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减负增效激趣育人

——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业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应该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我校把作业当作一项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采取积极措施推进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思索规划篇

一、一封来信引发的思考:学生的作业负担太重了

三年前,我校校长收到了一位学生家长的来信,信中反映孩子的作业数量多,缺少层次性,特别是有些题目重复多遍,使孩子不仅挑灯夜战,身心疲惫,更重要的是讨厌作业,甚至害怕做作业。这封信让校长陷入了深思: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呢?如何让学生既能提高学习成绩,又能在作业中获得快乐呢?

一封平常的来信,在校长心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成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桌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一次调研的发现:作业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

2012年的初春,新学期刚刚开始,我校校长便召集中层和部分老师展开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学生作业的数量、内容和形式,学生的反馈,家长的反映,老师的评价等。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小学生作业存在的弊端:作业形式单一,重知识轻能力,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布置轻批改,重书本轻实践,重常规训练轻兴趣培养和个性张扬等。

三、学习上级文件:寻找作业改革的方向

如何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呢?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了山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从那里我们找到了作业改革的发展方向。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理论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尝试作业改革的决心,我们要创建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特色作业”体系。

四、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特色作业”改革设想

我校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校长任组长,组织有经验的骨干老师参与。课题组老师广泛阅读国内外教育理论书籍,同时以自己的班级作为实验班,不断地尝试各种作业形式,寻求作业改革的最佳路径。最终我们明确了以育人为核心,以减负增效为目标的作业改革思路。我们初步的设想是:学科作业布置兼顾基础知识巩固、方法及能力的拓展,做到数量少、质量优、学生兴趣浓、效率高;整体规划实践、探究作业,科学选题,指导到位,做到实践有收获、探究有创新;作业评价科学高效,针对性强,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建设优秀作业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探索实践篇

三年来,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充分发挥作业在落实育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作了如下探索。

一、探究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

(一)设计具有儿童特色的作业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的作业本形式单调呆板,缺乏变化,内容统一,很多学生望“本”生厌。教师作业的布置无法体现层次性,学生对作业的选择无法实现自主性。因此,我们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作业本,每套作业本都设计了生动活泼的画面,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语文自主创新作业本设置了“小书法家”“采撷花絮”“深海拾贝”等栏目;数学自主创新作业本中“入门园”“智慧园”“多彩园”等时尚而又童趣化的名字,更是让学生耳目一新、跃跃欲试。

(二)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校从学生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出发,设计了多梯级作业,即“1+X”作业。“1”为必做作业,“X”为自主作业,这不仅满足了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我们按照这样的方法设计作业,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基本作业“1”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X”自主作业,作业题型、题目不做具体限制,作业量不作明确规定。“1+X”既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性作业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将作业设计成不同的层次,供学生选择,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了学生作业的真正自选。

难度自选:作业本中的板块设计表示一定的难度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板块做作业。例如:数学作业中的“入门园”“智慧园”“多彩园”三个板块就是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难度要求不同,供学生作业时选择。同一次数学作业学生在选择上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重点在“入门园”,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熟练;有的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智慧园”里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潜心于自主选题,自己编题,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将所学的知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数量自选: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确定适合自己的作业量。例如:数学中的“智慧园”“多彩园”,语文中的“采撷花絮”“深海拾贝”等板块都没有数量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作业数量。

形式自选:由于学生的特长、爱好、学习水平不同,我们设计了供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我的板块。如:数学作业中设计了“多彩园”,语文作业中我们设计了“深海拾贝”。这几个板块中我们将作业的形式完全放给学生,学生可以选择最能表现自己才华的形式进行作业,在作业中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表现出来。在“深海拾贝”里,学生的作业形式花样繁多,作业内容丰富。有的学生给课文配图,用连环画的形式揭示文章蕴含的哲理;有的写读后感,联系现实,阐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有的续编故事,情节曲折,想象奇特;有的编演课本剧,台词设计五花八门……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们将作业分为四种类型:预习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探究性作业。每项作业内容的设计既有针对性又有学科间的整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口。巩固性作业:数学以“入门园”“智慧园”“多彩园”为载体,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做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学习的拓展与延伸。语文以“小书法家”“采撷花絮”“深海拾贝”为载体,让学生分别在预习、搜集资料、基本词句、课后练习、精彩词句等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实践探究性作业主要依据学校制定的双休日、节假日规划安排表落实。

二、寻找学生喜欢的实施策略

我校把家庭作业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使之与“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探究实践性作业”一起构成学生全面学习的一个整体。我们积极探索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用“课前预习”增效

预习是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是减少家庭作业的前提。

学校规定课前预习不超过十分钟。学生只需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整体有所了解——知道

将学什么,哪些自己懂了、哪些自己还不懂。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我们会指导学生“读”——了解“这是什么”;“想”——批注“我的感受”;“注”——用不同的符号标注特定的内容,如不懂的、老师要求圈划的。预习到“读”“想”“注”的程度就够了,更高或更多的要求,反而增加学生的作业量,与作业改革背道而驰。

案例:学校的卢立伟老师讲授《桂林山水》的课前预习

1、读:自读课文,找一找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生字词

(1)找会认会写的字并注音(2)用荧光笔划出要求会写的字在文中所在的词(3)用荧光笔划出好词并标注。

3、想:思考课后练习题,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用红笔标注。

案例:学校的姚秀娟老师讲解《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的课前预习

1、看:看自己存钱罐里人民币的颜色,正反面各是什么图案。

2、找:找出相同颜色和图案的人民币,分类放在一起。

3、说:说出自己有几种颜色的人民币。

(二)用“课堂练习”减负

课堂练习是为了“学会”。课堂上学会了,家庭作业也就减轻了。这也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学校要求教师每一节新授课,都要设计相应的“堂堂清”练习。“堂堂清”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课堂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巩固练习,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练习做到精、准,有针对性。

案例:学校的卢立伟老师在讲解《桂林山水》时,学生在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后,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设计了如下作业。

1、填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

2、我也来试一试

公园的花真多啊,多得();公园的花真艳啊,艳得();公园的花真香啊,香得()。

案例:学校的姚秀娟老师在讲解《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课堂教学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力争让学生当堂学习,当堂巩固。

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练习

1、说说手中的人民币:把手中的人民币面值说给同桌听,比比谁说得准。

2、人民币的兑换游戏:小组内部同学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等额兑换。

课堂讲授结束后设置了以下练习

3、人民币单位换算的专项练习:

1元=()角 20角=()元 2元5角=()角32角=()元()角

4、人民币的兑换专项练习:

一张1元可以换()张1角、或()张2角、或()张5角

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或()张2元、或()张5元

“堂堂清”作业布置多少、从哪些角度进行练习、设计哪些类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把握教学目标,在课前精心准备,既要把握好“量”的多少,又要突出实用性、实效性。

(三)用“家庭书面作业”点睛

家庭书面作业是为重点巩固,针对性训练设计的。重点巩固,避免了简单重复性的作业;针对性训练,排除了机械性练习,针对学习内容,能做到精练、巧练。

家庭书面作业的设计既有课前针对教学目标的预设,又有课堂的生成,而且要用课堂

的生成审视课前的预设。课后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避免两头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同时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在预设的基础上增删转换。既要针对“本次”的教学目标,又要“前联后铺”,体现“单元主题”。在“量”上要“少”,坚决做到“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作业不超过1小时”的要求。

案例:卢立伟老师在讲解完《桂林山水》后,设计了如下家庭书面作业。

必选作业:抄写生字和文中划出的好词。

自主作业:A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B背诵课文,用“峰峦雄伟”“姿态万千”“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

(四)用“课外拓展作业”激趣

在保留书面作业的基础上,我校新增“课外拓展作业”供学生选择,这就给作业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增课外作业丰富多彩,比如语文作业包括阅览型作业、欣赏型作业、写读后感、谈体会型作业、表演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等。

案例:卢立伟老师在讲解完《桂林山水》后,设计的拓展作业如下。

1、读完《桂林山水》,你是否为桂林的美丽景色而赞叹?那就为它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或进行一段配乐朗诵,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相信你做得最好。

2、可模仿课文写作特点对本地具有特色的风景点进行写作。如:《走进阳信鸭梨风景区》,发现家乡之美,关注家乡的变化。

案例:姚秀娟老师讲解完《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后,设计的拓展作业如下。

1、课间学唱儿歌《一分钱》,希望小学生能像歌中的小朋友一样,学习他拾金不昧的精神。

2、模拟购物活动

(1)4人小组合作,组长做售货员,组员当顾客,袋子里装着不同面值的小物品,物品上标明价格。

(2)文明购物,顾客要算好钱,售货员要认真找钱。

(3)互相交流,买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买的是什么商品,你们是怎么付钱的。

(五)用“实践探究性作业”提能

学期初,学校德育处制定重大节日实践探究计划,各教研组统筹安排各学科一学期中所有实践探究性作业,制定作业规划安排表,发放到各个任课教师手中,让每一位教师做有所依。

我们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感恩教育,以节假日为载体,引导孩子们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性、探究性的活动。例如:我校结合阳信金阳鸭梨种植这一特色项目,重点开发了学生的社会实践作业,学校开辟了鸭梨种植基地,开发了校本教材《鸭梨的种植与管理》,开设了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习鸭梨的种植、剪枝、人工授粉、给鸭梨套袋、采摘等技术,并组织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结合一年一度的梨花会,开展争当小导游、小记者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家乡的传统种植有了深入的了解,学到了鸭梨种植的管理本领,为今后服务家乡奠定了基础,同时了解了阳信的旅游文化,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重视作业的批改、讲评和订正,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学校非常重视作业的批改、讲评、订正环节的实施,制定了《金阳街道中心小学作业批改基本规范》,对作业批改、讲评做出了详细的要求。

(一)作业的批改

1、有布置,有批改。批改的形式不限,以老师批改为主,辅以学生互相批改,老师监督指导。

2、评价工具的使用采用符号评价与评语相结合的方式。符号评价包括小印章、星、

卡、对号、花等。老师批改时,正确的打“√”;错误的,第一次出错,老师在其错误的地方下划横线提醒检查,订正后还出错,圈出错误,指导改正,如果属于理解性错误画个大“?”意为“多多思考,多多益善”;作业书写认真的,用小印章或小红花给予奖励,连续获得五个小印章就发一个小奖状。

为鼓励老师作业评语的多样性,学校举办“优秀作业评语”征集活动,精彩的评语收录到学校的《优秀作业评语集锦》里,供老师们在批改作业时借鉴使用。

3、一度批改、二度批改相结合

一度批改即学生上交作业的第一次批改,二度批改是一度批改后教师将作业反馈给学生,学生对错误进行自我矫正后上交,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再次批改,若还存在问题就进行面批,直到学生学会。

学校教务处要求凡是学生自评或互评的作业,教师必须进行二次批阅检查。凡是由教师批阅而学生出现错误的作业,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纠错进行二次批阅。凡是出现方法性、知识性错误的典型错题,学生必须将它记录在自建的《错题积累本》上,并将错题本交教师进行二次批阅检查。凡需二次批阅的作业,老师要全批全改,评价符号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级加评语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提倡教师二次批阅时实施面批,并将批阅检查情况记于《作业批改记录》,对独创性的作业和代表性的错题详细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二)作业的讲评

讲评作业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求老师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摒弃那些只重作业结果不求作业实效,重讲评结果不重讲评过程的做法。

1、讲评要展示习题结果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讲评作业时,应该在讲解答案要点的同时,充分展示思维的形成过程。特别是讲解阅读题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的出处,了解分析的过程,形成思维的习惯。

2、讲评要紧密结合课本,“用足”习题

讲评时,不能简单地就题讲题,应当依据作业的知识点由此即彼,建立广泛联系,形成认知结构,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我们在分析修辞手法的时候,由习题上的句子再联想到另一篇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并加以分析,这样就“用足”了习题。

3、讲评要兼顾“两头”

在作业的讲评中应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后进生,请优等生将基础题答案写在黑板上,为他们学习提供条件。而对优等生,由于他们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在作业讲评时,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兼顾“两头”的同时,也要带好中等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全面发展,共同提高。

(三)作业订正

订正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能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题目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订正。优秀生出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可以让其自主订正、自主反思;中等生出错的题目往往带有典型性,采用同伴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学困生夯实基础最重要,可以采用自主订正、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

对于不同题型的题目也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判断题、选择题订正时,要写出理由;计算题订正时,要先找到自己错在哪里,标出自已错在哪一步;应用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订正,可以让学生写出或说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通过以上方式,不仅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完成订正,并且在订正中有收获。

四、加强管理,开发建设作业库

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当大家共建共享。于是我校在2013年9月开始了作业库建设,

并制定了详细的作业库建设开发使用方案。

(一)完善制度,保障作业库建设顺利进行

为保障作业库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有效推进作业改革,我校先后制定了《金阳街道中心小学作业改革管理制度》《金阳街道中心小学作业库开始建设管理制度》《金阳街道中心小学加强作业库建设督察制度》等制度,以确保作业改革有效实施。

(二)分工合作,共同制定作业设置案

在推进作业库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学校形成并确立了作业设置案,设置案包括“五步流程”:第一步是个人设计,由教师按照分工自主设计作业;第二步是小组讨论,分年级、学科组织集体研讨,对个人设计的作业案进行第一次审核,提出修改建议;第三步是学校初审,由学校作业库建设指导小组初步审查,提出修改意见;第四步是学校领导小组组织审核敲定,择优纳入学校作业库;第五步是学校统筹管理,在学校FTP作业平台上公布各年级各学科作业设置案,供学科教师选择使用。

(三)专人负责,保证作业设置案使用率

为保证作业设置案规范使用,学校统筹安排。每周五由专人负责,将下周作业设置案上传学校作业库平台,学科教师选择优秀作业设置案打印,学科组长审核签字,上交教导处存档,以备下周布置使用。

(四)“三三三四”保证作业库质量与使用效益

作业库建设是作业改革的有效措施,作业库建设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是衡量作业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我校在作业库建设上的做法可以归结为一组数字“三三三四”。

第一个“三”是作业入库须经“三个关口”,即学科教研组研讨关、学校指导小组指导关、学校领导小组审核择优关。这是对作业库建设流程中作业质量的把控。

第二个“三”是指教师在使用作业库布置作业时有“三个限制”,即“限时间”“限科目”“限题量”。“限时间”指每天的学科作业完成时间不能超过省规定的时间。我们设计了包含学科、作业内容、预计完成时间等要素的《先周作业设计表》,在表上可以清晰看出每道题目后老师出题的用意,上面有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和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相应地标明了解题的分钟数。班主任负责在作业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每一天的各科作业量进行协调。比如,语文作业的时间占到了40分钟,远远超出了计划20分钟的弹性线,班主任就会和语文教师商量,适当删减题量。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作业总量控制体系。“限科目”就是每天布置作业不得超过两个学科。“限题量”就是每天每科的作业数量不得超过5个题目,且题目训练的知识与技能指标不得重复。

第三个“三”是“督、评、展”三字把关严格保障措施。“督”是学校领导小组每月一次对学生作业进行督查,并做好详细的督查记录,及时反馈给学科教师,以保证作业质量与效益。“评”即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设计评选活动,奖励先进,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展”即每学期举办不少于两次的作业展评活动,及时推出优秀班级、模范学生作业,进行表彰奖励,展评成绩纳入量化。

“四”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和布置作业时要重点关注“综合性”“高效性”“实践性”“探究性”的“四项原则”。“综合性”就是要求所选题目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高效性”就是所选题目宁少勿多、宁精勿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践性”就是无论是学科作业还是实践活动性作业,均要易于操作且能够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探究性”就是所选作业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新知识与新能力的生成。

反思完善篇

春华秋实,通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在作业改革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也收获着成果,品尝着快乐。

一、学生课外作业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学校不定期的对各班布置作业情况进行督查,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形式。

通过检查,机械性的重复抄写大大减少,有效的控制了作业时间。

二、探究性作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平台

实践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搜集资料,自己进行观察和考察,自己进行分析和归纳,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校五年级一班李龙举同学的科技小制作《多防兼用地震报警器》在2014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获省三等奖,范超群的绘画《海上升明月》获得国家级三等奖,王辉老师指导的学生剪纸《三羊开泰贺新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

三、我校的省立项课题《多元多趣的作业评价研究》已顺利结题并在全市教学创新会场展示。

在“特色作业”创建和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一、由于我们是一所农村学校,受经济制约,学生实践活动场所较少,课堂上学生实践活动机会比较少,加上学生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开阔,动手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今后争取创造条件,广开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二、特色作业推进中,学生更多的是基础知识巩固型的作业,真正自主选择的作业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如果一味强调作业自主,就难免存在学生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情况,两者如何有机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滨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紧急通知》《滨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作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我们今后作业改革明确了方向,今后将以《意见》为依托,合理规划我校的作业改革工作。作业教学体现“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的总要求,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作业不再成为师生的负担,而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

作业改革也是雄关漫道,但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潮平两岸阔的今天,我们必定迎来风正一帆悬的美好明天。

分层作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分层作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华昌小学张秋月 摘要: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对教学效果检查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分层布置作业因材施教自主探索 一、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作业分层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理念下作业布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束缚,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班级上课人数多,基础不一,能力有别,课外作业量多了、难了,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完不成;作业量小了、简单了,优秀学生又经常吃不饱;时间长了,这两部分学生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引起关注并切实解决的。 (二)作业分层的指导思想 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基础性——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2、重视学生的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解决学生的分化问题。 3、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教育中的普及性和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 (三)分层布置作业的概念 分层布置作业,指教师布置主要课外作业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课外作业的内容和要求也各有不同。而班级学生的层次,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状况和考试成绩,比如划分为A、B、C、D组。一般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才可实施。 (四)作业分层的目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其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学习成绩上,往往形成好、中、差三类学生。我们设计作业,通常都是统一题目,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也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更有实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呈阶梯式的作业与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经验总结)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马路口小学 一、由一次问题引发的“思变” 2012年,市级领导向全市中小学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真正实现“两个方式”的转变?这样严肃的问题,发人深醒,深深地触动着马路口小学的干部和教师。由此引发了马路口小学关于“两个方式”转变的大学习、大讨论、大反思。深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新的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行为;在学习方式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是一种点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时间、空间、话语权上没有落实到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在兴趣培养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与课改的目标还有差距;在教学质量上,没有完全落实教育质量目标,致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较远。 怎样破解这些难题?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变革,给苦苦寻求教学突破的我们很大启发。2012年,我们先后四次组织领导、老师奔赴杜郎口、岳阳、长沙等地取经学习。杜郎口中学“开放课堂”的勇气、“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践,许市中学学生高昂的学习状态、精彩课堂展示,深深的震撼了我们。我们看到了打开课堂效益的那把金钥匙,

那就是学习的“还权”和“放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课堂中尝试成功,感受快乐,激活思维,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回来后,我们决定结合本校实际,用好这把金钥匙,打开“自主高效”课堂的大门。 二、临帖、突破,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2012年9月,我们在五年级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校成功的课堂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教师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临贴入格。学习是为了超越,继承是为了生成,凭借我校超前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的领导集体和善于研究的教师队伍,我们很快从临帖中走了出来。我们遵循“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的思路,组织课改实验教师不断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围绕“自主、合作”课堂的构建,尝试总结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师生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二六二”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预习—研讨—检测”三段导学式开展教学。然后要求每位课改实验教师上好新课型“过关课”,狠抓课堂模式的落实,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验证,自己展示;看到的是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自主互助式学习,学生的参与度高了,积极了,活跃了,成了学习的主人,在尽情表达交流自己见解、意愿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快乐成长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邓晓琴 内容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本文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入手,围绕什么是体验学习,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阐述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着重该体验什么——即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探究性、成功感。又该怎样组织学生体验——创设环境是前提,物化内容是动力,自主活动是关键。结合这两方面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阐述。 关键词:体验有用感悟价值体验知识再创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曾几何时,拿着一篇自认为设计完美的教案走进课堂,最后却苦苦思索着以失败而退出教室;拿着特级教师的成功教案演绎不出预想的精彩;充分的课前准备不能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苦闷、思索,反复寻找原因。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上,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现在,则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原来我的教学一味追求怎么样教好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各种感官的亲身体验,所教的内容没有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态度与信念。没有学生的自我学习,又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

让学生在音乐课上体验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在音乐课上体验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过成功,便会激起无数次追求的意念和力量。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只要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就会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所以,我们应以音乐课堂为主阵地,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特点出发,培养学生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领域,指导学生“不择手段”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较为成功的做法: 一、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大力推进小学音乐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使他们在亲身参与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1、通过多媒体辅助课堂培养学生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这一阶段年龄欣赏课时,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观看动画、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在其中较好地把握好多媒体的运用,以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中,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并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例如:过去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教师介绍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并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首先,简介乐曲内容,然后播放制作好的电脑软件,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淡淡的图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以及在草地上、溪水边快乐嬉戏的情景。这样,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地激活了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2、通过“玩”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玩学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乐于表现。 对小学生来说,技能往往在“玩”中产生。“玩得开心”并“玩出新花样”是学生永无止境的追求。如果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玩”,就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技能发展就是空谈。在学生

小学校长在德育工作会上的讲话-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小学校长在德育工作会上的讲话-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习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这句话让我们更明确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创办人民期盼的更好的教育。随着我镇课改深入推进,也要求我们转变育人的方式,去努力构建学生自由、自然、自主、自觉快乐成长的环境,将制约性德育转向自主性德育,让学校从追求精英教育回归本源,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的追求。新的学期,大多数学校进行德育改革创新,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值得肯定。为进一步推进课改,探索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德育工作新动力、新经验,帮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现与大家交流以下想法。 一、总结研讨,形成共识。我镇的课改已经两年了,实施课改以来,教师的观念进行了交流、碰撞,课改理念已深入教师人心。各校要理清思路,引领教师深刻明白课改必须植根于德育,德育即是课改的土壤,离开了土壤,课改无法生根、开花、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对前期的德育进行总结。二是各校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是基于学校文化、基于学生需求、基于社区环境而存在的,德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今天在此探索德育新途径,就是要为课改助力,要让德育成为我镇课改的助推器,让这一理念在全镇教师中形成共识。三是要充分认识课改只是一个手段,一个途径,课改的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们既要注重学生学业性质量,更要着眼于学生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因此探索新课改下的德育策略,应当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二、建立机制,层级管理。一是要树立德育要基于自主这一理念。中心校已初步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的管理机制,探索了一些德育新方法、新途径,也提炼出一些新机制,给我们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大家借鉴。二是建立层级管理的制度,实行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层级管理。各校要结合校情制定《学校、班级自主管理“人?责”制度》,成立自管会,设立校级管理机构;班级设立助理班主任、班级自管会;充分发挥小组在学生自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小组要设立自主学习督查长、自主管理督查长、自主评价督查长,这样分层自治、自评,让德育每个环节落实。三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全员管理育人氛围。 三、目标导向,优化内容。一是德育导向要明确。冯恩洪校长曾讲过他的一个发现,那就是原《小学生守则》第一条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章程》第一条完全一样,试想一个小学生能和共产党员要求一样吗?因此德育导向要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降低范化的所谓的标准,德育目标要基于公民规范和责任来进行,培养学生的十大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负责,循序渐进上升到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二是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克服教师主观判断,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自主、自然、自觉成长的德育方向和内容。三是要挖掘本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结。中心学校围绕学校文化规划,七、八、九年级分别确立了自然龙舟、文化龙舟、精神龙舟文化体系,体现地域自然特色,弘扬了本土文化,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在鼓励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鼓励中快乐成长 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曾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什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这是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能触碰到学生的心灵,甚至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所以我们不单单只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孩子们成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者,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自信地绽放在学校的大花园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去探索。如何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 一、多些表扬,少些批评 很久之前我听了一名外籍教师的一节课,课上的大概环节已经记不清了,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整堂课几乎是老师的赞扬贯穿始终的,甚至学生回答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老师也不会吝啬赞美之词。整节课老师总在说着“你太棒了!”,孩子们听了特别开心。回忆起我的课堂,这样的话并不多。我对学生的鼓励评价语言十分单一,只是简单的“好”、“很好”等。我们也许总在强调课堂上的效率,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讲课上。可是我们忽略的是学生更需要鼓励,需要赞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美是对他们的认可。

通过表扬和赞美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赞美是一门艺术、一种欣赏、一种享受。当我们因为孩子们的进步而赞美他们时,孩子们就会有种被肯定的喜悦,并且他们会爱上这种感觉,为了再次得到这种赞扬而努力。但赞美也需要有度,有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足够了。比如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遵守纪律,是每个老师心中的问题学生。一次学校安排任务办手抄报。我就决定给她一次展示机会,经过她的努力,她办的手抄报终于展出在学校的展示板上。当她看到后飞奔着跑过来告诉我这个消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这么开心。这时,我突然觉得他们这样的所谓的“问题学生”更需要被认可、被表扬。班会时我表扬了她,而她挂在脸上的笑容再一次证明了赞美有多么重要。所以现在的我正在尝试,在教学中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批评,也许孩子们美丽的明天正蕴藏在我们的赞美之中。 二、巧给学生“戴高帽” 这里的“戴高帽”当然不是什么阿谀奉承,而是把一个人的优点、专长等美好的方面夸大,并且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起到鼓励、鞭策作用。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我得知小学部的一个最难管理的学生分到了我的班,主任都提醒我做好心理准备。所以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就给他戴了一顶高帽,而这顶帽子也让他成为我们班一个最优秀的班

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快乐

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快乐 巩志燕是邯郸县实验小学数学老师,已默默执教近20年。最近,巩老师感觉自己更加忙碌起来,找她要课件的老师越来越多,本校教师更是时常找时间向她请教“项目学习”的教法。这一切让教师进修学校的胡楠楠老师很是欣慰,称巩老师已经小有名气。作为巩老师的指导老师和巩老师教改的推动者与支持者,胡楠楠老师现在正在帮助巩老师总结经验,并在各种会议、培训以及校间的交流活动中,推广巩老师实施“项目学习”的经验。 那么,是什么让巩老师具备了这样的魅力呢?让老师们趋之若鹜的“项目学习”又有何神奇呢? 原来,有着丰富学科教学经验,也尝试过多种教法,但感觉效果都不理想的巩老师,心中一度充满困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困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成才有所帮助。能让孩子学会如何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我也一直在寻找答案。”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教学改革,许多老师意识到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但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有效推动教改,而且使之成为常态化教学模式,怎样才能推进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在通过课堂获得培养能力的同时,又不影响学习成绩,却成为摆在教师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对巩老师也一样是严峻挑战。 直到去年,在参加邯郸市教育学院组织教师再培训时,英特尔?未来教育的“项目学习”(PBA)课程,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合作学习”专题培训让巩老师心中豁然开朗。从此,主讲老师胡楠楠也成为巩老师的良师益友,激励和帮助她将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植入课堂。 培训后,巩老师凭借着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着手设计项目、制作课件、安排课时、实施项目……迫不及待地想将项目学习方法带入课堂,带给学生。但是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最初应用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的最大挑战就是做项目设计时,总感觉和想象的不一样,其次,项目实施阶段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也都是一种考验。” 谈起第一个项目教学——早餐统计项目,巩老师说,“按照项目学习的方法,我将二年级数学的统计问题设计成一个教学项目。第一阶段先提出这个项目,并在通过在课堂上和讨论统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让学生了解项目,并在课下搜集相关材料。第二阶段便是学习新知,并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参与调查。第三阶段是成果展示阶段,每一小组分别上台汇报自己的统计结果……”。 整个过程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小插曲。也是这些小插曲让巩老师对教师素养和责任的理解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在早餐调查中,有的孩子很腼腆,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因此没有完成任务。巩老师并没

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案例分析

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案例分析 记得我上初二政治复习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一课,受到了学生与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回想起来,我觉得最大的成功就是充分调动 了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是堂复习课,内容繁多且抽象,要上好不容易。在以前的授课中始终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怎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上好这一课,不但理解了而且会应用呢?我想了很多办法。最后确定了一个思路:通过摘苹果的活动把整个课堂的几个环节巧妙地串连起来。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本课的知识网络,我请同学们把这一课的知识体系想象成一棵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知识树。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这棵知识树,看看它由哪些枝干组成,上面挂了多少果实,看谁能又快又准地发现这些果实。学生每讲出一个知识点我就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个苹果,大家兴趣高涨,这一环节很顺利地完成,因为难度不大,几乎每个同学都参与了,我特别关注了那些成绩差一点的,他们也没有多少困难,一开始就品尝到了成功,使他们信心和兴趣倍增。 第二个环节是重点、难点突破,我问同学们,这么多苹果里哪个是最大最红的苹果?也就是这一课的重点在哪里?学生也能在讨论 后顺利地说出重点。然后我说,这颗树上有几个苹果虽然很大很好吃,却长得很高,同学们得想办法把它给摘下来,我们来想想办法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于是开始攻难点。 第三个环节是热点探究,把当今社会上一些问题出示给同学们,让他们分析一下错误的原因。我是这样开展活动的:这颗果树里,有几个苹果是坏的,你能找出它的毛病在哪吗?可以合作,分组讨论,看哪组是最好的果农。 第四个环节是巩固练习,练习量较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我采用了摘苹果竞赛的方式。我说,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都很出色,现在是最后出成果的阶段,我们分四大组来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知识掌握得最牢固最扎实,限定时间分组轮流答题,每个组员轮流答一次,答对一次奖励一个苹果,看哪一组摘的苹果最多。这个时候课堂气氛到了高潮,同学们争先恐后,紧张得不得了,特别是抢答环节,大家情绪激动,反应之敏捷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正好完成教学任务时,铃声准时响起。我看看成绩,四个组旗鼓相当,教室里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我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说:“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在老师心目中你们每组都是‘梦之队’,你们每个都是好样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精彩表现,送给你们一束花作为奖励,让我们为自己而骄傲!”同学们高兴得小脸涨得彤红,不停地欢呼、不断地为自己鼓掌喝彩。 反思:福泽渝吉从开发主义立场出发,认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不是以单纯灌输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开发人的天赋能力为目标,即挖掘和培养人身心中蕴藏的各种能力。因此,他说,把教育改称为“发育”更为恰当,可以防止学校教育单纯地传授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游离于社会、生活外的独立现象,真正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更多地借助各种渗透方式来完成的,师生语言的相互交换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像上述案例这种“乒乓式问答”方式的出现,就回答问题

“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个案研究

“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个案研究 摘要“新成功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走向成功的教育;是充满尊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感悟成功、尝试成功、享受成功的教育;是倡导教师顺从天性、承认差异、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成功做人、成功学习、成功创造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是尊重每个孩子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孩子的生命潜能的教育;是让生命充满成功活力的教育。与传统成功教育的区别在于定位的不同,传统成功教育是使“后进生”抬起头来走路。新成功教育是使所有学生在尝试成功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新成功教育是传统成功教育的价值提升。“新成功教育”是一种侧重于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它以尊重学生个性,正视学生差异为基点,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运用对学生进行多方面鼓励的方式,达到树立学生信心,充分挖掘他们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成功教育体验每一个孩子应用发展 “让班级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个案研究是我在借鉴“新成功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班级自身实际,应用与发展并重,重点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具体教育中开展研究。本课题在应用成功教育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普遍成功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并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班级管理中,总结出班级管理的具体作法——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得以张扬;总结出“家校合作中注入成功教育内涵与理念”的具体作法。。 本文在完成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有:1、问卷调查法;2、查阅文献法。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状----呼唤成功教育 现在的小学生,尤其是我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家长过分的溺爱,使他们普遍存在“二强”和“二差”的特点。“二强”是指自我表现的愿望强,自尊心强。“二差”是指学习习惯差,耐挫折能力差。面对这些问题,学校通过感恩教育,亲情教育,以及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在这些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使教育效果更明显。 (二)实践----需要成功教育

利用体验教育 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利用体验教育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体验教育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情感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认识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借此不断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生活之中形成,也就是说必须在生活实践中完成。因此,教育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方式,努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其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才能形成品德发展的内动力。那么,在班队开展的各项体验教育活动中,怎样才能使体验活动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们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开展体验教育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班主任在班队教育过程中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的潜力,让它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民主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要让学生们充分施展个人能力,自行设计班队会的主要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鼓励他们人人齐参与,人人有事做;安排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好每天的“安全志愿岗”

的工作;安排爱劳动的学生做好每天班级的值日工作;安排有文艺特长的同学排练好节目,以便在六一儿童节、元旦等节日的展演上代表班级参加演出;在班级需要进行制度转变的 时候,中队长能带领其他中队干部认真商量讨论……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个人能力,体现了民主性、自主性,又让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举两得。 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体验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因为实践性是体验活动的重要特性,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和载体。在实践活动中,要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实践活动能真正达到体验教育的效果。学生只有亲自经历了,才可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到自己真正的内心体验,从而不断提高理性认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学校通常会举行各项活动,比如五一国际劳动节清洁卫生活动,这一天,本中队会走出校园,到社区、车站进行主题为“卫生快乐行”的活动。活动中,队员们一边走,一边捡起身边的垃圾丢进垃圾桶,体验清洁城市的过程。该活动既让同学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辛苦,又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三、体验教育应注重生活化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活动更能吸引他们,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体验的兴趣,提升体

让学生在集体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集体中快乐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还能听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育。对孩子,家长的爱不容怀疑,平时的一切生活所需都离不开父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可能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老师拥有很重要的教育资源——集体或群体。群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在《荀子王制》中云:“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人生不能无群,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蓄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说明人必须合群,在群体中成长才能更强壮,人的教育离不开群体。 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指出:集体生活是青少年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青少年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集体生活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地创造合理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和丰富的生活,以这种丰富、进步而合理的生活血液来滋养着青少年,以集体生活的不断创造的过程来教育青少年。 如何发挥集体在学生成长中的教育功能呢? 首先要不断优化集体结构,发挥集体的最大育人功效。现代学生班级生活应该是班集体实现社会化功能的载体,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摇篮,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途径。发挥集体的育人功能就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集体的存在。目前,一个班级的人数在50至60人左右,人数较多,可以在班级结构中加强小组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得到锻炼。

编座位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头疼的事情,我采用了小组管理的办法,以小组作为一个集体来进行管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在情感上培养学生的理解、宽容之心以及民主意识。 先对全班学生进行舆论宣传,让每个学生清楚编座位实行小组管理制的意义以及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民主选举7名小组长,由小组长与全班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形成7、8名学生为一小组,每一小组为一纵队,座位定期实行轮换,每一纵队内由组长负责定期调整。 同时还作了以下规定: 一、每个小组长调整座位前都必须了解同学的想法,尽量满足同学的要求。 二、每个小组长同时加强本组同学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的管理。 三、每个组员都必须服从组长的安排和管理。 四、每个组员在调整座位前都应该向组长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小组长原则上一学期一调整。 这种管理对班主任来说,不是放任不管,是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班主任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小组长的培训和指导,小组长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的履行职责。二是关注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比较弱势的同学,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积极融入集体之中。 通过这种管理,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权利,不管坐在什么位置,都与他自己的努力分不开,都比较珍惜。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

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成功最重要、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四个字——“积极心态”,而不是消极心态。积极心态占上峰就能成功,消极心态占主导必然失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在于教师的方法,在于教师的情感。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使评价更能促进主体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一、尊重个体,因人施评。 师生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态度。在社会上,成人分三六九等,在学校里,学生有上中下层,而且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尊重学生,就要从尊重最差的学生做起,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做起。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悦纳自己,拥有信心。去年我接了四年级一个班,班里有个孩子叫张成,据了解,这孩子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他从小与外祖父一起生活。由于外祖父年迈,对他的管教有所欠缺,他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学习纪律性不强,从一年级开始语文、数学就没及格过,不仅他的母亲、外祖父对他有所失望,就连他自己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知道了这情况以后,我一方面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一同配合,一方面对他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方式与标准的评

价。每天,只要他不违反学校纪律,按时上学,他可以得一个“优”。当天的作业中只对做正确的题目打钩,所有错题,课后我帮他一一讲解,重新订正后再评分,当他第一次得“优”时,他瞪大眼睛望着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没有人天生就是违反纪律、学习不行的,遵守纪律、学习好,你也会做得到,这就是你付出努力的回报,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能行!”第一周,张成同学还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再过了几个星期,他已把绝大部分的陋习改了,学习也认真了。他的各科成绩也从开学初的四五十分提高到八十多分了,他能集中精神去学习了。我也没想到,一个优字,改变了这个学困生的命运,一个肯定,使孩子看到了希望。他学得自觉了、努力了、开朗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他获得了信心这第一个台阶,他是踏着肯定、赞赏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 在六一儿童节节目排练中,我故意表扬了小苗同学。小苗同学是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协调能力明显差于其他同学。“老师,小苗做反了。”小于说。“没事,小苗只是做反了方向,但动作很好看。”我说。但不管我教他做几次,他还是显得不协调,为了增加他的自信,我故意夸张地表扬了他:“大家看小苗跳得进步多了?”小苗听了我的话,脸上充满了自信。也许,小苗的舞姿依然比不上跳得好的同学,但作为老师,让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他就会充满自信,千万不要伤他的自尊心,让他产生自卑的心理。我们要保护好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享受愉悦,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允许失败,从头再来

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想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们比喻成“千里马”,而把我们老师比喻成“伯乐”的话,笔者觉得也是很恰当的。事实上,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独到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的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能否发现并且去挖掘它,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素质和责任感。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后获得了表扬,老师在作业本上加上一句称赞性的评语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直接获得欢乐,心理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即可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讲述的是一位青春期自卑的少年,因为美术课上年轻老师的一次肯定与认可,从此与以往懒惰懈怠的人生说再见,并开始努力奋进,最终完成了蜕变的故事。或许,小说有一定夸张艺术形式在里面,但是我们确确实实能感受到教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美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有可能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也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一位同学经常迟到,这天全校老师

都来听这位老师上课,这位学生又迟到了,当时,老师并没责备这位学生,而是说,说: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资源、环境问题,刚才这位同学特意跑到大河边观看了河水的状况所以“匆匆”感到,现在,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匆匆”来到的小记者到讲台上说说调查的情况。这位学生愣了一下,走到讲台前,凭借平时的所见,讲述了听说过的河流情况,自己见到的河水的颜色、河水中的废弃物、河水的水流量等。说完掌声又响起,教师说“你可真行,短短几分中,你却说得头头是道,看得清清楚楚。”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充满智慧的鼓励性语言打动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与赞美,哪怕是一丁点也好。我们可以将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正所谓“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学有所获,所以,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与鼓励,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方法。

幼儿园计划总结之《成长的快乐》 大班主题教学计划

幼儿园计划总结之《成长的快乐》大班主题教学计划 主题说明: “我”是每个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最直观的体现。大班阶段的多数孩子已相当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本主题主要聚焦孩子对于人我关系的学习与体验。孩子接触集体生活,从陌生到熟悉,从羞怯到勇于表达,从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到开始体验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认识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群星集聚的天空成为一颗璀璨的星星。 主题目标: 1. 知道自己是大班哥哥姐姐,喜欢参加各类活动,在关心弟弟妹妹等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的才干,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2. 在集体活动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初步萌发一定的社会规范意识和小主人公意识。 3. 了解自己的出生经历、成长经历,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专心、耐心、独立、勇敢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家园共育: 1. 配合幼儿园,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 继续帮助孩子学习正确使用筷子进餐,保持桌面的整洁。 3. 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每天刷牙,防止蛀牙,并关注孩子换牙情况,提醒孩子不舔牙,不用手摇晃牙齿。 4. 向孩子讲述小时候的趣事,告诉孩子名字的由来并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和孩子一起翻看成长的照片,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安排: 第一周 第二周 一、社会:百家姓 一、经典故事:孟母三迁 二、体育:谁的耳朵灵二、健康:我们的牙齿 三、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三、阅读:特别的名字 四、语言:长大做什么四、诗歌:爸爸妈妈和我 五、数学:感知10以内的数五、数学:认识单双数(一) 六、数学:认识序数六、数学:认识单双数(二) 七、科学:我爱照镜子七、科学:拆装圆珠笔 八、歌唱:快乐的一天开始了八、歌曲表演:刷牙歌

浅谈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

浅谈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中学李朝和 【内容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成长十分重要,让孩子快乐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天职。要让孩子快乐成长,最终成才、成功,家长就要了解孩子成才、成功的条件,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还应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 【关键词】:了解尊重引导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社会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职责。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一语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首先接受到了来自父母的教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表情都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将会伴随她的一生。因此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心理学说,家庭环境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土壤。孩子的性格、意志品质、自尊自信等等多是在家庭环境里形成的。孩子的自立、自主性、心理承受及心理平衡能力、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社交能力及合群、协作素质等等也多是家庭教育的成果。所以有人说,家庭是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环节。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父母们应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 那么,孩子怎样才能成功呢?家长怎样做才能与时俱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呢? 第一,家长应了解孩子成才、成功的条件。 家长了解孩子成才的条件有以下四点: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即: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做事认真、细致:学会学习的方法,有追求知识的欲望;学会团结友爱、互相合作。 家长还应了解孩子成功的条件,我认为也有以下四点:自信、欲望、快乐、规则意识。即:让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坚信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让孩子有一个较现实的欲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的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感受成功的愉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35269445.html,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感受成功的愉悦 作者:郑云芳 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第03期 摘要:体验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 经历多种体验,才能使他们在亲历亲为中获得发展和数学素养。所以,教师应坚持以新课标为指导,灵活、创造性地用好教科书,给学生制造多种参与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获得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来源;数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35-01 “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使他们经历多种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获得发展,获得成功学习的快乐。所以,我们应以“课标”为指导,科学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多种体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发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么才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喜悦呢? 一、让学生有效体验数学的来源 从平时的教学观察来看,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他们以为数学离自己的生活很远,有点摸不着边际,造成了他们学习心理的脱节。对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注意把学生的生活实践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有意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世界,用他们耳闻目睹的具体事例进行数学学习,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熟知的现实生活之中,让他们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与鲜活。如,教学有关几何形体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这些知识就是生活的需要,比如粉刷教室、包装盒用的材料等等;再如有关利息、利息税的计算,利润、利润率的计算,物品价格打折的计算等等,都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并服务于生活,它们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离我们很近,使他们学起来兴趣更浓。 二、让学生有效体验数学的构建 学生如何进行数学学习,影响他们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学习态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明确指出:“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依靠教师的传授或反复的练习,而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极地、主动地构建和整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不能无视学生,不能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任意涂鸦,而应在教学预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知晓他们的数学基础,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促进学生认知网络的更新和重组。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判断对错:210+32=530,3.67-2.5=3.42,

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

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 学校的发展依靠校长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依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只有通过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学生的培养离不开教师专业发展,只有给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舒心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打造学校和谐发展的共同体,推动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自己在初中校长这个岗位上经历了十六个春秋,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中不断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校长如何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的发展。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学校校长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的基础上,树立起现代的教育观、现代教育的思想。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是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更应该确立为学校的现代管理思想。按照这一思想,我们把“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确立为我校的办学宗旨。进入甜水中学的校园,这一句鲜红的标语首先映入你的眼帘。 多年来我经常给学校其他领导和老师们讲,学校的领导不要把自己当成官,都要做一个忠诚的服务者,尽心尽力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的决策始终坚持与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原则,始终把人作为发展的依靠力量,坚持一切工作从师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从提高教师素质和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两个方面打造学校和谐发展的共同体。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二、我校现有六百多名学生,他们身上寄托着每个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寄托着祖国的未来, 作为校长我切实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真是一肩挑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挑着每个学生的前途。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能只面对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应追求每个学生快乐、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引导和帮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我的主体地位与价值,并促进他们走向人生的自我发展之路。作为校长要感召和引导每一位教师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全心全意爱学生,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培养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能够追求志向高远、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思维敏捷、体魄强健、心态健康、习惯良好的境界,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会做人、体验成功健康成长的乐园。 1、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学校教育显的 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制定了《甜水初中学生 一日常规》《班级自主管理量化考核办法》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晨会、夕会师生 大会等形式认真学习学校的有关规定,《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在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