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设计学院中国建筑史论文

学生姓名:董哲

班级:规划1151 学号: 1107521116 任课教师:尚彾燕

2014年4月6日

中国建筑史

——屋顶浅析关键字:建筑史屋顶类型

摘要:随着中建史学习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对中国古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本篇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礼”来引述了古建筑屋面的发展与分类等内容,以求使人能够系统、完整、正确的认识中国古建筑屋顶文化。

中国形成数千年文化传统,“礼”居功至伟,对于礼的论述举不胜举。儒家思想维护“礼治”,它是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和以维护宗教等级制的核心。而中国的屋顶文化反映王者礼天敬地的意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以理解为没有法则就没有完美的秩序。“礼”的等级制度在建筑上通过屋顶造型、色彩的不同表现出来,建筑往往形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一、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演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体系最完整,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建筑之一,而最有中国特色的当属紫禁城屋顶。中国传统屋顶有5种基本形式,即两面坡两端悬出的悬山顶;两面坡两端不悬出的硬山顶;四面坡的庑殿顶;上截为悬山或硬山,下截为庑殿的歇山顶;各种不同形状的攒尖顶,其出现时间亦有先后之分,其中庑殿顶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秦汉时出现了悬山顶和类似攒尖的屋顶,但后者仍有一段短短的正脊,各坡并未真正交汇于一点,东汉以后才产生了真正的攒尖顶和歇山顶;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采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除悬山顶和硬山顶外,其他形式的屋顶还可做成重檐的形式。总之,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从远古到清朝一直不断的发展演变,才给了我们现在丰富多彩的屋顶样式。

二、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他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仰视屋角,角椽展开犹如鸟翅,故称“翼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灿烂夺目的琉璃瓦,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屋顶进行种种组合,又使建筑物的体形和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而从高空俯视,屋顶效果更好,也就是说中国建筑的“第五立面”是最具魅力的。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

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1庑殿式

庑殿式屋顶是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且四个面都是曲面,又称四阿顶。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样式。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用重檐,著名的如北京的太和殿。

故宫太和殿

2歇山顶

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它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其特点是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来,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歇山顶常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如北京故宫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

悬山顶式两坡顶的一种。等次仅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是我国一般建筑(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4硬山式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

5悬山顶

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纂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

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6特殊顶

①、十字脊顶

北京紫禁城的角楼是十字脊顶的代表建筑。十分特别,由两个歇山顶呈十字交叉而成。紫禁城角楼:临汾东岳庙元代戏台也是十字脊顶

②、盔顶

是攒尖顶的一种变形,顾名思义形似古代战士的头盔。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突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相反的向外翘起,就像头盔的下沿。代表建筑:岳阳楼

③、盝顶

这种形式的屋顶是在屋顶上有四条与屋檐平行的脊,四条屋脊构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平顶,其四个角有垂脊向下斜伸,共形成四块坡檐。

④、万字顶

有一些建筑的平面和屋顶采用“卍”字形,取其万事如意、万寿无疆之意,非常吉利。圆明园的“万方安和”就是采用万字顶。北京圆明园“万方安和”

⑤、扇面顶

和万字顶一样扇面顶是一种非常别致的屋顶形式。顾名思义,它是像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前后檐呈弧形,一般前短后长,两山墙的墙线向内延伸可交与一点,即扇形的圆心。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也可以做卷棚形式。这种顶一般用于小型建筑,使建筑更加小巧可人。

7派生顶其实上面说的特殊顶也都是由基本顶派生过来的,但是因为罕见,把他们单独归为一类,下面说说的都是常见的派生顶。中国古建筑顶的形式派生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整合和解剖。常见的“重檐”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屋檐的叠加。一般来说,重檐大多是指一层建筑有两层或更多层屋檐。但有时一座多层建筑若每一层都有屋檐,总数相加大于等于二,人们也称作重檐。重檐庑殿顶模型。还有一种常见的整合方法叫“勾连搭”。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屋顶前后檐相连,连成一个屋顶。在这种勾连搭屋顶中有两种最为典型即“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和“带抱厦式勾连搭”。仅有两个顶形成勾连搭而其中一个为带正脊的硬山悬山类、另一个为不带正脊的卷棚类,这样的勾连搭屋顶叫做“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勾连搭屋顶中,相勾连的屋顶大多是大小高低相同,但有一部分却是一大一小、有主有次、高低不同、前后有别的,这一类的叫做“带抱厦式勾连搭”。带抱厦式勾连搭主次分明。

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受到空间、地形等因素影响,往往没有条件建一个完整的建筑。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古典园林中某一个拐角处有四分之一个亭子,在高墙下有半个间厢房等等。建筑空间受到限制就导致了屋顶的另一种派生方法“解剖”。单坡式屋顶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就像一个硬山或者悬山式屋顶沿着脊背剖成了两半。这种屋顶多用在不太重要或是付属性的建筑上。但是也有例外,山西混原的悬空寺依恒山峭壁而建多数建筑从峭壁中伸出,只露半个屋顶,从外表上看就是根本就是被解剖的屋顶,而且剖面依悬崖表面而变,整个寺院与恒山的峭壁融为一体。这才是中国古建筑的精髓。总之,中国古建筑屋顶虽然变化多端,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最基本的几种样式永远不会变,这是用我国古建木构梁架所决定的。

三、屋顶的做法

1、屋殿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