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fst复习过程

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fst复习过程
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fst复习过程

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f s t

班级—姓名 ________ 学号

第四章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知识网络】

一、 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 主要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包括土地、 ____ 、原料、 _______ 。

(2)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_____ 、政策、_ 、工人(劳动力)等。

2. 选址原则(经济利益方面):工厂应选择在具 — __________ 的地方,以花费 最低的 ________ 获得 ________ 。

二、 工业区位的选择

1 ?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工业 类型 主导区 位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 原则 原料指向 型工业 原料 于长途运输或原 料运输成本 的工业 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 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 罐头厂等

应接近原 料产地 市场指向 型工业 产品 于长途运输或 运输成本较咼的工 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

厂、印刷厂、石油加工 厂、棉布厂、汽车制造厂

动力指向 型工业 需要消耗 能量的工业 冶金(如炼铝厂)等重工

业: 劳动力指

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 劳动力的工 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 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技术指向 型工业 技术要求的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 精密仪表等丄业

2.

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由于 和—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

降低了对 ______ 、 ______ 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3. 其他区位因素: (1)环境因素:大气污染型企业应布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带;水体污染型企业 应布局在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企业应布局在 。

化门

印架厂 造纸厂 电蝕厂

发电厂一1 钢铁厂

■-J I-

水泥厂

皮革厂

精修版【人教版】必修2地理:4.1《工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已趋于饱和。随着成本的提高、利润空间的下降,大批企业内迁,这预示着中国经济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延伸的开始,中国经济将迎来其发展的第二波高潮。 思考:为什么会有大量企业内迁?率先内迁的企业大多是哪种类型的工业? 答案:点拨:与沿海地区相比,内地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较低的地租、优惠的政策和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劳动力价格具有较大的优势,故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将会率先内迁。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劳动力、动力、运输、______、科技等。 3.工业选址原则 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生产成本获得________。 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应首先考虑哪种导向型工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 (1)原因:社会的发展,______需求的变化,__________的不断提高。 (2)表现: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______、______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而对市场、信息等因素的依赖程度增强。 (3)典例 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______区位→______区位→______区位。 中国:鞍钢(靠近__________)→宝钢(靠近______)。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环境敏感企业:以________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如高技术产品及食品工业。 (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如下图)。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三维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 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合作探究】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工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4.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回答1—2题. 1.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 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 2.啤酒厂、家具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 A.原材料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劳动力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的外商投资中,海外华人和华侨在自己家乡的投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主要原因是出于() A.解决就业 B.利用廉价劳动力 C.利用科技优势 D.个人偏好 4.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地建设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目的是() A.平衡东西部工业的分布 B.解决西部地区就业问题 C.国防安全的需要 D.建设地,开发西部 5、影响下列四个工厂区位选择的一组主导因素依次是①飞机制造厂②电视机厂③印刷厂④水果罐头厂 () A.技术、劳力、市场、原料 B.劳力、技术、市场、原料 C.市场、技术、原料、劳力 D.原料、市场、技术、劳力 6.下列工厂,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的是() A.炼铁厂 B.炼铝厂 C.纺织厂 D.精密仪表厂 读四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程度图,据此回答7—8小题: 7、图中③所表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采掘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视机装配工业 D.制糖工业 8、由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③的位置移向⑤处,其原因最可能是() A.信息通信网络越来越通达

①②③④居民区工业区 B.该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C.政府的影响力加强 D.工业污染严重,被迫搬迁 下图为某城市的居民区和工业区布局规划图,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回答9—11题。 9、若该城市是我国,则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0、若该城市是印度的加尔各答,则布局比较合理是()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1、若该城市是英国伦敦,则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2、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厂商选择工厂区位时,已不再作为主要因素考虑的是() A.市场需要量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素质 D.信息的通达性 1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因素是() A.原料 B.交通运输 C.信息通信网络 D.劳动力数量 14、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强调大力推动地工业的发展,其主要是考虑() A.为了加强国防建设 B.为了缩小地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C.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D.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广阔的土地 15、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地带,其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是() A.原料 B.劳动力 C.技术力量 D.交通运输 16、下图四图式中,设C为市场,M1、M2为原料供应地,假如生产1吨产品需要M1提供1.5吨原料,M2提供0.5吨原料,从节省运费的角度考虑,工厂P应设在() A.①图式中 B.②图式中 C.③图式中 D.④图式中 17、石油开采活动应() A、接近于消费市场 B、接近于原料地 C、靠近交通便利地区 D、接近于沿海地区 18、甜菜制糖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原料产地 B、技术力量

【范文】高一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高一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一、课标要求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主要由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三部分组成。 区位理念贯穿了高中人文地理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而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中的要求,本节课主要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根据主导区位因素进行工业区位选择,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情景案例的创设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三、学生情况分析 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理事物。所谓熟悉,是前面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后,有一定的基础,对区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陌生是学生对工业的区位选择还是一片茫然,没有接触过,因为这些基本上还是一个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导学案(有答案)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导学案【基础回顾】 一、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能源矿产资源)、动力。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等。 二、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合作探究】 1.普通家具厂和伊春家具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有何不同? 2.①石油开采业属于,而石油加工业属于; ②电子装配工业属于,而电子工业属于; ③普通服装属于,而高级时装属于; ④家具厂属于,但若建在原料丰富的地方则为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随堂练习】 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1,完成1~3题。 表1 发展阶段时间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 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2003年~至今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 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 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 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4—6题。 4.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5.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景观图)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图3.8)。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

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小结: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创设情境三: 在洞庭湖平原上种植了多 年水稻的你,发现你的邻居, 在这十几年把耕地改了几次: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 卉棚”,是哪些因素影响的? 作 物花卉 蔬 菜 稻米甘蔗 市场价 格(元 /kg) 5 3 2 1 生产成 本(元 /kg) 2.5 2 0.8 0.4 运费率 (元 /kg/km ) 0.5 0.3 0.01 0.01 单位面 积产量 20 15 4 10 影响农 业区位选择 的因素不是 一成不变的, 尤其是社会 经济因素。 学生 自由发言, 总结规律: 由社会经 济因素变 化导致的 变迁。 充分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获取知 识的主动 性;培养学 生分析图 表,对比归 纳的能力; 理论联系 实际。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练习题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 1 吨钢所需的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以下1~2 题。 年份1800 年1900 年1985 年 煤(吨) 4 2 0.75 铁矿石 (吨) 2 1.8 1.3 1.19 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 A.接近原料地B.接近燃料地C.接近销售市场D.接近交通枢纽 2.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在区位上你认为会选择右图中的哪一 个地点最合适 A .甲B.乙C.丙D.丁 下图反映了钢铁工业所需原料及燃料比例随时间的变化情 况,据此完成3~4 题。 3.在1800 年,钢铁工业的分布类型为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C.动力指向型D.劳动力指 向型 4.关于现代钢铁工业发展区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料对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B.劳动力对区位的影响逐渐 减弱C.交通运输对区位的影响显著D.市场是现代钢铁工业区位的决定因素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5~6 题。 5.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B.化学工业C.纺织工业D.电子工业 6.图中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1.“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一览表” A 、B、C 三类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类别原料运费产品运费原料购置 费 技术研发 费 劳动力费 用 其他费用 A 40% 10% 20% 5% 8% 17% B 10% 50% 13% 7% 8% 12% C 5% 5% 15% 60% 5% 10% A—原料________导向型布局应接近原料产地B—市场________导向型布局应接近市场C—技术________导向型布局应接近科技发达处 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底特律动荡不断,而上海通用公司在2009 年却创下了破纪录销售 1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容选择: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容的要“分析工业区位要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条标准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要求基本相同。对于工业问题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区位问题上,通过工业区位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能举例子分析。相较于农业部分容的而言,只不过工业生产不论从部门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都更复杂些,因此,分析工业区位要素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学习。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的标准主要从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两者在帮助学生认识区位因素方面有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可统筹考虑这两容的学习方式。二、教材分析 工业的区位选择,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探讨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位是一个贯穿整个地理必修二的概念,它将各章节整合起来,研究人口、城市、交通、环境等因子都隐含着对劳动力、市场、交通、环境等区位因子的研究。工业的区位选择是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姐妹篇。而工业的特点使得它在区位的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它不仅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沿袭,更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容。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然后教材以举例的形式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现实中,影响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导向。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此容绝对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第二部分中,教材用正文与案例、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然后教材从环境、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几个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学习,学生对区位的概念和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可以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另外,学生对身边的工业有一定的认识,这对理解本节容有一定的帮助。高中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的高度,所以可以给出实例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获得新知,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来。 四、设计思路 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技能。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外,还应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突出地理学科密切联系实际的优势,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 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区位选择; 3. 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位选择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2.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3.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1)含义? ?? ??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农业区位的变化 类别 具体因素 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发展变化较快 判断 1.当前我国政府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这反映了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 √ )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典型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主要类型: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 思考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吗?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吗? 答案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只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小,故不是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地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海南是北京乃至全国的蔬菜基地。 (1)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2)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3)蔬菜大棚主要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试分析寿光发展蔬菜大棚的有利条件。 答案(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较丰富,一年四季可连续生产。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3)热量(气温)。寿光冬季晴天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劳动力充足;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政府的大力支持。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 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 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 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

工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附答案

1.木糖醇是可以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据此可知,木糖醇生产厂应当接近() A.消费市场 B.原料产地 C.廉价劳动力地区 D.研发基地 2.下图为某类企业在四个地点的成本结构图。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该企业为 ( ) A.炼铝企业B.啤酒企业 C.汽车制造企业 D.制糖企业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3~6题。 3.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 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4.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5.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乙类工厂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 ) A.能源充足、重工业发达的地区 B.高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强、协作条件好的地区 C.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密集的地区 D.交通方便、轻工业基础好的地区 6.现阶段,丙类工厂最适宜布局在我国 (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下表是每炼一吨钢所需原料的变化,结合下表完成7~9题。 年份1800 1900 2008 煤(吨) 4 2 0.4 铁矿石(吨) 2 1.8 1.3 )A.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B.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要求加强 C.交通条件的影响逐渐减弱 D.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8.1800年前后,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应靠近() A.原料产地B.燃料产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 9.20世纪80年代以来,钢铁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 益,出现了() A.向煤炭产地布局的趋势 B.向铁矿石产地布局的趋势 C.向动力基地布局的趋势 D.向市场和交通发达地区布局的趋势 10.受2012年爆发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影响,“日系车”在 中国国内销售量急剧下降,众多在中国和日本本土的“日 系车”生产企业被迫停产或减产,其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价格上涨 B.消费者理念和心理 C.国家限购政策 D.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2014年6月21日至22日,全国业余羽毛球大赛在黄 龙开拍,冠军可免费去丹麦观看世锦赛。中国是羽毛球器 械生产的最大输出国。全球几大羽毛球厂商都在中国设有 工厂,原材料也都引进到中国。读图,完成11~12题。 11.羽毛球加工业属于 ( ) A.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B.市场导向型工业 C.原料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12.尤尼克斯(YONEX)是世界最著名的羽拍品牌之一,其高 端球拍都在日本本土生产,中端球拍在台湾生产,大部分低 端球拍在中国大陆生产,该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资金差异 B.政策差异 C.市场需求差异 D.技术差异 4.1工业的区位选择班级:;姓名: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一轮复习导学案

工业区位分析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 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①原材料运量大(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葡萄酒厂),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②产品运输要求高(如成品油)或产品不便于运输(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或产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厂、面包厂、面粉厂),则布局于消费地,主导因素为市场。 ③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如集成电路、飞机制造、精密仪器等),应布局在接近高等教育或科技发达地区,主导因素为技术。 ④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应布局在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主导因素为劳动力。 ⑤高耗能企业(如炼铝厂,重化工厂等),应布局在火电厂或水电站等能源供应基地,主导因素为动力。 ⑥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为主导因素,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因素则是交通。 3.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高级时装属技术指向型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土地:是否平坦、广阔、适于建筑 水源:是否丰富、近便 原料、燃料:丰富的程度 市场:前景是否广阔 劳力:数量多少(是否丰富)、素质高低、是否廉价 科技:科技水平是否发达 交通:是否方便、快捷 信息:信息、网络通达性强弱 经济因素 政策:是否优费、资金扶持 环境:是否洁净、优美 历史:是否悠久 农业基础:好坏 社会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6.工业的区位选择

A.柱状图 结合A图判读下列甲、乙、丙、 丁企业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 甲 乙 丙 丁 B.糖葫芦型图 结合B图判读下列①.②.③.④企业 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 ①. ②. ③. ④ C.直角坐标图 结合C图判读下列②.③.④企业属于 哪种导向型工业 ②. ③. ④ D.表格 表1 结合表1通过计算,从降低成运输本的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在成本最低的地。 结合表二判读:甲、乙导向工业类型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学习重难点】 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区位 之中 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对农业区位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

风气候、地中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下节课提问。 【问题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罗列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完成教材P43活动题,根据活动题分析: 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 系。

【知识点拨】: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

工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 1.知道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因素)。 2.掌握不同导向型工业的特点。 3.初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过程 投入:①、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②、零部件。? 产出:③、废气、④、废渣。? 2.从经济效益看工业区位选择原则 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3.不同工业主导区位因素不同 (1)原料导向型工业→接近⑤。? (2)市场导向型工业→接近⑥。? (3)动力导向型工业→接近火电站或水电站。 (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⑦的地区。? (5)技术导向型工业→接近⑧和⑨发达的地区。? 探究一工业区位因素 [互动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菏泽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之地,曾是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2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8.78万人。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变迁,菏泽逐渐成为欠发达地区。“无农不稳”“无工不强”,菏泽的希望就在于“推动工业化,集中力量搞工业化”。 材料二菏泽市交通十分便利,京九铁路与新兖石铁路在这里十字交会;日(日照)东(菏泽东明)高速、济(济南)菏(菏泽)高速、日(日照)南(南阳)高速在这里交会。境内煤炭储量281亿吨,正在开发建设的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目前最大、最好的一块煤田;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5625万吨、273亿立方米,已成为中原油田重要的生产基地。 (1)适逢2011年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开幕之际,众多客商云集菏泽。假如你是菏泽市招商局局长,在经贸洽谈会上,你应该从哪些方面向前来洽谈工业项目的客商介绍菏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呢 (2)菏泽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全力打造新兴战略产业、煤电化工、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五大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这“五大基地一大产业”的新思路,让菏泽蓄势待发。菏泽大力发展煤电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3)结合教材,从经济效益分析下列工厂分别属于哪一类导向型工业,并完成下表。 甘蔗制糖厂、炼铜厂、苹果罐头厂、普通服装厂、雪糕厂、水产品加工厂、印刷厂、玩具厂、电解铝厂、纳米新材料厂、飞机制造厂、电脑组装厂、家具厂、啤酒厂、计算机芯片厂。 工业导向类型区位布局原则工业生产特点工业部门举例原料导向型工业 市场导向型工业 动力导向型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技术导向型工业 探究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系列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高考_2

【学习目标】 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难点】 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学法指导】 通过案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知识链接】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的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观察、对比图3.1和3.2,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分析图 3.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 根据活动题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实例分析: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 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活动1和2要求在地图上找到各个地区相应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例分析: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完成活动3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阅读课本P44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工业的区位选择习题及答案汇编

第一讲工业的区位选择 基础题组 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iPad,主要在美国加州总部设计,由中国等国家的工厂组装。因依赖亚洲的低成本进行产品组装而常遭质疑,血汗工厂等负面报道让苹果公司饱受抨击。其总裁库克表示,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苹果产品在美国组装。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8江西南昌摸底考试)美国政府引导苹果产品在美国本地组装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B.开拓本国本土市场 C.提高产品制造水平 D.增加本国就业机会 2.(2018江西南昌摸底考试)苹果产品在美国本地组装,将导致苹果公司多项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而这些要素并不包括( ) A.厂房 B.劳动力 C.产品研发 D.产品营销 泽雅素有温州“西雁荡”之美誉,泽雅山多地少,山上多竹林,川间多溪流瀑布,四百多年来,山外朝代更迭,山内纸农依然是合家做纸。如今虽然造纸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那种“斩竹漂塘”“煮徨足火”的古法造纸术依然在当地民间流传着,成为“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7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泽雅古法造纸术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是( ) A.独特的自然条件 B.充足的原材料 C.广阔的市场 D.高素质的劳动力 4.(2017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近年来,古法造纸术得以传承的主要原因是( ) A.工艺改进 B.原料替换 C.需求扩大 D.政策扶持 服装生产企业——美特斯邦威于1994年始建于浙江省温州市,服装面料以皮革、棉、毛为主;1996年,其将生产环节外包给当地服装加工企业;1997年,美特斯邦威开始在企业内部推广信息技术,将总部从温州迁到上海;2004年,又在新疆设立了服装代工厂。读美特斯邦威生产区位变化图,回答下面三题。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3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2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学案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学习目标:1.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重点)2.学会分析区域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重难点)3.理解工业区兴衰的原因及影响。(难点)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2.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条件:是指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的基本状况。 (2)自然资源:资源型工业直接受制于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对于占地较多的工业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3)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当地总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劳动力供给、投资环境、政策、市场等。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业企业靠近消费地,有利于把握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4)科学技术因素:包括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等。高科技产业应布局在大城市附近或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在现代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3.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 (1)环境质量:是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状况对厂址选择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各个地区和城市都提出了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对污染企业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 (2)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导致传统区位因素(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的作用逐渐减弱,新的区位因素(科技、知识、创新等)的作用得以凸显。信息化水平高的地方,引导企业布局和集聚。现代信息技术引发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 (3)集聚因素:集聚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进而增强企业和行业竞争力。 二、工业布局 1.含义:是指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分为宏观与微观两大层面。 2.意义:合理的工业布局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地区产业均衡发展,有利于城乡统筹。 3.工业区 (1)分类: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或专业性工业区与综合性工业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知识整合] 1.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温室大棚内水果、蔬菜口感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较小。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深度解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 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 [对接高考] 命题角度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2013·课标Ⅰ,1、3)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下图,完成(1)~(2)题。

地理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学案:第4章_第1节_工业的区位选择_word版有答案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难点) 3.运用材料,分析判断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影响。(重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动力、运输、政策、科技等。 3.工业选址原则: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4.区位选择分类 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 (1)原因: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2)表现: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而对市场、信息等因素的依赖程度增强。 (3)典例: ①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煤炭区位→铁矿区位→港口区位。 ②中国:鞍钢(靠近煤、铁产地)→宝钢(靠近市场)。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环境敏感企业: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如高技术产品及食品工业。

(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如下图): (1)原因: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2)表现 ①20世纪80年代前:内地大型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 ②20世纪80年代: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③20世纪末:西部地区发展工业力度加大。 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 (1)原因:乡土情感。 (2)表现:广大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回国、回乡投资建厂。 [自主诊断] 1.判断正误 (1)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社会经济因素。() (2)我国农村发展的许多乡镇企业,多为市场导向型企业。() (3)水产品加工厂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 (4)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5)有些家具生产企业选址在林区不合理。() 【提示】(1)√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2)×农村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的乡镇企业多为原料导向型或劳动力导向型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工业及其发展变化 1.工业的概念 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采集和对□ 01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2.工业发展阶段 经历了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和□02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 1.判断正误。 (1)工业发展经过了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 (2)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自然因素。(×)

二、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02市场需求是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原材料和产品到市场(1)工业发展的早期□01原材料和□ 的□03运输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 (2)随着工业的发展,劳动力□04素质和□05成本也成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3)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后,□06环境因素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区位因素。 2.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罐头厂、啤酒厂等食品加工类工厂应布局在市场地。(×) (4)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5)随着城市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有工厂都应迁出城区。(×) 2.影响啤酒厂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交通运输 答案 C 解析啤酒运输成本较高,布局时应靠近市场。 3.目前,我国部分服装厂由沿海向内地转移,主要目的是( ) A.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B.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方,降低生产成本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获得技术支持 答案 C 解析服装厂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地经济落后地区转移,主要是为了利用内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4.家用电器装配厂进行布局时,应首先考虑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提示廉价劳动力是否充足。 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是著名的侨乡,又邻近港澳台,区位条件优越,故有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 02、任务探究区 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工业区位因素 长兴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其南岸的水深12~16米,水情稳定。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旧址位于黄浦江畔(图中P处),2008年该企业实现从黄浦江整体搬迁至长兴岛,造船能力超过10万吨级,中船一期、二期造船基地已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新洲二中高红梅 【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和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农业地域 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4)通过体验高考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2、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媒体 媒体内容要点目标类型 导言激趣课件四地农业景观 图 农业的掌握课件影响农业区位主要区选择的主要因位因素素图及相关景 观图 农业区理解课件珠江三角洲的位因素掌握农业景观的变的变化迁等 农业的理解课件我国的农业坝区位选掌握子农业等 择教学使用 所得结论 占用媒体来 源 作用方式时间 B B 激趣引课1分钟网络F E 理解掌握10 分 自 制 影响农业钟 区位的因 素 G F 理解掌握5分钟 自 制 农业区位 因素是会 变化的 G F 理解掌握10 分 自 制 农业区位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