡品牌。
中国市场对高性能环保型重型卡车的需求增长迅猛,合资公司的顺利组建将大幅提升康明斯和陕西重汽在中国重型卡车市场上的竞争力。
收购湘火炬,潍柴意在“陕西重汽”在这次收购事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这就是陕西重汽。
陕西重汽的头上顶着“国内重型军用越野车95%的垄断份额”、“国内盈利性最强的重卡企业”等光环,因此陕西重汽也被指为潍柴动力的最终目的。
此言不虚,回顾此次收购过程,包括上汽股份、一汽、东风、中国重汽、宇通、万向在内的多达26家企业先后参与了对湘火炬股权的争夺,原因很明显:控制了湘火炬,就拥有了中国重卡优良的战略资源。
尽管潍柴动力在国内市场中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面对中国重卡市場连续几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谁又能不动心呢?回想当初,湘火炬凭借5亿元资金控股陕西重汽和重庆重汽,从整车市场的观望者一跃成为重卡行业的巨头,这些都在吸引着潍柴动力等一批在重型汽车整车市场中跃跃欲试的淘金者。
潍柴收购湘火炬,意在中国重汽面前提升更高的姿态,进而增强对济南重汽的离心力。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HEA VY DUTY TRUCK GROUP CO.,LTD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是中国第一辆重型载重汽车——“黄河”的制造者,也是国内第一家全面引进国外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和第一个与世界卡车巨头合资的企业,始终如一地向社会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最佳的服务,引领着中国重型汽车发展的方向。
被誉为最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国际化企业。
中国重汽集团业务范围:主要组织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各种载重汽车、特种汽车、客车、专用车、改装车、发动机及机组、汽车零部件、专用底盘;集团成员生产所需的物资和油品供应及销售;机械加工;公路运输、科技开发、咨询及售后服务;润滑油销售及许可范围内的进出口业务(限本集团的进出口公司)。
目前中国重汽集团共有职工2.3万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3500多人。
产品设计研发方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发展中心和通过国家认证的汽车检测中心,并拥有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
整车生产方面,拥有六个整车制造企业(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济南特种车有限公司、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济南豪沃客车有限公司和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
两个全资专用车生产企业(重汽集团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济南专用车有限公司)。
四个控股专用车制造企业(中国重汽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湖北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四川绵阳专用车有限公司)。
整车营销方面,拥有五个独立的国内营销单位(济南卡车股份销售部、济南商用车销售部、济宁商用车销售部、特种车销售部、客车销售部);七个整车出口单位(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亚欧部、亚美部、亚俄部、亚澳部、北非部和南非部)。
总成制造方面,车桥总成由济南桥箱有限公司负责,动力系统由动力事业部组织济南发动机部、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四个单位;变速箱总成由济南变速箱部、大同齿轮有限公司两个制造单位。
马纯济:实干兴企 企盛邦强

长,记得当时是山东省长和组织部长把我送到了重汽。
第二天,职工听说公司来了新领导,就集体上访。
当时院里坐满了人,老职工拿着马扎、提着暖水瓶、带着烧饼,估计得有好几千人。
何 伟:给你提要求了?马纯济:主要是追讨工资。
刚来时,重汽面临的矛盾远比我想像的要严重得多。
由于市场销量下滑,企业一直拖欠职工工资,少的有11个月,多的则有14个月。
有的一家4口都在重汽工作,长时间不发工资,真的是连吃饭都是问题。
我当时说,企业要想真正扭亏为盈,还得靠大家共同干。
可职工说:“我们不听大道理,我们就一个事——能不能发出工资来?谁给我们发工资谁就是好领导,你讲□周刊 □2016年3月21日~2016年3月27日 □2016年第10期 □总第462期 □国内统一刊号元商用车企业与用户赚钱的好帮手官方网站:主管:社 主办:《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转2版)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2015年国内卡车市场整体受挫。
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国重汽在行业中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各项主要指标均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重汽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历经风雨依然保持稳步增长?值此中央媒体走进重汽之际,与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先生进行了一次长谈,找寻中国重汽逆势而上的秘诀。
临危受命担起复兴重任何 伟:在中国重汽即将成立60周年这个节点上,我很想听你讲讲中国重汽的历史和发展历程。
马纯济:那还要追溯到16年前我刚来重汽做董事别的没用。
”我刚刚调过来干这个董事长,也没带着印钞机来,怎么办?我跟大家说给我一个月行不?职工说,不行,等不了。
还反问我:“你一个月不吃饭行不行?”好说歹说给了我半个月时间。
我也清楚,企业要扭亏为盈、实现发展,还得靠这些员工,所以摆在我面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找钱。
何 伟:当时筹集资金一定非常困难。
马纯济:的确,当时到哪儿弄钱是个大问题。
后来我跑到北京找到财政部,说现在企业缺少资金,职工工资我解决不了,你们把我派去就应该给点儿政策。
中国重汽历史足迹

中国重汽历史足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弃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从青藏高原飞泻而下,向着遥远的目标,一路奔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重汽就是带着这样的坚韧不拨之志,书写着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历史……翻开中国重汽的历史,就是一部重汽人奋斗不息的创业史:1960年,第一辆黄河车JN150 8吨车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车的历史;1981年,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成立,形成了国产重型汽车主体布局;1983年,斯太尔引进合同签订,改变了中国工业缺重少轻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产重型汽车的总体结构;1989年,斯太尔重型汽车投放市场,拉近了国产重型汽车与国际水平的距离;1995年,斯太尔项目通过国家验收,中国的重型汽车产品逐渐地成熟起来;……中国重汽是国产重型汽车的摇篮,始终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
在艰苦的创业年代里,在改革发展的经济浪潮下,中国重汽不负重托,勇往直前!See how the Huanghe River's water move out of heaven. Entering the ocean, never to return.The Huanghe River flows swiftly from Qingzang Plateau, surging toward the distant target.For a half century, with such persistent and dauntless aspiration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Co., Ltd (CNHTC) has been writing the history of China's heavy duty truck industry ……Opening CNHTC's history,It is a pioneer history of CNHTC's ceaseless striving:In 1960, the first HUANGHE brand vehicle, model JN150 with loading capacity of 8 tons was rolled out from assembly line ending the history in which China could not manufacture heavy duty trucks;In 1981,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Corporation was founded, this led to form the principle part of layout of national heavyduty trucks;In 1983, the Contract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for Manufacturing STEYR Heavy Duty Trucks was signed between CNHTC and Steyr Daimler Puch Aktiongesellschaft, Austria, it changed the situation of lack of heavy duty trucks and short of light duty vehicles in China's industries, and radically improved overall structure of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s;In 1989, Steyr heavy duty trucks were introduced into market, this narrowed the gap between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s and worldwide advanced vehicles;In 1995, Steyr project underwent the state acceptance, China's heavy duty truck products gradually matured;……CNHTC, being the cradle of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is always a banner of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industry. Whether in difficult years of hard pioneer or in economic tide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NHTC has been advancing bravely with living up the expectation of nation.朱德委员长为第一辆“黄河”车题字Zhu De,Chairman of NPC Committee autographically dedicated words to thefirst“HUANGHE”brand truck中国第一辆重型车诞生时的情景The Scene of the Birth of China's First Heavy Duty Truck1960年4月生产的JN150Truck,model JN150 manufactured in April 19601960年4月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载货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科学发展 真抓实干(节录)——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创新之路

科学发展真抓实干(节录)——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创新之路2007年,中国重汽产销重型汽车突破10万辆大关(世界重卡巨头沃尔沃集团2006年全年产销量为10.8万辆)。
经过8年艰苦努力,中国重汽起死回生,跃居世界重卡行业前五强,被誉为“全球同行业增长最快、最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企业之一。
今年上半年,重汽产销量超过7万辆,再创历史新纪录。
体制创新绝地重生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56年,有过辉煌的历史。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逐渐掉了队。
到1999年底企业亏损近百亿元,濒临破产。
2000年7月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重汽实施分离破产重组,济汽、川汽、陕汽分别划归地方管理,将主体部分保留中国重汽称号留在山东济南。
2001年1月18日新组建的中国重汽成立。
时任济南市委副书记的马纯济,受命于危难,成为中国重汽的党委书记、董事长。
中国重汽以改革创新精神,有针对性地制定了16条分流措施,稳妥地完成了重组任务。
中国重汽改革生产组织方式。
率先在我国重型汽车行业实行“订单生产”模式,建立起“面向市场、订单生产”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将经营管理流程由原来的“开发——生产——销售”转变为“市场——开发——生产——销售”,形成了前方销售公司开拓市场、后方根据订单组织生产的运营体系。
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转变,再造生产流程,由过去的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改变为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不同型号产品的“柔性”生产模式。
通过采用比价招标采购、由供应商在生产现场租赁仓库供货等方式,改进零部件供应管理方式,缩短生产所需零部件的物流距离,保证按生产需要及时提供配件及原材料,实现了生产原材料的“零库存”,订单生产、订单配送成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方式。
中国重汽改革经营管理方式。
坚持以信息化推动经营管理的科学化,按照对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生产经营各环节实行智能化管理的要求,自主研发出覆盖销售、服务、配备件管理和回款管理等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一线通”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车辆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和市场信息反馈整个过程,实现了生产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中国车界最大重组,一汽、天汽强强联手

中国车界最大重组,一汽、天汽强强联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汽车市场》
【年(卷),期】2002(000)007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健力宝与创美时强强联手进军中国美容界
2.两强联手当更强--一汽丰田在京签约合作
3.强强联手搭建国际交流舞台·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心衰发展--2016年世界心力衰竭大会将在中国首次召开
4.济南二机床与德国米勒万家顿强强联手打造长春一汽大众项目
5.中国外文局与界龙实业强强联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商用车新厂破土动工

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商用车新厂破土动工
佚名
【期刊名称】《集团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7(000)01X
【摘要】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公司搬迁工程8日破土动工,这标志着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加快产能扩张。
到2010年,总投资8亿元的济南商用车公司新厂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5万辆,接近整个集团2006年全年的整车产销量。
【总页数】1页(P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71
【相关文献】
1.中国重汽集团:打造百万辆商用车产能集团 [J],
2.关于同意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公告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并豁免其要约收购义务的批复 [J], ;
3.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发展侧记[J], 任爽
4.制造“老虎下山,猴子上树”效应——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靳文生谈企业重组之道 [J], 伍玉祥;赵健
5.2007年中国重卡全线飘红解析访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技术部高级工程师李光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大事记一九九九年●10月15日,国家重汽集团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机械局按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批示精神,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重组有关问题会议”,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国家机械局局长吴晓华及财政部、人事部有关领导及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的有关领导到会。
●国家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于1999年11月20日进驻重汽集团公司,对重汽集团1998年度及1999年1至9月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
二○○○年●3月3日,由孙树义、路耀华、吴晓华、韩寓群四位部长级领导带队的中央调研组到达济南舜天大酒店,进驻中国重汽集团,揭开了重汽集团下放重组的序幕。
●6月26日,山东省省长的李春亭主持召开了第46次省长办公会议,宣布山东省重汽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常务副省长韩寓群为组长,副省长林书香、黄可华,济南市市长谢玉堂为副组长,省经贸委、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监察厅、社会保障厅、国资办、济南市政府和重汽集团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并着手开展重组的各项工作,抓紧调整重汽的领导班子。
●6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召集专题会议听取了调研组的调查情况汇报,并决定向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汇报。
●7月11日,国家经贸委《关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下放重组有关问题的请示》将中央调研组的调查情况上报了国务院。
●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第74次总理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重汽问题,并形成了会议《纪要》,主要内容是关于重汽下放和分立重组破产问题。
决定将重汽集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下放到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管理。
主体部分下放山东管理,保留“中国重汽”名称,对下放山东部分参照处置湘潭电缆厂的办法,实施分立、重组、破产,有关银行债务不再实施“债转股”。
并调任济南市副市长马纯济担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兼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8月7-8日,中央调研组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重汽集团下放重组工作座谈会,从2000年8月1日起,将重汽集团正式下放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管理。
●8月18日,财政部《关于划转中国重型汽车集团资产财务指标的函》(财企[2000]440号文件)下发,将重汽集团的相关资产财务指标下划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
●9月9日,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等新领导班子成员进入重汽工作。
●1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济南南郊宾馆听取了中国重汽负责人马纯济的工作汇报。
国家部委领导马凯、載相龙、蒋黔貴、高强、张作己等也听取了汇报。
汇报后,朱镕基总理请蒋黔贵负责抓紧解决重汽的问题。
●12月28日,经朱镕基、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四位总理、副总理同意,正式批准《关于重汽集团下放山东部分分立重组破产方案的编制》。
●2001年1月17日,山东省省长李春亭、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等省市领导看望慰问重汽职工。
二○○一年●1月18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正式宣告成立(简称中国重汽)。
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成立大会,马纯济豪情满怀地向各界来宾宣布:中国重汽将以加倍的努力,实现“一年持平,两年赢利,三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担当起历史责任,回报社会和用户。
会上,山东省经贸委主任王仁元宣读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改制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山东省常务副省长韩寓群、济南市市长谢玉堂作了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山东省省长李春亭及国家经贸委、国家机械局向大会发来了贺信。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志浩、山东省委副书记兼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山东省常务副省长韩寓群、济南市市长谢玉堂、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崔惟琳、济南市人大常委主任李启万、济南市政协主席孙常印等出席了成立大会。
●2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北京听取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的工作汇报,并就重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
●3月14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合作生产重型载重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4月2日,济南市市长谢玉堂带领有关部门实地考察并召开现场会,确定了中国重汽党家庄生产基地重汽专用路修建方案。
●4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李春亭省长主持召开了第65次省长办公会,听取了马纯济关于重汽工作情况的汇报,并下发了省长办公会议纪要。
●4月26日,国家计委正式下达关于沃尔沃项目的批文,要求抓紧谈判,力争尽快建设投产。
●4月27日,中国重汽与清华大学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5月1日,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到重汽党家庄生产基地看望加班职工,勉励重汽职工要重振雄威,再创辉煌。
●5月14日,山东省省长李春亭、省委副书记孙淑义、常务副省长韩寓群、济南市市长谢玉堂到重汽调研工作,指出新重汽要加大创新工作力度,加快企业发展。
●5月18日,中国重汽经批准组建并召开首次董事会。
●5月21日,斯太尔飞龙2000系列重型车巡展拉开帷幕,中国重汽新产品开发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6月30日,韩寓群常务副省长到重汽调研指导工作,对新重汽成立半年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8月28日,济南市市长谢玉堂同中国重汽领导出访沃尔沃卡车公司,使中国重汽和沃尔沃树立了加强合作的信心,从而重新启动了双方合作的项目。
●8月5日,中国重汽召开“十五”发展规划论证会。
●8月25—31日,马纯济率中国重汽高级代表团访问沃尔沃公司总部,双方签署了继续合作、完善业务计划及增加FL驾驶室以及改善盈利性的会谈备忘录。
●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视察中国重汽,充分肯定了中国重汽改革重组成果,并勉励中国重汽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国内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济南主持召开了中国重汽重组现场工作会。
明确中央决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并决定对重汽财务公司进行债务重组。
会后,国务院下发了《研究落实重汽重组方案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9月22日,山东省副省长赵克志到重汽调研工作。
●12月17日,奥地利驻华大使博天豪到中国重汽访问。
二○○二年●1月7—8日,中国重汽召开销售工作会议,马纯济要求销售公司要实现营销工作的“三个转变”。
●1月18日,中国重汽第一次商务大会召开,中国重汽原来以自销为主的营销模式彻底结束,开始大规模的利用社会力量实现销售规模的扩大。
会上,中国重汽与全国一百多家经代销商结成了合作互惠、构筑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3月1日,黄河2300型15吨(8*8)全轮驱动车通过设计定型审查。
专家认为,其设计达到了国外同类车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第二代重型(8*8)全轮驱动车的空白。
●3月24日,山东省代省长张高丽在省人大会议所做的工作报告中,对中国重汽的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中国重汽的发展壮大列为山东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强调要对重汽积极增加投入,促进中国重汽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做强做大。
●同日,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副主席张召盈率领正在出席省政协会议的工会界政协委员视察中国重汽。
●4月29日,中国重汽召开“五一”劳模表彰大会,市长谢玉堂到会祝贺,并对中国重汽新领导班子带领重汽职工高举“发展”大旗,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用一句话概括了马纯济对重汽的贡献——“马到成功”。
●5月18日,中国重汽与清华大学联办的工程硕士班正式开班。
这是中国重汽实施人才战略、实现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5月24日,山东省省长张高丽视察中国重汽,充分肯定了重汽下放山东以来取得的显著成绩,认为重汽的改革重组工作扎实,效果显著,发展思路清晰,发展目标明确。
勉励重汽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加快发展步伐,要把重汽建设成为“重”、“特”、“新”,有竞争力的中国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5月31日,中国重汽单月产销重型汽车1749辆。
●6月3日,中国重汽慰问团赴深圳慰问驻港部队。
●6月24日,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和重汽代表团访问沃尔沃公司总部,向沃方介绍了中国重汽下放重组后企业发生的巨大变化,表明了省市政府支持合资项目的明确态度和坚定信心,双方签署了加快合资合作会谈纪要。
●7月1日,中国重汽商用车公司生产的第一辆汽车——斯太尔飞龙加长载货汽车下线。
商用车公司成为中国重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7月9日,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谢旭人视察中国重汽。
●7月11日,蔡东任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8月6日,黄河JN5560型(10*10)特种汽车研制项目被列为2002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项目。
●8月18日,中国重汽建成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桥箱生产基地。
●9月30日,中国重汽财务公司重组方案经总理朱镕基、副总理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签字后,获国务院批准。
●10月11日,中国重汽借鉴欧洲当代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汽车——“斯太尔王”系列汽车正式推出。
●10月14日,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在北京草签了合资合作协议。
●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重型汽车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债务重组方案的批复》(银复[2002]323号文件)下发,重汽财务公司的债务重组实施具备了条件。
●12月4日,山东省常务副省长韩寓群到中国重汽现场办公,指出中国重汽要成为全国最强、最大、最好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
●12月18日,中国重汽召开2003年商务大会,做强做大销售网络成为主旋律。
●12月31日,2002年中国重汽共申报专利126项,实现三天一个专利,成为山东省专利申报最多的单位。
二○○三年●1月16日,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4月26日,中国重汽顺利通过“3C”认证。
●4月28日,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5月26日,沃尔沃集团副总裁、卡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玛.哈鲁纳先生,副总裁、中国委员会主席特洛根先生一行访问中国重汽,就合资合作项目进行了洽谈,双方在重要问题上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6月9日,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重型汽车合资项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约,共同组建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
●6月30日,国家商务部批准了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资合作合同。
●7月10日,合资企业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成立。
●7月11日,由中国重汽客车事业部、客车公司自主开发的“伊思特龙”豪华公交客车成功下线。
同日,中国重汽斯太尔系列汽车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名牌产品。
●7月3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理事长张小虞参观中国重汽퍡车公司。
●8月7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到中国重汽考察。
●8月19日,中埽重汽在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上喜获两项国家金奖、一项银奖。
●10月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视察中国重汽,充分肯定了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工作所取得的我绩,对中国重汽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